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性堂集
卷二
作者:鄭赫臣
1845年
卷三

與兒言昌

编辑

不聞多日。戀念何已。昨因德汝。付小札。今明間必致也。其間汝將母免恙。而二稚皆好在耶。汝嫂方在何境。而汝妻亦漸蘇耶。若以此恒時憂戀。則吾必不支。故皆掃去不思。而或一思之。胷臆輒塞耳。其中最爲慮者。汝母子也。最可憐者。汝嫂也。其身之不仁者。或漸仁耶。尙爾全不仁耶。其誠孝貞烈友愛。在人可感。况爲其舅姑同氣者耶。渠之贒如此。而渠之縷喘欲絶。求見我而不能往見。其全體不仁。應望我救而不能往救。非唯不往。乃漸避遠在於五十里之外。何物癘也。使人割人情至於此耶。汝亦知我意而救恤焉。連日多風。昨又大雨。外舍必捲起滲漏。亦何以經過耶。汝與母及二穉。若免染至今。則其喜可舞。而勿爲放心。必加愼終。至於大幸。甚幸甚幸。此力留之役。一二日似好。而亦閏月患染云。家中若已快淨。則或無相妨之慮耶。思而爲之也。神昏緖亂。不能醒得好道理記送之。可歎可歎。餘不一。

答金婿元淳

编辑

久阻戀深。此際獲書。傾慰何狀。憑審邇來。侍履休勝。尤慰尤慰。而女兒何其長病。令此老物。長焦其心。此中姑無別症之橫生。而自經望日喪餘之後。眼昏倍添。不哭不泣而淚常滿眼。明曉又隔宵。不知明後更如何矣。人之有生。不如無生。雖昊天罔極。亦何益哉。禮學始工。純之以老人之極暑。此工爲難。此亦今初數日之暑。猶爲難堪。又欲以仲秋爲期。其延拖之極爲憫。何可勝言。端陽后來訪之示。此前屢期屢違。欺此老物如兒。何可信也。而此間苦待。愈往愈極。勿使此望眼。穿盡無餘。餘艱此不宣。

答譜廳僉宗

编辑

五月望日。七月念日兩度書。俱獲奉於去月望間。而皆是意表。慰聳何狀。天日比甚淸肅。僉起居候膺時萬勝。遠外馳情。曷嘗少弛。宗末。今年七十三。豈可謂篤老。而賦質殘薄。筋力精神。有若九耋之人。自憐奈何。族譜改刊。人家重大之事。吾宗之不能顯揚久矣。而能有此事。豈不喜幸。誰倡是論。孰主是事耶。可感可謝。譜單當不暇時日。卽爲修成奉往。而宗末病情。恒時凜綴。迷兒以貧家獨子。勢難離側。更無親戚奴僕間可送之人。又宗末三從三家。在於淸州。以修譜單亟來之意。信便寄書矣。匪久當來。宗末病勢若不顯添。則必欲以來月旬前。不顧他事。修譜單送家兒。望須姑停刊役以待。幸甚幸甚。文正公以上十四代諱字。得於興德黃木川家云。人家祖先十四代諱字。豈有私自僞造。以置於篋中之理耶。但其在於黃木川家之所以然。不可不詳知。黃木川與吾先。或是中表戚屬之后耶。或有姻婭世好之分耶。望自譜廳。更加詳探。尤幸尤幸。尼父之言。有曰。雖百世如今君。百世祖視之如父。則况數十代以上乎。慶幸之極。莫有踰於此者。爲吾宗者。義當不覺蹈且舞也。其當以承世系。何必更俟宗末之指示耶。族譜弁卷文字。何敢例辭而譜卷之刊。前有幾次。其序文及各派事蹟。皆茫無所知。亦可以能搆序草耶。其未搆也。勢也非辭也。幸恕諒如何。餘不宣。

