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槐潭遗稿
卷四
作者:裵相说
1811年
卷五

杂著

编辑

易说诸图

编辑

河图之图

编辑

 

则河图画八卦之图

编辑

 

伏羲先天八卦生次之图

编辑

 

文王后天八卦生次之图

编辑

 

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之图

编辑

 

文王后天八卦方位之图

编辑

 

后天变易先天方位之图

编辑

 

先天变为中天中天又变为后天图

编辑

 

以八卦为太极复生两仪四象八卦图

编辑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之图

编辑

 

圆图从中起之图

编辑

 

方图从中起之图

编辑

 

方图从中起。方者静。静以动。散为用。雷动风散。正居中心。○方图半下阳仪卦。半上阴仪卦。阳北阴南对待。又细分则震与巽离与坎兑与艮干与坤。皆对待于南北。○又横直而统观则阳仪四卦处内为贞者皆居北。处外为悔者皆居西。是干兑离震主西北也。阴仪四卦处内为贞者皆居南。处外为悔者皆居东。是坤艮坎巽主东南也。然则两仪之卦。就东西南北而各两分之。此非对待之全乎。然干兑离震之主西北者。其为贞则皆达于东北。其为悔则皆达于西南。坤艮坎巽之主南东者。其为贞则皆本于西南。其为悔则皆造于东北。此又阴阳之交也。对待者体也。相交者用也。妙矣。○方图四层。第一层乾坤否泰。即天地定位。否泰反类也。然周二十八卦皆乾坤卦。此见天地定位不可易也。○第二层兑艮咸损。即山泽通气。损咸见义也。然周二十卦皆兑艮卦。此见山泽通气也。○第三层坎离既未济。即水火相射。既济未济。然周十二卦皆离坎卦。此见水火不相射之象。○最内层震巽恒益四卦。即雷风相薄。恒益起意。然周四卦皆震巽卦。此见雷风相薄。○方图中两交股底。

文王后天六十四卦方位之图

编辑

 

上下篇义之图

编辑

 

易九卦上下经对待横图

编辑

 

挂扐过揲之图

编辑

 

按晦庵先生曰前一变得五者三。所谓奇也。后二变得四者二。所谓奇也。即两仪之阳也。前一变得九者一。所谓偶也。后二变得八者二。所谓偶也。即两仪之阴也。又曰用旧法则前一变为奇。后二变为偶。奇故其馀五九。偶故其馀四八。五九者五三为五者有三样。而九一。为九者有一样。亦围三径一之义也。四八者四八皆二。为四八者各有二样。亦围四用半之义也。又曰三奇为老阳者。凡十二其挂扐之数十有二除初挂之一。过揲之数三十有六。两奇一偶以偶为主。为少阴者。凡二十八其挂扐之数十有六除初挂之一。过揲之数三十有二。两偶一奇以奇为主。为少阳者。凡二十其挂扐之数二十除初挂之一。过揲之数二十有八。三偶为老阴者。其挂扐之数二十有四除初挂之一。过揲之数二十有四。右说详见启蒙。今略抄如右。今本之分合图之如右。盖老阳少阳之数。与挂扐之数同。而老阴少阴之数不同何也。盖图书方位。阳数不变而同。阴数变而异。其理亦犹是也。又阳尊故得正数。而阴卑故得馀数也欤。

解蔡氏四十九蓍虚一体数说

编辑

取蓍四十九茎为一握。置其一不用。其当用之策凡四十有八。乃以两手中分。各置一手。次以左手取右手一策。挂于左手小指之间。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归其所馀之策而扐之左手第四无名指间。次以左手四揲右手之策。再归其所馀之策而扐之左手第三中指之两间。是谓一变。其挂扐之数不四则八。

 

一变之后。除前所馀之策。复合其见存之策。或四十或四十四。分挂揲归如前法。是谓再变。其挂扐者如一变例。再变之后。除前两次所馀之策。复合其见存之策。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分挂揲归如前法。是谓三变。其挂扐者亦如一变例。

三变既毕。乃合三变。视其挂扐之奇偶。以分所遇阴阳之老少。是为一爻。

 

 

老阳 为初而变者其样有四。 为初而变者其样亦有四。合得为八而挂扐之数凡十有二。

老阴 为初而变者其样有四。 为初而变者其样亦有四。合得为八而其挂扐之数凡二十有四。

 

