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37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三十七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三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十七

  運氣門七

  陳無擇三因方六十年運氣病方 運氣之變成疫

  劉完素六書十干夫婦配合成五運 五運太過不及 十二支應六氣三陰三

  陽 六氣有餘不足 六步主位平脈 五運主病 六氣為病 氣宜論

  張從政儒門事親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 內外四氣 風木鬱之病 暑

  火鬱之病 濕土鬱之病 燥金鬱之病 寒水鬱之病 初之氣 二之氣 三之氣 四

  之氣 五之氣 終之氣 風木肝酸 暑火心苦 濕土脾甘 燥金肺辛 寒水腎鹹

  大寒子上初之氣 春分卯上二之氣 小滿巳上三之氣 大暑未上四之氣 秋分酉上

  五之氣 小雪亥上終之氣 風治法 暑治法 濕治法 火治法 燥治法 寒治法

  風門獨治於內者 暑門獨治於外者 濕門兼治於內者 火門兼治於外者 燥門先治

  於內後治於外者 寒門先治於外後治於內者

  李杲十書南政北政 氣運衰旺說 亢則害承迺制論 陰陽壽夭論

藝術典第一百三十七卷

醫部彙考一百十七 编辑

運氣門七 编辑

《宋陳無擇三因方》
编辑

六十年運氣病方 编辑

六「甲年敦阜之紀,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 病腹痛,清厥,意不樂,肌肉痿,足痿,腳下痛,中滿食減, 四肢不舉。」宜「附子山茱茰湯。」 六「丙年流衍之紀,歲水太過,寒水流行,心火受邪。民 病身熱心煩,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喘咳寢汗。宜 黃連茯苓湯。」

六戊年,赫曦之紀,歲火太過,大暑流行,肺金受邪。民 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泄,身熱骨病為浸淫。宜麥門 冬湯。

「六庚年堅成之紀,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 病脅與小腹痛,耳聾目赤,胸脅痛引小腹,尻陰股膝 髀腨胻足皆痛。宜牛膝木瓜湯。」 「六壬年發生之紀,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 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脇痛支滿。宜苓朮湯。」 「六乙年從革之紀,歲金不及,炎火盛行,民病肩背瞀 重,鼽嚏咳喘,血便注下。」宜紫菀湯。

六丁年委和之紀,歲木不及,燥乃盛行,民病中清胠 脅,小腹痛,腸鳴溏泄,宜蓯蓉牛膝湯。

六己年,卑監之紀,歲土不及,風氣盛行,民病飧泄霍 亂,體重腹痛,筋骨繇併,肌肉瞤瘛,善怒,宜白朮厚朴 湯。

六、辛年涸流之紀,歲水不及,濕乃盛行,民病腫滿身 重,濡泄足痿,清厥,腳下痛,宜五味子湯。

六癸年伏明之紀,歲火不及,寒乃盛行。民病胸痛脅 滿,膺背肩胛兩臂內痛,鬱冐心痛,暴瘖。宜黃芪茯神 湯。

子午之歲,少陰司天,陽明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宜正 陽湯。

丑未之歲,太陰司天,太陽在泉,氣化運行後天,宜備 化湯。

寅申之歲,少陽司天,厥陰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宜「升 明湯。」

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少陰在泉,氣化運行後天,宜審 平湯。

辰戌之歲,太陽司天,太陰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宜「靜 順湯。」

巳亥之歲,厥陰司天,少陽在泉,氣化運行後天,宜敷 和湯。

運氣之變成疫 编辑

夫五運六氣,乃天地陰陽運行升降之常道也。五運 流行,有太過不及之異;六氣升降,則有逆從勝復之 差。凡不合於德化政令者,則為變眚,皆能病人,故謂 之「時氣」也。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十干夫婦配合成五運 编辑

「甲己合為土運, 甲剛木尅己柔土。」 「乙庚合為金運, 乙柔木嫁庚剛金。」

丁壬合為木運, 丁陰火,配壬陽水。

丙辛合為水運, 丙陽火,娶辛柔金。

戊癸合為火運, 戊陽土娶癸陰水。

五運太過不及 编辑

「陽剛夫為太過,陰柔妻為不及,此其略也。凡六十年 而周甲子。有歲運同司天曰天符,同歲支曰歲會,孟 年同曰《支德符》,歲運同司地,剛為同天符,柔為同歲 會,凡此二十九歲太過司天尅之曰天刑」,及年前大 寒交氣之日,反時程與運程為夫婦者,曰《程德符》,皆 非太過不及,乃年運之氣也。申子辰年寅初交,巳酉 「丑年巳初交寅午。戌年申初交亥卯。未」年亥初交,氣也。

