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500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百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五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五百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八十

  痘疹門二十二

  聶久吾痘疹論闢時醫之謬 白朮散豆蔻丸說 論衄說 論年長出痘

  或問五條 痲疹四忌

  馬之騏疹科纂要痲疹通論 證治大略 潮熱證治 傷風 汗渴飲水

   煩躁 譫語 欬嗽 喉痛失音 嘔吐腹痛 泄瀉 痢 諸失血 飲食瘡毒 痘瘡

  後蓋痘疹 疫病發斑夾斑 傷寒發斑癮疹 孕婦痲疹發斑 水痘證治

藝術典第五百卷

醫部彙考四百八十 编辑

痘疹門二十二 编辑

《聶久吾痘疹論》
编辑

《闢時醫之謬》
编辑

近世《痘方》,多宗黃西丘,其書自始至終,俱分順、逆、險, 而立三圖說。其謂順者不必服藥是也,謂險者宜以 保元湯加減調治,猶近理也。但謂「逆者俱不可治,治 之徒勞無益,是教人袖手待斃矣。」其言不仁之甚,而 貽害於世不小也。此為俗醫圖利計則甚便,而於救 濟生靈之術則甚乖也。蓋醫者仁術,聖人以之贊助 造化之不及,所貴者,扶危救困,起死迴生耳。若治其 易治者,而棄其難治者,則何以醫為?惟俗醫意在圖 利,又恐壞名見證有不順者,輒委棄之。彼誠恐利未 必得,而徒冒不識證之名。若仁人君子,當為之死裡 求生,豈忍斷其必死,而坐視不治。故曰:「西丘之言,便 於俗醫,而非所以濟世也。」且其所指逆證多端,痘瘡 稠密者多有之,如初熱而驚悸吐瀉,報痘而先發於 印堂、司空、天庭等處,初出而根窠無暈,既出而色白 灰陷,或發水泡,或癢塌,或當行漿而不行漿,或痂未 落而寒戰咬牙等證,皆其《圖說》所謂逆而不治者。予 每治之,而得生者多矣。奈何悉謂治之無益,而戒人 勿治乎。惟初出形如蠶種。既出而紫黑乾枯者。難以 灌漿。多不可救耳。然寧救之而不活。不忍坐視而不 救也。

近年有庠生管。《編集》「《保赤全書》載痘疹方論頗為 詳備,然其人博而不精,未諳妙理,所論氣血虛實寒 熱等,理多混雜未能融通,所論某證,該用某方,多鹵 莽又多乖舛,而不得其宜。在明者得之,猶可備參考, 若昧者執而用之,鮮不悮事。予恐其無益於世,而反 惑世也,故表而出之。」

痘證與他證不同,自初發熱以至於結痂,限日限時, 救困扶危,當用之藥,宜及時而用,如救焚拯溺,不可 緩也。蓋痘毒發自五臟,實動五臟之真氣,其出痘多 者,真氣發洩亦多。當此之時,人之血氣幾絕,岌岌乎 殆哉!如油盡之燈,不速為之增油,則燈焰熄;如風中 之燭,不速為之蔽風,則燭光滅也。時醫則不然,輕視 「人命而重視財利,其愚而不知用藥者,姑無論已,即 稍知用藥者,亦不肯及時用藥,欲因禍大而顯功,遲 延至於氣血已絕,不可復續」,雖有對證之藥,緩不及 事,因而悮人性命者多矣。此醫家之害,而病家不可 不知也。又時醫識見淺陋,未諳妙理,執泥祖傳舊方, 不知變通。遇痘證之輕者,猶可動手調治,而自以為 功,一遇危險重證,便束手無策,不能救療,甚至治而 不活者,則以為「痘證原惡」,而不自咎其術之拙。病家 亦以為「痘證本惡」,而不歸咎醫之拙。殊不知痘瘡常 數,若無甚惡之證,而調治得宜,十可十生。間有極惡 之證,必不可救療者,十不過一二,今治而十死七八, 何惡證之多也,無亦術之不精乎。

