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137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三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三十七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三十七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十七

  运气门七

  陈无择三因方六十年运气病方 运气之变成疫

  刘完素六书十干夫妇配合成五运 五运太过不及 十二支应六气三阴三

  阳 六气有馀不足 六步主位平脉 五运主病 六气为病 气宜论

  张从政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内外四气 风木郁之病 暑

  火郁之病 湿土郁之病 燥金郁之病 寒水郁之病 初之气 二之气 三之气 四

  之气 五之气 终之气 风木肝酸 暑火心苦 湿土脾甘 燥金肺辛 寒水肾咸

  大寒子上初之气 春分卯上二之气 小满巳上三之气 大暑未上四之气 秋分酉上

  五之气 小雪亥上终之气 风治法 暑治法 湿治法 火治法 燥治法 寒治法

  风门独治于内者 暑门独治于外者 湿门兼治于内者 火门兼治于外者 燥门先治

  于内后治于外者 寒门先治于外后治于内者

  李杲十书南政北政 气运衰旺说 亢则害承迺制论 阴阳寿夭论

艺术典第一百三十七卷

医部汇考一百十七

编辑

运气门七

编辑

《宋陈无择三因方》

编辑

六十年运气病方

编辑

六“甲年敦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 病腹痛,清厥,意不乐,肌肉痿,足痿,脚下痛,中满食减, 四肢不举。”宜“附子山茱茰汤。” 六“丙年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水流行,心火受邪。民 病身热心烦,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喘咳寝汗。宜 黄连茯苓汤。”

六戊年,赫曦之纪,岁火太过,大暑流行,肺金受邪。民 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身热骨病为浸淫。宜麦门 冬汤。

“六庚年坚成之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 病胁与小腹痛,耳聋目赤,胸胁痛引小腹,尻阴股膝 髀腨胻足皆痛。宜牛膝木瓜汤。” “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 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痛支满。宜苓术汤。” “六乙年从革之纪,岁金不及,炎火盛行,民病肩背瞀 重,鼽嚏咳喘,血便注下。”宜紫菀汤。

六丁年委和之纪,岁木不及,燥乃盛行,民病中清胠 胁,小腹痛,肠鸣溏泄,宜苁蓉牛膝汤。

六己年,卑监之纪,岁土不及,风气盛行,民病飧泄霍 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并,肌肉𥆧瘛,善怒,宜白术厚朴 汤。

六、辛年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乃盛行,民病肿满身 重,濡泄足痿,清厥,脚下痛,宜五味子汤。

六癸年伏明之纪,岁火不及,寒乃盛行。民病胸痛胁 满,膺背肩胛两臂内痛,郁冒心痛,暴喑。宜黄芪茯神 汤。

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宜正 阳汤。

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太阳在泉,气化运行后天,宜备 化汤。

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厥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宜“升 明汤。”

卯酉之岁,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气化运行后天,宜审 平汤。

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宜“静 顺汤。”

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少阳在泉,气化运行后天,宜敷 和汤。

运气之变成疫

编辑

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也。五运 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则有逆从胜复之 差。凡不合于德化政令者,则为变眚,皆能病人,故谓 之“时气”也。

《金刘完素六书》

编辑

十干夫妇配合成五运

编辑

“甲己合为土运, 甲刚木克己柔土。” “乙庚合为金运, 乙柔木嫁庚刚金。”

丁壬合为木运, 丁阴火,配壬阳水。

丙辛合为水运, 丙阳火,娶辛柔金。

戊癸合为火运, 戊阳土娶癸阴水。

五运太过不及

编辑

“阳刚夫为太过,阴柔妻为不及,此其略也。凡六十年 而周甲子。有岁运同司天曰天符,同岁支曰岁会,孟 年同曰《支德符》,岁运同司地,刚为同天符,柔为同岁 会,凡此二十九岁太过司天克之曰天刑”,及年前大 寒交气之日,反时程与运程为夫妇者,曰《程德符》,皆 非太过不及,乃年运之气也。申子辰年寅初交,巳酉 “丑年巳初交寅午。戌年申初交亥卯。未”年亥初交,气也。