十二支應六氣三陰三陽 编辑

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

子午:少陰君火, 丑未:太陰濕土。

寅申:少陽相火。主大熱卯酉陽明燥金。

辰戌太陽寒水, 巳亥厥陰風木。

六氣有餘不足 编辑

孟少仲平,季多也。《內經》以寅申巳亥四孟,為一陰一 陽也。子午卯酉四仲,為二陰二陽也,辰戌丑未四季, 為三陰三陽也。少陽為先,故主虛無變化輕微,而少 陰為後,故主形體安靜,重濁而多也。故風火動亂,至 陽為先,居孟未甚為少。寒濕肅靜,至陰為後,居季已 甚為多。燥熱各得乎中,故居仲而平也。註曰:氣有多 少。是言六氣。形有旺衰。言五運也。

六步主位平脈 编辑

初之氣,自大寒日至春分,厥陰風木之陽用事而氣 微,故曰「冬至。後日甲子,少陽主。」然冬至甲子,斯無常 準,以大約分之一月,如在冬後,即大寒交初氣之分 也。一歲六周甲子,以應六氣,下皆倣此。一氣,正月二 月也。脈乍大乍小,乍短乍長,時物及風木之象也。 二之氣,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之位,陽氣清正,在兩 陽合明之間。故又云「陽明主脈弦」也。

三之氣,小滿日至,大暑,少陽相火之位,陽氣萬物皆 盛,故亦云:「太陽主脈,洪大而長。」天氣萬物,人脈與造 化同。

四之氣,大暑日至秋分,太陰濕土之位,天氣尚盛,而 夏後陰已用事,故云「太陰主此。」三陰三陽,與六氣標 本之陰陽異矣。脈緩大而長,或云「緊大而長」者,傳寫 之誤也。濕土主緩大而長,燥金主緊細而短濇,以萬 物乾濕,明可見焉。時濕土盛,膚腠開通,汗液時泄,故 脈雖大長而力緩,不能緊也。至秋後氣衰,寒冷乍閉, 故雖微細而力緊也。

五之氣。秋分日以至小雪。陽明燥金之位。氣衰陰盛。 故又云。少陰主也。脈緊細而微。

終之氣,一曰六之氣,小雪日以至大寒,太陽寒水之 位,陰極而終盡,天氣之所收隱,故曰厥陰主。厥者,盡 也。脈沉短以敦,萬物收藏在內,寒氣閉塞,而膚腠氣 液不能散越,故脈沉短而反有力,敦厚而如石也。 凡四時六位,平脈大退,則時氣有餘而為病,如春弦 太過,則風為病。

不及者。氣衰而為病。蓋四時脈微見為平。此言過微 也。如秋脈微而夏脈洪之類也。

若反見他脈者,他氣有餘而來為病也。如遲為寒,而 數為熱之類也。

五運主病 编辑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諸濕腫滿,皆屬脾土。

諸氣膹鬱病痿,皆屬肺金。

諸寒收引,皆屬腎水。

六氣為病 编辑

諸暴強直。支痛緛。裏急筋縮,皆屬於風。

足厥陰風木。乃肝膽之氣也。

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 之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鬱腫脹,鼻 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閟,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 妄,衄衊,血汗,皆屬於熱。

手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也。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 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

足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

諸熱瞀瘛,暴瘖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痠, 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 嘔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皆屬 於火。

手少陽相火之熱,乃心包絡三焦之氣也。

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

手陽明燥金,乃肺與大腸之氣也。

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癥瘕,㿗疝,堅痞,腹滿 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饑,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 禁固,皆屬於寒。

