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部八 太平御覽
卷九百七十二.果部九
果部十 

蒲萄

编辑

史記》曰:大宛以蒲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漢使取其實來,於是離宮別觀傍,盡種蒲萄。

漢書》曰:李廣利為二師將軍,破大宛,得蒲萄種歸漢。

《續漢書》曰:扶風孟他以蒲萄酒一斛遺張讓,即以為涼州刺史。《三輔決錄》又載。

魏文帝詔群臣曰: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飠肙}為縣切。,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飠肙}。又釀以為酒,甘於麴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氵羨}音羨咽唾,況親食之耶?他方之果,寧有疋者!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涼錄》曰:張{文左賦右},字洪茂,燉煌人也。作《蒲萄酒賦》,文致甚美。

又《後涼錄》曰:建元二十年,呂光入龜玆城。胡人奢侈,富於生養,家有蒲萄酒,或至千斛,經十年不敗。

《北齊書》曰:李元忠曾貢世宗蒲萄一盤,世宗報以百練縑,遺其書曰:「儀同位亞台,鉉識懷貞素。出藩入侍,備經要重。而猶家無擔石,室若懸罄。豈輕財重義,奉時愛已故也?久相嘉尚,嗟詠無極。恒思標賞,有意無由。忽辱蒲萄,良深佩戴!聊用絹百疋,以酬清德。」

《唐書》曰:高祖賜群臣食於御前,果有蒲萄。侍中陳叔達執而不食,高祖問其故,對曰:「臣母患口乾,求之不能得。」高祖曰:「卿有母可遺乎?」遂流涕嗚咽,久之乃止,因賜物百段。

又曰:蒲萄酒,西域有之,前代或有貢獻,人皆不識。及破高昌,收馬乳蒲萄實,於苑中種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損益造酒,為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益。既頒賜群臣,京師始識其味。

又曰:太宗時,葉護獻馬乳蒲萄,一房長二丈餘,子亦稍大,其色紫。

又曰:李直方常第果實若貢士者,以綠李為首,芳梨為副,櫻桃為三,甘橘為四,蒲萄為五。或薦荔支,曰:「寄舉之首也。」

又曰:{罒上炎下左刂下右}賓在蔥嶺南,踰縣度,經熱坂。其地暑溼,人皆乘馬。土宜秔稻,多甘蔗、蒲萄,草木凌寒不死。

《金樓子》曰:大月氏國,善為蒲萄花葉酒,或以根及汁醞之。其花似杏,而綠榮碧鬚。夏春之時,萬頃競發,如鸞翼。八月中,風至吹葉上,傷裂有似綾紈。故人呼風為蒲萄風,亦名裂葉風。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甞下,帝設蒲萄酒。

杜篤《邊論》曰:漢征匈奴,取其胡麻、稗麥、苜蓿、蒲萄,示廣地也。

《廣志》曰:蒲萄有黃、白、黑三種。

《雲南記》曰:雲南多乾蒲萄。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曰:白馬寺浮圖前,荼林、蒲萄,異於餘處,枝葉繁衍,子實甚大。荼林實重七斤,蒲萄實偉於棗,味並殊美,冠於中京。帝至熟時常詣取之。或復賜官人,得之轉餉親戚,以為奇異。得者不敢輙食,乃曆數家。京師語曰:「白馬甜榴,一實直牛。」