與李純之文福

编辑

秋壁綿繡。夕陽鮮明。靜坐愛翫。還忘搔頭向葉之悲。而但恨不得與吾贒合席聯吟也。卽問侍餘學履淸重。懸遡懸遡。此間神氣。近因日氣之甚佳。較勝於前日。可幸。日前適出山外。路逢禮圍歸儒。欽贊吾贒。殆不容口。吾心之幸。豈有量哉。但以吾贒斂華就實之心。何不推善讓能於人。而乃反呈券最先。有競短爭長之意耶。好笑好笑。向日所示虛靈說。熟看益覺甚好。所謂虛靈有三般說者。正與鄙見相合。蓋虛靈。氣也。明德。合理氣者也。虛靈二字。似不可以當明德之體。而苟能善觀。則虛靈之外。更無明德矣。朱子訓明德。自人之所得乎天。止應萬事凡三句。而味其語意。一串貫來。都是以虛靈爲主立說也。下句所謂具理應事者。具之應之。皆屬虛靈。則詳其立言本意。虛靈不昧以下。莫非以虛靈爲之主也。虛靈云者。以其能虛靈於具理應事也。所具之理。所應之事。雖不可曰虛靈。而能具是理。能應是事者。實是虛靈而已。則這理這事。都包在虛靈之中矣。下二句。皆以虛靈爲主說去。則上句所謂所得乎天者。亦非別件物事。而只是此箇具理應事之虛靈也。虛靈之具理應事者。實爲明德之體。而此外別無可以爲明德者。則虛靈之體用。可以該明德全體而更無餘蘊矣。朱子所謂只虛靈不昧四字。說明德意已足。非此之謂耶。朱子之意。亦非以虛靈之氣。直謂之明德也。言虛靈則具理應事。自在其中。故其言若是耳。虛靈不昧。雖盡明德意。而其下不言具理應事。則恐後人不知明德之兼理氣。而只取氣一邊。喚做明德。故朱子又謂更說具衆理應萬事。又却實而不虛者。職此之故也。朱子又謂虛靈明德之質。塘翁嘗以此段爲疑。蓋以學者誤看。則必歸於釋氏認氣爲理之病。故塘翁之論明德。每以合理氣爲言。而以虛靈明德質之訓爲疑。然而氣中包理。則雖以虛靈爲明德之質。恐亦無害也。吾儒之論虛靈。與釋氏不同者有三。有言氣而理包在其中者。有只言其氣之本色至虛至靈者。有兼言其氣稟之淸濁美惡者。朱子所謂說明德意已足及明德質之語。皆以理包在其中者爲言也。學者能知此義。則自可無病。釋氏之所以爲異端者。正坐於只主靈覺。而遺却上面該載之理也。若言氣而理包在其中。則孟子所謂仁義之心。正合於明德之義。何嘗近似於釋氏以作用爲性者耶。深究朱子本意。則章句所謂人之所得乎天一句。是說虛靈之本原也。虛靈不昧一句。是說虛靈之體用也。徹頭徹尾。皆以虛靈爲主而解明德意者。分明可見矣。朱子何必以虛靈。解明德意也。蓋因經文明德之明字。終是帶得虛明光明神明底意思。故明字於理着不得。而直可言於氣上也。氣之最明者。又莫如虛靈。則捨虛靈而論明德可乎。然而虛靈之所以爲明德解說之主者。非但以氣之本色至虛至靈也。實以其中具得至善之理故也。以至靈之心。具至善之理。譬如銀盞貯淸水。金盤盛明珠。何嘗有一點塵滓雜於其間乎。夫如是然後方可謂明德也。釋氏之論。只是虛盞空盤而已。吾儒之論。則盞中之水。盤上之珠也。此乃儒禪之所以分也。是故。說明德者。言之所主。雖在於氣。而意之所重。必歸於理。然後方可眞知明德之義矣。經文雖以合理氣言明德。而傳文却以專言理之明命。釋明德則亦可見明德之意。重在於理也。明命二字。亦有帶氣看之說。鄙於明德傳講解。論之詳矣。此不暇及焉。乘此秋氣之淸。翩然一來。細討此未究之言則甚幸甚幸。餘不具。