足太陽寒水。乃腎與膀胱之氣也。

《氣宜論》
编辑

治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主,五臟所宜,五行 之運行數,六氣之臨御化,然後明陰陽三才之數。故 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之數,可得見也。 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萬,故天地陰陽者,不以 數推,以象之謂也。《經》曰:「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 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鬼柳;素 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元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 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是以將前三數,與天象俱明始終之六氣,所司之高下,在泉淺 深之勝復,左右之間,氣同與不同,三紀太過不及之 理,故可分天地之化產,民病之氣宜矣。《經》所謂「太陽 司天之政,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陽明司天之政,故 歲宜以辛宜苦,汗之清之,散之,又宜以鹹。少陽司天 之政,故歲宜以鹹宜辛、宜酸,滲之泄之,潰之,發之,觀 氣寒溫,以調其氣。太陽司天之政,故宜苦燥之溫之, 甚者發之泄之,不發不泄,則溫氣外溢,肉潰皮拆,而 水血交流。少陰司天之政,故歲宜鹹以耎之而調其 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 之。厥陰司天之政,故歲宜以辛調之,以鹹潤之。又必 折其鬱氣,先資其化源,是以迎而奪之,王氣之法也。 故云:六氣有餘,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 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故王注曰:夏寒甚則可以 熱犯熱,寒不甚則不可以犯也。若有表證,若有裏證, 故法云:「發表不遠熱,攻裏不遠寒。」不發不攻,而犯寒 犯熱,使寒熱內賊,其病益甚。故無者生之,有者甚之。 所以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其寒至則堅痞、 腹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癰疽、 瘡瘍、瞀昧、昏鬱、注下、瞤瘛、腫脹、吐嘔、鼽血、衄血、頭痛、 骨節變、肉痛、血溢、血泄、淋閉之病生矣。王注曰:食已 不饑,吐利腥穢,亦寒之疾也。暴瘖冒昧,目不識人,躁 擾狂越,譫語罵詈,驚癇,亦熱之病也。故《經》所謂無失 天和,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謂至也。倘不 知斯,寒熱內賊,失氣之宜,因不知四時五行,因加相 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術不通經,為粗工之戒。是以 六氣上司九宮,中司九元,下司九宜,三數俱明,各分 主客、勝復、淫治、尅伐,主病歲物氣味之厚薄。故《經》所 謂氣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 深。故少陽在泉,寒毒不生;太陽在泉,熱毒不生,故其 氣專,其味正;少陰在泉,寒毒不生;太陰在泉,燥毒不 生,此所謂天化地產,故天地氣合,氣合則六節分而 萬物化生矣。《經》所謂「謹候氣宜,無失病機。」病機者,寒、 暑、燥、濕、風金、木、水、火、土,萬病悉自此而生矣。故謹察 病機之本,得治之要者,乃能愈疾。亦常有不明六氣 五行之所宜,氣味之厚薄所用,人身為病之所由,而 能必獲其效者。矣哉。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

