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性堂集
卷二
作者:郑赫臣
1845年
卷三

与儿言昌

编辑

不闻多日。恋念何已。昨因德汝。付小札。今明间必致也。其间汝将母免恙。而二稚皆好在耶。汝嫂方在何境。而汝妻亦渐苏耶。若以此恒时忧恋。则吾必不支。故皆扫去不思。而或一思之。胸臆辄塞耳。其中最为虑者。汝母子也。最可怜者。汝嫂也。其身之不仁者。或渐仁耶。尚尔全不仁耶。其诚孝贞烈友爱。在人可感。况为其舅姑同气者耶。渠之贒如此。而渠之缕喘欲绝。求见我而不能往见。其全体不仁。应望我救而不能往救。非唯不往。乃渐避远在于五十里之外。何物疠也。使人割人情至于此耶。汝亦知我意而救恤焉。连日多风。昨又大雨。外舍必卷起渗漏。亦何以经过耶。汝与母及二穉。若免染至今。则其喜可舞。而勿为放心。必加慎终。至于大幸。甚幸甚幸。此力留之役。一二日似好。而亦闰月患染云。家中若已快净。则或无相妨之虑耶。思而为之也。神昏緖乱。不能醒得好道理记送之。可叹可叹。馀不一。

答金婿元淳

编辑

久阻恋深。此际获书。倾慰何状。凭审迩来。侍履休胜。尤慰尤慰。而女儿何其长病。令此老物。长焦其心。此中姑无别症之横生。而自经望日丧馀之后。眼昏倍添。不哭不泣而泪常满眼。明晓又隔宵。不知明后更如何矣。人之有生。不如无生。虽昊天罔极。亦何益哉。礼学始工。纯之以老人之极暑。此工为难。此亦今初数日之暑。犹为难堪。又欲以仲秋为期。其延拖之极为悯。何可胜言。端阳后来访之示。此前屡期屡违。欺此老物如儿。何可信也。而此间苦待。愈往愈极。勿使此望眼。穿尽无馀。馀艰此不宣。

答谱厅佥宗

编辑

五月望日。七月念日两度书。俱获奉于去月望间。而皆是意表。慰耸何状。天日比甚清肃。佥起居候膺时万胜。远外驰情。曷尝少弛。宗末。今年七十三。岂可谓笃老。而赋质残薄。筋力精神。有若九耋之人。自怜奈何。族谱改刊。人家重大之事。吾宗之不能显扬久矣。而能有此事。岂不喜幸。谁倡是论。孰主是事耶。可感可谢。谱单当不暇时日。即为修成奉往。而宗末病情。恒时凛缀。迷儿以贫家独子。势难离侧。更无亲戚奴仆间可送之人。又宗末三从三家。在于清州。以修谱单亟来之意。信便寄书矣。匪久当来。宗末病势若不显添。则必欲以来月旬前。不顾他事。修谱单送家儿。望须姑停刊役以待。幸甚幸甚。文正公以上十四代讳字。得于兴德黄木川家云。人家祖先十四代讳字。岂有私自伪造。以置于箧中之理耶。但其在于黄木川家之所以然。不可不详知。黄木川与吾先。或是中表戚属之后耶。或有姻娅世好之分耶。望自谱厅。更加详探。尤幸尤幸。尼父之言。有曰。虽百世如今君。百世祖视之如父。则况数十代以上乎。庆幸之极。莫有逾于此者。为吾宗者。义当不觉蹈且舞也。其当以承世系。何必更俟宗末之指示耶。族谱弁卷文字。何敢例辞而谱卷之刊。前有几次。其序文及各派事迹。皆茫无所知。亦可以能构序草耶。其未构也。势也非辞也。幸恕谅如何。馀不宣。

