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韻》《集韻》《韻會》𠀤同萬。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 《唐韻》直兩切
- 《集韻》《韻會》雉兩切
- 《正韻》呈兩切,𠀤長上聲。十尺曰丈。
- 《前漢·律歷志》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又《左傳·昭三十二年》[1]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又《哀元年》廣丈高倍。〈註:壘厚一丈高二万。〉又《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註:函,容也。〉又長老之稱。
- 《易·師卦》師,貞丈人吉。又朋友尊稱。
- 《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又釋氏所居曰方丈。
- 《杜甫詩》方丈渾連水。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2]〈註:百丈,牽船篾也。[3]〉
- 《說文》从又持十。俗加點,非。
- 《正譌》丈借爲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別作杖,通。
- 〔古文〕弎
-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
- 《正韻》蘇監切,𠀤颯平聲。
- 《說文》 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
- 《韻會》蘇暫切。
- 《論語》三思而後行。又本作參。
- 《博雅》參,三也。
-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 〔古文〕丄𠄞
-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
- 《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
- 《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
- 《書·舜典》正月上日。
- 《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𡘋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
- 《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
- 《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又與尙通。
- 《詩·魏風》上愼旃哉。
- 《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
- 《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4]又叶時刃切,音愼。
- 《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審。
- 《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 〔古文〕丅𠄟
- 《廣韻》胡雅切
- 《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𠀤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
- 《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
- 《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
- 《鄭註》下謂君所。
- 《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𡘋亥駕切,遐去聲。
- 《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
- 《易·屯卦》以貴下賤。
- 《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5]
- 《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
- 《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
- 《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
- 《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
- 《陳第·古音考》與吳同。又叶胡佐切,音賀。
- 《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 《集韻》居之切,音姬。
- 《說文》下基也,薦物之具。象形。又《集韻》其古作丌。註詳八部六畫。又姓。唐丌實,丌士能。
- ↑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
- ↑ 謹照原文牽來改誰家
- ↑ 謹照原註筏改篾
- ↑ 謹照原文騎電改騎霓。忽上改南上
- ↑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