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21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十一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風雲雷雨諸神部紀事

 風雲雷雨諸神部雜錄

 風雲雷雨諸神部外編

 東嶽泰山之神部彙考一

  上古太昊伏羲氏一則 無懷氏一則 炎帝神農氏一則 黃帝有熊氏一則 顓頊

  高陽氏一則 帝嚳高辛氏一則

  陶唐氏帝堯一則

  有虞氏帝舜一則

  夏后氏帝禹一則

  商成湯一則

  周成王一則

  秦始皇一則 二世一則

  漢武帝元封二則 太始一則 征和一則 宣帝神爵一則

  後漢世祖中元一則 章帝元和一則 安帝延光一則

  北魏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太和一則

  唐總一則 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乾封一則 元宗開元一則

  後唐明宗長興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真宗大中祥符二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成宗大德一則

  明太祖洪武五則 成祖永樂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二則 代宗景泰二則

   憲宗成化三則 孝宗弘治二則 武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四則 穆治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一則

 東嶽泰山之神部彙考二

  禮記王制

  唐書天文志

  宋史天文志

  洞淵集青帝

 東嶽泰山之神部總論

  日知錄論東嶽

 東嶽泰山之神部藝文一

  加青帝懿號詔       宋真宗

  廣生帝君讚         同前

  天齊仁聖帝碑銘       晁迥

  玉女傳         明王之綱

  再謁元君存議       沈應奎

 東嶽泰山之神部藝文二

  泰山吟          晉陸機

  遊泰山          唐李白

  岱嶽行          元熊載

  玉女池          明王遴

  登岱           彭宗孟

  登岱           李化龍

神異典第二十一卷

風雲雷雨諸神部紀事

编辑

《山海經》:蚩尢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 之野,應龍畜水,蚩尢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 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尢。

《搜神後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乘馬從兩人行, 未至村,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出門,年可十 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鮮潔,望見周,謂曰:『日已向暮,前 村尚遠,臨賀詎得至』?周便求寄宿,此女為燃火作食, 向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女應諾,尋云:『官喚 汝推雷車』。」女乃辭行,云「今有事當去。」夜遂大雷雨,向 曉女還,周既上馬,看昨所宿處,止見一新冢,冢口有 馬尿及餘草,周甚驚惋。後五年果作臨賀太守。 《梁高僧傳》:釋曇超適錢塘之靈隱山,每一入禪,累日 不起。後時忽聞風雷之聲,俄見一人秉笏而進,稱嚴 鎮陳通。須臾有一人至,形甚端正,羽衛連翩,下席禮 敬,自稱弟子,居在七里,住周此地。承法師「至,故來展 奉。富陽縣人,故冬鑿麓山下為塼,侵壞龍室,群龍共 忿,作三百日不雨。今已一百餘日,井池枯涸,田禾永 罷。法師既道德通神,欲仰屈前行,必能感致,潤澤蒼 生,功有歸也。」超曰:「興雲降雨,本是檀越之力,貧道何 所能乎?」神曰:「弟子部曲,止能興雲,不能降雨,是故相 請耳。」遂許之。神倏然而去。超乃南行,經五日至赤亭 山,遙為龍咒願說法。至夜群龍悉化作人,來詣超所 禮拜。超更說法,因乞三歸,自稱是龍。超請其降雨,乃 相看無言。其夜又與超夢云:「本因忿立誓,法師既導 之以善,輒不敢違命,明日晡時當降雨。」超明旦即往 臨泉寺,遣人告縣令,辦船於江中,轉《海龍王經》。縣令 即請僧浮船石首,轉經纔竟,隨即降大雨,高下皆足, 歲以獲收。

《山西通志》:風雨神廟在翌城縣四望村,其神唐衛公 李靖。按《逸史》云:「靖微時,常山行民家寄宿,夜將半,一 婦人持水瓶授之曰:『天命行雨,煩子代之』。蒼頭牽青 驄至,戒之曰:『子以水從馬騣下三滴即止,慎無多也』。 靖乘馬咆哮,從空而躍,靖連滴數十滴。明日一境大 水即其地《續酉陽雜俎》:天寶中,處士崔元微洛東有宅,耽道,餌 朮及茯苓,三十載,因藥盡,領童僕輩入嵩山採芝,一 年方回。宅中無人,蒿萊滿院。時春季夜間,風清月朗, 不睡,獨處一院,家人無故輒不到。三更後,有一青衣 云:「君在院中耶?今欲與一兩女伴,過至上東門表姨 處,暫借此歇,可乎?」元微許之。須臾,乃有十餘人,青衣 引入,有綠裳者前曰:「某姓楊氏。」指一人曰「李氏」,又一 人曰「陶氏。」又指一緋衣小女,曰「姓石,名阿措。」各有侍 女輩。元微相見畢,乃坐於月下,問行出之由。對曰:「欲 到封十八姨。數日,云欲來相看不得,今夕眾往看之。」 坐未定,門外報封家姨來也,坐皆驚喜出迎。楊氏云: 「主人甚賢,只此從容不惡,諸處亦未勝於此也。」元微 又出見封氏言詞泠泠,有林下風氣,遂揖入坐,色皆 殊絕,滿座芬芳,馥馥襲人命酒各歌以送之,元微誌 其一二焉。有紅裳人與白衣送酒歌曰:「皎潔玉顏勝 白雪,況乃青年對芳月。沈吟不敢怨春風,自歎容華 暗消歇。」又白衣人送酒歌曰:「絳衣披拂露盈盈,淡染 胭脂一朵輕。自恨紅顏留不住,莫怨東風道薄情。」至。 十八姨持盞,情頗輕佻,翻酒污阿措衣。阿措作色曰: 「諸人即奉求,余不奉畏也。」拂衣而起。十八姨曰:「小女 弄酒。」皆起至門外,別十八姨南去,諸人西入苑中而 別,元微亦不甚異。明夜又來,欲往十八姨處。阿措怒 曰:「何用更去封嫗舍?有事只求處士,不知可乎?」諸女 皆曰:「可。」阿措來言曰:「諸女伴皆住苑中,每歲多被惡 風所撓,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相庇。昨阿措不能依 回,應難取力。處士倘不阻見庇,亦有微報耳。」元微曰: 「某有何力,得及諸女?」阿措曰:「但求處士每歲歲日,與 作一朱旛,上圖日月五星之文,於苑東立之,則免難 矣。今歲已過,但請至此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東風, 即立之,庶可免也。」元微許之,乃齊聲謝曰:「不敢忘德。」 各拜而去。元微於月中隨而送之,踰苑牆乃入苑中, 各失所在。乃依其言,至是日立旛。是日東風震地,自 洛南折樹飛沙,而苑中繁花不動。元微乃悟,諸女曰: 「姓楊姓李,及顏色衣服之異,皆眾花之精也。緋衣名 阿措,即安石榴也。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後數夜,楊氏 輩復至,媿謝,各裹桃李花數斗,勸崔生服之,可延年 卻老,願長如此住,護衛某等亦可至長生。至元和初, 元微猶在,可稱年三十許人。