与李纯之文福

编辑

秋壁绵绣。夕阳鲜明。静坐爱翫。还忘搔头向叶之悲。而但恨不得与吾贒合席联吟也。即问侍馀学履清重。悬溯悬溯。此间神气。近因日气之甚佳。较胜于前日。可幸。日前适出山外。路逢礼围归儒。钦赞吾贒。殆不容口。吾心之幸。岂有量哉。但以吾贒敛华就实之心。何不推善让能于人。而乃反呈券最先。有竞短争长之意耶。好笑好笑。向日所示虚灵说。熟看益觉甚好。所谓虚灵有三般说者。正与鄙见相合。盖虚灵。气也。明德。合理气者也。虚灵二字。似不可以当明德之体。而苟能善观。则虚灵之外。更无明德矣。朱子训明德。自人之所得乎天。止应万事凡三句。而味其语意。一串贯来。都是以虚灵为主立说也。下句所谓具理应事者。具之应之。皆属虚灵。则详其立言本意。虚灵不昧以下。莫非以虚灵为之主也。虚灵云者。以其能虚灵于具理应事也。所具之理。所应之事。虽不可曰虚灵。而能具是理。能应是事者。实是虚灵而已。则这理这事。都包在虚灵之中矣。下二句。皆以虚灵为主说去。则上句所谓所得乎天者。亦非别件物事。而只是此个具理应事之虚灵也。虚灵之具理应事者。实为明德之体。而此外别无可以为明德者。则虚灵之体用。可以该明德全体而更无馀蕴矣。朱子所谓只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意已足。非此之谓耶。朱子之意。亦非以虚灵之气。直谓之明德也。言虚灵则具理应事。自在其中。故其言若是耳。虚灵不昧。虽尽明德意。而其下不言具理应事。则恐后人不知明德之兼理气。而只取气一边。唤做明德。故朱子又谓更说具众理应万事。又却实而不虚者。职此之故也。朱子又谓虚灵明德之质。塘翁尝以此段为疑。盖以学者误看。则必归于释氏认气为理之病。故塘翁之论明德。每以合理气为言。而以虚灵明德质之训为疑。然而气中包理。则虽以虚灵为明德之质。恐亦无害也。吾儒之论虚灵。与释氏不同者有三。有言气而理包在其中者。有只言其气之本色至虚至灵者。有兼言其气禀之清浊美恶者。朱子所谓说明德意已足及明德质之语。皆以理包在其中者为言也。学者能知此义。则自可无病。释氏之所以为异端者。正坐于只主灵觉。而遗却上面该载之理也。若言气而理包在其中。则孟子所谓仁义之心。正合于明德之义。何尝近似于释氏以作用为性者耶。深究朱子本意。则章句所谓人之所得乎天一句。是说虚灵之本原也。虚灵不昧一句。是说虚灵之体用也。彻头彻尾。皆以虚灵为主而解明德意者。分明可见矣。朱子何必以虚灵。解明德意也。盖因经文明德之明字。终是带得虚明光明神明底意思。故明字于理着不得。而直可言于气上也。气之最明者。又莫如虚灵。则舍虚灵而论明德可乎。然而虚灵之所以为明德解说之主者。非但以气之本色至虚至灵也。实以其中具得至善之理故也。以至灵之心。具至善之理。譬如银盏贮清水。金盘盛明珠。何尝有一点尘滓杂于其间乎。夫如是然后方可谓明德也。释氏之论。只是虚盏空盘而已。吾儒之论。则盏中之水。盘上之珠也。此乃儒禅之所以分也。是故。说明德者。言之所主。虽在于气。而意之所重。必归于理。然后方可真知明德之义矣。经文虽以合理气言明德。而传文却以专言理之明命。释明德则亦可见明德之意。重在于理也。明命二字。亦有带气看之说。鄙于明德传讲解。论之详矣。此不暇及焉。乘此秋气之清。翩然一来。细讨此未究之言则甚幸甚幸。馀不具。