《唐景龍文館記》曰:四月上巳日,上幸司農少卿王光輔莊。駕還頓後,中書侍郎南陽岑羲設茗,飲蒲萄漿,與學士等討論經史。

又曰:大學士李嶠入東都祔廟,學士等祖送城東,上令中官賜御饌,及蒲萄酒。

《慱物志》曰:西域有蒲萄酒,積年不敗。彼俗傳云:可至十年,飲之醉,彌日不解。

又曰:張騫使西域還,得蒲萄。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蒲萄百七八十株。

《秦州記》曰:秦野多蒲萄。

《本草經》曰:蒲萄生五原、隴西、燉煌,益氣強志,令人肥健,延年輕身。

王逸《荔支賦》曰:西旅獻崐山之蒲葡。

鍾會《蒲萄賦》曰:余植蒲萄於堂前,嘉而賦之,命荀勗並作。

應禎《蒲萄賦》曰:結繁子之礧落兮,英籠揔而彌房。

傅玄《蒲萄賦》曰:踰龍堆之險,越懸度之阻,涉乎三光之阪,歷乎身熱之野。

橄欖

编辑

《金樓子》曰:有樹名獨,分為二枝,其東向一枝是木威樹,南向一枝是橄欖樹。

《南越志》曰:慱羅縣有合成樹,十圍,去地二丈,分為三衢:東向一衢,木葉似練,子如橄欖而硬,削去皮,南人以為糝;南向一衢,橄欖;西向一衢,橄欖。

裴淵《廣州記》曰:橄欖澁酒。

《廣志》曰:橄欖,大如雞子,交州以飲酒。

《南方草木狀》曰:橄槄,子大如棗,二月華,八九月熟。生食味酢,蜜藏乃甜美。交阯、武平、興古、九真有之。

《臨海異物志》曰:餘甘子,梭形,初入口舌澁酸,飲水乃甘。又如梅實核,兩頭銳。呼為餘甘、橄欖,同一物異名耳。

《嶺表錄異》曰:橄欖,樹身聳,枝皆高數尺,其子深秋方熟。閩中尤重其味,云:「咀之香口,勝含雞舌香。」生喫及煑飲,悉解酒毒。有野生者,子繁樹峻,不可梯緣,但刻其根下方寸許,內塩於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樹枝節上生脂膏,如桃膠。南人採之,和其皮葉煎之,調如黑餳,謂之橄欖糖。用泥舡,損乾後,牢於膠漆,着水益乾堅耳。

左思《吳都賦》曰:龍眼、橄欖。

《隋書》曰:林邑國人,深目高鼻,髮拳色黑。俗皆徒跣,以幅布纏身,冬月衣袍。婦人椎髻。施椰葉蓆。

《唐書》曰:訶陵國,俗以椰樹花為酒。其樹生花,長三尺餘。實大如人脛,割之取汁,以成酒,味甘,飲之亦醉。

《南夷志》曰:荔枝、檳榔、訶梨勒、椰子、桄榔等諸樹,永昌、麗水諸山皆有之。

《雲南記》曰:南詔遣使致南國諸果,有椰子,狀如大牛心。破一重麄皮,刮盡又有一重硬殼。有小孔,以筋穿之,內有漿二合餘,味甘色白。

又曰:雲南多椰子,亦以蜜漬之為糝。

《廣志》曰:椰樹高六七丈,無枝條,有葉如束蒲,乃在樹末。實如大瓠瓜,懸在樹頭。實外有皮,中有核,皮裏有汁升餘,清如水,美如蜜,可飲。核中膚白如雪,厚半寸,味如胡桃而美,可食。出交阯,家家種之。

《南方草木狀》曰:椰,二月花,花仍蓮著實,房連相累。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十一月、十二月熟。其樹黃,俗名為丹。橫破之,可作椀。子長如栝樓子。

《交州記》曰:椰子有漿,截花,以竹筩承,取汁作酒,飲之亦醉。

《神異經》曰:東南荒中有椰木。椰高二三丈,或十餘丈,圍丈餘,或七八尺。葉三百歲盡落而華,華如甘瓜華。華盡落而生萼,萼下生子,三歲而熟。熟後不長不減,形如寒瓜,長七八寸,徑四五寸。

《南州異物志》曰:椰樹,大三四圍,長六丈,通身無枝。至百餘年有葉,葉狀如蒲,長四五尺,直竦指天。實生葉間,皮苞之,如蓮狀。皮肉硬過於核中肉,白如雞子,着皮而腹內空,含汁,大者含升余。實形團團然,或如{艹瓜}樓,橫破之,可為爵,並堪器用,南人珍之。

《異物志》曰:椰樹,高六七丈,無枝條,葉如束蒲,在上。其實如瓠,繫之巔。實外皮如胡蘆,膚中有汁升餘,清如水,味美於蜜。食其膚則不飢,食其汁則增渴。又有如人兩眼處,俗號椰子為越王頭。

《嶺表錄異》曰:椰子樹,亦類海椶。實号椰子,大如甌盂。外有麄皮如火,腹次有硬殼,圓而且堅,厚二三分。有圓如卵者,即截開一頭,砂石摩之,去其皴皮,其爛班錦文,以白金裝之,以為水罐子,珍奇可愛。殼中有液數合,如乳,亦可飲之,冷而動氣。

