卷三 勿巖集
卷四
作者:金隆
1774年
卷五

太極圖說講錄 编辑

太極圖說講錄 编辑

家世道州。第一板小註家世。恐當作世家。○一師耳。言周先生傳此圖之學於种穆者。特其所師之一耳。豈其學之至極者在於此乎。學。卽周子之學也。

○此所謂。圖解問此字上圈。讀作太極。如何。曰。不可作字讀。後倣此。○沖氣。第二板沖中義同。土之氣。不偏於陰。不偏於陽。故其氣中也。故居中。○陰陽一太極。言陰陽。乃太極之所爲也。非謂陰陽。卽一太極也。○精粗本末。精與本。太極也。粗與末。陰陽也。固如此看。然凡天下事物。皆當通看。精粗本末。皆太極之所爲。則果無彼此矣。○得其秀。其字。指二五。○人○者。第三板如云人極。然此圈不可讀作極字。○天地日月。問此上又加太極陽動陰靜五行之圈者。何耶。曰人極立。則太極陰陽五行及天地日月四時鬼神。不能違也。○生物底材料。第六板小註問七者陰陽五行衮合。有好底時節。有不好底時節否。曰不可以時節言。蓋造化流行。其氣元自有淸濁粹駁。如這一朶花或早發或晩發。或十分好艶。或小色。或大或小。其分不齊。想氣有不齊如這花。故得其精英者爲人。査滓者爲物。大槪先看吾人稟得秀氣以生之義。看得仔細純熟了。則其他不齊之稟。自然曉得矣。今不可臆度安想。執定爲論也。又曰。公不見賈誼鵬鳥賦。天地爲爐。造化爲工。陰陽爲炭。萬物爲銅之語乎。這語甚好。○。撘。第七板小註音답。掛字義。○太極。性情之妙也。第十板小註問何以言妙字。曰妙是至深至妙。難形難名底意。性卽是理。情亦有理。故曰太極。性情之妙也。問未發是性。已發是情否。曰。譬如水之瀦。瀦爲性流爲情。瀦者出而爲流。流者自乎瀦。瀦與流。其水豈有二哉。○衆理之總會。萬化之本原。問勉齋所謂衆理之總會。萬化之本原。蓋指太極而言。若所謂萬物各具一太極者。亦可謂衆理之總會。萬化之本原否。人果具衆理矣。若物各自具適用之一理而已。豈備衆理乎。曰一物固不可謂之衆理之總會。然其所稟來者。卽太極之理。則豈不可謂各具一太極乎。豈太極衆理總會之中。割取一理各付一物乎。如一片月輝遍照。雖江海之大。一杯之水。無不照焉。一杯之月光。豈以其水之小。遂謂月不照也。

命之道。第十五板胡五峯知言。誠者。命之道也朱子曰。道如德也○沖漠。無形氣與聲之謂也○知道者。道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之道字否。曰當通看。○當離合看。第十六板小註言道與陰陽。或合而看。或離而看也○流形。第十七板小註言成形也。物之賦形。如水之流。相繼成出也。○一下春來。猶言一番春來。

五行各一其性。第三十一板言各一其性。而然其太極之全體。則無不各具也。

無極二五。混融無間。第三十三板蓋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則陰陽五行。雖似不一。而亦非性外之物。與無極混合無間也。蓋二五非性外之物。二而一故也。○不二之名。精卽氣也。然而言精不言氣者。若言氣則汎然而不知其氣之不二。故言精。以明氣之專一不二也。○又各以類。陽以成男。陰以成女。卽以類凝聚也。○男女一太極。言男女各一太極也。非謂男陽女陰。合作一太極也。○見其全。全。大全也。猶言周遍也。○此之謂也。此字。指上文自男女以下。萬物體統一太極。卽語大之義。各具一太極。卽語小之義。○沖漠於太極之先。第三十五板小註先字。恐誤著。

神發知矣。第三十六板知。知覺也。○氣質交運。言陰陽五行之氣質交運也。質。非形也。卽二五而言。剛柔是質也。水火。有質而無形。○天地之心而人之極。人卽天地之心而人有性。性卽人之極也。○冬熱夏寒。第三十七板小註引此及所生人云云二條。以證其造化之差處耳。非謂冬熱夏寒。故所生人。便有厚薄善惡也。

