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懶窩集
卷五
作者:奇彦鼎
1912年
卷六

與李同福奎亮

编辑

夙挹聲華。而湖嶺相左。未得一接顔範。居常馳仰。秋暑甚苦。伏惟政餘起居萬重。峽邑閒僻。兼有山水之勝。想簿書之暇。絃歌嘯詠。爲治甚淸適也。彥鼎。家門不幸。奄遭伯氏喪變。白首殘年。踽踽靡仰。悲慟摧裂。不自勝堪而重以山事之致敗。窆禮過期未行。今始完定於玉泉寺外麓。百里他官。凡百設施。無非艱辛。而第石灰。近地無燔出處。聞貴邑培樽面有之。故業已給價買置。而運致甚難。若蒙執事急人之義。傳令該面使之運致。距葬地只三十里。往返不過一日。力民亦不以爲甚勞耶。非不知官家役民之難。而今則農務稍歇。且喪葬顧助。異於凡他。故或冀執事之垂恤。有此煩控。未知如何。切欲躬晉面議。而七旬殘骸。難以出入。玆送家兒替懇。俯諒如何。餘在此口悉。不備。

與李同福

编辑

夏間。自完營傳送兄所寄手書。開緘奉讀。完若一席談討。稍慰別后懸仰之懷。第承所嬌孫兒之化去。不覺愕然。曾於歷奉時。知痘患之已盡收合矣。胡爲而至此。無論男女。兄於七旬之年。尙無姓孫。此甚奉念處也。不審入秋以后。靜中起居復如何。新歸故山。課農治蔬。漸有鄕味之托興否。令胤秋科。似必高捷。兄之喜悅亦可想也。士深掌試南來。只見其書而不見其面。殊甚悵缺。末兒偶然冐參於其手。稍免無聊矣。聞其歸道拜承宣。一資之陞。不足爲賀。而第聞傳說則物議以爲泮長三銓。皆於歲內必爲云。果然則沉屈之餘。前路坦然。亦足爲吾黨之賀也。宋台遽當六月大政。想辭避不得。而其爲政。果能不負平日士友之期望否。近聞又入銓地。其果出肅行公否。銓地屢入。鮮有不敗者。况此台自是人望太重。末稍尤難收殺。竊爲此台憂之也。未知兄意則以爲如何。弟。自今年疾病數侵。筋力漸衰。較諒數年前。不啻爭幾許層矣。只自飭巾待盡而已。相望渺然。無緣盍簪。有時馳想。不覺黯然。嘗聞前輩云心苟不忘。雖在千里外。不見如見。此言極有味。兄我亦以此言相期則幾矣。惟希努力加餐。以副遠外相思之情。餘在別紙。不備。

與李同福

编辑

昨春。家兒歷入高軒。一宵承誨。欵曲延接。渠已感佩。而其時弟書答狀。兄云追后書送於令允入京所住處。且使迷兒爲訪令胤。與之相面。兄意固已勤矣。而但迷兒入城后。卽患時氣。百死一生。旣尋生路。卽爲駄病南歸。而以其症涉忌疾。初不敢與人相通。非徒不能往見令允。兄之答書亦不敢送人推來。歸后雖聞兄起居凡節爲甚慰。而猶以未見兄書爲甚恨也。其后問聞相阻。瞻望只自耿耿。不審兄靜養動止連得如何。令胤承歡亦無疾恙否。曾見其資質甚美。見識不凡。心常愛悅。奉親之下。科業雖不可廢。亦勿專爲科業所累。必須讀書力學。培㙲本根。以爲發揮成就之地。則不猶愈於區區一科業乎。竊以此不能無望也。海伯仁風政績。或有入耳否。冬間寄書遠問。深感厚意。宋台聞買宅移住於長洞。自此無歸鄕之意否。沈台聞除箕伯。此道異於他道。其末年功名。亦不草草也。弟。昨年春夏。渾室犯輪。箇箇欲死。弟則東西奔避。僅僅得脫。入秋以後。又以長兒之病症祟沉重。七朔于今。尙未見差。近又荐遭一女一壻之喪變。積憂催老。至痛傷人。雖能僅保形骸。恐難久自支撑。奈何。兄之筋力凡百。未知如何。較弟想不啻幾層相勝也。仲兒急發科行。日子甚促。未暇歷候於兄。故此書使之覓置於貴宅墓直家。果能卽傳。無洪喬之患否。答書。預付厥漢家則歸時當覔來矣。萬萬遠書不能盡。只冀加護自愛。不備。

與李同福

编辑

夏初歷入高軒。蒼顔白髮。相對驩然。但行事怱怱。一宵聯枕。未足盡阻懷之萬一。別后只增悵然。不審夏秋以來。兄靜候連得如何。吾儕老矣。筋力之衰。如日下山。日爭一日。月爭一月。而頃見兄起居寢飯之節。比三數年前。無甚减焉。期頤之壽。金玉之班。因此而可占矣。爲之歎羡不已。弟則歸后患痁七次。繼而浮漲猝發。必死而不死者。特大限末盡故耳。然而神觀氣力。自此澌敗無餘。懔懔度日而加以西疇失稔。秋穫無幾。許多眷率。契活無策。此亦關心不少。奈何。令胤侍彩平吉。秋科果能快捷否。此中。仲季兩兒皆落莫。無聊甚矣。但伯兒以無何之症。三載沉綿。添减無常。實有死生之慮。近得藥效。稍有回甦之望。天幸何喩。士深聞忽加資。親友柏悅之情。實不容言喩。而但於弟家追榮事。未免落心。盖以此台曾以此事深加軫念。有所別般商諒。此則曾於奉話時已悉。兄或記有矣。弟果以此晝夜顒祝矣。忽聞陞資之報。不覺茫然失圖矣。然而聞其代爲三銓者沈令云。熟知此台與此令情分甚密。若能爲弟力加周章。則或不無庶幾之望矣。然而弟則在鄕。而從傍斡旋者。不勝夥然。則於其用力之際。緩急自別。此亦理勢然也。兄須諒此。必以此事作書。懇懇力托於此台如何。顧此性拙。平生未嘗以自己仕䆠事向人開口矣。此則係是爲先大事。而且兄於我許以無間。故不得不如是縷縷。幸兄諒之。另加周旋。切企切企。