當時令眾人出痘時,小兒或有發熱稍緩,其熱或作 或止,其紅點或未見,或微見而未明,或是出痘,或非 出痘,正在疑似之間。當此之時,不如且勿服藥,以待 其自定,但禁風、禁葷調護之而已。所謂不輕治,正所 以深治之者此也。有等富貴之家,珍愛太過,見其如 此,屢投以清涼解毒之劑,不知若是痘證,則其毒氣 發動於五臟,勃勃欲出,其勢決不可阻遏,屢用清涼 阻遏其勢,即所以迫之內攻而禍速矣。故犯此者,多 有報痘數日即煩悶驚搐而死,此解毒之劑殺之也。 正如寇在宮牆之內,不逐之出外,反遏其出路,圍而 攻之,宮中之人有不遭殘害者乎。然醫者曰:「吾用解 毒藥,何至於殺人?」既不自任其咎,病家亦曰:「彼用解 毒藥,何至於殺?」吾人亦不歸咎於醫,殺人於冥冥之 中,而己不悮也,人不知也。予故表而出之,以戒世之 愛而反害者。《語》曰:「久腊者毒必厚。」痘毒稟於胎元,伏 於五臟,其輕者無論已,其重者深藏久蓄,不為不厚 矣。一旦觸發於倏然忽然之頃,其勢猛銳欲出,斷不 可禦,是以必藉氣血載毒出外,成漿結痂,然後毒散 而成功,此病機亦化機也,此豈若諸瘡之毒可以驟 然而解散者,故解之於既出之後,是順其欲散之勢, 猶為近理;解之於未出之先,是遏其猛銳欲出之勢, 其禍甚速。如初決之堤,水勢排山,而欲捧土塞之,有 是理乎?奈何自古治痘之家,其卑者固不足道,其高者亦未深悟此理,每每於痘瘡發熱之初,欲出未出 之際,輒以解毒為主,且曰:「服某藥則毒可解,而痘出 必稀。」不知痘之稀,由其初受毒之輕耳,豈將出之時 所能驟解乎。致啟後之庸醫,訛以承訛,見痘瘡欲出 未出之間,毒氣熾盛,則多用寒涼以解之,或妄下以 解之,彼自以為對證之妙劑,而不知反致內攻之奇 禍。至於殺人而終不悟。前覆而後不其禍又無窮 也。予睹近時庸醫治痘。多犯此失。以致童幼數日而 死者甚多。則皆茫然委於證惡難救。而舉世莫覺其 致死之由。殊可矜惻也。故不得不再三發明其理。以 救將來。

自有《方書》治痘以來,其時不啻二千年,其人不啻數 百家,然皆詳於已出之後,略於未出之前,深言出速 而稠密之危,不言留中而不出之禍。不知已出之毒 外寇也,未出之毒內寇也,徒知禦外寇而不知逐內 寇,自古以來,諸賢之為計疏也。然其失計安在?惟在 痘未出而急於解毒,緩於逐毒也。不知未出之毒不 可解,但當汲汲逐之出外也。予深悟其理而明鑒其 失,故長顧卻慮,為未出以前諸證設法,惟明辨其虛 實寒熱以施治。實熱者,宣發其壅滯,以逐毒出外,虛 寒者,補助其氣血,以逐毒出外。至於急用寒涼,遏毒 內攻等弊,則諄諄致戒,不厭再三,一以救前哲之失, 一以開後人之迷,雖岐黃復起,不易吾言矣。

須知出痘多者,收結之時,還元之後,五臟真氣發洩 已多,一身血氣耗散已甚,雖或毒氣未淨,而其正氣 極虛,是以用涼藥解毒,必須用酒炒製。其體氣弱者, 或時加入參、芪、歸、芎之類,以救血氣,切不可因其有 熱證,而遽投以「生三黃、生梔子、生大黃、生石膏之類, 此時正氣微弱,驟用寒涼峻攻,多有一投而輒斃者」, 戒之戒之。

治痘之家,既謹其始,又必謹其終。蓋痘之危險不測 者有二:一曰毒盛,一曰體虛。當其未出之時,或三五 日而速斃者,皆因毒盛也。及其結痂還元之時,或悮 投一藥,悮進一飲一食而輒斃者,皆因體虛也。然毒 盛欲出不出者,能順其勢以導之,出而不妄施解毒, 以阻遏拂逆之,則未必致斃。故再三戒論,深為謹始 「者慮也。體虛者能察其虛而補養之,又防其虛而不 峻攻之,則可保無虞。惟玩其收結還元,而忽易不加 謹者,多致悮事,故又深為謹終者警也。」

