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變通攷/卷二十五

卷二十四 常變通攷
卷二十五
作者:柳長源
1830年
卷二十六

忌日

编辑

總論

编辑

〈檀弓〉:忌日不樂。註:忌日不用擧吉事。○〈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盡其私也。疏:孝子終身念親不忘。忌日,非謂此日不善,別有禁忌。謂孝子志意有所至,極思念親,不敢盡其私情而營求他事。故不擧也。○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稱諱如見親。疏:『如不欲生』,言思念死者,欲隨之而死。『稱諱如見親』,言廟中不諱,於祖廟稱親之諱,如見親也。○張子曰:「古人於忌日,不爲薦奠之禮,特致哀,示變而已。」○朱子曰:「古無忌祭,近日諸先生,方考及此。」○問:「忌日當哭否?」曰:「若是哀來時,當哭。」○《問解》:問,「忌日,謂之諱日,何義?」答,「忌是禁字之義,謂含恤而不及他事也。諱是避字之義,古語云,『如有不可諱』,註,『謂死也』。死者,人之所不能避。故云『不可諱』。諱日之諱,無乃出於此邪?」

忌日在閏月或月晦

编辑

《開元禮》:閏月亡者,祥及忌日,皆以閏所附之月爲正。○問:「祖考之終在閏月者,復遇亡歲之閏月,則行祭於閏乎?」退溪曰:「閏,非正月。人之行祭,常以正月,而獨於是歲依亡歲之月而祭,似未穩。祭則依常月行之,於閏月亡日,則齊素而不祭,似當也。」○《問解》:大月三十日死者,後値小月,固當以二十九日爲忌,値大月,則自當以三十日爲忌。小月晦日死者,後値大月,當仍以二十九日爲忌,不可延待三十日也。『小祥』章『喪遇閏』『祥遇閏』兩條參攷。

有忌日無忌月

编辑

《通典》:晉穆帝納后,値康皇帝忌月,僕射周閔等云,「《禮》止有『忌日不樂』,了無忌月語。王者當仗經典,存遠體。君擧必書,動爲代法。當剋此九月,以爲定。」○唐武后天冊萬歲中,建安王攸宜平契丹廻,欲以十二月入城,時以爲凱旋,合有樂,旣屬先帝忌月,請備而不奏。王方慶議曰,「按禮經,但有忌日而無忌月。若有忌月,卽有忌時忌歲,益無理據。」○問:「吉冶隱,嘗於忌月,疏食水飮,退溪先生以爲不可立法。想以徑情直行爲非否?」葛庵曰:「疏食水飮,以終其月,雖出孝子追遠至情,乃是禮法之外,老先生所謂『不可以立法』者,不亦宜乎?」

兩日間死者忌日

编辑

問:「人屬纊,在此日戌亥,而招魂,在翌日曉後,則當以何日爲忌歟?」明齋曰:「凡喪,復後始發喪。其前則雖已氣絶,猶有復生之望,不可便以爲已死也。以此意推之,則似當以招魂日爲忌日矣。」

前一日齊戒

编辑

【本註】如祭禰儀。【案】禰章本註曰,『如時祭之儀』,以下諸條,『如祭禰』云者,皆然。○退溪曰:「《家禮》忌日,言『前期一日齊戒』而已。家間每遇親忌,自有不忍之意,從前二日齊戒。今若並七日,則爲十日齊戒,雖甚厚,自一个篤行之士言之,誠是至孝。然以是爲天下萬世通行之法,則恐或過中矣。」○問:「忌日行素,止一日否?世俗亦於齊戒日,不敢食飮,此是過於厚處,從俗如何?」曰:「禮疑從厚,此類之謂也。」『時祭』章『齊戒』條參攷。

設位

编辑

【本註】如祭禰之儀。但止設一位。○問:「忌日祀兩位否?」程子曰:「只一位」○朱子曰:「忌日只祭一位。」○退溪曰:「忌祭時,並祭考妣,甚非禮也。考祭祭妣,猶之可也,妣祭祭考,豈有敢援尊之義乎?吾門亦嘗如此,而非宗子,故不敢擅改。只令吾身後,勿用俗耳。」○尤庵曰:「若祭一位,則雖合櫝,何嫌於以空櫝奉出一位邪?」已上只祭一位。○《程氏祀先凡例》:祖考忌日,則只祭祖考及祖妣,祖妣忌日,則只祭祖妣及祖考。本註未知其必出於二程。○眉山劉氏曰:「伊川先生曰,『忌日只一位』,愚謂家庭之祭,與國家典祀不同。家庭晨夕朔朢於父母之慶,未嘗擧一而廢一也。魯人之祔也,合之,孔子以爲善。忌祭何獨不然?故忌祭當兼設考妣位。若考忌日則祝辭末句,增曰,『謹奉妣某氏夫人配』,妣忌日,則曰,『謹奉以配考某公,』後之君子,更宜審擇。」○《奉先雜儀》:按,《文公家禮》,忌日止設一位,程氏祭禮,忌日配考妣,二家之禮不同。蓋止設一位,禮之正也,配祭考妣,禮之本於人情者也。若以事死如事生,鋪筵設同几之意,推之,禮之本於情者,亦有所不能已也。○問:「忌日欲祭一位,何如?」退溪曰:「愚意亦然。但中古,亦有祭兩位之說,似無甚礙。故家間從先例兩祭。」○《問解》:問,「〈雜記〉云,『有事於尊者,可以及卑,有事於卑者,不敢援尊』,據此,夫人忌日,不敢配祭府君,似當。」答,「忌日並祭考妣,雖非朱子意,我朝先賢嘗行之,栗谷亦曰,『祭兩位,於心爲安』云,援尊之嫌,恐不必避也。」○《問解續》:問,「父若前後室,則前後母神主同出耶?只出考與所祭之主邪?」答,「並祭爲當。」○南溪曰:「未合櫝前,不可並祭。」已上並祭考妣。