答李純之

编辑

微雪餘。瑞旭方昇。貧者之幸。卽惟侍學貞吉。戀遡切切。此間寒苦日甚。絶頂之上。苦無蔡西山所啖之薺。亂峯疊巘。層冰尺雪。無非殺人底物事。然而死生皆命也。任之而已。亦復奈何。向示明德說。大意儘好。但所記鄙說。間有差誤。鄙嘗言人之虛靈。有以全體爲言者。有以本色爲言者。全體云者。無不能具之理。無不可應之事。不偏於具一理應一事之謂也。本色云者。就全體中。只言其本心體段。光明洞澈。不昧不息。而不爲氣稟所拘。不以聖凡有異者也。今以全軆之全字。替下當字而謂之當體。則非但於全體上。可言當體。本色上。亦豈不可言當體耶。此非贒之所記有差也。鄙於論辨紛紜處。雖或有如此說。至於記而成文字時。當有參酌諒之如何。餘呵凍不具。

答李純之

编辑

四陽已升。天地氤氳。思接溫雅之儀。共披和暢之襟。一片華札。忽地墜手。驚顧急披。心神融怡。不禁沂水風浴之趣。矧審侍學。撫序淸和。尤庸傾慰。此間山味多酸。病胃益苦。歎之奈何。所示別紙。累數百言。剖析甚精。便有起余之意。吾之所朢於贒者。果不虛矣。竊欲一一奉答。而病力不逮。略以數言仰呈。果或免老悖之謬耶。今觀盛說。謂人得正通之氣。故其心虛靈。能具衆理。能應萬事。明德之所以爲明德者。實由其氣之正通云云。指意若以正通當明德之意者。語雖有理。似欠精切。大學或問曰。其通也不能無淸濁之異。其正也不能無美惡之殊。然則正通之中。已自有淸濁美惡意思。安得言明德之體乎。明德之體則實指其氣之至虛至靈。而能包得純粹至善之理也。虛靈之體。實本于天。故欲言明德者。當就正通之中。拈出自天下來。至虛至靈底。包得萬善之理。然後明德之意。至矣盡矣。向見一士友說章句復其初之義曰。初卽指正通之氣云云。愚則以爲不然。復其初之初。卽指其得之於天而本來虛靈者也。旣曰其氣本來虛靈。則其理之本來純粹者。亦包在其中矣。蓋說明德。有以全體言者。有以本色言者。全體上。固可言正通。而本色上。不必言正通也。吾贒嘗言鄙所謂本色二字。不若替以本體云。其說誠好矣。但深究經文明德之義。詳玩章句虛靈之訓。皆有本來虛明光色底意。蓋明德。心也。心屬火。故能光明照燭。中含萬理。外應庶務。無所不該。無所不通。且其體段本出於天。而至虛至靈。不昧不息。則豈不可以本色爲言耶。推得經傳章句之本意。實有鑿鑿可據者。故鄙乃齗然以爲本色而無疑也。書討不如面商。從速來顧。區區之望也。餘不萬一。

與李純之

编辑

西風忽凉。蟬聲轉淸。此時戀思。不任飛越。卽者。侍率何如。此間暑症。當秋未已。良苦良苦。前日所疑氣稟昏蔽之中。明德本體有未嘗息者。果已透關徹底否。惟願加意滌心。不爲稟拘慾蔽。則此段義理。庶可見矣。必待吾贒之自得。而鄙當更告愚見耳。近來偶思栗翁明德合理氣之說。似有與章句語勢稍異者。蓋明德之訓。朱子取橫渠心統性情之說。謂之最爲精確。而章句以虛靈之具理應事。解明德亦心統性情之意也。此則固以心爲主而統性情。皆屬于心也。蓋氣能包理而理不能包氣。故言明德者。不得不以氣包理爲言而立言之序。又不得不以氣爲主也。栗翁之訓。又却以理氣齊頭幷說。不啻以氣包理而已。栗翁之論。與橫渠心統性情之說。朱子虛靈具應之訓。大意雖同。而立言各異。合理氣上。不見以心爲主之義。何爲其然耶。幸入商量而示之也。家兒科行。今玆出送。而日來反復思之。渠於七八年間躬樵手鋤。一無做讀之暇。昨冬乃讀數卷書。今夏亦做略干文。而文理之通暢。詞工之精熟。姑無其期。鄕試之赴。已多歉愧。况可赴京國大闡之科乎。吾贒嘗見余解大學序文天必命之之說曰。君臣之義到此而更無餘蘊。人若一毫有忽於此。則無以立天下云。今文不成就而强赴庭試。自歸於欺君之科。其所忽。豈特一毫而已哉。實不欲送去。而若違今日。則必致贒苦佇。故第玆送那。贒須商量此義而去就之如何。愚而好自用。聖贒之所戒。愚豈可自專耶。唯在贒財處耳。千萬默諒。

