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937
鱗介部八 ◄ | 太平御覽 卷九百三十七.鱗介部九 |
► 鱗介部十 |
|
魴魚
编辑《爾雅》曰:魴,鱞。〈郭璞注曰:江東呼魴為鯿。一名魾,音毗。〉
《山海經》曰:大鯾居海中。〈即魴也。音鯾。〉
《毛詩·宛邱·衡門》曰:豈其食魚,必河之魴?
又《關雎·汝墳》曰:魴魚頳尾,王室如燬。
又《·毛詩九罭》曰:九罭之魚,鱒、魴。
陸機《毛詩䟽義》曰:魴鰥,今伊、洛、濟、潁魴魚也。廣而薄脆,而多肉,細鱗,魚之美者也。又遼東梁水魴,特肥而厚,尤美於他魴,故其鄉語曰:「居就梁水魴。」
《說苑》曰:陽晝謂宓子賤曰:「吾少也賤,不知理民之術。有釣道二焉,夫投綸餌,迎而吸之者,陽鱎也,其為魚也,薄而不美;若有若亡,若食不食者,魴也,其為魚也,薄而厚味。」宓子賤曰:「善。」
宋玉《釣賦》曰:左挾魚罶,右執橋竿。精不離乎魚啄,思不出乎魝鯿。
鱮魚
编辑《毛詩》曰:其釣維何?維魴及鱮〈音敘〉。
《毛詩義疏》曰:鱮,似魴而大頭,魚之不美者。故里語曰:「買魚得鱮,不如啖茹。」徐州謂之鰱,〈音連。〉或謂之𩻡。
《水經》曰:沔水北流,注於漢,漢水又左得渡口,水出陽平北。水山有二原,一曰清檢,出佳鱮;二曰濁檢,出好鮒。常以二月取之。美珎常味。
潘岳《西征賦》曰:素鱮揚鰭。
鯈魚〈音稠〉
编辑《爾雅》曰:鮂,里鰦。〈郭璞注曰:即白鯈也,江東呼為鮂、兹二音。〉
《荘子》曰:荘與惠子逰於濠梁之上,荘子曰:「鯈魚出㳺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耶?」荘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耶?」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全矣。」
《山海經》曰:帶山芘葫之水,其中多鯈魚,其状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已憂。
又《圖經讚》曰:汨和損平,莫慘於憂。《詩》詠萱草,《山經》則鯈。〈儔、條二音。〉
何敬祖詩曰:属耳聴鳴鶯,流目玩鯈魚。
魦魚
编辑《爾雅》曰:魦鮀。〈郭璞曰:今吹沙小魚,也體圓而有㸃文也。沙、沱二音。〉
《毛詩·魚麗》曰:魚麗于罶,鱨魦。〈魦,鮀也。〉
《廣志》曰:吹沙魚,大如指,沙中行。
鱨魚
编辑《毛詩》曰:魚麗于罶,鱨魦。〈鱨,楊也,音常。〉
《毛詩義疏》曰:鱨,一名楊,今黄頬魚是。身形厚而長大,額骨正黄。
鮒魚
编辑《周易·井卦》曰:井谷射鮒。〈王肅註曰:鮒,小魚也。〉
《廣雅》曰:鯖,鮒也。
《莊子》曰:荘周家貧,往貸粟於監河侯,侯曰:「我将得邑金,貸子三百金,可乎?」荘周忿然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視之車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喏。我且南逰呉越之濵,吸西江之水而迎之,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得升斗之水可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又曰:夫揭竿累趣灌竇,守鮒,其於得大魚,難矣!