答李纯之

编辑

微雪馀。瑞旭方昇。贫者之幸。即惟侍学贞吉。恋溯切切。此间寒苦日甚。绝顶之上。苦无蔡西山所啖之荠。乱峯叠𪩘。层冰尺雪。无非杀人底物事。然而死生皆命也。任之而已。亦复奈何。向示明德说。大意尽好。但所记鄙说。间有差误。鄙尝言人之虚灵。有以全体为言者。有以本色为言者。全体云者。无不能具之理。无不可应之事。不偏于具一理应一事之谓也。本色云者。就全体中。只言其本心体段。光明洞澈。不昧不息。而不为气禀所拘。不以圣凡有异者也。今以全軆之全字。替下当字而谓之当体。则非但于全体上。可言当体。本色上。亦岂不可言当体耶。此非贒之所记有差也。鄙于论辨纷纭处。虽或有如此说。至于记而成文字时。当有参酌谅之如何。馀呵冻不具。

答李纯之

编辑

四阳已升。天地氤氲。思接温雅之仪。共披和畅之襟。一片华札。忽地坠手。惊顾急披。心神融怡。不禁沂水风浴之趣。矧审侍学。抚序清和。尤庸倾慰。此间山味多酸。病胃益苦。叹之奈何。所示别纸。累数百言。剖析甚精。便有起余之意。吾之所望于贒者。果不虚矣。窃欲一一奉答。而病力不逮。略以数言仰呈。果或免老悖之谬耶。今观盛说。谓人得正通之气。故其心虚灵。能具众理。能应万事。明德之所以为明德者。实由其气之正通云云。指意若以正通当明德之意者。语虽有理。似欠精切。大学或问曰。其通也不能无清浊之异。其正也不能无美恶之殊。然则正通之中。已自有清浊美恶意思。安得言明德之体乎。明德之体则实指其气之至虚至灵。而能包得纯粹至善之理也。虚灵之体。实本于天。故欲言明德者。当就正通之中。拈出自天下来。至虚至灵底。包得万善之理。然后明德之意。至矣尽矣。向见一士友说章句复其初之义曰。初即指正通之气云云。愚则以为不然。复其初之初。即指其得之于天而本来虚灵者也。既曰其气本来虚灵。则其理之本来纯粹者。亦包在其中矣。盖说明德。有以全体言者。有以本色言者。全体上。固可言正通。而本色上。不必言正通也。吾贒尝言鄙所谓本色二字。不若替以本体云。其说诚好矣。但深究经文明德之义。详玩章句虚灵之训。皆有本来虚明光色底意。盖明德。心也。心属火。故能光明照烛。中含万理。外应庶务。无所不该。无所不通。且其体段本出于天。而至虚至灵。不昧不息。则岂不可以本色为言耶。推得经传章句之本意。实有凿凿可据者。故鄙乃龂然以为本色而无疑也。书讨不如面商。从速来顾。区区之望也。馀不万一。

与李纯之

编辑

西风忽凉。蝉声转清。此时恋思。不任飞越。即者。侍率何如。此间暑症。当秋未已。良苦良苦。前日所疑气禀昏蔽之中。明德本体有未尝息者。果已透关彻底否。惟愿加意涤心。不为禀拘欲蔽。则此段义理。庶可见矣。必待吾贒之自得。而鄙当更告愚见耳。近来偶思栗翁明德合理气之说。似有与章句语势稍异者。盖明德之训。朱子取横渠心统性情之说。谓之最为精确。而章句以虚灵之具理应事。解明德亦心统性情之意也。此则固以心为主而统性情。皆属于心也。盖气能包理而理不能包气。故言明德者。不得不以气包理为言而立言之序。又不得不以气为主也。栗翁之训。又却以理气齐头幷说。不啻以气包理而已。栗翁之论。与横渠心统性情之说。朱子虚灵具应之训。大意虽同。而立言各异。合理气上。不见以心为主之义。何为其然耶。幸入商量而示之也。家儿科行。今玆出送。而日来反复思之。渠于七八年间躬樵手锄。一无做读之暇。昨冬乃读数卷书。今夏亦做略干文。而文理之通畅。词工之精熟。姑无其期。乡试之赴。已多歉愧。况可赴京国大阐之科乎。吾贒尝见余解大学序文天必命之之说曰。君臣之义到此而更无馀蕴。人若一毫有忽于此。则无以立天下云。今文不成就而强赴庭试。自归于欺君之科。其所忽。岂特一毫而已哉。实不欲送去。而若违今日。则必致贒苦伫。故第玆送那。贒须商量此义而去就之如何。愚而好自用。圣贒之所戒。愚岂可自专耶。唯在贒财处耳。千万默谅。

