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021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十一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十一卷目录

 风云雷雨诸神部纪事

 风云雷雨诸神部杂录

 风云雷雨诸神部外编

 东岳泰山之神部汇考一

  上古太昊伏羲氏一则 无怀氏一则 炎帝神农氏一则 黄帝有熊氏一则 颛顼

  高阳氏一则 帝喾高辛氏一则

  陶唐氏帝尧一则

  有虞氏帝舜一则

  夏后氏帝禹一则

  商成汤一则

  周成王一则

  秦始皇一则 二世一则

  汉武帝元封二则 太始一则 征和一则 宣帝神爵一则

  后汉世祖中元一则 章帝元和一则 安帝延光一则

  北魏显祖皇兴一则 高祖太和一则

  唐总一则 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乾封一则 元宗开元一则

  后唐明宗长兴一则

  宋太祖乾德一则 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真宗大中祥符二则

  元世祖至元一则 成宗大德一则

  明太祖洪武五则 成祖永乐一则 宣宗宣德一则 英宗正统二则 代宗景泰二则

   宪宗成化三则 孝宗弘治二则 武宗正德二则 世宗嘉靖四则 穆治隆庆一则

  神宗万历一则

 东岳泰山之神部汇考二

  礼记王制

  唐书天文志

  宋史天文志

  洞渊集青帝

 东岳泰山之神部总论

  日知录论东岳

 东岳泰山之神部艺文一

  加青帝懿号诏       宋真宗

  广生帝君赞         同前

  天齐仁圣帝碑铭       晁迥

  玉女传         明王之纲

  再谒元君存议       沈应奎

 东岳泰山之神部艺文二

  泰山吟          晋陆机

  游泰山          唐李白

  岱岳行          元熊载

  玉女池          明王遴

  登岱           彭宗孟

  登岱           李化龙

神异典第二十一卷

风云雷雨诸神部纪事

编辑

《山海经》:蚩尢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 之野,应龙畜水,蚩尢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 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尢。

《搜神后记》:“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从两人行, 未至村,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出门,年可十 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谓曰:‘日已向暮,前 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此女为燃火作食, 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 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向 晓女还,周既上马,看昨所宿处,止见一新冢,冢口有 马尿及馀草,周甚惊惋。后五年果作临贺太守。 《梁高僧传》:释昙超适钱塘之灵隐山,每一入禅,累日 不起。后时忽闻风雷之声,俄见一人秉笏而进,称严 镇陈通。须臾有一人至,形甚端正,羽卫连翩,下席礼 敬,自称弟子,居在七里,住周此地。承法师“至,故来展 奉。富阳县人,故冬凿麓山下为塼,侵坏龙室,群龙共 忿,作三百日不雨。今已一百馀日,井池枯涸,田禾永 罢。法师既道德通神,欲仰屈前行,必能感致,润泽苍 生,功有归也。”超曰:“兴云降雨,本是檀越之力,贫道何 所能乎?”神曰:“弟子部曲,止能兴云,不能降雨,是故相 请耳。”遂许之。神倏然而去。超乃南行,经五日至赤亭 山,遥为龙咒愿说法。至夜群龙悉化作人,来诣超所 礼拜。超更说法,因乞三归,自称是龙。超请其降雨,乃 相看无言。其夜又与超梦云:“本因忿立誓,法师既导 之以善,辄不敢违命,明日晡时当降雨。”超明旦即往 临泉寺,遣人告县令,办船于江中,转《海龙王经》。县令 即请僧浮船石首,转经才竟,随即降大雨,高下皆足, 岁以获收。

《山西通志》:风雨神庙在翌城县四望村,其神唐卫公 李靖。按《逸史》云:“靖微时,常山行民家寄宿,夜将半,一 妇人持水瓶授之曰:‘天命行雨,烦子代之’。苍头牵青 骢至,戒之曰:‘子以水从马鬃下三滴即止,慎无多也’。 靖乘马咆哮,从空而跃,靖连滴数十滴。明日一境大 水即其地《续酉阳杂俎》:天宝中,处士崔元微洛东有宅,耽道,饵 术及茯苓,三十载,因药尽,领童仆辈入嵩山采芝,一 年方回。宅中无人,蒿莱满院。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不睡,独处一院,家人无故辄不到。三更后,有一青衣 云:“君在院中耶?今欲与一两女伴,过至上东门表姨 处,暂借此歇,可乎?”元微许之。须臾,乃有十馀人,青衣 引入,有绿裳者前曰:“某姓杨氏。”指一人曰“李氏”,又一 人曰“陶氏。”又指一绯衣小女,曰“姓石,名阿措。”各有侍 女辈。元微相见毕,乃坐于月下,问行出之由。对曰:“欲 到封十八姨。数日,云欲来相看不得,今夕众往看之。” 坐未定,门外报封家姨来也,坐皆惊喜出迎。杨氏云: “主人甚贤,只此从容不恶,诸处亦未胜于此也。”元微 又出见封氏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遂揖入坐,色皆 殊绝,满座芬芳,馥馥袭人命酒各歌以送之,元微志 其一二焉。有红裳人与白衣送酒歌曰:“皎洁玉颜胜 白雪,况乃青年对芳月。沈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 暗消歇。”又白衣人送酒歌曰:“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 胭脂一朵轻。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东风道薄情。”至。 十八姨持盏,情颇轻佻,翻酒污阿措衣。阿措作色曰: “诸人即奉求,余不奉畏也。”拂衣而起。十八姨曰:“小女 弄酒。”皆起至门外,别十八姨南去,诸人西入苑中而 别,元微亦不甚异。明夜又来,欲往十八姨处。阿措怒 曰:“何用更去封妪舍?有事只求处士,不知可乎?”诸女 皆曰:“可。”阿措来言曰:“诸女伴皆住苑中,每岁多被恶 风所挠,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相庇。昨阿措不能依 回,应难取力。处士倘不阻见庇,亦有微报耳。”元微曰: “某有何力,得及诸女?”阿措曰:“但求处士每岁岁日,与 作一朱旛,上图日月五星之文,于苑东立之,则免难 矣。今岁已过,但请至此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东风, 即立之,庶可免也。”元微许之,乃齐声谢曰:“不敢忘德。” 各拜而去。元微于月中随而送之,逾苑墙乃入苑中, 各失所在。乃依其言,至是日立旛。是日东风震地,自 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元微乃悟,诸女曰: “姓杨姓李,及颜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绯衣名 阿措,即安石榴也。封十八姨,乃风神也。”后数夜,杨氏 辈复至,愧谢,各裹桃李花数斗,劝崔生服之,可延年 却老,愿长如此住,护卫某等亦可至长生。至元和初, 元微犹在,可称年三十许人。