陳器具饌

编辑

【本註】如祭禰儀,饌一分。

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

编辑

【本註】如祭禰儀。

質明主人以下變服

编辑

【本註】禰則主人兄弟,黲紗幞頭ㆍ黲布衫ㆍ布裹角帶。祖以上則黲紗衫,旁親則皂紗衫。主婦特髻去飾,白大衣ㆍ淡黃帔。餘人皆去華盛之服。○張子曰:「忌日變服,爲曾祖祖,皆布冠而素帶ㆍ麻衣,爲曾祖祖之妣,皆素冠ㆍ布帶ㆍ麻衣。爲父布冠帶ㆍ麻衣ㆍ麻履,爲母素冠ㆍ布帶ㆍ麻衣ㆍ麻履。爲伯叔父,皆素冠帶ㆍ麻衣,爲伯叔母麻衣ㆍ素帶。爲兄麻衣ㆍ素帶,爲弟姪易褐不肉,爲庶母及嫂,一不肉。」朱子曰:「橫渠,忌日衣服有數等,今恐難遽行,且主祭者,易以黲素之服,可也。」○問:「忌日何服?」朱子曰:「某只著白絹凉衫ㆍ黲巾。」問:「黲巾,以何爲之?」曰:「紗絹皆可,某以紗。」又問黲巾之制,曰:「如帕複相似,有四隻帶,若當幞頭然。」○某自有弔服絹衫絹巾,忌日則服之。○《談錄》:丁晉公嘗見文仲孺侍郞言,「嘗聞祖母歸時,於衣笥中,得一墨縗,妯娌骨肉,皆驚駭而詰之云,『父母敎以候翁姑私忌日,著此衣出慰』,當時士族之家,猶有此禮,今未聞之也。」○楊氏曰:「先生母夫人忌日,著黲墨布衫,其巾亦然。問,『今日服色何謂?』曰,『豈不聞君子有終身之喪。』」○《丘儀》:用素服。○問:「忌日,是君子終身之喪,其服宜用禫服。過禫之後,欲留此一襲,每遇忌日,服而行哭奠之禮,不知可否。」退溪曰:「忌雖終身之喪,與禫不同。留禫服以爲終身之用,必非先王制禮之意。」○尤庵曰:「朱子於禫時及忌日,皆用黲色,吾東則無用黲之制。禫時旣用白,則忌日亦用白,恐無不可。」

詣祠堂奉神主出就正寢

编辑

【本註】如祭禰儀。○程子曰:「忌日,必遷主,出祭於正寢。蓋廟中尊者所據,又同室,難以獨享也。」○張子曰:「雖尊者之忌,亦迎出。」○《備要》:詣祠堂,序立再拜,焚香告,如時祭。○《問解續》:忌祭,出就正寢者,爲有他位故也。只奉一位者,則仍祭於其所。○密庵曰:「若只奉禰廟,則就祠堂行之,恐亦無妨。但祠堂非哭泣之所,則準禮請出,尤當。」

出主告辭

编辑

【本註】告辭云,「今以【案】禰祭出主告辭,『孝子某,今以云云』,此云『如祭禰之儀』,則當有孝子某三字。某親某官府君遠諱之辰,《備要》:妻弟以下,云亡日。敢請《備要》:妻弟以下,不用敢字。神主,《備要》:考妣並祭,則云顯考顯妣神主。出就正寢,《備要》:或廳事。恭伸追慕。」《備要》:妻弟以下,云追伸情禮。○【案】代告出主,亦當用主人屬稱,則告者與屬稱,不相稱協。且如故室亡子等處,尤極嫌礙,恐當措辭云,『孝子某,今以顯考某官府君遠諱之辰,使男某,敢請神主云云』。隨位措辭,皆倣此例。

喪中出主告辭

编辑

尤庵曰:「三年內忌祭出主時,不宜昧然,則告辭恐不可已。考妣之號,不可不書。」【案】喪人未改題而稱屬號,似未安。然祔祭亦從喪人屬號,則依此遵用似好。

參神降神進饌初獻

编辑

【本註】如祭禰儀。

茅沙

编辑

問:「忌祭時,茅沙,當設二器耶?」尤庵曰:「降神與三獻,各用茅沙,禮文然矣,何可疑乎?」○南溪曰:「虞祭忌祭等祭,似當以一器,而通行於降神初獻也。」【案】茅沙,忌祭云『如祭禰』,禰祭云『如時祭』,香案以下並同,則各設可知。虞祭雖無文,恐亦當準此禮。蓋降神酹酒,是求當祭之神也,獻爵祭酒,是祭始爲飮食之人也,恐不當混於一器,南溪說,恐未然。○『時祭』章『初獻』條參攷。

紙牓行祭參降

编辑

問:「以紙牓行祭,與神主之祭異,先降後參,何如?」退溪曰:「旣設神位而有紙牓,則神亦在是矣。先參後降不妨,某家亦如是行之。」○《備要》:紙榜則先降神後參神。○《輯覽》:按,設位而行祭,則必先降後參,祭始祖先祖是也。據此則祭紙牓,疑亦然。『參』章『參降先後』條『時祭』章『參神』條互考。

祝式

编辑

【本註】祝辭云,《備要》:維年號云云,孝子某官某,〔祖考妣云孝孫,曾祖考妣云孝曾孫,高祖考妣云孝玄孫。〕敢昭告于顯考某官府君。〔母云顯妣某封某氏,祖曾高祖考妣,皆倣此。若考妣並祭,則列書。〕「歲序遷易,諱日復臨,《備要》:若考妣並祭,則曰某親諱日。追遠感時,不勝永慕。」考妣改不勝永慕爲昊天罔極。旁親云,「諱日復臨,《備要》:妻弟以下,云『亡日復至』。不勝感愴。」餘並同。《備要》:謹以淸酌庶羞,恭伸奠獻,〔妻弟以下,云『伸此奠儀』。〕尙饗。

使子讀祝當否

编辑

《問解》:問,「夫祭妻而無他執事,則其子讀祝耶?」答,「以子名,父祭母,未安,祭先則壓尊,故猶可。」

妻忌使子攝主

编辑

問:「父在母喪,三年後,若忌祭墓祭,亦當父爲主耶?」南溪曰:「夫在則以夫名使子攝告而行爲當。」

擧哀之節

编辑

【本註】若考妣則祝興,主人以下哭盡哀。○《丘儀》:祖考近死,則讀祝後擧哀,遠死則否。○問:「大忌,病重不能參哭,則於調病處,著上衣以哭,如何?」寒岡曰:「病不能參祭,而氣力猶可伸一哭之情,則姑著潔衣而哭之,不妨。」○外祖忌祭,與諸表兄同祭,而諸表兄不哭,則我亦不哭。若陪諸舅以祭,而諸舅哭之,則我亦哭而助祭,何妨?然家法各不同。吾家則先諱,在位諸子孫,無不哭盡哀。○『主人以下哭盡哀』云,則主婦固所當哭,而子孫宜不得不哭。○《問解》:逮事祖考妣,當擧哀。○《問解續》:問,「忌祭,孫爲主,子有參者,將爲叔父而哭耶?」答,「孫於祖忌,及事於生前者,哭,否則不哭。」○南溪曰:「寒岡以主人以下哭盡哀之文,爲在位者當哭之證。愚謂以下者,卽指衆主人及婦人應哭之徒而言。《要訣》改以下曰兄弟,意益分明。蓋孫行不必哭,已在考妣則三字之中矣。」○密庵曰:「雖旁親旣與祭,則忌是喪之餘,無論遠近,爲主人助哀何傷?然難以一槩論,惟在臨時處變耳。」

