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性堂集
卷三
作者:鄭赫臣
1845年
卷四

鄕約序

编辑

天地至仁。降生斯民。仁智其心性。使之好生惡死。趍吉避凶。而其惡而避之之道。好而趍之之方。亦無所不周。無所不能。以遂其生樂其樂。而人而不能自充。可趍而不能趍。可避而不能避。可以生而不能生。可以不死而不能不死。以不能遂其生而樂其樂。則其於天所賦予于我者。果何如也耶。然其能死生人而可趍可避之甚者。其惟食之有無乎。一氣流行。水旱適然之災。堯湯之世而所不免焉。况世運漸降。不如上古者乎。假使湖海千里之間。有水旱屢年之災。則雖曰仁智其心性。亦莫試其術而流離丘壑之患。可立而待。不獲免矣。盍於斯也。豫爲之備。以不失於天之所以賦予于我者乎。彼鳥獸螻蟻。物之微也。而亦皆有備。况人靈於萬物而獨不如乎。友人金君士偉。有志之人也。以此意及之。奮然曰。此吾素志也。遂謀於衆以遂一稧。以爲饑歲之備。乃屬余爲之記以敍其事。余辭而不得。乃言於衆曰。今吾與汝。生而爲人而樂其樂。又爲之備以永其樂者。吾與汝也。而使吾與汝。生而爲人而能樂其樂。又能爲備以永其樂者。亦吾與汝耶。曰。非也天也。曰。然則旣有以樂其樂而永之。以體其生之之意。則又有以道其道而行之。以盡其敬之之意。知其所以樂者而樂之。不亦樂乎。曰。然。曰。然則天人一理。欲盡敬天之道。在乎盡人之道。欲盡人之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也已矣。於此能盡其道。則其於敬之之意亦得矣。曰。諾。余乃擧觴指示曰。彼山之高矣。水之廣矣。可以降吾人之傑兮。高而環矣。廣而灣矣。可以阜吾人之財兮。旣阜而傑兮。可以永此樂於無竆。聊以觴而爲賀兮。終吾生而相樂。衆皆悅。於是乎書。又爲之約。敍于其下。

一。君者。天之所以命之而主吾生民者也。若不知君。是不知天也。犬馬尙有誠。蜂蟻尙有義。况人乎。然在士庶之分。爲國奉公者。惟賦稅身役。而凡事當先公而後私。若有不謹。當用上罰事。

一。父子之情。非欲爲而爲。不欲爲而不爲。五倫之首也。天理之自然而不容己者也。故烏鳥之惡者也。虎獸之惡者也。天理猶行於其間。况於人乎。若有不孝於其父母者。當用上罰事。

一。夫婦者。雖曰人定之倫。實天地之義。而陰陽之分也。若無義於己之夫婦。無別於人之夫婦者。當用中罰事。

一。兄弟雖各有形身。而實同出於父。初無彼此之可言。不悌於其兄。不友於其弟者。當用中罰事。

一。朋友之於五倫。猶五行之土。五常之信也。五行資於土。五常資於信。則五倫之成。亦朋友而已。不知此義而不忠不信者。當用下罰事。

一。夫恭敬辭讓者。出於天性而根於人心者也。故孟子曰。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帝典曰。允恭克讓。若知如此。而財利自取其少。是非自處其非。則有何爭鬪之事。與宗族相闘相辱者。用中罰。與他人相闘相辱者。用下罰事。

南原梁氏族譜重刊序

编辑

余以病。客于南鄕之林村。有梁君泰淵甫。奉其新刊譜卷。而邀余文以弁之。余以年老文拙辭焉。梁君遂作而致誠。備陳其鼻祖以來事蹟。余始知其神明之後而靈異之系也。且觀其容止有度。言辭有緖。眞誠實可信之士也。雖以余之愚。不能無感發之心。略此爲說。南原梁氏。始雖本於濟州。旣以勳封。別其鄕貫。則昔丙庚年之合譜。有違義例。而今獨以南原爲譜。以遵傍祖文襄公舊例者。子之言誠是矣。又其先代之偉行異蹟。可傳於後者。李公淑瑊,金公睟已序盡於前譜。今何贅焉。余又有一說焉。子之鼻祖之自嶽降。非偶然者。誠天下古今之所罕有也。大抵我東之蓬萊,方丈。皆是名山。而視瀛洲之能關海東山水。而又祖於海南萬里者。豈無所讓焉。天若欲降大贒之人。蕃延其子孫。忠孝其門闌。以至有補於國祚之綿遠。民俗之淳厚。非瀛洲。豈能釀得斯人也耶。今觀子刊譜以成。又欲請弁卷之文。如此極暑淫霖。刀山劒水。徒行跋涉。九死十生。而不知其勞者。非孝先之心誠於中而能爾哉。誠可謂其祖之孫也已。不知子之宗與子同者幾人也。