十二支应六气三阴三阳

编辑

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

子午:少阴君火, 丑未:太阴湿土。

寅申:少阳相火。主大热卯酉阳明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 巳亥厥阴风木。

六气有馀不足

编辑

孟少仲平,季多也。《内经》以寅申巳亥四孟,为一阴一 阳也。子午卯酉四仲,为二阴二阳也,辰戌丑未四季, 为三阴三阳也。少阳为先,故主虚无变化轻微,而少 阴为后,故主形体安静,重浊而多也。故风火动乱,至 阳为先,居孟未甚为少。寒湿肃静,至阴为后,居季已 甚为多。燥热各得乎中,故居仲而平也。注曰:气有多 少。是言六气。形有旺衰。言五运也。

六步主位平脉

编辑

初之气,自大寒日至春分,厥阴风木之阳用事而气 微,故曰“冬至。后日甲子,少阳主。”然冬至甲子,斯无常 准,以大约分之一月,如在冬后,即大寒交初气之分 也。一岁六周甲子,以应六气,下皆仿此。一气,正月二 月也。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时物及风木之象也。 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正,在两 阳合明之间。故又云“阳明主脉弦”也。

三之气,小满日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万物皆 盛,故亦云:“太阳主脉,洪大而长。”天气万物,人脉与造 化同。

四之气,大暑日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尚盛,而 夏后阴已用事,故云“太阴主此。”三阴三阳,与六气标 本之阴阳异矣。脉缓大而长,或云“紧大而长”者,传写 之误也。湿土主缓大而长,燥金主紧细而短涩,以万 物干湿,明可见焉。时湿土盛,肤腠开通,汗液时泄,故 脉虽大长而力缓,不能紧也。至秋后气衰,寒冷乍闭, 故虽微细而力紧也。

五之气。秋分日以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 故又云。少阴主也。脉紧细而微。

终之气,一曰六之气,小雪日以至大寒,太阳寒水之 位,阴极而终尽,天气之所收隐,故曰厥阴主。厥者,尽 也。脉沉短以敦,万物收藏在内,寒气闭塞,而肤腠气 液不能散越,故脉沉短而反有力,敦厚而如石也。 凡四时六位,平脉大退,则时气有馀而为病,如春弦 太过,则风为病。

不及者。气衰而为病。盖四时脉微见为平。此言过微 也。如秋脉微而夏脉洪之类也。

若反见他脉者,他气有馀而来为病也。如迟为寒,而 数为热之类也。

五运主病

编辑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六气为病

编辑

诸暴强直。支痛緛。请帮助识别此字。里急筋缩,皆属于风。

足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浑浊,腹胀大,鼓 之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 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閟,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 妄,衄蔑,血汗,皆属于热。

手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 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

足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诸热瞀瘛,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胕肿疼酸, 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 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𥆧瘛,暴病暴死,皆属 于火。

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手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症瘕,㿗疝,坚痞,腹满 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 禁固,皆属于寒。

足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气宜论》

编辑

治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主,五脏所宜,五行 之运行数,六气之临御化,然后明阴阳三才之数。故 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之数,可得见也。 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万,故天地阴阳者,不以 数推,以象之谓也。《经》曰:“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 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鬼柳;素 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元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 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是以将前三数,与天象俱明始终之六气,所司之高下,在泉浅 深之胜复,左右之间,气同与不同,三纪太过不及之 理,故可分天地之化产,民病之气宜矣。《经》所谓“太阳 司天之政,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阳明司天之政,故 岁宜以辛宜苦,汗之清之,散之,又宜以咸。少阳司天 之政,故岁宜以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溃之,发之,观 气寒温,以调其气。太阳司天之政,故宜苦燥之温之, 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温气外溢,肉溃皮拆,而 水血交流。少阴司天之政,故岁宜咸以耎之而调其 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 之。厥阴司天之政,故岁宜以辛调之,以咸润之。又必 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是以迎而夺之,王气之法也。 故云:六气有馀,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 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故王注曰:夏寒甚则可以 热犯热,寒不甚则不可以犯也。若有表证,若有里证, 故法云:“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不发不攻,而犯寒 犯热,使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故无者生之,有者甚之。 所以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其寒至则坚痞、 腹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 疮疡、瞀昧、昏郁、注下、𥆧瘛、肿胀、吐呕、鼽血、衄血、头痛、 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闭之病生矣。王注曰:食已 不饥,吐利腥秽,亦寒之疾也。暴喑冒昧,目不识人,躁 扰狂越,谵语骂詈,惊痫,亦热之病也。故《经》所谓无失 天和,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也。倘不 知斯,寒热内贼,失气之宜,因不知四时五行,因加相 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术不通经,为粗工之戒。是以 六气上司九宫,中司九元,下司九宜,三数俱明,各分 主客、胜复、淫治、克伐,主病岁物气味之厚薄。故《经》所 谓气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 深。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太阳在泉,热毒不生,故其 气专,其味正;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太阴在泉,燥毒不 生,此所谓天化地产,故天地气合,气合则六节分而 万物化生矣。《经》所谓“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病机者,寒、 暑、燥、湿、风金、木、水、火、土,万病悉自此而生矣。故谨察 病机之本,得治之要者,乃能愈疾。亦常有不明六气 五行之所宜,气味之厚薄所用,人身为病之所由,而 能必获其效者。请帮助识别此字。矣哉。