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 编辑

「天以氣而燾,地以氣而持,萬物盈乎天地之間,咸以 氣而生。及其病也,莫不以氣而得。且風之氣和平而 璺啟,熱之氣暄而舒榮,火之氣炎暑而出行,濕之氣 埃溽而負盈,燥之氣清勁而悽愴,寒之氣寒氣而歸 藏,此六氣時化司化之常也。」及其變,風之氣飄怒而 反大涼,熱之氣大暄而反寒,火之氣飄風燔燎而反 「霜;凝濕之氣,雷霆驟注而反烈;風;燥之氣,散落而反 濕;寒之氣,寒雪霜雹而反白埃。此六氣之變也。故天 久寒則治之以暑;天久涼則治之以暄;天久晦則治 之以明,天久晴則治之以雨。夫天地之氣,常則安,變 則病,而況人稟天地之氣,五運迭侵於其外,七情交 戰於其中。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役物,而反 傷太和。此軒岐所以論諸痛皆因於氣,百病皆生於 氣,故遂有九氣不同之說。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 所謂九者,怒、喜、悲、恐、寒、暑、驚、思、勞也。其言曰:「怒則氣 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逆上矣。」王太僕曰:「怒則陽 氣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則嘔血及飧泄也。喜則氣 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 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 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又云:恐則傷精,卻上而不下流,下焦陰氣亦迴環而 不散,故聚而脹也。然上焦固禁,下焦氣還,故氣不行 也。新校正云:「不行當作下行。」寒則腠理閉,氣下行,故 氣收矣。王太僕云:「身涼則衛氣沉,故皮膚之理及滲 泄之處,皆閉密而氣不流行,衛氣收斂於中而不散 也。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出,故氣泄矣。」又云:「人在 陽則舒,在陰則慘,故熱則膚腠開發,榮衛大通,津液 泄,汗大出也。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 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又云:「疲 勞役則氣奔速,故喘息;氣奔速則陽外發,故汗出。內 外皆踰越於常紀,故氣耗損也。思則心有所存,神有 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又云:「繫心不散,故氣 亦停留。」此《素問》之論九氣,其變甚詳,其理甚明。然論 九氣所感之疾則略,惟論嘔血及飧泄,餘皆不言。惟 《靈樞》論思慮悲哀喜樂愁憂、盛怒恐懼,而言其病。其 言曰:「知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 安居處,節陰陽而和剛柔,如是則邪辟不至,而長生 久視。是故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 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蕩散而不 藏;愁慮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神迷惑而不治;恐 懼者,神蕩憚而不收,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 自失,破䐃脫肉,毛瘁色夭,死於冬。」「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瘁色夭,死於春。」「肝悲 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 陰縮而筋攣,兩脅不舉,毛瘁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 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瘁色 夭,死於夏。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 言,腰脊不可俛仰屈伸,毛瘁色夭,死於季夏。恐懼而 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臟 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 無氣則遂死矣。」《靈樞》論神、意、魂、魄、志、精所主之病,然 無寒、暑、驚、勞四證,余是以推而廣之。怒氣所至,為嘔 血,為飧泄,為煎厥,為薄厥,為陽厥,為胸滿脇痛,食則 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消痹,為肥氣,為目暴盲, 耳暴閉,筋解發於外,為癰疽。喜氣所至為笑不休,為 毛髮焦,為內病,為陽氣不收,甚則為狂。悲氣所至為 陰縮,為筋攣,為肌痹,為脈痿,男為數溲血,女為血崩, 為酸鼻辛頞,為「目昏,為少氣不足以息,為泣則臂麻。 恐氣所至,為破䐃脫肉,為骨酸痿厥,為暴下綠水,為 面熱膚急,為陰痿,為懼而脫頤。驚氣所至為涎潮,為 目睘,為口呿,為癲癇,為不省人,為僵仆,久則為痛痹。 勞氣所至為咽噎病,為喘促,為嗽血,為腰痛骨痿,為 肺鳴,為高骨壞,為陰痿,為唾血,為冥視,為耳閉,男為 少精,女為不月,衰甚則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 止。」思氣所至,為不眠,為嗜臥,為昏瞀,為中痞。三焦閉 塞,為咽嗌不利,為膽癉嘔苦,為筋痿,為白淫,為得後 與氣,快然如衰,為不嗜食。寒氣所至,為上下,所出水 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吐利腥穢,食已不饑,堅痞腹 滿急痛,癥瘕,㿗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炅氣所至,為 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而鼓之 有聲如鼓,瘡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鬱腫脹, 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閟,身熱惡寒,甚則瞀瘛,目昧 不明,耳鳴或聾,躁擾狂越,罵詈驚駭,禁慄,如喪神守, 氣逆衝上,唾腥涌溢,食不下,胕腫疼痠,暴瘖暴注,暴 病暴死,凡此九者,《內經》有治法,但以五行相勝之理 治之。夫怒傷肝,肝屬木,怒則氣并於肝,而脾土受邪, 木太過則肝亦自病。喜傷心,心屬火,喜則氣并於心, 而肺金受邪,火太過則心亦自病。悲傷肺,肺屬金,悲 則氣并於肺,而肝木受邪,金太過則肺亦自病。恐傷 腎,腎屬水,恐則氣并於腎,而心火受邪,水太過則腎 亦自病。「思傷脾,脾屬土,思則氣并於脾,而腎水受邪, 土太過則脾亦自病。」「寒傷形,形屬陰,寒勝熱,則陽受 病,寒太過則陰亦自病。」「炅傷氣,氣屬陽,熱勝寒,則陰 受病,熱太過則陽亦自病。」凡此七者,更相為治。故悲 可以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謔 浪戲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遽迫死「亡之言怖 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 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恠,無所 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若胸中無材器 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炅可以治寒,寒在外者以 《焠鍼》。熨烙灸湯而汗之。寒在內者,以熱食溫劑平 之。寒可以治炅,炅在外者,以清房涼榻、薄衣,以清劑 汗之;炅在內者,以寒飲寒劑平之。惟逸可以治勞,《經》 曰:「勞者溫之」,溫謂溫存而養之。今之醫者,以溫為溫 煖之藥,差之久矣。岐伯曰:以平為期,亦謂休息之也。 惟習可以治驚,《經》曰:「驚者平之」,平謂平常也。夫驚以 其忽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此九者,《內 經》自有定理,庸工廢而不行。今代劉河間治五志,獨 得言外之意,謂五志所發,皆從心造。故凡見喜怒悲 恐思之證,皆以平心火為主。至於勞者傷於動,動便 屬陽;驚者駭於心,心便屬火,二者亦以平心為主。今 之醫者,不達此旨,遂有寒涼之謗,群聚而譟之,士大 夫又從而惑之,公議何時而定耶?昔余治一書生,勞 苦太過,大便結燥,欬逆上氣,時喝喝然有音,唾嘔鮮 血。余以苦劑解毒黃連湯,加木香、漢防己煎服,時時 啜之,復以木香檳榔丸,泄其逆氣,不月餘而痊。又嘗 以巫躍妓詆,以治人之悲結者。余又嘗以鍼下之,時 便雜以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余嘗擊拍 門窻,使其聲不絕;以治因驚而畏響,魂氣飛揚者。余 又嘗治一婦人,久思而不眠,余假醉而不問,婦果呵 怒,是夜困睡。又嘗以酸棗仁丸治人多憂,以白虎湯 不計四時,調理人之暑。余又以無憂散瀉人冬月得 水中之寒痹;次以麻黃湯數兩作一劑,煎以棗薑,熱 服汗出而愈。「如未愈者,以瓜蔕散涌之,以火助其汗。」 治寒厥亦然。余嘗治大暑之病,諸藥無效,余從其頭 數刺其痏出血,立愈。余治此數者,如探囊然。惟勞而 氣耗,恐而氣奪者為難治,喜者少病,百脈舒和故也。 昔聞山東楊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楊初未對病人, 與眾人談日月星辰躔度及風雲雷雨之變,自辰至 未,而病者聽之而忘其圊。楊嘗曰:「治洞泄不已之人, 先問其所好之事,好碁者與之碁,好樂者與之笙笛 勿輟。」又聞莊先生者,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莊切其 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去取藥」,數日更不來,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莊知其將愈,慰之。詰其故,莊 引《素問》曰:『懼勝喜』。」此二人可謂得《元關》者也。然華元 化以怒郡守而幾見殺,文摯以怒齊王而竟殺之,千 萬人中僅得一兩人而反招暴禍。若乃《醫本》至精至 微之術,不能自保,果賤技也哉!悲夫!