祭文

编辑

祭姊氏孺人文

编辑

崇禎紀元後三甲子歲次丙午四月日。弟德耉。初諱赫臣。後改諱德耉。丁未以前諱除官。操文哭于姊氏全州李公夫人之靈曰。嗚呼哀哉。人莫不有死而死而可哀也。孰有如吾姊也。哀吾姊之哀也。復孰有如弟者也。夫人之哀人莫如死也。情同則哀其贒。贒同則哀其竆。吾家素孤且貧。吾姊以屬則只篤老兩親及一不肖弟而已。以資則無以養親及弟矣。或鍼或績。或至於翦髮以供之。觀其形貌則常親肥於姊。姊瘦於弟。瘦瘠滿身。至於成病者數矣。其飢寒人不堪其憂。况自己乎。然不以己之飢寒爲念。只以兩老一弟爲憂。時時對我竊泣。而亦恐親知。常婉愉以奉之矣。其他言行。非弟所能狀其萬一。而大抵凡百云爲。懇篤誠切。皆如此。父母常以孝稱焉。見者聞者。無不感服。自幼以贒孝聞。若盡其所以以贒孝聞者而言之。已堪悲咽矣。年二十一。歸於全州李公。卽甲寅歲也。李公眞箇諒人也。口雖不言。觀其色則極愛重焉。歲己未。李公以宿病卒。時姊年二十六。嗚呼哀哉。嗚呼哀哉。以吾姊之善。何以遭此痛於此年耶。姊以不能先公逝。而遭見此痛。爲終身之恨。寧不能從公而逝。以洩其痛而償其素志哉。公之卒也。其淚盈眶。只以屢世宗祀二子兩女也。吾姊之心以爲歿而成己之素志。不如存而成公之至願。遂隱忍在世。夙夜不懈。養子女止慈。冠笄歸迎以時。奉宗祀止孝。祭饗灌薦不缺。又悌友於兄弟。睦婣於宗族。至於公之朋友賓客。皆待之謹而厚焉。夫夫婦天地之義也。地道之所爲。雖盈於六合之內。皆是天之道也。則婦之所行雖溢於一家之外。孰非夫之道也。况吾姊之事。皆以我公宜家之成法。遂我公保家之至願。吾姊百行萬贒。莫非我公之德也。慈孝。仁也。悌友。禮也。睦婣。智也。謹厚。信也。於戲。吾姊以一縷未泯之息。何以能成我公五性上百行耶。婦之所以事夫。皆義也。我公五性上百行。實自吾姊義之一德中所出來者也。子思子曰。曲能有誠。曲猶致誠。况性之一德。能各專五性者耶。夫婦之大義。旣是天地之常經。則雖廢自己之百行。以成其夫之一善。亦不可辭以成己之一志。視全其夫之衆善。其輕重大小。豈啻一羽之於千斤。龜玆之於天下哉。贒哉吾姊。贒哉吾姊。昔伊川先生狀其兄明道。極贊揚。伊川大贒。人皆信之。弟之非伊川。不啻萬萬。雖以贒美吾姊人。誰信之。然此非弟之私於姊也。實皆得於公議者也。自姊之于歸。至于終。凡五十一年。其間晝哭。四十六年。弟之與姊之夫黨交最久。而所與交者。又多公平眞實底人也。皆以吾姊以女中君子稱焉。又有至於以聖人稱焉。聖非人人所可知也。又豈弟之所敢以姊擬之者也。然蓋其贒之之意則極矣。然後弟之所以以贒美之者。始不誣矣。又與其自幼時以贒孝聞者。而亦皆公而不私矣。夫黨之所以贊之。至於若是者。皆吾姊慈孝友悌睦婣上嘉言善行。積以五十年之久。而飽厭於其耳目。蘊於中而發於外者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福善而禍惡。理之常也。吾姊以善則可謂至矣。以福則全不稱焉。哭公才八年。哭長子婦崔氏。其後又哭二女朴氏婦,安氏婦。次子林卽己出而喪前配安氏。又醮朴氏女。一年林歿而無子女。長子橍。乃後其仲父而爲姪者也。亦後姊一年逝而無嗣焉。生而眼前。無一子可寬其懷。歿而家庭。無一孫可安其魂。理之不可常。其若是耶。豈有如吾姊之善。而其竆如吾姊者也。累世華構遺墟屬人。老年蝸屋殘緖靡主。道路樵牧猶咨嗟。况爲其夫黨之至親乎。其夫黨猶痛惜之不已。况爲其同氣獨弟者。其哀寃誠何如哉。弟常語於家中曰。我父母之累世獨子也。雖凡愚而多子者。至於其子。無不專其慈愛之天。况我之父母乎。然以姊視父母愛無差焉。吾女爲金生元淳妻者。嘗於我病。有能以誠格神之事。又於其繼慈之病。以誠格神。回其旣絶之喘者累矣。然以女視姊。誠無愈焉。弟之此言。豈忍私於姊而諛於墓也。如可忍也。父亦不可諛也。女亦不可私耶。惟是姊友道。亦到得極處。而弟之悅服者審矣。以其友於弟者。見之其孝於父母。義於夫家。尤亦可知矣。又弟父母違背已久。同堂無人。同氣惟姊。白首孤影。無所與歸。以嘗愛之於父母者。慕之於姊。當依之於同堂者。仰之於姊。今姊忍又棄弟。以其所以悅服而慕仰者。盡其所以痛寃而悼惜者。益復何如哉。以弟之衰。只哀姊之歿而哀之。已不可堪。矧又哀姊之半百歲身世。哭晝哭夜之哀。終天地靈魂。靡依靡托之哀而哀焉。亦可堪也哉。然此則惟是一人一家之哀。而非親踈人我之所共哀者也。聖人有言曰。右贒左戚。其言蓋以戚者。形氣之私也。贒者。天理之公也。故夫子喪我之痛。不於鯉而獨於顔子。均是夭也。不於子而於人者。以其贒也。右人之贒。至於右於子。則其右之也不啻右於戚也。夫子之義如斯。則古今天下之人。所當同然。不啻明矣。使吾姊衆人其竆如彼。則於其歿也。弟之哀也視人之哀其姊也。當百倍矣。况吾姊之贒。非衆人千萬。吾姊之䠻。下於吾姊千萬者所哀。於其歿也。弟之哀也視人之哀其姊也。又豈啻千萬哉。姊之贒而竆而歿而可哀者。人亦所共哀。已於道路樵牧之咨嗟可驗矣。若傳吾姊而行於世。則傳之所及。不限遠近今古。凡有人心者。莫不哀之。豈其道路樵牧而已哉。其所以右人之贒者。以天理之大公。而聖凡之所當同然尙如此。則况親戚而贒者。於其死生竆達哀樂也。其所以右之者。當右於己。豈啻右於子哉。今林妻朴氏。爲舅姑求嗣。不知姊之夫黨其贒。其贒而哀其竆。有以繼其絶而存其亡。使我公盈眶之淚。有時可乾。吾姊積善之效。有處可驗耶。其不贒其贒而哀其竆。無以繼其絶而存其亡。使我公盈眶之淚。無時可乾。吾姊積善之效。無處可驗耶。夫繼絶而存亡。先王之至法。天理之至公也。故九經居一。其不顧天理之公。而循子孫之私者可耶。不顧子孫之私而循天理之公者可耶。孔子曰。雖百世如今君。視百世之祖如其父。則視百代兄弟。當如視其親兄弟矣。故宗黨之甚踈者。亦必繼存。古今天下之通行。我朝列聖之成憲。况我公於宗黨。分形纔數世者耶。我公及其宗黨。皆平凉公之近世孫也。平凉公年五歲。以至誠。免其父母於島夷劇賊之鋒。至矣孝也。眞其能全上帝所降之衷矣。夫慈孝一理。其孝如是其至。則其慈又必如是矣。先生之心以爲吾孫某也。其夫婦贒而其世絶矣。其洋洋之靈。必有不安於如在之臨矣。故向者德山公。以其孫。後其堂姪諱鳴時甫。如割贅焉。眞可謂得平凉公之心。而爲孝於平凉公者多矣。藍甑之李。以孝友聞者素矣。其中又必有得二公之心。而以子若孫後吾姊。使吾姊夫婦。蹈足於九泉之下。而結草於僉宗之後矣。弟之所以奉慰於姊者。此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吾姊吾姊。竆之極。何其至於此哉。化翁化翁。化翁之意。固未可知也。若竆吾姊如是。則當不贒吾姊又如是。使今日之哀。不至於如是也。若賢吾姊如是。則當不䠻吾姊又如是。使今日之哀。不至於如是也。何必贒吾姊若是而䠻吾姊又若是。使今日之哀。至於擗胷叩壤而仰質於冥冥耶。雖以爲今日之哀者。愚頑之甚。而謂不足恤。至於善者懈。惡者肆。而天道之反常也。亦不足恤耶。今若歷數吾姊之贒。又歷數吾姊之䠻。一一相對而寃號。則其淚也雖江河亦枯。况弟之血。亦一掬乎。其哀也雖穹壤亦塞。况弟之心。亦方寸乎。嗚呼哀哉。嗚呼哀哉。文不可以盡言。哭不可以盡意。弟之言雖多。不說者十九。弟之哀雖繁。哭之者萬一。伏惟尊靈。其知耶。不知耶。珠山之峨矣。烟海之廣矣。弟祭于姊。若其有知。必余來格。嗚呼哀哉。嗚呼哀哉。尙饗。