答张鹏举翼远

编辑

阻积恋切。获奉远翰。慰耸可想。即惟雪沍。棣轩静履休胜。远溯无任。日月非一家之物。三年已过。制阕馀哀。岂不乃尔。此亦曾经者。为之悲念。与己所间无几。鄙憃陋衰朽。惟知沟壑。是我终身之所。千万意虑之外。获蒙圣恩。感泣已不知其数。而矧一命之外。所被鸿私几十数者乎。虽甚愚下。岂不闻古人不驾之义。宿症虚劳。自幼时不轻。而比来衰病。及俭岁。任相添痼。都来一掬。殆尽无馀。万无登道获达之望。终未能趍肃恩命。世岂有如此情境义理哉。向之感泣无数者。乃至于痛泣罔极。又至于尝与病为语曰。促人之寿。死人之身。虽尔之长技。忍复误了人父子之情。君臣之义哉。古之无义极贼。尚能饶人父子之情。君臣之义。尔是何物。其无义也若是哉。贒与我情义异他。故缕缕吐说如是。望其知我心矣。近来工夫所得。至于何境耶。贒虽的知科业之必有所成。此学之必无所成。鄙闻君子以义处命。尚不可专科业而废此学。况其可必者亦不可必乎。以其天分。专于此学。岂无所成乎。一则为吾贒惜之。一则为吾贒慨之。其勉之勉之。伯仲氏佥兄前。无便未能书唁。今虽有便。此书亦病甚艰倩。故又未能追唁。勿咎此昏谬临死之物。此书雷照如何。馀不宣。

与朴仲贯道焕

编辑

近颇阻殊郁。儿回得信息。审比来春寒静履珍胜。慰豁区区。闻以夫子影帧事欲上言。意既甚好。义亦甚大。但事之成否。不可保也。不无劝止之意。而义理既好。故不敢专意挽之。但鄙之言。亦入文草中云。委送家儿。其言之关于鄙者。必为拔之。幸甚幸甚。尊与鄙既相亲好。而以鄙过奖于文草。已非公论。况又以此憃陋无似之物。仰尘天听。岂分义之所敢为哉。圣上实有尧,舜之德。日月之明。为臣子者。正堪出而输忠尽节之时也。以㓒雕之贒。得孔圣而师之。犹不能自信。况如此至愚至陋之物。亦岂有一毫自信而有所希望耶。更须必为拔去。至望至望。馀眼暗神昏。仅此不宣。

与李道凝,吴致谦益让

编辑

日来秋声。能爽人襟抱。玉峯洙溪。清意可想。未谙佥学履益清。磨琢之工。果得切切。而神明之舍。幷觉惺惺耶。此时系念。不可寻常。此间十一日。出往川上。廿七日还栖。而间经暑泄。元气减削。良可苦闷。凝甫之大学问目。病情常昏。迄未奉答。歉叹何言。第须熟读经传章句。使我胸中。有一部大学如朱子所训。而先取塘翁记闻录。逐段详玩。则此等疑义。自可从类刃解矣。记闻录。乃吾一生尊信之书也。日间无事。时时更阅。则看看益有味。欲与人论说。而傍无可言者。恨未与佥贒共讨也。近闻山外消息。则讹言屡腾。人心波动云。不胜惊愤。尧,舜圣明之世。保无他忧。而不知何等怪鬼之辈。煽出此等说话耶。顾此山间。罕接人面。而佥贒既在平地。必多应接之人。如或有人言及此者。则必须严辞峻斥。俨作横流之砥柱。如何如何。此实自靖之义。而亦为救世之道也。勿泛勿泛。以佥贒讲理之明。必不待鄙说之相托。而以加勉之意。如是缕缕耳。李哀致和。亦支安耶。不具。