《投荒杂录》:尝有雷民,因大雷电,空中有物,豕首鳞身, 状甚异。民挥刀以斩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 厉,其夕凌空而去。自后挥刀民居屋频为天火所灾。 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鳞身也。

《元怪记》:“杨道和,夏于田中有雷神至桑下,霹雳下击 之,道和以锄格其肱,遂落地,不得去,色如丹,目如镜, 毛角长三尺馀,状如六畜,头似猕猴。”

《神仙感遇传》:“叶迁韶者,信州人也,幼年樵采,避雨于 大树下,忽见雷公为树枝所夹,奋飞不得,树枝雷霹 后却合,迁韶为取石楔开枝间,然后得去,仍愧谢之 曰:‘约来日却至此可也’。如其言,明日复至树下,雷公 亦来,以墨篆一卷与之曰:‘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 苦,立功救人也。我兄弟五人要雷声唤雷,大雷二,必’” 即相应。然雷五性刚暴,无危急之事,不可唤之。自是 行符致雨,咸有殊效。尝于吉州市中醉太守,擒而责 之,欲加陵辱。迁韶于阶下,大呼雷五一声。时方旱,日 光猛炽,便震霹一声,人皆颠沛。

《稽神录》:江西村中雷震,一老妪为电火所烧,一臂尽 伤。既而空中有呼曰:“误矣。”即坠一瓶,瓶有叶如膏,曰: “以此傅之即瘥。”妪如其言,随傅而愈。家人共议此神 丹也。将取藏之,数人共举其瓶不能动,顷之复有雷 雨,摄之而去。又有一村人亦震死,空中人呼曰:“误矣, 可急取蚯蚓𢭏烂傅脐中当瘥。”如言傅之,乃《苏 竹坡诗话》:“承议郎任随成,字师心,刘景文甥也。尝谓 余言,景文昔为忻州守,间数日率一谒晋文公祠,既 至祠下,必与神偶语,久之乃出。文公亦时时来谒景 文,景文闭闾,若与客语者,则神之至也。一日于广坐 中谓一掾曰:‘天帝当来召君,吾亦当继往’。坐客皆相 视失色。已而掾果无疾而逝,刘亦相继而”亡。去后一 日,死而复苏,起作三诗,乃复就瞑。其一云:“中宫在天 半,其上乃吾家。纷纷鸾凤舞,往往芝木华。挥手谢世 人,耸身入云霞。公暇咏天海,我非世人哗。”其二云:“仙 都非世间,天神绕楼殿。高低霞雾匀,左右龙蛇遍。云 车山岳耸,风颦天地颤。从兹得旧渥,万物毫端变。”其 三云:“从来英杰自消磨,好”笑人间事更多。艮上巽宫 为进发,千车安稳渡银河。诗成,谓其家人曰:“吾今掌 事雷部中,不复为世间人矣。”

《异闻总录》:宋宁宗时,新淦县有雷击物,为产妇所触, 不能上升。时邹巫能诵解咒,有神请曰:“为诵解秽咒 千遍,当有以报。”邹诵千遍,神授鞭印各一,曰:祈晴顺 用印,祈雨倒用印,用鞭画空,雨止画处,神忽不见,雷 升天矣。邹平生喜食鸭,尝过其女,留杀鸭为黍。时女 晒菱于庭,天有雨势,女欲收而后馔,曰:“雨当无损于菱。”须臾大雨,邹望空四向而画,独庭无雨。由是远近 之人招之祈祷,如法用印,无不立应。年九十馀卒,鞭 印亦亡。今乡人祀之于玉笥山承天宫前,庙中但号 邹公而已。