再祭姊氏文

编辑

維崇禎一百六十五年辛亥五月二十日甲午。弟赫臣。敢昭告于姊氏全州李公夫人之靈曰。弟年六十九。丁未四月八日。以本道御史薦。特蒙我君父聖上之恩。除光陵參奉。又於昨年庚戌。以元子誕降之慶。資陞通政大夫。實職中樞府事。此實父母祖先積德累仁。而姊孝友篤至之誠。有所感於天而然也。豈是不才不肖弟之所能致耶。玆以酒果。謹此敢告。嗚呼。姊天賦甚純。聰明德量。異於人遠矣。尊靈之不昧者。想必有別於凡常。以平日愛弟之心。豈不來格於今日之此告耶。嗚呼哀哉。尙饗。

祭李仲裕文

编辑

歲乙未正月己丑朔。二十四日壬申。雞林鄭某。哭于完山李公之靈曰。公與我爲友婿。可謂親矣。相知已十五年。可謂久矣。結廬深山。分甘齊苦。亦可謂密矣。今日。卽公之再朞也。玆以數行蕪語。數器薄奠。哭公。嗚呼哀哉。人世悲歡。誠一夢也。尙饗。

祭李季初復運

编辑

維崇禎一百五十一年歲次丁酉十月朔日癸巳。鷄林鄭赫臣。以薄奠蕪語。哭于近故咸平李公季初之靈曰。嗚呼。夫人之哀人。莫如哀人之死。哀人之死。莫如哀贒而死。哀贒之死。莫如哀贒而夭。雖贒有大小而哀亦不同。親同則哀其贒。贒同則哀其夭。人情之常也。公於乙未九月初吉。以紅疹卒。時公年二十二。嗚呼哀哉。以公之贒。而卒於是年耶。嘗聞得人之贒固難。而許人以贒爲尤難。以公與我之密而以贒許之。人或疑我以私。而公之平日想亦有以知我矣。我豈諛於墓者哉。諛人之墓。尙不可也。矧諛於公之墓哉。某之與公。相知十有餘年之間。與公處者常多。又嘗與屢月讀書於山。其動靜語默行己處物之際。不能無畏之之心。時公年未弱冠。某年已過知非。私喜以爲得一忘年之交矣。其知公之贒。已審而素矣。公歿之時。某自鰲洲爲哭公過東臯。某之女。公之中表從姪婦也。迎泣曰。孰知某叔之心之善而死於今年耶。公叔父三峯公。純人也。時以同症。喪獨曾孫。常對人。不泣孫而泣言公之贒。自東臯歸。歸路遠近知舊之人。皆不敍暄凉。而先言公之喪而悲之。至於耕耒樵牧。莫不興嗟。其年臘。某病伏晝眠。夢見公泣之。覺而有淚盈眶。室人問之。答以故。笑曰。病雖久。何其心弱。雖以某之病。而以此笑語。且慰且抑。觀其色。亦悲之矣。某之女。若哭公於公之家。而稱公之贒。則謂之私也。亦可矣。對其父於其室。而泣言公之贒。亦私耶。三峯公之贒而泣其姪之死。亦可謂以私耶。如其私而泣孫。豈負於姪耶。道路樵牧之愚而其興嗟也。非出於其眞心耶。夢者非人所可任意而得者也。以某之頑能夢公而泣之。以公之贒入於心者深也。豈有一毫私意於其間哉。時以疹患死者十七八。人孰不喪其親戚故舊。又孰不聞人之死於道路。而必先言公之死而哀公之贒也。哀之而必至於涕淚悲嗟。公之贒而夭也。經曰。義者。宜也。尊贒爲大。某之所以得公之贒。皆得於人之好善之天也。非某之私於公而得者也。嗚呼哀哉。使公衆人而歿某哀矣。况公而贒乎。公而贒而死於壽。某之哀也甚矣。况公而贒而夭於此年耶。道路樵牧而興嗟也如彼。况某之哀也果何如哉。嗚呼哀哉。公有三兄。仲叔皆善。而白眉最良。公之慈夫人。尙在堂而人皆以女中君子稱焉。公之先考丈以儒雅聞。公之王考甑山公以義聞。高王考亮谷先生。其文學可以爲士林之宗。而血食於百世者也。積德百年之家。而有如公之贒子弟固理也。旣有如公之贒而又夭之。亦理也哉。嗚呼。公之歿也。豈獨爲公而哀也。重爲公之家而哀之也。某年來衰朽更甚。齒豁已三分矣。髮白亦九分矣。公之墓草已再宿而始以文來哭。雖病也亦哀而不忍也。公其知歟。不知歟。以一盃淸醪。祭公之墓而哭之。公其來歟。不來歟。烏山之峨矣。淡溪之長矣。我祭于公。公其歸來兮。洋洋英爽之儀。如可睹也。琅琅笑語之音。如可聞也。嗚呼哀哉。哭不可以盡情。文不可以盡述。嗚呼哀哉。尙饗。

