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東西洋考卷九
舟師考
卷十 

舟師考 编辑

海門以出,洄沫粘天,奔濤接漠,無復崖埃可尋,村落可志,驛程可計也。長年三老鼓枻揚帆,截流橫波,獨恃指南針為導引。或單用,或指兩間,憑其所向,蕩舟以行。如欲度道里遠近多少,準一晝夜風利所至為十更。約行幾更,可到某處。又沈繩水底,打量某處水深淺幾托。方言謂長如兩手分開者為一托。賴此暗中摸索,可周知某洋島所在,與某處礁險宜防。威風濤所遭,容多易位;至風淨濤落,駕轉猶故。循習既久,如走平原,蓋目中有成算也。

舟大者廣可三丈五六尺,長十餘丈。小者廣二丈,長約七八丈。弓矢刀楯戰具都備,猝遇賊至,人自為衛,依然長城,未易卒拔焉。造舶費可千餘金,每還往歲一修輯,亦不下五六百金。或謂水軍戰艦,其堅致不及賈客船。不知賈舶之取數多,若兵艦所需縣官金錢,僅當三之一耳。

每舶舶主為政,諸商人附之,如蟻封衛長,合並徒巢。亞此則財副一人,爰司掌記。又總管一人,統理舟中事,代舶主傳呼。其司戰具者為直庫,上檣桅者為阿班,司碇者有頭碇、二碇,司繚者有大鐐、二繚,司舵者為舵工,亦二人更代。其司針者名火長,波路壯闊,悉聽指揮。書雲有常,占風有候,此破浪輕萬里之勢,而問途無七聖之迷者乎!

內港水程 编辑

海澄港口舊名月港。隆慶六年,奏設縣治。此間水淺,商人發舶,必用數小舟曳之,舶乃得行。計一潮至圭嶼。

圭嶼屹立海中,為漳之鎮。邑人御史周起元力請當道建塔其上,拜構天妃宮、文昌祠、大士閣,監司郡縣悉損俸佐工,諸商亦共襄盛舉。濤門溯湃,頓爾改觀。近又以海寇微警,築復舊城,拜設遊兵,以固吾圉。商船甫出水,便過此中。近議餉大夫就此盤驗。半潮至中左所。

中左所一名廈門,南路參戎防汛處。從前賈舶盤驗於此,驗畢,移駐曾家澳候風開駕。二更船至擔門,東西洋出扭門分路矣。

西洋針路 编辑

鎮海衛太武山打水二十托。宋《圖經》稱未有生人時,太武夫人拓土以居,其上有壇。出大擔門,半更,船過此,用丁未針,四更,取大小柑。

大小柑橘嶼內是銅山所,欽依把總置寨於此。船從外過。內打水十五托,外二十五托,用坤未針,三更,取南澳坪。

南澳坪山南澳是漳、潮接連處,萬曆四年設副總兵鎮此,築城周圍五百丈。其外玄鍾寨屬漳,柘林寨屬潮,最稱重鎮。坪山者,遠望只一山,近有三門。西南邊一派沈礁,與澳相連。內打水十八托,外打水二十五托,舶從外過。用坤申,十五更,取大星尖。

大星尖屬廣州東莞縣,其內為大鵬隨,洪武間築城守之,大星尖赤石甚尖,故名。內打水三十五托,外四十五托。用坤申針,七更,過東薑山。

東薑山封開,打水四十五托。其前為弓鞋山。

弓鞋山山如弓鞋樣,對開,打水四十九托。內外俱可過船。其前為南亭門。

南亭門對開,打水四十七托。用單坤,五更,取烏豬山。

鳥豬山上有都公廟,舶過海中,具儀遙拜,請其神祀之。回用彩船送神。洋中打水八十托。用單申針,十三更,取七州山。

七州山七州洋《瓊州志》曰:在文昌東一百里,海中有山,連起七峰,內有泉,甘洌可食。元兵劉深追宋端宗,執其親屬俞廷之地也。俗傳古是七州,沈而成海,舶過,用牲粥祭海厲,不則為祟。舟過此極險,稍貪東便是萬里石塘,郎《瓊志》所謂萬州東之石塘海也。舟犯石塘,希脫者。七州洋打水一百三十托。若往交阯東京,用單申針,五更,取黎母山。