《翦胜野》闻洪武十三年五月四日,雷震谨身殿,帝亲 见火炎自空中下,乃再拜曰:“上帝赦臣,臣赦天下。”或云 雷火绕身追帝盖帝时刑戮过厉,故云。

《安庆府志》:“吴公,宋初人,住天堂山应家冲,母应氏生 公时多瑞征,其貌不扬,惟兄嫂珍之。牧于山,遇异人 授以道,遂能致雷电风雨。没后,土人建祠祀之。明高 帝因旱祈雨,公感梦而雨注,遂敕封吴公道胜龙王。 后遇旱,祷辄应。公盖得道为雨部龙神云。”又“储公德 胜者,生而身有龙文,幼学道平头山,永乐二年没,显” 应亦如吴公。

《岱史》:“风伯、雨师庙在州治东。先是庙废,止遗一石碣。 成化丙午,旱雩不雨,或油然雨状,辄为风散。知府蔡 晟诣其所祭之,风顿息,大雨如注,因复立庙。庙圯,知 州郑豸易以坛。”

《松江府志》:唐大行卒后九年,忽凭其女言旧事,陆文 定公往问,隔帷而语曰:“‘我之帝所,帝以我读书登第, 不一日服官,于忠未尽。又恶我平生不戒食犬,令待 罪散班,凡三年,稍迁一职,又三年满,擢风雨司官,任 满后,赐休沐数日,我以是乘隙得归,恐儿辈不晓天 道,冥行取祸,特来教之’。又谓女曰:‘汝昨以病祭神,所’” 宰豕即某婢也。婢以骂主得谴罚为豕,彼固自取,汝 宰之,反增一罪矣。又与董子元言吴兴城贷金事,诸 亲党问者,皆告以天道感应不爽,谆谆以杀生害人 为戒,曰:“我生前往谒裴仙斋,三月而往,此事亦为帝 所录。大凡斋食皆有益,取其不作恶也。”居数日,忽告 亲党曰:“我往矣,力行善。”遂寂然。

风云雷雨诸神部杂录

编辑

《蠡海集》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九天生于六月二十 四日者,六为阴数,四六二十四,老阴之策也。老阴变 少阳,故应于雷神焉。

风雷在天,有声而无形,故假乾位戌亥肖属以配之。 是以风伯首像犬,雷公首像豕。雨为坎,坎中男也,雨 师像士子,电,雷光也。对干配震者巽,巽长女也,电母 像妇人。古之卤簿四神旗,皆绘画也。

《月令广义》:“六月二十四日,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 天尊诞。”

风云雷雨诸神部外编

编辑

《老子中经》:“风伯神名吒君,号曰长育;雨师神名冯修, 号曰树德。”

《华严经》:佛所游处无不遍至。复与无量诸风神俱,其 名曰:“无碍照明虚空神、遍超胜神、散须弥神、炎净味 神、净除味神、发行大音神、树峰华林神、持世界神”,如 是一切,皆能和合众生,令不分散。

《华严纲要》有无量主风神,所谓:“无碍光明主风神、普 现勇业主风神、飘击云幢主风神、净光庄严主风神、 力能竭水主风神、大声遍吼主风神、树杪垂髻主风 神、所行无碍主风神、种种宫殿主风神、大光普照主 风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散灭我慢之 心。

《氏族博考》:“风伯方道彰,雨师陈华夫,雷公江赫冲,电 母秀文英。”

东岳泰山之神部汇考一

编辑

上古

太昊伏牺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虙牺氏都陈,东封泰山。”

无怀氏封泰山

编辑

按《管子封禅篇》:“昔无怀封泰山,禅”云云。

炎帝神农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不载。按《管子封禅》篇。“神农封 泰山禅”云云

黄帝有熊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 海,登丸山及岱宗,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 焉。”

按《管子封禅篇》:“黄帝封泰山,禅云云。”

颛顼高阳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按《管子封禅》篇。“颛顼封泰 山。禅”云云。

帝喾高辛氏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按《管子封禅》篇。“帝喾封泰 山。禅”云云。

陶唐氏

编辑

帝尧命舜摄位以岁二月祀岱宗

编辑

按:《书经虞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 于山川。”

“岱宗”,泰山也。《望,望》秩以祀山川也。

按《管子封禅篇》:“尧封泰山禅”云云。

有虞氏

编辑

帝舜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按《管子封禅》篇。“舜封泰山 禅”云云。

夏后氏

编辑

帝禹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夏本纪》不载。按《管子封禅》篇:“禹封泰山,禅 会稽。”

成汤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殷本纪》。不载。按《管子封禅》篇。“汤封泰山禅” 云云。

成王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周本纪》不载。按《封禅书》,“文王受命,政不及 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周德之洽维成 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

按:《管子封禅篇》:“成王封泰山,禅社首。”

始皇二十八年封泰山

编辑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与鲁 诸儒生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 祠,祀禅梁父。”

二世元年礼祠泰山

编辑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皇帝元年,东巡郡县,并海, 南至会稽而尽。按《封禅书》:“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 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

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

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封元年:“冬,东巡海上,夏四月癸 卯,上还,登封泰山,降坐明堂。诏曰:‘朕以眇身承至尊, 兢兢焉。惟德非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人神,遭天地 况施,著见景象,层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 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 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按《郊祀志》:武帝东 封“泰山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 元封二年,祠泰山。”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封二年“春,幸缑氏,遂至东莱。夏 四月,还祠泰山。”

太始四年行幸泰山修封

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太始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甲申, 修封,丙戌,禅石闾。”

征和四年幸泰山修封

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征和四年“春三月,上耕于钜定,还 幸泰山,修封。癸巳,禅石闾。”