亞獻終獻侑食闔門啓門辭神納主徹

编辑

【本註】並如祭禰儀。但不受胙不餕。

行祀後諸節

编辑

是日,不飮酒,不食肉,不聽樂,黲巾素服素帶以居,夕寢于外。○尤庵曰:「《家禮》齊戒,『飮酒不至變貌,食肉不至變味』,至於正忌日,始言『不飮酒食肉』。據此,似無前期不飮不食之義。然世俗必前期不飮不食,如此無害於義者,從之恐無妨。」○問:「不飮酒,不食肉,寢於外,不在於致齊之日,而曰『是日』者,可疑。」南溪曰:「忌者,喪之餘,不可以此推行於未喪之前,禮意然也。然東漢申屠蟠爲親忌行素三日,退溪亦曰『禮宜從俗』,以此揆之,恐無不可。况寢於內,視飮酒食肉,不啻加重者耶!」

忌日不見客

编辑

《顔氏家訓》:忌日不樂,正以感慕罔極,惻愴無聊。故不接外賓,不理衆務爾。必能悲慘自居,何限於深藏也!世人或端坐奧室,不妨言笑,盛營甘美,厚供齊食,迫有急卒,密戚至交,盡無相見之理,蓋不知禮意乎。○朱子曰:「唐時士大夫,孝服受弔。五代時,某人忌日受弔,某人弔之,遂於座間刺殺之。後來只受人慰書而不接見。」○《語類》:先生爲無后叔祖忌祭,未祭之前,不見客。○宋翼弼曰:「朱子,未祭之前,不見客,祭後見人,可知矣。」○朽淺曰:「齊戒日,客至,不出見。朱子於從祖之忌,亦不見客。寒岡先生於齊戒日,作牌懸於門外,客見牌而去。」○同春曰:「忌日謝客,常欲爲而未能者。但溫公謂『忌日不見客,於禮無之,今不取』云,以此亦疑其不必然。」

忌日供客

编辑

王氏過曰:「先生家凡値遠諱,一家固自蔬食,其祭祀食物,則以待賓客。」○問:「私忌,遇尊客,設素食,何如?」退溪曰:「私忌,遇尊客,設素食,本爲未安。然忌有隆殺,尊客亦有等級。滉於亡妻忌日,方伯欲來,前數日,泛稱家忌,逆辭於旁邑,方伯不聽而來。此乃忌輕而客尊,不敢設素,但於進肴,客肉而主素。方伯察知,令俱進素矣。若遇忌非此等之輕,君子以喪之餘處之,何可謂進肉爲宜也?」

忌日不受饋肉

编辑

〈退溪與尹安東書〉:忌日受賓饋肉,留爲後日之食,非所當,故例不敢受。昨當拜受單時,不及致察,至暮乃知其中有獐鰒等物。如以旣受仍留,則非徒前者成虛,後難復辭,遣人奉還二物於下人,伏想俯諒。○沙溪曰:「《禮》,『父母之喪,人遺之,雖酒肉受之』云,雖喪中,人饋魚肉,可受之,以奉祭奠,以供老親也。忌日辭肉,於常情拘束,然用意細密,人不可及。」

忌祭用素饌之非

编辑

王氏曰:「士大夫家,忌日用浮屠,誦經追薦,鄙俚可怪。旣無此理,是使其先不血食也。」○退溪曰:「禮於三年喪祭,亦皆用肉,况忌祭何疑?今之喪與忌,皆不用肉,乃取便於生者之行素而失其義,流傳成習,則反以用肉者爲怪,可歎。」○《芝峯類說》:東方人遇忌辰,設齊於僧寺,故俗稱諱日爲僧齊。朝家遇先王后忌日,亦依俗行之,至中廟丙子,始罷忌辰齊,蓋己卯諸賢之所建白也。今士大夫家一從禮文,而國家忌辰祭,猶有素饌,疑亦仍舊而然。

忌祭加供之非

编辑

問:「衆子稱以加供,別具餠酒,侑食之後,雜陳於牀前,於禮無所據。」尤庵曰:「古禮,有獻賢之文,蓋支子有二牲,則獻其尤者於宗子,以供祭用,正程子所謂『以物助之』之意也。獻其賢而助之,則可致其誠意,何必瀆褻也?」○明齋曰:「忌祭加供,無其文,今俗又於大小祥行之,皆非禮也。」

忌祭支子輪行

编辑

退溪曰:「朱子亦有支子所得自主之祭之言,支子所得祭之祭,卽今忌日墓祭之類。此等祭輪行,恐亦無大害義也。」○問:「忌祭,欲定行於主人之家,支子女子,則只以物助之而已,何如?」曰:「此意甚好。然亦有一說,朱子有支子所得自主之祭之說,想是忌祭節祀之類也。今若一切皆歸於宗子,則因循偸惰之間,助物不如式,以致衆子孫全忘享先之禮,甚爲未安。又或宗子貧窶,不能獨當,而並廢不祭,則反不如循俗行之之爲愈也。」○《要訣》:墓祭忌祭,世俗輪行,非禮也。墓祭則雖輪行,皆祭於墓上,猶之可也,忌祭,不祭於神主而仍祭于紙牓,此甚未安。雖不免輪行,行于家廟,庶乎可矣。○南溪曰:「雖支子家具饌,祝辭,必以宗子名。」

考妣忌日支子別祭

编辑

南溪曰:「朱子雖言『兄家設主,弟不立主,祭時旋設位,以紙牓標記逐位』,然於其末以『更詳之』爲結,後來亦無通行者,恐終不得行也。惟父母忌日,是終天之痛,有難每年只行望哭而已。若非往參宗家之時,則雖以紙牓行,不至大悖,曾見士大夫家多行之。」『時祭』章『兄弟遠居各設祭』條參攷。

祧主忌祭辦祭者不得爲主

编辑

退溪曰:「尊者與祭,卑者爲主人,此以宗法之主人論之,則無疑矣,若如今人輪行辦祭之主,則尊者旣在其位矣,子弟安可以一時辦祭之故,越尊長而以己之昭穆稱祖考乎?」

齋舍行忌祭

编辑

《言行錄》:先生或行忌祭於齋舍,問曰,「禮乎?」先生曰,「宗家或有故。齋舍乃墓所,非佛宇之比也,子孫會于此,亦無妨。」○問:「忌祭,若家內有故,借僧舍以祭,猶愈於廢祭否?若於墓側立齋宇,使僧守之如何?」曰:「墓所齋舍,爲祭而設,其行於此,豈害於事?若借他僧舍,則不可。」

旅中遇先忌

编辑

問:「人在旅中,遇私忌,於所舍,設卓炷香可否?」朱子曰:「這般微細處,古人也不曾說。若是無大礙於義理,行之亦無害。」○問:「世人託身於人而遇父母之忌,請主人之物,行祭如何?」退溪曰:「借物行忌事,今人或以使命在州縣而遇忌有如此者,殊覺未安,但此亦不可一槩斷定。如身雖在他方,而家自行祭者,固不當行也。若其人家業零替,餬口於人,而一身之外,無行祭者,則其間亦須有隨宜處變之道,恐不可因遂忘親也。」○寒岡答沈方伯曰:「奉命在外,値先諱行祭與否,未見有先輩言及處。但鄙人曾忝關東,先忌之日,略備饌羞,哭於所館,直循私情耳。今令所處,則猶未全罷,亦有營衙,豈不愈於棠旆偶到處,借奠於邑宰者哉?」