與李同福

编辑

前冬惠覆。晩後始得承拜。情意欵欵。溢於行墨。披來披去。曷勝慰感。鄙性抗拙。與世寡諧。每得兄書。不覺目明而心豁。非徒得此三益於此世爲甚喜。亦竊恠夫高明者何所取於迂愚而有此傾倒也。無或以趣味之相近而然耶。然而衰暮疾痛。餘日幾何。而濶焉南北。奉接無緣。書疏往覆。亦不得源源。此甚可歎。卽日淸和。兄履如何。令允侍彩亦無恙否。秋解之得。臘末始聞。意謂春圍必得高捷。以占兄暮境歡樂矣。竟未免落莫。此心無聊。何以異於家子侄敗歸耶。然而得失有時。須勿自詛。益加磨礲則前頭大比之前。必有慶科。蓄銳以待之意。申申於過庭之際如何。弟。爲時厲所逐。奔避累月。喫盡酸苦。近纔還巢。而昨秋西疇失收。今春調度遑遑。厨烟時或不起。此是平生本分。只當任之。而最是家兒覲行。復還直所。治行凡節。茫然沒策。頗費心力。此則可悶。竊見前書。貴中亦有此同病之隣。未知如何。吾儕貧窮。雖關時運。而亦是兩窮帶拖。來而相累而然。然則兄之窮累於弟耶。弟之窮累於兄耶。言至於此。爲之一笑。宋台爲世笑囮之示。令人不覺書空。今日吾儕中可宗仰。如此台者幾人。而晩節如是。誠可慨然。沈台亦一病支離。至於多服參劑。病候之不輕可知。亦爲之遠念不已。聞曾除憲長云。此時此職。何其不幸之甚也。然而曾見朝紙。每當事會之撞着。此台輒除此職。其亦身數所關。莫之爲而爲者耶。抑自有所致者而然歟。無論自致與不自致。相愛者安得不爲之慨歎耶。眞梳一箇呈似。不以物而領情如何。兒行方發。自多撓撓。信筆胡書。不成書例。

與族從名欠攷

编辑

頃進雖霎奉未穩。翫其文詞。聽其言語。亦足以知贒者之所志。甚喜吾宗之有人。所愧空疎。未能助發其好意思也。只願更見。與之從容商確。日昨適作省墓行。聞賢者其間虛枉旋歸。聞來茫然。如有所失。極可歎也。此中。一味奄奄。無足言者。當暑出入未易。秋後一番更來企企。神昏眼暗。走草不宣狀。

與尹伯陽

编辑

時有便信而病懶相仍。一未修書奉候。其心則懸懸未嘗忘也。卽對令允上舍。細審兄老境體氣寢飯諸節。深以爲慰。但聞仲哥之病閱月沉綿。爲其父者。焦灼當如何。爲之奉念不已。然而聞大玉所傳則病症始雖可駭。今則別無刺痛處。飮啖亦不甚减云。若以無病人自處。屛其醫藥。起居飮食。略同平人。而惟以棄絶房事。收養神氣爲主。則因以無疾矣。大凡近來年少輩。氣血脉絡不病者幾何。若隨其病而病之。則一動一靜皆是病症。一症一候皆可服藥。而藥未必有靈。以其無靈。今日撤更一藥。明日又添一症。如是轉輾。病無時已矣。况病裏心虗。逐症生疑。疑之則無往而非病。去其疑則小小症候。皆不足爲病矣。腐根陳草。何補於氣血。壁弓杯蛇。徒長其疑慮。不若一切放下。處之以無病。加之以食補。只要將攝過了時月。則久後自當見效矣。未知如何。若以弟言爲迂濶。而必欲服藥則勿用他藥。試從心經上拈藥用之。似或有益矣。弟。衰病滋甚。無無痛之日。而纔經伯氏中祥。一倍感愴。惟以孫兒入娶。稍慰老懷也。龍孫聞得賢師受業云。或有進步之道耶。勉之勉之。伏枕呼寫。不宣。

與尹伯陽

编辑

省式。令允上舍之喪。欲唁則無說。不唁則非禮。玆故久而無書。而亦終不能不唁。聊以一言奉慰。大凡死生天也。脩短命也。世有少而摧折者。亦有老而不死者。俱是命也。俱是天也。吾於命與天。何哉。古人或有子死不悲者。亦有曰與無子時同。以常人見之。似非人情。而若以達觀論之。理不過如此。弟不欲以哀死哀生等語助兄之悲。聊以所聞於古人者。爲吾兄誦之。兄亦勿以常談例說聽之則幸也。初夏乍熱。服中起居如何。龍孫兄弟。何以支過。惸惸其狀。念之惻然。其母不死幸耳。晝燭之形。何足提說也。弟。始爲邦慶入城。終以册封有議。遲徊以待。今則斷以不行。故卽爲南下。月初抵家。而千里撼頓。百骸俱痛。見方委席呻吟。而伯氏緬禮。更定於谷城地。將以念三奉行。不得不扶病以往。臨壙永訣。欲於數日后發行。而計其往返。亦不下六七日。歸則必痛。痛則必久。果爾則貴中一番往哭之期。早晩姑未可卜也。萬萬不備。