答張鵬擧翼遠

编辑

阻積戀切。獲奉遠翰。慰聳可想。卽惟雪沍。棣軒靜履休勝。遠遡無任。日月非一家之物。三年已過。制闋餘哀。豈不乃爾。此亦曾經者。爲之悲念。與己所間無幾。鄙憃陋衰朽。惟知溝壑。是我終身之所。千萬意慮之外。獲蒙聖恩。感泣已不知其數。而矧一命之外。所被鴻私幾十數者乎。雖甚愚下。豈不聞古人不駕之義。宿症虛勞。自幼時不輕。而比來衰病。及儉歲。任相添痼。都來一掬。殆盡無餘。萬無登道獲達之望。終未能趍肅恩命。世豈有如此情境義理哉。向之感泣無數者。乃至於痛泣罔極。又至於嘗與病爲語曰。促人之壽。死人之身。雖爾之長技。忍復誤了人父子之情。君臣之義哉。古之無義極賊。尙能饒人父子之情。君臣之義。爾是何物。其無義也若是哉。贒與我情義異他。故縷縷吐說如是。望其知我心矣。近來工夫所得。至於何境耶。贒雖的知科業之必有所成。此學之必無所成。鄙聞君子以義處命。尙不可專科業而廢此學。况其可必者亦不可必乎。以其天分。專於此學。豈無所成乎。一則爲吾贒惜之。一則爲吾贒慨之。其勉之勉之。伯仲氏僉兄前。無便未能書唁。今雖有便。此書亦病甚艱倩。故又未能追唁。勿咎此昏謬臨死之物。此書雷照如何。餘不宣。

與朴仲貫道煥

编辑

近頗阻殊鬱。兒回得信息。審比來春寒靜履珍勝。慰豁區區。聞以夫子影幀事欲上言。意旣甚好。義亦甚大。但事之成否。不可保也。不無勸止之意。而義理旣好。故不敢專意挽之。但鄙之言。亦入文草中云。委送家兒。其言之關於鄙者。必爲拔之。幸甚幸甚。尊與鄙旣相親好。而以鄙過奬於文草。已非公論。况又以此憃陋無似之物。仰塵天聽。豈分義之所敢爲哉。聖上實有堯,舜之德。日月之明。爲臣子者。正堪出而輸忠盡節之時也。以㓒雕之贒。得孔聖而師之。猶不能自信。况如此至愚至陋之物。亦豈有一毫自信而有所希朢耶。更須必爲拔去。至望至望。餘眼暗神昏。僅此不宣。

與李道凝,吳致謙益讓

编辑

日來秋聲。能爽人襟抱。玉峯洙溪。淸意可想。未諳僉學履益淸。磨琢之工。果得切切。而神明之舍。幷覺惺惺耶。此時係念。不可尋常。此間十一日。出往川上。廿七日還棲。而間經暑泄。元氣减削。良可苦悶。凝甫之大學問目。病情常昏。迄未奉答。歉歎何言。第須熟讀經傳章句。使我胷中。有一部大學如朱子所訓。而先取塘翁記聞錄。逐段詳玩。則此等疑義。自可從類刃解矣。記聞錄。乃吾一生尊信之書也。日間無事。時時更閱。則看看益有味。欲與人論說。而傍無可言者。恨未與僉贒共討也。近聞山外消息。則訛言屢騰。人心波動云。不勝驚憤。堯,舜聖明之世。保無他憂。而不知何等怪鬼之輩。煽出此等說話耶。顧此山間。罕接人面。而僉贒旣在平地。必多應接之人。如或有人言及此者。則必須嚴辭峻斥。儼作橫流之砥柱。如何如何。此實自靖之義。而亦爲救世之道也。勿泛勿泛。以僉贒講理之明。必不待鄙說之相托。而以加勉之意。如是縷縷耳。李哀致和。亦支安耶。不具。

