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槐潭遺稿
卷四
作者:裵相說
1811年
卷五

雜著

编辑

易說諸圖

编辑

河圖之圖

编辑

 

則河圖畫八卦之圖

编辑

 

伏羲先天八卦生次之圖

编辑

 

文王後天八卦生次之圖

编辑

 

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之圖

编辑

 

文王後天八卦方位之圖

编辑

 

後天變易先天方位之圖

编辑

 

先天變爲中天中天又變爲後天圖

编辑

 

以八卦爲太極復生兩儀四象八卦圖

编辑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之圖

编辑

 

圓圖從中起之圖

编辑

 

方圖從中起之圖

编辑

 

方圖從中起。方者靜。靜以動。散爲用。雷動風散。正居中心。○方圖半下陽儀卦。半上陰儀卦。陽北陰南對待。又細分則震與巽離與坎兌與艮乾與坤。皆對待於南北。○又橫直而統觀則陽儀四卦處內爲貞者皆居北。處外爲悔者皆居西。是乾兌離震主西北也。陰儀四卦處內爲貞者皆居南。處外爲悔者皆居東。是坤艮坎巽主東南也。然則兩儀之卦。就東西南北而各兩分之。此非對待之全乎。然乾兌離震之主西北者。其爲貞則皆達於東北。其爲悔則皆達於西南。坤艮坎巽之主南東者。其爲貞則皆本於西南。其爲悔則皆造于東北。此又陰陽之交也。對待者體也。相交者用也。妙矣。○方圖四層。第一層乾坤否泰。卽天地定位。否泰反類也。然周二十八卦皆乾坤卦。此見天地定位不可易也。○第二層兌艮咸損。卽山澤通氣。損咸見義也。然周二十卦皆兌艮卦。此見山澤通氣也。○第三層坎離旣未濟。卽水火相射。旣濟未濟。然周十二卦皆離坎卦。此見水火不相射之象。○最內層震巽恒益四卦。卽雷風相薄。恒益起意。然周四卦皆震巽卦。此見雷風相薄。○方圖中兩交股底。

文王後天六十四卦方位之圖

编辑

 

上下篇義之圖

编辑

 

易九卦上下經對待橫圖

编辑

 

掛扐過揲之圖

编辑

 

按晦菴先生曰前一變得五者三。所謂奇也。後二變得四者二。所謂奇也。卽兩儀之陽也。前一變得九者一。所謂偶也。後二變得八者二。所謂偶也。卽兩儀之陰也。又曰用舊法則前一變爲奇。後二變爲偶。奇故其餘五九。偶故其餘四八。五九者五三爲五者有三樣。而九一。爲九者有一樣。亦圍三徑一之義也。四八者四八皆二。爲四八者各有二樣。亦圍四用半之義也。又曰三奇爲老陽者。凡十二其掛扐之數十有二除初掛之一。過揲之數三十有六。兩奇一偶以偶爲主。爲少陰者。凡二十八其掛扐之數十有六除初掛之一。過揲之數三十有二。兩偶一奇以奇爲主。爲少陽者。凡二十其掛扐之數二十除初掛之一。過揲之數二十有八。三偶爲老陰者。其掛扐之數二十有四除初掛之一。過揲之數二十有四。右說詳見啓蒙。今略抄如右。今本之分合圖之如右。蓋老陽少陽之數。與掛扐之數同。而老陰少陰之數不同何也。蓋圖書方位。陽數不變而同。陰數變而異。其理亦猶是也。又陽尊故得正數。而陰卑故得餘數也歟。

解蔡氏四十九蓍虛一體數說

编辑

取蓍四十九莖爲一握。置其一不用。其當用之策凡四十有八。乃以兩手中分。各置一手。次以左手取右手一策。掛于左手小指之間。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歸其所餘之策而扐之左手第四無名指間。次以左手四揲右手之策。再歸其所餘之策而扐之左手第三中指之兩間。是謂一變。其掛扐之數不四則八。

 

一變之後。除前所餘之策。復合其見存之策。或四十或四十四。分掛揲歸如前法。是謂再變。其掛扐者如一變例。再變之後。除前兩次所餘之策。復合其見存之策。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分掛揲歸如前法。是謂三變。其掛扐者亦如一變例。

三變旣畢。乃合三變。視其掛扐之奇偶。以分所遇陰陽之老少。是爲一爻。

 

 

老陽 爲初而變者其樣有四。 爲初而變者其樣亦有四。合得爲八而掛扐之數凡十有二。

老陰 爲初而變者其樣有四。 爲初而變者其樣亦有四。合得爲八而其掛扐之數凡二十有四。

 