《白朮散豆蔻丸說》
编辑

此等丸散,治痘之家,必須豫製,以防虛滑泄瀉。若痘 起脹或收結時,驟然泄瀉不止,危在旦夕矣。然止瀉 用湯藥多不效,有服至異功散而不止者,惟此丸散 可以止之。惟毒熱作渴者,加味四苓散一二服即可 止。起脹灌膿時,或有六七日不大便而煩悶作痛者, 毒盛而祕也,用清毒活血湯去參、芪,加懷牛膝二錢, 紫草、當歸各加至二錢煎,藥熟去渣,入生蜜半酒盃 服之。如又不通,用前藥加酒炒大黃三錢微利之。若 仍不通,用猪膽汁滴入穀道中即通。終不可用硝黃 大下,恐下後變他證,則危矣。

《論衄血》
编辑

痘有鼻中衄血者,毒氣上衝於肺也。此其毒氣外洩, 亦非惡候,不必驚惶,只用髮灰散或清肺湯治之。切 不可峻用寒涼,如犀角、生地、山梔、生三黃之類,冰伏 其血,必為大害。世人不諳此理,一遇痘瘡有衄血,咽 喉口舌等證,即認為實熱,遽投以寒涼,冰凝血脈,以 致痘瘡不得成膿,而變為壞證者多矣。是治末而妨 其本。昧之甚者也。

《論年長出痘》
编辑

又有一種出痘稠密,毒火既盛,然元氣虛,血氣弱,津 液枯竭,不能制火,以致虛火炎蒸,或煩或渴,或咽喉 痛,或鼻時出血,難任溫補,痘必不能成漿結痂。大凡 年長之男女,嗜慾久開,血氣既耗者,多有此證,最為 難治。時醫見其多熱候,率用清涼,如犀角地黃湯之 類,不知原因血氣不能勝毒氣而致有此證。今又純 用寒涼,則血氣甚虧損,而毒氣愈肆行,豈復有可生 之理?是以此等痘證,時醫治之,十無一生,殊可哀憐。 今特製「參麥清補湯」,用人參酒洗當歸各八分,麥冬 酒蒸曬乾一錢二分,花粉酒蒸曬乾生黃芪各一錢, 前胡牛蒡山樝肉各五分,炙甘草生甘草酒洗紅花 川芎酒洗生地桔梗各三分,酒炒白芍、生白芍各四 分,生薑一片,龍眼肉三箇,同煎溫服以調之。遇此證 者,此藥當頻服。於痘出五六日內至七八日,若膿漿 不行,亦當用「參芪鹿茸湯托之。若膿漿不起,則無生 意矣。若有四五分膿,猶可望生。」

《或問五條》
编辑

或問曰:「醫治未病,古人立豫解痘毒之方,或解之於 平日,或解之於臨時,其方何啻數百,子何以知痘毒 不可豫解,而不載一方也?」曰:「以其理知之,又驗其事 而知之。蓋痘毒稟受於胚胎,而潛伏於五臟,或數年 而後發,或十數年而後發,或數十年而後發,當其未發時,深藏潛伏,聲臭俱泯,於何而解之?彼無聲臭之」 毒,又豈有形質有氣味之藥所能解散?且用藥攻病, 猶如用兵誅寇,故必執兵持竿,然後可以寇誅之。當 閭閻無事時,雖有奸豪潛伏其中,而不執兵,不持竿, 誰能識其為寇而誅之?今豫解痘毒於聲臭俱泯之 時,得無類是乎?此以理知其不能解也。予婦產男女 十人,皆已出痘,前六人多用豫解痘「毒之方,而出痘 反有極多者。後四人不用此方,而出痘極少,皆勿藥 自愈矣。」此可驗痘毒輕重,定於稟受之初,而不能豫 解也。然服解毒藥於平時,雖無益,猶無害也。至於臨 時解毒,則有反害者矣。每見富貴之家,父母珍愛其 子,一聞鄰家出痘,則多服解毒之藥,以致損兒胃氣 者有之。或兒已發熱將出痘,而多服解毒藥以欝遏 其毒氣者有之。犯此二者,所謂無益而又害之者也。 以是知解之於臨時者尤不可也。

