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先生集
作者:韩愈 

貞元十一年,[1]五月戊辰,愈東歸。癸酉,自潼關[2]出息於河之陰。時始去京師,有不遇時之歎。見行有籠白烏、白鸜鵒而西者,[3]號於道曰:“某土之守某官,[4]使使者進於天子。”[5]東西行者皆避路,[6]莫敢正目焉。因竊自悲,幸生天下無事時,承先人之遺業,不識干戈、耒耜、攻守、耕穫之勤,讀書著文,自七歲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己不敢有愧於道,[7]其閑居思念前古當今之故,亦僅誌其一二大者焉。選舉於有司,與百十人偕進退,[8]曾不得名薦書,[9]齒下士於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鳥也,惟以羽毛之異,[10]非有道德智謀,承顧問,贊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薦進,光耀如此。[11]故為賦以自悼,且明夫遭時者,雖小善必達;不遭時者,累善無所容焉。其辭曰:

吾何歸乎![12]吾将既行而後思,誠不足以自存,茍有食其從之。[13]出國門而東騖,[14]觸白日之隆景;時返顧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15]過潼關而坐息,窺黃流之奔猛;[16]感二鳥之無知,方蒙恩而入幸;惟進退之殊異,增余懷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17]徒外飾焉是逞。[18]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鳥之不如;汨東西與南北,[19]恒十年而不居;[20]辱飽食其有數,[21]況策名於薦書;[22]時所好之為賢,[23]庸有謂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得良弼於宵寐;[24]孰左右者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25]及時運之未來,或兩求而莫致;雖家到而戶說,[26]只以招尤而速累。蓋上天之生余,亦有期於下地;盍求配於古人,獨怊悵於無位。惟得之而不能,[27]乃鬼神之所戲;幸年歲之未暮,庶無羨於斯類。[28]

愈既從隴西公平汴州,[29]其明年七月有負薪之疾,[30]退休於居,作《復志賦》,其辭曰:

居悒悒之無解兮,[31]獨長思而永嘆;[32]豈朝食之不飽兮,寧冬裘之不完。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33]當歲行之未復兮,從伯氏以南遷。[34]淩大江之驚波兮,過洞庭之漫漫;[35]至曲江而乃息兮,[36]逾南紀之連山。[37]嗟日月其幾何兮,攜孤而北旋;[38]值中原之有事兮,將就食於江之南。[39]始專專於講習兮,非古訓為無所用其心;[40]窺前靈之逸跡兮,[41]超孤舉而幽尋。既識路又疾驅兮,孰知余力之不任[42]。考古人之所佩兮,閱時俗之所服。[43]忽忘身之不肖兮,[44]謂青紫其可拾。[45]自知者為明兮,[46]故吾之所以為惑。[47]擇吉日余西征兮,亦既造夫京師。[48]君之門不可逕而入兮,[49]遂從試於有司。惟名利之都府兮,羌眾人之所馳。[50]競乘時而附勢兮,紛變化其難推。[51]全純愚以靖處兮,將與彼而異宜。欲奔走以及事兮,顧初心而自非。朝騁騖乎書林兮,夕翺翔乎藝苑。[52]諒卻步以圖前兮,[53]不浸近而愈遠。哀白日之不與吾謀兮,至今十年其猶初。豈不登名於一科兮,[54]曾不補其遺余。進既不獲其志願兮,退將遁而窮居。[55]排國門而東出兮,[56]慨余行之舒舒。[57]時憑高以回顧兮,涕泣下之交如。[58]戾洛師而悵望兮,[59]聊浮遊以躊躇,[60]假大龜以視兆兮[61]。求幽貞之所廬。[62]甘潛伏以老死兮,不顯著其名譽[63]。非夫子之洵美兮,吾何為乎浚之都?[64]小人之懷惠兮,猶知獻其至愚。固余異於牛馬兮,寧止乎飲水而求芻。伏門下而[65]默默兮,竟歲年以康娛。[66]時乘間以獲進兮,[67]顏垂歡而愉愉。[68]仰盛德以安窮兮,又何忠之能輸?昔余之約吾心兮,誰無施而有獲;[69]嫉貪佞之洿濁兮,[70]曰吾其既勞而後食。[71]懲此志之不修兮,愛此言之不可忘。[72]情怊悵以自失兮,心無歸之茫茫。[73]茍不內得其如斯兮,孰與不食而高翔。抱關之厄陋兮,有肆志之揚揚。[74]伊尹之樂於畎畝兮,焉貴富之能當?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訟以成章。[75]往者不可復兮,冀來今之可望[76]

余悲不及古之人兮,伊時勢而則然。獨閔閔其曷已兮,憑文章以自宣。昔顏氏之庶幾兮,在隱約而平寬。固哲人之細事兮,夫子乃嗟歎其賢。惡飲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頤神而保年。有至聖而為之依歸兮,又何不自得於艱難。曰:余昏昏其無類兮,望夫人其已遠。行舟楫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勤祖先之所貽兮,勉汲汲於前修之言。雖舉足以蹈道兮,哀與我者為誰。眾皆舍而己用兮,忽自惑其是非。下土茫茫其廣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懷。就水草以休息兮,恒未安而既危。久拳拳其何故兮,亦天命之本宜。惟否泰之相極兮,咸一得而一違。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時。聊固守以靜俟兮,誠不及古之人兮其焉悲。

余取友於天下,將歲行之兩周[77]。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紛擾擾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78]。寧安顯而獨裕,顧阨窮而共愁[79]。惟知心之難得,斯百一而為收[80]

歲癸未而遷逐,侶蟲蛇於海陬[81];遇夫人之來使[82],闢公館而羅羞[83]。索微言於亂志[84],發孤笑於群憂;物何深而不鏡[85],理何隱而不抽?始參差以異序,卒爛漫而同流[86];何此歡之不可恃,遂駕馬而回輈[87]。山磝磝其相軋[88],樹蓊蓊其相摎[89];雨浪浪其不止[90],雲浩浩其常浮[91]。知來者之不可以數[92],哀去此而無由[93];倚郭郛而掩涕,空盡日以遲留[94]

古詩一

编辑

臣愈頓首再拜言:[95]臣伏見皇帝陛下即位以來,誅流奸臣,[96]朝廷清明,無有欺蔽。外斬楊惠琳、劉辟,以收夏、蜀;東定青、徐積年之叛。海內怖駭,不敢違越。郊天告廟,神靈歡喜。風雨晦明,[97]無不從順。太平之期,適當今日。臣蒙被恩澤,日與群臣序立紫宸殿陛下,[98]親望穆穆之光。而其職業,[99]又在以經籍教導國子,誠宜率先作歌詩以稱道盛德,不可以辭語淺薄,不足以自效為解。[100]輒依古作四言《元和聖德詩》一篇,凡千有二十四字,指事實錄,具載明天子文武神聖,以警動百姓耳目,傳示無極。[101]其詩曰:

皇帝即阼,[102]物無違拒,曰,曰雨而雨。[103]維是元年,有盜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104]皇帝曰嘻!豈不在我?負鄙為艱,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眾十旅。[105]軍其城下,告以福禍。腹敗枝披,不敢保聚,擲首陴外,[106]降幡夜豎。[107]疆外之險,莫過蜀土。韋臯去鎮,劉辟守後。血人於牙,不肯吐口。[108]開庫士,曰隨所取,[109]汝張汝弓,汝鼓汝鼓,[110]汝為表書,求我帥汝。[111]事始上聞,在列鹹怒。皇帝曰然,嗟遠士女,茍附而安,則且付與。讀命於庭,[112]出節少府,[113]朝發京師,夕至其部。[114]辟喜謂黨,汝振而伍,蜀可全有,此不當受。[115]萬牛臠炙,[116]萬甕行酒,以錦纏股,以紅帕首。[117]有忄匡其兇,有餌其誘。[118]其出穰穰,[119]隊以萬數,[120]遂劫東川,遂據城阻。[121]皇帝曰嗟!其又可許!爰命崇文,分卒禁禦,[122]有安其驅,無暴我野。日行三十,[123]徐壁其右。[124]辟黨聚謀,鹿頭是守。[125]崇文奉詔,進退規矩,[126]戰不貪殺,擒不濫數。[127]四方節度,整兵頓馬,上章請討,[128]俟命起坐。皇帝曰嘻!無汝煩苦。[129]荊並洎梁,[130]在國門戶,出師三千,各選爾醜。[131]四軍齊作,殷其如阜。[132]或拔其角,[133]或脫其距,[134]長驅洋洋,無有齟齬。[135]八月壬午,辟棄城走,載妻與妾,包裹稚乳。是日崇文,入處其宇。[136]分散逐捕,搜原剔藪。辟窮見窘,無地自處,俯視大江,不見洲渚,遂自顛倒,若杵投臼。取之江中,[137]枷ㄕ械手。婦女累累,啼哭拜叩。來獻闕下,以告廟社。周示城市,鹹使觀睹。解脫攣索,夾以砧斧。[138]婉婉弱子,赤立傴僂,[139]牽頭曳足,先斷腰膂。[140]次及其徒,體骸撐拄。[141]未乃取辟,駭汗如寫,[142]揮刀紛紜,爭寸刂膾脯。[143]優賞將吏,扶綴組,帛堆其家,粟塞其庾。[144]哀憐陣歿,廩給孤寡,贈官封墓,周匝宏溥。經戰伐地,寬免租簿。施令酬功,急疾如火。[145]天地中間,莫不順序。幽恒青魏,[146]東盡海浦,南至徐蔡,[147]區外雜虜,[148]怛威赧德,[149]蹈舞,掉棄兵革,私習簋,來請來覲,十百其耦。[150]皇帝曰籲!伯父叔舅,[151]各安爾位,訓厥每。[152]正月元日,初見宗祖,躬執百禮,登降拜俯。薦於新宮,[153]視瞻梁,戚見容色,淚落入俎,侍祠之臣,助我惻楚。乃以上辛,[154]於郊用牡。除於國南,鱗筍毛ね。[155]廬幕周施,開揭磊[156]獸盾騰[157]圓壇貼妥。[158]天兵四羅,常婀娜。[159]駕龍十二,[160]魚魚雅雅。[161]於丘,[162]奠璧獻[163]眾樂驚作,轟う融冶。[164]紫焰噓呵,[165]高靈下墮。群星從坐,[166]錯落侈哆。[167]日君月妃,[168]煥赫卮。[169]瀆鬼鴻,[170]嶽祗で峨。[171]飫沃薌,[172]產祥降嘏。鳳皇應奏,舒翼自拊。赤麟黃龍,逶陀結糾。[173]卿士庶人,黃童白叟,踴躍歡呀,失喜噎歐。[174]乾清坤夷,境落褰舉。[175]帝車回來,日正當午,[176]幸丹鳳門,大赦天下。滌濯爽,[177]磨滅瑕垢。續功臣嗣,拔賢任。孩養無告,仁滂施厚。皇帝神聖,通達今古。[178]聽聰視明,[179]一以堯禹。[180]生知法式,動得理所。天錫皇帝,為天下主。並包畜養,無異細鉅。億載萬年,敢有違者?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比綈。敕戒四方,侈則有咎。天錫皇帝,多麥與黍。無召水旱,耗於雀鼠。[181]億載萬年,有富無窶。[182]皇帝正直,別白善否。擅命而狂,既翦既去。盡逐群奸,靡有遺侶。天錫皇帝,臣碩輔。博問遐觀,以置左右。億載萬年,無敢余侮。[183]皇帝大孝,慈祥悌友。怡怡愉愉,奉太皇后。[184]浹於族親,濡及九有。天錫皇帝,與天齊壽。登茲太平,無怠永久。億載萬年,為父為母。博士臣愈,職是訓詁。作為歌詩,以配吉甫。[185]