少阴以得四之两奇。 合得八之一偶为变十六。以一偶 合两奇为变八。合二十四。而其挂扐凡十六。

少阳以得四之一奇。 合得八之两偶为变八。以两偶 合一奇为变十六。合二十四。其挂扐凡二十。

按蔡氏元定说云以四十九蓍。虚一分二揲四。为奇者二为偶者二。而老阳得八。老阴得八。少阳得二十四。少阴得二十四。

又云老阳老阴之数本皆八。合之得十六。少阳少阴之数本皆二十四。合之得四十八。此恐以体数常均者言。又云以四归于老阳。此老阴之数所以四。老阳之数所以十二。以四归于少阳。此少阳之数所以二十。而少阴之数所以二十八也。按此恐以用数不同者言。盖体数常均者。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之类。用数不同者。阳用其三。阴用其一者。如十六。是为四者四。阳用其三故得十二。阴用其一故得四。如春夏秋生物而冬不生物之类。

推大衍数

编辑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河图除五合大衍)。除五行之五数。○除一与四。一四二老位也。二老变为二少则无本体故除之。○除二与三。易不用二少故也。○除中五。五十之所宗故也。○除五配之零一。○除地数三十之五。

(洛书加五合大衍)。加中五所含之五为十。○加中五无数之五为十。○加取十半之五。以准五十。○五者生数之终。十者成数之终。取五为纲。取十为目。则以上之数。皆包其中。此大衍所以用五十。蓍之德圆而神。故用所以作七七四十九数。致用虽在于阳之圆。而立象又必在于阴之方。故大衍之实用则在四十八。即一贞八悔之爻数也。

图书中五。各衍为五十。○中五与十相乘。皆为五十。○各数衍五配之。皆为五十。○图之阳数五自乘。书之奇数五自乘。合之为五十。○图之中五自乘。书之中五自乘。合之为五十。○图之中十自乘。半之为五十。一日百刻。二分平均。昼夜各五十刻。即大衍之数也。○图之天数五地数五。各衍之为百。而半之为五十。○书之奇数五衍之为五十。○图之五十五。书之四十五。合之得百而半之为五十。○图之五十五。多于洛书十。书之四十五。少于河图十。大衍居图书多少之中。而退其多之五。进其少之五则为五十。○图书阳数之均齐者。固合为五十。阴数之多寡者。亦合为五十。故大衍取其阴阳所分之数而用之。

 

置一三五七九各自乘得数。又以一三五七九乘之。总积合一千二百二十五。以天之中数五自乘者二十五约之。得四十九。是大衍用数。○置二四六八十各自乘得数。又以二四六八十乘之。总积合一千八百。以地之中数六自乘者三十六除之。得五十。是大衍体数。○各数衍以五。配为大衍五十。如一衍五则为五。九衍则为四十五。幷五及四十五得五十。二八三七以下仿此。惟五十二条。五则两之。十则单用。○积仪象卦阳一阴二。太阳一干一以下得四十九。

卦变图解图见启蒙

编辑

干为本卦则独标于列行之上。○姤为一变之首则亦次于上。○遁为二变者之首则亦次于上。至于大过则遁之变例尽矣。○其无妄中孚大畜在二变之中。而皆变例一章之首。故次于中行。○否为三变之首则亦次于上。至咸而变例一章尽矣。○涣为变例一章之首。故次中行。○蛊亦变例一章之首。而独次于下行者。奇偶分类从之。横看则可知。○益贲损三次之例亦然。○观剥为四五变之首则亦次于上行。○坤之独置于最下之列行者。从后之变。而且为反为反卦之本故也。○一爻变者六。二爻变者十五。已上一二爻变者占本卦爻。○三爻变者二十。已上三爻变者占两卦彖辞。而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四爻变者十五。五爻变者六。已上四五爻变者占之卦爻。○六爻变者一。○姤为第二图。自姤以下三十一图。率皆如前图矣。

启蒙传疑考疑

编辑

第八板太极图解条(行之序生之序)。行之序。如四时流行之序也。其序木火金水。故谓之微盛之次。生之序。如河图生成之序。其序水火木金。故谓之倒说。○(下文)指阳变章注。恐图解四时行语。作行之序释。