與兪侯彦銻

编辑

伏惟殘臘。政餘體度神相萬吉。昨聞執事不利於貶題。不覺愕然而驚。大凡居官。自反而無愧。則居中居下。不足深慨。此則惟在執事以義自處於進退之際。而但今夏失一賢太守。今冬又使明府遭此意外題目。不樂於居官。則邑民之情。其必有齎咨而歎息者矣。謹玆奉書以候起居。且誦所聞。僭易陳布。悚仄悚仄。民。病情當寒益添。無無痛之日。只自憐悶。不備。

與金相國鍾秀號夢村

编辑

冬候乍暖。伏未審此時。侍體度如何。慕仰殊深。記下生。客狀依昨。知荷遠念。論思錄刪削。如已訖工。此便還擲。而第此書汲汲改書一秩後。借手於寫字官。以板刻㨾精書以出。然後始可出付刻手。而聞寫字官今方盡入於宋子大全書寫之役。必得提調分付。然後可得餘手。而下生於許多提調。皆是昧昧。周旋未易。伏想執事亦必帶此任。則或可有方便指示之道耶。聞宋子大全。一員一日寫三張云。必得三四員然後可以寫出於一旬之內矣。聞宋子大全寫手之外。餘數尙多有之云。惟在執事商度處之之如何耳。仰恃眷與之厚。隨事煩瀆。還庸悚蹙。不備。

答金相國書

编辑

日昨方修書欲上之際。忽伏承先施手札。區區下懷。曷勝欣倒。仍審冬暖。侍餘體度連享萬吉。尤庸仰喜。記下生。客狀依昨。外何煩喩。論思錄刪改處。姑未從容奉玩。而計當盡善。何須更容淺見耶。兩跋文。謹玆拜受。而四七跋。言簡而意重。論思跋。所以發揮而闡明者。尤極懇摯。伏而讀之。玩而繹之。其所感發者多矣。敢不百拜以謝。但其中切有一二奉稟。四七跋。固已難矣難字。語意恐欠圓轉。論思跋。惻怛明快言愨而意旨披露腹心十三字。語意微似重疊。文勢亦未妥帖。未知如何。猥以矇陋。有此評隲。固知僭妄。而旣荷眷與不有隱。敢陳所見之如是而已。惟在高明更入思議而進退之耳。册子。旣蒙還投。不必更伻。而昨日鄙書中。有寫字官奉議之事。故傡玆呈。商度回敎如何。不備。愚意則固已難矣難字。易以偉字。惻怛明快以下。改以旨意惻怛。議論明暢而披露腹心云云。未知如何。

答金相國書

编辑

頃伏承臘月望日所賜書。下懷殊深欣豁。其後見朝紙。高駕間有因公入城之時。而無緣趨拜。只切悵仰。歲色忽改。伏惟侍餘體度茂膺新福。爲之仰賀無任區區。記下生。客裏逢新。百感弸中。餘外瑣尾之狀。無足仰煩。論思錄。以寫字官乏手。頃承姑停之敎。而下生歸計甚急。勢難等待。艱得寫字官退散者。優給筆價。業已始役矣。向日跋文。旣許反復。故敢效愚見矣。來敎不賜頷可。此必淺識有所不逮而然。還庸愧悚。然而下生文眼雖劣。豈不知披露腹心四字之當屬下句看也。只以惻怛明快言愨而意旨披露腹心。此三句承接之際。似不能直下疏通。微有疊沓澁滯之病。故敢有所禀。而第其所寫者。自惻怛明快止於披露腹心。而不及於亹亹乎不自止一句。故執事反疑其誤屬上句看也。然而下生所獻。詞旨惻怛議論明暢而披露腹心十三字。亦似未穩。若又改之曰盥手而讀之。其所以敷陳啓沃者。直截明快。惻怛懇至。披露腹心。亹亹乎不自止云爾則未知如何。不備。