動靜周流。第四十板言中正仁義。周流於動靜也。○義同而意異。第四十六板小註義。宗旨也。意。語意所之也。

隨事著見。第四十七板於天爲陰陽。於地爲剛柔。於人爲仁義。便是隨事著見也。○三才。可以有爲之謂才。天地人皆有才。故名三才。○體用。陰也柔也義也。體。陽也剛也仁也。用。○綱紀造化。言太極爲綱紀於造化。○不言之妙。蓋謂不可形言之妙。○眞元。第五十一板小註眞。無雜也。元。卽元氣之元。言無雜之元氣也。

反其類。第五十二板中是未發之體。仁是包四德之名。今乃屬之於動。而爲正義之用。是爲反其類也。○統之所以有宗。第五十三板統宗會元之語。古人多有用處。殊不可曉。其義大槪言有宗有元也。

東見程先生。東으로程先生을見ᄒᆞ다。○大註中所謂東見錄者。卽此時所錄也。○淸虛一大。世學膠固。不能通大。故說淸虛一大。淸虛則便無膠固之弊矣。一太。曰一曰大。其義便廣闊不滯。○只圖。오직人이져기去就업슨道理를損홈을圖ᄒᆞ다。沒去就。言無依據也。問膠固故無依據否。曰不然。只說得無依據底道理也。○昭昭靈靈。第五十板小註七昭昭。明也。靈靈。靈也。卽指心而言也。

勇往直前。第五十八板言不回避隱諱。而直截說出也。○始得立傳。言前此濂溪無傳。至洪內翰修史。始得立傳也。非謂因太極圖說而立傳也。○爲父辨謗。宋史。蘇紳,梁適同在禁院。人以其險詖。故語曰草頭木腳。陷人倒卓。草頭指蘇字。木腳指梁字。紳子頌爲父辨謗。請刪其語。

生水火木金土之性。第五十九板五性感動。卽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之性之象也。

通書講錄 编辑

竝出程氏。篇題周子旣手以授程子。程子傳之。是謂出程氏也。○紀綱道體。紀綱。是紀綱之也。

藏於己。首章第六節註乾道變化。主天而言。卽繼之者善也。各正性命。主物而言。卽成之者性也。主天之與物而言。故曰物。主物之受天而言。故曰己。己卽上所謂物。非二物也。○亦猶是也。第七節註是字。指易中卦爻交錯代換也。言天地之間陰陽交錯而云云。其中者。亦如卦爻之陽變爲陰。陰變爲陽也。

至易而行難。第二章第六節至字。是至極之義。非自此到彼之謂也。實理自然。故至易。而人僞奪之。故行之難也。○問至。若作到義看。則至。行之後而今言行難。則尤可見其非到字之義。曰然。

人心之微。誠幾章第二節小註人心。非道心人心之人心也。猶言人之一心之微也。○獨得於天。第四節註天性。固人所同得。而惟聖人淸明完具。似獨得於天也。

悉邪。愼動章第三節悉。皆也。言匪仁以下皆邪也。

剛柔止其中又各有陰陽。道章第八節言剛中有陰陽。柔中有陰陽。陰是惡。陽是善。

骨董。志學章第三節小註雜亂之義。

純心要矣。治章第五節要是宗要之義。急是急務之義。

陰陽理而後和。禮樂章第二節此陰陽字。非上文註陰陽字也。大槪先說天地之陰陽理而後乃和之意。然後始說禮先樂後之義。理。是順序而治也。

德業有未著。務實章首節德實於此。則著乎彼。言德業未實也。○小人曰憂。問小人元自僞而已。何憂之有。日此憂字。非終身憂之憂字也。小人名勝實無。不能充然自得。這便是憂。憂字對充然自得字看。則可見其義。此正與心逸日休。心勞日拙等語相類。○有善不及。問此當入如之何意思。懸吐曰어든何如。曰此固可。然不必懸吐。

不善二。愛敬章第五節言有人善少惡多也。○勸其二勸字。上文勸其改之勸。○有語曰。第六節語。告也。或之語也。則曰以下。方是答辭。○天惡之惡。去聲。非大惡也。此下勿係吐。