宣帝神爵元年定祠东岳于博

编辑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郊祀志》,“宣帝十三年,改 元为神爵,令祠官以礼为岁事。自是五岳四渎皆有 常礼。东岳泰山,于博使者持节侍祠,岁五祠云。”

后汉

编辑

世祖中元元年柴望岱宗登封泰山

编辑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中元元年春二月己卯,幸鲁,进 幸泰山。辛卯,柴望岱宗,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父。 按《祭祀志》,建武三十二年二月辛卯,晨燎祭天于泰 山下,南方群神皆从,事毕,将升封。或曰:泰山虽已从 食于柴祭,今亲升告功,宜有礼祭。于是使谒者以一 特牲于常祠泰山处告祠泰山。按建武三十二年改元中元

章帝元和二年春二月辛未幸泰山柴告岱宗

编辑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

安帝延光三年春二月辛卯幸泰山柴告岱宗

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北魏

编辑

显祖皇兴二年遣官祀东岳

编辑

按《魏书显祖本纪》不载。按《礼志》,“皇兴二年,以青、徐既平,遣中书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币祀于东岳。”

高祖太和十九年四月己未行幸瑕丘遣使以太牢祠岱岳

编辑

按:《魏书高祖本纪》云云。

唐制,岁祭东岳于兖州。

按《唐书礼乐志》:“五岳四镇岁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 祭之。东岳岱山于兖州。”

太宗贞观十一年议封泰山

编辑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太宗实录》,贞观十一年, 帝将有事于泰山,国子博士刘伯庄等皆上封禅事, 言“新礼简略,敕名儒及颜师古、朱子奢参议得失。议 者数十家,递相驳难不决。于是房元龄、魏徵、杨师道 采众议以为永式。”

高宗乾封元年有事于泰山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乾封元年正月戊辰,封于泰山,庚 午,禅于社首。”

元宗开元十三年有事于泰山封其神为天齐王

编辑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三年冬十一月庚寅,封于 泰山。辛卯,禅于社首。”

按《唐会典》:“开元十三年,上备法驾登泰山,祀享初毕, 至岳西,大风,裂幕折柱,张说、昌言,海神来迎。至升坛, 休气四塞,登歌奏乐,有祥风自南而至,丝竹之声,飘 若天外。及禅社首,五色云见日重轮。”

按《通典》:“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后唐

编辑

明宗长兴二年诏封泰山神为威雄将军

编辑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按《文献通考》云云。 按《五代会要》。长兴三年。诏以泰山三郎为威雄将军。

按会要与通考年数互异今姑从通考

太祖乾德元年命制东岳神衣冠剑履遣使易之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元年五月,遣使祷雨岳渎 按《礼志》:太祖平湖南,命有司制诸岳神衣冠剑履,遣 使易之。又诏岳渎庙各以本县令兼庙令,尉兼庙丞, 专管祀事。按太祖本纪湖南平在乾德元年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定以立春日祀东岳于兖州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平兴国八年,秘 书监李至言:“按五郊迎气之日,皆祭逐方岳镇海渎, 望遵旧礼,就迎气日各祭于其所隶之州。”其后立春 日祀东岳岱山于兖州。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有事于泰山青帝加号广生帝君天齐王加号仁圣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元年夏四月甲午,诏以 十月有事于泰山。遣官告天地宗庙岳渎诸祠。冬十 月辛卯,车驾发京师。丁未,法驾入乾符县奉高宫。己 酉,五色云起岳顶。庚戌,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道经 险峻,降辇步进。先夕大风。至是顿息。辛亥,享昊天上 帝于圜台。庆云绕坛。月有黄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诸” 神于山下封祀。坛降谷口,日有冠戴,黄气纷郁。壬子 禅首丘,紫气下覆,黄光如星,绕天书匣,还奉高宫,日 重轮,五色云见。按《礼志》,法驾还奉高宫,青帝加号 广生帝君,天齐王加号仁圣,各遣使祭告。真宗封 禅毕,加号泰山为“仁圣天齐王”,遣职方郎中沈维宗 致告。又封威雄将军为炳灵公,遣官致告。诏“泰山四 面七里禁樵采,给近山二十户以奉神祠。”

按:《文献通考》:“大中祥符元年,封禅毕,亲幸泰山三郎 庙,加封炳灵公。”

大中祥符四年,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又加上帝 后号曰“淑明。”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四年夏五月乙未,加上 五岳帝号,作《奉神述》。按《礼志》,五月乙未,加上东岳 曰天齐仁圣帝,命翰林礼官详定仪注及冕服制度, 崇饰神像之礼,其玉册制如宗庙谥册,帝自作《奉神 述》,备纪崇奉意。遣官致祭毕,奉玉册衮冕置殿内。又 加上五岳帝后号东曰淑明,遣官祭告。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春加上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岁一遣官祭岳祠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祭祀志》云云。

成宗大德四年遣使祀东岳

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太祖洪武三年定泰山神号

编辑

按《明会典》:“洪武三年,正岳镇海渎诸神号东岳”,则称 东岳泰山之神。有司祀典,五岳祝文,东岳称东岳 泰山之神,山东泰安州祭。又《京都祀典》:南京东岳泰 山庙在鸡鸣山之阳,洪武三年春秋合祀于山川坛, 三十一年后,春附祭于郊,秋祭仍旧。后罢。惟每岁圣 旦及三月二十八日,用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