《投荒雜錄》:嘗有雷民,因大雷電,空中有物,豕首鱗身, 狀甚異。民揮刀以斬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 厲,其夕凌空而去。自後揮刀民居屋頻為天火所災。 雷民圖雷以祀者,皆豕首鱗身也。

《元怪記》:「楊道和,夏於田中有雷神至桑下,霹靂下擊 之,道和以鋤格其肱,遂落地,不得去,色如丹,目如鏡, 毛角長三尺餘,狀如六畜,頭似獼猴。」

《神仙感遇傳》:「葉遷韶者,信州人也,幼年樵採,避雨於 大樹下,忽見雷公為樹枝所夾,奮飛不得,樹枝雷霹 後卻合,遷韶為取石楔開枝間,然後得去,仍愧謝之 曰:『約來日卻至此可也』。如其言,明日復至樹下,雷公 亦來,以墨篆一卷與之曰:『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 苦,立功救人也。我兄弟五人要雷聲喚雷,大雷二,必』」 即相應。然雷五性剛暴,無危急之事,不可喚之。自是 行符致雨,咸有殊效。嘗於吉州市中醉太守,擒而責 之,欲加陵辱。遷韶於階下,大呼雷五一聲。時方旱,日 光猛熾,便震霹一聲,人皆顛沛。

《稽神錄》:江西村中雷震,一老嫗為電火所燒,一臂盡 傷。既而空中有呼曰:「誤矣。」即墜一瓶,瓶有葉如膏,曰: 「以此傅之即瘥。」嫗如其言,隨傅而愈。家人共議此神 丹也。將取藏之,數人共舉其瓶不能動,頃之復有雷 雨,攝之而去。又有一村人亦震死,空中人呼曰:「誤矣, 可急取蚯蚓擣爛傅臍中當瘥。」如言傅之,乃《蘇 竹坡詩話》:「承議郎任隨成,字師心,劉景文甥也。嘗謂 余言,景文昔為忻州守,間數日率一謁晉文公祠,既 至祠下,必與神偶語,久之乃出。文公亦時時來謁景 文,景文閉閭,若與客語者,則神之至也。一日於廣坐 中謂一掾曰:『天帝當來召君,吾亦當繼往』。坐客皆相 視失色。已而掾果無疾而逝,劉亦相繼而」亡。去後一 日,死而復甦,起作三詩,乃復就瞑。其一云:「中宮在天 半,其上乃吾家。紛紛鸞鳳舞,往往芝木華。揮手謝世 人,聳身入雲霞。公暇詠天海,我非世人譁。」其二云:「仙 都非世間,天神繞樓殿。高低霞霧勻,左右龍蛇遍。雲 車山嶽聳,風顰天地顫。從茲得舊渥,萬物毫端變。」其 三云:「從來英傑自消磨,好」笑人間事更多。艮上巽宮 為進發,千車安穩渡銀河。詩成,謂其家人曰:「吾今掌 事雷部中,不復為世間人矣。」

《異聞總錄》:宋寧宗時,新淦縣有雷擊物,為產婦所觸, 不能上升。時鄒巫能誦解咒,有神請曰:「為誦解穢咒 千遍,當有以報。」鄒誦千遍,神授鞭印各一,曰:祈晴順 用印,祈雨倒用印,用鞭畫空,雨止畫處,神忽不見,雷 升天矣。鄒平生喜食鴨,嘗過其女,留殺鴨為黍。時女 曬菱於庭,天有雨勢,女欲收而後饌,曰:「雨當無損於菱。」須臾大雨,鄒望空四向而畫,獨庭無雨。由是遠近 之人招之祈禱,如法用印,無不立應。年九十餘卒,鞭 印亦亡。今鄉人祀之於玉笥山承天宮前,廟中但號 鄒公而已。

《翦勝野》聞洪武十三年五月四日,雷震謹身殿,帝親 見火炎自空中下,乃再拜曰:「上帝赦臣,臣赦天下。」或云 雷火遶身追帝蓋帝時刑戮過厲,故云。

《安慶府志》:「吳公,宋初人,住天堂山應家沖,母應氏生 公時多瑞徵,其貌不揚,惟兄嫂珍之。牧於山,遇異人 授以道,遂能致雷電風雨。沒後,土人建祠祀之。明高 帝因旱祈雨,公感夢而雨注,遂敕封吳公道勝龍王。 後遇旱,禱輒應。公蓋得道為雨部龍神云。」又「儲公德 勝者,生而身有龍文,幼學道平頭山,永樂二年沒,顯」 應亦如吳公。