或問曰:「子立論,若劉河間、錢仲陽、陳文中等,皆古名 醫,子議其失,猶之可也。至於朱丹溪集醫道之大成, 亦議其未盡痘家之妙,何也?」曰:「丹溪之醫誠精矣,子 謂其足以盡醫家之妙乎,又足以盡痘家之妙乎?且 醫之為道,精微廣大,亦難言矣。自古名醫,雖各有精 微,然亦多有訛謬,如王叔和著《脈訣》,論五臟六腑,謂 『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此其說大謬矣。 夫叔和名醫有如此者,後人習焉不察。至宋張季明 著《醫說》,始論其謬,其言有理有據,然世竟宗叔和之 謬,而莫知有季明之辨也。如此之類,何可枚舉?若劉 河間等之治痘而專用寒涼解毒,則又宗《內經》「諸瘡 俱屬心火」之言而失其意者也。蓋《內經》此言,為諸瘡 發也,非為痘瘡發也,痘瘡與諸瘡大不同者也。且而 劉河間、錢仲陽輩,乃宗其論諸瘡之言以治痘瘡,此 何異行車於水,而推舟於陸也,訛謬甚矣!丹溪又宗 劉錢而不能正其謬者也,何以能盡痘家之妙也? 或問曰:「古人治痘,一以解毒為主,至丹溪揭解毒和 中安表」六字,論者以為「精當之極,大略謂痘未出而 能解毒,則可以使痘出稀少,痘既出而能解毒,則可 免潰爛發癰發疔入眼等患,豈不深有至理?」而子獨 極言解毒之害,而諄諄以妄解毒為戒,此說未之前 聞,不亦過高駭眾乎?曰:此痘家第一精深微妙之理, 古今高明之士,皆迷而不悮,是以徒知解毒之利,而 不知解毒之害也。雖丹溪解毒和中安表之說,亦欠 分曉,蓋揭「解毒」二字於和中安表之上,後人執而用 之,多致悮事。以丹溪之明,而見不及此,況其下焉者 乎?蓋痘毒久伏於五臟,一旦觸動而勃發,其勇悍猛 烈之勢,斷不可禦遏,又何可解散?智者惟順其勢以 導之出外而已。昧者當其欲出未出時,而遽投以解 毒藥,則拂逆其勢,豈惟不能解散,而適以逼之返戈 內攻,宜其禍不旋踵也。故多有痘,纔見數點而兒已 斃者,則亦慘矣。近日每見富貴之家,極珍愛其子者, 多罹此禍,然而病家與醫家,終不悟其失,且曰:「此痘 最惡,吾先為之解毒,猶不能救,況不解毒乎。」噫!迷亦 甚矣。獨不思使其不遽用解毒藥以逼毒內攻,則毒 出外而內自安,何遽至於斃?縱其痘出或稠密,或紅 紫,或乾枯,猶可從容調治,孰與未見痘而速死之慘 乎?是以痘未出之前,除升發微汗一劑外,凡攻裏清 表,寒涼解毒之劑,當一切禁之,如砒巴勿令入口可 也。古人謂不可汗下,亦是此理,惜其語焉而不詳也。 丹溪亦戒妄汗妄下,庶幾不失古人之意矣。然又教 人用犀角地黃湯之類,是徒知汗下之害,而不知當 此欲出未出之時,不必汗下而後為害,即多用清涼, 如犀角、生地之類,亦能遏毒內攻而致害也。惟人參 敗毒散,能宣發毒氣出外,猶無害耳。若胡氏輩率其 愚臆謬見,而妄謂非汗則表熱不解,非下則裡熱不 解。汗下以解表裡。則痘出稀。而必無逆證。而後之愚 醫若管。「輩又從而敷衍其說,使世人不察而悮用 之,以致兒童之罹此而夭折者不可勝計,禍亦大矣。」 予欲救其禍,安得不詳辨以破其迷也。至於痘既出 之後,則有不必解毒者,有不可解毒者,有不可專解 毒而必兼補養者,有可以專解毒而不必兼補養者, 不必解毒與不可解毒者,辨之詳矣。若其痘出稠密 紫暗乾枯,而不起發,不灌膿者,此毒氣盛而血氣弱 者也。或先用清涼藥解散其毒氣,而隨以補血氣藥 助其行漿,或於解毒藥中兼活血養血扶元氣藥可 也。此則所謂不可專解毒,而必兼補養者也。《丹溪》所 謂解毒和中安表者,惟用之於此,為適當乎?若其痘 出稠密湧盛,紅紫凸綻而潤澤,然而口渴喜飲,「善饑 喜食,煩躁不安,大便久祕,小便赤澀」,此則可以專用 清涼解毒,不必復兼補養者也。大略既出以後,未攻 以前,可以專解毒者,惟此一證,以其血氣與毒氣俱 盛耳。然兒童出痘多者,真氣發洩,血氣難支,多致虛 弱,恐血氣毒氣俱盛者,百中一二耳。專主解毒者,錯 謬不亦多乎。惟收結後覺有餘「毒,則急宜解散,不可 少緩,緩則恐發癰患眼也或問曰:「昔人治痘,先辨生死,其證逆而必死者,或作 為歌訣,或著為圖說,戒人不必施治。若妄治則反招 怨尤。子獨不分別逆證,而一概為之立方設法,何也?」 曰:「彼以醫之心立法,而吾以父母之心立法也。世之 出痘者,孰非人子乎?父母之於子,忍度其必死,而不 為之救治乎?」況病證雖有順逆,而治法豈無工拙?彼 前人思之未精,治之未盡其妙,多以可治之證,認為 必不可治,而一概教後人棄而勿治,此非仁人之心 也。予甚惡其說,是以必矯其失。然非徒以空言矯之 也,每於前人所指必不可治之證,十常活其五六,又 未嘗不咎前人之疏於立法而輕於立言也,是以不 忍不為之死裡求生也。其或有求其生而不得,吾末 如之何者,然後於好生之心無脈矣。