內外四氣 编辑

「外有風寒暑濕。屬天之四令,無形也。」「內有饑飽勞逸。 屬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氣動而內有所成者,謂積聚,癥瘕,瘤氣癭 起,結核,狂瞀,癲癇。《疏》曰:「癥,堅也,積也;瘕,氣血也。」 二者始因氣動而外有所成者,謂癰腫瘡瘍,疥癬,疽 痔,掉瘈浮腫,目赤熛痓,胕腫痛癢之類是也。 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內者,謂留飲,癖食,饑飽勞 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是也。

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外」者,謂瘴氣、賊魅、蟲蛇、蠱 毒、伏尸鬼擊、衝薄墜墮,風寒暑濕、斫射割刺之類是 也。

風木鬱之病 编辑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脇,咽膈不通,食飲不 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僵仆,筋骨強直而不 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暑火鬱之病 编辑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脇肋、胸背、首面四肢䐜膹,臚 脹,瘍疿,嘔逆瘈瘲,骨痛節疼。及有洞泄注下,溫瘧,腹 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痛,甚則瞀悶懊 憹,善暴死也。

濕土鬱之病 编辑

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脇䐜,嘔逆 霍亂,飲發注下,胕腫身重。」脾熱之生也。

燥金鬱之病 编辑

故民病欬逆,心腹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 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

寒水鬱之病 编辑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 厥,痞堅腹滿」,陰乘陽故也。

初之氣 编辑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陰風木之位,陽用事而氣微, 故曰「少陽。得甲子元頭。」常准以大寒交初之氣,分以 六周甲子,以應六氣,各主二月正月二月,少陽三陰 三陽亦同。

二之氣 编辑

「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之位。陽氣清明之間。又陽明 之位。

三之氣 编辑

小滿至大暑,少陽相火之位,陽氣發,萬物俱成,故亦 云:「太陽旺」,其脈洪大而長。天氣併萬物,人脈衰盛,造 化亦同。

四之氣 编辑

大暑至秋分,太陰濕土之位。天氣吉感,夏後陰已用 事,故曰「太陰旺。」此三陰三陽,與天氣標本陰陽異矣。 脈緩大而長。燥金旺,緊細短濇,以萬物乾燥,明可見 矣。

五之氣 编辑

秋分至小雪,陽明燥金之位。氣衰陰盛,故云「金氣旺。」 其脈細而微。

終之氣 编辑

小雪至。大寒,太陽寒水之位。陰極而盡。天氣所收。故 曰「厥陰旺。」厥者盡也。

風木肝酸連鍼 编辑

與膽為表裏。東方木也。色青。外應目。主治血。芍藥味 酸微寒。澤瀉鹹平。烏梅酸熱。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木主動。《治法》曰:「達者,吐也。其高 者,因而越之,可刺大敦,灸亦同。」

暑火心苦發汗 编辑

與小腸為表裏,南方火色,外應舌,主血運諸經。大黃 苦寒,木香苦溫,黃連苦涼,沒藥苦熱。

諸痛癢瘡瘍,皆屬於心火。《治法》曰:「熱者汗之,令其疏 散也,可刺少衝,灸之亦同。」

濕土脾甘奪鍼 编辑

與胃為表裏,中央土也。色黃應脣,主肌肉,應四時。蜜 甘涼,甘草甘平。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土。《治法》曰:「奪者瀉也。分陰陽,利 水道,可刺隱白,灸亦同。」