少陰以得四之兩奇。 合得八之一偶爲變十六。以一偶 合兩奇爲變八。合二十四。而其掛扐凡十六。

少陽以得四之一奇。 合得八之兩偶爲變八。以兩偶 合一奇爲變十六。合二十四。其掛扐凡二十。

按蔡氏元定說云以四十九蓍。虛一分二揲四。爲奇者二爲偶者二。而老陽得八。老陰得八。少陽得二十四。少陰得二十四。

又云老陽老陰之數本皆八。合之得十六。少陽少陰之數本皆二十四。合之得四十八。此恐以體數常均者言。又云以四歸于老陽。此老陰之數所以四。老陽之數所以十二。以四歸于少陽。此少陽之數所以二十。而少陰之數所以二十八也。按此恐以用數不同者言。蓋體數常均者。如春夏爲陽。秋冬爲陰之類。用數不同者。陽用其三。陰用其一者。如十六。是爲四者四。陽用其三故得十二。陰用其一故得四。如春夏秋生物而冬不生物之類。

推大衍數

编辑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河圖除五合大衍)。除五行之五數。○除一與四。一四二老位也。二老變爲二少則無本體故除之。○除二與三。易不用二少故也。○除中五。五十之所宗故也。○除五配之零一。○除地數三十之五。

(洛書加五合大衍)。加中五所含之五爲十。○加中五無數之五爲十。○加取十半之五。以準五十。○五者生數之終。十者成數之終。取五爲綱。取十爲目。則以上之數。皆包其中。此大衍所以用五十。蓍之德圓而神。故用所以作七七四十九數。致用雖在於陽之圓。而立象又必在於陰之方。故大衍之實用則在四十八。卽一貞八悔之爻數也。

圖書中五。各衍爲五十。○中五與十相乘。皆爲五十。○各數衍五配之。皆爲五十。○圖之陽數五自乘。書之奇數五自乘。合之爲五十。○圖之中五自乘。書之中五自乘。合之爲五十。○圖之中十自乘。半之爲五十。一日百刻。二分平均。晝夜各五十刻。卽大衍之數也。○圖之天數五地數五。各衍之爲百。而半之爲五十。○書之奇數五衍之爲五十。○圖之五十五。書之四十五。合之得百而半之爲五十。○圖之五十五。多於洛書十。書之四十五。少於河圖十。大衍居圖書多少之中。而退其多之五。進其少之五則爲五十。○圖書陽數之均齊者。固合爲五十。陰數之多寡者。亦合爲五十。故大衍取其陰陽所分之數而用之。

 

置一三五七九各自乘得數。又以一三五七九乘之。總積合一千二百二十五。以天之中數五自乘者二十五約之。得四十九。是大衍用數。○置二四六八十各自乘得數。又以二四六八十乘之。總積合一千八百。以地之中數六自乘者三十六除之。得五十。是大衍體數。○各數衍以五。配爲大衍五十。如一衍五則爲五。九衍則爲四十五。幷五及四十五得五十。二八三七以下倣此。惟五十二條。五則兩之。十則單用。○積儀象卦陽一陰二。太陽一乾一以下得四十九。

卦變圖解圖見啓蒙

编辑

乾爲本卦則獨標於列行之上。○姤爲一變之首則亦次於上。○遯爲二變者之首則亦次於上。至於大過則遯之變例盡矣。○其无妄中孚大畜在二變之中。而皆變例一章之首。故次於中行。○否爲三變之首則亦次於上。至咸而變例一章盡矣。○渙爲變例一章之首。故次中行。○蠱亦變例一章之首。而獨次於下行者。奇偶分類從之。橫看則可知。○益賁損三次之例亦然。○觀剝爲四五變之首則亦次於上行。○坤之獨置於最下之列行者。從後之變。而且爲反爲反卦之本故也。○一爻變者六。二爻變者十五。已上一二爻變者占本卦爻。○三爻變者二十。已上三爻變者占兩卦彖辭。而前十卦主貞。後十卦主悔。○四爻變者十五。五爻變者六。已上四五爻變者占之卦爻。○六爻變者一。○姤爲第二圖。自姤以下三十一圖。率皆如前圖矣。

啓蒙傳疑攷疑

编辑

第八板太極圖解條(行之序生之序)。行之序。如四時流行之序也。其序木火金水。故謂之微盛之次。生之序。如河圖生成之序。其序水火木金。故謂之倒說。○(下文)指陽變章註。恐圖解四時行語。作行之序釋。