《石氏春秋》曰:魚之美者,有洞庭之鮒。
《說苑》曰:魏、楚㑹扵晉陽,將以伐齊。齊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髠曰:「魏、楚欲伐齊,願先生與寡人憂之。」髠曰:「臣見隣人之祠田也,以一箧飯與一鮒魚,具祝曰:『下田夸邪,得榖百車。』因笑其所祠者少,所求者多。」王曰:「善。」立為上卿。
《神異經》曰:東南海中有恒洲,有溫湖,鮒魚生焉,長八尺,食之宜暑而辟風寒。
盛弘之《荆州記》曰:荆州有美鮒,踰於洞庭、温湖。
《古樂府·罩辭》曰:罩初何得?端求得鮒。小者如手,大者如履。孝子持歸,遺我公婦。安得此魚?適與罩迕。從今以後,但當求鮒。
劉邵《七華》曰:洞庭之鮒,出於江岷。弘膄青顱,朱尾赤鱗。
鮎魚
编辑《爾雅》曰:鮎。〈名鮧,江東通呼鮎為鮧。鮧音提。〉
《廣雅》曰:鮷〈音鯷〉、鳀〈音逓〉,鮎也。
《魏武四時食制》曰:蒸鮎。
《永嘉郡記》曰:漈湖溪中多大鮎。昔有得一死鮎者,鬐大五六圍。
《廣五行記》曰:則天如意時,著作郎路敬淳常在濟源,有水碾一柱壊,以他柱易之。家人取故者為樵,中得一鮎魚,長尺餘,尚活。至後敬淳坐綦連輝被殺。
鱯魚
编辑《廣志》曰:鱯〈音畫〉魚,似鮎,大口。
鱒魚
编辑《爾雅》曰:鮅〈音必。〉,鱒。〈才員切,似鯶子,赤眼。鯶音混。〉
《毛詩·九罭》曰:九罭之魚,鱒、魴。〈鱒、魴,大魚也。〉
《毛詩疏義》曰:「鱒、魴,」鱒似鯢魚,鱗細於鯢也,赤眼,多細文。
《唐詩》曰:吐番國有臧河,去邏些三百里,東南流,衆水湊焉,南入崑崙國。其中有魚,似鱒而無鱗。
張衡《七辨》曰:鞏洛之鱒,割以為𩻀。分芒折縷,細亂䖟足。
鱧魚
编辑《爾雅》曰:鱧。〈郭璞注曰:鮧鮦也。目赤依鱧也。〉
《毛詩·魚麗》曰:魚麗于罶,魴鱧。〈鱧,鮙魚也。〉
陸機《毛詩疏義》曰:「魴、鱧」,《爾雅》曰:「鱧,鮦〈音同〉也。」許以為鯉魚,機以為鯉狭而厚。
《梁書》曰:林邑王逸死,奴文本簒。文本日南西捲縣夷帥范幼家奴。常牧牛扵山澗,得鱧魚二而化為鐡,因以鑄刀。刀成,文本向石咒曰:「若斫石入者,文當王此國。」用斫,石如斷芻藁,文心異之。范㓜常使之商賈至林邑,為王,作宫室及兵車器械,王寵任之。後乃讒搆諸子,各奔餘國。及王死無嗣,文偽於隣國迓王子,置子於甕中殺之,遂脇國人自立。
《林邑國記》曰:范文得鱧魚,變為鐵,斫石如斬蘆,世傳魚刀。
鯽魚
编辑《水經》曰:青林湖有鯽魚,食之肥美,辟寒暑。
《南夷志》曰:䝉舍地有鯽魚,大者重五斤。西沮河及昆池,南接滇池,冬月多鯽魚。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曰:王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等,常飯鯽魚羮。
嘉魚
编辑《水經》曰:丙穴出嘉魚,常以三月出,十月入。穴口廣五六尺,去地七八尺。水泉懸注,魚自穴下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
任象《益州記》曰:嘉魚,細鱗,魚,蜀中謂之拙魚。蜀郡山處處有之,年年從石孔出,大者五六尺。
《雲南記》曰:雅州丙穴出嘉魚。所謂「嘉魚生於丙穴」。大抵雅州諸水多有嘉魚,似鯉而鱗細。成文黄河中魚味與此類也。
《愽物志》曰:江陽縣北有魚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月出魚,魚曰:「丙穴」。
《嶺表録異》曰:嘉魚,形如鱧,出梧州戎城縣江水味。甚肥美,衆魚莫可與比。最宜為鯅〈地頂切〉。每炙,以芭蕉葉隔火葢,慮脂滴火滅耳。〈漁陽有鮇魚,亦此類。〉
左思《蜀都賦》曰:嘉魚出於丙穴。
鰽魚〈字由切〉
编辑《異物志》曰:鰽魚,仲夏始從海中泝流而上。腹下如刀,長尺餘。有細骨,如鳥毛在肉中;又有鳥腎在腹。立夏,有白鳥似鷖羣飛,謂之鰽鳥。至仲夏,鳥藏魚出,變化所生也。
鮆魚〈音膂〉
编辑《爾雅》曰:鮤,蠛刀。〈今之鮆魚也。亦呼為釣魚。列、蔑二音。〉
《山海經》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苔泉,出于其陰,其中多鮆魚。〈郭璞注曰:鮆魚,秋薄,而長鬚,一名刀魚,太湖中饒之。〉