與金相國書

编辑

七月初伏。承六月十七日所惠下覆書。開緘敬讀。小紓別后慕仰之私。伊後累閱月矣。伏未審侍下體度連得如何。竊伏念大夫人年齡益高。起居寢飯之節。比前如何。想喜懼之心益切于中也。邦慶尙此寂然。憂心如焚。中外惟均。聞秋曹劇務已解。而守禦之任尙重。亦不可謂安靖矣。執事每言邦慶后庶有脫出之計云爾。而以愚計之。邦慶一有之后。執事愈難脫出。未知如何。出處大節。固知高明已有平日定見。而區區者。猶不能不爲執事憂之者。誠以今之時勢。戛戛乎其難也。迂愚之見。妄論及此。還庸悚蹙。宋台遽當六月大政。想逃避不得。其爲政果能不負平日親友之期望否。松巖遺稿。或已披閱了得。而亦有隨意刪正處否。前日仰托懶窩記。此亦小小文字。遲速固不敢煩凂。而至於松巖集序跋。子孫懸望甚切。執事之出郊無期。或乘暇隙。未可下手否。記下。形骸轉益衰敗。生計轉益剝落。只有隨分過了。飭巾待盡而已。此去族孫泰儉。卽松巖之孫也。年前以先代院額事上言。后又與道內章甫欲爲封疏。等待邦慶。留連累月。負債無限。報出無路。不得已於先山外麓。出賣若干松楸。以爲報債之計。而遽入於水營廉問。方捉去其從兄。將依法照律云。自此無救解之道。泰儉遑遑罔措。馳往京中。欲爲拚緣送言。而渠是遐鄕一書生。何處開口乎。竊念立木發賣。本非道理。而至於此孫。事係爲先。計出不已。實非無端發賣營私肥己者例也。而水營何以細燭其曲折乎。若以此終未免獲罪。則豈不寃慟之甚者乎。此孫爲人甚雅亮。平日愛之。無異親子侄。而况此賣松於記下。同是爲先大事。而彼獨所遭如是罔測。其矜悶之心。何啻自己當之。而亦無可以救解之術。思之不得。玆以仰控於下執事。未知意下以爲如何。執事若與水使爲相知之間。則固知平日急難之義。似不以爲甚難。而如其不然則亦奈何。或可有因人送言之道耶。此則不敢望。而亦不能無望也。第可救則救之。不可救則不救。惟在執事嘿賜恕諒。如何處置。何待記下之多言耶。萬萬只冀爲時爲道千萬加護。以副遠外瞻仰之私。不備。

與金相國書

编辑

月前。因長城族人便。修上一書。想卽關照矣。伏惟冬寒。侍餘體度神衛萬康。仰慰且溯。不任區區。前書仰托事。其時不知水使之爲誰。或云此中人意或執事與之相親。率易仰煩矣。追後聞之。乃彼邊人云。此則想邈然矣。不審之失。深自愧訟。想執事亦爲之發一笑也。就煩盧執義廷良甫。其人才調器局別無可稱。而但𪸥介有操守。不欲隨時俯仰。以此判府事趙公愛之。嘗欲引而置之淸顯之列而不及焉。談間每切嗟惜。亦欲以此意使鼎轉達於執事。此酬酢。曾於前席奉敎之時。擧似稱說者。再想或記有之矣。執事若以此言不以爲不然。則前頭圈錄時。未可置力於其間否。因念比年以來。南鄕風習大乖。出身者。惟以汲汲進取爲務。而不知廉恥爲何物。惟此人也。粗識廉隅。雖其窮餓欲死而不忍隨俗奔走。只此一節。已爲可貴。况南鄕故家遺裔。可參瀛選而前後未參者多。豈其人皆不足用而然哉。亦由於居地之僻遠。吹噓之無人而然也。執事誠能知此。於此人也特加奬拔。則人將曰。執事之取人也。不以遐遠而遺之也如此。又將曰。盧君之能有而守也。見取於執事也如此。則或可救得南士頹波之習一分半分矣。誠如是也。區區此言。豈獨爲一盧君地乎。凡此縷縷。聊以貢愚見而已。非敢期執事之必賜許可也。惟高明幸俯諒而進退之也。不備。

與金相國書

编辑

至月二十七日下惠答書。時時奉讀。怳若重承嘉誨。伊後阻音。歲色忽改。竊惟大夫人茂膺新福。益享遐齡。而侍體度亦復增吉。區區仰賀。無任遠誠。記下。病伏㱡㱡。又添一齒。徒抱陳人之愧。而此際新除遽下。自顧職名。萬萬不稱。只切惶悚。近日朝家多事。遠外傳聞。雖未得其詳。而執事又未免陳章被罪。雖聖度包含。旋復仍任。而如是之際。進退無非憂虞。爲之仰念不已。家兒適作試行。謹玆修書以付。且使之乘隙進候於門屛。而渠是遐鄕鯫生。恐或失禮於大人之前。惟是之懼。餘懷千萬。非遠書可究。不備。

與金相國書

编辑

家兒自京駄病還歸。而以其症涉時輪。不敢趨拜門下。起居之節。全未聞知。其時甚庸伏悵。乃於今月初。伏承三月晦日所賜手書。驚倒欣慰。頓釋前日慕菀之懷也。書後月已更矣。伏未審侍餘體候更若何。上奉百歲老親。喜懼之心逐年彌切。而主恩隆重。王事鞅掌。還山之期。從此渺然。想中夜屢興。必有十八九不如意之歎矣。然而出處去就何常。惟時之視而已。愚則竊以爲執事之去就。今異於前也。何者。執事前日出而在朝。未見有展布匡濟之期。則其去也宜矣。一自昨冬以後。宗社之托。浩無涯岸。雖草野韋布之士。念之不覺懔然寒心。自然流涕。况如執事者。尤當如何。惟當黽勉低回。隨時察勢。以觀其休戚之如何。而死生顚沛以之。斯固世臣徇國之義也。豈可决然退歸。徒爲自便之計而已乎。然則執事之退。在前日則可也。在今日則不可也。愚見如是。未知執事之意以爲如何。曾於奉敎時。略陳其休退之意。而今忽有此語。似若前後之逕庭。而非見之異也。以時之有異也。執事試加思諒如何。如以愚言爲不可。幸明以回敎。以破此中迷滯之見如何。迂愚蔑識。妄論大君子出處之道。固知僭越。而感平日眷與之厚。不欲有隱。敢此煩凂。倘或恕諒而不以爲罪否。盧執義。遽嬰奇疾。竟至不起。或已聞知否。此人之孝友。素所心服。而其耿介操守。亦足可尙。惜乎卒窮餓以死。死之日。賴親友之力。僅斂其手足。而聞其弱妻孤兒將無以爲生。亦甚可憐也。記下。以時氣之犯家。三朔奔避。昨始還巢。衰病轉痼之中。最是目昏滋甚。看書不得。如是而有何趣味耶。只自憐歎。下惠筆柄。適及於毛穎禿盡之餘。爲之珍感無已。餘萬只冀爲時爲道千萬加護。以副遠邇之望。不備。

