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八 新元史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四十九·列傳第四十六

 

  按竺邇 車裏 步魯合答 國寶 趙世延 野峻臺 阿巴直 月乃合 馬潤 馬祖常

  按竺邇,雍古氏。幼鞠於外祖達工家,達工,術要甲氏,訛爲趙家,故按竺邇亦姓趙氏。達工爲金羣牧使,太祖獲其牧馬,達工死之,

  按竺邇年十四,隸皇子察合臺部下。嘗從獵射,獲數麋,有二虎突出,按竺邇三發皆中之。由是以善射名。

  從太祖征西域,以功爲幹戶,二十年,從攻西夏積石州,先登,拔其城,圍河川,破臨洮,攻德順,又從攻鞏昌,皆有功。

  太宗即位,以按竺邇爲元帥,鎮刪丹州,自敦煌置驛通西域。三年,從圍鳳翔,按竺邇分兵攻西南隅,選死士先登,拔其城,追斬金將劉興哥。發兵攻西和州,宋將強俊堅璧,欲老我師。按竺邇率死士詬城下挑戰,俊怒,悉衆出。按竺邇佯走,俊追之,因以奇兵奪其城,生獲俊。餘衆退保仇池,進擊,拔之。從攻平涼、慶陽、邠、原、寧夏,皆降。涇州叛,殺守將郭元恕,按竺邇往定之。衆議屠城,按竺邇但誅首惡。師還原州,降民棄老幼夜亡走,衆曰:「此必反,宜誅之,以儆其餘。」按竺邇曰:「此輩俱吾驅之北徙耳。」遣人諭之曰:「汝等若走,以軍法從事,父母妻子並誅矣。汝歸,保無他。明年草青時,其具牛酒迎我。」民皆復業,豪民陳苟集數千人匿新寨諸洞,衆議以火攻之。按竺邇曰:「招諭不出,攻未晚。」遂偕數騎抵寨,縱馬解弓矢,召苟遙語之,斬矢爲誓。苟即率其衆羅拜降。

  金人守潼關,攻之,戰於扇車回,失利。睿宗分兵由山南入金境,按竺邇爲先鋒,趣散關。宋人已燒絕棧道,復由兩當縣出魚關,軍沔州。宋制置使桂如淵守興元,按竺邇假道當於洲曰:「宋仇金久矣。曷從我以洗國恥!今欲假南鄭,由金、洋達唐、鄧,會大兵以滅金,豈獨吾利,亦宋之利也。」如淵遂輸芻糧,遣百人,導大兵由武休關東抵鄧州,西破小關子。金人大駭,謂我軍自天而下。睿宗以玉杯盤、生口三十賞按竺邇假道功。

  初,金將郭蝦蟆自風翔突圍出,保金、蘭、定、會四州。至是金亡,命按竺邇往攻之。圍蝦蟆於會州,食盡,城陷,蝦媒手劍驅妻子於一室,焚之。有一女奴抱兒出,泣授人曰:「將軍盡忠,忍使絕嗣,此其幼子也,幸垂哀憫。」言畢,復赴火死。按竺邇聞之,惻然,命收養之。金將汪世顯守鞏州,按竺邇奏記皇子闊瑞,請遣使招子。皇子遣按竺邇往,世顯果降。太宗勞之曰:「長官民官,何官爲尊,任汝自擇。」按竺邇固辭。乃拜徵行大元帥。賜錦衣。

  七年,大軍伐蜀,皇子出大散關,分兵令宗王穆哥等出陰平。按竺邇領炮手兵爲先鋒,破宕昌、階州。攻文州,守將劉祿堅守不下,諜知城中無井,乃斷其汲道,率勇士梯城而上,陷之,祿不屈死。因招徠吐蕃酋勘陀盂迦等十族,賜以金符,略定龍州,遂與大軍合,進克成都。師還,成都復叛。