《岱史》:「風伯、雨師廟在州治東。先是廟廢,止遺一石碣。 成化丙午,旱雩不雨,或油然雨狀,輒為風散。知府蔡 晟詣其所祭之,風頓息,大雨如注,因復立廟。廟圯,知 州鄭豸易以壇。」

《松江府志》:唐大行卒後九年,忽憑其女言舊事,陸文 定公往問,隔帷而語曰:「『我之帝所,帝以我讀書登第, 不一日服官,於忠未盡。又惡我平生不戒食犬,令待 罪散班,凡三年,稍遷一職,又三年滿,擢風雨司官,任 滿後,賜休沐數日,我以是乘隙得歸,恐兒輩不曉天 道,冥行取禍,特來教之』。又謂女曰:『汝昨以病祭神,所』」 宰豕即某婢也。婢以罵主得譴罰為豕,彼固自取,汝 宰之,反增一罪矣。又與董子元言吳興城貸金事,諸 親黨問者,皆告以天道感應不爽,諄諄以殺生害人 為戒,曰:「我生前往謁裴仙齋,三月而往,此事亦為帝 所錄。大凡齋食皆有益,取其不作惡也。」居數日,忽告 親黨曰:「我往矣,力行善。」遂寂然。

風雲雷雨諸神部雜錄

编辑

《蠡海集》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九天生於六月二十 四日者,六為陰數,四六二十四,老陰之策也。老陰變 少陽,故應於雷神焉。

風雷在天,有聲而無形,故假乾位戌亥肖屬以配之。 是以風伯首像犬,雷公首像豕。雨為坎,坎中男也,雨 師像士子,電,雷光也。對乾配震者巽,巽長女也,電母 像婦人。古之鹵簿四神旗,皆繪畫也。

《月令廣義》:「六月二十四日,雷祖九天應元雷聲普化 天尊誕。」

風雲雷雨諸神部外編

编辑

《老子中經》:「風伯神名吒君,號曰長育;雨師神名馮修, 號曰樹德。」

《華嚴經》:佛所遊處無不遍至。復與無量諸風神俱,其 名曰:「無礙照明虛空神、遍超勝神、散須彌神、炎淨味 神、淨除味神、發行大音神、樹峰華林神、持世界神」,如 是一切,皆能和合眾生,令不分散。

《華嚴綱要》有無量主風神,所謂:「無礙光明主風神、普 現勇業主風神、飄擊雲幢主風神、淨光莊嚴主風神、 力能竭水主風神、大聲遍吼主風神、樹杪垂髻主風 神、所行無礙主風神、種種宮殿主風神、大光普照主 風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散滅我慢之 心。

《氏族博攷》:「風伯方道彰,雨師陳華夫,雷公江赫沖,電 母秀文英。」

東嶽泰山之神部彙考一

编辑

上古

太昊伏犧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虙犧氏都陳,東封泰山。」

無懷氏封泰山

编辑

按《管子封禪篇》:「昔無懷封泰山,禪」云云。

炎帝神農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不載。按《管子封禪》篇。「神農封 泰山禪」云云

黃帝有熊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黃帝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於 海,登丸山及岱宗,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 焉。」

按《管子封禪篇》:「黃帝封泰山,禪云云。」

顓頊高陽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按《管子封禪》篇。「顓頊封泰 山。禪」云云。

帝嚳高辛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按《管子封禪》篇。「帝嚳封泰 山。禪」云云。

陶唐氏

编辑

帝堯命舜攝位以歲二月祀岱宗

编辑

按:《書經虞書舜典》:「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望秩 於山川。」

「岱宗」,泰山也。《望,望》秩以祀山川也。

按《管子封禪篇》:「堯封泰山禪」云云。

有虞氏

编辑

帝舜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按《管子封禪》篇。「舜封泰山 禪」云云。

夏后氏

编辑

帝禹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夏本紀》不載。按《管子封禪》篇:「禹封泰山,禪 會稽。」

成湯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殷本紀》。不載。按《管子封禪》篇。「湯封泰山禪」 云云。

成王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封禪書》,「文王受命,政不及 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周德之洽維成 王」,成王之封禪則近之矣。

按:《管子封禪篇》:「成王封泰山,禪社首。」

始皇二十八年封泰山

编辑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與魯 諸儒生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 祠,祀禪梁父。」

二世元年禮祠泰山

编辑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皇帝元年,東巡郡縣,並海, 南至會稽而盡。按《封禪書》:「二世元年,東巡碣石,並 海,南歷泰山,至會稽,皆禮祠之。」

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封元年:「冬,東巡海上,夏四月癸 卯,上還,登封泰山,降坐明堂。詔曰:『朕以眇身承至尊, 兢兢焉。惟德非薄,不明於禮樂,故用事人神,遭天地 況施,著見景象,層然如有聞,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 登封泰山,至於梁父,然後升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 夫更始。其以十月為元封元年』。」按《郊祀志》:武帝東 封「泰山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出封中。 元封二年,祠泰山。」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封二年「春,幸緱氏,遂至東萊。夏 四月,還祠泰山。」

太始四年行幸泰山修封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太始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甲申, 修封,丙戌,禪石閭。」

征和四年幸泰山修封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征和四年「春三月,上耕於鉅定,還 幸泰山,修封。癸巳,禪石閭。」

