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
韓,姬姓,以國氏。[1]其先有自潁川徙陽夏者,[2]其地於今為陳之太康。[3]太康之韓,[4]其稱蓋久,然自公始大著。公諱弘。公之父曰海,為人魁偉沈塞,以武勇遊仕許汴之間,寡言自可,不與人交,眾推以為鉅人長者。[5]官至遊擊將軍,贈太師,娶鄉邑劉氏女,生公,是為齊國太夫人。
夫人之兄,曰司徒玄佐,[6]有功建中、貞元之間,[7]為宣武軍帥,有汴宋亳潁四州之地,兵士十萬人。公少依舅氏,讀書習騎射,事親孝謹,偘偘自將,[8]不縱為子弟華靡遨放事。[9]出入敬恭,軍中皆目之。嘗一抵京師,就明經試。退曰:“此不足發名成業。”復去,從舅氏學,將兵數百人,[10]悉識其材鄙怯勇,指付必堪其事。司徒嘆奇之,士卒屬心,[11]諸老將皆自以為不及。[12]司徒卒,[13]去為宋南城將。[14]比六七歲,汴軍連亂不定。貞元十五年,劉逸淮死,[15]軍中皆曰:“此軍司徒所樹,必擇其骨肉為士卒所慕賴者付之。[16]今見在人,莫如韓甥,且其功最大,而材又俊。”即柄授之,而請命於天子。天子以為然,遂自大理評事拜工部尚書,代逸淮為宣武軍節度使,[17]悉有其舅司徒之兵與地。[18]
當此時,陳許帥曲環死,而吳少誠反,[19]自將圍許,求援於逸淮,啖之以陳歸汴,使數輩在館,公悉驅出斬之。選卒三千人,會諸軍擊少誠許下,少誠失勢以走,河南無事。公曰:“自吾舅歿,五亂於汴者,吾苗薅而發櫛之幾盡。[20]然不一揃刈,不足令震駴。 ”[21]命劉鍔以其卒三百人,待命於門,數之以數與於亂,[22]自以為功,並斬之以徇,血流破道。自是訖公之朝京師,廿有一年,莫敢有讙呶叫號於城郭者。[23]
李師古作言起事,[24]屯兵於曹,以嚇滑帥,且告假道。公使謂曰:“汝能越吾界而為盜邪?[25]有以相待,無為空言。”滑師告急。[26]公使謂曰:“吾在此,公無恐。”[27]或告曰:“翦棘夷道,兵且至矣,請備之!”公曰:“兵來不除道也。”不為應。[28]師古詐窮變索,遷延旋軍。
少誠以牛皮鞋材遺師古,師古以鹽資少誠,潛過公界,覺,皆留輸之庫。曰:“此於法不得以私相饋。”田弘正之開魏博,[29]李師道使來告曰:[30]“我代與田氏約相保援,今弘正非其族,[31]又首變兩河事,亦公之所惡,我將與成德合軍討之,敢告。”公謂其使曰:“我不知利害,知奉詔行事耳,若兵北過河,我即東兵以溶。 ”[32]師道懼,不敢動,弘正以濟。誅吳元濟也,命公都統諸軍,[33]曰:“無自行以遏北寇!”公請使子公武以兵萬三千人會討蔡下,歸財與糧,以濟諸軍,卒擒蔡奸。[34]於是以公為侍中,而以公武為鄜坊丹延節度使。[35]
師道之誅,公以兵東下,進圍考城,克之;遂進迫曹,曹寇乞降。鄆部既平,公曰:“吾無事於此。”其朝京師,天子曰:“大臣不可以暑行,其秋之待。”公曰:“君為仁,臣為恭,可矣。”遂行,既至,獻馬三千匹,絹五十萬匹,[36]他錦紈綺纈又三萬,金銀器千,而汴之庫廄錢以貫數者,尚余百萬,絹亦合百余萬匹,馬七千,糧三百萬斛,兵械多至不可數。初公有汴,[37]承五亂之後,掠賞之余,且斂且給,恒無宿儲。[38]至是,公私充塞,至於露積不垣。
冊拜司徒兼中書令,[39]進見上殿,拜跪給扶,贊元經體,[40]不治細微,天子敬之。元和十五年,今天子即位。公為冢宰,[41]又除河中節度使。[42]在鎮三年,以疾乞歸;復拜司徒中書令,[43]不能朝。以長慶二年十二月三日薨於永崇裏第,年五十八。天子為之罷朝三日,[44]贈太尉,賜布粟,[45]其葬物有司官給之,京兆尹監護。明年七月某日,葬於萬年縣少陵原,京城東南三十里,楚國夫人翟氏祔。子男二人:長曰肅元,某官;次曰公武,某官。肅元早死。[46]公之將薨,公武暴病先卒,公哀傷之,月余遂薨。無子,以公武子孫紹宗為主後。
汴之南則蔡,北則鄆,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卑身佞辭,[47]求與公好。薦女請昏,使日月至。既不可得,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公先事候情,[48]壞其機牙,奸不得發,王誅以成。最功定次,孰與高下。
公子公武,與公一時俱授弓鉞,處藩為將,疆土相望。公武以母憂去鎮,公母弟充,自金吾代將渭北。[49]公以司徒中書令治蒲,於時,弟充自鄭滑節度平宣武之亂,以司空居汴。[50]自唐以來,莫與為比。
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51]不為戲狎,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52]故無敢犯者。其銘曰:
在貞元世,汴兵五猘。[53]將得其人,眾乃一愒。[54]其人為誰,韓姓許公;磔其梟狼,[55]養以雨風;桑谷奮張,厥壤大豐。貞元元孫,[56]命正我宇;公為臣宗,處得地所。河流兩壖,[57]盜連為群;雄唱雌和,首尾一身。公居其間,為帝督奸,察其嚬呻,與其睨眴;[58]左顧失視,右顧而跽。[59]蔡先鄆鉏,三年而墟;槁幹四呼,終莫敢濡。常山幽都,[60]孰陪孰扶。[61]天施不留,其討不逋;許公預焉,其賚何如。[62]悠悠四方,既廣既長。無有外事,朝廷之治。許公來朝,車馬干戈;相乎將乎,威儀之多。將則是矣,相則三公;釋師十萬,歸居廟堂。上之宅憂,[63]公讓太宰;養安蒲阪,[64]萬邦絕等。有弟有子,提兵守藩;一時三侯,人莫敢扳。[65]生莫與榮,歿莫與令。刻文此碑,以鴻厥慶。
註釋
编辑- ↑ 國下或有為字。今按:以國氏,《春秋傳》語。《唐韻》云:“韓姓出自唐叔虞之後,曲沃桓叔之子萬,食邑於韓,因以為氏。”
- ↑ 夏音假。
- ↑ 秦滅韓,以其地為潁川郡。陽夏,隋改為太康。
- ↑ 《新舊史》皆言弘滑州匡城人。
- ↑ 交或作校,以上文自可言之,作“不與人交”為是。今以下文長者言之,又似作“不與人校”為是。更詳之。鉅上或無為字,或無“以鉅人”三字,而為上有之字,或並無“以為鉅人”四字。
- ↑ 復出夫人字,或作齊國。
- ↑ 功下或有於字。
- ↑ 偘偘或作侃侃,侃與偘同。
- ↑ 縱或作從。
- ↑ 兵下或有將字。
- ↑ 屬,之欲切。
- ↑ 或無皆字。
- ↑ 貞元八年二月,玄佐卒,
- ↑ 玄佐卒年四月,以其子士寧代為使。九年十二月,軍亂,逐士寧,以副使李萬榮為使。弘出為宋州南城將。
- ↑ 九月,劉卒。
- ↑ 肉下或有而字。
- ↑ 弘事逸淮,為都知兵馬使,逸淮死,汴軍懷玄佐之惠,以弘長厚,共請為留後,環監軍請表其事,朝廷許之。自試大理評事檢校工部尚書,充宣武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 ↑ 其舅或作舅氏。
- ↑ 或無而字。
- ↑ 苗薅而發櫛之,《淮南子》語。薅,呼豪切。
- ↑ 不下或無一字,駴或作駭。
- ↑ 上數上聲,下數入聲。與音預。
- ↑ 讙音歡。呶,尼交切。
- ↑ 作或作詐。
- ↑ 盜上或無為字。
- ↑ 師或作帥。前滑帥字疑,亦當作師。急或作及。
- ↑ 無上或有安字。
- ↑ 為下或有之字。
- ↑ 元和七年十月,以田弘正為魏博節度使,
- ↑ 元和元年閏六月,東平帥李師古卒。其弟師道代之。
- ↑ 非其或作其非,非是。
- ↑ 兵以或作以兵,非是。
- ↑ 元和十年九月,以弘充淮西行營都統使。
- ↑ 三千,《淮西碑》作二千。
- ↑ 元和十二年十一月,錄平淮西功,加弘檢校司徒兼侍中,封許國公,罷都統。公武檢校左散騎常侍,充節度使。
- ↑ 五十或作七千。
- ↑ 初公下或有之字。
- ↑ 無上或無恒字。
- ↑ 弘三上章,堅辭戎務,願留京師奉朝請。八月,守司徒兼中書令。
- ↑ 元下或有老字,非是。
- ↑ 元和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以弘攝冢宰。
- ↑ 元和十五年六月,以本官為河中尹,河中縉絳節度觀察等使。
- ↑ 長慶三年,請罷戎鎮,三表從之。十月,依前守司徒兼中書令。
- ↑ 年五十八,或作年八十。考《新舊史》,定從今本。或無“天子為之”四字。
- ↑ 或作布帛。按《舊史》實賜米千石。賜下或有之字。
- ↑ 或作歿。
- ↑ 卑或作畢。
- ↑ 至既或作既至,非是。不可下或無得字。釣或作鉤。染或作謀。先事候情,或作先得事情。候或作後。
- ↑ 元和十二年十一月,以公武為渭北鄜坊節度使。十四年十一月,以母憂去官。十五年正月,以弘弟充代公武鎮渭北。
- ↑ 長慶二年七月,汴州逐節度李願,立牙將李岕為留後,充自義成節度徙鎮宣武。八月,汴州監軍斬岕降,充入汴州,詔加充檢校司空。
- ↑ 畛或作軫,非是。
- ↑ 或無自為字,非是。
- ↑ 居例切,狂犬也。
- ↑ 愒,息也,與憩同。《詩》:“不尚愒焉。”愒,丘例切。
- ↑ 磔,陟格切。
- ↑ 貞元皇帝之孫憲宗。
- ↑ 壖,江河邊地,《前漢》:“坐侵廟壖為宮”。壖,而緣切。
- ↑ 《淮南子》:“視焉為眴。”邪視也。睨音詣,眴音荀。
- ↑ 巨幾切。
- ↑ 常山,成德軍。幽都,幽州也。
- ↑ 陪或作悖,或作倚。
- ↑ 賚或作賴。
- ↑ 上謂穆宗。
- ↑ 元和十五年六月,出鎮河中。
- ↑ 《春秋傳》:“扳引而立之。”扳,與攀同,又音班。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