  按竺邇言於宗王曰:「隴西州縣甫平,人心猶貳,西漢陽隴、蜀之衝,宜得良將鎮之。」宗王曰:「無以易汝。」分蒙古千戶五人,隸麾下以往。按竺邇命侯和尚等南戊沔州之石門,術魯西戍階州之兩水關,謹斥喉,嚴巡邏,境內帖然,敵不敢犯。

  十一年,從元帥塔海伐蜀,克隆慶,進攻重慶,圍萬州,敗宋舟師於夔門。十三年,連下西川二十餘城,成都守將田顯開北門迎降。其制置使陳隆之遁,追獲之,縛至漢州,令誘降守將王夔,夔乘夜驅牛,突圍走,遂斬隆之。六皇后稱制元年,攻拔遂寧、滬、敘等州,迸克資州。命按竺邇班師,安輯涇、邠二州。憲宗即位,宋制置使餘玠攻興元,文州降將於德新乘隙叛,執扈、牛二鎮將,率衆走江油。憲宗召按竺邇還鎮。按竺邇遣別將直搗江油,奪扈、牛二將歸。

  中統元年,世祖即位,叛將阿藍答兒、渾都據關隴。時按竺邇以老,委軍事於其子,帝遣宗王哈丹、阿曷馬等西討。按竺邇曰:「今內難方段,豈臣子安臥之時?吾雖老,尚能破賊。」遂引兵出刪丹之耀碑谷,從阿曷馬與賊合戰。會大風,盡晦,大敗之,斬首或無算。捷聞,帝賜璽書褒美,賜弓矢、錦衣。四年卒,年六十九,延佑元年,贈推忠佐運功臣、太保、儀同三司、上柱國,封秦國公,諡武宣。

  子十人:車裏、國寶、南家臺、阿巴直、欽木兒、質兒瓦臺、主渾、伯延、察野、連臺兒、孛浪臺。

  車裏,襲父職。從都元帥紐璘攻成都,宋將劉整以重兵守雲頂山,車裏敗之,拔其城。又進攻重慶,車裏將兵千人爲先鋒,渡馬湖江,敗宋兵於馬老山。諸軍還屯灰山,宋兵夜來劫營,復爲車裏所敗,斬首二百級。世祖即位,賜金符,爲奧魯元帥,又改徵行元帥。

  至元二年,車裏以老疾不任事,命子步魯合答代領其事。至元八年,授步魯合答管軍千戶,佩金符。宋將昝萬壽攻成都,僉省嚴忠範遣步魯合答將兵七百人御之於沙坎,流矢中右頰,拔矢,戰愈力,大敗其軍。十一年,行院汪良臣圍嘉定,步魯合答即率其衆攻九頂山,克之,嘉定降。進攻重慶,宋軍突圍出走銅鑼坎,行院呼敦遣步魯合答追之,至廣羊壩,斬首二百級。滬州叛,還軍討之,步魯合答以所部兵攻寶子寨,歲餘不下,造雲梯以登。始克之。十六年,重慶降,以功遷武略將軍、徵行元帥。

  二十一年,命統蒙古揉馬赤軍千人從徵金齒蠻,平之。都元帥蒙古歹徵羅必甸,步魯合答率遊兵爲前鋒,江水暴溢,率衆泅水而渡。傅城下七日,諸軍始至,步魯合答先登,拔其城,遂屠之。又從徵八百媳婦,至車釐。車釐者,其酋長所居也。諸王闊闊命步魯合答將遊騎三百往招之降,不聽,進兵攻之,步魯合答毀其北門而入。賜金虎符,授懷遠大將軍、雲南萬戶達魯花赤。卒。子忙古不花,襲管軍千戶。

  國寶,一名黑仔,倜儻有謀略,按竺邇爲元帥,軍務悉以委之。

  中統元年,從攻阿藍答兒有功。阿藍答兒部將火都據吐蕃之點西嶺,國寶攝帥事討之。衆欲速戰,國寶曰:「此窮寇也,宜少緩,以計破之。」火都欲西走,國寶據險要之。挑戰,則斂兵自田。相持兩月,潛師出其不意,擒之。挺門,賜弓矢、金綺。