答金相國書

编辑

伏惟殘臘。鼎席起居體候神衛萬安。竊伏聞大夫人年齡益高。氣力一向康寧。爲之仰賀。無任萬萬。自聞新命。不覺竦踊。謹己齋沐裁書。修致慶問。兼有區區所陳。而姑無的便。未及轉上之際。忽伏承先施下問。兼以曆書紫帽之惠。拜受踧踖。且愧且感。謹玆覔得邑便。仰謝先辱。仍以前日所懷之書。再拜付上焉。竊惟閤下自在布衣時。已頎然有公輔之望。而久滯卿班。尙未登庸。中外有識之士。盖莫不爲執事遲之。而區區愚見。竊有在焉。誠以今之時勢。自內及外。百度橫潰。莫可收拾。而最是縉紳蠻觴。戈戟相尋。當此之時。雖使如栗谷,尤庵之大眼目大力量當之。竊恐難保其必能調和而必能匡濟矣。今以執事之盛德重望。若或拘於時勢。不能展布其萬一。則朱夫子所謂向來一番前輩。少日粗有時望。末命出來。往往不滿人意者。或恐不能免焉。此愚之所以獨不敢以延拜之遲爲恨者也。然而區區此意。只是爲執事私憂過計之致。實非爲公朝通融公共之願矣。果然輿望所屬。聖簡特達。一朝進而坐乎廟堂之上。於是乎洛之士大夫相與拭目而覩。下而至於輿人走卒。亦必手額而有望矣。不識閤下何以當之。何以處之。竊想循墻之志必有甚於宋鼎之銘。而旣不得遂矣。則惟有向前擔當。鞠躬盡力。成敗禍福。倚閣一邊。要使無愧於吾心而已。此外恐無他道理也。因竊伏念古之論大臣之責者。必以格君心爲本。而欲格君心者。又必以正身爲先。朱夫子嘗以此告誡時相者多矣。而其與趙尙書一書。尤爲切至。其曰勸得人主收拾身心。保惜精神。常以天下事爲念。然后可以講劘治道。漸次更張。如其不然。便欲破去因循苟且之弊而奮然有爲。决無此理。旣無此理則莫若且靜以竢之。時陳進善閉邪之說。以冀其一悟。此外庶事則惟甚害於君心政體而立致患害者。不得不因事救正。若其他閑漫非安危存亡所係者。皆可置而不論。又曰。欲爲時進陳善閉邪之說以冀上心之悟者。又在反之於身。以其所欲陳於上者先責於我。使我之身心安靜精神專一。然後博延天下之賢人智士。日夕相與切磋琢磨。使於天下之事。皆有以洞見其是非得失之正。而深得其所以區處更革之宜。又有以識其先後緩急之序。而皆無毫髮之弊。然後幷心一力。潛伺默聽。俟其間隙。爲有可者然後徐起而圖之。乃庶幾乎其有益矣。又曰。有諸己而后可以求諸人。無諸己而后可以非諸人。雖敵已以下猶然。而况於南向萬乘之主乎。凡此等語。皆𨰢𨰢有據。一一中理。讀之眞能使人不覺撫卷三歎。往往至於涕下。竊念一部朱書。皆爲閤下案上之物。前日所已玩賾而探討者。而愚於今日乃敢以是爲獻者。此如野人只知食芹之美。而不知獻御之爲甚癡也。閤下其果諒之而不以爲罪否。抑又聞牛溪先生嘗勸栗谷以格君心爲先。栗谷先生答以君心不可以遽格。要當積吾誠意。遲遲以待感悟耳。此尤懇切有味。與朱子之言相符合。並以奉誦。伏幸留心省察焉。且致君之方。莫先於正己。而其次莫如用人。盖分別贒否。進退百官。乃是大臣之責。而目今人才眇然。流俗滔滔。而其間亦豈無優劣長短之可別乎。惟在擇之用之之如何耳。然而嘗見尤庵先生抵白江書曰。陰陽一箇大偏論。邪正一箇大朋黨。夫陰陽邪正。亦各以其類附焉。則陰邊之論不可以不抑。而陽邊之論不可以不扶。正人之黨不可以不進。而邪人之黨不可以不退。而然后其中又自有低仰權度之可言。朱夫子嘗論元祐之失。有曰其失在於徒知異己者之非君子。而不知同己者之未必非小人。此言正爲今日用人之對症良藥。夫異己者之非君子。固宜深斥。而同己者之是小人。其可以用之乎。試以今日言之。彼輩之結黨懷私。負君忘國者。固無可言。而至於此邊。亦豈無奸邪憸佞側媚之徒乎。其所出入於門墻者。亦豈盡端良愷悌方正之士乎。惟當臨之以大公。御之以至正。在此而剛明正直敦厚廉退者。扶植培養。惟恐其不及。而其中或有反覆攀援趨利背義者。不可不顯然黜之。在彼而負犯深重罪惡彰著者。堤坊閉塞。惟恐其不嚴。而其中或有秉心公正持論和平者。亦不可不顯然進之。夫然後吾之擧措得宜而衆心咸服矣。然而又於其注措設施之際。亦必有毅然不可折之氣。確然不可奪之節。然後聖上倚以爲重。善類恃以無恐。而小人有所憚而不敢發矣。如此然后庶可以扶傾補敗。弘濟艱難。而又必以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退八字。常常貼在額上。乃可以全素節而免后悔矣。不審高明以爲如何。猥以草野孤賤。仰瀆鼎席尊嚴。固知萬萬僭越。而自念平日濫蒙厚眷。常愧無以報答。今則閤下之名位益隆。威望益盛。自顧朴陋疎逖之蹤。又不可數奉咫尺之書。以煩隷人而溷淸鑑。是以輒敢罄竭心胷。少效區區之忱。而不自知其狂且妄也。伏地隕越。惶恐死罪。彥鼎。特荷遠庇。僅保殘骸。而但以長兒之病七朔沉綿。症祟深痼。私情切悶。曷可形喩。餘伏祝加護鼎食。以慰朝野之望。不備伏惟鑑察。