黎母山在瓊州定安縣南四百里。《廣東通志》曰:五指山一名黎母,生黎峒中,五如人指屹立。《圖經》云:島上四洲,黎母為主。每辰巳後,雲霧收斂,則一峰聳翠插天。申酉間復蔽不見。此南極星芒所降之地。又云:婺女星見此山,因名黎婺,後訛呼黎母。《虞衡志》曰:山極高,常在雲霧中,黎人白鮮識之。久睛,海氣清明,見翠尖浮半空。明丘濬詩: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雲煙。雨餘玉筍空中見,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掌,遙從海外數中原。用庚酉針,十五更,取海寶山。

海寶山用單亥針及乾亥,由塗山海口,五更,取雞唱門,郎安南雲屯海門也。

交阯東京《一統志》曰:東至海,西至老撾,南至占城,北至思明府。

又從七州洋用坤未針,三更,取銅鼓山。

銅鼓山《廣東通志》曰:在文昌東北,諸獠鑄銅為大鼓,懸庭中,譬殺相攻,則擊此鼓,到者雲集。後瘞此山,鄉人掘得之,故名。《瓊州志》曰:銅鼓海極深險。坤未針,四更,取獨珠山

獨珠山俗名獨豬山。《瓊州志》曰:獨州山一名獨珠山,在萬州東南海中,峰勢高峻,周圍五六十里。南國諸番修貢,水道視此為準,其洋為獨珠洋。舶人云:有靈伯廟,往來祭獻。打水六十五托,用坤未針,十更,取交阯洋。

交阯洋唐沈期有《渡海詩》:嘗聞交阯郡,南與貫胸連。四氣分寒少,三光置日偏。越人遙捧翟,漠將下飛鳶。北斗崇山掛,南風漲海牽。別離頻改月,容鬢驟催年。虛道崩城淚,明心不應天。打水七十托,用坤未針,取占筆羅山,是廣南港口。

廣南漢為日南郡,隋唐為驥州,國朝為乂安府。

又從交阯洋用未申針,三更,取望瀛海口,入清華港。

清華港漢為九真郡,隋唐為愛州,交阯為西京,國朝為清化府。

又從交阯洋取小長沙海口,人順化港。

順化港國朝為順化府。

又從交阯洋用坤未針,十一更,取外羅山。

外羅山遠望成門,近看東高西低,北有椰子塘,西有古老石。船傍西行,打水四十五托。用丙午針,三更,取馬陵橋。其內為提夷,是交阯屬縣。

提夷馬陵橋打水二十五托,內外俱可過。船南邊有礁出水,用丙午針,四更,至交杯嶼,郎新州港口。

新州港國朝為新安府。

新州交杯嶼兩嶼相對如交杯狀,故名。內打水十八托。用丙午,三更,取羊嶼。

羊嶼有小石塔,好拋船。內打水八九托,外二十托。南有羊角礁,不可近。用丙午針,三更,取煙筒。

煙筒山此交阯、占城分界處也。以狀似煙筒,故名。雖極澄霽,亦頂上有氤氳氣。用丙午針,三更,取靈山。

靈山星槎勝覽》曰:與占城山連接,峻嶺而方,有泉下繞如帶。山頂一石塊似佛頭,故名靈山。往來販舶於此樵汲,崇佛誦經,燃放水燈彩船,以禳人船之災。開,打水六十托,用單午針,二更,取伽倆貌。