狄之水兮,其色幽幽。[188]我將濟兮,不得其由。涉其淺兮,石齧我足。乘其深兮,龍入我舟。我濟而悔兮,將安歸尤?歸兮歸兮!無與石鬥兮,無應龍求。[189]

蘭之猗猗,[192]揚揚其香。不采而佩,於蘭何傷?[193]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194]薺麥之茂。[195]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龜之氛兮,不能雲雨。[198]龜之枿兮,[199]不中梁柱。[200]龜之大兮,祗以奄魯。知將隳兮,[201]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歸輔。[202]

雨之施,物以孳。[205]我何意於彼為?自周之先,其艱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後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臨孔威,敢戲以侮。孰荒於門?孰治於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208]耳肅肅兮,聽不聞聲。朝不日出兮,夜不見月與星。[209]有知無知兮,為死為生?嗚呼,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210]

我家於豳,[213]自我先公。伊我承序,敢有不同。[214]今狄之人,將土我疆。民為我戰,誰使死傷?彼岐有岨,[215]我往獨處。爾莫余追,[216]無思我悲。

父兮兒寒,母兮兒饑。兒罪當笞,逐兒何為?兒在中野,以宿以處。四無人聲,誰與兒語?兒寒何衣?兒饑何食?兒行於野,履霜以足。母生眾兒,有母憐之。獨無母憐,兒寧不悲?[219]

雉朝飛操[220][221]

编辑

雉之飛,於朝日。群雌孤雄,意氣橫出[222]。當東而西,當啄而飛。隨飛隨啄,群雌粥粥。[223]嗟我雖人,曾不如彼雉雞。生身七十年,無一妾與妃。[224]

雄鵠銜枝來,雌鵠吸泥歸。巢成不生子,大義當乖離。江漢水之大,鵠身鳥之微。更無相逢日,且可繞樹相隨飛。[227]

有獸維貍兮,我夢得之;其身孔明兮,而頭不知。[230]吉兇何為兮,覺坐而思。巫鹹上天兮[231],識者其誰?

 

吾聞京城南,茲維群山囿。
東西兩際海,[232]巨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
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233]
欲休諒不能,粗敘所經覯。

嘗昇崇丘望,[234]戢戢見相凑。
晴明出稜角,縷脈碎分繡。
蒸嵐相澒洞,[235]表裏忽通透。
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
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天空浮脩眉,[236]濃綠畫新就。
孤撐有巉絕,[237]海浴褰鵬噣。[238]

春陽潛沮洳,[239]濯濯吐深秀。[240]
巖巒雖嵂崒,[241]軟弱類含酎。[242]
夏炎百木盛,蔭鬱增埋覆。
神靈日歊歔,[243]雲氣爭結構。
秋霜喜刻轢,[244]磔卓立癯瘦。[245]
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鏤。[246]
新曦照危峨,億丈恒高袤。[247]
明昏無停態,頃刻異狀候。[248]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閒簉。[249]
藩都配德運,[250]分宅占丁戊。[251]
逍遙越坤位,[252]詆訐陷乾竇。[253]
空虛寒兢兢,風氣較搜漱。
朱維方燒日,陰霰縱騰糅。[254]

昆明大池北,[255]去覿偶晴晝。
緜聯窮俯視,倒側困清漚。[256]
微瀾動水面,踴躍躁猱狖。[257]
驚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258]
前尋徑杜墅,坌蔽畢原陋。[259]
崎嶇上軒昂,始得觀覽富。
行行將遂窮,嶺陸煩互走。[260]
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
巨靈與誇蛾,[261]遠賈期必售。[262]
還疑造物意,固護蓄精祐。
力雖能排斡,雷電怯呵詬。
攀緣脫手足,蹭蹬抵積甃。
茫如試矯首,堛塞生怐愗。[263]
威容喪蕭爽,近新迷遠舊。
拘官計日月,欲進不可又。
因緣窺其湫,凝湛閟陰獸。[264]
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
爭銜彎環飛,投棄急哺鷇。[265]
旋歸道迴睨,達枿壯復奏。[266]
籲嗟信奇怪,峙質能化貿。[267]

前年遭譴謫,[268]探歷得邂逅。
初從藍田入,[269]顧眄勞頸脰。[270]
時天晦大雪,[271]淚目苦矇瞀。[272]
峻塗拖長冰,直上若懸溜。
褰衣步推馬,[273]顛蹶退且復。[274]
蒼黃忘遐睎,所矚纔左右。
杉篁咤蒲蘇,[275]杲耀攢介胄。
專心憶平道,脫險逾避臭。[276]

昨來逢清霽,宿願忻始副。[277]
崢嶸躋冢頂,[278]倏閃雜鼯鼬。[279]
前低劃開闊,[280]爛漫堆眾皺。[281]
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鬭;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驚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輻凑。[282]
或翩若船遊。[283]或决若馬驟。
或背若相惡。或向若相佑。
或亂若抽筍。或嵲若炷灸。[284]
或錯若繪畫。或繚若篆籀。
或羅若星離。或蓊若雲逗。
或浮若波濤。或碎若鋤耨。
或如賁育倫,賭勝勇前購。
先強勢已出。後鈍嗔䛠譳。[285]
或如帝王尊。叢集朝賤幼。
雖親不褻狎。雖遠不悖謬。
或如臨食案,肴核紛飣餖。
又如遊九原。墳墓包槨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㽅梪。
或覆若曝鱉。或頹若寢獸。
或蜿若藏龍。或翼若搏鷲。
或齊若友朋。或隨若先後。
或迸若流落。或顧若宿留。
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
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286]
或屹若戰陣。或圍若蒐狩。
或靡然東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287]或若氣饙餾。[288]
或行而不輟,或遺而不收。[289]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禿鬝,[290]或燻若柴槱。[291]
或如龜坼兆,或若卦分繇;[292]
或前橫若剝,[293]或後斷若姤。[294]
延延離又屬,夬夬叛還遘。
喁喁魚闖萍,[295]落落月經宿;
誾誾樹墻垣,巘巘架庫廄;[296]
參參削劍戟,煥煥銜瑩琇。[297]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298]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猶奔,蠢蠢駭不懋。[299]

大哉立天地,經紀肖營腠。
厥初孰開張?僶俛誰勸侑?
創茲樸而巧,戮力忍勞疚。
得非施斧斤?無乃假詛咒?
鴻荒竟無傳,功大莫酬僦。[300]
嘗聞於祠官,芬苾降歆齅。[301]
斐然作歌詩,惟用贊報酭。[302]

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童無所識,[303]但聞有神仙。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凝心感魑魅,[304]慌惚難具言。[305]一朝坐空室,雲霧生其間,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檐楹暫明滅,[306]五色光屬聯。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307]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茫茫八大,[308]影響無由緣。裏胥上其事,郡守驚且嘆,[309]驅車領官吏,俗爭相先。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310]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傳。余聞古夏後,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311]魍魎莫逢旃。[312]逶迤不復振,後世恣欺謾。幽明紛雜亂,人鬼更相殘。秦皇雖篤好,漢武洪其源。自從二主來,此禍竟連連。[313]木石生怪變,狐貍騁妖患。莫能盡性命,安得更長延。[314]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315]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來者猶可誡,余言豈空文。[316]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寒衣及饑食,在紡績耕耘。[317]下以保子孫,上以奉君親,茍異於此道,皆為棄其身。噫乎彼寒女,永托異物群。感傷遂成詩[318],昧者宜書紳。

 窗前兩好樹,眾葉光薿薿。[319]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微燈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憂無端來,感嘆成坐起。天明視顏色,與故不相似。羲和驅日月,[320]疾急不可恃。浮生雖多途,[321]趨死惟一軌。胡為浪自苦?得酒且歡喜。

白露下百草,蕭蘭共雕悴。[322]青青四墻下,已復生滿地。[323]寒蟬暫寂寞,蟋蟀鳴自恣。運行無窮期,稟受氣苦異。適時各得所,松柏不必貴。

彼時何卒卒,[324]我誌何曼曼?[325]犀首空好飲,[326]廉頗尚能飯。[327]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茫茫出門路,欲去聊自勸。[328]歸還閱書史,[329]文字浩千萬。陳跡竟誰尋?[330]賤嗜非貴獻。[331]丈夫意有在,[332]女子乃多怨。

秋氣日惻惻,秋空日淩淩。上無枝上蜩,[333]下無盤中蠅。豈不感時節,耳目去所憎。[334]清曉卷書坐,南山見高棱。其下澄湫水,[335]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豈謂吾無能。