遣太常寺堂上官祭于其庙
考证
按《岱史》,洪武三年六月二十日制曰:“磅礡东海之西,

中国之东,参穹灵秀,生同天地,形势巍然。古昔帝王 登之,观沧海,察地利,以安民生。祝曰:‘泰山于敬则致, 于礼则宜。自唐始加神之封号,历代相因至今。曩者 元君失驭,海内鼎沸,生民涂炭。予起布衣,承上天后 土之命,百神阴佑,削平暴乱,正位称职,当奉天地,享 鬼神,以依时统一人民,法’”当式古,今寰宇既清,特修 祀仪,因神有历代之封号,余起寒微,详之再三,畏不 敢效。盖神与穹同始,灵镇一方,其来不知岁月几何。 神之所以灵,人莫能测其职,受命于上天后土,为人 君者何敢与焉?惧不敢加号,特以“东岳之神名其主, 依时祭神,惟神鉴之。”定岁春秋二仲月,《泰安州祭礼》, 先丁祭一日。

洪武十年,遣使祭东岳。

按《岱史》,“洪武十年八月丁未,遣曹国公李文忠、道士 吴永舆、邓子方致祭东岳。”

洪武十一年,遗使祭东岳。

按《岱史》:“洪武十一年,遣道士吴永舆、官行甫致祭。 洪武二十八年,遣使祭东岳。”

按《岱史》:“洪武二十八年,遣神乐观道士乐本然、国子 监监生王济致祭。”

洪武三十年,遣使祭《东岳》。

按《岱史》:“洪武三十年,遣神乐观道士朱铎,如监生高 翥致祭。”

成祖永乐五年遣使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永乐五年,遣道士复生监生张礼致祭。”

宣宗宣德十年遣官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宣德十年五月壬申,遣泰安州知州胡宗敏 祭告东岳。”

英宗正统元年遣使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正统元年五月丁卯,遣吏科给事中车逊致 祭东岳。”

正统九年,遣使祭东岳。

按《岱史》:“正统九年,遣翰林院侍读习嘉言祭告东岳。”

代宗景泰三年遣使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景泰三年,遣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王文致祭东岳。”

景泰六年,遣使祭东岳。

按《岱史》:“景泰六年,遣刑部尚书薛希琏致祭。”

宪宗成化六年遣使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成化六年遣掌太常寺事礼部尚书李希安 祭告。”

成化十三年,遣官祭东岳。

按《岱史》:“成化十三年遣山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陈 俨祭告。”

成化二十一年,遣官祭东岳。

按《岱史》:“成化二十一年,遣巡抚山东都察院左副都 御史盛颙祭告。”

孝宗弘治四年遣使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弘治四年,遣通政司左通政元守直祭告。 弘治七年,遣使祭东岳。”

按《岱史》,“弘治七年,遣内官监太监李兴、太子太保平 江伯陈锐、右副都御史刘大夏、右佥都御史熊翀祭 告。”

武宗正德五年遣使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正德五年遣户部左侍郎乔宇祭告。”

正德六年,遣官祭东岳。

按《岱史》:“正德六年,遣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 议徐永祭告”

世宗嘉靖十一年遣官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嘉靖十一年遣泰安州知州李旼致祭。 嘉靖十七年遣官祭东岳。”

按《岱史》:“嘉靖十七年遣泰安州知州丁方致祭。 嘉靖三十二年遣官祭东岳。”

按《岱史》:“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丁未,遣巡抚山东右 副都御史沈应龙致祭。”

嘉靖三十三年、两遣官祭《东岳》。

按《岱史》:“嘉靖三十三年二月壬申,遣巡抚山东右副 都御史沈应龙致祭。四月辛未,遣巡抚山东右副都 御史沈应龙致祭。”

穆宗隆庆三年遣官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隆庆三年,遣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姜廷颐 祭告。”

神宗万历元年遣官祭东岳

编辑

按《岱史》云云

东岳泰山之神部汇考二

编辑

《礼记》:

《王制》

编辑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唐书》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降娄《元枵》以负东海”,其神主于岱宗,岁星位焉。

《宋史》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神为青帝,司春、 司木、司泰山。”

《洞渊集》

编辑

《青帝》

编辑

泰山名蓬元,太空之天,即太昊为青帝,治东岳,主万 物发生,考拔死生鬼神之所。历代帝王报功封禅之 岳,上应奎娄之精,下镇鲁地之分野。

东岳泰山之神部总论

编辑

《日知录》。

《论东岳》

编辑

尝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未,《左氏》 《国语》未有封禅之文,是三代以上无仙论也。《史记》《汉 书》未有考鬼之说,是元成以上无《鬼论》也。《盐铁论》云: “古者,庶人鱼菽之祭,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 鼓,戏倡舞像”,则出门进香之俗,已自西京而有之矣。 自哀平之世而谶纬之书出,然后有如《遁甲开山图》 所云:泰山在左,元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博物 志》所云: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之孙,主召人魂魄, 知生命之长短者。其见于史者,则《后汉书。方术传》许 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乌桓传》:“死 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 死者魂神归泰山也。《三国志管辂传》“谓其弟辰曰:‘但 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如何’?”而古辞《怨诗行》云: “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陈思王《驱车篇》云:“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刘桢《赠 五官中郎将诗》云:“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应璩《百 一诗》云:“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然鬼论之兴,其在 东京之世乎?