  初,按竺邇告老,詔使車裏襲徵行元帥。車裏以病不視事,國寶謂諸弟曰:「昔我先人立功西垂,關隴雖平,而西戎未戢,此吾輩自奮之時也。」乃遣部將謝鼎持金帛說降吐蕃,酋長勒陀盂迦從國寶入覲。國寶癸曰:「文州山川險扼,控制北蕃,宜城文州,屯兵鎮之。」乃授國寶三品印,爲蒙古漢軍元帥並文州吐蕃萬戶府達魯花赤。

  國寶宣上威德,於是扶州諸羌呵哩禪波哩揭諸酋皆降,從國寶入覲。國寶圖山川形勢以獻,詔授呵哩禪波哩揭爲萬戶,賜虎符,諸酋長爲千戶,賜金符。國寶治文州有善政。至元四年,卒。延佑元年,贈推誠佐星功臣、光標大夫、平章政事、柱國、封粱國公,忠憲。國寶子世榮、世延,俱以趙爲氏。

  世榮,一名那懷,襲懷遠大將軍、蒙古漢軍副元帥,兼文州萬戶達魯花赤,後以功進安遠大將軍、吐蕃宣慰使議事都元帥,佩三珠虎符。

  趙世延,字子敬,一名達察兒,天資秀髮,善讀書。

  弱冠,世祖召見,俾入樞密院,御史臺習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技雲南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時年二十有四。二十六年,擢監察御史,與同列五人劾丞相桑哥不法。中丞趙國輔,桑哥知帝,抑不以聞,更以告桑哥。於是五人悉爲所擠。桑哥知帝眷世延,獨容之。敕按平陽達魯花赤也先忽都贓鈕萬,鞫左司郎中董仲威殺人獄,皆明允。二十幾年,轉奉議大夫,出僉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事。修澧陽縣壞堤、嚴常、澧掠賣良民之禁,部內頌之。

  元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臺都事,丁內艱,不赴,大德元年,復除前官。三年,移中臺都事,俄改中書左司都事。復爲中颱都事。六年,由山東肅政廉訪副使,改江南行合治書侍御史。十年,除安西路總管。安西積訟三千牘,世延既至,不三月,剖決殆盡。陝民飢,省合議,請於朝賑之。世延曰:「妝荒如救火,願先發稟以賑,朝廷設不允,世延當板家財以償。」從之,所活者衆。

  至大元年,除紹興路總管,改四川肅政廉訪司使。蒙古軍科差繁重,而就戍往來者擾民尤甚,且軍官或抑良民爲奴,世延古除其弊。又修都江堰,民尤便之。四年,遷中奉大夫、陝西行合侍御史。先是,八百媳婦叛,右元劉深討之,兵敗而還,坐棄市。皇慶元年,覆命右丞阿忽台姓往,世延曰:「蠻夷地,在羈縻,而重煩天討,致軍旅亡失,誅戮者臣,藉使盡得其地,何補於國?今窮兵黷武,實傷聖治。朝廷當進重臣知治體者,付在邊寄,兵宜止,勿用。」事聞,樞密院臣以爲用兵國家大事,不宜以一人之言爲進止。世延聞之,章再上,事卒罷。

  二年,拜江浙行省參政政事,尋召還,拜侍御史。延佑元年,省臣奏:「比奉詔漢人蔘政用儒者,趙世延其人也。」帝曰:「世延誠可用,然雍古氏非漢人,其署宜居右。」遂入之中書,參知政事。明年,遷御史中丞。詔省臣自平章以下,送之官。其禮前所末有,由是爲權臣所忌,乃假皇太后,命出延延爲雲南行省右丞。陛辭,帝特命留之。三年,右丞相帖木迭兒罷。未逾月,復起爲太子太師,世延劾其罪惡十有三,詔奪其官。復遷翰林學士承旨,兼御史中丞,世延固辭,乃解中丞。五年,進光祿大夫、昭文館學士,守大都留守,乞補外,拜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世延議即旦慶路立屯田。得江津、巴縣閒田七百八十三頃,摘軍千二百人墾之,歲和粟萬一千七百石。