離離掛空悲,戚戚抱虛警。露泫秋樹高,[336]蟲吊寒夜永。斂退就新懦,趨營悼前猛。歸愚識夷塗,[337]汲古得修綆。[338]名浮猶有恥,味薄真自幸。庶幾遺悔尤,即此是幽屏。[339]

今晨不成起,端坐盡日景。蟲鳴室幽幽,[340]月吐窗囧囧。[341]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塵埃慵伺候,文字浪馳聘。尚須勉其頑,王事有朝請。[342]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我無汲汲誌,何以有此憾?寒雞空在棲,缺月煩屢瞰。[343]有琴具徽弦,再鼓聽愈淡。古聲久埋滅,無由見真濫。[344]低心逐時趨,[345]苦勉只能暫。有如乘風船,一縱不可纜。不如覷文字,[346]丹鉛事點勘。[347]豈必求贏余,所要石與甔。[348]

卷卷落地葉,隨風走前軒。鳴聲若有意,顛倒相追奔。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燈當我前。問我我不應,饋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349]讀詩盡數編。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其言有感觸,使我復淒酸。顧謂汝童子,置書且安眠。丈人屬有念,[350]事業無窮年。

霜風侵梧桐,眾葉著樹乾。空階一片下,琤若摧瑯玕。[351]謂是夜氣滅,望舒霣其團。[352]青冥無依倚,飛轍危難安。驚起出戶視,倚楹久汍瀾。[353]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354]迷復不計遠,[355]為君駐塵鞍。

暮暗來客去,群囂各收聲。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世累忽進慮,[356]外憂遂侵誠。強懷張不滿,弱念缺已盈。[357]詰屈避語阱,冥茫觸心兵。敗虞千金棄,[358]得比寸草榮。知恥足為勇,晏然誰汝令。[359]

鮮鮮霜中菊,既晚何用好。揚揚弄芳蝶,[360]爾生還不早。[361]運窮兩值遇,婉孌死相保。[362]西風蟄龍蛇,眾木日雕槁。由來命分爾,泯滅豈足道。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363]汗漫不省識,[364]如乘桴浮。[365]或自疑上疏,上疏豈其由?[366]是年京師旱,田畝少所收。上憐民無食,征賦半已休。[367]有司恤經費,未免煩征求。富者既雲急,貧者固已流。傳聞閭裏間,赤子棄渠溝。持男易鬥粟,掉臂莫肯酬。[368]我時出衢路,餓者何其稠。[369]親逢道邊死,[370]佇立久咿[371]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372]適會除御史,誠當得言秋。拜疏移ト門,為忠寧自謀?上陳人疾苦,無令絕其喉。[373]下陳畿甸內,[374]根本理宜優。積雪驗豐熟,幸寬待蠶。天子惻然感,司空嘆綢繆。[375]謂言即施設,乃反遷炎州。[376]同官九俊,偏善柳與劉。[377]或慮語言泄,傳之落冤仇。二子不宜爾,將疑斷還不。[378]中使臨門遣,頃刻不得留。病妹臥床褥,[379]分知隔明幽。悲啼乞就別,百請不頷頭。[380]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慚羞。亻黽亻免不回顧,行行詣連州。朝為青雲士,暮作白首囚。商山季冬月,冰凍絕行。春風洞庭浪,出沒驚孤舟。逾嶺到所任,低顏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隨事生瘡疣。遠地觸途異,吏民似猿猴。生獰多忿很,[381]辭舌紛嘲啁。[382]白日屋檐下,雙鳴鬥鵂留[383]有蛇類兩首,有蠱群飛遊。[384]窮冬或搖扇,盛夏或重裘。颶起最可畏,[385]訇哮簸陵丘。[386]雷霆助光怪,氣象難比侔。癘疫忽潛遘,十家無一瘳。猜嫌動置毒,對案輒懷愁。前日遇恩赦,[387]私心喜還憂。[388]果然又羈縶,不得歸“耒助”。此府雄且大,騰淩盡戈矛。淒淒法曹掾,何處事卑陬。生平企仁義,所學皆孔周。早知大理官,不別三後儔。[389]何況親犴獄,[390]發奸偷。[391]懸知失事勢,恐自罹罘。[392]湘水清且急,涼風日修修。胡為首歸路,[393]旅泊尚夷猶?[394]昨者京使至,[395]嗣皇傳冕旒。[396]赫然下明詔,首罪誅共殳。[397]復聞顛夭輩,[398]峨冠進鴻疇。[399]班行再肅穆,璜鳴瑯ギ。[400]佇繼貞觀烈,邊封脫兜鍪。三賢推侍從,[401]卓犖傾枚鄒。[402]高議參造化,[403]清文煥皇猷。協心輔齊聖,政理同毛[404]《小雅》詠鳴鹿,食蘋貴呦呦。[405]遺風邈不嗣,豈憶嘗同[406]失誌早衰換,前期擬蜉蝣。自從齒牙缺,始慕舌為柔。[407]因疾鼻又塞,漸能等薰蕕。[408]深思罷官去,畢命依松楸。空懷焉能果,但見歲已遒。殷湯閔禽獸,解網祝蛛蝥。[409]雷煥掘寶劍,冤氛銷鬥牛。[410]茲道誠可尚,誰能借前籌。殷勤謝吾友,[411]明月非暗投。[412]

暮行河堤上,四顧不見人。衰草際黃雲,感嘆愁我神。夜歸孤舟臥,展轉空及晨。謀計竟何就,嗟嗟世與身。

 靜夜有清光,閑堂仍獨息。念身幸無恨,志氣方自得。樂哉何所憂?所憂非我力。[413]

 
天行失其度,[414]陰氣來幹陽。重雲閉白日,[415]炎燠成寒涼。小人但咨怨,君子惟憂傷。飲食為減少,[416]身體豈寧康。此誌誠足貴,懼非職所當。[417]藜羹尚如此,[418]肉食安可嘗?[419]窮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且況天地間,大運自有常。勸君善飲食,鸞鳳本高翔。

 江漢雖雲廣,乘舟渡無艱。[420]流沙信難行,馬足常往還。淒風結沖波,狐裘能禦寒。終宵處幽室,華燭光爛爛。[421]茍能行忠信,[422]可以居夷蠻。嗟余與夫子,此義每所敦。何為復見贈,繾綣在不諼。[423]

 長安交遊者,貧富各有徒。親朋相過時,[424]亦各有以娛。[425]陋室有文史,高門有笙竽。何能辯榮悴?且欲分賢愚。

 誰謂我有耳,不聞鳳凰鳴。朅來岐山下,[426]日暮邊鴻驚。[427]

丹穴五色羽,其名為鳳凰。[428]昔周有盛德,此鳥鳴高岡。[429]和聲隨祥風,窕相飄揚。[430]聞者亦何事?但知時俗康。自從公旦死,[431]千載其光。[432]吾君亦勤理,遲爾一來翔。[433]