元张从政儒门事亲

编辑

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编辑

“天以气而焘,地以气而持,万物盈乎天地之间,咸以 气而生。及其病也,莫不以气而得。且风之气和平而 璺启,热之气暄而舒荣,火之气炎暑而出行,湿之气 埃溽而负盈,燥之气清劲而凄怆,寒之气寒气而归 藏,此六气时化司化之常也。”及其变,风之气飘怒而 反大凉,热之气大暄而反寒,火之气飘风燔燎而反 “霜;凝湿之气,雷霆骤注而反烈;风;燥之气,散落而反 湿;寒之气,寒雪霜雹而反白埃。此六气之变也。故天 久寒则治之以暑;天久凉则治之以暄;天久晦则治 之以明,天久晴则治之以雨。夫天地之气,常则安,变 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其外,七情交 战于其中。是以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人役物,而反 伤太和。此轩岐所以论诸痛皆因于气,百病皆生于 气,故遂有九气不同之说。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 所谓九者,怒、喜、悲、恐、寒、暑、惊、思、劳也。其言曰:“怒则气 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逆上矣。”王太仆曰:“怒则阳 气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则呕血及飧泄也。喜则气 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 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 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又云:恐则伤精,却上而不下流,下焦阴气亦回环而 不散,故聚而胀也。然上焦固禁,下焦气还,故气不行 也。新校正云:“不行当作下行。”寒则腠理闭,气下行,故 气收矣。王太仆云:“身凉则卫气沉,故皮肤之理及渗 泄之处,皆闭密而气不流行,卫气收敛于中而不散 也。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出,故气泄矣。”又云:“人在 阳则舒,在阴则惨,故热则肤腠开发,荣卫大通,津液 泄,汗大出也。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 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又云:“疲 劳役则气奔速,故喘息;气奔速则阳外发,故汗出。内 外皆逾越于常纪,故气耗损也。思则心有所存,神有 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又云:“系心不散,故气 亦停留。”此《素问》之论九气,其变甚详,其理甚明。然论 九气所感之疾则略,惟论呕血及飧泄,馀皆不言。惟 《灵枢》论思虑悲哀喜乐愁忧、盛怒恐惧,而言其病。其 言曰:“知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 安居处,节阴阳而和刚柔,如是则邪辟不至,而长生 久视。是故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 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荡散而不 藏;愁虑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神迷惑而不治;恐 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 自失,破䐃脱肉,毛瘁色夭,死于冬。”“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瘁色夭,死于春。”“肝悲 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 阴缩而筋挛,两胁不举,毛瘁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 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瘁色 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 言,腰脊不可俛仰屈伸,毛瘁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 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 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 无气则遂死矣。”《灵枢》论神、意、魂、魄、志、精所主之病,然 无寒、暑、惊、劳四证,余是以推而广之。怒气所至,为呕 血,为飧泄,为煎厥,为薄厥,为阳厥,为胸满胁痛,食则 气逆而不下,为喘渴烦心,为消痹,为肥气,为目暴盲, 耳暴闭,筋解发于外,为痈疽。喜气所至为笑不休,为 毛发焦,为内病,为阳气不收,甚则为狂。悲气所至为 阴缩,为筋挛,为肌痹,为脉痿,男为数溲血,女为血崩, 为酸鼻辛頞,为“目昏,为少气不足以息,为泣则臂麻。 恐气所至,为破䐃脱肉,为骨酸痿厥,为暴下绿水,为 面热肤急,为阴痿,为惧而脱颐。惊气所至为涎潮,为 目睘,为口呿,为癫痫,为不省人,为僵仆,久则为痛痹。 