  仁宗崩,帖木迭兒復居相位,銳意報復,屬其黨何志道,誘世延從弟胥益兒哈忽誣告世延。逮世延置對,中途遇赦。世延以疾抵荊門,留就醫。帖木迭兀遣使錄至京師,復使人諷世延啖以美名,令告引同時劾己者。世延不聽,乃坐以違詔書不敬,又謀害宰相,當外極刑。帝以事在赦前,不允。帖木迭兒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爲動。逾年,胥益兒哈忽亡去,中書左丞相拜住屢言世延亡辜,命出獄養疾。先是,帝獵北涼亭,顧謂侍臣曰:「趙世延,先帝所尊禮,而帖木迭兒妄入其罪,數請誅之,此殆報私怨耳,朕豈能從之。」侍臣皆即頭稱萬歲。帖木迭兒在上京,聞世延出獄,索省牘視之,怒曰:「此左丞相罔上所爲也。」事聞,帝語之曰:「此朕意耳。」未幾,帖木迭兒死,事乃釋。世延僑於金陵。

  泰定元年,召還,除集賢大學士。明年,出爲江南行臺御史中丞。四年,入朝,復爲御史中丞,又遷中書右丞。詔:趙世延頃爲權奸所誣,中書宜遍移天下,昭雪其辜,仍加翰林學士承旨、光標大夫。經筵開,兼知經筵事。又加同知樞密院事。

  泰定帝崩,燕鐵木兒迎文宗於江陵,使世延分典機務。文宗即位,世延仍以仍史中丞兼翰林學士承旨,以疾乞歸田里,詔不允。用中丞崔彧故事,加平章政事,居前職。天曆二年正月,復除江甫行臺御史中丞,行次濟州,三月,改集賢大學士,六月,又加奎章閣大不士,八月,拜中書平章政事。冬,世延至京,固辭,不允。詔以世延年高多疾,許乘小車入內。至順元年,詔世延與虞集等纂修《經世大典》,世延屢乞解中書政務,專意纂修。帝曰:「老臣如卿者無幾,退之言,後勿復陳。」四月,仍加翰林學士承旨,封魯國公。六月,燕鐵木兒言:「向有旨,惟許臣及伯顏兼領三職,今趙世延以平章政事兼翰林學士承旨、奎章閣大學士。」引疾以辭,帝曰:「朕重老成人,其令世延仍視事中書,果病,不領銓選可也。」七月,監察御史葛明誠言:「世延年逾七十,智忠衰耗,固位苟容,無補於事,請斥歸田里。」詔中書議之。燕鐵木兒言:「世延以年屢乞致仕,臣等以聞敕。」世延舊人,宜在中書。御史之言,不知前旨也。」帝曰:「御史言,世延固難任中書,其仍以翰、奎章之職任之。」是年,世延乃乞病歸,養於金陵之茅山。二年,改封涼國公。

  元統二年,詔賜世延錢四萬緡。至元元年,仍除奎章閣大學土、翰林學士承旨、中書平章政事、魯國公。明年五月,至大都,十一月卒,年七十有七。至正二年,贈世忠執法佐運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追封魯國公,諡文忠。世延嘗較定律令,匯次《風憲宏綱》行於世。

  五子,野峻臺,次月魯,江浙行省理問官;次伯忽,夔州路總管,天國初囊加臺據蜀叛,死於難,贈推忠秉義效節功臣、資善大夫、中書右丞、上護軍,追封蜀郡公,諡忠愍。

  野峻臺,由四川行省左右司郎中、西行合監察御史、河西廉訪副使,轉黃州路總管。湖廣既陷,朝廷察其材,擢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命與平章吱住討喊。咬住軍五千,分銳卒八百,使野峻臺爲前驅。賊方據巴東縣,攻拔之。是時,歸、峽等州皆方賊所守,野峻臺破賊江上,斬溺無算。歸、峽平,又進拔枝江、鬆滋兩縣,乘勝趨江陵。賊出陣清水門,鏖戰至夕,賊退入城。黎明,賊出戰,咬住止軍百步外,先大陷陣,賊飛槍剌野峻臺,殺之。事聞,贈榮祿大夫、陝西行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涼國公,諡忠壯。