左思《吳都賦》曰:椰葉無蔭。

《俞益期牋》曰:有清漿數斗,懸於長木之端,終不乾,故為小異。

楊梅

编辑

《金樓子》曰:楊周年七歲,甚聦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有楊梅,孔公指以示兒曰:「此真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慱物志》曰:地有章名則生楊梅。

《南越志》曰:熙安縣白蜀里多楊梅,張公以為名章則多楊梅。此偶以所聞,而命書,後好事改地就之耳。求之白蜀,去之遠矣。

裴淵《廣州記》曰:盧山頂有湖,楊梅繞其際。人登者,止得於山飽食,不得持下。

《吳興記》曰:故章縣縣北有石槨山,出楊梅,常以貢御。張華所謂地名章必生楊梅,蓋此謂也。

《食經》曰:藏楊梅法:取完者一斛,塩漬之,曝乾。別取杭皮二斤,煑汁,鹽漬之。不加蜜漬。梅色如初,美好,可留數月。

《臨海異物志》曰:楊梅,其子如彈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時似梅,味甘甜酸。

梁江淹《楊梅頌》曰:懷蘂挺實,涵黃橘丹,鏡日繡壑,照霞綺巒。

沙棠

编辑

《山海經》曰:崑崙之丘有木焉,狀如棠棠梨,黃華赤實,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卻水。

《呂氏春秋》曰:伊尹說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實。」

《南越志》曰:寧鄉,果多沙棠。

笁法真《登羅浮山疏》曰:羅浮山有沙棠,華黃赤實,味甘如李。

枸櫞

编辑

裴淵《廣州記》曰:枸櫞樹以橘如柚,大而倍長,味奇酢,皮以蜜煑為糝。

劉欣期《交州記》曰:枸櫞如柚,核細。

《異物志》曰:枸椽,實如橘,大如飯,皮不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紵若酸漿。

《嶺表錄異》曰:枸櫞,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故人重之,愛其香氣。京輦豪貴家釘盤筵,憐其遠方異果,肉甚厚白如蘿蔔。南中女工,競取其肉,雕鏤花鳥,浸之蜂蜜,點以燕脂,擅其妙巧,亦不讓湘中人鏤木瓜也。

益智

编辑

《十三國春秋》曰:安帝元年,盧脩為廣州刺史。脩遺劉裕益智粽,裕乃荅以續命湯。

顧徽《廣州記》曰:益智,葉如蘘荷,莖如竹箭,子從心中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煑為粽,子味辛。

周景式《廬山記》曰:山果有益智、蒲萄。

《廣志》曰:益智,葉似襄荷,長丈餘。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寸,無葉萼。其子藂生之,如棗中辨,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濊。出壽萬,亦生交阯。

《南方草物狀》曰:益智如筆毫,長七八分,二月華,五月、六月熟,味辛中芬香。出交趾、合浦。

陳祁暢《異物志》曰:益智類薏苡,長寸許,如枳椇子,味辛剌,飲酒食之佳。

惠遠法師《荅盧循書》曰:捐餉深抱情至,益智乃是一方異味,即於僧中行之。

桶子

编辑

《廣志》曰:桶子,似木瓜樹木。

《南方草物狀》曰:桶子木如雞卵,三月華,八月、九月熟。味酸酢,或以蜜藏,滋味甜美。出交阯。

劉欣期《交州記》曰:如桃。

陳祁暢《異物志》曰:䅽子之樹,枝葉四布。枝葉滿蘇,如車盖也。名同種異,味實甜酢。與作紙榖同名,而實大異也。果而無核,裏面如素。析酒止醒,更為遺賂。

《毛詩·秦風·車轔·晨風》曰:隰有樹檖。毛云:赤羅。或云山梨。今人謂之楊檖樹。實如梨,但小耳。一名庶梨,一名鼠梨。

陸機《毛詩疏義》曰:樹檖,一名赤羅,一名山梨,今人謂之楊檖樹。其實如梨,但實奇小耳。一名鹿梨,一名鼠梨。齊郡廣縣、堯山、魯國、河內、共、北中有。今人亦種之。極有美者,赤梨之脆美者。

《爾雅》曰:檖,羅也。郭氏曰:今楊檖也。實似梨而酢,可食也。

《廣志》曰:陽檖子似梨,大如杏,可食。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陽檖二株。

太平御覽卷第九百七十二

 果部八 ↑返回頂部 果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