萬物終始。動靜章第七節貞而後元。故先言終後言始。以見其無窮也。若曰始終。則似有終後更無始也。凡物之生是始。死是終。物到成熟。亦終也。

以宣八方之風。樂章第二節八方之風。風卽風氣也。非風俗之風。八方之風。如云八方之氣。宣卽條暢之。使不得鬱塞也。○小註。條風。條暢之風。明庶風。庶物明見乎春時。故云明庶風。閶闔風。萬物收殺之時閉門。故云不周風。言生氣不周徧也。廣莫風。云風吹廣漠也。

○和者和之爲。第三節註下和字。卽禮樂章首大文樂和也之和。○今樂形之。言古樂本和而已。只以今樂之妖淫者。比之而後。見樂之和。其本則莊正齊肅。○條簡而寂寥。小註言樂之不繁華淫侯也。○化中第三節化ᄒᆞ야中ᄒᆞ다。中。不偏倚也。○古之極。德盛治至。乃道之所以配天地。而古時治化之極也。○代變新。代變。言世變之也。

勉齋曰如作左右看云云。聖學章小註左右。如身之左右也。左如此。右亦如此。則是純一也。不可曰專一。前後如昨日今日也。昨日亦然。今日亦然。則是專一也。不可曰純一。○純。如純色之純。問純是渾合不雜之義。專是相繼不息之意否。曰渾合字非。純只是不雜也。專只是不二之義。卽主一也。

賦受萬物。理性命章第三節愛ᄐᆡ오다

齊字意複。顔子章末節註化。大而化便是聖。又云齊於聖。非意複而何。

藝者書之。文辭章第二節或曰者을甚非。當云者이○問然則藝是指別人乎。曰非別人也。蓋篤其實而藝者。一人也。○是爲敎。言賢者學其美而傳之文。以至於道德之實。則是上面篤其實而藝之人。敎之道也。○行之不遠。言其言之傳。不能遠也。

道充。富貴章首節言道充實於身也。行道有未實處。亦是道之不充也。○塵視。視金玉如塵土也。

旣成矣。衎章首節矣오此吐。非當曰라。此成字。卽下文得秋以成之成。蓋先言物之乃生。便當有成之理。次言其所以必成之。故曰生而不止則過矣。故得秋以成也。

家禮。該物則。太極圖說,通書。明道體。學者所當講而明。況得賢師親授受。實千古一幸。海東千載無眞儒。五賢繼作。而博學而約禮。集羣賢而大成。敷文闡敎。未有盛於我退溪先生。時則有若勿巖金先生。以弱冠之年。慨然以道學自任。乃能負笈立雪於門下。承面命口講。終日不違。茲所謂曠世一幸。非歟。今觀三書講錄。皆先生所自手錄。要以明天理之節文。闡道體之精微。不啻敎人一箇塗轍。誠宜鋟梓。以廣其傳。以幸來學。任是責者。豈無後世子雲。靑羊元月下澣。後學豐山金應祖。謹跋。

小學講錄 编辑

書題 编辑

化與心成。化。言變化氣質。○扞格。格。恐當讀曰核。

立敎 编辑

諸母可者。諸母。己之妾也。可者。猶婢子之類也。○視志。志。卽友之志也。○大夫士之子。註子字上。恐當有適字。○敎胄子。不言衆子者。疑是長子。則任國家之責任。故區別而敎之。唐之國子監。卽敎胄子之義。四門。如後世之大學關也。○賓興。賓ᄒᆞ야興ᄒᆞ더니라。

明倫 编辑

平議。註平與評同。○衣紳。衣ᄒᆞ고紳ᄒᆞ며。○抑。按也。소노로누르단마리라。○親身。身애親ᄒᆞᆫ디라。○挨偪。註挨。推也。音애。偪迫也。숟져기다。○嚏咳。嚏。ᄌᆞᄎᆞᆷ이오。咳。기ᄎᆞᆷ이라。○如新受賜。新。初也。舅姑受之則喜如初受賜於舅姑也。○母上於面。註云。所視廣也。觀安否何如。則非謂無見父之面也。疑母見父之面之上也。若不見父面。則何以觀其安否何如。○不能讀父之書。非謂使之不讀也。不能字。有不忍之意。○庶子。衆子也。○父及祖。註祖指祖曾祖高祖也。○大宗。始祖以下之長子也。○不假。假用於他人也。○人宗於此。註人指族人也。○先妣嗣。註。謂婦代姑之祭則其子之母也。而父命之曰先妣之嗣。未詳。○器重。註言器而重之也。不敢輕賤之意。○參知後動。猶言人所共知而後動。○操几杖。非長者之几杖。疑恐弟子爲長者。持几杖以從也。○不將命。少者不敢以尊者之擯使。將命也。