代李仁卿祭堂姪光汝文

编辑

嗚呼哀哉。汝其何逝。汝其何逝。汝其逝而來歟。不來歟。汝其來也。吾之所操者何文。而所哭者何事。如其不來也。以汝平日愛親之心。何忍違二堂之養。而使吾叔父與嫂氏。抱罔涯之慽於無䠻哉。吾聞善人有慶。仁者必壽。理之常也。而人之恒言也。觀汝之逝於汝年。所謂理者。亦未可知。而人言亦未可信也。以吾叔父之仁。嫂氏之贒。有如汝之贒孫孝子。固理之常也。以吾叔父之仁。嫂氏之贒。失如汝之贒孫孝子於汝年。亦理之常耶。以汝之贒孝。生於汝贒祖贒母之家。固理之常也。以汝之賢孝。歿於汝贒祖贒母之膝。亦理之常耶。旣常于始。不常于終。何其不常也。實欲拭淚仰質於蒼蒼而不自敢也。嗚呼哀哉。汝之天賦最善。平日居家。書籍一案。筆硯一几。遊藝自娛。行己以端。接人不詭。神彩英朗。儀度閑雅。生而人莫不愛之。死而人莫不寃之。况余叨汝之至親。其愛惜而寃酷者。更何如哉。汝之最純而有得於天性者。汝之孝也。其先意而承志。溫席而扇枕。非余拙筆所可盡述。而槩以汝之得於吾叔父與吾嫂氏者觀之。可謂盡矣。人若得於其父母。何往而不可得也。內而可得於其親戚。外而可得於其朋友。遠而至於鬼神而亦可得矣。使汝若當孟宗之泣。而劉毅之哭。安知不寒笋而霜華哉。不幸若是其命短。不得終其贒孝之德而有聞於後。豈不痛哉。豈不痛哉。然有聞與不聞。何有於汝。汝之贒孝旣如此。以此而生。生亦樂矣。以此而歿。歿亦榮矣。吾今以此而送汝。汝亦以此而歸足矣。區區死生之寃。修短之哀。何必長含於幽明。而自貽其慽於無竆哉。玆綴蕪語。略致薄奠。嗚呼哀哉。汝其有靈。必余來格。