伽倆貌山港內有三嶼,潮漲則不見山。遠過,打水十五托。用坤未針,五更,由圭龍嶼取羅灣頭,郎占城港口。

占城國《一統志》曰:東距海,西抵雲南,南接真臘,北連安南。東北至廣東,舟行可半月程;至厓州,可十日程。古名林邑,唐名環王國,後始名占城。

占城國羅灣頭打水五十托。用坤申針,五更,取亦坎山。

赤坎山宋時占城王常避交人,徙居茲山。近打水二十托,外十八托。用單申針,四更,取鶴頂山。

鶴頂山打水二十五托。洋中有玳瑁洲,宜防。若往柬埔寨,由此分路,用單庚,四更,取柯任山。

柯任山自赤坎沿山而行,因風應變。外任尋港,用庚申針,開,有石爛礁在西南。若行船放落嶼下。開頭用單庚及庚申針,看風讓高,收毛蟹洲。

毛蟹州打水六七托,船頭對洲收入。有三托水,在淺內,船恐犯洲,尾淺,要認毛蟹洲,須見兩邊坤身頭崎便是。天略晴明,潮水曉退,在外任開船,東風小,午到淺,至午進港為妙。

柬埔寨郎古真臘地也,又名占臘。將至港,俱是泥地,故名占臘泥國。人自呼甘孛智,後訛為苴破蔗,舶人又訛為柬埔寨。《一統志》曰:東際海,西接蒲甘,南連加囉唏,北抵占城。

又從赤坎山單未,十五更,取昆侖山。

昆侖山此非河源之昆侖,然白海中一大名勝。《星槎勝覽》曰:節然瀛海中,山高而方,山盤廣遠,俗云:「上怕七州,下怕昆侖,針迷舵失,人船莫存。」用單庚及庚酉,三更,取小昆侖。

小昆侖兩邊有礁,出水用庚酉及單酉,八更,取真嶼。

真嶼看成三山。內過,打水十四托,泥地。外過,打水十八托,沙地。遠過只七八托便是假嶼,水淺,不可行,祇從真嶼東北邊出水,礁南邊過船。用庚戌針,五更,取大橫山。

大橫山到此是暹羅界。外過,南邊打水二十五托為正路。北邊水淺,只五托水。船在南邊見小橫山。

小橫山其山多樹,打水十四托。辛戌,十更;單戌,十更;乾戌,十更,取筆架山。

筆架山遠望形如筆架,故云。山下打水十四托。開,打水二十托。壬亥,五更,取陳公嶼及黎頭山。

黎頭山西邊高大,東南稍低,其內有嶼。西北一派是石排山。用壬子針,五更,取圭頭淺。

圭頭淺打水四十托。用單乾,三更,取竹嶼。

竹嶼淺口,打水四五托。用壬子及乾亥,沿山坤申,尾郎暹羅。

暹羅乃古赤土及婆羅刹地,至本朝合暹與羅斛二國,名暹羅。《一統志》曰:在占城極南。又從昆侖山用坤申及庚酉針,三十更,取吉蘭丹。

吉蘭丹郎大泥港口。用坤申,七更,入港是大泥國。

大泥國郎古渤泥也。我朝貢道由福建入。

又從昆侖山取真嶼,用辛酉針,二十八更,取六坤。

六坤暹羅屬國也。其地與大泥相連。

又從昆侖山用坤未針,三十更,取鬥嶼。

鬥嶼用丁午針,五更,取彭亨國。

彭亨國一名彭坑,單午,五更,取地盤山。

地盤山在彭亨港外。外打水二十八托,內四十四托,三更,至東西竺。

東西竺此柔佛地界也。用丁未針,十更,取羅漢嶼郎柔佛港口。

柔佛國一名烏丁樵林。

羅漢嶼有淺,宜防,往來尋白礁為準。往滿刺加從北邊過船,用庚酉,五更,入龍牙門。

龍牙門星槎勝覽》曰:山門相對如龍牙狀,中通船。田瘠穀薄,男女穿短衫,圍稍布。擄掠為豪,番舶於此防之。今人夜舶不敢行,以其多盜,且南有氵京傘礁也。中打水三十托,北二十托,南八九托。又過淡馬錫門,用庚酉及辛戌針,三更,取吉裏問山。