彥鼎又有區區私懇。錄在別幅。下覽如何。

別紙

编辑

彥鼎素不曉詩律。不意遷園挽章。入於抄啓中。初意空踈不敢奉承。而又思如此益涉逋慢。不得已強爲膺命。而但念此是莫重文字。措語一或失當。恐歸妄發。以此初不敢敷衍意思。只以聖孝所感。遷得吉地。及聖上哀慟如新等語。僅僅搆成三絶以上。而自看一過。亦覺草率。人之見之者。安得不以爲病乎。近偶因人得見一二挽章。揄揚聖蹟。極其張皇。不覺惘然自失。只切自訟而已。今又承何無一語狀德之責。益知彥鼎眞小人也。不但孤陋寡聞爲可愧。道理分義。全然昧却。如是而安得免斧鉞之誅乎。惶懔羞愧。無所措躬。然而若得見高明所製句語。則尤覺怳然開豁。無復疑惑。伏惟閤下特以牖迷之意。幸命侍者謄出小紙。入於答書簡幅中以送。千萬顒企。

前日所請懶窩記。旣蒙盛諾。初不敢以早晩爲期。只待解官郊居之日。隨意製送矣。今則閤下之還山。未易爲期。若或因循歲月。終不得一語以發明小子之踈懶。則實非當日仰請之本意。伏惟閤下深察愚悃。都兪之暇。或有燕居深閑之日。幸以此時未可一筆揮灑以惠耶。素知文思滔滔。雖其大文字。不作則已。作則下筆卽成者。自是巨手然也。况此等小小文字。不過卒乍間搆出。似不至甚費意匠。伏未知如何。

朱書講錄刊補新件遠借。固知盛意所在。敢不知荷。然而不欲倩人寫出易致訛誤傷損。故不計老衰。妄欲自書。而精神耗竭。眼力疼澁。每寫一二行。輒患淚眼閣筆。以此尙未訖工。長者所借之物。久未奉完。甚覺不安。然而旣始。不可中輟。計欲徐徐精寫以出后。必得的便付上。幸望勿以爲咎。少賜寬假。亦未知如何。

彥鼎一室老弱眷率。許多疾病。無時無之。間或有急遽危怖之時。此則惟有丸劑可以副急。而鄕局所貯。率多陳久不可用。伏想臘劑所得。今則似或優於前日。幸望特賜俯念。或以略干數入於簡幅中以惠。亦未知如何。

元書長幅。辭語枝蔓。已深兢悚。而至於別幅所陳。尤涉猥瑣。益增惶恐。然而無論元書與別幅。只是出於仰恃知照。不敢自外之意也。閤下則或不以爲罪。而若使他人見之。必未免譏謗。幸賜一覽后卽令一倂焚毁。切勿煩人耳日。千萬至仰。

與金相國書

编辑

歲前。因邑便付上一書。果卽下覽否。歲色忽改。伏惟高堂視膳。鼎席論道。幷膺新福。而體候動止。益復萬安。區區伏賀。無任下誠。彥鼎。患感五十日。尙在床褥。子病亦一向沉綿。種種悶憐。而此猶餘事。亡兄緬禮。冬間過行於順天地矣。與昌平高氏連査家相訟。畢境見落。亦有委折。新伯之來。侄輩方謀再擧議送。而不知末稍至於何境。奈何。大抵此事。連査之間。如是相爭。已是變恠。决非儒家處事。而侄輩不能十分謹愼。致此狼狽。亦緣彥鼎性本懦弱。力不能主張而然。任長之責。烏得免乎。慚愧不欲擧頭。然而此則已矣勿論。而目今所遭。若又不利。則亡兄入地之骨。將未免慘禍。爲其子弟者。崩心痛骨。實不下於初喪。以此忘寢與食。殆若不能支吾。前書非不知仰暴此等情節。而尊嚴之下。終有所不敢。遂成泯默。今則情事轉益切迫。且念平日眷顧之餘。遭此罔測之變而終不一言以聞。則亦非區區之所敢安也。是以。忘慚冐死。敢陳私情。譬如溺水者苟其有過於前者。不擇尊卑親踈。而必疾聲大呼而告之。區區今日仰煩於下執事者。略與彼相似。而其忘分僭越極矣。閤下如以彥鼎初不能檢束子侄。終又妄有所煩瀆爲罪而譴斥之。則彥鼎謹當蹙伏自訟。羞愧以死。不審閤下之意以爲如何。參奉從孫。必將趍候於門庭。若賜下問則可知其委折矣。伏地惶悚。死罪死罪。不備。