劳气所至为咽噎病,为喘促,为嗽血,为腰痛骨痿,为 肺鸣,为高骨坏,为阴痿,为唾血,为冥视,为耳闭,男为 少精,女为不月,衰甚则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 止。”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为昏瞀,为中痞。三焦闭 塞,为咽嗌不利,为胆瘅呕苦,为筋痿,为白淫,为得后 与气,快然如衰,为不嗜食。寒气所至,为上下,所出水 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吐利腥秽,食已不饥,坚痞腹 满急痛,症瘕,㿗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炅气所至,为 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浑浊,腹胀大而鼓之 有声如鼓,疮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 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閟,身热恶寒,甚则瞀瘛,目昧 不明,耳鸣或聋,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禁栗,如丧神守, 气逆冲上,唾腥涌溢,食不下,胕肿疼酸,暴喑暴注,暴 病暴死,凡此九者,《内经》有治法,但以五行相胜之理 治之。夫怒伤肝,肝属木,怒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 木太过则肝亦自病。喜伤心,心属火,喜则气并于心, 而肺金受邪,火太过则心亦自病。悲伤肺,肺属金,悲 则气并于肺,而肝木受邪,金太过则肺亦自病。恐伤 肾,肾属水,恐则气并于肾,而心火受邪,水太过则肾 亦自病。“思伤脾,脾属土,思则气并于脾,而肾水受邪, 土太过则脾亦自病。”“寒伤形,形属阴,寒胜热,则阳受 病,寒太过则阴亦自病。”“炅伤气,气属阳,热胜寒,则阴 受病,热太过则阳亦自病。”凡此七者,更相为治。故悲 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 浪戏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遽迫死“亡之言怖 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 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 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若胸中无材器 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炅可以治寒,寒在外者以 《焠鍼》。请帮助识别此字。熨烙灸汤而汗之。寒在内者,以热食温剂平 之。寒可以治炅,炅在外者,以清房凉榻、薄衣,以清剂 汗之;炅在内者,以寒饮寒剂平之。惟逸可以治劳,《经》 曰:“劳者温之”,温谓温存而养之。今之医者,以温为温 煖之药,差之久矣。岐伯曰:以平为期,亦谓休息之也。 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 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此九者,《内 经》自有定理,庸工废而不行。今代刘河间治五志,独 得言外之意,谓五志所发,皆从心造。故凡见喜怒悲 恐思之证,皆以平心火为主。至于劳者伤于动,动便 属阳;惊者骇于心,心便属火,二者亦以平心为主。今 之医者,不达此旨,遂有寒凉之谤,群聚而噪之,士大 夫又从而惑之,公议何时而定耶?昔余治一书生,劳 苦太过,大便结燥,欬逆上气,时喝喝然有音,唾呕鲜 血。余以苦剂解毒黄连汤,加木香、汉防己煎服,时时 啜之,复以木香槟榔丸,泄其逆气,不月馀而痊。又尝 以巫跃妓诋,以治人之悲结者。余又尝以鍼下之,时 便杂以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余尝击拍 门窗,使其声不绝;以治因惊而畏响,魂气飞扬者。余 又尝治一妇人,久思而不眠,余假醉而不问,妇果呵 怒,是夜困睡。又尝以酸枣仁丸治人多忧,以白虎汤 不计四时,调理人之暑。余又以无忧散泻人冬月得 水中之寒痹;次以麻黄汤数两作一剂,煎以枣姜,热 服汗出而愈。“如未愈者,以瓜蒂散涌之,以火助其汗。” 治寒厥亦然。余尝治大暑之病,诸药无效,余从其头 数刺其痏出血,立愈。余治此数者,如探囊然。惟劳而 气耗,恐而气夺者为难治,喜者少病,百脉舒和故也。 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杨初未对病人, 与众人谈日月星辰躔度及风云雷雨之变,自辰至 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 先问其所好之事,好碁者与之碁,好乐者与之笙笛 勿辍。”又闻庄先生者,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 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去取药”,数日更不来,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诘其故,庄 引《素问》曰:‘惧胜喜’。”此二人可谓得《元关》者也。然华元 化以怒郡守而几见杀,文挚以怒齐王而竟杀之,千 万人中仅得一两人而反招暴祸。若乃《医本》至精至 微之术,不能自保,果贱技也哉!悲夫!