宣帝神爵元年定祠東嶽於博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郊祀志》,「宣帝十三年,改 元為神爵,令祠官以禮為歲事。自是五嶽四瀆皆有 常禮。東嶽泰山,於博使者持節侍祠,歲五祠云。」

後漢

编辑

世祖中元元年柴望岱宗登封泰山

编辑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中元元年春二月己卯,幸魯,進 幸泰山。辛卯,柴望岱宗,登封泰山。甲午,禪於梁父。 按《祭祀志》,建武三十二年二月辛卯,晨燎祭天於泰 山下,南方群神皆從,事畢,將升封。或曰:泰山雖已從 食於柴祭,今親升告功,宜有禮祭。於是使謁者以一 特牲於常祠泰山處告祠泰山。按建武三十二年改元中元

章帝元和二年春二月辛未幸泰山柴告岱宗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云云。

安帝延光三年春二月辛卯幸泰山柴告岱宗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北魏

编辑

顯祖皇興二年遣官祀東嶽

编辑

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按《禮志》,「皇興二年,以青、徐既平,遣中書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幣祀於東嶽。」

高祖太和十九年四月己未行幸瑕丘遣使以太牢祠岱嶽

编辑

按:《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唐制,歲祭東嶽於兗州。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東嶽岱山於兗州。」

太宗貞觀十一年議封泰山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太宗實錄》,貞觀十一年, 帝將有事於泰山,國子博士劉伯莊等皆上封禪事, 言「新禮簡略,敕名儒及顏師古、朱子奢參議得失。議 者數十家,遞相駁難不決。於是房元齡、魏徵、楊師道 采眾議以為永式。」

高宗乾封元年有事於泰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乾封元年正月戊辰,封於泰山,庚 午,禪於社首。」

元宗開元十三年有事於泰山封其神為天齊王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三年冬十一月庚寅,封於 泰山。辛卯,禪於社首。」

按《唐會典》:「開元十三年,上備法駕登泰山,祀享初畢, 至嶽西,大風,裂幕折柱,張說、昌言,海神來迎。至升壇, 休氣四塞,登歌奏樂,有祥風自南而至,絲竹之聲,飄 若天外。及禪社首,五色雲見日重輪。」

按《通典》:「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後唐

编辑

明宗長興二年詔封泰山神為威雄將軍

编辑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云云。 按《五代會要》。長興三年。詔以泰山三郎為威雄將軍。

按會要與通考年數互異今姑從通考

太祖乾德元年命製東嶽神衣冠劍履遣使易之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五月,遣使禱雨嶽瀆 按《禮志》:太祖平湖南,命有司製諸嶽神衣冠劍履,遣 使易之。又詔嶽瀆廟各以本縣令兼廟令,尉兼廟丞, 專管祀事。按太祖本紀湖南平在乾德元年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立春日祀東嶽於兗州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 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其所隸之州。」其後立春 日祀東嶽岱山於兗州。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有事於泰山青帝加號廣生帝君天齊王加號仁聖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夏四月甲午,詔以 十月有事於泰山。遣官告天地宗廟嶽瀆諸祠。冬十 月辛卯,車駕發京師。丁未,法駕入乾符縣奉高宮。己 酉,五色雲起嶽頂。庚戌,法駕臨山門。黃雲覆輦。道經 險峻,降輦步進。先夕大風。至是頓息。辛亥,享昊天上 帝於圜臺。慶雲繞壇。月有黃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諸」 神於山下封祀。壇降谷口,日有冠戴,黃氣紛郁。壬子 禪首丘,紫氣下覆,黃光如星,繞天書匣,還奉高宮,日 重輪,五色雲見。按《禮志》,法駕還奉高宮,青帝加號 廣生帝君,天齊王加號仁聖,各遣使祭告。真宗封 禪畢,加號泰山為「仁聖天齊王」,遣職方郎中沈維宗 致告。又封威雄將軍為炳靈公,遣官致告。詔「泰山四 面七里禁樵採,給近山二十戶以奉神祠。」

按:《文獻通考》:「大中祥符元年,封禪畢,親幸泰山三郎 廟,加封炳靈公。」

大中祥符四年,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又加上帝 后號曰「淑明。」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夏五月乙未,加上 五嶽帝號,作《奉神述》。按《禮志》,五月乙未,加上東嶽 曰天齊仁聖帝,命翰林禮官詳定儀注及冕服制度, 崇飾神像之禮,其玉冊制如宗廟諡冊,帝自作《奉神 述》,備紀崇奉意。遣官致祭畢,奉玉冊袞冕置殿內。又 加上五嶽帝后號東曰淑明,遣官祭告。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春加上東嶽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歲一遣官祭嶽祠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祭祀志》云云。

成宗大德四年遣使祀東嶽

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太祖洪武三年定泰山神號

编辑

按《明會典》:「洪武三年,正嶽鎮海瀆諸神號東嶽」,則稱 東嶽泰山之神。有司祀典,五嶽祝文,東嶽稱東嶽 泰山之神,山東泰安州祭。又《京都祀典》:南京東嶽泰 山廟在雞鳴山之陽,洪武三年春秋合祀於山川壇, 三十一年後,春附祭於郊,秋祭仍舊。後罷。惟每歲聖 旦及三月二十八日,用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