答李幼天惟燾

编辑

向者慰書及胎錄。想已照察矣。其後大雪。連月不歇。伏惟服履起居何如。更想平日篤友之情。施之於何處。千古永訣之痛。慰之以何懷。又吾子婦。永失怙恃。終無兄弟。其毒痛至殘之狀。何忍見之。吟病之間。每一念此。方寸之中。盡被那下之所占而無餘矣。襄禮果以旬行之耶。其前後當送家兒。而其母病不得暫離矣。近纔粗歇。今始送去。雖勢之不獲不爾。悲缺何言。家兒迷而無敎。無所可取。反荷過賜奬詡。恐雖以高明之藻鑑。亦不免偏於女婿之愛。而有見烏認鷹之失耶。生之者旣非鳳。生者豈鳳毛耶。聞吾子婦頗英淑云。此眞有源之醴。有根之芝。以其英淑之姿。受其累世法門之敎。其心行必有贒於人者。弟家百福之源。罔踰於此者。感幸何喩。弟老人久病不蘇。精神頓減。左脚不仁。漸難運用。悶歎悶歎。弟病如此。實有朝暮不可知者。子婦于行吉日。玆以仰報。望須快許送歸。又望吾兄躬率賁臨。以遂此宿昔思齊之願。幸甚幸甚。餘神昏倩草。不宣。

答李幼天

编辑

頃書想已覽下矣。其後日子。已過一念。卽未審靜中起居連享裕勝。瞻溯不任。弟病情日漸添却。元氣日漸減却。何時添者盡添。而減者盡減耶。日來雪滿溪山。正宜棹子猷之船。而病裏淸興。作鼓不上。自不勝悶歎而已。令從孫姑安過客况。而所工惟在於勤慢之間耳。向咸兄來時。聞婦人服小蘿方。而不能問得其詳。此便必爲詳問以示焉。只服其皮肉耶。幷服其仁耶。只服其仁而不服其皮耶。只可丸服而不可散服耶。散則散之於何水。丸則和之以何物耶。若咸兄亦不詳知。則雖費往問之勞。爲其可憐之妹而爲之。幸甚幸甚。餘倩草不宣。

答李幼天

编辑

汨於病故。問聞相阻。有若異域。豈我兩間之事耶。慊歎不已。日來淸煖。不審靜中履度淸裕。瞻溸十分。弟自去冬。宿症顯添。轉輾添劇。宿症乃虛勞也。到春末夏初。因成浮脹。四五月間。鬼關只隔一匝。此時思見吾兄。豈有其數。病情如此。聖恩罔極。不得承命。已是死罪。臣惶恐感泣。豈有紀極。人於忠孝。若不盡道。豈可以人爲言哉。顧此有生。不如無生。念三。吾査兄三年後初忌也。前此家兒每每當送。而病故不能送。故今玆送之耳。餘病甚眼昏。不宣。