或問曰:「古人立方,用大靈丹、大成散、返靈丹、龍虎丹 之類,皆相傳以為治痘妙方,而子俱不取用,何也?」曰: 「痘瘡一以氣血為主,其順者,血氣能勝毒氣者也;其 險而不順者,皆血氣不能勝毒氣者也。治痘者,當視 血氣強弱而酌其宜,以解毒氣,乃為穩當。以上諸方, 皆用金石、腦麝等悍猛之藥,以劫散毒氣,而損傷血」 氣殆甚。用之於元氣厚者,或可以偶中而獲效。用之 於元氣弱者,一不中而萬有餘敗矣。前人傳用其方, 蓋計其效而不計其敗者也。予所以不取用者。恐未 得其效而反受其敗也。

《痲疹四忌》
编辑

痲疹形如麻,痘疹形如豆,皆象其形而名之也。痲痘 俱胎毒,而痘出五臟,臟屬陰,陰主閉藏,其毒深而難 散;痲出六腑,腑屬陽,陽主發散,其毒淺而易散。臟陰 多虛寒,故痘可溫補,腑陽多實熱,故痲宜解散。然痲 雖屬腑,而其熱毒之氣上蒸於肺,肺主皮毛,實受其 毒,是以發熱之初,雖似傷寒,而肺家見證,獨多欬嗽 「噴嚏,鼻流清涕,眼泡腫,眼淚汪汪,面腫腮赤」是也。治 之之法,惟在宣發其毒,以盡出之於外,雖紅腫之甚, 狀如漆瘡,亦不足慮,以其既發於外,即可免內攻,不 若痘家之必顧其收結也。此證若調治得法,十可十 全,而調治失宜,則殺人亦如反掌。蓋痲證有所大忌, 病家犯其所忌,則至於殺人,醫家犯其所忌,亦至於 殺人也。其所忌不同,皆忌閉塞其毒,不得發洩也。今 標《四大忌》於後,令人勿犯也。

一忌葷腥生冷。風寒出痳疹時,大忌食葷腥,食生冷, 冒犯風寒,皆能使皮膚閉塞,毒氣抑欝而內攻也。 一忌驟用寒涼。初發熱時,最忌驟用寒涼以涼毒,使 毒氣抑遏不得出,則成內攻之患。而昔人謂「天氣暄 熱,宜用辛涼發之,如黃連解毒湯之類」,不知天時暑 熱之氣,豈寒涼之藥所能解,今驟用寒涼,恐不足以 解外熱,而適足以阻內熱,使不得出也。曾見有一宦 家艱子,得一子,甫一歲,出痲發熱,痲未見形而發搐, 醫悮認為急驚而用涼藥攻之,遂令痳毒隱隱在皮 下不出。後醫以滋陰為主,而用四物等藥,亦不能救, 煩悶聲啞,至旬日而死。此可以知涼藥冰毒之害矣。 今因天熱而驟用寒涼,豈理也哉!