遣太常寺堂上官祭於其廟
考證
按《岱史》,洪武三年六月二十日制曰:「磅礡東海之西,

中國之東,參穹靈秀,生同天地,形勢巍然。古昔帝王 登之,觀滄海,察地利,以安民生。祝曰:『泰山於敬則致, 於禮則宜。自唐始加神之封號,歷代相因至今。曩者 元君失馭,海內鼎沸,生民塗炭。予起布衣,承上天后 土之命,百神陰佑,削平暴亂,正位稱職,當奉天地,享 鬼神,以依時統一人民,法』」當式古,今寰宇既清,特修 祀儀,因神有歷代之封號,余起寒微,詳之再三,畏不 敢效。蓋神與穹同始,靈鎮一方,其來不知歲月幾何。 神之所以靈,人莫能測其職,受命於上天后土,為人 君者何敢與焉?懼不敢加號,特以「東嶽之神名其主, 依時祭神,惟神鑒之。」定歲春秋二仲月,《泰安州祭禮》, 先丁祭一日。

洪武十年,遣使祭東嶽。

按《岱史》,「洪武十年八月丁未,遣曹國公李文忠、道士 吳永輿、鄧子方致祭東嶽。」

洪武十一年,遺使祭東嶽。

按《岱史》:「洪武十一年,遣道士吳永輿、官行甫致祭。 洪武二十八年,遣使祭東嶽。」

按《岱史》:「洪武二十八年,遣神樂觀道士樂本然、國子 監監生王濟致祭。」

洪武三十年,遣使祭《東嶽》。

按《岱史》:「洪武三十年,遣神樂觀道士朱鐸,如監生高 翥致祭。」

成祖永樂五年遣使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永樂五年,遣道士復生監生張禮致祭。」

宣宗宣德十年遣官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宣德十年五月壬申,遣泰安州知州胡宗敏 祭告東嶽。」

英宗正統元年遣使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正統元年五月丁卯,遣吏科給事中車遜致 祭東嶽。」

正統九年,遣使祭東嶽。

按《岱史》:「正統九年,遣翰林院侍讀習嘉言祭告東嶽。」

代宗景泰三年遣使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景泰三年,遣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王文致祭東嶽。」

景泰六年,遣使祭東嶽。

按《岱史》:「景泰六年,遣刑部尚書薛希璉致祭。」

憲宗成化六年遣使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成化六年遣掌太常寺事禮部尚書李希安 祭告。」

成化十三年,遣官祭東嶽。

按《岱史》:「成化十三年遣山東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陳 儼祭告。」

成化二十一年,遣官祭東嶽。

按《岱史》:「成化二十一年,遣巡撫山東都察院左副都 御史盛顒祭告。」

孝宗弘治四年遣使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弘治四年,遣通政司左通政元守直祭告。 弘治七年,遣使祭東嶽。」

按《岱史》,「弘治七年,遣內官監太監李興、太子太保平 江伯陳銳、右副都御史劉大夏、右僉都御史熊翀祭 告。」

武宗正德五年遣使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正德五年遣戶部左侍郎喬宇祭告。」

正德六年,遣官祭東嶽。

按《岱史》:「正德六年,遣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參 議徐永祭告」

世宗嘉靖十一年遣官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嘉靖十一年遣泰安州知州李旼致祭。 嘉靖十七年遣官祭東嶽。」

按《岱史》:「嘉靖十七年遣泰安州知州丁方致祭。 嘉靖三十二年遣官祭東嶽。」

按《岱史》:「嘉靖三十二年閏三月丁未,遣巡撫山東右 副都御史沈應龍致祭。」

嘉靖三十三年、兩遣官祭《東嶽》。

按《岱史》:「嘉靖三十三年二月壬申,遣巡撫山東右副 都御史沈應龍致祭。四月辛未,遣巡撫山東右副都 御史沈應龍致祭。」

穆宗隆慶三年遣官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隆慶三年,遣巡撫山東右副都御史姜廷頤 祭告。」

神宗萬曆元年遣官祭東嶽

编辑

按《岱史》云云

東嶽泰山之神部彙考二

编辑

《禮記》:

《王制》

编辑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唐書》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降婁《元枵》以負東海」,其神主於岱宗,歲星位焉。

《宋史》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神為青帝,司春、 司木、司泰山。」

《洞淵集》

编辑

《青帝》

编辑

泰山名蓬元,太空之天,即太昊為青帝,治東嶽,主萬 物發生,考拔死生鬼神之所。歷代帝王報功封禪之 嶽,上應奎婁之精,下鎮魯地之分野。

東嶽泰山之神部總論

编辑

《日知錄》。

《論東嶽》

编辑

嘗考泰山之故,《仙論》起於周末,鬼論起於漢未,《左氏》 《國語》未有封禪之文,是三代以上無仙論也。《史記》《漢 書》未有考鬼之說,是元成以上無《鬼論》也。《鹽鐵論》云: 「古者,庶人魚菽之祭,今富者祈名嶽,望山川,椎牛擊 鼓,戲倡舞像」,則出門進香之俗,已自西京而有之矣。 自哀平之世而讖緯之書出,然後有如《遁甲開山圖》 所云:泰山在左,元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博物 志》所云: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之孫,主召人魂魄, 知生命之長短者。其見於史者,則《後漢書。方術傳》許 峻自云嘗篤病,三年不愈,乃謁泰山請命。《烏桓傳》:「死 者神靈歸赤山」,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 死者魂神歸泰山也。《三國志管輅傳》「謂其弟辰曰:『但 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如何』?」而古辭《怨詩行》云: 「齊度游四方,各繫泰山錄。人間樂未央,忽然歸東嶽。」 陳思王《驅車篇》云:「魂神所繫屬,逝者感斯征。」劉楨《贈 五官中郎將詩》云:「常恐游岱宗,不復見故人。」應璩《百 一詩》云:「年命在桑榆,東嶽與我期。」然鬼論之興,其在 東京之世乎?