吉裏問山打水二十七托,兩邊有淺。用乾亥針,三更,取昆宋嶼。

昆宋嶼打水二十五托。用單亥針,五更,取箭嶼。

箭嶼打水三十四托。用乾戌針,五更,取五嶼。

五嶼先時酋開鎮於此,此中有真五嶼、假五嶼。沿山而入為麻六甲。麻六甲郎滿刺加國也,舶人音訛耳。在古為哥羅富沙地。

又從東西竺用丙午針,十更,取長腰嶼。

長腰嶼北邊正路,打水二十六托。若往丁機宜,用坤申,四更,取獨石門。

獨石門出門,用單酉針,過鐵釘嶼。

鐵釘嶼其外水流急甚。用單庚及庚申針,四更,至鱷魚嶼。

鱷魚嶼西是坤身,晝南流而夜北流。再進由第二港入是丁機宜國。

丁機宜爪哇屬國又從長腰嶼用丁午針,十更,取龍雅大山。

龍雅山在馬戶邊過。用單午針,三更,取饅頭嶼。

饅頭嶼收入郎是詹卑,七更可到。

詹卑三佛齊人稱其國王為詹卑。其國既為爪哇所破,故王徙居於此,因以名地。

七嶼從饅頭嶼駕開,用丁午針,三更到此。又用丁未,七更,取彭家山。

彭家山用坤未,三更,取西南第二山,有沈礁。收坤申針,收入舊港。

舊港郎三佛齊故都也。其先為幹陀利國,初時為爪哇所拜,改名舊港,以別於彼之新村。

又從彭家山用辰巽針,十更,取進峽門。

進峽門用丙巳,巡坤身,七更,見三麥嶼。

三麥嶼過嶼用單丁及丁午,五更。單未,五更,取都麻橫港口。

都麻橫港口中望一山,名真不真假不假,正路打水十七托。用單午針,十更,取覽邦港口。

覽邦港口覽邦夷人好食人,故舶無維纜者。外有小嶼名奴沙牙,近嶼打水八九托。用丁午,三更,取奴沙刺,打水十四托。又用丁午針,三更,遠望錫蘭山。

錫蘭山港口郎梁時所通狼牙修也,今訛為石旦。隋常駿至林邑,遙望見焉。夷言高山為「錫蘭」,因名。今稱錫蘭港口者,亦就望見言之,其實去彼尚遠。《星槎勝覽》曰:地廣人稠,亞於爪哇。山頂產黃鴉鶻石、青紅寶石,海旁有珠簾沙,常取螺蚌傾入池中,作爛淘珠,貨之。海邊有一盤石,上印足跡,長三尺許,常有水不乾。稱先世釋迦從翠藍嶼來,登此足躡跡,至今尚存。永樂間,其王來貢。旋復負固不恭,鄭中貴和虜其王歸,上命釋之。其後貢使歲以為常。洋中凡五嶼,正門打水四五托。用丙巳針,六更,至下港。

下港郎古闍婆,在南海中者也。亦名社婆,至元始稱爪哇,今下港正彼國一巨鎮耳。舶人亦名順塔,再進入為咖留吧。

又從滿刺加國五嶼分路入蘇門答刺,用單乾針,伍更,取綿花嶼。

綿花嶼第三灣正好過船,打水七八托,外二十托。用單戌針過淺。辛戌,四更,取雞骨嶼。

雞骨嶼對開,打水六十六托,有淺,船宜遠過。用乾戌針,十更,取雙嶼。

雙嶼對開,打水三十五托,門中十托,郎正路所經也。用乾戌並辛戌,四更,取單嶼。

單嶼內打水十六托,外四十托。用辛戌針,十更,認亞路。

亞路坤身,打水三托,洋中二十托。用壬亥及乾亥針,若離山用乾戌針,十五更,取巴祿頭。

巴祿頭其旁為九州山。《星槎勝覽》曰:林木叢生,枝葉茂翠。永樂間,鄭和遣人入山采香。有長六七丈者數株,香味清遠,黑花細紋,山人張目吐舌,言天朝威力若神。單亥及乾戌,五更,取急水灣。