第十一板胡氏说条(四正配四阳卦。四隅配四阴卦)。凡卦相交者。动而属阳。阳仪之震离兑。阴仪之坎是也。动行其气而当时用事。不交之卦。静而属阴。阴仪之巽艮坤。阳仪之干是也。静承其化而挟辅成功。阴阳之取义多端。如七九为生数之阴可见。易不可典要者此也。胡氏所谓四正配四阳卦。四隅配四阴卦云者。恐或以此耶。

第十五板易图说条(二震先于一兑)。圆图已生之卦。震先而兑居中。故二震先于一兑。○曰震兑巽艮。故云二震先于一兑。

第二十二板苑洛子条(昔者伏羲画卦之本然)。原初画卦时。亦非比幷其数。求与之合。只见河图无往而非阴阳动静之数。只将一个动静。摸写画去。然图只是数。卦只是象。故既成卦则自然有吻合之妙。至旋转一过。二七四九之相易。亦莫非自然之妙。先儒之说备矣。然而以为斯岂圣人则图画卦之本然哉。若有以圆图为犯着人力者。恐未安。

第二十八板(朱子图)。以圆图观之则阳在左而阴在右。故此二图因之。

第三十七板(流戊就己图)。启蒙注有真水火留戊就己。方成坎离等说。此推魏伯阳参同契之法。学者虽不必强解。而第所谓真水火者。指坎月离日欤。留戊就己者。必指坎离之中爻。而今以留为流。未知何意。○留戊就己。是参同契修养之法。以人之精气。凑成还丹之妙。盖精是水气是火。本是水火二物。而或以为日月。或以为铅汞。或以为乌兔。或以为坎离。皆假托之辞也。纳甲之法。坎纳戊离纳己。故取以为喩。盖以坎水就离火也。先生所以以留为流。其亦此意也欤。

第四十五板蔡氏四十九蓍条(老阴八左扐右扐)。左右扐皆恐脱一点。○少阳二十四条。先生注(每奇四㨾)。每奇上恐当有比前加一奇五字。○每奇四㨾者。 为初变者几四。 为初变者亦四。合得八。下每偶四㨾者放此。

第四十六板少阳以得四之一奇条。两偶下当有各八二字。不然则右少阴行各八二字。或为衍文。

第五十七板十九分条(取七分法)。七乃单位。故自末位乘。

第五十九板不及日条(通分纳子)。置六百五十二万三千三百六十五分。以十九约之。得三十四万三千三百三十五分。又以日法九百四十分约之。得三百六十五度二五。又置度下二五。以日法九百四十分乘之。得二百三十五分。此云以九百四十分与十九分相乘而为法者。乃捷法也。○又法以一日月行全分二三五。乘二十九。得六千八百十五分。又以二三五乘四百九十九。得一十一万七千二百六十五。以日法九四约之。得一百二十四分七釐半。合得六千九百三十九分七釐半。以十九约之。得三百六十五度二五。又置二五。以九百四十乘之。

第六十二板右除法与他不同条(移步法)。乘筭上格见十则法进一位。见百则进二。馀放此。上格有小数则法数退位。除筭下格见十则上商退一位。见百则退二位。馀放此。法数只有小数则进位定商。○小注(万步四)。万步四云云者。以二五作二十五则首位三百当位故也。○九百四十乘条二百三十五分。乃度下之零数。故以九四乘二五然后合。而必以九四乘之者。以一度九百四十分故也。

第六十三板尹生条。以十九乘九百四十。得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以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为十二度七分者。犹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为三百六十五日二百三十五分。月度以十九分为一度。日度以九百四十分为一度。

第六十四板七分内中一度通分十九条。月度以十九分为一度。故一度通分得十九。

第六十五板太半条(一十五分)。即太半日月行全分。○少半条(万三千五分)。即少半日月行全分。○倂上一十一万七二六五。得二十二万九百。○小注(一百一十五毫)。倂上一百二十四分七五。得二百三十五分。○(五度五毫)。倂上六度十分七五。得十一度二十六分。以十九更除二十六。得一度尚馀七分。即十二度□七分。○(四百四十一分)。倂上四百九十九。得九百四十。

第六十六板(月行全分)。月度以十九分为一度为例。若月度以九百四十分计之。则一万一千六百二十六分强。亦可为月行一日全分。○又三百四十六分强者。即十九分度之七者。○右转左旋之说。看日月十二会图则可知。

第七十板(六爻皆不变注)。以上卦为悔。故云上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