答韓順安文洪

编辑

阻奉逖矣。已閱十四春秋。嶺月洛雲。時入詠歎。五月初。獲奉四月二十日惠書。手忙神聳。翫繹無已。比來秋氣益淸。爲問侍履。一向崇衛。瞻遡區區。來書中以有書無答。頗示譴責之意。不勝驚悚且訝。數年前竹洞韓友精甫。果傳惠翰。且言非久上京。故卽修復札。兼慰屢度喪慽。而申申囑付焉。韓友儘是誠愨之人。似無濡滯之理。而來書云然。實未知厥由也。戚末諭劣衰謝。甘爲明時之棄物。千萬意想之外。獲除一命。已多踰分之慙。而聖敎諄複。優加寵奬。有待差病來謝之敎。又有使道臣治送之敎。至使陵寢重地。曠職四箇月之久。危悚感泣。求死不得。顧此百無肖似之身。何以得此洪私殊渥於天地父母耶。報效之道。惟有趍謝一節。而抱病殘骸。到老益痼。萬無登道戾洛陳力就列之朢。此將奈何。出處之義。固非賤陋所敢議到。而方今聖明在上。贒良畢擧。朝廷淸明。治化隆洽。生此王國之人。孰不有彈冠束帶。願立王朝之心耶。自顧七十年竆居老物。際此昌辰。亦有向日之忱。瞻天之願。自同於衆人者。則立淸朝而事明君。可謂千載一會也。豈有甘伏䠻山。自歸於鳥獸同羣之流耶。夫何奇疾纏身。日甚一日。使我不得進身於聖君之前。都是一病之爲殃也。韓子所謂命與仇謀者。豈非此身之謂耶。來書。有强起之示。固知其出於親戚相愛之至意。而苟有可强之勢。則聖恩罔極。私分難安。敢不筞勵振奮。以從百僚之後乎。房闥之間。欲起還仆。量此筋力。實無强起之道。上以負聖上之恩。下以拂親友之意。顧念身世。有涕無從。京鄕落落。末由奉際。只覺忡喟。時或因風寄好音耶。惟是之望。餘不宣。

答李仁卿榮運

编辑

向來惠狀。獲承於積阻之餘。欣滿感荷。何喩。卽惟至沍。侍餘視篆履度淸裕。比來雪景益勝。懷仰高風。不無子猷之興。南峽非一棹可到。徒切瞻詠。赫臣愚陋無似。獲蒙恩典。負乘之恥。已不可堪。榮感交極。病未趍肅。又是死罪臣亦可堪也哉。愧懼感泣。病轉勢痼。自知其命近則今日明日。遠不過今年明年。自憐奈何。死亦不足恤。而但一念之難置者。何以則可報聖恩之萬一。而亦末由也已。專城榮養。固當仰賀。而病不爾焉。反承先施。慊歎何極。自吾友之南。仁聞之溢。至於半千里竆谷。雖以鄙之愚。能不喜幸。幸吾友。勉之勉之。餘劇不宣。

與李仁卿

编辑

今番哀家橫罹大厄。乃是千千萬萬夢外之夢外。古今天下。豈有是事耶。孰知小人之禍心。竟致俊臣之羅織。君子之無罪。反陷公冶之縲絏。令人屢回魄禠。屢回涕瀉。末乃得明白疏釋。恩綸聯降。雖使僉哀。自明於天日之下。豈能若是之痛快乎。此莫非我聖上德如堯,舜。明幷日月。以一心而照天下之事。以一言而服天下之心。此非但哀一門之慶。乃遠近士友之所當同慶。亦八域臣庶之所宜相慶也。思之又思。不覺歡抃而繼之以感泣也。切欲顚倒踊躍而往。握手胥慰。北望祝天。而坐病不可動。只費瞻恨而已。餘不宣。

與李仁卿

编辑

山居甚僻。大昨始伏聞我聖上誕聖子。實是我東方數千里莫大之慶。我宗社億萬年無疆之休。喜躍之極。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邦域之內臣民之心。孰不同然。而仰想僉哀之心。尤當萬倍於平人。反恨喪制在身。不能舞蹈。而其中則豈無百踊萬舞之心乎。吾之此言。實非戲耳。不審夜中常事安行否。孺慕罔極。尤切奉念。餘不宣。