急水灣西邊有灣,沈礁打浪,對開,水二十五托。用辛酉針,五更,取啞齊。

啞齊國郎蘇文答刺國也。其先名主食,今一名蘇文達那。《廣東通志》曰:自滿刺加九晝夜可至。

又從玳瑁洲用丁未針,三更,取東西董。

東西董從西董過船,遠似石礁狀。用單丁,五更;丁未,三十更,取失力大山。

失力大山近山,用坤未針,五更,取馬鞍嶼。

馬鞍嶼用巽巳,五更,取塔林嶼。

塔林嶼山尖有老古石。正路在西,用辰巽針,三十更,取吉寧馬哪。

吉寧馬哪山山上有池,貯水不竭,池上石壁有古篆。用單巳針,七更;單丙,六更,取勿裏洞山。勿裏洞山丙午,十五更,取吉裏問大山。

吉裏問大山西面坤身,拖尾甚長,有老古淺,離山宜防。用辰巽,四更,取保老岸山。

保老岸山山與吉裏問相對,俗訛呼巴哪大山。《一統志》所謂番舶未到,先見此山。項聳五峰,雲覆其上者也。用巽巳,四更,取椒山。

椒山郎豬蠻地。沿山取磨嶼,七更,收入饒洞。

思吉港饒洞郎蘇吉丹國。政與爪哇王國相近,而吉力石為之主。

又從保老山用乙辰針,五更,取吉力石港。

吉力石港郎爪哇之杜板村,史所謂通蒲奔大海者也。打水八九托。用乙辰針,一更,取雙銀塔。

雙銀塔用丁未針,五更,取磨裏山。

磨裏山郎《星槎勝覽》所謂彭裏者也。俗尚寇掠,用單乙,三更,取郎木山。

郎木山山下有三吧哇嶼,嶼前有老古淺。用單卯,五更,取重迦羅。

重迦羅舶人訛呼「高螺」。《星槎勝覽》曰:地與爪哇界相接,高山奇秀,內一石洞,前後三門,可容萬人。用單卯針,五更,取火山。

火山內是裏馬山,有真裏馬、假裏馬。過火山門,用辰巽針,二更,取大急水。

大急水一名雙牌,水深流急,出門,用乙辰針,三更,至髻嶼。

髻嶼用乙卯,十更,取大雲螺、小雲螺。

大小雲螺又乙卯針,六更;單卯針,七更,取蘇律山。

蘇律山有紅毛番居此,不宜進泊。用乙辰,三更,收山取印嶼。

印嶼用單卯針,二更,至美羅港,郎是池悶。

池悶郎吉裏地問,是諸國最遠處也。

又從吉寧馬礁往文郎馬神分路,用丙巳及巽巳,五更,取吧哩馬閣。

吧哩馬閣郎白水洋。打水八托是正路,近嶼有淺可防。用乙卯針,五更;甲卯,五更;單卯,五更,取三密港。

三密港用乙卯針,二更,取龜嶼。打水六托,是正路。

龜嶼稍開有石六七塊,名貓著萬里。淺,用單巳,三更,取單戎世力山。

單戎世力山有淺宜防,打水五托是正路。用單巳及巽巳,四更,又辰巽,收美啞柔。

美啞柔港口是處多盜,好夜殺人。前有大山是馬神國。

文郎馬神國古稱文狼。

東洋針路 编辑

太武山用辰巽針,七更,取彭湖嶼。

彭湖嶼是漳、泉間一要害地也。多置遊兵,防倭於此。用丙巳針,五更,取虎頭山。

虎頭山用丙巳,七更,取沙馬頭澳。

沙馬頭澳用辰巽針,十五更,取筆架山。

筆架山遠望紅豆嶼拜浮甲山,進入為大港。

大港用辛酉針,三更,取哪哦山。

哪哦山再過為白土山。用辛酉針,十更,取密雁。

密雁港南是淡水港。水下一灣,有小港,是米呂萼。下一老古灣是磨力目,再過山頭為岸塘。

又從密雁港襆頭門,用丙午、單午,十更,取六藐山。

六藐山下有四嶼,用單巳針,五更,取郎梅嶼。

郎梅嶼單午,四更,取麻裏荖嶼。

麻裏荖嶼用丁午,五更,取蘇安山及玳瑁港。

玳瑁港東是傍佳施欄,用壬子針,四更,及癸丑,五更,取表山。

表山山甚高,為濤門之望,故名。用丙午及單午,五更,取裏銀中邦。

裏銀中邦丙巳,五更,取頭巾礁。

頭巾礁用單午,五更,收呂宋國。

呂宋國國初,貢路由福建入。用丙巳及乙辰針,十更,取沙塘淺,開是貓里務。