答李幼天惟焘

编辑

向者慰书及胎录。想已照察矣。其后大雪。连月不歇。伏惟服履起居何如。更想平日笃友之情。施之于何处。千古永诀之痛。慰之以何怀。又吾子妇。永失怙恃。终无兄弟。其毒痛至残之状。何忍见之。吟病之间。每一念此。方寸之中。尽被那下之所占而无馀矣。襄礼果以旬行之耶。其前后当送家儿。而其母病不得暂离矣。近才粗歇。今始送去。虽势之不获不尔。悲缺何言。家儿迷而无教。无所可取。反荷过赐奖诩。恐虽以高明之藻鉴。亦不免偏于女婿之爱。而有见乌认鹰之失耶。生之者既非凤。生者岂凤毛耶。闻吾子妇颇英淑云。此真有源之醴。有根之芝。以其英淑之姿。受其累世法门之教。其心行必有贒于人者。弟家百福之源。罔逾于此者。感幸何喩。弟老人久病不苏。精神顿减。左脚不仁。渐难运用。闷叹闷叹。弟病如此。实有朝暮不可知者。子妇于行吉日。玆以仰报。望须快许送归。又望吾兄躬率贲临。以遂此宿昔思齐之愿。幸甚幸甚。馀神昏倩草。不宣。

答李幼天

编辑

顷书想已览下矣。其后日子。已过一念。即未审静中起居连享裕胜。瞻溯不任。弟病情日渐添却。元气日渐减却。何时添者尽添。而减者尽减耶。日来雪满溪山。正宜棹子猷之船。而病里清兴。作鼓不上。自不胜闷叹而已。令从孙姑安过客况。而所工惟在于勤慢之间耳。向咸兄来时。闻妇人服小萝方。而不能问得其详。此便必为详问以示焉。只服其皮肉耶。幷服其仁耶。只服其仁而不服其皮耶。只可丸服而不可散服耶。散则散之于何水。丸则和之以何物耶。若咸兄亦不详知。则虽费往问之劳。为其可怜之妹而为之。幸甚幸甚。馀倩草不宣。

答李幼天

编辑

汨于病故。问闻相阻。有若异域。岂我两间之事耶。慊叹不已。日来清煖。不审静中履度清裕。瞻溸十分。弟自去冬。宿症显添。转辗添剧。宿症乃虚劳也。到春末夏初。因成浮胀。四五月间。鬼关只隔一匝。此时思见吾兄。岂有其数。病情如此。圣恩罔极。不得承命。已是死罪。臣惶恐感泣。岂有纪极。人于忠孝。若不尽道。岂可以人为言哉。顾此有生。不如无生。念三。吾查兄三年后初忌也。前此家儿每每当送。而病故不能送。故今玆送之耳。馀病甚眼昏。不宣。