與金相國書

编辑

月前。傳聞閤下意外遭嚴旨。待命金吾。旋因臺啓峻發。至有削黜付處之命。聞來不覺驚駭憂歎。又聞自上以爲有百歲老親。卽賜解放。聖度之天大。竊爲之欽歎萬萬。而想閤下悚蹙之心。感戴之懷。並有所難容矣。且伏問高堂驚心之餘。氣候能無損傷之節耶。今則風波小靜。未審徒御方住何處。不敢晏然入城。果在城外僻處耶。抑還郊外故居耶。區區慕仰。倍切他時。仲兒適作科行。使之趍候門屛。此兒愚騃。不堪酬酢於大人之前。而幸卽招見。前后梗槩。無惜暫爲下布。以爲歸後詳聞之地。則下懷悶菀。庶可以小抒矣。無任翹企渴竢之至。彥鼎。身病子憂。一向依前。歲初荐遭一女一婿之喪。情理之慘。有不忍言。萬萬非遠書可煩。不備。

答金相國書

编辑

省禮言。昨進廬下。得以從容奉敎。區區下懷。第切欣幸。而猶以怱怱。未能罄竭底蘊爲恨。迄自耿耿。貴隷入城。忽伏承小紙存問。仰認垂念之勤。感荷罔喩。仍伏審至寒。哀中氣力一向扶持。伏喜無任萬萬。彥鼎。初欲今明間南下矣。非徒行具未備。近日國事哀痛。朝象震盪。此時義不可脫歸。姑此遲留。而中夜靜思。不覺起坐而流涕。奈何奈何。下送墓道文字二本。謹當依敎卽傳。而至於曆書。新陽已生。所得只一部靑粧而已。特蒙俯念。有此優惠。自此分給鄕里。箇箇光生。爲之僕僕不已。來隷乘昏立促受答。不得已使傔人書給領納之意矣。今始修上短札。略伸鄙忱。倂惟照諒焉。萬萬謹不備。伏惟鑑察。答疏上。

與金相國書

编辑

省禮言。春寒尙峭。謹伏問哀中氣力何以扶持。日月流邁。歲律忽改。春序又半。伏惟孝心追慕。觸物悲感。益復如新。前此進拜。竊見顔色哭泣之節。有以感動傍人。警切衰俗。區區者。於此竊不勝其欽歎感悅。而第執喪太過。易致傷損。此古人所以有毁不滅性之誡。而今日親友無不以此爲大監憂之者也。更伏望仰思聖訓。抑情節哀。無至於大段傷損之地。千萬伏祝。彥鼎。猥蒙厚賜。僅保客狀。而奴馬近纔來到。方欲南下矣。聞使行先來。日前入城。册封之禮。或云必成。或云不可知。姑此詳探。如或設行則當有大陳賀。身旣在京。不可脫歸。不然則卽當南歸而雖歸。竊欲更進門屛。欵承良誨。以開前日昏滯之見。則區區此行。庶不爲虛往來矣。其幸如何。餘謹不備。伏惟鑑察疏上。

與金相國書

编辑

省禮言。日月易邁。先貞敬夫人中祥倐焉已過。從而歲色又改。竊伏想撫時觸物。追慕罔涯之痛。益復如新。伏用悲溯。不知所以仰慰也。春寒甚酷。更伏問哀中氣力何以扶支。彥鼎。昨夏歸巢。卽以路毒患瘧七次。繼發浮漲。宜死而不死者天也。然而自此氣力澌敗無餘。至冬節始稍蘇。而家兒意外以薦除寢郞。天恩罔極。感祝何言。渠不欲離親遠遊。而鄙意則以爲吾雖老。姑無見病。將來雖未可知。而目前見其出入仕路。不啻在傍扶侍之樂。以此起送。此果未免俗情而然耶。伏未知意下以爲如何。且渠遐鄕僻學。全昧向方。若於趨拜廬下之日。或蒙不鄙。特賜驚誨。而至於涉世之道。從䆠之節。亦隨事略加指敎。俾不陷於大戾。則其爲感荷。亦當如何。山川落落。承誨無緣。日夕瞻仰。不任悢悢。萬非遠書可旣。不備謹疏。

與金相國書

编辑

省禮言。日月流邁。先貞敬夫人終祥倐焉已迫。竊維孝思追慕。如新罔極。而此際朴相之疏。出於千千萬萬夢寐之外。伏想閤下遭此變以後。只自跼高蹐厚而已。然而君子之遭大厄會大患難。亦自有處之之道。只以死生禍福付之蒼蒼。此外有何別般道理耶。所恃者。聖明在上。如日中天。想必照燭無餘也。彥鼎。病伏窮鄕。末由趨慰。自聞此報。晝則仰屋。夜則繞壁而已。謹不備。

與金相國書

编辑

日月易邁。先貞敬失人祥禫倐焉已過。竊惟孝心追慕。廓然靡逮之慟。何以堪居。因伏聞月前已付西樞。史官宣諭。想踪地危蹙一倍惶悚。而第以一番行査仰請云。竊以愚意臆之。在聖上禮使之道。必不令行査。而只以虗佇之意。一召再召。至於累召而不已。則雖一疏再疏至於累疏。而亦必不聽矣。閤下之進退。不其難乎哉。且彼雖啣命出壃。官職自如則天意似若兩不相捨者然。然則薰蕕氷炭固難並用。而歷觀自古陰陽淑慝進退消長相尋於無窮。而畢境陽必消而陰必長。邪必進而忠必退。亦其理勢然耳。此區區之所以爲閤下憂之危之。而有時乎中夜起坐不寐者數矣。固知平日定見如壁立矢行。死生禍福。必已了然於胷中。而區區者猶不勝其私憂過計。至於如是者。無或妄度也耶。迂愚無識。妄論大君子出處之道。惶恐死罪。彥鼎。積衰成疾。㱡㱡待盡。無足仰煩。無緣承敎。西望悢悢。不禁涕下。不備。