敬身 编辑

直而勿有。直ᄒᆞ고有치말올디니라。○扃。門關木。乃덧방텟거시라。○非當室者。非長予也。○宜用挾。挾。著也。

稽古 编辑

正牆面。正히牆을面ᄒᆞ야。○脤。與蜃同。○所言之中。雖讀曰中。其義則衷字觀之。

嘉言 编辑

先入之言。格言。盈耳充腹。是乃先入之言也。○拜章醮章。註拜章。猶祝辭。如今昭格署星宿之祭也。醮章。道士之祭。祈禱之文。○牙婆。註如今之흥졍브치ᄂᆞᆫ거지비니라。婆。老嫗也。○塗揆。글ᄌᆞ을흐리오고。글ᄌᆞ을글단말이라。○判。卽決尾也。○弟婦等。言開之弟之婦也。不言己妻而曰弟婦。疑是己妻無也。○舊任按察官。言녜내任ᄒᆞ야실제按察官ᄒᆞ얏던니을。○一段。段。猶區也。ᄯᅩᄒᆞᆫ고랑이라。○反復。約ᄒᆞ야ᄒᆞ여곰。도로다시身애드러오게ᄒᆞᆯ디니。○卻不知道。제身與心이。이믜스ᄉᆞ로몬져不好ᄒᆞᄂᆞᆫ주을。아디못ᄒᆞᄂᆞ니라。知道。아단말이라。○自家。졔란말이라。○知誘物化。知。猶知識也。知物애誘ᄒᆞ야化ᄒᆞ야。○推去的。推ᄒᆞᄂᆞᆫ거시라。的。語錄。音地。與底同。○慊。猶恨少意。○富貴相。猶貌相。○除去此等卽富貴相。註此註恐誤。非謂除去富貴相。疑必去其孟子所謂等事也。○調度猶言區畫。註區畫。區處謀畫也。○當爲附至。註爲。去聲。附至。가져다가주단말이라。○託往。註往。我往也。言往을託ᄒᆞ야。○行之利。註行ᄒᆞ욤애利ᄒᆞ니라。○長得一格。長。猶進也就也。格。猶級也。○課程。猶日課程式也。○須連三五授。連。相連也。授。猶師之所授也。言已前或三日或五日所授之書을連ᄒᆞ야。○硬恁地。硬。벅버기。恁地。이리。

善行 编辑

張待制。呂獻公之同壻也。而相爲査頓。古者。異姓四寸婚嫁故也。至大明太祖始禁止。○藍田呂氏。卽大臨。字與叔。○本註。註鄕約本註。○荒頓。頓。韻會云。壞也。○新婦。婦在夫家。則新舊通稱之。○庾黔婁。陶淵明所謂黔婁。疑是周末之人。非此黔婁也。○嫁民間。劉氏自嫁。非朱公使之嫁也。○作氣。嚴厲之氣。○且道。猶言ᄯᅩ닐ᄅᆞ라。此使其人言之。○甚事。猶何事也。○椿津。楊播之子。皆死於兵亂。○稱行稱位。古禮。無官則稱行。有官則稱位。○白金。銀也。○便側。註疑是非正寢也。○子舍。言寢室之有子舍。猶城郭之有子城。○粧奩。古者。婦人歸家之時。所持去之物。通謂之奩。非特鏡奩也。○尻著蹠。尻。오ᄆᆞ럿귿치라。蹠。足側也。발구머리라○照鄰。以惡疾不瘳。自投潁水。○太祝奉禮。宰相之子非顯達。則例爲太祝等職故也。