貓里務國郎合貓裏國也。永樂時,與呂宋貢使偕來。

又從呂宋取豬未山,入磨荖央港。

又從呂宋過文武樓,沿山至龍隱大山,為以寧港。

以寧港山尾十更,西邊取裏擺翰至高藥港。

又從以寧港用丙巳針,取漢澤山,郎屋黨港口。

漢澤山用單巽針,取海山。

海山用單巳針,五更,取呐嗶嗶,其內為沙瑤。

又從漢澤山用丙午針,二十更,取交溢,一名班溢。

交溢稍下為逐奇馬山,用乙辰,七更,取魍根礁老港。

魍根礁老港用乙辰針,七更,見紹山。

紹山又用乙辰針,十更,入千子智港,是米洛居地,今佛郎機駐此。

千子智港對面是直羅裏,稍上是紹武淡水港,紅毛夷駐處。

紹武淡水港此處大山凡四,進入郎美洛居,舶人稱米六合。

又從交溢對西開船,取犀角嶼。

犀角嶼外有三四白礁,南勢開船,用單坤針,人蘇祿國。

蘇祿國國初朝貢,有東王、西王、峒王。其後只東王來貢不絕,疑是為東王所拜矣。商舶所至,則峒王地。

又從呂蓬用坤來針,五更,取芒煙山。

芒煙山用丁未針,十更,取磨葉洋。

磨葉洋用單未針,拜丁未,取小煙山。

小煙山其上有仙人掌,用丁未針,五更,取七峰山。

七峰山用單丁,五更,取巴荖圓。

巴荖圓用丁未,五更,取羅卜山。

羅卜山用丁未針,三更,取聖山。

聖山自聖山東去,突出二大尖,兩傍皆老古石,中只一溝,舟行甚險。用單未及坤來針,五更,取昆侖山。

昆侖山此又別一昆侖,是舶人強名之耳。用坤未針,取長腰嶼。

長腰嶼舶過嶼門,用單午針,五更,取鯉魚塘。

鯉魚塘收毛花蠟,郎文萊港口。

文萊國郎婆羅國,此東洋最盡頭,西洋所自起處也,故以婆羅終焉。

東番人稱為小東洋,從彭湖一日夜至魍港,又一日夜為打狗仔,又用辰巽針,十五更,取交裏林以達雜籠、淡水。

祭祀 编辑

協天大帝者,漢前將軍漢壽亭侯關壯繆也。萬曆四十三年上尊號。

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時都巡檢林願之第六女也。母王氏。妃生於宋元佑八年一云太平興國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地變紫,有祥光、異香。幼時通悟秘法,預談休咎,無不奇中。鄉民以疾告,輒愈。長能坐席亂流而濟,人呼神女,或曰龍女。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升化。一云景德三年十月初十日。蓋是時妃年三十餘矣。厥後常衣朱衣飛翻海上。里人祠之,雨陽禱應。宣和癸卯,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中流震風,八舟俱溺,獨路所乘,神降於檣,竟無恙。使還奏聞,特賜廟,號曰「順濟」。紹興己卯,江口海寇猖獗,神駕風一埽而遯。其年疫大作,掘坎湧泉,飲者輒蘇,洊封「昭應崇福」云。乾道己丑,都巡檢使羌特立以妃默佑捕反有功,疏聞於朝,加封「善利」。淳熙間加封「靈惠」。慶元戊午,調舟師平太奚寇,神在空中以霧障之,賊為晝昏,而我師晴明如故,以此賊無脫者。開禧丙寅,虜迫淮甸,忽半漢旌旄雲集,望之則妃廟號也。賊披靡,解圍。景定辛酉,巨寇泊祠下禱神,不允,群肆暴幔,醉臥廊廡間,神縱火焚之,各自躪蹂而斃。有司以聞,累封助順、顯衛、英烈,協正。善慶等號。元以海漕有功,賜額靈濟。國朝永樂間,內官鄭和有西洋之役,各上靈跡,命修祠宇。己丑,加封弘仁普濟護國庇民明著天妃。自是遣官致祭,歲以為常。冊使奉命島外,亦明禋惟謹。