  阿巴直,一名國安。國寶將卒,以子世榮幼,命阿巴直襲其職。兼文州吐蕃萬戶府達魯花赤。後以國寶功,賜阿巴直金虎符,進昭勇大將軍。十五年,討叛王吐魯於六盤山,獲之,請辭職授世榮。帝曰:「人爭,汝證,可以敦薄俗。」錄其六盤功,迸昭毅大將軍、招討使,世榮襲其父職。

  弟:欽木兒,佩金符、管軍萬戶;質兒瓦臺、主渾,俱佩金符、營軍千戶。

  月乃合,字正卿,本雍古部,後徵於靜州,曾祖帖木兒越哥,金馬步軍指揮使,因以馬爲氏。父馬慶祥,本名昔里吉思,金鳳翔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大軍克鳳翔,昔里吉思盡室自焚。其僕抱嬰兒出,即月乃合也。金宣宗南遷,贈昔里吉思鎮國上將軍、恆州剌史,從祀於褒忠廟。

  月乃合,幼好學,每奮而自誓曰:「吾爺死於國難,吾紓家難可也。」金亡,北渡河,見憲宗於藩邸。帝嘉其端謹,使佐斷事官卜兒只。月乃合概然以治道自任。政事修舉,有能名。

  完宗二年,料漢地民籍,凡試通一經以上者,爲儒士,復其家,實月乃合爲帝言之。又清廷常平倉,舉海內賢者楊春卿、張孝純等,分佈諸郡,辟馬文玉、牛應之等爲參佐,後皆至顯仕。

  九年,世祖南征,使月乃合專饋餉,運濟南鹽百萬斤,以給公私之費。世祖即位,降詔褒諭。阿藍答兒據魚兒濼以叛,乃合市馬五百匹以佐軍實,帶給券賜其家曰:「後宜償汝也。」中統二年,拜禮部尚書,佩金虎符。

  四年,奏光、穎等州立榷場,歲可得鐵一百萬七十餘斤,鑄農器十萬件,易粟四萬石,官民既便,兼可填服南方。詔以本職兼領已括戶三千興造爐治,蒙古、漢軍並聽節制。未行,以疾卒,年四十八。至順元年,贈推忠宣力翊運功臣、正議大夫、金樞密院事、上輕車都尉,追封梁郡侯,諡忠懿。

  子十一人:世忠,常平倉都轉運使;世昌,尚書省左右司郎中,贈嘉議大夫、吏部尚書,追封梁郡公;世顯,通州知州;世祿,織染局捉舉;世吉,絳州判官;審溫,瑞州路總管。世昌子潤。

  潤,字仲澤。父以文學入官。累遷兩淮轉運司經歷,鹽商爭先後,歲終鹽直不售。潤請刻籌,第甲乙,置筒中,使商人自押之,其弊遂除。未幾,改太平路當塗縣尹。上疏言括馬料,民徒戶增戶爲不便。時宰相桑哥主其事,獨潤以縣令爭之。再調常州路武進縣,擢奉訓大夫、知光州。言利者請籍光州新開田,稱歲可得粟十萬石。河南行省下其事,潤執筆不肯署,吏固請,潤曰:「官可免,筆不可署。」卒格其事不行。州無茶稅,民採茶自食,轉運使捕之抵於法。會胡廷遣使者問民疾苦,潤訴其冤,自轉運使以下各降黜有差。久之,改漳州路同知。皇慶二年,卒,年五十九。贈中奉大夫、河南行省參知政事,追封梁郡公。所爲詩曰《礁隱集》。

  子:祖常,最知名;祖義,郊祀法物庫使;祖烈,江浙行省承宣使,祖孝,與祖常同舉進士,陳州判官;祖謙,保德州同知,遷束鹿縣達魯花赤,有惠政,部使者至縣,父老數百人爭言其賢,使者以狀聞,召爲昭功萬戶知事,卒。