内外四气

编辑

“外有风寒暑湿。属天之四令,无形也。”“内有饥饱劳逸。 属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者,谓积聚,症瘕,瘤气瘿 起,结核,狂瞀,癫痫。《疏》曰:“症,坚也,积也;瘕,气血也。” 二者始因气动而外有所成者,谓痈肿疮疡,疥癣,疽 痔,掉瘈浮肿,目赤熛痓,胕肿痛痒之类是也。 三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谓留饮,癖食,饥饱劳 损,宿食霍乱,悲恐喜怒,想慕忧结之类是也。

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谓瘴气、贼魅、虫蛇、蛊 毒、伏尸鬼击、冲薄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割刺之类是 也。

风木郁之病

编辑

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食饮不 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僵仆,筋骨强直而不 用,卒倒而无所知也。”

暑火郁之病

编辑

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肋、胸背、首面四肢䐜膹,胪 胀,疡痱,呕逆瘈疭,骨痛节疼。及有洞泄注下,温疟,腹 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痛,甚则瞀闷懊 憹,善暴死也。

湿土郁之病

编辑

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䐜,呕逆 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脾热之生也。

燥金郁之病

编辑

故民病欬逆,心腹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 面尘色恶,金胜而木病也。

寒水郁之病

编辑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 厥,痞坚腹满”,阴乘阳故也。

初之气

编辑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阴风木之位,阳用事而气微, 故曰“少阳。得甲子元头。”常准以大寒交初之气,分以 六周甲子,以应六气,各主二月正月二月,少阳三阴 三阳亦同。

二之气

编辑

“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明之间。又阳明 之位。

三之气

编辑

小满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发,万物俱成,故亦 云:“太阳旺”,其脉洪大而长。天气并万物,人脉衰盛,造 化亦同。

四之气

编辑

大暑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吉感,夏后阴已用 事,故曰“太阴旺。”此三阴三阳,与天气标本阴阳异矣。 脉缓大而长。燥金旺,紧细短涩,以万物干燥,明可见 矣。

五之气

编辑

秋分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故云“金气旺。” 其脉细而微。

终之气

编辑

小雪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尽。天气所收。故 曰“厥阴旺。”厥者尽也。

风木肝酸连鍼

编辑

与胆为表里。东方木也。色青。外应目。主治血。芍药味 酸微寒。泽泻咸平。乌梅酸热。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主动。《治法》曰:“达者,吐也。其高 者,因而越之,可刺大敦,灸亦同。”

暑火心苦发汗

编辑

与小肠为表里,南方火色,外应舌,主血运诸经。大黄 苦寒,木香苦温,黄连苦凉,没药苦热。

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治法》曰:“热者汗之,令其疏 散也,可刺少冲,灸之亦同。”

湿土脾甘夺鍼

编辑

与胃为表里,中央土也。色黄应唇,主肌肉,应四时。蜜 甘凉,甘草甘平。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治法》曰:“夺者泻也。分阴阳,利 水道,可刺隐白,灸亦同。”

燥金肺辛清鍼

编辑

与大肠为表里,西方金也。色白,外应皮毛,鼻亦行气。 干姜辛热,生姜辛温,薄荷辛凉。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金。《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 表可。刺少商,灸亦同。