註釋

编辑
  1. 一或作五,以諸譜考之,作一為是。
  2. 潼關在華陰。
  3. 《舊史》德宗貞元十一年,河陽獻白烏。
  4. 一作某土之守臣某,用《禮記》全句。守音狩。
  5. 使使,下去音。
  6. 西下,閣、杭本無行字,考之《禮記》及公《送溫造序》,當有。
  7. 於,杭作之,非是。
  8. 十或作千,此專為選舉而言也。貞元九年,應宏詞者僅三十二人。作十為是。退上或再有偕字。
  9. 方從閣本,名上有列字,名下有於字。今按:嘉祐杭本與謝本,並無此二字,語簡而意已足,方本非是。
  10. 以下或有其字。
  11. 此下諸本有“可以人而不如鳥乎”一句,今從閣本、《文粹》刪去。
  12. 此句或在“茍有食其從之”下。
  13. 茍或作敬,非是。
  14. 音務,馳也。
  15. 路一作洛,羌或作差。今按:作差固謬,然羌乃發語之詞,施之句內,似亦未安,以上文“反顧流涕”之語推之,則西路乃長安之路,而此字當為浸漸愈益之意,不知的是何字,又恐或是逾字。
  16. 黃流或作流黃。
  17. 之或作其,嘉或作憙,非是。
  18. 焉或作而。
  19. 《楚辭》:“汨余若將不及。”《說文》:“水流也。”汨音聿。
  20. 恒或作亙,而或作以。恒,居鄧切,與亙竟之亙同。班固《敘傳》:“恒以年歲。”《選》詩:“徙倚恒漏窮。”
  21. 其,一作兮。
  22. 策,方從閣、杭作榮。云:公《上宰相書》“非茍沒於利榮於名也”,與此義通。今按:唐人策字,俗體從竹從宋,亦有只從艸者,與榮字絕相近,故閣本作榮,蓋傳寫之誤耳。方引“榮於名”,亦與此語意不相似。於或作與,亦非是。
  23. 好,去聲。
  24. 或云:昔上當有在字,或是念字,由上句末有愚字,相似而脫也。
  25. 先下或有容字,信或作容,皆非是。《漢·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遊,莫為我先。”韓語祖此。
  26. 或作曉。
  27. 惟,方作雖,惟字正是斡轉處,作雖即無力矣。能或作孤,亦非是。
  28. 今按:上文之意,若曰天之生我,必有所用,何不力慕古人,如傅說之徒,而獨怊悵於無位耶!惟或者茍得其位,而不能追配古人,但如二鳥之空被榮寵,乃是鬼神之所戲耳,故“幸年歲之未晚”,而“庶幾無慕於斯類”也。斯類蓋並指二鳥與彼“得之而不能者”而言也。歐陽文忠讀李習之《幽懷賦》,以謂翺一時有道而能文者,莫如韓愈。愈嘗有賦矣,不過羨二鳥之光榮,嘆一飽之無時爾,是心使光榮而飽,則不復云矣。若翺獨不然,其賦曰:“眾囂囂而雜處兮,鹹嘆老而嗟卑。視余心之不然兮,慮行道之猶非。”怪神堯以一旅取天下,而後世子孫,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為憂。嗚呼!使當時君子,皆易其嘆老嗟卑之心,為翺所憂之心,唐之天下,豈有亂與亡哉!歐陽子之論善矣。雖然,公不云乎,文章之作,常發於羈旅草野,至王公貴人,氣得誌滿,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為。《感二鳥賦》蓋所謂發於羈旅草野者,使其光榮而飽,憂天下之心,孰謂公一日忘耶?
  29. 隴西公,董晉也。按晉《行狀》:貞元十二年七月,拜檢校尚書、左僕射、汴州刺史,晉受命遂行。公及劉宗經、韋弘景,實從之。辟公為汴州觀察推官。其曰「明年七月」,則十三年作也。
  30. 負薪,賤者之稱,《禮記》:「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又:「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曰:某有負薪之憂。」鄭氏註:「憂亦作疾。」《公羊註》云:「大夫病曰犬馬,士病曰負薪。」公病作此賦,故云。
  31. 悒音邑,憂也。《選》:「良增悒悒。」解或作辭。
  32. 音灘,《騷》云:「心郁郁之憂思兮,獨永嘆乎增傷。」
  33. 坎軻,不平易貌,《選》:「坎軻多辛苦。」軻音可,坎或作「轗」。
  34. 歲行十二年而一復,大曆十二年,公從兄會南遷韶州,時年十歲,故云「歲行未復」也。伯氏,兄稱。《詩》:「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35. 按《唐·地理志》:「洞庭在岳州巴陵縣。」郭璞註《山海經》云:「洞庭地穴,湖水廣圓五百餘里,日月若出沒於其中也。」漫漫,大水貌。《選》:「歸海流漫漫。」漫,謨官切。
  36. 《唐·地理志》:韶州治曲江縣。
  37. 唐一行以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分南北紀,韶在南紀之外焉。《詩》云:「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南紀字,杜詩多用,如「南紀風濤壯」,「南紀阻歸楫」,「相國生南紀」之類。
  38. 孤謂孤兒,嫠謂寡婦。《左氏傳》云:「莒子殺其夫,己為嫠婦。」謂會卒於韶州,公從嫂歸葬河陽。攜,戶圭切。嫠音厘。旋,以宣切,還也。孤嫠一作嫠孤。
  39. 方從閣本無將字,於下有大字,或又無之字。今詳文勢,皆非是。建中二年,成德、魏博、山南、平盧節度,相繼稱亂。三年,王武俊、李希烈反。四年,涇原姚令言犯京師,德宗幸奉天,朱泚犯奉天。興元元年,李懷光反,如梁州。貞元元年,公以中原多故,避地江左。
  40. 方從閣本古作詁,為作焉,非是。
  41. 靈一作修。
  42. 音壬
  43. 《騷》云:「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服,亦佩也。考古之所佩,與時之所服,言當世之士,不及古人遠矣,惟己可庶幾古人也。閱,杭作闕,非是。
  44. 之或作而,又或作之者,皆非是。
  45. 夏侯勝謂諸生曰:「經術茍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梁劉孝標《辯命論》曰:「視韓彭之豹變,謂鷙猛致人爵;見張桓之朱紱,謂明經拾青紫,豈知有力者運之而趨乎!」公此語事本《夏侯勝傳》,而意取劉孝標論。
  46. 老子》:「知人者知,自知者明。」
  47. 吾下或有志字,非是。
  48. 京師在西,故云西征。公貞元二年,自宣城至京師。既或作冀。
  49. 逕或作徑。
  50. 羌,起羊切。或作差,非。所,或作四。《騷》云:「羌眾人之所仇。」羌,楚人發語端詞,猶言卿何為也字。
  51. 附勢或作射利,或只附字作射字。班彪曰:「乘時射利,商人之功。」此借用其語以譏世也。
  52. 揚雄《長楊賦》云:「並包書林。」《劇秦美新》云:「發秘府,覽書林,遙集乎文雅之囿,翺翔乎禮樂之場。」班固《賓戲》云:「 真婆娑乎藝術之場,休息乎篇籍之囿。」騁或作馳。《楚辭》:「朝騁騖乎江臯。」作馳非是。
  53. 卻,去約切,退也。《家語·儒行篇》:「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也。」《前漢·劉向傳》:「猶卻行而求及前人也。」
  54. 貞元八年公登第。
  55. 《騷》云:「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56. 貞元十一年公東歸。
  57. 慨或作嗟。
  58. 之或作而,《易·大有》卦,「厥孚交如」。
  59. 戾,郎計切。《詩》:「我客戾止。」洛師,洛陽也。
  60. 莊子》:「聖人躊躇以興事。」註,從容也。《騷》云:「聊浮遊以逍遙。」躊音疇,躇音除。
  61. 大或作火
  62. 幽貞,隱者。《易》:「幽人貞吉。」廬,寄也。曹植《節遊賦》曰:「非吾人之所廬。」顏延年《拜陵廟詩》:「 幼壯困孤介,末暮謝幽貞。」
  63. 音歟
  64. 夫子,謂董晉也。浚之都,汴州也。公貞元二年丙寅,始自江南入京師。十一年乙亥春,三上宰相書,不遇。夏東歸,秋至洛陽。十三年丙子秋,從董晉入汴州,晉辟署試校書郎,為汴宋濠潁泗州觀察推官,凡十餘年矣,故上云「至今十年其猶初」。
  65. 或作下之
  66. 竟或作卒。
  67. 間,何艱切,暇也,又居莧切,空隙也。《楚辭·九章》篇:「願乘間而自察。」
  68. 而或作之。
  69. 方從閣本,誰作惟,下又有德字。李本謂陳無已去德字,今本復訛惟為誰,其誤甚矣。今按:此句本云用《楚辭》「孰無施而有報,孰不殖而有獲」之語。詞意既有自來,又與上下文勢相應,故嘉祐杭本與諸本多如此。乃是韓公本文,相傳已久,非陳以意定也。閣本之繆如此,而方信之,反以善本為誤,今不得不辯也。又嘉祐杭本世多有之,而其不同處,方皆不錄,豈其偶未見耶,抑忽之而不觀也?
  70. 《說文》:「洿濁水不流。」《孟子》:「數罟不入洿池。」洿,汪胡切。
  71. 方無既字,非是。
  72. 修,方作循,云:「唐人書修近循。《楚辭》亦有誤者。」今按:唐人書字之誤,方說是也。然此乃修誤作循,非循誤作修也。修,猶修好修怨之修,蓋因舊增新之意耳。
  73. 之或作而。
  74. 諸本多作陽陽。《後漢·孔嵩傳》云:「 晨門肆志於抱關。」《史記·晏嬰傳》,志氣揚揚。公當是用此語。《詩》:「君子陽陽。」則註謂「無所用其心」,非公所用字也。
  75. 斯或作聊,訟或作誦。
  76. 音忘
  77. 「周」,謂十二年。公自興元元年甲子,以中原多故,避地江南,至貞元十九年癸未,凡二十年矣,故云「兩周」。[補注]陳景雲曰:公之取友,自貞元二年入都之歲始,此作於二十年,歲行猶未滿兩周,故云將也。
  78. 「紛」,或作「伊」。「紛擾」,或作「伊紛」。「其」或作「而」。「咸」,一作「或」,非是。好,去聲。
  79. 「窮」,或作「塞」。
  80. 「之」,或作「而」。「斯」,或作「在」。「百一」,或作「一旦」,皆非是。陸機嘆逝賦》:「得十一於千百。」韓用此意。[補注]「斯百一而為收」,《唐文粹》作「斯一旦而為仇。」陳景雲曰:《釋詁》:「仇,匹也。」一旦爲仇,猶言傾蓋如故。
  81. 「陬」,音「鯫」。「侶」,或作「旅」。
  82. 「夫」,馮無切。「使」,去聲,將命者。
  83. 「而」,或作「以」。
  84. 前漢·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注:「微妙之言耳。」
  85. 「鏡」,一作「考」。
  86. 「參差」,上楚簪,下楚宜切,又楚佳切;不齊也。「以」,或作「於」。「爛漫」,本或作「爛熳」,或作「瀾漫」云。「漫」,莫半切,又謨官切,大水也。