東嶽泰山之神部藝文一

编辑

《加青帝懿號詔》
宋·真宗

编辑

敕:中書門下:「名嶽配天,乃眾山之雄長;盛德在木,實 萬物之資生。惟真宰之司存,蓋靈篇之攸紀。青帝真 君,職司煦育,道葉沖虛,贊元化於高明,庇群生於溥 率。真祠夙建,方志可徵。屬嚴駕以時巡,爰祕封之成 禮。式瞻神館,冀沐冥休。祗舉典章,載揚懿美。奉蕭薌 而昭薦,旌至德於無方。用表欽崇,永綏福祚。宜尊懿」 號曰《青帝廣生帝君》。觀宇特加修飾,故茲詔示,懇宜 知悉。

《廣生帝君讚》
同前

编辑

若夫典治喬嶽,表正靈祇,司生發於東方,佐聰明於 上帝,宜乎名冠仙籍,德被蒸民,饗祀典於蕭薌,鏤徽 稱於金石者也。屬以虔修封禮,恭答神休,薦顯號以 致誠,述斯文而頌美。《讚》曰:「節彼岱宗,奠茲東土」,生育 之地,靈仙之府,爰有高真,允司明命。至神不測,虔誠 斯應。茂實克昭,儲祥是繫。式奉嘉名,用申精意。