與金相國書

编辑

彥鼎白。正月初六日下覆書。拜承於二月旬後。始審昨秋遭賢閤貞敬夫人喪變。竊伏念一體胖合。情義至重。而况在閤下西河哀淚之餘。白首相依。惟老夫妻已矣。一朝遭此。想情理悲切。身世孤踽。有非尋常伉儷之痛而已。爲之驚愕慘怛。不知云喩。向來所遭。其時適見過去朝紙。備悉事機。盖聖上之始施譴罷者。出於回啓請査一欵。及其胥命後。知其無他。卽付西樞。催促入侍。渙然氷釋。所謂知臣莫如也。其時事勢。雖使昔贒當之。肅命外無策。恐未可歸之於恇㥘失守也。第前日鄙書中以必不行査爲言矣。此則歸於妄度。愚昧輕發。深可追訟。且聞杖屨移寓於道峯山下。廊廟江湖。何往非憂。而想優遊泉石之餘。瞻仰老先生高風峻節於萬丈峰之間。挹其氣像。則亦必有助發而興起者矣。其爲樂。奚但曰守此東崗之陂而已也。可謂爰得我所。而自恨未得陪几杖於其間也。彥鼎。積衰成疾。㱡㱡欲盡。而自冬間時氣大熾。挈家奔竄山谷。間關偸生。而間遭家侄喪逝。此是奉事從孫之生父也。在侄行中居長矣。遘厲不幸。痛悼何言。家兒近欲歸覲。而渠是未疫。路中西氣充塞。故寄書使之切勿下來。而聞京中亦有此患云。遠外憂念。亦難形喩。所懷山積。遠書不可煩。只祝爲國爲道千萬自重。不備。

與金相國書

编辑

五月二十七日下惠答書。家兒八月由歸時袖來。開緘敬讀。撫存眷顧之意。溢於行墨間。且愧且感。罔知攸喩。比日霜風。伏惟靜居頤養體候萬康。向聞陞拜左揆。旋付西樞。近又聞與蔡相同爲召入。聖敎縷縷。兩皆慰釋云。果然否。竊伏念閤下一進一退一語一默之間。必有以合於義而無愧於心者。而身在遠外。恨未得其詳也。至於嶺儒入侍時筵敎。及昨年五月傳下敎。及要語跋文。不惜遠地投示。以爲開曉蒙陋之地。自顧無狀。何以得大君子之眷厚若此哉。感領至意。爲之僕僕。第前後聖敎。每讀之不自覺心殞胆墜。直欲無生。而至於跋文。字字腔血。言言忠赤。其中所謂聖敎曰。予之此心。惟鄕知之。卿死後誰復知者。及閤下之對以殿下之處變。不失其正。視大舜,周公爲尤難也。此兩語。讀未盡。輒覺涕淚先零。噫。非吾王之聖。何以處變若是。非閤下之忠。亦何以發明如此。眞所謂有是君而有是臣矣。此不待後千百載。而今日八域之人。讀此敎而覽此文者。亦豈無一人知殿下之心而悲之者也。然則殿下之遭千古所無之極變。而處之不失其正者。亦可以有辭於天下萬世。而惟此跋語。在今日不過爲閤下巾笥中一文字。而吾知其他日必將與天壤而不弊矣。愚於此竊不勝撫卷而歎息也。至於斤敎二字。令人怵惕。愚昧何敢贅一言於其間哉。彥鼎。年愈邁而病逾深。自知在世不久。而且以末兒得脹症。閱歲沉綿。百藥無效。情事焦悶。有不可言。奈何。承誨一席。此生已矣。矯首西望。有時涕下。只伏祝以道自重。以慰山野之望。不備。

答金相國慰狀

编辑

彥鼎白。前月十七日。伏承至月二十四日下賜慰狀。披讀以來。感淚盈襟。因伏審其時寒沍。大監氣體候別無大段傷損之節。是庸伏慰。第承賢閤貞敬夫人喪禫已過。感愴想益難抑也。彥鼎。老而不死。忍見長子死於客地。父子兄弟。不得相訣於千古之別。此恨已萬萬無窮。世之遭逆理之慽者何限。而情理之慘切。豈有若此者。且念亡兒爲人。別無可稱。而其居家孝友之行。實有人不知而其父獨知之實行潛德。必不獲罪於神明。而只緣老物積殃在躬。天故罰之而移之於渠。使此老物如斷手足。無依無憑。以厄窮其餘年以死矣。念之至此。尤極寃痛。奈何奈何。伏蒙不遐。卽賜慰問。悲感則深。而竊想傷虎之餘。宿犬一番挑發。此是必至之敎。而至於台丈。猶是厚福人。欲羡無由等語。不覺愕然心驚。不忍再讀。雖其慰諭憐眷之意到十分無餘地。而秪以自悲而不足以自解。此果小人之腹。雖欲勉強於大君子達觀理遣。而不可得也。奈何奈何。積哀弸中。言不知裁。自不覺殫竭煩瀆於尊嚴之前。深庸悚蹙。無由面訴。臨紙涕零。萬萬只伏祝爲道自愛。以慰山野之望。不備謹狀。伏惟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