行狀

编辑

女金元淳妻行錄

编辑

仲女爲金生元淳妻者。始生其容貌甚淸介端淑。鄕鄰每稱其奇絶。自有知能言。似有孝底意思。及其稍長。其似有者漸成。果有根於心而出於性者。與人異矣。年十四。喪其母。其號哭庶回蒼穹。哀慽滿面。漸成疾病。雖在衆人喜笑爛漫之中。未嘗見其開口笑語矣。其服已闋。其哀愈篤。其病愈深。遍體羸瘠。年將二十。其身之長。尙如十四歲矣。至痛在中。因成痼疾。此症爲主。百病纏身。其父與兄。雖萬端慰懷。渠亦自解其心。而不能得也。以故年多未長。至於過時未婚。年十七。父再醮。繼慈之年少於女年一歲。而其所以愛敬。與所生無異矣。雖疾病凍餒。愁眉莫展。每見其慈。則輒有喜色溢於言儀之表。鄰家處女問曰。人之有繼慈者亦多矣。見而喜之如子者無矣。子之心果何如而然耶。曰。吾娚妹無母而有母。天地間莫大之慶。喜心油然而發。安得自遏故耳。與其慈。居處出入。交相慰愛。其病少愈。過二十後。其身稍大。其所愛母者。如此其切。而母少父老。其盡孝於父者尤焉。凡百云爲。庶皆先意承之。父雖不言。欲飮煙則輒持火而來。欲飮水則輒奉水而至。欲出戶則自廚下輒來而理其屨杖。欲入室則輒先入而整其寢席矣。至於飢飽寒煖。無不盡其力之所及矣。父嘗病。自秋至冬。蔬食屢空。眞元綿凘。女常迷語冥冥。有若禱天者。一日曉起。面有喜色。父問曰。汝有何喜。衣衣結紐而對曰。今日獲雉而獲必三矣。至晩遂出厨下。抱薪爇火。滿爐炭火而入。父又問曰。何爲也。曰。獲雉則炙矣。語未訖。遂抵掌大笑曰。雉今獲矣。遂往家後。抱一雄雉。擲于房中曰。有鷹捉而不喙矣。其後果連獲二雉。饌而助飯者。幾一月。父病少愈。又其繼慈常患胷腹痛輒旬月。而絶而復甦者一日屢矣。女常抱置膝上。絶則涕泣撫摩。注涎其口。甦則復逞顔笑語務寬。晝夜如是。雖閱旬閱月。無時少解。母之親庭在隣。其親父母兄弟。悶此女之病殘積勞。欲遆其抱。則母不肯曰。抱之緊慢竪偃之適便於我者。皆不如女也。嘗於秋夕過節祀後。家中無他人。父女對坐。女以達宵備祭需之故。仍倚壁而睡。忽驚寤。夢有一老嫗告曰。病雖極危。終不極凶。願勿過憂也。此必母病復發之兆也。因淚下。語未幾。其母自親庭。兩手捧胷而來。不移時氣絶。如是者六七日。夢前日之嫗。以椀盛鰲而復來告曰。勿用他藥。用此焉。遂捉鰲試用果效。其後其病又發。如前危極。輒用鰲見效。而家無粒米。近旬不食之母。無以救活。遂竟夜祝天曰。願天惠我斗米。以活我母。翌曉。有人叩扉。小兒出見。其人持斗米請賣。兒受米而入。持價而出。不見其人。旁求累呼。終無蹤跡。其後女之于行迫頭。時則臘月也。女往溪中。叩開層冰。飜起凍石。捉鰲一大椀。煎服其母。其病不復發者。六七年矣。又當其于歸之不遠。而父病危重。家無粒米。無以救療。乃剪髮爲藥餌粥飮之資。賴而得療。當其于行而翦髮。婦女所難。若非至誠。何以能此乎。蓋前後爲父母盡孝之道者。莫非根於心出於性而感動神明者。其將有後乎。

金進士啓煥行狀

编辑

公姓金。諱啓煥。字士明。系出光山。光之金。自新羅時。已爲東方靈系。入我朝。諱孟權。進士。贈領議政。號晩翠堂。公九世祖也。諱克誠。官右議政。勳奮義靖國光城府院君。諡忠貞。號憂亭。公八世祖也。士林以其兩世之德而無俎豆之薦爲恥矣。高祖忠義衛諱性善。曾祖忠義衛諱益貴。祖諱重鼎。考諱顯慶。數世雖閟光不仕。而人言其潛德。可以肧贒子孫。妣隋城李氏。通德郞諱震英之女也。崇禎再甲子己酉八月二日。生于新安保寧別號烏棲山下。自孩提。知愛其親。異於凡兒矣。六歲。學唐詩一卷。文學長老。試令誦之。輒端坐誦遍。而無一字差失。莫不爽其聲韻。而多其記性矣。十歲。往學于福村。卽忠貞永世不遷宗家也。公以十歲兒。不喜遊戲。惟學之不厭而讀之甚誠。見者奇之。其鄰洞寓居。金公養材。卽公之宗丈。而素好學善士也。聞而來見公於福村。謂主人曰。此兒讀書之勤。容止之常。雖京闉。鮮其儔矣。卽委往。請之於公之大人曰。贒胤。可謂英才也。願得敎之。許之。遂引歸。公於其家而敎之。居一年餘。宗中一人以福村宗子。乃忠貞之傍裔而非血孫也。欲罷之。至於呈營。時公之從王父參其議。有人言福村富室也。某也欲逐其宗子。而立其從孫。浮議之輩。譁然一辭。其說及於金公。以公之師之故也。金公欲知公。中夜無人。言於公曰。汝家素貧不堪矣。不久當爲富家。幸孰大焉。公曰。何以然耶。答曰。汝之從祖。將逐忠貞公所後宗孫。欲以汝後之矣。公作色而大言曰。是何道理。是何道理。士大夫寧有貪於家產。而棄其所生之父母。事他人爲父母乎。是夫子所斥求爲人嗣者也。若有是事。寧投諸鳧淵而死。誓不爲此。因泣而淚逬如泉。金公贊歎不已。愛敬公不啻倍蓰於前日矣。十四歲。入居烏棲山中。正月二十二日。卽公曾考之喪餘也。飯祀之需。亦無以辦焉。前二日夜。其大人泣而至於號哭。公亦哭。鄰居寡婦聞而惻然。以其二斗豆。自請貸之。公以單衫袴。穿雪出山。以豆易米而還。獨語曰。飯資雖得。而其於無物可饌。何哉。忽見於雪上兩蟹甚巨者。走捉以供羞焉。崇禎三甲子乙丑。公年十七。金公以陵官上京。公則歸家。工夫不專。人多以爲某也。其才固非常。而其家旣貧不能敎。又失其師。似難成就。公慨之。卽上天井寺。日食三合粮。留數月。馬史數卷及中庸。讀得千餘遍。其後文詞大進。及其成長也。其聘家富而無嗣。欲以其田民盡歸於公。而不爲立後。公曰。以我言之。繼絶存亡。乃九經之大義也。豈忍利人之財而絶人之後也。以聘家言之。外孫奉祀。旣非古禮。假使奉之。只及其外孫。立後則本是同祖。血脉無異己出。而可傳于百世矣。以義理當否之極致。委曲開喩。不啻屢度。竟使之立後。不忍利人之財而絶人之後者。豈忍貪人之富而棄己之父母乎。前後義理。如出一貫矣。公年四十餘歲。嚴親患候沉綿。求諸羞之可以適可於親口而充諸膳閣者。庶盡山海之珍而無不厭。一日忽言所思。惟有雉葅耳。於是凡於獲雉之方。無不盡力。而時當盛夏。猝不能得。公憂懣滿面。令人可掬。公之所養狗。向公作聲音。來往於前。似有引公底意思。遂隨出外庭。狗走啣一生雉而來。遂以進。不惟不厭。悅之如平日。進之數日。漸臻勿藥。於此尤可見前日雪裏之蟹。必是神明之所感。雖古人冰魚寒笋。何以尙焉。甲午。丁外艱。哀毁過人而斂葬祭奠皆以禮。服闋。中進士初試。赴會試。不得意。遂裁書上親庭。往關東游雪嶽。酹酒于三淵先生。遊楓嶽。刻名于衆香之石。懸板于歇惺之樓。登最高峯。壯觀舒懷。不勝白雲之思。遂促歸拜慶。作金剛錄。己亥。丁內艱。凡節一如前喪。癸卯。中司馬。公最善詞賦。可期大闡。而不以爲意。以山水自悞。自號烏隱。其後本鄕。以公薦以湖海豪士爲題目矣。己酉寢疾。二月初十日。卒于第。享年六十一。聞者皆歎曰。善士歿矣。或至流涕。四月某日某甲。葬于烏山之西龍淵之北某坐之原。孺人某郡孫氏。先公一年歿。葬于龍淵之南某坐之原。移附于公之左。葬後不數月。士林以公孝行呈官。至于呈營。列邑章甫參者。亦多矣。嗚呼。公天賦不貧。旣孝且友。有弟二人。其季蚤逝。有子女。其撫養之方。嫁娶之節。無異己出。又識度過人。曉於事理。常與我穩叙。聞其所蘊。多有因文而悟道者焉。然則得於文章者精深。已可知矣。世之以豪士目之者。非眞知公者也。公豈止一豪士而已哉。子三人。長聲一。娶士人某之女。生一子幼。次聲五。娶士人某之女。生二女幼。次聲九。未娶矣。聲一錄公之行。請余狀之。屢辭以不文。其請愈往愈誠。遂感其誠。而忘其不文。觀其所錄。多有余平日所嘗聞。謹狀如是。