古文眞寶前集講錄 编辑

古文眞寶前集講錄 编辑

糶糴。皆以米錢相貿之名。非受債之謂。蓋出已米與人。而取人之錢物曰糶。出己物與人。而納人之米穀曰糴。故常平倉法。豐年則糴。言民間穀賤。則官貿穀以儲也。凶年則糶。言民間穀貴。故官賣穀以給民也。今人每以受債。求此二字之義。故未詳知耳。此詩。謂農人五月穀未成之時。預取物於人。期穀成而償之。故曰五月糶新穀。亦言預出己穀。以貿人之物也。

別主人。主人。指羽客也。

到栗里。疑本註亦誤。蓋此詩。若以爲白自此於淵明。則末句謂鄭溧陽何時到栗里。一見我而平生親乎。此所以爲戱也。若謂以溧陽比淵明。則末句謂我何時到栗里。一見君而平生親乎。此說尤通。若如註說。則末句正如來說之所疑。前後牴啎。不可從也。

吾於爾何有。言不飮而空負頭巾。我於汝。將何如哉。言無如之何也。

招提。次於寺者。謂之招提。梵言招門提奢。華言四萬僧物。後人傳寫之誤。以寺爲招提。欠省去門奢二字。杜註所記如此。未詳何義。亦不須深求。

庵中人。如鄧道士是也。

四邊開。開猶排列。言多也。

菌閣。菌簟也。

盈盈。狀水之虛明搖漾。

寄語浮萍。蒲萍。皆水中相隨之物。婦人自嘆不得隨夫而往。故寄語萍草而言。汝則與蒲相隨。我不能如汝云。

視古視今。古人心事。無異於今人故云耳。

會有役。言盡力於農事。

行志學。行猶將也。

玲瓏結綺錢。玲瓏。通明貌。如闕內牕戶。皆刻作團圓之狀。環環如散錢然。故云以綺糊牕。其狀如此。○映珠網。如今闕殿簾下。以鐵網罩之。所以御鳥雀。

隔深轍。大路車馬行多。故轍迹深也。言窮巷隔大路也。

楓靑塞黑。魂來喜其至。故云楓靑。言景色蕭爽也。魂返傷其去。故云塞黑。言氣像愁慘也。○有羽翼。方在罪謫而忽然至此。故且喜且怪而問之云。何以有羽翼。非謂見放也。

和鼎實。謂調和鼎味之實也。

寂歷。與寂寞不同。蓋寂而有疏影離離之象。

知天風天寒。蓋言物之相感者。證人之相感。而猶未灼耳。

方宅十餘畝。方。猶方百里方千里之方。言宅舍之地環四方而度之。止十餘畝。謂縱橫皆十畝也。

聽婦前致辭。言聽彼婦前就於吏而致告之辭也。

轉燭。轉猶移也。燭置之在此則此明。移之在彼則彼明。在東邊東邊明。在西邊西邊明。此明則彼暗。被明則此暗。東西南北皆然。世間萬事。禍福盛衰。悲歡通塞。莫不如之。故取而比之。

泉淸濁。蓋取泉之淸濁。以比夫壻之情。因所遇而變化無常也。

龍魚黃鵠。入止魚。言所學之奇詭而富也。矯止鶋。言所造之高遠而疾也。上主知故言觀。下主行故言逐。

秀而野。言園非野而有野趣。緣花竹幽茂而然也。○不我捨。欲潛德而德彌光。欲隱名而名愈盛。非徒人望攸屬而不可解。造物亦不肯捨我也。末句喑啞。以著溫公處盛名而能晦默之意。○天所赭。上古罪人著赭衣。以別於平人。天所赭。猶言天之所罰也。陳摶謂种放曰。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者忌之。亦此意。