答韩顺安文洪

编辑

阻奉逖矣。已阅十四春秋。岭月洛云。时入咏叹。五月初。获奉四月二十日惠书。手忙神耸。翫绎无已。比来秋气益清。为问侍履。一向崇卫。瞻溯区区。来书中以有书无答。颇示谴责之意。不胜惊悚且讶。数年前竹洞韩友精甫。果传惠翰。且言非久上京。故即修复札。兼慰屡度丧戚。而申申嘱付焉。韩友尽是诚悫之人。似无濡滞之理。而来书云然。实未知厥由也。戚末谕劣衰谢。甘为明时之弃物。千万意想之外。获除一命。已多逾分之惭。而圣教谆复。优加宠奖。有待差病来谢之教。又有使道臣治送之教。至使陵寝重地。旷职四个月之久。危悚感泣。求死不得。顾此百无肖似之身。何以得此洪私殊渥于天地父母耶。报效之道。惟有趍谢一节。而抱病残骸。到老益痼。万无登道戾洛陈力就列之望。此将奈何。出处之义。固非贱陋所敢议到。而方今圣明在上。贒良毕举。朝廷清明。治化隆洽。生此王国之人。孰不有弹冠束带。愿立王朝之心耶。自顾七十年竆居老物。际此昌辰。亦有向日之忱。瞻天之愿。自同于众人者。则立清朝而事明君。可谓千载一会也。岂有甘伏䠻山。自归于鸟兽同群之流耶。夫何奇疾缠身。日甚一日。使我不得进身于圣君之前。都是一病之为殃也。韩子所谓命与仇谋者。岂非此身之谓耶。来书。有强起之示。固知其出于亲戚相爱之至意。而苟有可强之势。则圣恩罔极。私分难安。敢不策励振奋。以从百僚之后乎。房闼之间。欲起还仆。量此筋力。实无强起之道。上以负圣上之恩。下以拂亲友之意。顾念身世。有涕无从。京乡落落。末由奉际。只觉忡喟。时或因风寄好音耶。惟是之望。馀不宣。

答李仁卿荣运

编辑

向来惠状。获承于积阻之馀。欣满感荷。何喩。即惟至沍。侍馀视篆履度清裕。比来雪景益胜。怀仰高风。不无子猷之兴。南峡非一棹可到。徒切瞻咏。赫臣愚陋无似。获蒙恩典。负乘之耻。已不可堪。荣感交极。病未趍肃。又是死罪臣亦可堪也哉。愧惧感泣。病转势痼。自知其命近则今日明日。远不过今年明年。自怜奈何。死亦不足恤。而但一念之难置者。何以则可报圣恩之万一。而亦末由也已。专城荣养。固当仰贺。而病不尔焉。反承先施。慊叹何极。自吾友之南。仁闻之溢。至于半千里竆谷。虽以鄙之愚。能不喜幸。幸吾友。勉之勉之。馀剧不宣。

与李仁卿

编辑

今番哀家横罹大厄。乃是千千万万梦外之梦外。古今天下。岂有是事耶。孰知小人之祸心。竟致俊臣之罗织。君子之无罪。反陷公冶之缧绁。令人屡回魄禠。屡回涕泻。末乃得明白疏释。恩纶联降。虽使佥哀。自明于天日之下。岂能若是之痛快乎。此莫非我圣上德如尧,舜。明幷日月。以一心而照天下之事。以一言而服天下之心。此非但哀一门之庆。乃远近士友之所当同庆。亦八域臣庶之所宜相庆也。思之又思。不觉欢抃而继之以感泣也。切欲颠倒踊跃而往。握手胥慰。北望祝天。而坐病不可动。只费瞻恨而已。馀不宣。

与李仁卿

编辑

山居甚僻。大昨始伏闻我圣上诞圣子。实是我东方数千里莫大之庆。我宗社亿万年无疆之休。喜跃之极。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邦域之内臣民之心。孰不同然。而仰想佥哀之心。尤当万倍于平人。反恨丧制在身。不能舞蹈。而其中则岂无百踊万舞之心乎。吾之此言。实非戏耳。不审夜中常事安行否。孺慕罔极。尤切奉念。馀不宣。