寒水肾咸折鍼

编辑

与膀胱为表里,北方水也,色黑,外应耳,主骨髓。牡蛎 咸寒,水蛭咸寒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水。《治法》曰:“折之”,谓抑之制其冲 逆,可刺涌泉,灸亦同。

大寒子上初之气

编辑

初之气,为病多发欬嗽,风痰,风厥,涎潮痹塞,口㖞,半 身不遂,失音,风癫,风中妇人胸中留饮,两脐腹微痛, 呕逆恶心,旋运惊悸,狂癫,心风搐搦颤掉。初之气病, 宜以瓜蒂散吐之,在下泄之。

春分卯上二之气

编辑

二之气为病,多发风温风热。《经》曰:“风伤于阳,湿伤于 阴”,故头痛身热发作。风温之候,风伤于卫气也,湿伤 于脾气也。是以风温为病,阴阳俱自浮汗出,身重多 眠,鼻息、语言难出。此已上二证,不宜下。若与巴豆大 毒丸药,热证并生,重者必死。二之气病,宜以桂枝麻 黄汤发汗而已。

小满巳上三之气

编辑

三之气为病,多发热,皆传足经者多矣。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者,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 阳明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少阳者,胸胁痛,耳聋, 口苦,寒热往来而呕。此三阳属热。太阴者,腹满咽干, 手足自温,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少阴者,口燥舌干 而渴;厥阴者,腹满囊缩,喘热闷乱,四肢厥冷,爪甲青 色。三之气病。宜以清凉。上温下养。不宜用巴豆丸下 之。

大暑未上四之气

编辑

四之气,为病多发暑气,头痛身热发渴,不宜作热病 治,宜以白虎汤,得此病不传染。次发脾泄、胃泄,大肠 泄、小肠泄、大瘕泄,霍乱,吐泻下痢,及赤白相杂,水谷 不分,消渴,肠鸣切痛,面浮足肿,目黄口干,胀满气痞, 手足无力。小儿亦如此。四之气病宜渗泄,五苓散之 类。

秋分酉上五之气

编辑

五之气为病多发喘息,呕逆,欬嗽,及妇人寒热往来, 痎疟,瘅痔,消渴中满,小儿斑瘾疮疱,五之气病,宜以 大小柴胡汤,宜解治表里之类。

小雪亥上终之气

编辑

终之气,为病多发风痰,风寒湿痹,四肢不收。冬水复 旺,水湿相搏,肺气又衰。冬寒盛,故发则不收,而痿厥 弱,无以运用水液,澄澈清冷。大寒之疾,积滞瘕块,寒 疝血瘕。凡气之疾,终之气,病宜破积发汗之类。

风治法

编辑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防风通圣散、 天麻散、 防风汤、 祛风汤、 小续 命汤、 消风散、 排风汤。

暑治法

编辑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白虎汤、 桂苓汤、 玉壶丸、 碧玉散、 玉露散、 石膏汤。

湿治法

编辑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术木香散、 桂苓白术丸、 五苓散、 葶苈木香 散、 益元散、 神助散。”

火治法

编辑

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凉膈散、 解毒丸、 神功丸、 八正散、 调胃散、 大小承气汤。

燥治法

编辑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神功丸、 麻仁丸、 脾约丸、 润体丸、 润肠丸、 四生丸、 葶苈散。”

寒治法

编辑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姜附汤、 四逆汤、 二姜汤、 大戊己丸、 附子理 中汤、 术附汤。

风门独治于内者

编辑

防风通圣散。 防风天麻丸。 防风汤。 大黄丸。 消风散。 祛风丸。 “承气汤。” 陷胸汤。 神芎丸。 小续命汤。 备急丹。

暑门独治于外者

编辑

白虎汤。 桂苓甘露散。 “化痰玉壶丸。” “益元散。” “玉露散。” 石膏散。 “拔毒散。” 水澄膏。 鱼胆丸。 金丝膏。 生肌散。

湿门兼治于内者

编辑

葶苈木香散。 白术木香散。 “五苓散。” “益元散。” 桂苓白术丸。 防风当归饮子。 《神助散》。 大橘皮 汤。 防风通圣散。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柴胡 饮子。