《天齊仁聖帝碑銘》
晁迥

编辑

臣聞「結萃為山,麗無疆之厚載;升名曰嶽」,表奠服之 崇丘。至若根一氣以混成,媲四時而首出。作鎮東夏, 實惟岱宗。辨乎五方設位冠配天之大;畫為八卦建 標當出震之區。邃深連空洞之宮,翕習號神靈之府。 夫其魁甲艮象,握制坤軸,嶾嶙碕礒,穹崇岧嶢。天門 路界於鬱蒼,日觀勢臨於杲曜。列仙遯跡,存棲真之 「石閭;永命儲休,閟與齡之金篋。」滋殖百卉,函育庶類, 畜泄雷雨,吐納風雲,封之所以合元符,登之所以小 天下。近綴梁社,遠矚秦吳,控壓海沂,襟帶洙泗,鄒人 所仰,魯邦是詹。肇生物之化權,蓋頤貞之壽域也。古 先哲后,誕膺駿命,披皇圖,稽帝文,告成功,申大報,昭 姓考瑞,刻石紀號。自無懷氏迄唐明皇,登封展采,布 在方冊者,罔不於茲矣。開元十三年,始封神曰「天齊 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綿歷五代,寂寥無聞。爰暨皇朝, 勃興嘉運,葉百姓與能之望,應真人革命之秋。太祖 皇帝總攬英雄,鞭撻宇宙,勤勞四征,削平多壘,方混 一於寰中。太宗皇帝纂隆洪緒,懋建皇極,斟酌道德, 統和天人,乃綏懷於海外。然而艱難創業,縕畜貽謀勒崇奮炎,將底績而未暇;開先遺大,知奕世而有歸。 粵惟崇文廣武感天尊道應真佑德欽明上聖仁孝 皇帝陛下承鼎定之基,格盂安之世。顯仁以育物,廣 孝以奉先。宣洽重熙,財成庶政。弭息戎旅,撫柔要荒。 乘國步之密清,宅天衷於醰粹。因之以豐懋,加之以 阜康。席慶宗廟之重,游心帝王之術。長轡遠御,大道 坦夷。天衢於是乎亨嘉,德教於是乎漸被。戴日戴斗, 聿遵朝聘之期;太平太蒙,盡入車書之域。垂衣在上, 擊壤在下,得以疇咨俊茂,博訪幽隱,講求典禮,包舉 藝文。接千歲之統,可炳儀於封祀;當萬物之盛,宜昭 告於神明。然猶務謙尊而益光,體健行而不息。沖晦 藏用,淵默思道。俄而天休震動,上帝顧懷,真籙洊臻, 靈心有懌。總集峻命,覺悟烝黎。踰金簡玉字之文,等 《河圖》《洛書》之寶。承是祕檢,發為繁釐,霈澤開榮,普天 受賜。新建元之號,易通邑之名,茂昭降祥,聳動群聽。 是時東土耆老,湊闕廷以上書;南司宰輔,率官師以 抗表。願循考古之道,煥發「升中之儀。」弗獲固辭,乃徇 勤請,且以增覆載之高厚,揚祖宗之純懿也。儲峙供 億,悉出於縣官;經啟營繕,不煩於民力。大中祥符元 年冬十月,具儀制,嚴仗衛,陳屬御,隮介丘,齋心服形, 奉符行事。群司奔走,百禮修明,集巉巖之巔,凌顥英 之氣。壇壝清肅,牲器純備,玉幣式敘,樽彝在列。奠獻 克謹,皦繹「用張,晏娭交三神之歡,陟配崇二聖之位。」 舉權火,升高煙,示瑤牘以環觀,建雲臺而特起。社首 之禮,抑又次焉。咸秩無文,奉行故事。朝會赦宥,涵濡 蕩滌。采輿誦,求民瘼,旌前列,衍徽章,參用王制,著明 皇績,大猷克集,神實幽贊。故自始及末,見象日昭,史 氏之筆,殆不停綴。則有非煙紛郁,太陽晏溫,仙芝無 根,菌蠢以含秀;醴泉無源,毖涌而善利。靈輝休氣,嘉 穀奇木,鱗介之宗長,翔游之品類,表異駢出,曠代絕 倫,豈非受職修貢,發祥介福之徵乎?人謂是山,崇冠 群嶽,功侔造化,斯不誣矣。國家稽《虞書》四巡之首,原 漢氏五祠之重,述宣邦典,申嚴祭法,奉正直聰明之 德,罄精虔嘉栗之誠,為民祈福,與國均慶。封巒之後, 復增懿號曰《仁聖天齊王》。蓋以形容靈造,舉褒崇之 禮也。名稱之義大矣哉!化工生物之謂仁,至神妙用 之謂聖,登隆顯赫,亦云至矣。復思嚴飭廟貌,彰灼威 靈,責大匠之職,議維新之制。於是命使屬役,協辰僝 功,庀卒徒,給材用,興雲鍤,運風斤,程土物以致期,分 國工而騁藝。規畫盡妙,樂勸忘勞,踰年而成,不愆於 素,棟宇加宏麗之狀,像設賁端莊之容,凡所對越,肅 恭逾至。四年春舉汾陰后土之祀,成天地合答之禮, 憲章明備,上下交感。純嘏既錫,大賚施及,圓首方足, 式歌且舞。猗歟間歲,順動焜煌,景爍而皆擬聖明之 述作,從英茂以飛騰。灼敘慶靈,奉揚殊貺,紀諸盛節, 悉以命篇。布日星之華,配雲雨之潤,並刊鳳藻,散跱 龜趺,播洋溢之頌聲,垂極蟠之能事。而志求象罔,順 拜崆峒,闢眾妙之門,廣列真之宇,非止卜永年於郟 鄏,是將納雅俗於華胥者也。又以太乙五佐,本乎天, 太寧五鎮,本乎地,其位參兩,鴻名可齊,特尊列嶽,咸 加帝號。由是奉升泰山之神曰「天齊仁聖帝。」乃命案 馳道之東偏,直宸居之巽位,辟地經始,別建五嶽帝 宮,以申崇尚之禮焉。御製奉《神述》,詔中書召侍從之 臣,諭以制作之本意。觀夫聖文之梗概,以為岱鎮之 大輔。於柔祗動植之所蕃息,原源之所滋液,至靈允 宅,陰騭攸司,鍾戩穀而有徵,繄黎元之是賴。舊史具 載,前王式瞻,著冊封之典,嚴祀祠之禮,增奉邑之數, 申樵蘇之禁:皆以仰不測之明威,顯無方之妙跡也。 方今兵革偃戢,華夷會同,歲獲順成,物無疵癘,率由 丕應,冥助永圖。固當稽彼前聞,進其尊稱。蓋自唐虞 曰帝,商周曰王。夫商周之王,爵人臣而有素;唐虞之 帝,奉神道而何疑。況其容衛等威,冠裳制度,極徽數 以宿「備,宜明艷以相符。因而成之,禮無違者。願延景 祐,普及含生。」至乎哉!聲動睿辭,無私廣大,坦然明白 之理,沛然利澤之德,曲成司牧,俾臻富壽,有以見聖 人之情矣。遂誌勒石,遍立於五嶽廟庭,從近臣之議 也。是歲冬,並命使介分詣諸嶽,定吉日,飭有司,皇帝 被法服,御朝元殿,禮行樂作而臨遣之。持節受冊,袞 冕相繼,次敘而出,觀者如堵,且嘆文物聲明之盛,未 嘗有也。使者奉詔訖事,率葉素期,於穆宏觀,敻超千 古矣。越明年,詔五臣撰詞,各建碑於嶽廟。而臣浸漬 皇澤,涵泳清徵,偶集鳧鴈之行,遂塵龍鳳之署。預承 綸旨,強叩蕪音,曷勝眷獎。上以慶幸,宣明盛禮,叨奉 冊於秦城,潤色貞珉,玷靡文於魯嶽;荷輝榮之稠疊, 愧才學之空虛。燥吻濡毫,謹為銘曰:節彼泰山,蟠亙 大東;一氣凝神,五嶽推雄;勢并鳧繹,秀出龜蒙。崛起 海表,目為天中;高摩霄極,俯瞰暘谷;神策斯祕,昌圖 可卜;物性鍾仁,民居獲福;魯邦是當,盛德在木;百靈 淵府,三宮洞天。稷丘真隱,芝童列仙;白鹿方駕,飛龍 命篇。宅其勝境,幾乎大年。嶽長曰宗,歲交曰岱。仰止 巉巖,奠茲持載。壽域既優,神聰有賚。禱祀誕隆,寅威如在。千載興雲,八紘開基。武功盪定,文教緝熙。封禪 縟典,祖宗制宜。逮夫聖嗣,方畢宏規。惟帝奉符,惟神 佑德。茂績其凝,皇猷允塞。嘉應沓臻,鴻禎靡測。芃芃 豐衍,元元滋息。於赫靈廟,控帶名區。有詔改作,俾受 全模,協心董役,豐資庀徒,技殫功倍,雷動星敷。大廈 咸新,群黎改觀,䆗窱靚深,崢嶸輪奐。肅穆,威容,潔清 几案。欽修允宜,肸蠁攸贊,功懋天作。澤從雲游,式諧 民望,昭報神休。殊號斯薦,前古匪儔。庶安億兆,豈止 懷柔。天帝之孫,復升以帝。出乎震宮,臨乎日際。事固 莫京,理亦潛契。樹此《崒碑》,騰芳「百世。」