舟神,不知創自何年,然舶人皆祀之。

以上三神,凡舶中來往,俱晝夜香火不絕。特命一人為司香,不他事事。舶主每曉起,率眾頂禮。每舶中有驚險,則神必現靈以警眾,火光一點,飛出舶上,眾悉叩頭,至火光更飛入幕乃止。是日善防之,然畢竟有一事為驗。或舟將不免,則火光必颺去不肯歸。

都公者,相傳為華人,從鄭中貴抵海外歸,卒於南亭門。後為水神,廟食其地。舟過南亭必遙請其神,祀之舟中。至舶歸,遙送之去。

靈山石佛,頭舟過者,必放彩船和歌,以祈神貺。

占驗似可解似不可解,似有韻似又無韻。備波濤之望氣,非委巷而微歌也。 编辑

朝看東南黑,勢急午前雨。暮看西北黑,半夜看風雨。右占天。天外飛遊絲,久晴便可期。清朝起海雲,風雨霎時辰。風靜鬱蒸熱,雷雲必振烈。東風雲過西,雨下不移時。

東南卯沒雲,雨下巳時辰。雲起南山遍,風雨辰時見。日出卯遇雲,無雨必天陰。雲隨風雨疾,風雨片時息。迎雲對風行,風雨轉時辰。日沒黑雲接,風雨不可說。

雲布滿山低,連宵雨亂飛。雲從龍門起,颶風連急雨。西北黑雲生,雷雨必聲訇。雲勢若魚鱗,來朝風不輕。雲鉤午後排,風色屬人猜。夏雲鉤內出,秋風鉤背來。

亂雲天半邊,風雨來多少。風送雨傾盆,雲過都暗了。

紅雲日出生,勸君莫出行。紅雲日沒起,晴明未堪許。右占云。

風雨潮相攻,颶風難將避。初三須有颶,初四還可懼。望日二十三,颶風君可畏。七八必有風,訊頭有風至。春雪百二旬,有風君須記。二月風雨多,出門還可記。初八及十三,十九二十四。

三月十八雨,四月十八至。風雨帶來潮,傍船人難避。端午訊頭風,二九君遺記。西北風大狂,回南必亂地。六月十一二,彭祖連天忌。

七月上旬來,爭秋莫船開。八月半旬時,隨潮不可移。右占風。烏雲接日,雨郎傾滴。雲下日光,晴朗無妨。

早間日珥,狂風郎起。申後日珥,明日有雨。一珥單日,兩珥雙起。

午前日暈,風起此方。午後日暈,風勢須防。暈開門處,風色不狂。早白暮赤,飛沙走石。日沒暗紅,無雨必風。朝日烘天,晴風必揚。朝日燭地,細雨必至。

返照黃光,明日風狂。午後雲過,夜雨露露。右占日。虹下雨雷,晴明可期。斷虹晚見,不明天變。斷風早掛,有風不怕。曉霧郎收,晴天可求。

霧收不起,細雨不止。三日霧蒙,必起狂風。右占霧。電光西南,明日炎炎。電光西北,雨下連宿。辰闕電飛,大颶可期。遠來無慮,犀則有危。

電光亂明,無風雨晴。閃爍星光,星下風狂。右占電。螻蛄放洋,大颶難當。兩日不至,三日無妨。海乏沙塵,大颶難禁。若近沙岸,仔細思尋。

弄波,風雨必起。二日不來,三日難抵。東風可守,回來暫傲。白蝦弄波,風起便和。右占海。月上潮長,月沒潮漲。大訊潮光,小訊月上。

水漲東北,南東旋復。西南水回,便是水落。擊定且守,船走難纜。鈕定必凶,直至沙岸。

走花落矴,神鬼驚散。要知矴地,大洪泥硬。右占潮。

水醒水忌 编辑

每月初一,卅日、初二、三、四、五、六,水醒。至初七平交。十五水又醒。至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日,水俱醒。廿一日水平如前,水醒,流勢甚緊。凡船到七州洋及外羅洋,值此數日斟酌,船身不可偏東,宜扯過西。