东岳泰山之神部艺文一

编辑

《加青帝懿号诏》
宋·真宗

编辑

敕:中书门下:“名岳配天,乃众山之雄长;盛德在木,实 万物之资生。惟真宰之司存,盖灵篇之攸纪。青帝真 君,职司煦育,道叶冲虚,赞元化于高明,庇群生于溥 率。真祠夙建,方志可征。属严驾以时巡,爰秘封之成 礼。式瞻神馆,冀沐冥休。祗举典章,载扬懿美。奉萧芗 而昭荐,旌至德于无方。用表钦崇,永绥福祚。宜尊懿” 号曰《青帝广生帝君》。观宇特加修饰,故兹诏示,恳宜 知悉。

《广生帝君赞》
同前

编辑

若夫典治乔岳,表正灵祇,司生发于东方,佐聪明于 上帝,宜乎名冠仙籍,德被蒸民,飨祀典于萧芗,镂徽 称于金石者也。属以虔修封礼,恭答神休,荐显号以 致诚,述斯文而颂美。《赞》曰:“节彼岱宗,奠兹东土”,生育 之地,灵仙之府,爰有高真,允司明命。至神不测,虔诚 斯应。茂实克昭,储祥是系。式奉嘉名,用申精意。

《天齐仁圣帝碑铭》
晁迥

编辑

臣闻“结萃为山,丽无疆之厚载;升名曰岳”,表奠服之 崇丘。至若根一气以混成,媲四时而首出。作镇东夏, 实惟岱宗。辨乎五方设位冠配天之大;画为八卦建 标当出震之区。邃深连空洞之宫,翕习号神灵之府。 夫其魁甲艮象,握制坤轴,嶾嶙碕𥐟,穹崇岧峣。天门 路界于郁苍,日观势临于杲曜。列仙遁迹,存栖真之 “石闾;永命储休,閟与龄之金箧。”滋殖百卉,函育庶类, 畜泄雷雨,吐纳风云,封之所以合元符,登之所以小 天下。近缀梁社,远瞩秦吴,控压海沂,襟带洙泗,邹人 所仰,鲁邦是詹。肇生物之化权,盖颐贞之寿域也。古 先哲后,诞膺骏命,披皇图,稽帝文,告成功,申大报,昭 姓考瑞,刻石纪号。自无怀氏迄唐明皇,登封展采,布 在方册者,罔不于兹矣。开元十三年,始封神曰“天齐 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绵历五代,寂寥无闻。爰暨皇朝, 勃兴嘉运,叶百姓与能之望,应真人革命之秋。太祖 皇帝总揽英雄,鞭挞宇宙,勤劳四征,削平多垒,方混 一于寰中。太宗皇帝纂隆洪绪,懋建皇极,斟酌道德, 统和天人,乃绥怀于海外。然而艰难创业,缊畜贻谋勒崇奋炎,将底绩而未暇;开先遗大,知奕世而有归。 粤惟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钦明上圣仁孝 皇帝陛下承鼎定之基,格盂安之世。显仁以育物,广 孝以奉先。宣洽重熙,财成庶政。弭息戎旅,抚柔要荒。 乘国步之密清,宅天衷于醰粹。因之以丰懋,加之以 阜康。席庆宗庙之重,游心帝王之术。长辔远御,大道 坦夷。天衢于是乎亨嘉,德教于是乎渐被。戴日戴斗, 聿遵朝聘之期;太平太蒙,尽入车书之域。垂衣在上, 击壤在下,得以畴咨俊茂,博访幽隐,讲求典礼,包举 艺文。接千岁之统,可炳仪于封祀;当万物之盛,宜昭 告于神明。然犹务谦尊而益光,体健行而不息。冲晦 藏用,渊默思道。俄而天休震动,上帝顾怀,真箓洊臻, 灵心有怿。总集峻命,觉悟烝黎。逾金简玉字之文,等 《河图》《洛书》之宝。承是秘检,发为繁釐,霈泽开荣,普天 受赐。新建元之号,易通邑之名,茂昭降祥,耸动群听。 是时东土耆老,凑阙廷以上书;南司宰辅,率官师以 抗表。愿循考古之道,焕发“升中之仪。”弗获固辞,乃徇 勤请,且以增覆载之高厚,扬祖宗之纯懿也。储峙供 亿,悉出于县官;经启营缮,不烦于民力。大中祥符元 年冬十月,具仪制,严仗卫,陈属御,𬯀介丘,斋心服形, 奉符行事。群司奔走,百礼修明,集巉岩之巅,凌颢英 之气。坛壝清肃,牲器纯备,玉币式叙,樽彝在列。奠献 克谨,皦绎“用张,晏娭交三神之欢,陟配崇二圣之位。” 举权火,升高烟,示瑶牍以环观,建云台而特起。社首 之礼,抑又次焉。咸秩无文,奉行故事。朝会赦宥,涵濡 荡涤。采舆诵,求民瘼,旌前列,衍徽章,参用王制,著明 皇绩,大猷克集,神实幽赞。