呈文

编辑

戶長安宅居孝行呈文

编辑

伏以云云。朱子曰。天地之道。實理而已。程子曰。天地之道。感應而已。中夜思之。手舞足蹈。然則實理之所爲。惟感應而已。所以感應者。惟實理而已矣。天地萬物。孰非此理之感應。而至於鳥與獸也。賤且塞者也。一獸走。百獸必驚。一鳥鳴。百鳥必和。夫磁植物也。猶能運鐵。夫鍾死物也。猶能應山。至矣理也。夫鳥獸鍾磁。雖任其賤塞植死。而實理之寓於鳥獸鍾磁者。不容與之賤塞植死而感應之自如也。夫感應者。固皆出於性情之自然而不能不爾者。豈有一毫私僞容於其間哉。夫人受天地之中而靈於萬物者也。世道雖有古今治亂之異。而實理之賦於人而忠孝之生於世者。豈以古今治亂而有異也。人事雖有竆達貴賤之分。而性情之得於天而感應之發於心者。豈以䠻達貴賤而有分哉。生等雖寒鄕末學。山野鄙見。亦冠儒而衣儒。口欲誦實理之言。身欲踐實理之行。聞人有實善。見人有實行。豈獨無實理之性而無所感應也。又其所感也者。豈有一毫非實以自失於本性而有違於天理耶。本邑故戶長安宅居。以孝行聞於遠近者。素且著矣。宅居天性樂易。雖造次急遽之際。遇事接物之間。常見其和吉之氣溢於言儀之外。可驗其平生所爲。無所獲罪於天而自然樂於心者也。眞古人所謂孝子之心常自樂者也。宅居自幼時。已知孝於其親。與羣兒游戲。未嘗毁傷髮膚。以驚其親。及其長也。未嘗與人相失以辱其親。四十年隨行營縣之任。未嘗作罪被刑以憂其親。凡百云爲。惟其親意而不以己見。雖今日千金。明日乞兒。父母欲之則爲之。雖今日乞兒。明日千金。父母不欲之則不爲之。以父命各居而宿食居處。不肯暫離父母側。未有父命。不往私室。內而農作所收之穀。外而營縣所得之物。盡以獻于其父。分給諸弟諸妹。次及於其父之親戚故舊。其母之親戚故舊。己及妻則亦與諸弟。同受其分。而未嘗以一物自私焉。其弟宅守早死而有妻子。宅居愛恤盡道。其妻雖飢。而亡弟之妻不飢焉。其妻雖寒。而亡弟之妻不寒焉。其妻雖徒跣而行。亡弟之妻旣襪而且屨焉。父母有過。幾諫不已。改而後止。不使其親得謗於人。應對唯諾。色怡聲和。雖其妻嫂弟姪之有過者。亦不嚴呵怒叱。而必先體之以行。警之以誨。感之化之。宜其妻孥。樂其兄弟。擧室之內。歡歡欣欣。和氣流行。使其父母。終老于無虞世界而不自知焉。此宅居之孝。合於養心之道者也。宅居家甚貧。其身不免於飢寒。而其親則甘旨輕煖。擬於富室。至有人疑其太過矣。其妻孥或有私饋之物。雖一鱗魚一箸蔬。必問其進於親與否。若於他處遇飮食。則必先裹其適可於親口者。滋益於親體者。藏諸懷中。父母有疾。周旋左右。蹔不離側。父母欲行則負而行焉。欲坐則抱而坐焉。欲卧則以身爲枕。欲憑則以身爲几。雖肩膝盡穿。不知其苦。其母每夜半大便。宅居必先起。負而之廁。負而還寢。如是二十年。無或失時。其母常患痰。有時氣塞。必內而湯藥治之。外以瓦磚埋於火中。裹艾熨之。其痰始下。宅居自主湯藥。使弟宅仁。主瓦磚以備治熨。其後其病雖發。亦不至於氣塞。如是十餘年。未有其母之病發。而宅居之藥。宅仁之瓦。不趁其時者。其痰不得不消化痊可。其母康樂度日。以終天年。此宅居之孝。盡於養口體之節者也。其父母喪葬。一遵禮制而哀毁逾之。以其有行誼之故。三年之內。遠近士夫歷慰者多矣。常見其衰麻在身。哀慽滿面。無不悅而奇之。其父墓所在。其家五里許。與其弟宅仁。日往哭拜。三年之內。雖風雨。無日不往。岡脊成蹊。墓庭成場。樵牧興嗟。此宅居之孝。篤於愼終者也。孝哉斯人也。自其一念之發。一事之爲。至于終身。無一或忘其親者。旣能盡於養心養軆之道。又能篤於愼終之節。至矣孝也。可謂至矣也已。然此皆僅能紀其見於行事之粗者也。非所以喩其極於用心之實處也。子思曰。惟至誠爲能化。以宅居論於誠之全體則否矣。以宅居論於孝之一偏則雖謂之至誠。亦庶幾乎。初其妻之新歸其夫家也。