女在夫家行其父母忌祭

编辑

退溪曰:「婦人在夫家,行私親忌祭,禮所不當。但世俗成習,難以卒禁,若避正寢,則猶或可也。舅姑在,則尤未便。」

忌日展墓

编辑

退溪曰:「念七八日爲忌,故六七日有展墓之行。」

忌祭與正至朔朢相値

编辑

《問解》:宋龜峯云,「若値高祖忌,則忌祭畢,仍行參禮,曾祖以下忌,則參禮畢,行忌祭,乃先祭始祖之義也云云。」未知如何也。○尤庵曰:「忌祭重而參禮輕,無論尊卑,似當先忌後參。」○明齋曰:「忌祭與參禮,自是兩項事,而行事之早晩,亦異,先祭後參,恐或無妨。然雖先行忌祭,如節日時食,則不當先薦於祭。俟祭後,設參而薦,方無未安,如何?」○一日之間,旣行祭,又行參,實爲煩瀆,旣祭之位,則不復設之。諸位皆設,而獨不設,雖似不安,旣纔祭矣,似無所嫌。○葛庵曰:「忌祭是喪之餘,當是日,爲子孫者,感慕罔極,惟當專意致享,恐不可以朔朢茶薦參互其間也。」『參』章『朔朢與別祭相値』條互考。

兩忌同日並設與否

编辑

尤庵曰:「祖曾忌祭同日,則當先後行之。蓋偕喪三年中,有異殯各祭之文,忌日,喪之餘也。」○明齋曰:「祖孫同忌,則一時同行,恐無妨。主人一也,一時行之,而各祝以告。」○顧齋曰:「忌日異於練祥,妻子之祭,與親忌共設,無妨。」○先師曰:「祖禰同忌,恐不必逐位各行也。未逮則不哭,然旣有禰位之哭,則並哭於祖位,亦何嫌耶?蓋忌者,喪之餘,過於厚,恐或無妨。」

忌祭禁忌

编辑

問:「先諱已迫,而痘疾大熾,非但俗忌,又似不潔,如何?」寒岡曰:「吾家今日亦忌日而不潔,行祭於堂姪家矣。不潔與俗忌異,行祭似未安。」『時祭』章『祭祀禁忌』條參攷。

將祭遇喪

编辑

寒岡曰:「據禮則大功重服尙未成,適値先祖諱辰,雖至廢祭,似不甚妨。然而在常情,旣未安,則令主祭一人,執事一兩人,權宜齊祭於別所,其餘則全聚護喪,恐不得不爾。」○《要訣》:五服未成服前,雖忌祭,亦不可行。○問:「忌祀在成服前,則雖緦服之輕,廢祭臨喪否?」顧齋曰:「喪餘之祭,異於吉祭,容有可祭之理。然一家鮮少,則亦不可執一論。」○問:「考妣忌日,遭妻父母喪,則未得行祀否?」曰:「《禮》,『緦不祭,所祭,於死者無服則祭』,似無不祭之理。然妻父母之喪,異於他人,容或有裁處之道。」○問:「父忌,在外祖父母成服前,則奈何?」曰:「所遭之喪,於死者亦有服,雖外服,與凡功緦不同,不如代人攝行,而己則奔赴之爲得也。」○同宮之喪,雖婢妾,葬而祭者,不淨故也。幼兒未瘞之前,決不可行祀。『聞喪』章『將祭聞喪』,『時祭』章『將祭遇喪』諸條參攷。

葬前遇先忌

编辑

問:「未葬,或遇先忌,不知當祭否?」朱子曰:「忌者,喪之餘,祭似無嫌。然正寢已設几筵,卽無祭處,恐亦可暫停也。」○問:「宗子死未葬前,祖考忌祭墓祭,喪家當廢,而如有介子異居而欲行,則亦不悖於禮否?」愚伏曰:「士緦不祭,於死者無服則祭。以此推之,則宗子之喪,乃祖考之正統,未葬,廢之似當。」○未葬廢祭,禮有明文。但忌日旣非吉祭,且是喪餘之日,似難虛過。令子姪攝行似得。至於先死子女之忌祭,似當廢之。○問:「已下喪在殯,而先祖忌日將迫,忌祀廢而不行否?」同春曰:「《禮》,『同宮則雖臣妾,葬而後祭』。據此則行祭,恐未安。」

先忌與祔祭相値

编辑

《問解續》:問,「祔與諱日相値,使子弟先行忌祭乎?抑卒哭纔過,雖不祭,無憾乎?」答,「葬虞已過,設行忌祭,似不違於情禮。」

祔祭與當祔之位忌日相値

编辑

見『祔』章。

練祥禫與先忌相値

编辑

見『小祥』章。

墓祀與忌日相値

编辑

見『墓祭』章。

三年內遇先忌

编辑

《問解》:問,「三年內,祖先忌祭,當遵《要訣》,行一獻,則亦不侑食否?」答,「侑食,盛禮,只獻一杯,則無侑食也。」○問:「三年內,祖考妣忌祭,雖令子弟代行,主人深衣,席藁階下,俯伏以待祭畢,若親忌則哭盡哀,如何?」葛庵曰:「俯伏階下,恐不合事宜。若親忌,在廬次哭盡哀,或可伸感時罔極之情邪?」○南溪曰:「若服輕者行禮,則喪人,辭神後參拜。

吉祭前遇先忌

编辑

問:「禫後改題前有先忌,則當備禮如常儀,而祝用屬號否?若在禫前,則猶存門內之哭,當仍用殺禮否?」明齋曰:「喪制已畢,當三獻有祝如禮。雖未改題,已稱屬號於祔,恐無疑也。若在禫前,則喪猶未畢,恐當從殺禮。」○先師曰:「未改題則不敢以奉祀自處,故無祝單獻。老先生『令子弟代』之說,恐只是祼獻等節,非指祝辭。」

父喪中母忌

编辑

《問解》:問,「先考喪中,祭先妣,當用肉否?」答,「神道有異,不妨用肉。」下條參攷。

父母喪中子女忌日

编辑

問:「有子女先死父母,喪葬前,忌墓祭皆可廢耶?葬後則以素饌行祭耶?」愚伏曰:「未葬,廢之無疑。葬後則祭用肉似當。」『喪中死』章『葬前不用肉』條參攷。

父母喪中出家女忌祭

编辑

見『時祭』章『出嫁女先死父母葬前行祭與否』條。

子孫忌日値先忌

编辑

退溪曰:「子孫之亡,適在先祖之諱日,則其忌祭用肉,以事亡如事存之義推之,似爲未安。然神道有異於生人,用肉似無妨也。若害理則古人已言之矣。

忌日攝公祭

编辑

《德宗實錄》:貞元八年,將作監元亘當攝太尉,薦饗昭德皇后廟,以私忌不受誓戒,爲御史劾奏。於是,令尙書省與禮官法官集議,右丞虞邁等奏曰,「《禮》云,『大夫士將奉祭於公,旣洗濯,父母死,則猶是祭也。』又按唐禮,『散齊有大功喪,致齊有周喪及齊中疾病,則還家』,皆無忌日之文。雖假寧令有『給假一日』,《春秋》,『不以家事辭王事』,亘不宜以忌日辭攝祭。」由是坐罰。