  87. 「遂」,或作「卒」。「而」,或作「以」。「輈」,車轅也。《》:「五楘梁輈。」文意謂儀之訖事而反。
  88. 「磝」,五交切。或作「嶅」。
  89. 「蓊蓊」,木茂也。《前漢》:「觀眾木之蓊薆。」「摎」,絞也。《儀禮》:「殤之絰者不摎垂。」注:「不絞其帶之垂者。」詩:「古木巃嵸枝相摎」。「蓊」,音翁,又,烏孔切。摎,居由切。「摎」,或作「繆」。
  90. 楚辭》:「霑余襟之浪浪。」並音琅。
  91. 江淹別賦》云:「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兮奇色。」公此頗效其體。「雲」,或作「雪」。「浩浩」,或作「活活」。「其」,或皆作「而」。
  92. 楚辭·哀時命篇》:「倈者不可與期。」淵明歸去來辭》:「知來者之可追。」「數」,頻也。《論語》:「朋友數,斯疎矣。」「數」,音朔。或無「者」字,或無「之」字,皆非是。
  93. 「而」,或作「以」。[補注]陳景雲曰:言別後良友不可頻得,而遷客未離謫地。
  94. 「而」,或作「其」。
  95. 此下或有曰字。
  96. 永貞元年八月庚子,憲宗即位,壬寅貶右散騎常侍王亻丕為開州司馬,前戶部侍郎、度支鹽鐵轉運使王叔文為渝州司戶。九月,貶韓泰等為諸州刺史。十一月,貶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執誼為崖州司戶。誅流奸臣,謂此也。
  97. 或作明晦。
  98. 或無陛字。
  99. 而或作況。
  100. 或作懈,或作辭,皆非是。自《左傳》請以曹為解,遷、固相承,用之非一。
  101. 警或作驚,流俗妄改也。《史記》:“尊寵樂毅以警動燕、齊。”義當用此。
  102. 或作祚,《史記·文紀》有“皇帝即阼”一全語,實用阼字。今按:阼,謂東階也。作祚非是。
  103. 《尚書· 洪範》篇:八庶征,曰雨,曰。曰肅,時雨若。曰乂,時若。
  104. 近或作其。踵,繼也。武,跡也。先是德宗建中間,李希烈、朱Г等反,至是楊惠琳、劉辟繼踵而起焉。
  105. 十或作千。方雲,按此專紀楊惠琳之亂也。時嚴綬在河東,表請討之。詔與天德軍合擊,未嘗他出師也。十旅為正。今按:《周禮》,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則一旅五百人,而十旅五千人也。方說得之。亦見以順討逆,師不在眾之意。
  106. 陴,城上女墻,《左氏》:“衛人登陴。” 音脾。
  107. 謂承全斬惠琳也。
  108. 《傳》言:辟嘗病,見問疾者,必以手行入其口,辟輒裂食之。其很惡如此。人或作入。
  109. 曰,方作日。今按:此乃述其誘士卒之詞,方本非是。
  110. 上鼓字或作伐,或作桴,或作擊,《春秋傳》云:伐鼓於社。伐,擊也。《詩·采芑》:“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111. 《傳》言:辟守後,務諷諸將僥麾節。
  112. 讀或作續,非是。
  113. 唐《百官志》云:符寶郎凡命將遣使,皆賜旌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114. 辟既自為留後,上初嗣位,未能討。是歲十二月,以辟為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
  115. 不當或作當不,非是。辟既得旌節,誌益驕,求兼三川,上不許。
  116. 或作[B105]。臠,切也。《莊子》,不敢食一臠。[B105]與炙同。《廣韻》引《周書》,始燔肉為炙。又《禮記》,毋嘬炙。臠,力轉切。[B105],之夜切,或曰即字,側吏切。
  117. 方云:荊公本音麥,潮本亦然。《方言》註:落頭,帕頭也,音貊。今多讀作莫轄切。公送李益、鄭權《序》,皆用此語。或作末字,蓋二音通讀。今按:《集韻》,帕,莫白切,無莫轄音。末,莫葛切,帶也。方說誤。《實錄》曰:禹會塗山之夕,大風雷震,有甲步卒幹余人,其不被甲者,以紅綃帕抹其額。自此遂為軍容之服。
  118. 兇,方作胸。今按:此二句,蓋言有畏其暴者,有貪其利者,故從之者眾耳。非本心樂從也。方本非是。《黃石公記》曰:“芳餌之下,心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詩意取此。
  119. 《詩》“降福穰穰”註:眾也。穰音攘。
  120. 所矩切。
  121. 上既不許辟三川,元和元年正月,辟遂發兵,圍東川節度使李康於梓州,欲以同幕盧文若為東川節度使,因陷梓州,降李康。
  122. 初上欲討辟,而難於用兵,宰相杜黃裳薦神策軍使高崇文可用。元和元年正月,命崇文將步騎五千為前軍,神策京師行營兵馬使李元奕將步騎二千為次軍,與山南西道節度嚴礪同討辟。甲午,崇文出斜谷,元奕出駱谷,同趨梓州,三月克之。
  123. 《賈捐之傳》云:吉行五十里,師行三十里。
  124. 壁或作辟。
  125. 六月,辟城鹿頭關,連八柵,屯兵萬余人,以拒崇文,崇文擊敗之。辟置柵於關東萬勝堆,崇文遣騎將高霞寓攻奪之,下敢關城,凡八戰皆捷。鹿頭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
  126. 規或作合。
  127. 杭本、三館本、《文粹》作藍縷,唐本作襤褸,蜀本始作濫數,校本多從之。今姑存其舊。今按:藍縷無理,濫數蓋用《左傳》數俘之語。蜀本得之,他本皆誤。
  128. 請或作乞。
  129. 嘻,嘆辭也,或作嘉,非是。
  130. 荊謂荊南節度使裴均,並謂河東節度使嚴綬,梁謂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也。
  131. 醜類也。
  132. 殷其或作殷殷,或作其殷。殷,安也,音隱。《詩》:“如崗如阜。”
  133. 拔或作披。
  134. 距,雞距,《史記》:“投石超距。”距,其呂切。
  135. 《前漢》:“齟者,齒不正也。”《說文》:齟齬,不相值也。《選》:“或齟齬而不安。”上床呂切,又壯所切,下音語。
  136. 日或作曰。
  137. 九月崇文克成都,辟與盧文若帥數十騎西奔吐蕃,高霞寓等追之,及於灌羊田,辟赴江不死,擒之。崇文遂入自城都。
  138. 砧當作占,與椹同。《戰國策》范睢曰:“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要不足以待斧鉞。”是也。
  139. 上音嫗,下音縷。
  140. 南軒曰:“誦退之《聖德頌》,至‘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牽頭曳足,先斷腰膂’處,世榮舉子由之說曰:‘此李斯頌秦所不忍言,而退之自謂無愧於《風》、《雅》,何其陋也。’此說如何?曰:退之筆力高,得斬截處即斬截。他豈不知此,所以為此言者,必有說。蓋欲使藩鎮聞之,畏罪懼禍,不敢叛耳。今人讀之至此,猶且寒心,況當時藩鎮乎。此正是合於《風》、《雅》處,只如《墻有茨》、《桑中》諸詩,或以為不必載,而龜山乃曰:‘此衛為夷狄所滅之由。’退之之言,亦此意也。退之之意,過於子由遠矣。大抵前輩不可輕議。”
  141. 《傳》云:“斬於城西南獨柳樹下,子超郎等九人,與部將崔綱以次誅。”《說文》:撐,[B103]拄也。拄從旁指也。《古樂府》,死人骸骨相撐拄。上抽庚切,下冢庾切。
  142. 音氵胥,《蓼蕭》詩用韻如此。或作雨,非是。
  143. 爭或作猶,寸刂或作切,皆非是。《儀禮》有寸刂肺。此詩蘇黃門獨謂不然,且曰:“此特憲宗命崇文誅一劉辟爾。其言辟棄城走,爭切膾脯,何其瑣屑之甚。謂之造語工則可,謂之得《雅》體未也。《詩》載文王伐崇,武王伐紂,固自有體。退之獨不到此邪?亦其少年所為文也。”按:公時年四十,不可謂少,大抵德不足則誇,憲宗功烈固偉,比文、武則有間矣。王荊公嘗論《詩》曰:“ 《周頌》之詞約,約所以為嚴,德盛故也。《魯頌》之詞侈,侈所以為誇,德不足故也。”是詩也,其亦《魯頌》之謂歟。
  144. 塞下其字或作倉,非是,以上句偶之可見。
  145. 十月,減劍南、東西川、山南西道今歲賦。釋脅從將吏,葬陣亡者,廩其家五歲,賜文武官爵勛。
  146. 或作魏幽恒青。
  147. 魏謂魏博節度,幽謂幽州盧龍節度,恒謂成德軍節度,青謂淄青平盧節度,徐謂武寧軍節度,蔡謂彰義軍節度。
  148. 區外,方外也。雜虜,夷狄也。按:《唐·地理志》,魏州魏郡今大名府,幽州范陽郡今燕山府,鎮州常山縣今真定府,青州北海郡也;魏則田季安,幽則劉濟,恒則王士真,青則李師道,徐則張 ,蔡則吳少誠,此皆一時藩鎮之國也。
  149. 諸本怛作ピ,赧作赫,又作服,或以《文錄》定ピ作怛,以唐、閣、蜀本定赫作赧,雲公《上尊號表》有‘ 怛威愧德’,意與此同。
  150. 或作數。
  151. 謂當時藩鎮諸師也。《禮記》曰:“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九州之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謂之叔舅。”
  152. ,或作田。
  153. 新宮,順宗室。於或作饗,新或作,非是。
  154. 哀元年《谷梁傳》曰:“郊自正月至於三月,郊之時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從,則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從,則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從,則不郊矣。”《禮記·郊特牲》“郊之用辛也”註云:“用辛日者,凡為人君,當齋戒自新耳。”
  155. 筍ね,所以垂鐘磬也,橫曰筍,飾以鱗屬。植曰ね,飾以屬。《周禮·梓人》為筍ね。筍,思尹切,亦作и。ね,國許切,又音巨。
  156. 《選》:金石磊。揭音羯,又桀揭二音。磊音儡。,魯可切。
  157. 盾以木為之,而畫龍文相合,載之以蔽馬。《詩》:“龍盾之合。”,《說文》云:“牽引也。”《楚辭》:“ゾ亂兮紛”。盾,順允切。,女加切。
  158. 《禮》:圓丘,象天。圓丘,即圓壇也。賀循《上郊壇制度》曰:“《漢舊儀》南郊圓壇八陛,於宮南七里。”
  159. 或作旗,曹植曰“華容婀娜”。婀,烏可切。娜,奴可切。
  160. 《周禮》:馬八尺以上為龍,天子之駕馬十有二閑。