其於舅姑兄弟之道。雖自竭力。而不合於宅居意者多矣。與宅居處數年。若與人有異者。歲久年深。日新月改。便爲一介孝婦以孝聞。此宅居之孝。能感化其妻而端其本源者也。宅居之弟宅仁。少時遊嬉不度。貽憂其親者多矣。宅居雖不嚴威峻斥以傷其情。而自然心薰骨蒸。終化爲純孝。其實行異蹟。膾炙於人口。宅居之姪。將爲宅居後者曰益文。平日亦能盡節於其父祖伯父之間。昨冬宅居之臨歿。益文斷指注血。不能甦焉。又再次斷指。又不甦焉。又三次斷指。若割贅肉焉。益文以一箇兒薄。何能辦此至難至剛之事於蒼黃急遽之際。亦宅居之誠。作一箇鐵石於益文之肝腸者也。此宅居之化成於全家者也。是以其父母在時。若有門庭間運動。則子孫婢僕。一時齊進。或扶或引。或先或後。簇然成列。鬱然可觀。若有輕重間疾病。則子孫婢僕。一心救療。或醫或卜。或東或西。憂懇滿面。惻然可感。此皆宅居誠力所達。而可見其平日用心之如何矣。昔辛壬之凶。有一乞兒女爲父自賣。宅居以錢若干買之。其後數年。女之父來見女。其歸也。父女對泣。不忍相別。宅居曰。吾豈以若干錢。絶人父子之天耶。遂以女及所賣文劵與之。任其父將歸。此宅居推及之孝。而想見其腔子裏所存。只是惻隱也。鄰里或有䦧墻之弟。反唇之婦。遽自相戒曰。勿使安某家知之。一城民吏。耳濡目染。頗知事親之節者多。宅居數里許。有常漢林密陽金者。有子三人。此輩之能孝者鮮矣。其後林之孫女。賣作婢於宅居家。其女日日往來於其祖家。常言恒談。無非宅居家事親之道也。林三子頓改前習。稍有父子之倫。此宅居之化。及於鄕隣者也。庚申冬宅居之母。猝得重病。症甚危惡。宅居時在營門。聞而急還。已在難救之境矣。宅居遂齋沐身心。焚香祝天。叩頭流血。願以身代。達晝達夜。寒天深。更不少休息。如是者數日。其母忽然甦蘇。此正難必於天之所感。而天人一理。以其感於人者觀之。其能感於天者。亦理之可必而不可誣者也。自古能天不能人者有之。能人不能天者。未之有也。且宅居之心。旣如是純實。其所爲禱者。與其所以禱者。又如是至實。則惟彼蒼然在上。都是實理。於其禱也。爲之感也宜矣。王祥之躍鯉。孟宗之生笋。亦此理也。古之天卽今之天。今之天卽古之天也。宅居之甦其母也。非天之格而何。其格于天也。非誠之至而何。宅居之母。庚申以後二十年。卽宅居之爲之命也。嗚呼。宅居非但盡孝於其親。亦將有功於彝倫乎。以宅居平生所學。則不過通史數卷。剪燈一帙。以宅居平生所見。則不過營縣吏屬簿書刀筆。以宅居平生所行。則箇箇天理。昭昭難揜。此豈非由於一理之得於天。而誠孝之出於性者耶。噫。風衰俗薄。如是其極。人微地賤。如彼其極。而實理之賦於人者。不容泯滅。而有此實善之人旣如是。其實善之能感應于天人而天人之爲感應者又如是。至矣言也。程子所謂感應之道者。豈不至歟。妙哉妙哉。正欲舞程子之舞。蹈程子之蹈。而不能自已。然則宅居之實理。旣能感其室家鄕鄰而爲之應。又能上格于彼天之高遠。下及于徒隷之愚頑。而皆爲之應。則况生等旣忝一邑之士林。其於勸懲作興之道。感於宅居之善而爲之應者。尤有所不得辭其責者矣。昨冬本官城主。有所摭實報聞。而營門適當臨歸。未蒙採施。輿情之抑鬱。當復如何。玆以齊聲仰籲。伏惟閤下。觀風一道。宣化列邑。其責有非生等爲喩者矣。伏未知閤下。其將感於生等之言。宅居之行而爲之應。又以責感於該曹。使善人有食報之效。衰俗有興起之風耶。抑將以生等爲愚。宅居爲微。無所感應而不以責感於該曹。使善人無食報之效。衰俗無興起之風耶。然夫實理者。一箇實理而無天人物我之殊矣。宅居之實理。卽生等之實理。生等之實理。卽閤下之實理。其於感應之也。豈以䠻達貴賤而有間哉。然感於宅居之善。而仰以責感於閤下者。生等之道盡矣。感於生等之言。又以責感於該曹者。閤下之道也。豈生等所知也。生等鄕野鄙陋。言語荒拙。干冒神明。不勝激切惶怖之至。