答金元章履五

编辑

年前一書。獲承於千里之外。積阻之餘。其傾慰不覺揩靑。而賤疾出入鬼關。未遑人事者五六年矣。今始修謝。慊媿曷喩。卽惟年來。靜中履度何如。齒能不豁。髮能不白耶。遠外相戀。隨老轉深。弟宿病虛勞轉痼。自知其命遠不過數年。自憐自憐。書雖始謝。每一戀想。弟之心神。不知湖嶺山水之萬重而輒至兄邊。或兄之儀度。輒至弟邊。若見若語於心目之間。不知兄於弟也。亦如此乎。始知心交之爲可貴也。前書中性說。非一書可旣。只在早晏間奉穩耳。嘗爲吾兄得七言一絶矣。今玆書送。覽後一場博粲如何。餘病昏倩草。不宣。

答李汝玉蘊德

编辑

春間賁臨。慰荷何極。林巒依依。尙帶一宿餘悵。其後胤友再度來訪。已爲欣幸。而又袖傳先施惠翰。其感尤可知矣。信后月換。又此極熱湯憂。其無別般症候。侍餘履度連享萬重。仰慮種種。記末病情日甚。別症橫侵。左邊肩甲刺痛滋甚。臂手麻木。幾於不用。悶苦悶苦。示意謹悉古人之善處於此等者何限。而自己方寸之間。至當之義。無所不備。何必遠引古人事跡。事事必得古跡而後可善處。則若無古迹可引則奈何。先廬雖重。旣然之後。雖歎何益。歎之則有益。不歎則有害。達理君子。尙不爲之。况無一毫之益哉。高明非不知此而猶爾者。竊恐工夫有所未到也。此乃曾傳正心章所謂有所之故也。然此非人智力所可去也。必致知以定其志。誠意以去其惡念。然後此心可以得力。自主於方寸之間。而又密察有所與否而去之。至於所謂留滯期待偏重之爲浮念者悉去。則凡於酬應云爲。可以無不泰然行將去。豈獨於此事也。以高明之姿。若誠有意於此。則亦豈無得力者也。允友受大學。讀之頗勤。才稟亦頗高。多有成就之望。令人慰幸。而顧此素甚鹵莽。加以病昏。無以仰副其所望。還切愧仄之至。餘病甚昏眩。不備。

答金進士履文

编辑

昨擎惠翰。熟複感幸。第審近者愆度添苦。驚慮驚慮。某桑楡暮景。衰殼銷鑠。且經荐荒。虛勞積祟。乘機闖發。如挑宿火。屢阽危濱。幾殊僅存。莽蒼之地。不見所嬌之面。四周寒暑。向見渠書於其死病之中。日夜所願。惟是一面其父。而亦不能一中其願。九月以後。病勢似有所減。神氣似得少醒。情切戀雛。不自量力。而來數日委痛。所減者倍添。所得者全失。半餉跨鞍。其害至此。願覯之女。反以强邀爲恨。衰朽危綴之狀。卽此可知矣。來書中。以積年違阻爲恨。以高明宗戚之多。士友之廣。百勝於某者。可以車斗量載。而猶以賤劣之睽違。不無恨歎之言。况竆山病伏。戶無人踪。得接下風。日月綿邈。離索之憂。奚但如高明所恨哉。方寸一半。恒爲高明所占。易所謂朋從爾思。憧憧往來者。不足以形容此耿結之情。又况來坐密邇。若將奉展。而旣違十年之面。竟失一場之話。甚矣。病也遏人情事。乃至於此耶。山中經過。何足俯詢。鄙之所以守所以待者。只一死字也。忝爲萬物之靈。而將與涸鱗屹雀同歸。還可自笑而自憐也。重貽眷念。極用感歎。餘不宣。

答宋進士明輝

编辑

數年前旣惠德音。且索答幅。厚意鄭重。中心銘感。更日月歷寒暑。而何嘗一飯頃敢忘也。但因年來。死病纏身。書牘酬應。一切廢却。點墨修謝。稽緩至此。悚息悚息。無以自解。想高明鬱訝而致誅責者久矣。春陽日長。伏惟靜中學履膺時增休。嚮風馳神。不禁悒悒。赫臣蒲柳之質。夙抱勞症。齒益多而病益痼。牢關山門。背帖床褥。實有朝暮不可知者。聖人朝聞夕可之訓。已矣已矣。嗟憐奈何。湖山修闊。不接淸範。居然二十年。仰惟德業日新。六十之化。必不肯專美於伯玉。顧此枯落竆山。有志未就者。只費聳瞻而健羨也。何以則塵翳之眼。可刮於淸風之席。義理之論。更聞於月灘之夜乎。流悵之懷。病裏冞切。伯氏起居之節。近果如何耶。未能各伸。缺歎區區。餘不宣。