  161. 雅雅字見《晉史·劉忄炎傳》“洛中雅雅有三嘏”。魚魚字未詳,要亦車駕整肅之意。
  162. 圓丘也。或作升。《楚辭》升皆作,他準此。
  163. 奠,薦也。,玉爵也。《禮記》,夏後氏以,商以,周以爵。
  164. 轟,群車聲。《選》“轟轟闐闐”。う,相擊也。《選》“磊<勹><合勹>而相う”。融冶,樂聲。轟,呼宏切。う音灰。
  165. 紫或作柴。
  166. 從,去聲。
  167. 《西都賦》:“隋侯明月,錯落其間。”《說文》:“哆,張口也。”《詩》:“哆兮侈兮。”註:大貌。哆,丁可切,又昌者切。
  168. 《禮記》:“君之與後猶日之與月。”《前漢·李尋傳》:“日者,眾陽之宗,輝光所燭,萬物同晷,人君之表也。”唐楊炯《渾天儀賦》:“月也者,群陰之紀,上天之使,異姓之王,後妃之事。”
  169. 卮,身弱好貌。《樂府》:“珠佩卮戲金闕。”煥赫謂日君,卮謂月妃。果,烏果切。卮,五果切。
  170. 瀆鬼,四瀆之神。《選》:“鴻沆茫。”,莫孔切。鴻,胡孔切。
  171. 嶽祗,四嶽之神。で峨,山高貌。《後漢》“增で峨”。で音業,峨音我。
  172. 或作燎。今按飫沃之義未詳,或云當飫厭,亦未有所據也。薌字見《禮記》雲。
  173. 麟或作鱗,逶或作頹。逶,於為切。陀,徒河切。
  174. 歡或作嘆。歐或作嘔。嘔,俗字也。
  175. 褰或作騫。
  176. 校本作日始東吐,蓋疑郊祀回車,不應至午也,然諸本皆同,姑從之。
  177. 《詩》:“勿勿敗。”爽,瓦石洗物。《選》:“飛澇相爽。”,楚簡切。爽,初兩切,又此兩切。,一作刺。爽,一作扌爽。
  178. 今或作先,或作通今達古。
  179. 或作視聽聰明。
  180. 蓋取《禮記》:“一似重有憂者。”魯直云:“退之文,老杜詩,無一字無來處。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
  181. 耗於或作無耗。
  182. 或作富有無窶,或作富有貧窶,或作無有貧窶,皆非是。
  183. 余或作有,非是。
  184. 憲宗母昭憲皇太后王氏。
  185. 《詩》之《嵩高》、《民》、《韓奕》、《江漢》,皆尹吉甫美宣王作,公今為此詩,亦以吉甫自比也。
  186. 孔子之趙聞殺鳴犢作
  187. 史記》:“孔子既不用於衛,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按:竇鳴犢,《孔叢子》作鳴犢,《戰國策》作鳴犢鐸,《新序》作犢鐸鳴,或又作鳴鐸竇,諸說不同,未知孰是。諸本題義下皆有子註,閣本只存題義,唐本註與題義皆不出。蜀本於註雲上增又曰二字,與題義皆夾註寫,以此見雖題義亦後人以《琴操》續補也。歐、宋、荊公皆用閣本。今按歐本云:此效蔡邕作十操,事跡皆出蔡邕《琴操》雲。
  188. 狄,蜀本作秋。今按:《水經》:“河水至東阿、荏平等縣,東北流四瀆津。”註云:“津西有四瀆祠,東對四瀆口。河水東分,濟水受河,蓋滎口水斷不通,始自是。出與清水合,沛瀆自河入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昔趙殺鳴犢,孔子臨河嘆而作歌曰:‘狄之水兮風揚波,舟楫顛倒更相加。歸來歸來胡為斯?’案:臨濟,故狄也,是濟所逕,得其通稱也。”又云:“濟水逕臨濟縣南。”詳此,則是濟水自滎澤之下,潛流至此四瀆津口,而後復出河,又東分一支,與之合流,以過臨濟,而為狄水,故孔子臨河不濟而歌詠。狄水即此東分之河復出之濟也。然此皆齊地,今在濟、鄆之間。《史記》以為孔子自衛將西見趙簡子,則其道不當出此,此又不可曉者。今姑闕之,以俟深於地理者正焉。
  189. 歸兮歸兮,諸本兮作乎。
  190. 孔子傷不逢時作
  191. 《猗蘭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歷聘諸侯,莫能用。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托辭於香蘭雲。《古琴操》云:“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有定處。世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192. 班固《西都賦》:“蘭ぇ發色,曄曄猗猗。”
  193. 文子曰:“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止。”此公所謂“不采而佩,何傷於蘭”之意也。
  194. 《禮記》,貿貿然來。貿音茂。
  195. 麥秋生夏死,薺冬生中夏死。《西京雜記》曰:“建亥之月,陰氣之極,薺麥始生,由陽升也。”
  196. 孔子以季桓子受齊女樂,諫不從,望龜山而作
  197. 龜山,魯山也。《詩》:“奄有龜蒙。”在泰山博縣。《史記》:“季氏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燔俎於大夫。孔子時為魯大司寇,遂行,宿於屯。而師己送曰:‘夫子則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蓋優哉遊哉,維以卒歲。’師己反,季子曰:‘孔子亦何言’,師己以實告。季氏喟然嘆曰:‘夫子罪我以群婢也。’”又《古操》云:“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奈龜山何?”譬季氏於龜山,托勢利於斧柯也。
  198. 《春秋元命苞》曰:“山者氣之包含,所含精藏雲,故觸石布山。”言龜山不能然也。一作為雨,氛或作氣,雲或作為,或云上有為字。
  199. ,伐木之余。《前漢》“三之起”,李巡曰:“槁木之余。”,牙葛切,亦作蘗。
  200. 不下或有能字,非是。或云,《太玄經》“梁不中,柱不隆,大廈微。”中,平聲讀。今按:此但言其木不堪作梁柱耳,與《太玄》中字意異。當只作去聲讀,文意乃協。
  201. 知或作如,將隳,蓋取《左氏》“仲尼將隳三都”。隳,許規切。
  202. 蓋言周公如有神,其使余歸輔其君也。鬼或作思。余歸,方作歸余,皆非是。大抵方意尚異,不問文義之如何,惟作倒語者則必取之。如下文“我豳於家”、“莫爾余追”,皆此類也。
  203. 周公作
  204. 越裳在交趾國之南。《韓詩外傳》曰:“周成王之時,越裳氏重九譯而至,獻白雉於周公,曰:‘吾受命國之黃髮言曰:久矣,天不迅雷疾雨也,海不波溢,三年於茲矣。意者中國有聖人乎,盍往朝之?於是乃來。’”韓本註引《後漢·南蠻志》,事同而文少異。《古琴操》曰:“於戲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
  205. 或作滋。
  206. 文王羑里作
  207. 羑里在河內湯陰縣,亦作牖裏。《史記》:周文王篤仁敬老,禮下賢者,崇侯虎譖之於紂曰:‘將不利於帝。’紂囚文王羑里。《琴錄》曰:“文王見拘羑里,憂愁無聊,援琴而鼓之,號曰《幽拘操》。詞曰:殷道混混,浸濁煩兮。朱紫相合,不別分兮。迷亂聲色,信讒言兮。炎炎之虐,使我衍兮。幽閉牢阱,由其言兮。遘我四人,憂動勤兮。”羑音酉。
  208. 目窈窈或作窈掩掩,或作目掩掩。今按:下文有耳字,正與目字相對,窈窈二字,比之掩掩,似亦差勝。
  209. 日上或有見宇。
  210. 伊川曰:“退之作《琴操》有曰:‘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道文王意中事,前後之人道不到此。”徐仲車言:“退之《拘幽操》,謂文王囚羑里作,乃云:‘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可謂知文王之用心矣。《凱風》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而云:‘母氏聖善,我無令人。’重自責也。”
  211. 周公為太王作
  212. 岐山在岐州,今有岐山縣。《詩》:“居岐之陽。”太王,古公父也。《孟子》曰:“太王居豳,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云云。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吾土地也,我將去之。”去豳逾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此《岐山操》,而曰周公為太王作,思乃祖也。
  213. 杜預云:“豳在新平漆縣東北,今州是也”。與豳同。或作我豳於家,非是。
  214. 諸本序作緒。或云《商書》“丕承基緒”,然《國語》亦有“奔走承序”。註:謂承受事業次第也。今按:序謂傳授次第。《漢書》多云:“朕承天序”,是也。緒,猶言統系,方引《商書》之言是也。二字義雖不同,然用之於此,似亦兩通。但《國語》承序,乃謂承受政役之次第,與《漢書》字同而意異。方作序,而引以為說,則誤矣。
  215. 岨與阻同,《楚辭》、《漢書》多用岨字。今以平聲讀之非也。
  216. 爾或作人,爾莫或作莫爾,非是。
  217. 尹吉甫子伯奇無罪,為後母譖而見逐,自傷作
  218. 《履霜操》者,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吉甫聽其後妻之言逐之,伯奇編水荷而衣,采亭花而食,清朝履霜,而自傷無罪見放逐,乃援琴而鼓之。見《古樂府題解》。其詞曰:“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此冤。”
  219. 兒寧或作母寧,非是。
  220. 牧犢子七十無妻,見雉雙飛,感之而作
  221. 牧犢或作沐瀆。吳兢《樂府古題解》云:“舊說齊宣王時,木犢子所作也。木犢子年七十無妻,出薪於野,見雉雌雄相隨,意動心怨,乃仰天嘆曰:‘聖王在上,恩及草木鳥獸,而我獨不獲。’因援琴而歌以自傷,其聲中絕。”崔豹《古今註》述其詞曰:“雉朝飛兮鳴相和,雌雄群遊於山阿。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
  222. 或無氣字
  223. 粥粥或謂字當作[QYDD],音祝。《說文》:“呼雞重言之。”杜詩:“誰話[QYDD]雞翁。”
  224. 馬大年云:“別本彼作此,無雞字,而下語妃音媲,與雉協。”
  225. 商陵穆子娶妻五年無子父母欲其改娶其妻聞之中夜悲嘯穆子感之而作