火门兼治于外者

编辑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泻心汤。 神芎丸。 调胃 承气汤。 八正散。 调胃散。 桂苓汤。 五积散。 小建中汤。 麻黄汤。 升麻汤。

===燥门先治于内后治于外者===神芎丸。 脾约丸。 麻仁丸。 润体丸。 四生丸。 姜附汤。 四逆汤。 二姜汤。 术附汤。

谓“寒药攻其里” ,大黄、牵牛之类。“热药攻其表” ,桂枝、麻黄、升麻之类。

寒门先治于外后治于内者

编辑

大己寒丸、 理中丸。

谓“热药攻其表,寒药攻其里。”

《李杲十书》

编辑

南政北政

编辑

“南政,甲己所临之岁,司天在泉”,但见君火,在上者上 不应,在下者下不应。

《北政》但见君火在上,则下不应,在下则上不应,在左 则右不应,在右则左不应,当沉而浮,当浮而沉也。 南政以前为左,以后为右,君也;北政以前为右,以后 为左,臣也。

《气运衰旺说》

编辑

此“《天地互》为体用”之四说,而察病之神机。

湿胃化 热小肠长 风胆生 皆陷下不足。先补 则黄芪、人参、甘草、当归身、柴胡、升麻,乃辛甘发散。以 助春夏生长之用也。

土脾形 火心神 木肝血 皆火盛,上乘生长之 气。后泻则甘草、栀子之甘寒,泻火刑于肺而逆于胸 中,伤气者也。黄芩之苦寒,以泻胸中之热,喘气上奔 者也。红花以破恶血,已用黄芩大补肾水,益肺之气, 泻血中火燥者也。

寒,膀胱藏气 燥,大肠收气 皆大旺,后泻则黄芪 之甘温止自汗,实表虚,使不受寒邪;当归之辛温能 润燥,更加桃仁以通幽门闭塞,利其阴路,除大便之 难,燥者也。

肾水精 金肺气 皆虚衰,不足先补,则黄蘗之苦 寒,除湿热为痿乘于肾,救足膝无力,亦除阴汗阴痿 而益精。甘草、栀子、黄芩补肺气,泄阴火之下行,肺苦 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也。