第十一板胡氏說條(四正配四陽卦。四隅配四陰卦)。凡卦相交者。動而屬陽。陽儀之震離兌。陰儀之坎是也。動行其氣而當時用事。不交之卦。靜而屬陰。陰儀之巽艮坤。陽儀之乾是也。靜承其化而挾輔成功。陰陽之取義多端。如七九爲生數之陰可見。易不可典要者此也。胡氏所謂四正配四陽卦。四隅配四陰卦云者。恐或以此耶。

第十五板易圖說條(二震先於一兌)。圓圖已生之卦。震先而兌居中。故二震先於一兌。○曰震兌巽艮。故云二震先於一兌。

第二十二板苑洛子條(昔者伏羲畫卦之本然)。原初畫卦時。亦非比幷其數。求與之合。只見河圖無往而非陰陽動靜之數。只將一箇動靜。摸寫畫去。然圖只是數。卦只是象。故旣成卦則自然有吻合之妙。至旋轉一過。二七四九之相易。亦莫非自然之妙。先儒之說備矣。然而以爲斯豈聖人則圖畫卦之本然哉。若有以圓圖爲犯着人力者。恐未安。

第二十八板(朱子圖)。以圓圖觀之則陽在左而陰在右。故此二圖因之。

第三十七板(流戊就己圖)。啓蒙註有眞水火留戊就己。方成坎離等說。此推魏伯陽參同契之法。學者雖不必強解。而第所謂眞水火者。指坎月離日歟。留戊就己者。必指坎離之中爻。而今以留爲流。未知何意。○留戊就己。是參同契修養之法。以人之精氣。湊成還丹之妙。蓋精是水氣是火。本是水火二物。而或以爲日月。或以爲鉛汞。或以爲烏兎。或以爲坎離。皆假托之辭也。納甲之法。坎納戊離納己。故取以爲喩。蓋以坎水就離火也。先生所以以留爲流。其亦此意也歟。

第四十五板蔡氏四十九蓍條(老陰八左扐右扐)。左右扐皆恐脫一點。○少陽二十四條。先生註(每奇四㨾)。每奇上恐當有比前加一奇五字。○每奇四㨾者。 爲初變者几四。 爲初變者亦四。合得八。下每偶四㨾者放此。

第四十六板少陽以得四之一奇條。兩偶下當有各八二字。不然則右少陰行各八二字。或爲衍文。

第五十七板十九分條(取七分法)。七乃單位。故自末位乘。

第五十九板不及日條(通分納子)。置六百五十二萬三千三百六十五分。以十九約之。得三十四萬三千三百三十五分。又以日法九百四十分約之。得三百六十五度二五。又置度下二五。以日法九百四十分乘之。得二百三十五分。此云以九百四十分與十九分相乘而爲法者。乃捷法也。○又法以一日月行全分二三五。乘二十九。得六千八百十五分。又以二三五乘四百九十九。得一十一萬七千二百六十五。以日法九四約之。得一百二十四分七釐半。合得六千九百三十九分七釐半。以十九約之。得三百六十五度二五。又置二五。以九百四十乘之。

第六十二板右除法與他不同條(移步法)。乘筭上格見十則法進一位。見百則進二。餘放此。上格有小數則法數退位。除筭下格見十則上商退一位。見百則退二位。餘放此。法數只有小數則進位定商。○小註(萬步四)。萬步四云云者。以二五作二十五則首位三百當位故也。○九百四十乘條二百三十五分。乃度下之零數。故以九四乘二五然後合。而必以九四乘之者。以一度九百四十分故也。

第六十三板尹生條。以十九乘九百四十。得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以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爲十二度七分者。猶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爲三百六十五日二百三十五分。月度以十九分爲一度。日度以九百四十分爲一度。

第六十四板七分內中一度通分十九條。月度以十九分爲一度。故一度通分得十九。

第六十五板太半條(一十五分)。卽太半日月行全分。○少半條(萬三千五分)。卽少半日月行全分。○倂上一十一萬七二六五。得二十二萬九百。○小註(一百一十五毫)。倂上一百二十四分七五。得二百三十五分。○(五度五毫)。倂上六度十分七五。得十一度二十六分。以十九更除二十六。得一度尙餘七分。卽十二度□七分。○(四百四十一分)。倂上四百九十九。得九百四十。

第六十六板(月行全分)。月度以十九分爲一度爲例。若月度以九百四十分計之。則一萬一千六百二十六分強。亦可爲月行一日全分。○又三百四十六分強者。卽十九分度之七者。○右轉左旋之說。看日月十二會圖則可知。

第七十板(六爻皆不變註)。以上卦爲悔。故云上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