答金元章履五

编辑

年前一书。获承于千里之外。积阻之馀。其倾慰不觉揩青。而贱疾出入鬼关。未遑人事者五六年矣。今始修谢。慊愧曷喩。即惟年来。静中履度何如。齿能不豁。发能不白耶。远外相恋。随老转深。弟宿病虚劳转痼。自知其命远不过数年。自怜自怜。书虽始谢。每一恋想。弟之心神。不知湖岭山水之万重而辄至兄边。或兄之仪度。辄至弟边。若见若语于心目之间。不知兄于弟也。亦如此乎。始知心交之为可贵也。前书中性说。非一书可既。只在早晏间奉稳耳。尝为吾兄得七言一绝矣。今玆书送。览后一场博粲如何。馀病昏倩草。不宣。

答李汝玉蕴德

编辑

春间贲临。慰荷何极。林峦依依。尚带一宿馀怅。其后胤友再度来访。已为欣幸。而又袖传先施惠翰。其感尤可知矣。信后月换。又此极热汤忧。其无别般症候。侍馀履度连享万重。仰虑种种。记末病情日甚。别症横侵。左边肩甲刺痛滋甚。臂手麻木。几于不用。闷苦闷苦。示意谨悉古人之善处于此等者何限。而自己方寸之间。至当之义。无所不备。何必远引古人事迹。事事必得古迹而后可善处。则若无古迹可引则奈何。先庐虽重。既然之后。虽叹何益。叹之则有益。不叹则有害。达理君子。尚不为之。况无一毫之益哉。高明非不知此而犹尔者。窃恐工夫有所未到也。此乃曾传正心章所谓有所之故也。然此非人智力所可去也。必致知以定其志。诚意以去其恶念。然后此心可以得力。自主于方寸之间。而又密察有所与否而去之。至于所谓留滞期待偏重之为浮念者悉去。则凡于酬应云为。可以无不泰然行将去。岂独于此事也。以高明之姿。若诚有意于此。则亦岂无得力者也。允友受大学。读之颇勤。才禀亦颇高。多有成就之望。令人慰幸。而顾此素甚卤莽。加以病昏。无以仰副其所望。还切愧仄之至。馀病甚昏眩。不备。

答金进士履文

编辑

昨擎惠翰。熟复感幸。第审近者愆度添苦。惊虑惊虑。某桑楡暮景。衰壳销铄。且经荐荒。虚劳积祟。乘机闯发。如挑宿火。屡阽危滨。几殊仅存。莽苍之地。不见所娇之面。四周寒暑。向见渠书于其死病之中。日夜所愿。惟是一面其父。而亦不能一中其愿。九月以后。病势似有所减。神气似得少醒。情切恋雏。不自量力。而来数日委痛。所减者倍添。所得者全失。半饷跨鞍。其害至此。愿觏之女。反以强邀为恨。衰朽危缀之状。即此可知矣。来书中。以积年违阻为恨。以高明宗戚之多。士友之广。百胜于某者。可以车斗量载。而犹以贱劣之睽违。不无恨叹之言。况竆山病伏。户无人踪。得接下风。日月绵邈。离索之忧。奚但如高明所恨哉。方寸一半。恒为高明所占。易所谓朋从尔思。憧憧往来者。不足以形容此耿结之情。又况来坐密迩。若将奉展。而既违十年之面。竟失一场之话。甚矣。病也遏人情事。乃至于此耶。山中经过。何足俯询。鄙之所以守所以待者。只一死字也。忝为万物之灵。而将与涸鳞屹雀同归。还可自笑而自怜也。重贻眷念。极用感叹。馀不宣。

答宋进士明辉

编辑

数年前既惠德音。且索答幅。厚意郑重。中心铭感。更日月历寒暑。而何尝一饭顷敢忘也。但因年来。死病缠身。书牍酬应。一切废却。点墨修谢。稽缓至此。悚息悚息。无以自解。想高明郁讶而致诛责者久矣。春阳日长。伏惟静中学履膺时增休。向风驰神。不禁悒悒。赫臣蒲柳之质。夙抱劳症。齿益多而病益痼。牢关山门。背帖床褥。实有朝暮不可知者。圣人朝闻夕可之训。已矣已矣。嗟怜奈何。湖山修阔。不接清范。居然二十年。仰惟德业日新。六十之化。必不肯专美于伯玉。顾此枯落竆山。有志未就者。只费耸瞻而健羡也。何以则尘翳之眼。可刮于清风之席。义理之论。更闻于月滩之夜乎。流怅之怀。病里冞切。伯氏起居之节。近果如何耶。未能各伸。缺叹区区。馀不宣。