自初八、九、十一、二、三、四,水退流東。廿三、四。五、六、七、八,水俱退東。船到七州洋及外羅,值此數日,斟酌船身不可偏西,西則無水,宜扯過東。凡行船,可探西,水色青,多見拜浪魚。貪東則水色黑,色青,有大朽木深流及鴨鳥聲。如見白鳥尾帶箭,此係正針。足近外羅對開,貪東七更船,便是萬里石塘。內有一紅石山不高。如看見船身低下,若見石頭可防,可防水痕。

忌日、忌行船裝載:大月初一、初七、十一、十七、廿三、卅日忌,小月初三,初七、十二、廿六日忌。

逐月定日惡風 编辑

正月初十,廿一日,乃大將軍降日,逢大殺,午後有風,無風則雨。

二月初三、十七、廿七日午時,有大風雨。

三月初九,十二、廿四日,有大風雨。

四月初八、十九、廿三日午時,有大風雨。

五月初十、十一、十九日申酉時,有大風雨。

六月十九、廿七日卯辰,有大風雨。

七月初七、初九、十五、廿七日,有大風。

八月初三、初八、十七、廿七日,有大風。

九月十一、十五、十七。十九日,有惡風雨。

十月十五、十八、十九、廿七日,府君朝上帝,卯時有大風雨。

十一月初一、初三、十九日,有大風雨。

十二月初二、初三,初五。初六、十二,廿八日,有大狂風。

潮汐 编辑

占今論潮備矣,長為潮,退為汐,匪朝至夕至之謂。或以為海出入,或神龍變化,或日出於海,或天河激湧,皆居中土不習見潮者之論。

夫天地間一氣耳,海潮者,地之喘息耳。記云,卯酉之月,氣以交而盛;朔望之日,氣以變而盛,故潮獨大,此以餘月餘日論也。

周翠渠云:海居地上,地有俯仰,潮因有往來。氣升於北,則北盈而南虛,地必南俯,故潮皆南趨;氣升於南,則南盈而北虛,地必北俯,故潮皆北趨。此以地乘氣,潮因地論也。唯俯仰之形與喘息之義,略有異矣。月臨於午,為長之極,曆未及申酉,則極消。月臨於子,為長之極,曆丑及寅卯,則極消。此以太陰之天盤論也。若每日之子午,亦有潮退;每日之卯酉,亦有潮至,至於八時皆然。晝刻不見太陰,安得復論天盤乎?

余安道云:海之極遠者,其得氣尤專,故潮因之。東海、南海,其候各有遠近之殊,豈非方之不同而氣有獨盛與?若晝潮大於春夏,夜潮大於秋冬。潮之極漲,常在春秋之中;濤之極大,常在朔望之後,則天地之常數,通四海皆然者。漳人之候潮也,夜則以月,晝則以時。於指掌中從日起時,順數三位,長、半、滿、退、半、盡,以六字操之,無毫髮爽。海上漁者,於海嘯則知風,海動則知雨,潮退則出,潮長則歸。其方言云:「初一、十五,潮滿正午。初八、廿三,滿在早晚。初十、廿五,日暮潮平」。又云:「月上水翻流,月斜水半,月落水汐盡」。潮則呼曰「南流上」,汐則呼曰「北流落」。至駕舟洋海,雖憑風力,亦視潮信,以定向往。或晦夜無月,惟瞻北斗為度。至海外之潮已平,而內溪猶長,則氣盛而未收。俗所云「港尾水」,又云「迥流水」是也。海口以潮平為度,其穿達支流,仍以百里而緩三刻,不可以此而分犀速焉。{{*|見《漳州志》。)

論曰:造車室中,出而合轍。善舟者亦然。彼夫蜩翼不分,蠡測多合,直狎夷酋為鷗鳥,而穀王波臣,皆周周所可銜翼而濟也。嗟乎!望鼇冠山,元無殊於戴粒;間蝸左角,亦何有於觸蠻。所可慮者,莫平於海波,而爭利之心為險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