燥金肺辛清鍼 编辑

與大腸為表裏,西方金也。色白,外應皮毛,鼻亦行氣。 乾薑辛熱,生薑辛溫,薄荷辛涼。

諸氣膹鬱,皆屬於肺金。《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 表可。刺少商,灸亦同。

寒水腎鹹折鍼 编辑

與膀胱為表裏,北方水也,色黑,外應耳,主骨髓。牡蠣 鹹寒,水蛭鹹寒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水。《治法》曰:「折之」,謂抑之制其衝 逆,可刺涌泉,灸亦同。

大寒子上初之氣 编辑

初之氣,為病多發欬嗽,風痰,風厥,涎潮痹塞,口喎,半 身不遂,失音,風癲,風中婦人胸中留飲,兩臍腹微痛, 嘔逆惡心,旋運驚悸,狂癲,心風搐搦顫掉。初之氣病, 宜以瓜蔕散吐之,在下泄之。

春分卯上二之氣 编辑

二之氣為病,多發風溫風熱。《經》曰:「風傷於陽,濕傷於 陰」,故頭痛身熱發作。風溫之候,風傷於衛氣也,濕傷 於脾氣也。是以風溫為病,陰陽俱自浮汗出,身重多 眠,鼻息、語言難出。此已上二證,不宜下。若與巴豆大 毒丸藥,熱證併生,重者必死。二之氣病,宜以桂枝麻 黃湯發汗而已。

小滿巳上三之氣 编辑

三之氣為病,多發熱,皆傳足經者多矣。太陽、陽明、少 陽、太陰、少陰、厥陰。太陽者,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 陽明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少陽者,胸脇痛,耳聾, 口苦,寒熱往來而嘔。此三陽屬熱。太陰者,腹滿咽乾, 手足自溫,自利不渴,或腹滿時痛;少陰者,口燥舌乾 而渴;厥陰者,腹滿囊縮,喘熱悶亂,四肢厥冷,爪甲青 色。三之氣病。宜以清涼。上溫下養。不宜用巴豆丸下 之。

大暑未上四之氣 编辑

四之氣,為病多發暑氣,頭痛身熱發渴,不宜作熱病 治,宜以白虎湯,得此病不傳染。次發脾泄、胃泄,大腸 泄、小腸泄、大瘕泄,霍亂,吐瀉下痢,及赤白相雜,水穀 不分,消渴,腸鳴切痛,面浮足腫,目黃口乾,脹滿氣痞, 手足無力。小兒亦如此。四之氣病宜滲泄,五苓散之 類。

秋分酉上五之氣 编辑

五之氣為病多發喘息,嘔逆,欬嗽,及婦人寒熱往來, 痎瘧,癉痔,消渴中滿,小兒斑癮瘡疱,五之氣病,宜以 大小柴胡湯,宜解治表裏之類。

小雪亥上終之氣 编辑

終之氣,為病多發風痰,風寒濕痹,四肢不收。冬水復 旺,水濕相搏,肺氣又衰。冬寒盛,故發則不收,而痿厥 弱,無以運用水液,澄澈清冷。大寒之疾,積滯瘕塊,寒 疝血瘕。凡氣之疾,終之氣,病宜破積發汗之類。

風治法 编辑

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防風通聖散、 天麻散、 防風湯、 祛風湯、 小續 命湯、 消風散、 排風湯。

暑治法 编辑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白虎湯、 桂苓湯、 玉壺丸、 碧玉散、 玉露散、 石膏湯。

濕治法 编辑

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鹹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朮木香散、 桂苓白朮丸、 五苓散、 葶藶木香 散、 益元散、 神助散。」

火治法 编辑

火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涼膈散、 解毒丸、 神功丸、 八正散、 調胃散、 大小承氣湯。

燥治法 编辑

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辛潤之,以苦下之, 「神功丸、 麻仁丸、 脾約丸、 潤體丸、 潤腸丸、 四生丸、 葶藶散。」

寒治法 编辑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堅之, 薑附湯、 四逆湯、 二薑湯、 大戊己丸、 附子理 中湯、 朮附湯。