答锦伯金光默

编辑

十九日下状。廿二日辱到。病适昏塞。浑无省识。数日后精神稍明。始获奉披。满幅教意。谆谆恳恳。使之策驽登道。感荷至意。无以为谢。仍伏审溽暑。观宣体度阴相冲裕。慰幸万万。赫臣蠢陋衰朽。分甘沟壑。意虑之表。获霑一命。始则兢惶。终焉感泣。不知鸿私厖泽。何以谬加于草莽贱臣乎。趍赴恩召。义不俟屦。而一病为祟。坐逋恩命。至旷数朔。席稿皇陨。措躬无地。愚亦有一段秉彝之天。讵无爱敬君父。图报涓埃之心。而滨死之命。末由策励。北望云天。不禁涕泗交颐。请以病源之所渐。实势之难强仰陈之。赫臣自幼岁贫苦受伤。积瘁成疾。年虽长大。质本柔脆。病根不去。药饵无灵。中年以后。亦只是肉走尸行而已。一自崦嵫之迫。䠻山菜根。未堪充补。病势骎骎。较前十倍。体萎神铄。有时昏绝。面部腹部。显有浮气胀症。已成喘息奄奄。阖门待尽。与鬼为邻。目今症势。虽华扁殚技。亦无收效之望矣。以此病力。尚不得出入户外。况可驱驰于三百长程而趍进百僚之末乎。如或有一分可强之势。则敢不颠倒登程。一觐耿光。获伸平生向日之诚哉。试于月明之夜。使家人扶起。出门习步。则辄见僵仆。或至窒塞。人事到此。不如无生。况自承恩以来。每以孤负圣渥。未赴清朝。忧惧煎熬。疾势益添。盖缘心所未安。病尤加倍矣。年前病里。安心调理。则或有显效。此为己验之方。今若安意调护如前之为。则庶有差间之道。而营邑迫促。悚闷益切。忧上添忧。病上添病。安得有平心调养之功耶。如使安卧林壑。任意摄理。则一缕未绝之前。膏沐圣泽。歌咏太平。此实微分之幸也。苟或不然。而星催火督。强使登道。则颠死路傍。反伤恩命。此岂非君子之所宜恤者耶。伏惟谅之察之。旌纛既东。嗣音无阶。引领临风。只增于邑。馀不备。

与赵圣叟

编辑

闻此客言则尊自京归来。而有不安节云。惊虑不任。间阅数日。已得复和否。恋溯不已。鄙老病宿疴。转辗交痼。私闷何言。就闻尊尝与蓝浦李生东郁相亲云。果然否。其子礼焕。尝受业于我。其才分及知行。出寻常一二层矣。爱之侔于亲子侄矣。岁前遭其大人丧。其葬日隔数夜。而有人作梗。有未克葬之虑云。若尔则其家样之无谓。将必至于终难掩土之境。岂不惨怜惨怜。其山讼来接于本官云。故鄙全忘老妄。如是缕缕仰恳。望须拔例。以诚图之。期于有效。专恃专恃。昔颜了及伯鱼。均是夭也。而夫子丧予之恸。不于伯鱼而独于颜子。则圣人之爱门人之贒者。愈于其亲子者。可知矣。尊若于吾家事歇后。则鄙不必怒。而若于此事歇后不成。则虽尊我之情分。必不能无愠。幸必谅此。期于有效。幸甚幸甚。其讼之曲直胜负之机。详在此客之口。审问善处。至望至望。馀病甚眼昏。仅此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