  226. 崔豹《古今註》曰: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欲其改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而悲嘯。穆子聞之,愴然而悲,乃援琴而歌,為《別鶴操》,亦曰《別鵠操》。詞曰:“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攬衾不寐食忘食。”後仍為夫妻。
  227. 且或作安,又無繞樹二字,皆非是。李陵詩“長當為此別,且復立斯須”。又《古樂府》“與子如黃鵠,將別復徘徊”。亦此意也。
  228. 曾子夢見一貍,不見其首作
  229. 殘形操,事出《琴錄》,其詳未聞。曾子一作魯子。
  230. 按《大周正樂記》:“曾子鼓琴,崔子立戶外而聽之。曲終入曰:‘善哉,鼓琴乎,身已成矣,而惜未得其首也。’曾子曰:‘吾晝臥夢見一貍,但見其身,不見其頭,起而為之弦歌也。’”
  231. 古神巫也。
  232. 方云:《史記》春申君上秦昭王書:“王之地一經兩海。”《太康地記》曰,河北得水為河,塞外得水為海。今按:此與《史記》,但皆極言其廣耳,不必曲引塞外之說也。
  233. 掛一念或作一念掛,非是。
  234. 嘗或作常。
  235. 澒或作鴻。《淮南子》:“澒鴻洞。”王褒《簫賦》、揚雄《羽獵賦》,所用皆同,唐人始兼用之。杜詩“鴻洞半炎方”、“澒洞不可掇”,是也。
  236. 《選·洛神賦》,“修眉聯娟”。空或作宇。
  237. 杜詩:巉絕華嶽赤。《南史》劉孝標《廣絕交論》:太行孟門,豈云巉絕。,仕檻、仕衫二切。
  238. 史記》:中行人面鳥噣。音晝。已上總敘南山大概。
  239. 沮洳,陷濕地。《詩》:“彼汾沮洳。”沮洳,猶言潤澤也。沮,子魚切,洳音如,又一音皆去聲。
  240. 吐深或作深吐。
  241. 史記》:隆崇嵂崒。杜詩:高嶽前嵂崒。嵂音律。崒,昨沒切,又慈恤切。
  242. 軟與軟同,而兗切。酎音宙。
  243. 歊音枵。歔,休居切。
  244. 或作鑠。《史記·酷吏傳》:刻轢宗室。
  245. 磔音窄。
  246. 雪或作路。
  247. 東西曰廣,南北曰袤。《前漢》:延袤百丈。莫候切。危或作峗。恒,居鄧切,或作亙。
  248. 已上敘四時變態。
  249. 《左傳》:僖子使助氏之。註:,副倅也。嵇康曰:承間乏。,初救切。
  250. 太白山為帝都藩垣。唐土德,太白在西南坤位,故云配德運。
  251. 丁戊亦謂西南,西字恐當作東。
  252. 逍遙,谷名。坤或作地。
  253. 言太白非特占西南坤位而已,又侵及東北乾位,故云陷乾竇也。按藩都至乾竇四句,未詳其義。
  254. 如救切。
  255. 昆明池在長安西南,周回四十里,漢武元狩二年作,以習水戰。
  256. 烏候切。
  257. 猱,猴屬。詩:無教猱升木。狖,鼠屬,善旋。一雲獸名,似猿。《楚辭》:猿雜處兮虎豹嗥。猱,奴刀切。音柚。躁一作蹂。
  258. 已上言南山方隅連亙之所。
  259. 徑或作經,當如“夜徑澤中”之徑。杜或作社,非是。杜墅,即杜陵也。本周之杜伯國,在長安萬年縣東南。坌或作忿。畢原,周文、武葬處,在今咸陽縣西北。或曰文王子封於畢,此其地也。坌,蒲悶切。
  260. 音奏。
  261. 《西京賦》:巨靈,高掌遠。郭緣生《述征記》曰:“華山對河東首陽山,黃河流於二山之間。古語云:此本一山當河,河水過之而曲行,河神巨靈以手擘開其上,以足蹈其下,中分為兩,以通河流。”蛾或作娥。考《列子》:“北山愚公,欲平太行、王屋二山,帝感其誠,命誇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冀之南,漢之東,無隴斷焉。”則娥當作蛾。誇,苦瓜切。
  262. 賈或作雇。《詩》:“賈用不售。”賈音古。
  263. 堛音忄,土塊。《爾雅》云:“塊,也。”《楚辭》宋玉《九辯》雲“直怐瞀而自苦”,音寇茂。按《集韻》通作っ。鄙吝心不明也。
  264. 《禮運》“龍以為獸”,謂湫中蛟也。獸音嗅,亦作畜,或作獸。
  265. 鳥生須哺曰鷇,自食曰雛。《爾雅》:“生哺鷇,生蜀雛。”鷇音寇。
  266. 達或作遠,盧仝《月蝕》詩:“頭戴弁冠高達蘗。”
  267. 音茂。
  268. 謂貞元十九年十二月自監察御史謫連州陽山令。
  269. 藍田,縣名,今在雍州,有關。
  270. 《公羊傳》:“絕其脰。”音豆。
  271. 公兩謫南方,皆由藍關,又皆遇冰雪。其謫陽山,以十二月。《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云:“商山冬季月,冰凍絕行。”其謫潮州,雖以正月,然亦遇雪。《藍田驛》詩雲“雪擁藍關馬不前”,是也。
  272. 《莊子》:“予適有瞀病。”註,風眩冒亂。瞀音茂。
  273. 推音蓷。
  274. 扶富切。
  275. 咤音姹。
  276. 逾或作邇,非是。
  277. 始或作所,非是。自“前年遭譴謫”以後,讀之可見。
  278. 崢音棖,嶸音宏。
  279. 《爾雅》雲“鼯鼬夷由”,註謂之飛生,又曰鼬鼠。註,鼬似“鼠召”,赤黃色,大尾,啖鼠。鼯音吾,鼬音又。
  280. 劃音畫,又忽麥切。
  281. 方從蜀人韓仲韶本作[A14E],雲石蟆也。二韻皆取喻,謂高而群峰飛馳如鼯鼬之奔,低而堆阜分布如眾[A14E]之列,於義為近。今按:此蜀本之誤,沈元用本亦然,皆非是。蓋此但言登山之時,叢薄蔽翳,方與蟲獸群行,而忽至山頂,則豁然見前山之低,雖有高陵深谷,但如皺物微有蹙摺之文耳。此最為善形容者。非登高山臨曠野,不知此語之為工也。況此句“眾皺”為下文諸“或”之綱領,而諸“或”乃“眾皺”之條目,其語意接連,文勢開闔,有不可以毫厘差者。若如方說,則不唯失其統紀,亂其行列,而鼯鼬動物,山體常靜,絕無相似之理。石蟆之與堆阜,雖略相似,然自高頂下視,猶若成堆,則亦不為甚小,而未足見南山之極高矣。其與下文諸“或”,疏密工拙,又有迥然不侔者。未論古人,但使今時舉子稍能布置者,已不為此,又況韓子文氣筆力之盛,關鍵紀律之嚴乎?大抵今人於公之文,知其力去陳言之為工,而不知其文從字順之為貴,故其好怪失常,類多如此。今既定從諸本,而復備論其說,以曉觀者云。
  282. 輻或作輪。今按輪者。轂輻之通名。其湊於轂者。輻而已。當作輻。
  283. 翩或作泛。
  284. 嵲音臬。灸音疚。
  285. 玉篇。䛠譳。詀誽也。詀誽,言不正也。
  286. 舞或作舉
  287. 或作焰
  288. 饙餾,稔也。註{攸食}飯為饙,饙熟為餾。上音分,又扶文切。下音溜。
  289. 《易》:“井收勿幕。”音狩。
  290. 鬝,《說文》云:“鬢禿也,丘閑切。”
  291. 余救切。
  292. 音宙。
  293. 《易·剝》,坤下艮上,彖曰:剝,剝也。
  294. 《易·後》,巽下乾上。彖曰:後,遇也。
  295. 喁喁,魚口也。《吳越春秋》云:“天下喁喁。”闖,馬出門貌。《公羊》:“開之則闖然。”註,出頭貌。喁音。闖,醜禁切。
  296. 巘,山形如甑也。姚令威云:恐當作獻々,《魏都賦》“四門獻”。
  297. 上音營,下音秀。
  298. 或作音翕。
  299. 已上並敘其經歷所見之狀。
  300. 無或作誰,又作莫。莫或作豈。
  301. 或作"鼻臭",依字當作"鼻臭"。
  302. 音又。是詩凡百有二韻,始總敘四時之變,次敘南山連亙之所止,其末則敘其經歷之所見焉。
  303. ,癡愚也。
  304. 上抽知切,下明秘切。
  305. 慌音晃。惚,呼骨切。
  306. 暫或作氣。
  307. 躑躅,不進貌。《楚辭》:“待天明兮立躑躅。”鮑昭《行路難》云:“吞聲躑躅不敢言。”上直炙切,下廚玉切。
  308. 《淮南子》:“九州之外有八夤,八夤之外有八。”《列子》:“八九野之水。”註:八極也。音宏。
  309. 或作觀,或作歡。
  310. 《楚辭》:“濟江海兮蛻蟬。”夏侯湛作《東方朔書贊》曰:“蟬蛻龍變,棄俗登仙。”音稅。
  311. 民或作人,公文石本用民字多,只為字不成,不盡避唐諱。
  312.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王孫滿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云云。鑄鼎象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魑魅魍魎,莫能逢之。”此曰莫逢旃,旃,之也。《選·西京賦》“魑魅魍魎,莫能逢旃”。
  313. 《莊·駢拇篇》:“又奚連連如膠漆糸墨索。”
  314. 盡或作保。嵇康《養生論》:“導養得理,以盡性命。”
  315. 《書·君陳》曰:“惟民生厚,因物有遷。”
  316. 空或作虛。
  317. 紡或作蠶。
  318. 或作詠
  319. 《詩》:“黍稷薿薿。”
  320. 或作白日。《廣雅》云:“羲和,日禦也。”杜詩云:“羲和鞭白日。”
  321. 雖或作每。
  322. 雕或作憔,或作雕。《荀子》:“勞苦雕悴。”
  323. 後山詩“墻根霜下草,又作一番新”,意本於此。
  324. 《孟子》:“卒然問曰。”音蒼沒切。《前漢·司馬相如傳》:“卒卒無須臾之間。”顏師古曰:“卒卒,促遽之意也。”
  325. 音萬。
  326. 史記》:“犀首者,魏人也,名衍,姓公孫氏。”司馬彪曰:“犀首,魏官名。”楚使陳軫使秦,過梁,見之曰:“公何好飲也?”曰:“無事也。”
  327. 廉頗,趙將,以讒奔魏,其後趙王使使者視頗尚可用否,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可用。使者還報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
  328. 或作嘆。
  329. 或作簡書。
  330. 陳或作塵。《莊子》:“《六經》者,先王之陳跡。”誰或作難。
  331. 負日之暄而欲獻君,食芹之美而欲進禦,貴賤固有差矣。詩意大抵以其所嗜,不與時偶焉。
  332. 或作存。
  333. 蜩,大蟬也。《詩》:“五月鳴蜩。”音條。
  334. 去或作無。
  335. 澄或作通,或作有,或作古,或作石。
  336. 泫或作滴,或作啼,或作泣。謝靈運詩:“花上露猶泫。”謝惠連:“泫泫露盈條。”王僧達詩:“秋還露泫柯。”古詩於露用泫字非一。今按:《檀弓》:“孔子泫然流涕。”則泫為流涕之貌於下句蟲吊對偶尤切。
  337. 愚或作儒。