沙汰。釋云。江河의濁을沙汰。江本不濁而亦言濁者。因河濁而帶言之耳。○傳經。漢韋玄韋賢成父子。相繼以經學顯故云。

獸錦。繡禽獸之錦也。繡錦으로ᄒᆞᆫ袍울奪ᄒᆞ니新ᄒᆞ도다。○遇我宿心親。我을遇ᄒᆞ야。宿昔心으로親ᄒᆞ놋다。

日月乾坤。低字。有親媚之意。繞字。有擁護之意。極言哥舒之功。○策行契合。謀策旣行。則可不用戰伐。故云遺戰伐。心契旣合。則凡所施爲。動輒昭融。而無齟齬之患。

況懷辭。ᄒᆞᄆᆞᆯ며大臣이辭ᄒᆞ욤을懷ᄒᆞ욤이잇ᄯᆞ녀。

故無蕕。故無。猶本無也。孟子註。故者。已然之跡。已然之義。與本字相近。故臆見如此。

繞朝鞭。白引繞朝贈鞭事。以言臨別贈以計策之意耳。

生塵襪。塵이生ᄒᆞᄂᆞᆫ襪로。○愁絶。絶猶極也。愁思之極。

待取。猶言待得。醒罷。猶言醒了。

眞似攻文章。攻文章。指李白。言功甫是白後身。故眉目似李白也。

相籠加。猶相增加也。

雪落紛紛。言花紅而比之雪者。不取其色。而只言花之易落如雪。

南宮先生。卽得圖作詩之人。若退之自謂。則所謂波濤入筆。文工臻極者。皆無義矣。

蒼蒼暗絶谷。崖이蒼ᄒᆞ야絶谷이暗호미라。

動一紀。動猶每也。○往來。其義未詳。或云來當作年。

斗十千。酒之美者이一斗애。價至萬錢也。斗酒애十千이나ᄒᆞ니로。

厖眉書客。長吉自謂。

靑琉璃。謂天也。

別駕。猶今判官。

刁同年。刁約字。景純與坡同年。晩爲藏春塢主人。○推擠。以手推而去之。擠而仆之。也

好生毛髮。愛好則願生毛髮。憎疾則欲生瘡痏。

仰脅。坐息。

同襟期。同志趣也。衣襟當胸。故心志爲襟。然襟量以大小言。襟期以趣操言。小有不同。○眞吾師。痛飮本非可師而云然者。皆憤世激發之辭耳。○相如子雲。相如汙行於滌器。子雲喪節於投閣。皆不足道。此但言當不遇則奇杰之士。不免於窮賤耳。○儒術何有。來說。是本註所引崔祥之言。殊無理。此乃杜詩蘇註之說。余舊讀杜詩。見所謂蘇註多穿鑿杜撰。且其文字卑冗。絶不類東坡文字。而其引用之人姓名。率多撰造前世所無者。以是心竊疑其贗書。後見先儒諸說。已論蘇註非坡翁所撰。乃不知何人僞作此書。託坡以欺世云云。今據此註。本無崔祥。阮兢亦本無此兩說。只是註者妄有此言此姓名以誣人。可謂無忌憚之甚。而註古文眞寶者又取而傳之。亦可謂踵謬襲訛。而不審於援證矣。

相追隨。二子相繼而生故云。

能事不受。人於能事。得於心而應於手。神全而守固。不爲外物所動。而後乃入於妙。況受人之欲速而相催促乎。受人之迫促。則先失其心守。何能事之妙造。故云云。王宰始肯留眞跡。上文所謂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卽其不受促迫之事也。

秋天漠漠。單句是。

東魯客。本註。謂退之東魯人。此說可疑。退之。鄧州南陽人。先世或居昌黎。或徙懷孟。三處皆不屬兗州魯境。何以云東魯人。且爲博士而謂之儒生。亦似未穩。況來說所疑富貴自恣。必非自道之言乎。是不過汎言。而謂之二十者。但謂自弱冠苦業至白頭云耳。復何疑乎。

渭華子陵。渭莘等語。皆援古以自託。大言以自快。其意若曰使我當此時遇此事。亦其人焉。○爲忙偪。爲ᄒᆞ야忙偪ᄒᆞ다。○傷丘軻。言孔孟之不見用。是天下之不幸。故但當爲弔天下之人。何必爲孔孟慊恨而歎傷乎。恨ᄒᆞ야丘軻을傷ᄒᆞ리오。

碧雲白花。來說得之。白花이光이浮ᄒᆞ야。○到頭合得。到頭。本華人語。而未詳的意。大槪猶到其地頭之謂。地頭。猶地面地位之意。合。猶合當也。言到其地頭。能合當得蘇息蒼生否乎。