風門獨治於內者 编辑

防風通聖散。 防風天麻丸。 防風湯。 大黃丸。 消風散。 祛風丸。 「承氣湯。」 陷胸湯。 神芎丸。 小續命湯。 備急丹。

暑門獨治於外者 编辑

白虎湯。 桂苓甘露散。 「化痰玉壺丸。」 「益元散。」 「玉露散。」 石膏散。 「拔毒散。」 水澄膏。 魚膽丸。 金絲膏。 生肌散。

濕門兼治於內者 编辑

葶藶木香散。 白朮木香散。 「五苓散。」 「益元散。」 桂苓白朮丸。 防風當歸飲子。 《神助散》。 大橘皮 湯。 防風通聖散。 大柴胡湯。 小柴胡湯。 柴胡 飲子。

火門兼治於外者 编辑

黃連解毒湯。 涼膈散。 瀉心湯。 神芎丸。 調胃 承氣湯。 八正散。 調胃散。 桂苓湯。 五積散。 小建中湯。 麻黃湯。 升麻湯。

===燥門先治於內後治於外者===神芎丸。 脾約丸。 麻仁丸。 潤體丸。 四生丸。 薑附湯。 四逆湯。 二薑湯。 朮附湯。

謂「寒藥攻其裏」 ,大黃、牽牛之類。「熱藥攻其表」 ,桂枝、麻黃、升麻之類。

寒門先治於外後治於內者 编辑

大己寒丸、 理中丸。

謂「熱藥攻其表,寒藥攻其裏。」

《李杲十書》
编辑

南政北政 编辑

「南政,甲己所臨之歲,司天在泉」,但見君火,在上者上 不應,在下者下不應。

《北政》但見君火在上,則下不應,在下則上不應,在左 則右不應,在右則左不應,當沉而浮,當浮而沉也。 南政以前為左,以後為右,君也;北政以前為右,以後 為左,臣也。

《氣運衰旺說》
编辑

此「《天地互》為體用」之四說,而察病之神機。

濕胃化 熱小腸長 風膽生 皆陷下不足。先補 則黃芪、人參、甘草、當歸身、柴胡、升麻,乃辛甘發散。以 助春夏生長之用也。

土脾形 火心神 木肝血 皆火盛,上乘生長之 氣。後瀉則甘草、梔子之甘寒,瀉火刑於肺而逆於胸 中,傷氣者也。黃芩之苦寒,以瀉胸中之熱,喘氣上奔 者也。紅花以破惡血,已用黃芩大補腎水,益肺之氣, 瀉血中火燥者也。

寒,膀胱藏氣 燥,大腸收氣 皆大旺,後瀉則黃芪 之甘溫止自汗,實表虛,使不受寒邪;當歸之辛溫能 潤燥,更加桃仁以通幽門閉塞,利其陰路,除大便之 難,燥者也。

腎水精 金肺氣 皆虛衰,不足先補,則黃蘗之苦 寒,除濕熱為痿乘於腎,救足膝無力,亦除陰汗陰痿 而益精。甘草、梔子、黃芩補肺氣,泄陰火之下行,肺苦 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也。