故自始及末,见象日昭,史 氏之笔,殆不停缀。则有非烟纷郁,太阳晏温,仙芝无 根,菌蠢以含秀;醴泉无源,毖涌而善利。灵辉休气,嘉 谷奇木,鳞介之宗长,翔游之品类,表异骈出,旷代绝 伦,岂非受职修贡,发祥介福之征乎?人谓是山,崇冠 群岳,功侔造化,斯不诬矣。国家稽《虞书》四巡之首,原 汉氏五祠之重,述宣邦典,申严祭法,奉正直聪明之 德,罄精虔嘉栗之诚,为民祈福,与国均庆。封峦之后, 复增懿号曰《仁圣天齐王》。盖以形容灵造,举褒崇之 礼也。名称之义大矣哉!化工生物之谓仁,至神妙用 之谓圣,登隆显赫,亦云至矣。复思严饬庙貌,彰灼威 灵,责大匠之职,议维新之制。于是命使属役,协辰僝 功,庀卒徒,给材用,兴云锸,运风斤,程土物以致期,分 国工而骋艺。规画尽妙,乐劝忘劳,逾年而成,不愆于 素,栋宇加宏丽之状,像设贲端庄之容,凡所对越,肃 恭逾至。四年春举汾阴后土之祀,成天地合答之礼, 宪章明备,上下交感。纯嘏既锡,大赉施及,圆首方足, 式歌且舞。猗欤间岁,顺动焜煌,景烁而皆拟圣明之 述作,从英茂以飞腾。灼叙庆灵,奉扬殊贶,纪诸盛节, 悉以命篇。布日星之华,配云雨之润,并刊凤藻,散跱 龟趺,播洋溢之颂声,垂极蟠之能事。而志求象罔,顺 拜崆峒,辟众妙之门,广列真之宇,非止卜永年于郏 鄏,是将纳雅俗于华胥者也。又以太乙五佐,本乎天, 太宁五镇,本乎地,其位参两,鸿名可齐,特尊列岳,咸 加帝号。由是奉升泰山之神曰“天齐仁圣帝。”乃命案 驰道之东偏,直宸居之巽位,辟地经始,别建五岳帝 宫,以申崇尚之礼焉。御制奉《神述》,诏中书召侍从之 臣,谕以制作之本意。观夫圣文之梗概,以为岱镇之 大辅。于柔祗动植之所蕃息,原源之所滋液,至灵允 宅,阴骘攸司,锺戬谷而有征,繄黎元之是赖。旧史具 载,前王式瞻,著册封之典,严祀祠之礼,增奉邑之数, 申樵苏之禁:皆以仰不测之明威,显无方之妙迹也。 方今兵革偃戢,华夷会同,岁获顺成,物无疵疠,率由 丕应,冥助永图。固当稽彼前闻,进其尊称。盖自唐虞 曰帝,商周曰王。夫商周之王,爵人臣而有素;唐虞之 帝,奉神道而何疑。况其容卫等威,冠裳制度,极徽数 以宿“备,宜明艳以相符。因而成之,礼无违者。愿延景 祐,普及含生。”至乎哉!声动睿辞,无私广大,坦然明白 之理,沛然利泽之德,曲成司牧,俾臻富寿,有以见圣 人之情矣。遂志勒石,遍立于五岳庙庭,从近臣之议 也。是岁冬,并命使介分诣诸岳,定吉日,饬有司,皇帝 被法服,御朝元殿,礼行乐作而临遣之。持节受册,衮 冕相继,次叙而出,观者如堵,且叹文物声明之盛,未 尝有也。使者奉诏讫事,率叶素期,于穆宏观,敻超千 古矣。越明年,诏五臣撰词,各建碑于岳庙。而臣浸渍 皇泽,涵泳清征,偶集凫雁之行,遂尘龙凤之署。预承 纶旨,强叩芜音,曷胜眷奖。上以庆幸,宣明盛礼,叨奉 册于秦城,润色贞珉,玷靡文于鲁岳;荷辉荣之稠叠, 愧才学之空虚。燥吻濡毫,谨为铭曰:节彼泰山,蟠亘 大东;一气凝神,五岳推雄;势并凫绎,秀出龟蒙。崛起 海表,目为天中;高摩霄极,俯瞰旸谷;神策斯秘,昌图 可卜;物性锺仁,民居获福;鲁邦是当,盛德在木;百灵 渊府,三宫洞天。稷丘真隐,芝童列仙;白鹿方驾,飞龙 命篇。宅其胜境,几乎大年。岳长曰宗,岁交曰岱。仰止 巉岩,奠兹持载。寿域既优,神聪有赉。祷祀诞隆,寅威如在。千载兴云,八纮开基。武功荡定,文教缉熙。封禅 缛典,祖宗制宜。逮夫圣嗣,方毕宏规。惟帝奉符,惟神 佑德。茂绩其凝,皇猷允塞。嘉应沓臻,鸿祯靡测。芃芃 丰衍,元元滋息。于赫灵庙,控带名区。有诏改作,俾受 全模,协心董役,丰资庀徒,技殚功倍,雷动星敷。大厦 咸新,群黎改观,䆗窱靓深,峥嵘轮奂。肃穆,威容,洁清 几案。钦修允宜,肸蚃攸赞,功懋天作。泽从云游,式谐 民望,昭报神休。殊号斯荐,前古匪俦。庶安亿兆,岂止 怀柔。天帝之孙,复升以帝。出乎震宫,临乎日际。事固 莫京,理亦潜契。树此《崒碑》,腾芳“百世。”