鸞鳳虬麟。本註吳彩鸞之說。恐不可從。若彩鸞爲仙女名則不應以赤虬對言。上實而下虛。非詩法也。註者。但知僊女有彩鸞。而因附會其說。其實但言仙間靈異之物耳。

二雅褊迫。言二雅之義。褊狹迫窄。無廣大自得之氣像。抑二雅所以揚石鼓。○安置妥帖。妥帖。安穩無齟齬之意。安置ᄒᆞ욤을妥帖ᄒᆞ야。○媕娿。猶俗言어림뜻。○理則那。其理則如何耶怪而問之之辭。

辨跟肘。跟。足後節。肘。臂中節。以字體比人形。而謂辨跟與肘。○籒史蝌斗。太史名籒也。而其云籒史。亦與史籒無異。變蝌斗。謂變蝌斗體爲大篆也。

子璋手提。綿州。以其官言。子璋。以其名言。自不重疊。語勢然也。按杜詩崔光遠爲劍南節度使。及段子璋反東川。節度使李奐敗走。投光遠牙將花卿。而討平之斬子璋云云。此言花卿手提子璋之髑髏。擲而與之光遠也。還。猶投也。○李侯重有。李奐旣敗則失節度矣。花卿討斬子璋。則奐復保有節度故云耳。○絶代無。光遠不能禁花卿之恃功暴掠。故以絶代無。譏之。

延入。延。接引之義。與迎字不同。○悵望。謂我悵望此畫而歌紫芝曲。非謂四皓。

白摧黑入。白ᄒᆞᆫᄃᆡᄂᆞᆫ骨이死ᄒᆞᆫᄃᆞᆺᄒᆞ고。黑ᄒᆞᆫᄃᆡᄂᆞᆫ陰애入ᄒᆞ야。雨이垂ᄒᆞᆫᄃᆞᆺᄒᆞ도다。蓋畫古松。有白黑奇怪之狀。

乘興遣。乘興ᄒᆞ여보내여洲趣을畫ᄒᆞ다。遣。有去而爲之之意。○反思乃是。謂此畫之奇妙。反而思之。前夜風雨之急。乃是鬼神入於蒲城而有此奇變也。故今看障子。猶有元氣淋漓之濕。應是因眞宰上訴。而天泣所致也。蓋障之所畫。必是奉先縣山川之景。故上云赤縣。此云蒲城云爾。畫妙而天泣。猶詩成而泣鬼也。

蕭梢。猶飄蕭也。○紫焰。焰。言其光。方。言其形。

蘭麝湯源。以香物薰湯源。欲其體之香也。

翡翠。卽今捕魚翠鳥쇠새。意其鳥腹下赤羽。而背上翠羽。故兩字名之。○鈿合。以金銀珠貝。飾器物之名。合猶今之合鈿ᄒᆞᆫ合과。○釵擘。釵애金을擘ᄒᆞ고。合애鈿을分ᄒᆞ다。蓋釵有兩股。合有兩扇。玉眞寄釵而留一股。寄合而留一扇。又就其所寄之中。於釵擘。取黃金。於合分。取鈿飾而留於己。皆所以反復致意於離合。以爲後期也。

摩尼珠。佛書。諭其道之瑩淨無塵垢。○榴花犀錢。蓋兒生之日。以榴花犀錢。絡於繡繻。而爲洗兒之錢也。○蟾蜍。諭女。○汗血。諭男。○鴈落飄瓊琚。鴈이落ᄒᆞᆫᄃᆞᆺ。瓊琚飄ᄒᆞᆫᄃᆞᆺ。二妾聯行。故譬之鴈落也。○龍鳳殂。所說是。然非獨言己之將死。槪言英雄之遭亂而死也。○鍾奇禍。鍾。聚也。

楊花雪落。劉批云。楊花靑鳥兩語。極當時擁從如雲衝拂開合。偉麗俊捷之盛。作者之意。未必人人能識也。今按此言是也。蓋楊花時物。白蘋水草。故因所見之物以狀之耳。夢弼註。引後魏太后所淫楊白花事。以爲刺楊氏。意雖近而未免有牽合之病也。