《異苑》曰:蝴蝶變作鮆。
鱸魚
编辑《後漢書》曰:左慈,字元放。曽在曹操座,操曰:「恨少呉松江鱸魚耳。」慈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釣扵盤中,須臾引一鱸出。操曰:「一魚不周。」乃更沈釣,後引出,皆長三尺餘,操使就前膾之。
《世說》曰:張季膺為齊王掾,在洛,因秋風起,思呉中菰菜羮、鱸魚膾,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以為見機。
杜寳《大業拾遺録》曰:六年,呉郡獻松江鱸魚乾膾。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之佳味也。
鯔魚
编辑《神仙傳》曰:介象與呉王共論,鯔魚為上,乃於殿前作方坎,汲水滿之,并求餌釣起之,須臾得鯔魚。王驚起,乃使膾之。
《異物志》曰:鯔魚,長者六七尺。
《嶺表録異》曰:跳鯅,乃海中之小魚鯅也,以鹽藏鯔魚兒一斤,不啻千箇,生擘點醋下酒,甚有美味。今遂問魚名「跳」之義,曰:「捕魚者,仲春扵髙處卓望魚魚来,如陣雲,濶二三百步,厚亦相似者。既見報,漁師遂槳船争前而迎之。船衝魚陣,不施罟網,但魚見自驚跳入船,逡巡而滿。以此為鯅故名之『跳』。又云:船去之時,不可當魚陣之中,恐魚多船沈故也。即可以知其多矣。
鱓魚〈與軌同,音善。〉
编辑《山海經》曰:大樂之野,夏后啟扵此舞九伐焉。女祭、女戚在其北,居雨水間,戚操魚䱉〈䱉,魚属也。〉,祭操俎〈肉祠也。〉。
《汲冡周書·王㑹》曰:甌人食鱓虵。鱓虵,順食之美。〈東越甌人也。比交州虵特多,以為上味。〉
謝承《後漢書》曰:楊震常客扵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衆人謂之晩暮,而震志愈篤。後有鸛雀銜三鱓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虵鱓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時年過五十,乃始仕州郡。
《梁書》曰:邵陵王綸攝南徐州事,遨逰市里,雜於厮𨽻嘗。問賣䱉者曰:「刺史何如?」䱉者言燥暴,綸怒,令吞䱉以死。百姓惶駭,道路以目。
《淮南子》曰:今鱓之與虵、蠶之與蠋状,相類而愛憎異。〈人愛鱔與蠶,畏虵與蠋,故曰異也。〉
《抱朴子》曰:田地既有自然之鮮,而有荇莖、芩根、土龍之属化為鱓。
《韓子》曰:䱉似虵,而漁者取䱉不畏虵,利之所在,皆為賁、育。
《顔氏家訓》曰:江陵劉氏以賣鱓羮為業。後生一兒,頭具是鱓,自頸已下方為人身。
又曰:《後漢書》云:「鸛雀銜三鱔魚。」多假借為鱣鮪之鱣,俗之學士因謂為鱣魚。按:《魏武帝四時食制》:「鱣魚大如五升奩,長一丈」。郭璞注《爾雅》云:「鱣長二三(尺)[丈]」。安有鸛雀能勝其一者?况三頭乎?鱔又純灰色,無文章也。鱔魚長者不過三尺,大者不過三指,黄地黑文,故都講云:「蛇鱔,卿大夫服之象也」。《續漢書》及《捜神記》亦說此事,皆作「鱔」字。孫卿云:「魚鱉鱣鰍。」及《韓非》、《說苑》皆曰:「鱣似蛇,蠶似蠋」并作「鱣」字,假「鱣」為「鱔」,其来久乎?
周處《風土記》曰:陽羨谷,五月以薤薺䱉焉食。凡䱉魚夏出冬蟄,亦以氣將陽和實時節也。
徐表《南方草木状》曰:白鱓,生溪邉土穴中,長五寸所,在三十。里民刺取細槿二寸,苦酒煑食之,滋味如黄鱓味。交趾九真有之。
劉敬叔《異苑》曰:盧循以義熈五年自廣州下,泊船江西,衆多溺死。事平之後,人往蔡州,見死人髪變而為鱓。今上鎮西叅軍與府司馬張逝,瞻潮際有一棺,棺頭有鰽衆。試令撥撥看,即是髮,亦有未都化者。一說云:生以秫瀋沐,死則髪為䱉。又昔有人食不能無䱉,死後改棺,䱉滿中。
又曰:㑹稽石亭埭,有大楓樹,中空。毎雨水,輒滿溢。有商旅載生䱉聊放一頭著孔中,以為狡徻。後村民咸謂是神,乃依樹起屋,宰牲祭祀未嘗輟,因遂名䱉父廟。人有祈請,及䙝慢,禍福立至。估客復返,見其如此,即取作臛,於是遂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