放榜與親忌相値

编辑

問:「放榜,若當父母忌日則奈何?」柏潭曰:「諱日,古人處之如喪,哀痛悲慕,不廢哭泣之節,故曰『有終身之喪』,其於喜慶從吉之事,一切不可爲也。至於君有所賜,有所命,君有召,則其可諉以諱日而不拜命乎?宣臚牌賜,其緩急緊徐,與右三者雖異,猶曰喪是終身而不拜君命乎?」

生辰祭

编辑

《家禮集說》:親在生辰,旣有慶禮,歿遇此日,能不感慕如死忌之祭,可也?祝文云云,「歲序遷易,生辰復遇。存旣有慶,歿寧敢忘?追遠感時,昊天罔極。謹以淸酌庶羞,恭伸追慕,尙饗。」○退溪曰:「恐孟子所謂非禮之禮,此類之謂。」○沙溪曰:「生忌之祭,馮善創開,退溪非之,是矣。」○愚伏答宋敬甫曰:「先大人生日適在季秋,則雖三年之後,以其日行禰祭,甚得情理,與所謂非禮之禮自不同。」○問:「四名日墓祭,雖非古禮,而國俗通行之,先賢亦不廢,至於生辰祭,獨以爲非,何也?」南溪曰:「人之生世也,爲子孫者喜慶其生日,而養以酒食,固禮也。及其下世也,爲子孫者悲哀其亡日,而奠以饋食,亦禮也。若於死後猶以酒食追養其生辰,恐於理有悖,非如四名日之不至甚妨者。故君子不爲。」

墓祭

编辑

總論

编辑

《周禮》:冢人,祭墓爲尸。註:祭墓爲尸,或祈禱焉。○柯氏曰:「祭墓祈禱之屬,以冢人爲尸,則非正祭矣。」或曰:「墓之祭,以報魄也。」○《通典》:三代以前,無墓祭。至秦,始起寢於墓側,漢因秦,上陵,皆有原寢。後漢都洛陽,關西諸陵久遠,四時特牲祀。大唐貞觀十三年,太宗朝于獻陵,進太牢之饌,加珍羞。上至神座前,拜哭,奠饌,閱先帝先后衣服,拜辭行哭。開元二十年制曰,「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寖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墓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同拜掃。禮於塋南門外,奠祭饌訖,泣辭。食餘饌於他處。不得作樂。仍編入五禮,永爲恒式。」【案】《孟子》有東郭墦間之祭之語,墓之有祭,非始起於秦漢矣。○唐侍御史鄭正則〈祠享儀〉:漢光武初纘大業,諸將出征鄕里者詔,『有司給少牢,令拜掃以爲享。』曹公過喬玄墓致祭,其文悽愴。寒食墓祭,蓋出於此。○《開元禮》:寒食上墓,如拜掃儀,惟不占日。古者,宗子去他國,庶子無廟,孔子許向墓遙爲壇以祭,卽今之上墓義,或有憑。○拜掃儀,見下『省墓』條。○程子曰:「嘉禮不野合,野合則秕稗也。故生不野合,死不墓祭,蓋燕饗祭祀,乃宮室中事。後世習俗廢禮,有踏靑藉草飮食,故墓亦有祭。如《禮》望墓爲壇,並墓人爲墓祭之尸,亦有時爲之,非經禮也。」○或問:「今拜掃之禮,何據?」曰:「此禮古無,但緣習俗然,不害義理。葬只是藏體魄,而神則必歸於廟,旣葬則設木主,旣除几筵,則木主安於廟。故古人惟專精祀於廟。今亦用拜掃之禮,但簡於四時之祭也。」○朱子曰:「二先生皆有隨俗墓祭不害義理之說,今亦不可輕廢。《周禮》有墓人爲尸之文,或是初間祭后土,亦未可知。但今風俗皆然,亦無大害,國家不免亦十月上陵。」○南軒張氏曰:「墓祭,非古也。然考之《周禮》,則有冢人之官,凡祭於墓,爲尸。是則成周盛時,固亦有祭於墓者。雖非制禮之本經,出於人情之所不忍,而其義理不至於甚害,則先王亦從而許之。」○劉氏曰:「夫人死之後,葬形於原野之中,與世隔絶,孝子追慕之心,何有限極!當寒暑變移之際,益用增感,是宜省謁墳墓,以寓時思之敬。今寒食上墓之祭,雖禮經無文,世代相傳,寖以成俗,上自萬乘,下達庶人。凡祭祀品味,亦稱人家貧富,不貴豐腆,貴在脩潔罄極誠慤而已。」

三月上旬擇日前一日齋戒

编辑

【本註】如家祭儀。

春秋祭墓

编辑

程子曰:「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則又從常禮祭之,飮食則稱家有無。」○張子曰:「《周禮》,『季春禁火』,旣禁火,須爲數日糧,旣有食,復思其祖先祭祀。寒食與十月朔日,展墓亦可。」○《韓魏公祭式》:寒食上墓祭,又十月一日,如上墓儀,若身不能往,並遣親者代祭。○《奉先雜儀》:按《家禮》,墓祭三月上旬,擇日行之。今世俗正朝寒食端午秋夕,皆詣墓拜掃,今且從俗,可也。○問:「上墓之祀,《家禮》令用三月上旬,而世人多行於四名日。若欲矯俗,則皆以爲祭禮從先祖,如何?」寒岡曰:「從先祖云者,先世所傳,雖出於禮,而有或不同者,或可從焉,非謂先世失禮之甚者,因仍踵襲也。我國未建家廟之時,通行四時之祭於墓所,今旣立家廟,則家廟與墓所祭禮,自有定規。家廟所謂俗節,卽今四名日之類也。」○問:「上旬祭,《家禮》只言三月上旬,而無十月上旬。」曰:「十月一日,程ㆍ張ㆍ司馬ㆍ朱子所通行。」○愚伏曰:「今但致隆於四仲之祭,而三月十月上旬,卜日上墓,似爲得宜。十月上墓,《家禮》雖無此文,而東萊《宗法》有之。今中原人皆用之,故寒岡諸丈遵行之。」○《問解》:朱子嘗行墓祭,而用寒食及十月朔,與《家禮》所著不同。今嶺南人只用寒食及十月云。○朽淺曰:「國俗,上墓用四名日,於古無據,亦礙於四時正祭。故寒岡以三月上旬十月朔祭之,豈不合於情文乎?」○葛庵曰:「高祖墓旣在遠,則只於十月上旬,準禮行事,曾祖以下,則春秋上壟,似合情文。」