  祖常,字伯庸。七歲知學。十歲時,見燭欹側燒屋壁,解衣沃水以滅火,人咸異之。既長,益篤於學。時名儒張須立諡學儀真,往受業其門,質以疑義,須立甚器之。延佑初,科舉法行,鄉貢、會試皆中第一,延試國人居第一甲,祖常爲二甲第一,授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三年,拜監察御史。

  是時,仁宗在御已久,獨居東宮,恆飲酒過度。祖常上書「請御大明殿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當慎爲調攝,至於酒醴,近侍迸御,應思一獻百拜之義。」帝嘉納之。英宗爲皇太子,又上書請簡擇師傳,時奸臣鐵木迭兒爲丞相,威權自恣,祖常率同列劾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罷之。祖常又奏參議孛、劉吉爲鐵木迭兒腹心,交通賄賂,左右司都事馮翼霄、劉允中依馮權勢,僥倖圖進。孛羅等皆褫職。秦州山移,祖常言:「山不動之物,今移動,由在野有當用不用之賢,在官有當言不言之佞,。」疏聞,大臣爲家居待罪。祖常英前平章政事蕭拜住、左丞王毅前與鐵木迭兒抗辯是非,當置機要;前御史徹裏帖木兒、中書參議韓若愚,皆被鐵木迭兒見誣罔,宜早賜錄用;翰林承旨劉敏中斂身高蹈,宜賜俸在厲廉隅;國子司農吳澄海內名儒,宜登兩院;翰林修撰陳觀、刑部主事史惟良,才器方嚴,宜居諫職。皆一時賢者也。俄改宣政院經歷,月餘辭歸,起爲社稷署令。七年仁宗崩,亡何,鐵木迭兒復相,左遷祖常開平縣尹,因欲中傷之,遂告歸。久之,鐵木迭兒死,拜住獨相,召除翰林待制。泰定元年,立皇太子,擢典寶少監、太子左贊善,兼翰林直學士。除禮部尚書。尋辭歸。

  天曆元年,召爲燕王內尉,仍入禮部,兩知貢舉,一爲讀卷官,時稱得人。遷參議中書省事,參定親郊禮儀,充讀冊祝官,拜治書侍御史,歷徽政副使,遷江南行臺中丞。

  元統元年,召議新政,賜白金二百兩,鈔萬貫。又歷同知徽政院事,兼知經筵事,遂拜御史中丞。帝以其有疾,詔特免朝禮,光祿日給上尊。祖常在憲臺,務存大體。西臺御史劾其僚禁酤面有酒容,以苛細黜之。山東廉訪司言孔慶訟事,以關名教寢之,按者亦引去。除樞密副使,復辭歸。起爲江南行臺中丞,又遷陝西行臺中丞,皆以疾不赴。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贈攄忠宣憲協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護軍、魏郡公,諡文貞。

  祖常立朝既久,多所建明。嘗議:國族及諸部既誦聖賢之書,當知尊諸母以厚彝倫。又議:將家子弟驕脆,恐負任使,庶民有挽強蹶張老死草野者,當設武學、武軍,儲材以備非常。時雖弗用,識者韙之。祖常工文章,務去陳言,專以先奏、兩漢爲法,尤致力於詩,圓密清麗。有文集行於世。文宗嘗駐蹕龍虎臺,祖常應制賦詩,甚被歎賞,謂中原碩儒唯祖常一人云。

  二子:武子,湖廣行省檢校官;文子,祕書省著作郎。

  史臣曰:「雍古氏,回鶻之貴族也。按竺邇父子,爲當時名將。至趙世延,乃用文學取貴仕,觀其劾桑哥、忤鐵木迭兒,豈非謇諤之土,晚節依違,貽田寵之譏。所謂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者歟。馬祖常高才碩學,與元明善、虞集齊名,獨以排擯集爲士論所不滿。借哉!」  

 卷一百四十八 ↑返回頂部 卷一百五十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3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