《玉女传》
明·王之纲

编辑

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 见焉。按玉女,考李谔《瑶池记》云:黄帝尝建岱岳观,遣 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中 之一,其修而得道者,《玉女卷》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 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 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性颖,三岁解人” 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 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 洞即石屋处也。三年丹就,元精发而光显,遂依于泰 山焉。泰山以此有玉女神,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 为玉女石像。宋真宗东封,先营至泉,水忽瀑,清泚可 鉴,味甘美。王钦若请濬之,像偶折,诏易以玉,复砻石 为龛,构昭真祠祀焉。尹龙谓:“世传天仙玉女,碧霞元 君之祠始此。”国朝成化间拓建,改为宫。弘治间更名 灵应,嘉靖间再更碧霞,碧霞宫之名始此。累朝增葺, 宫制滋阔,而神之灵益显。四方之瞻礼者益争奔走 焉。内史氏纲曰:“天地一气而已,其在天为星辰,地为 河岳,明而为人,一气”也;玉女之化为人而复为神也, 何异哉?故观于《考》与卷,可稽也。若谓玉女为东岳金 虹太乙定父所生,而化身为观音之在世,岂理也哉? 至其神灵显于《泰》,则又其所尝住修之处,而精神往 来,譬诸云雾之在太虚,有依依而不能去者。矧泰山 位东土,秉土德,而玉女坤质,有水象池,固其所自来 耳。其依神于此,以扬灵异之休,而助生成之德于不 穷,殆若天命之者。世乃谓“玉女亲受帝册为女青真 人,永镇泰山,以主其祀”,岂不谬哉?

《再谒元君存议》
沈应奎

编辑

泰山有碧霞元君祠,或曰玉女池,石像在侧,池故滓 浊。真宗东封传跸泉忽上涌,清泚可鉴,味更甘。王钦 若请濬其源,元君像偶折,诏易以玉构昭真祠,祠泰 山巅,昉此。本朝成化间,拓建为宫。弘治间,宫号“灵应”, 嘉靖间更号碧霞元君。元君盖治世大福神也。按普 陀大士转轮救世之说,《佛藏经》班班可考,第未详所 “转轮者何代何方,何姓氏。汉明帝朝,善士石守道妻 金氏,于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 叶,生而慧颖,三岁解人伦,七岁通诸法,夙夜虔礼西 王母,十四岁依曹仙长入天空山,习修炼,道成上升, 凭灵泰岱,世震灵响”,似与《佛藏》转轮之说相证合。盖 大士修无为度,元君修有为度,大士如春元君,其夏 秋之交乎?史氏《王君之纲》,以为转轮茫渺,当无是理。 涟漪居士曰:“天地间之理,至不变亦至变矣。惟不变 也,而种种之民可信之以为常。惟至变也,而圣人、神 人、真人、至人,搏捥日月,呼吸云雷,或乘龙而御空,或 上升而遗宅。奇奇怪怪,儒者不道,而不谓无是理也。”

东岳泰山之神部艺文二

编辑

《泰山吟》
晋·陆机

编辑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游泰山》
唐·李白

编辑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岱岳行》
元·熊载

编辑

“岱宗苍苍肇开辟,元气坱圠露鳌脊。悬崖峻岭接穹 窿,走涧飞峦堆怪石。”山形变态苦不常,映月双岩透 雪白。雷车飞马时往来,秘府幽都鬼神宅。我来已是 二月中,满眼黄尘暗阡陌。瓣香再拜恳神祇,愧我乏 材躬自责。愿祈国祚亿万年,岁稔时和春拍拍。贪婪蠹政扫无踪,奖掖贤能放邪僻。油然肤寸合阴云,甘 “澍连宵甦。地脉群峰乱削翠芙蓉,列岫树陈玉圭璧。 东郊南亩事耕耘,红是杏桃青是麦。九重雨露浥清 尘,稽首神功手加额。士民歌舞颂升平,尽说宜时好 膏泽。肩舆今日始登山,路入天门天咫尺。崎岖石磴 十八盘,玉女神池沁元液。磨崖尚有秦汉碑,占体昏 讹半摧折。唐与晋与封禅坛,雨暗苔侵几朝夕。卧龙 蛰起石窍寒,元鹤睡足林烟碧。洞天深处何人居,紫 府神君蓬岛客。凉风飕飕吹我衣,两腋顿然生羽翮。 嗟予不有清净缘,杖履何由脱尘迹。神游八表醉骑 鲸,长啸一声天地窄。君不见《日观峰》,峰头便见东海 东。晓鸡未唱日已出,海波灿烂山玲珑。悠然登览渺 无际,齐州九点氤氲”中。又不见五株松,嶙峋老干蟠 苍龙。异哉斯游更奇绝,野鹤笑我何从容。揽衣掉臂 山下去。夕阳澹澹烟光浓。

《玉女池》
明·王遴

编辑

生托黄帝室,道匹昊天妹。灵泉泻方池,恍惚鸣玉珮。

《登岱》
彭宗孟

编辑

名宗壁立耸岧峣。神异居然彻上霄。日照楼台千蜃 至。夜深风雨百灵朝。秦封尚忆松阴古。汉驾空怜辇 路遥。独有三浆堪解渴。便呼玉女乞寒杓。

《登岱》
李化龙

编辑

“崔嵬岱岳倚苍穹,百转丹梯一线通。吐纳风云天上 下,周回日月地西东。青童驾鹤归灵府,玉女鞭龙起 帝宫。万里壮游谁复羡,直从太始问鸿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