墓祭疏數變改告辭

编辑

〈退溪祭告高祖文〉:維年月日,孝仍孫庭檜與宗人玄孫前察訪澄等,敢昭告于七代祖某官府君。世次迭遷,於廟雖祧,存者昭穆,有未至遙,祧廟之禮,禮云歲一,因徇俗例,尙用四節,散居子孫,多未如儀,惶恐改圖,商酌厥宜,自今而後,春秋兩次,仍就齋庵,謹行設位。玆因秋奠,敢告其故,禮從減殺,益愴霜露。謹以淸酌庶羞,祗薦歲事,尙饗。○〈愚伏祠堂告辭〉:逐節上墓,行之雖久,禮實無據。今人致隆於此,而四時正祭或廢不行,尤失聖人制禮之意。今考朱子《家禮》ㆍ東萊《宗法》,止於寒食及十月上丁展掃封塋,其餘節日則並就祠堂,薦以時食。擧廢之際,不敢昧然行之。玆因朔參,用伸虔告,謹告。

具饌

编辑

【本註】墓上每分如時祭之品。○程子曰:「橫渠墓祭爲一位,恐難推同几之義。」同几,惟設一位祭之,謂夫婦同牢而祭也。○朱子曰:「墳墓,非如古人之族葬。若只一處合爲一,分而遙祭之,亦似未便。此等不若隨俗各祭之爲便也。」

厥明灑掃

编辑

【本註】主人深衣,帥執事者,詣墓所,再拜,奉行塋域內外環繞,哀省三周。其有草棘,卽用刀斧,鉏斬芟夷,灑掃訖,復位再拜。

墓祭時服色

编辑

問:「墓祭素帶,其義何也?」寒岡曰:「體魄所安,古有哭臨之禮,所以有不忍於吉服。」○《問解》:問,「《要訣》〈墓祭儀〉,『主人以下,玄冠素服黑帶』云云。有官者,必著白團領,而品帶不可著邪?」答,「《儀禮》大祥祭,用向吉之服。喪祭尙然,况墓祭乎!僕有職時,以紅衣品帶行祭,而未知得禮與否。」○問:「墓祭服色,寒岡則云『不忍於吉服』,《要訣》則云『用素服黑帶』,《問解》則『用紅衣品帶』,三先生所論各異,當何準行歟?」明齋曰:「素服黑帶,非吉服也,當遵用《要訣》紅衣品帶,則恐似未安」

布席陳饌

编辑

【本註】用新潔席,陳於墓前,設饌,如家祭儀。○問:「家祭用卓子,而墓祭用席,原野之禮,有所降殺故邪?」南溪曰:「似以體魄在土,異於廟龕故也。或以木牀代之,而不爲高足,其亦可耶。」

參神降神初獻

编辑

【本註】如家祭儀。

參降先後

编辑

見『參』章。

進饌侑食之節

编辑

《問解》:問,「墓祭無進饌侑食兩節,何也?」答,「豈原野之禮,殺於家廟故邪。」【案】《家禮》進饌,家祭則先設蔬果,以爲依神請降之節,至出主降神後,進階下牀上之饌,其禮意固自有次第矣。至於墓祭,則體魄所託,卽在於是,故同時並陳,非直爲殺於原野也。

祝式

编辑

【本註】祝辭云,《備要》:維年號云云,孝子某官某,敢昭告于。「某親《備要》:顯考。某官府君《備要》:考妣合葬者,雙書。之墓,氣序流易,雨露旣濡,《備要》:秋夕云白露旣降。瞻掃封塋,不勝感慕。」《備要》:考妣云昊天罔極。餘並同。《備要》:謹以淸酌庶羞,祗薦歲事,尙饗。○《大全》〈墓祭文〉:歲序流易,雨露旣濡,瞻掃唐石改爲載瞻。○劉令人葬建陽縣唐石之大林谷。封塋,不勝哀慕,唐石改爲不勝感念。謹用淸酌時羞,祗薦歲事,唐石改爲薦其常事。尙饗。○〈祭長子受之墓文〉:歲序流易,雨露旣濡,念爾音容,永隔泉壤。一觴之酹,病不能親,諒爾有知,尙識予意。

亞獻終獻

编辑

【本註】並以子弟親朋薦之。○《問解》:問,「墓祭無闔門之節,亦肅俟後進水,如何?」答,「是。」

辭神乃徹

编辑

《丘儀》:再拜,焚祝文。

支子祭墓

编辑

〈曾子問〉:孔子曰,「望墓而爲壇,以時祭。」詳『時祭』章『攝主』條。○尤庵曰:「朱子非宗子,而其祭制置墓,自爲之主而有祝文,未知墓祭與家廟異,故支子猶得祭之邪?抑以親盡之祖邪?又按朱子嘗曰,『宗子越在他國則庶子居者,望墓爲壇以祭。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常事,蓋其尊祖敬宗之嚴如此。』據此則支子雖得行墓祭,而祝辭猶以宗子爲主也。」○問:「墓祭,支子行之,則其祝文直書行祭者邪?書以孝子某使某云云邪?」南溪曰:「當從使某之例。」

墓祭支子輪行

编辑

見『忌祭』章『忌祭輪行』條。

親盡祖墓祭

编辑

【本註】始祖親盡,則大宗奉其墓祭,歲率宗人一祭之。第二世以下親盡,則諸位迭掌,而歲率其子孫一祭之。詳『不遷位』章及『吉祭』章『埋主』條。○朱子曰:「墓祭無明文。雖親盡,而祭恐亦無害。」○問:「遠祖,時人更不解追念,《論語》所謂追遠,想只是親。」曰:「只江南來,不如此。湖北人上墳,不問遠祖也哭,這却好。遠祖,畢竟我是他血脈,自不能無追感之情。」○問:「宗子與尊行,同祭遠祖,則其祼獻,誰當主之?」尤庵曰:「神主祧遷,則宗毁而族人不復相宗矣,又安有宗子之名?」○葛庵曰:「若非百世不遷大宗之家,則當以會中長幼爲主,辦祭者不可越尊長爲主。初獻之後,使之一獻,亦合人情。」○先師曰:「《家禮》,『大宗親盡,則藏主於墓所,而宗子主之,歲率宗人一祭之,第二祖以下親盡,則埋主於墓所,而諸位迭掌,歲率子孫一祭之』。據此則除大宗墓外,皆當以昭穆最尊者爲主獻,恐或得宜。」

祔葬墓祭時親盡祖墓祭

编辑

問:「先祖與祖考墓,同在一山,則只祭祖考未安,欲略設酒果於先祖墓,以伸情禮,如何?」愚伏曰:「饌品不可有豐略之別,歲一祭,可也。」

旁親及外先祖祧埋後墓祭

编辑

問:「《家禮》『祭田爲墓田』之下曰,『凡正位祔位,皆倣此』,『遞遷』條不及祔位者,無乃親盡後爲墓田之說,已詳於此,故只言正位以該之也?」南溪曰:「看得是。」○外孫奉祀,雖非禮,吾家田民,皆出於閔氏,閔氏則皆出於沈氏,兩家旣並無後。受人之託,享人之財産,而使其祭闕而不擧,義所不敢出也。恐當別置祭田,使墓僕謹厚者看守勿怠,而主事之人時往行禮,庶幾不負其屬託恩義,而終無嫌逼之意也。