答錦伯金光默

编辑

十九日下狀。廿二日辱到。病適昏塞。渾無省識。數日後精神稍明。始獲奉披。滿幅敎意。諄諄懇懇。使之筞駑登道。感荷至意。無以爲謝。仍伏審溽暑。觀宣體度陰相冲裕。慰幸萬萬。赫臣蠢陋衰朽。分甘溝壑。意慮之表。獲霑一命。始則兢惶。終焉感泣。不知鴻私厖澤。何以謬加於草莽賤臣乎。趍赴恩召。義不俟屨。而一病爲祟。坐逋恩命。至曠數朔。席藁皇隕。措躬無地。愚亦有一段秉彝之天。詎無愛敬君父。圖報涓埃之心。而濱死之命。末由策勵。北望雲天。不禁涕泗交頤。請以病源之所漸。實勢之難强仰陳之。赫臣自幼歲貧苦受傷。積瘁成疾。年雖長大。質本柔脆。病根不去。藥餌無靈。中年以後。亦只是肉走尸行而已。一自崦嵫之迫。䠻山菜根。未堪充補。病勢駸駸。較前十倍。體萎神鑠。有時昏絶。面部腹部。顯有浮氣脹症。已成喘息奄奄。闔門待盡。與鬼爲鄰。目今症勢。雖華扁殫技。亦無收效之望矣。以此病力。尙不得出入戶外。况可驅馳于三百長程而趍進百僚之末乎。如或有一分可强之勢。則敢不顚倒登程。一覲耿光。獲伸平生向日之誠哉。試於月明之夜。使家人扶起。出門習步。則輒見僵仆。或至窒塞。人事到此。不如無生。况自承恩以來。每以孤負聖渥。未赴淸朝。憂懼煎熬。疾勢益添。蓋緣心所未安。病尤加倍矣。年前病裏。安心調理。則或有顯效。此爲己驗之方。今若安意調護如前之爲。則庶有差間之道。而營邑迫促。悚悶益切。憂上添憂。病上添病。安得有平心調養之功耶。如使安卧林壑。任意攝理。則一縷未絶之前。膏沐聖澤。歌詠太平。此實微分之幸也。苟或不然。而星催火督。强使登道。則顚死路傍。反傷恩命。此豈非君子之所宜恤者耶。伏惟諒之察之。旌纛旣東。嗣音無階。引領臨風。只增於邑。餘不備。

與趙聖叟

编辑

聞此客言則尊自京歸來。而有不安節云。驚慮不任。間閱數日。已得復和否。戀溯不已。鄙老病宿疴。轉輾交痼。私悶何言。就聞尊嘗與藍浦李生東郁相親云。果然否。其子禮煥。嘗受業於我。其才分及知行。出尋常一二層矣。愛之侔於親子姪矣。歲前遭其大人喪。其葬日隔數夜。而有人作梗。有未克葬之慮云。若爾則其家樣之無謂。將必至於終難掩土之境。豈不慘憐慘憐。其山訟來接於本官云。故鄙全忘老妄。如是縷縷仰懇。望須拔例。以誠圖之。期於有效。專恃專恃。昔顔了及伯魚。均是夭也。而夫子喪予之慟。不於伯魚而獨於顔子。則聖人之愛門人之贒者。愈於其親子者。可知矣。尊若於吾家事歇後。則鄙不必怒。而若於此事歇後不成。則雖尊我之情分。必不能無慍。幸必諒此。期於有效。幸甚幸甚。其訟之曲直勝負之機。詳在此客之口。審問善處。至望至望。餘病甚眼昏。僅此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