《玉女傳》
明·王之綱

编辑

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 見焉。按玉女,考李諤《瑤池記》云:黃帝嘗建岱嶽觀,遣 女七雲冠羽衣,焚修以迓西崑真人。玉女,蓋七女中 之一,其修而得道者,《玉女卷》曰:「漢明帝時,西牛國孫 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 月十八日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性穎,三歲解人」 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 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黃花洞修焉。天空蓋泰山, 洞即石屋處也。三年丹就,元精發而光顯,遂依於泰 山焉。泰山以此有玉女神,山頂故有池,名「玉女池」,旁 為玉女石像。宋真宗東封,先營至泉,水忽瀑,清泚可 鑑,味甘美。王欽若請濬之,像偶折,詔易以玉,復礱石 為龕,搆昭真祠祀焉。尹龍謂:「世傳天仙玉女,碧霞元 君之祠始此。」國朝成化間拓建,改為宮。弘治間更名 靈應,嘉靖間再更碧霞,碧霞宮之名始此。累朝增葺, 宮制滋闊,而神之靈益顯。四方之瞻禮者益爭奔走 焉。內史氏綱曰:「天地一氣而已,其在天為星辰,地為 河嶽,明而為人,一氣」也;玉女之化為人而復為神也, 何異哉?故觀於《考》與卷,可稽也。若謂玉女為東嶽金 虹太乙定父所生,而化身為觀音之在世,豈理也哉? 至其神靈顯於《泰》,則又其所嘗住修之處,而精神往 來,譬諸雲霧之在太虛,有依依而不能去者。矧泰山 位東土,秉土德,而玉女坤質,有水象池,固其所自來 耳。其依神於此,以揚靈異之休,而助生成之德於不 窮,殆若天命之者。世乃謂「玉女親受帝冊為女青真 人,永鎮泰山,以主其祀」,豈不謬哉?

《再謁元君存議》
沈應奎

编辑

泰山有碧霞元君祠,或曰玉女池,石像在側,池故滓 濁。真宗東封傳蹕泉忽上湧,清泚可鑑,味更甘。王欽 若請濬其源,元君像偶折,詔易以玉搆昭真祠,祠泰 山巔,昉此。本朝成化間,拓建為宮。弘治間,宮號「靈應」, 嘉靖間更號碧霞元君。元君蓋治世大福神也。按普 陀大士轉輪救世之說,《佛藏經》班班可考,第未詳所 「轉輪者何代何方,何姓氏。漢明帝朝,善士石守道妻 金氏,於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時生,女名玉 葉,生而慧穎,三歲解人倫,七歲通諸法,夙夜虔禮西 王母,十四歲依曹仙長入天空山,習修煉,道成上昇, 憑靈泰岱,世震靈響」,似與《佛藏》轉輪之說相証合。蓋 大士修無為度,元君修有為度,大士如春元君,其夏 秋之交乎?史氏《王君之綱》,以為轉輪茫渺,當無是理。 漣漪居士曰:「天地間之理,至不變亦至變矣。惟不變 也,而種種之民可信之以為常。惟至變也,而聖人、神 人、真人、至人,搏捥日月,呼吸雲雷,或乘龍而御空,或 上昇而遺宅。奇奇怪怪,儒者不道,而不謂無是理也。」

東嶽泰山之神部藝文二

编辑

《泰山吟》
晉·陸機

编辑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已遠,層雲鬱冥冥。 梁甫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遊泰山》
唐·李白

编辑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迴。 馬跡繞碧峰,於今滿青苔。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洞門閉石扇,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岱嶽行》
元·熊載

编辑

「岱宗蒼蒼肇開闢,元氣坱圠露鼇脊。懸崖峻嶺接穹 窿,走澗飛巒堆怪石。」山形變態苦不常,映月雙巖透 雪白。雷車飛馬時往來,祕府幽都鬼神宅。我來已是 二月中,滿眼黃塵暗阡陌。瓣香再拜懇神祇,愧我乏 材躬自責。願祈國祚億萬年,歲稔時和春拍拍。貪婪蠹政掃無蹤,獎掖賢能放邪僻。油然膚寸合陰雲,甘 「澍連宵甦。地脈群峰亂削翠芙蓉,列岫樹陳玉圭璧。 東郊南畝事耕耘,紅是杏桃青是麥。九重雨露浥清 塵,稽首神功手加額。士民歌舞頌昇平,盡說宜時好 膏澤。肩輿今日始登山,路入天門天咫尺。崎嶇石磴 十八盤,玉女神池沁元液。磨崖尚有秦漢碑,占體昏 訛半摧折。唐與晉與封禪壇,雨暗苔侵幾朝夕。臥龍 蟄起石竅寒,元鶴睡足林煙碧。洞天深處何人居,紫 府神君蓬島客。涼風颼颼吹我衣,兩腋頓然生羽翮。 嗟予不有清淨緣,杖履何由脫塵跡。神遊八表醉騎 鯨,長嘯一聲天地窄。君不見《日觀峰》,峰頭便見東海 東。曉雞未唱日已出,海波燦爛山玲瓏。悠然登覽渺 無際,齊州九點氤氳」中。又不見五株松,嶙峋老榦蟠 蒼龍。異哉斯遊更奇絕,野鶴笑我何從容。攬衣掉臂 山下去。夕陽澹澹煙光濃。

《玉女池》
明·王遴

编辑

生托黃帝室,道匹昊天妹。靈泉瀉方池,恍惚鳴玉珮。

《登岱》
彭宗孟

编辑

名宗壁立聳岧嶢。神異居然徹上霄。日照樓臺千蜃 至。夜深風雨百靈朝。秦封尚憶松陰古。漢駕空憐輦 路遙。獨有三漿堪解渴。便呼玉女乞寒杓。

《登岱》
李化龍

编辑

「崔嵬岱嶽倚蒼穹,百轉丹梯一線通。吐納風雲天上 下,周迴日月地西東。青童駕鶴歸靈府,玉女鞭龍起 帝宮。萬里壯遊誰復羨,直從太始問鴻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