父母墳與外祖同壟

编辑

問:「父母墳與外祖同託一山,則祭之當何先?」退溪曰:「先外祖。」

墓祭行於祠堂與否

编辑

周元陽《祭錄》:今或羈宦他邦,不及拜掃松檟,則寒食在家,亦可祠祭。○寒岡曰:「世俗之行墓祀於神主者,亦似未安,是神主祭也,非墳墓祭也。」

設壇合祭

编辑

《開元禮》:孔子許向墓遙爲壇以時祭,卽今之上墓義,或有憑。然神道尙幽,不可逼瀆塋域,宜設於塋南山門之外。設淨席爲位,遙祭以時饌,如平生所嗜。若一塋數墓,每墓各設位,昭穆異列,以西爲上,主人盥手奠爵,三獻而止,泣辭。○退溪曰:「同原許多墓各行祭之弊,世多有此,愚意不如掃視墓域後,以紙牓合祭於齋舍,無舍,卽設壇以行之,可免瀆弊而神庶享也。」○問:「族葬列位,若欲次第行祭,則登降累原,恐筋力疲而誠敬弛。又恐祭物,新餕或雜,冷煖有異,先詣墓所,奠杯引靈,而以紙牓合祭於齋宮,何如?」曰:「無妨。」設壇於淨地而合祭,何如?」曰:「尤是。」

墓祭遇雨行於齋舍

编辑

葛庵曰:「墓祭有雨水之礙,則就齋舍設紙牓行事,亦何害?若就祠堂行祭,則恐無意也。」○顧齋曰:「古人臨祭而雨,沾服失容則止。若有齋舍及墓下潔淨之家,就彼行事,似無不可。曾見《通典》,以設祭墓前爲瀆。以此觀之,則雖不雨,行祀於山下,亦可。」

三年內墓祭

编辑

寒岡曰:「《家禮》雖未有三年內墓祭之文,亦未有不祭之語。孝子於體魄所託,雖三年之後,尙不堪雨露霜露之感,况三年之內,墳土未乾之時乎?」○問:「三年內墓祭,非虞祔練祥,而三獻無經據,一獻,何如?」宋翼弼曰:「來敎似當。」○問:「三年內,先祀則無祝單獻,喪祭則有祝備禮。然則新山墓祀,當有祝,而獨廢於先山,無未安否?」明齋曰:「墓前之祭,與虞卒哭無異,當三獻讀祝如儀,與先祀不備禮之義,自不同也。若與先山同塋,則有礙,恐當從於先山而無祝矣。土神祭,以無服者行之,則亦當有祝矣。」【案】虞卒哭,卽喪之大節,所宜備禮,而至於墳土未乾之前,哀省爲主,用常時祝辭太似泛然。三年內墓祭,只可比例於朔堅奠,一獻無祝而行之,恐當。

新舊合葬墓祭

编辑

《問解續》:問,「遭父喪,合葬於母墳,而同一牀石,四時墓祭,以喪服祭之邪?若父墳舊而母墳新,則著何服而祭之?」答,「所重在父,以喪服行墓祭,何妨?若父先亡,母從葬,而在母服中,則以布巾深衣行祀,似無妨。」○問:「遭母喪而合葬者,行祀於墓,則壓尊而不擧哀乎?」答,「雖壓尊,哭拜爲當。」○南溪曰:「《要訣》喪中行祭,已許喪人以俗制喪服入祖廟,况於其先考墓乎!準此行之似當。鄭愚伏欲倣節祀,使子姪代,恐於情禮有礙。」○明齋曰:「後喪中合葬墓祭事,昨年李壽翁以和叔說來問,以爲當分左右設祭矣。今以爲先後設行,則差勝於前說,而鄙意恐一墓兩祭,分別太甚,恐當合祭墓前。雖常時,如張南軒已行哭泣之節,則一喪雖舊,哭泣行祭,有何妨也?若異阡則雖同岡,當各行如和叔說,似無妨。」

墓祀與忌日相値

编辑

寒岡曰:「若從俗墓祀行於名日,先諱偶然相値,則世人墓祭,不必行於正日,或有先於數日者,稍先期行墓祀,似不妨矣。若曉行忌事,晩行墓事,不惟事涉窘束,亦頗未安。」

子孫未葬先山墓祭當行與否

编辑

問:「喪未半月,行先墓掃事,不爲未安否?伯考之墓,喪是伯考之子婦喪。如或不行,則高祖墓及他旁墓,何以爲之?」寒岡曰:「未葬,固不合上墓矣,但非吉祭之比,一門之人,何能皆廢?若行事旁墓,則何可獨廢於伯考之墓乎?况祖墓與高曾墓乎?喪出異鄕,尤難全廢。」○問:「卒哭前,上墓,支子欲祭,則如之何?」曰:「未葬之前,何暇擧此等事?支子之服輕者,欲自祭祖墓,則何能禁得?」○問:「子孫有大喪,則葬前先代各處墓祭,皆停行否?」先師曰:「先輩言『子孫喪於所祭祖考,爲曾孫以上親,則未葬當廢墓祭』云,未知出於古禮否也。」

三年內先墓之祭

编辑

問:「三年內墓祭,亦不可行邪?」愚伏曰:「墓祭不如吉祭,退陶先生似亦許之矣。」○問:「三年內墓祭,情理未安。」葛庵曰:「設行,何害於義?」

省墓

编辑

《開元禮》:王公以下拜掃,先期卜日如常。前一日,設次於塋南百步道東,西向北上,設主人以下位塋門外之東西面,以北爲上。其日,主人到次,改服公服,無者常服。主人以下俱再拜,奉行墳塋。精靈感慕,有泣無哭。至於封樹內外,環繞哀省三周。其荊棘慮與荒草連接者,皆隨卽芟剪,不令火由得及。掃除訖,主人以下復門外位,皆再拜,遂還。若遠行,辭墓,哭而後行。○朱子〈省新安墓文〉:一去鄕井,二十七年,喬木興懷,實勞夢想。玆焉奠掃,悲悼增深。所願宗盟,共加嚴護,神靈安止,餘慶下流,凡在雲仍,畢霑玆蔭。酒肴之奠,維告其衷,精爽如存,尙祈監享。○《翰墨全書》熊用元〈冬至省墓文〉:一陽襲管,五物書雲,日南至兮。霜露旣降,草木盡落,山獨巋兮。感時濺淚,觸緖痛心,耿不寐兮,展省松楸,追慕音容,嗟永閟兮。○《禮輯》:墓爲先人體魄所藏,當拜掃以時,俾無荒圮,禮也。然寒煙蔓草,愴焉生悲,斯至情之不能已者。故朱子稱湖南風俗猶有古意,人家上冢,往往哭盡哀。今世俗或假拜墓之便,延賓客宴飮,漠無哀思,噫!俗弊甚矣。○尤庵曰:「初到再拜,復再拜而退,則禮意尤爲懇惻而周詳矣。」