寶城吳氏烈行呈文

编辑

云云。於至矣至矣。生等所居邑吳氏之孝與烈也。其所以爲至孝至烈之狀。已盡於儒生等再度呈書及本邑城主報辭之中。今不疊牀而閤下於再度呈書及報辭中。每以欽歎二字。體重二字爲題。若未之欽歎則已。旣切欽歎。則有何軆重而難於狀聞。生等雖不勝惶恐之至。而亦不能無憾於此也。生等聞天地之間萬物之衆。最貴乎人者。以有人道也。所貴乎人道者。以有孝烈也。閤下以吳氏爲非孝烈則已。若以吳氏爲孝烈而旣加欽歎。則閤下觀風一道。承宣王化。其所當狀聞。更有何事重於此者乎。生等所以不能無憾者此也。然生等又以爲閤下所以爲體重而難於狀聞者。非難之也。其有待也。目今歲律將竆。孝烈狀聞不遠。此其非閤下所待之時耶。然此亦非生等臆料而妄揣也。皆以閤下之所敎而知之也。閤下三度題辭內。皆以狀聞體重。不可輕議爲題。則輕議二字。雖對體重二字而爲言。而示其不可輕先之意。然亦非歸於永不可議之地。而實是愼重其事。以待其時之意也。閤下之所以有待已可知矣。閤下廵路之行。到本縣時。生等數百。一邊呈書。一邊口達。則閤下旣題于書。又以言語下敎曰。此事成之。自有其日。又曰。汝等之數數提醒。使營門不忘亦可矣。成之自有其日之日。指此歲末狀聞孝烈之日也。使營門不忘。亦欲不忘於狀聞孝烈之際也。不然則所謂自有其日之日果何日。而使營門不忘。欲不忘於何時耶。此生等所以以閤下非難之也。而必有所待而言也。又以爲非生等之臆料妄揣。而皆以閤下之所敎而知之者也。噫至矣。吳氏之孝且烈也。其門前則大道而行人遊士之所過也。有一文士。不知何許人。望其門而諮嗟良久。遂有吟曰。吳氏香名萬口譁。今來不覺發諮嗟。江村落日行人指。綠樹鳴蟬烈女家。其烈氣孝名。照曜遠近。聳動耳目。以成萬口之碑者。於此亦可知矣。於戲。吳氏之孝烈也。其在於本家也。孝於父母。友於兄弟者。不可盡述。而其吮癰吸毒。乃其一末節也。及其歸於夫家。敬於其夫。孝於其舅。而其死也。以藥而不以經與刎者。亦全其歸之義也。其雍容明白。處變得常。雖讀書識義之君子。亦有所不及也。其所留一壺酒。何其烈矣。一盒膳。何其旨矣。一封南草。葉葉精神。一封遺書。字字血淚。其所以致終養之誠。其所以托立嗣之義。秩秩有序。節節可觀。噫噫何其至矣。以右所籲觀之。非獨生等一邑之感激嗚咽。遠近行路之人。亦可以流涕者也。况在閤下熟知其事。屢加欽歎者哉。又况閤下爲一道之父母。赤子一道之人。以其父爲其子之事。其誠耶不誠耶。狀聞其事。旌褒其善。以慰其魂。以勸其俗。非惟生等之所言也。實亦閤下之所事而所欲者也。此去丁卯年。吳氏同姓之親。又有節婦。已蒙旌閭。伏願閤下更加隱恤。俯循公議。若單擧此事。亟達天聽。則幸甚。而不然則必賜錄入於歲末狀聞中。期於旌表其閭。使華褒相望而有光。烈魄相從而有隣。則尤豈非幽明交慰。人神俱感者哉。千萬血祝。不勝祈懇屛營之至。

辭光陵參奉呈狀以奴名。呈保寧縣。

编辑

云云。矣上典憃陋衰朽。分甘丘壑是白加尼。千萬意慮之外。忽蒙天恩。以今月初八日除光陵參奉。聞命兢惶。措躬無地。顧以無似之身。偏被鴻私。特承上來謝恩之命。譬如枯死之草。獲霑雨露之澤。承恩罔極。感泣無數。固當束帶趨朝。不俟其屨是白乎矣。但以素有狗馬之賤疾。年老漸痼。比又加劇。庭戶之間。亦屢僵仆。百爾思量。以此病勢。萬無獲達之望。而必致顚沛之憂。實有死生不可知者。微軀一死。顧不足恤。而或恐有傷於天地生成之至恩。未得趍謝於九閽之下是白如乎。一瞻天顔。實是草野賤臣平生之至願。而緣此疾病。辜負聖眷。只有北向涕零。不勝犬馬之情。惶恐惶恐。死罪死罪。雖閒仕漫職。不宜虛縻而久曠。况陵寢守奉。事體緊重者乎。緣由敢此替訴爲白去乎。枚報廵營。轉報該曹。以爲趁速啓達遞改。俾安賤分之地爲白只爲

再辭光陵參奉呈狀

编辑

云云。矣上典今五月初六日夕。獲奉吏曹關文伏覩。聖敎中有曰。病如可强。義不當在外。伏讀未畢。惶恐感泣。罔知攸爲是白乎矣。矣上典自幼時。有虛勞症。年老漸痼。自去冬。日添一日。至于今日。病情十分危劇。庭戶之間。尙有時仆落。席藁之上。亦有時昏倒。以此病勢。雖扶曳。萬無登道致達之望。若有一分可强之勢。安敢逋慢君父之命。以自速於亂倫之歸哉。玆敢替訴爲白去乎。伏乞以此情勢。枚報營門。轉移該曹。趁速啓達。遞改。毋曠陵寢之官爲白只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