此初夏熱中常治之法也。非權也。權者。臨病制宜之 謂也。

《亢則害承迺制論》
编辑

予讀《內經六微旨論》,至於「亢則害,承乃制」,喟然嘆曰: 至矣哉!其造化之樞紐乎!王太僕發之於前,劉河間 闡之於後,聖人之蘊,殆靡遺矣。然學者尚不能釋然, 得不猶有未悉之旨也歟?謹按《內經》帝曰:願聞地理 之應六節氣位何如?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 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 「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 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 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 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則害,承迺制,制則生化,外列盛 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嘗觀夫陰陽」五行之在天地 間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強者折之,弱者濟之,蓋莫 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也。不如是,則高者愈高,下者 愈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乖亂之政日以極矣,天 地其能位乎?雖然,高也、下也,弱與強也,亦莫或使然, 而自不能不然也。故《易》也者,造化之不可常也。惟其 不可常,故神化莫能以測,莫測故不息也。可常則息 矣,「亢則害,承迺制」者,其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 歟?夫太僕、河間已發揮者,茲不贅及。其未悉之旨,請 推而陳之。夫自「顯明之右」至「君火治之」十五句,言六 節所治之位也。自「相火之下」,至「陰精承之」十二句,言 地理之應乎歲氣也。「亢則害承迺制」二句,言抑其過 也。「制則生化」至「生化大病」四句,言有制之常,與無制 之變也。承,猶隨也。然不言隨而曰承者,以下言之,則 有上奉之象,故曰「承。」雖謂之象,而有防之之義存焉。 亢者,過極也。害者,害物也。制者,尅勝之也。然所承也, 其不亢,則隨之而已,故雖承而不見。既亢,則尅勝以 平之,承斯見矣。然而迎之不知其所來,跡之不知其 所止,固若有不可必者。然可必者,常存乎杳冥恍惚 之中,而莫之或欺也。河間曰:「已亢過極,則反似勝己 之化。」似也者,其可以形質求哉?故後篇厥陰所至為 風生,終為肅;少陰所至為熱生,終為寒之類,其為風 生為熱生者,亢也;其為肅為寒者,制也。又水發而為 雹雪,土發而為飄驟之類,「其水發土發者,亢也;其雹 雪飄驟者,制也。」若然者,蓋造化之常,不能以無亢,亦 不能以無制焉耳。夫《前》後二篇所主,雖有歲氣運氣 之殊,然亢則害,承迺制之道,蓋無往而不然也。惟其 無往而不然,故求之於人,則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 平,所不勝平之;五臟更相平,非不亢而防之乎?一臟 不平,所不勝平之,非既亢而尅勝之乎?姑以心火而 言,其不亢,則腎水雖心火之所畏,亦不過防之而已。 一或有亢,即起而尅勝之矣。餘臟皆然。「制生則化」,當 作「制則生。」化蓋傳寫之誤,而釋之讀之者不覺求之 不通,遂併遺四句而弗取。殊不知上二句止言亢而害,害而制耳,此四句乃害與制之外之餘意也。苟或 遺之,則無以見經旨之周悉矣。「制則生化」,正與下文 「害則敗亂」相對,辭理俱順,不勞曲說而自通。「制則生 化」者,言有所制則六氣不至於亢而為平,平則萬物 生生而變化無窮矣。化為生之盛,故生先於化也。「外 列盛衰」者,言六氣分布,主治迭為盛衰,昭然可見,故 曰外列。「害則敗亂。」「生化大病」者,言既亢為害而無所 制,則敗壞乖亂之政行矣。敗壞乖亂之政行,則其變 極矣,其災甚矣,萬物其有不病者乎?生化指所生所 化者言,謂萬物也。以變極而災甚,故曰大病。「上生化」, 以造化之用言。「下生化」,以萬物言。以人論之,制,則生 化猶元氣周流,滋榮一身,凡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九 竅,皆藉焉以為動靜,云為之主生化大病,猶邪氣恣 橫,正氣耗散,凡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九竅,舉不能遂 其運用之常也。或以害為自害,或以承為承襲,或以 生為自無而有,化為自有而無,或以二生化為一意, 或以大病為喻,造化之機息此數者,皆非也。且夫人 之氣也,固亦有亢而自制者,苟亢而不能自制,則湯 液鍼石導引之法,以為之助。若天地之氣,其亢而自 制者,固復於平,亢而不制者,其孰助哉?雖然,造化之 道,苟變至於極,則亦終必自反,而復其常矣。學者能 本之太僕、河間,而參之此論,則造化樞紐之詳,亦庶 矣乎!然張戴人《治法心要》則曰:「假令水為母,木為子, 當春旺之時,冬令猶在,即水亢也。水」亢極則木令不 至矣。木者繼冬而承水也,水既亢則害其所承矣,所 以木無權也。木無權則無以制土,土既旺則水乃受 制也。土者繼長夏之令也,水受土制,熱尅其寒也,變 而為濕,此其權也。又如火為母,土為子,當長夏之時, 暄令猶在,即火亢也,火既亢極,則濕令不至矣。濕者 繼夏而承火也,火既亢則害其所承矣。所以濕無權 也。濕無權則無以制水。水既旺則火乃受制也。水者 嚴冬之令也。火受水制。寒尅其熱也。變而為土。濕土 斯得其權也。斯言也。推之愈詳。而違經愈遠矣。或曰: 「《心要》者他人成之。」蓋得於所聞之。耳。

《陰陽壽夭論》
编辑

《五常政大論》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夫陰精所奉者,上奉於陽,謂春夏生長之氣也;陽精 所降者,下降於陰,謂秋冬收藏之氣也。且如天地之 伏陰,其精遇春而變動,升騰於上,即曰生發之氣,升 極而浮,即曰蕃秀之氣。此六氣右遷於天,乃天之清 陽也,陽主生故壽。天之元陽,其精遇秋而退,降墜於 「下,乃為收斂殞殺之氣。降極而沉,是為閉藏之氣。」此 五運左遷入地,乃地之濁陰也。陰主殺,故天根於外 者,名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根於內者,名曰「神機」,神去 則機息,皆不升而降也。地氣者,人之脾胃也。脾主五 臟之氣,腎主五臟之精,皆上奉於天。二者俱主生化, 以奉升浮,是知春生夏長,皆從胃中「出也。故動止飲 食,各得其所,必清必淨,不令損胃之元氣,下乘腎肝, 及行秋冬殞殺之令,則亦合於天數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