  338. 綆,繩也。《左氏》“具綆缶”,註,汲索。《荀子》:“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音梗。
  339. 《選》張衡曰:“雜插幽屏。”屏,必郢切。葛立方曰:“此則陶潛《歸去來辭》覺今是昔非之意,似有所悟也。”
  340. 方作幽室中。今按:當作室幽幽,乃與下句相偶。
  341. 吐一作照。ぁ音憬。
  342. 《前漢》:“吳王濞使人為秋請。”孟康曰:律,春曰朝,秋曰請。
  343. 苦濫切。
  344. 《禮記》:“古樂和正以廣,新樂奸聲以濫。”
  345. 低或作吾,蓋草書之誤,而失其半。
  346. 後山詩雲“早年著眼覷文字”,蓋仿公語。覷,七慮切。
  347. 《選·範始興立太宰碑表》:“人蓄油素,家懷鉛筆。”註,鉛,粉筆也。王充《論衡》:“揚雄采集異國殊語,常把三寸弱翰,賫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以鉛摘之於槧。”
  348. 甔,小甖也。齊東北海岱之間,謂之。《西漢·揚雄傳》:“家無甔石之儲。”《列子》“狀若甔甄”。甔,都濫切。甔通作儋。《蒯通傳》:“守儋石之祿。”
  349. 坐或作臥。
  350. 夫或作人。今按:宋本亦作人,說者謂丈人者尊長之稱,《古樂府》所謂“丈人且安坐”是也。此為答童子而自稱,故其言如此。更詳之。
  351. 琤或作瑜。
  352. 《淮南子》:“月禦曰望舒。”《離騷》:“前望舒使先驅。”霣,墜也。《公羊》:“夜中星霣如雨。”張載曰望舒四五團,聞葉聲琤然,誤為望舒之霣其團也。霣,於敏切。
  353. 《選》歐陽堅石詩:“揮筆涕汍瀾。”註,涕流貌也。ォ音丸。
  354. 《莊子》:“東西跳梁。”杜牧之詩:“日月兩跳丸。”取此意也。
  355. 計或作記。
  356. 進或作連。
  357. 已或作易。
  358. 《莊子》:“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
  359. 誰一作惟。
  360. 揚揚或作陽陽。
  361. 東坡詩雲“勿訝昌黎公,恨爾生不早”,謂此語也。
  362. 《詩》:“婉兮孌兮。”註,婉,少貌。孌,好貌。上音宛,下力兗切。
  363. 血泣或作泣血,或作血泫。
  364. 《淮南子》:“徙倚於汗漫之宇。”註:汗漫,無生形。又曰:“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註:汗漫,不可知之也。汗音捍,漫音慢。
  365. 音晃。
  366. 或云自疑當作疑自,謂疑由上疏也,故下文雲“上疏豈其由”,當乙。
  367. 征或作兵。
  368. 史記》:馮歡曰:“朝趨市者,平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掉臂不顧,所期物忘其中。”掉,徒吊切。
  369. 其或作為。
  370. 方云:閣本作道邊死,而從杭、蜀作道死者。今按:古人謂屍為死。《左傳》:“生拘石乞而問白公之死。”《漢書》:“何處求子死。”且古語又有“直如弦,死道邊”之說,韓公蓋兼用之。此乃閣本之善,而方反不從,殊不可曉。
  371. 上音伊,下音憂。佇立或作停馬。
  372. 中或作掛,或從蜀本作出,雲《選·文賦》:“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公語原此。今按:韓公未必用《選》語,況其語乃魚出淵,非魚出鉤也,不若作掛為近。然第五卷《送劉師服》詩有“魚中鉤”之語,則此出字乃是中字之誤,而尚存其仿佛耳。今定作中,讀作去聲。
  373. 或作糇。
  374. 陳或作言,內或作事。
  375. 杜佑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綢,直留切。繆,莫彪切。
  376. 反或作返。州,本又作洲,古本中作州。
  377. 柳宗元、劉夢得時同為監察御史。
  378. 蔡寬夫《詩話》云:“退之陽山之貶,以詩考之,亦為王叔文、韋執誼等所排耳。子厚、禹錫於退之最善,然至是不能無疑,故云‘同官九俊,偏善柳與劉’云云。”《苕溪漁隱》曰:“余閱洪氏《年譜》,然後知寬夫為誤。《年譜》云:貞元十九年,公與張署、李方叔上疏,言關中民急,為幸臣所讒。幸臣者,李實也。”祝曰:“不者,未定之辭。《前漢》‘知捕兒不’。”不,方鳩切。
  379. 妹或作姝。
  380. 頷,點頭也。《後漢》“操頷之”。戶感切。
  381. 獰,尼耕切,惡犬也。很,下墾切。
  382. 《禮記》:“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嘲,陟交切。啁,張留切。
  383. 江東呼為忌。《嶺表錄異》“鵂留即鴟也”。又曰訓狐。鵂,虛尤切。留,力求切。
  384. 蠱或作蟲,鮑明遠詩,“吹蠱病行暉”。李善曰:“吹蠱,飛蠱也。”
  385. 《嶺南錄異》云:“嶺嶠夏秋雄風曰颶。”颶音具。
  386. 訇音轟。哮,虛交切。
  387.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乙巳,順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天下,公量移江陵掾。
  388. 公集又有詩云:“亻丕文未扌前崖州熾,雖得赦宥常愁猜。”意與此類。
  389. 東漢楊賜為廷尉,自以世非法家。《書》曰:“乃命三後,恤功於民。”伯夷、禹、稷三君耳,士臯陶不在焉,蓋吝之也。《筆墨閑錄》曰:“此等語可謂怨誹而不亂矣。”
  390. 犴,亦獄也,《漢書義》曰:“鄉亭獄曰犴。”《楊子》:“狴犴使人多禮乎?”《詩》:“宜岸宜獄。”犴與岸同。
  391. 音彭。
  392. 罘,兔網。《禮記》:“田獵罘,羅網畢翳。”音嗟,罘音浮。
  393. 首音狩。
  394. 《楚辭》:“君不行兮夷猶。”
  395. 者或作日。
  396. 嗣皇,謂憲宗即位,貞元二十一年八月也。
  397. 或作兜。殳,古文兜字。八月壬寅貶王亻丕開州司馬,王叔文渝州司戶。二人之罪如共工、兜也。
  398. 謂當時杜黃裳、鄭余慶之徒為相,如太顛、閎夭為周文王之佐也。
  399. 鴻,大也。疇,謀也。鴻疇,謂國論。
  400. 《周禮》:“以玄璜禮北方。”璜,半璧也。《書》:“厥貢惟ギ琳瑯。”ギ音求。
  401. 三賢,即涯、建、程也。
  402. 《選》:“聖賢卓犖。”左思曰:“卓犖觀群書。”枚謂枚乘,鄒為鄒陽。犖,呂角切。
  403. 或作物,非是。
  404. 理,治也。唐人避高宗諱,故治字皆作理。《詩》:“德如毛。”
  405. 《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蘋,萍也。
  406. 嘗或作常。與幬同,或作儔,或作稠,皆非是。《詩》:“抱衾與。”註云:,禪被也。同者,取詩同袍之義。
  407. 《淮南子》曰:“老子學商容,見舌而知柔。”註云:商吐舌示老子,老子知舌柔齒剛。劉向《說苑》:“常有疾,老子往問焉。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子知之乎?’老子曰:‘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乎?夫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乎?’曰:‘嘻!是已。’”
  408. 薰,香草。蕕,臭草。《左》僖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詩意謂不分善惡也。
  409. 賈誼《新書》:“湯見設網者四面,乃去其三面。”
  410. 氛或作氣。《晉書》: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氣。張華以雷煥為豐城令,使尋之。煥至縣,掘獄屋基,入地四尺余,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有題刻,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鬥間氣不復見。
  411. 吾或作朋。
  412. 鄒陽書曰:“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無因而至前也。”公意以湯譬憲宗,以劍譬己,以借前籌屬三賢者。明月之珠,非投暗矣。
  413. 或作“可悲我才力”。
  414. 方作“天行令失度”,云:“公詩語多用此一體。”今按:諸本皆作“天行失其度”,文意自通。公詩雖間有如方說者,然亦不專以此為奇也。
  415. 或作日夜,非是。
  416. 或作尚為減,非是。
  417. 職或作識。張衡《同聲歌》:“賤妾職所當。”
  418. 《莊子》:“藜羹不糝。”
  419. 《左氏》莊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420. 或作難。
  421. 或作炎炎。《楚辭》爛字葉平聲。《九章》曰:“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揉,文章爛兮。”
  422. 行或作存。
  423. 繾音遣。綣,苦遠切。諼音喧。繾綣,不相離貌。《詩》:“以謹繾綣。”
  424. 過或作遇。
  425. 或作“亦有以歡娛”。
  426. 《前漢》:“回車朅來。”朅,丘傑切,又去謁切。
  427. 鴻或作火。今按:上文言不聞鳳鳴,則此當作鴻。
  428. 《山海經》:“丹穴之山,有鳥狀如雞,五色而文,名曰鳳。”是鳥也見則天下大安寧。
  429. 《詩· 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
  430. 窕或作,或作窈窕,或又作窕,而《舉正》改窕為窈。按:即窈字,既連用之,不應異體,或是字一作窈耳。,烏皎切。窕,徒了切。
  431. 公或作姬。
  432. 即杜子美《鳳凰臺》詩,所謂“西伯今寂寞,鳳聲亦悠悠”也。
  433. 《易》:“遲歸有時。”《漢書》:“側席遲士。”遲,待也,音稚。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