妻墓拜揖

编辑

《錦水記聞》:禮,夫祭妻,亦當拜,至於非祭祀時,省墓撫墳,未知當拜與否。偶看方遜志集,其爲鄭楷妻洪氏墓銘曰,「鄭君過靑松岡,見其妻塚焉,惕然色變,趨塚前揖,揖已環視兆域,凝立不忍違云云。」揆以齊體之義,似合情文。禮雖未之有,可以義起。

遂祭后土布席陳饌

编辑

【本註】除地於墓左,以祭后土,設魚肉米麪食四盤于席南端,設盤盞匙筯于其北,餘並同上。○朱子曰:「比見墓祭土神之祭,全然滅裂,吾甚懼焉。旣爲先公託體山林,而祀其主者,豈可如此?今後可與墓前一樣,菜果酢脯飯茶湯各一器,以盡吾寧親事神之意,勿令其有隆殺。」○《集說》:問,「祀后土,如何不在墓祭之前?」曰,「吾爲吾祖來,薦歲事,專誠在墓,土神自宜後祭。蓋有吾神,方有是神也。」○《問解》:祖先及子孫同託一山,則諸位祭畢,行於最尊位之墓左。

降神參神三獻辭神乃徹

编辑

【本註】同上。○《丘儀》:詣香席前,跪,上香酹酒,俯伏興,復位。參神,初獻酒,跪,讀祝。亞獻,三獻,辭神。○南溪曰:「葬時祀土地,單獻,奠也,墓祭祀土地,三獻,祭也。」『葬』章『后土祀無降神』條參攷。

祝式

编辑

【本註】祝辭云,「《備要》:維年號云云。某官姓名,敢昭告于后土氏之神。《丘儀》:土地之神。○《備要》:同。某恭修歲事于某親某官府君之墓,惟時保佑,實賴神休,敢以酒饌,敬伸奠獻,尙饗。」○《大全》〈祀土地祝〉:玆以暮春,修祀先壟,餘處改作『按行丘壟』。惟神保佑,樵牧不驚,敢薦馨香,式昭報事,尙祈鑑享,永賴無窮。謹告。○玆以春餘,有事先壟,唐石等處,改爲『丘壟』。載惟保佑,實賴神休,式薦醪羞,尙冀據饗。延于永久,無有後艱。謹告。○《問解續》:同葬一原,土神之祭祝辭所稱,當以最尊位書之。

土神祭

编辑

四時祭土神

编辑

《語類》:土神之祭,四時及歲末,皆祭之。【案】《語類》,先生每晨謁而退,子弟一人詣土地之祠,炷香而拜云云,是必別有祠屋,在所居之旁矣。○問:「后土氏之祭。」朱子曰:「極而言之,亦似僭,然此卽古人中霤之祭,《月令》註:中霤,猶中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古者複穴,是以名室爲霤。祠於廟,用特牲,先設席于奧,設主於牖下。旣祭徹之,更設饌于筵前,迎尸,略如祭宗廟之儀。疏:設主於牖下者,牖象霤,故設主當廟室牖內之下而北嚮也。凡祭五祀於廟,祭戶祭中霤,在於廟室之中,先設席於廟堂之奧。若祀竈祀門祀行,皆在廟門外,先設席於廟門之奧。廟室廟堂廟門,有別,總而言之,皆謂之廟。而今之所謂土地者,〈郊特牲〉,『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敎民美報焉。故家主中霤,而國主社。』觀此則天不可祭,而土神在民亦可祭。雖曰土神,而只以小者言之,非如天子所祭皇天ㆍ后土之大者也。」○《大全》:維此仲春,夏云『仲夏應期』,秋云『維此仲秋』,冬云『維此仲冬』,歲云『歲律將更』。歲功云始,夏云『時物暢茂』,秋云『歲功將就』,冬云『歲功告畢』,歲云『幸玆安吉』。若時昭事,秋冬歲云『報事』。敢有不欽?蘋藻雖微,庶將誠意,惟神鑑享,永奠厥居。歲云『介以春祺』。○春日載陽,玆惟仲月,夏云『氣序徂遷,時維仲夏』,秋云『氣序徂遷,仲秋戒秋』,冬云『冬序告中,一陽來復』。式陳明薦,用格神休,尙其顧歆,俾我無斁。○熹,窮年奔走,玆復奠居,老幼無虞,以及改歲,繄神之賴,報祀敢愆!尙其顧歆,永垂覆佑。謹告。○《丘儀》:按《朱子大全》,有四時祭土地文,夫墓祭,祭后土,則時祭而祭土地,亦禮之宜。每仲月擇日,及歲暮,布席陳饌。春則於所居之東,夏南,秋西,冬北。隨俗設饌,降神,上香祭酒。參神,初獻,讀祝,亞獻,三獻,辭神。○《要訣》:雖不能備擧四時之祭,例於春冬時祀,別具一分之饌,不設匙筯。家廟禮畢,乃祭土神爲宜。降神ㆍ參神ㆍ進饌ㆍ初獻,皆如家廟之儀。【案】祭土地,雖不見於《家禮》,而朱子蓋嘗行之矣,《丘儀》亦有其文,今略著于此。祀竈亦以類附焉。

祀竈

编辑

〈祭法〉:庶人立一祀,或戶,或竈。註:竈主飮食事。○〈月令〉:夏祀竈。註:夏陽氣盛,熱於外,祀之於竈,從熱類也。竈在廟門外之東,先設席於門之奧,設主于竈陘。他如祀中霤之禮。疏:主位西嚮。○【案】此卽祖廟門外陳鼎之竈。○《丘儀》:國初,禁淫祀,庶人惟得祀其先,及歲暮,祭竈。今擬祭儀與祀土地同祝,「維年歲次月朔日辰,某官姓某,敢昭告于司竈之神。歲云暮矣,一門康吉,享玆火食,皆賴神休。若時報事,罔敢不虔,菲禮將誠,惟神顧歆,尙饗。」

禁淫祀

编辑

《論語》:非其鬼而祭之,諂。○〈曲禮〉: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呂氏曰:「淫,過也。以過事神,神不享也,故無福。」○朱子曰:「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庶人祭其先,上得以兼乎下,下不得以兼乎上也。庶人而祭五祀,大夫而祭山川,諸侯而祭天地,此所謂非其鬼也。」○程子曰:「唐狄仁傑,廢江浙間淫祀千七百處,所存惟吳太伯ㆍ伍子胥廟爾,當時子胥廟存之,亦無謂。」

不事巫覡

编辑

《顔氏家訓》:吾家巫覡符章,絶於言議,汝曹所見,勿爲妖妄。○〈退溪先生與子書〉:聞巫女頗出入,此事甚害家法。自我慈氏以來,常禁絶,不許出入,非但欲遵古訓,亦不敢壞家法,汝安可不知此意而輕變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