此初夏热中常治之法也。非权也。权者。临病制宜之 谓也。

《亢则害承迺制论》

编辑

予读《内经六微旨论》,至于“亢则害,承乃制”,喟然叹曰: 至矣哉!其造化之枢纽乎!王太仆发之于前,刘河间 阐之于后,圣人之蕴,殆靡遗矣。然学者尚不能释然, 得不犹有未悉之旨也欤?谨按《内经》帝曰:愿闻地理 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 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 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 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迺制,制则生化,外列盛 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尝观夫阴阳”五行之在天地 间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强者折之,弱者济之,盖莫 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也。不如是,则高者愈高,下者 愈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乖乱之政日以极矣,天 地其能位乎?虽然,高也、下也,弱与强也,亦莫或使然, 而自不能不然也。故《易》也者,造化之不可常也。惟其 不可常,故神化莫能以测,莫测故不息也。可常则息 矣,“亢则害,承迺制”者,其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 欤?夫太仆、河间已发挥者,兹不赘及。其未悉之旨,请 推而陈之。夫自“显明之右”至“君火治之”十五句,言六 节所治之位也。自“相火之下”,至“阴精承之”十二句,言 地理之应乎岁气也。“亢则害承迺制”二句,言抑其过 也。“制则生化”至“生化大病”四句,言有制之常,与无制 之变也。承,犹随也。然不言随而曰承者,以下言之,则 有上奉之象,故曰“承。”虽谓之象,而有防之之义存焉。 亢者,过极也。害者,害物也。制者,克胜之也。然所承也, 其不亢,则随之而已,故虽承而不见。既亢,则克胜以 平之,承斯见矣。然而迎之不知其所来,迹之不知其 所止,固若有不可必者。然可必者,常存乎杳冥恍惚 之中,而莫之或欺也。河间曰:“已亢过极,则反似胜己 之化。”似也者,其可以形质求哉?故后篇厥阴所至为 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终为寒之类,其为风 生为热生者,亢也;其为肃为寒者,制也。又水发而为 雹雪,土发而为飘骤之类,“其水发土发者,亢也;其雹 雪飘骤者,制也。”若然者,盖造化之常,不能以无亢,亦 不能以无制焉耳。夫《前》后二篇所主,虽有岁气运气 之殊,然亢则害,承迺制之道,盖无往而不然也。惟其 无往而不然,故求之于人,则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 平,所不胜平之;五脏更相平,非不亢而防之乎?一脏 不平,所不胜平之,非既亢而克胜之乎?姑以心火而 言,其不亢,则肾水虽心火之所畏,亦不过防之而已。 一或有亢,即起而克胜之矣。馀脏皆然。“制生则化”,当 作“制则生。”化盖传写之误,而释之读之者不觉求之 不通,遂并遗四句而弗取。殊不知上二句止言亢而害,害而制耳,此四句乃害与制之外之馀意也。苟或 遗之,则无以见经旨之周悉矣。“制则生化”,正与下文 “害则败乱”相对,辞理俱顺,不劳曲说而自通。“制则生 化”者,言有所制则六气不至于亢而为平,平则万物 生生而变化无穷矣。化为生之盛,故生先于化也。“外 列盛衰”者,言六气分布,主治迭为盛衰,昭然可见,故 曰外列。“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者,言既亢为害而无所 制,则败坏乖乱之政行矣。败坏乖乱之政行,则其变 极矣,其灾甚矣,万物其有不病者乎?生化指所生所 化者言,谓万物也。以变极而灾甚,故曰大病。“上生化”, 以造化之用言。“下生化”,以万物言。以人论之,制,则生 化犹元气周流,滋荣一身,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 窍,皆藉焉以为动静,云为之主生化大病,犹邪气恣 横,正气耗散,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举不能遂 其运用之常也。或以害为自害,或以承为承袭,或以 生为自无而有,化为自有而无,或以二生化为一意, 或以大病为喻,造化之机息此数者,皆非也。且夫人 之气也,固亦有亢而自制者,苟亢而不能自制,则汤 液鍼石导引之法,以为之助。若天地之气,其亢而自 制者,固复于平,亢而不制者,其孰助哉?虽然,造化之 道,苟变至于极,则亦终必自反,而复其常矣。学者能 本之太仆、河间,而参之此论,则造化枢纽之详,亦庶 矣乎!然张戴人《治法心要》则曰:“假令水为母,木为子, 当春旺之时,冬令犹在,即水亢也。水”亢极则木令不 至矣。木者继冬而承水也,水既亢则害其所承矣,所 以木无权也。木无权则无以制土,土既旺则水乃受 制也。土者继长夏之令也,水受土制,热克其寒也,变 而为湿,此其权也。又如火为母,土为子,当长夏之时, 暄令犹在,即火亢也,火既亢极,则湿令不至矣。湿者 继夏而承火也,火既亢则害其所承矣。所以湿无权 也。湿无权则无以制水。水既旺则火乃受制也。水者 严冬之令也。火受水制。寒克其热也。变而为土。湿土 斯得其权也。斯言也。推之愈详。而违经愈远矣。或曰: “《心要》者他人成之。”盖得于所闻之。请帮助识别此字。耳。

《阴阳寿夭论》

编辑

《五常政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夫阴精所奉者,上奉于阳,谓春夏生长之气也;阳精 所降者,下降于阴,谓秋冬收藏之气也。且如天地之 伏阴,其精遇春而变动,升腾于上,即曰生发之气,升 极而浮,即曰蕃秀之气。此六气右迁于天,乃天之清 阳也,阳主生故寿。天之元阳,其精遇秋而退,降坠于 “下,乃为收敛殒杀之气。降极而沉,是为闭藏之气。”此 五运左迁入地,乃地之浊阴也。阴主杀,故天根于外 者,名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根于内者,名曰“神机”,神去 则机息,皆不升而降也。地气者,人之脾胃也。脾主五 脏之气,肾主五脏之精,皆上奉于天。二者俱主生化, 以奉升浮,是知春生夏长,皆从胃中“出也。故动止饮 食,各得其所,必清必净,不令损胃之元气,下乘肾肝, 及行秋冬殒杀之令,则亦合于天数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