路繞錦亭。蓋武侯廟在成都。亦在夔州。兩廟皆有柏。時子美初至。見武侯廟。遂追憶成都而作故云云。錦亭在成都。○誰能送。言此柏不辭翦伐爲用。而誰有能取遣而用之乎。送。猶遣也。

與褁頭。里正。一里之長。言發去之時。里正與之冠帶褁帽也。此補註說也。蓋無兵。故里正括鄕里年少者。爲之加冠。而使之發去。與。猶爲也。

三年笛萬國兵。上句言其悲。下句言其壯。○南飛安巢。言民皆得所。如鳥之各安其巢。○鶴駕通宵。以代宗爲太子時而言也。駕이通宵히輦을備ᄒᆞ다。備。備而待之也。○不得誇身强。言汝等成功。皆時來遇主所致。不得妄自矜誇。以爲吾身强勇所就也。韓彭不知此義。故至於敗。

斬木火井。火井。西極之地。斬木於火井之地。木盡故猿窮而呼也。

踣鐵。踣。疑與覆同。蹄如覆鐵之狀。

隅目。目之有方隅者。

偪側偪側。如艱窘崎嶇之義。○請急會通籍。古之仕者。皆置籍於闕門。以考其出入。謂之會通籍。請急。言以有急事。請於通籍之所而免朝也。如今朝官有故不入朝。則呈病狀以免朝也。○恰。猶合當之義。正須之類。

擊節。蓋擊器物以爲節。故謂擊節。

背立。正面畫不得。故就背面而描取之。所以見無窮之意。

呼五白成梟盧。蓋骰子五者。皆白則勝。故擲者呼而祝之。梟盧。必五白之一。而梟其勝名也。

君子行。此詩。言君子之道不處嫌疑。而貴於勞謙。周公所爲正是勞謙之事。題註偏擧嫌疑一條。而不及勞謙之道。非也。

笙簧百囀。笙簧ᄀᆞ치온가지로우다。○無情損。疑亦無憂於損害云。

絶地理。猶言經天緯地云。絶字。恐截字之義。

衛夫人。杜詩此註。亦謂晉李夫人名衛。善書云。則李氏名衛。故仍謂之衛夫人。○意匠慘澹。意所構造。謂之意匠。慘澹。神妙變異之狀。○一洗凡馬。萬古凡馬을一洗ᄒᆞ야空ᄒᆞ다。

使我滅跡。言杖化龍去。不得其扶持之力。是使我滅跡於君山等處也。

歸來却怪入眼平生。此句從前以怪字眼字。皆屬毛延壽看。謂歸來却見怪於丹靑之手。彼平生入眼者。未曾有如昭君之意態。故欲畫而不得云云。今更詳之。此說未安。蓋言君王旣見昭君以來。却怪怒丹靑手之變亂姘醜。於是君心驚歎。以爲平生入眼者多。而未曾有如此人云云。此義頗優於前說。歸來非實來此之謂。猶言自是以來之意。怪。嗔怪也。

勸胡酒。勸胡人以酒也。○侍女。自傷其身之淪落。故聞音而垂淚。

睡紅綃。睡ᄒᆞ던양이紅綃ᄀᆞᆺᄒᆞ니。○逡巡大徧。逡巡。猶須臾之頃。須臾已徧奏罷梁州之曲也。徹猶罷也。○百官隊仗。百官이며。隊仗이니。隊仗。衛兵與儀仗。○供頓。頓。宿食所也。又次也。言供給於宿食之次。○盤鬪栱。盤於鬪栱之上。鬪栱。栱之鬪湊者也。○今年不遣子孫耕。兵興故子孫不得耕種如平時也。○深望幸。詳詩意。老翁有此賊亦除。天下寧之言。其意深有願望於時平之幸云爾。然則本註怨字。改作願字。則望幸字之義。庶無疑矣。

右小學,前集二書講錄與上家禮,太極圖,通書講錄。皆先生之親受師敎。以詔後學者也。鶴沙金先生嘗跋三書講錄。而不及此二書。豈以其散在草藁。未盡經當日之所照管也歟。夫以先生之精思窮硏。而復承師門之旨訣。則其一註疏一訓詁。孰非後學之所尊信而講習者哉。玆於遺文鋟梓之日。竝附于三書講錄下。俾後生蒙學。得以蒙先生之遺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