一忌多用辛熱。初發熱時,最忌多用辛熱以助毒,如 桂枝、麻黃、羌活之類,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亦致內 攻之患。而昔人謂「天氣大寒,宜用辛熱,如桂枝湯之 類發之」,不知天氣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謹避風寒可 也。且天氣雖寒,而人身之熱毒未必減也,而多用辛 熱,豈理也哉!

一忌用補澀,痲出之時,多有自利不止者,其毒亦因 利而散,此殊無妨。如泄利過甚,則以加味四苓散與 之,切忌用參、朮、訶、蔻補澀之藥,重則令腹脹喘滿而 不可救,輕則變為休息痢,戒之戒之。

《馬之騏疹科纂要》
编辑

《痳疹通論》
编辑

夫嬰兒痲疹,固與痘瘡大不相侔,亦與斑疹、癮疹竝 不相同。蓋痳疹亦屬胎毒,乃係六腑蘊蓄積熱,發自 脾肺二經,或受風寒,或傷飲食,時氣感觸,煽動心火, 燔爍肺金。肺主皮毛,故其邪發於皮膚之上,出為細 疹,遍身點點紅色,甚則疊腫,有小顆粒,隨出隨沒,沒 則又出,俗名「糠瘡」,又曰「麩瘡。」其證初發熱時,略類風 「寒,而實大異,亦與痘證相似,但痘瘡自裡而出於五 臟,臟屬陰,其病本深,難出難收,故有形有漿。痳疹自 表而出於六腑,腑屬陽,其病本淺,易出易收,故有形 無漿,然多實熱無寒,又有戰慄似寒者,乃熱極生陰, 反作寒耳,切不可作寒證治之。」雖較痘瘡為易,然倏 忽變化,其證急速。自初出一二日及愈後月餘,虛者 百日,皆不可以其易而忽之。《經》曰:「痘前疹後」,信哉。 若初生嬰兒,未及滿月,或百日內外,或未生痘瘡之 先,遍身發出紅點如粟米狀。滿月內外,名為爛衣瘡。 百日內外,及未生痘瘡之先,名為瘙疹。蓋兒在母腹 中,為陰血之氣熏蒸已久,生後忽遇陽風一逼,遂發 此疹,不治自愈。

若痘瘡愈後,起居不節,飲食過度,外感風寒,痘愈數日之後,身忽略熱,遍身即出紅點,大小不一,亦如粟 米之狀,作癢,愈抓盛愈,如雲成片,名為「雲頭疹」,又名 「蓋痘疹」,非真疹也。勿以為真疹而畏之。

若天行疫病,大人小兒感之,大便祕結,熱氣流於胃 中,忽發紅斑,隱於皮膚之內,有色點而無顆粒,如蚊 蚤之跡,錦文之狀者,無頭且平,名曰「發斑。」其證有陽 毒陰毒之殊,總皆熱毒所致,非真疹也,不可與疹同 治。

若感冒時氣,頗類傷寒,俗名「紅眼汗病」,係心火爍乎 肺金,紅點隱於皮膚之間,發則多癢或不仁者,是有 風濕之殊。色紅者火也,亦皆熱毒所致。其證多屬於 脾,狀隱隱然,故名曰癮疹,非真疹也。亦不可與疹同 治。

《證治大略》
编辑

痳疹為實熱之證,屬在於肺。其發也,多因風熱兼痰 而作,浮於皮膚,有小顆粒,隨出隨沒,沒則又出。故雖 值寒天,亦不可重加衣被,而過於熱,恐毒入咽喉,令 其聲啞,痲疹不出,致有變證,為害不小。治療之法,宜 清肺火降痰,主乎解散,惟以發表出透為妙,汗之即 愈。亦有可下者,但忌認作傷寒,妄汗妄下,汗之則增 「其熱,為鼻衄,為欬血,為口瘡咽痛,為目赤痛,為煩躁, 為大小便不通。下之則虛其裡,為滑泄,為滯下,多致 不救,慎之慎之!」故初熱時先宜發散,次清利,次清熱, 次補血。蓋發散則風熱解,清利則肺金清,清熱則心 火瀉,免致金受火尅,則證自輕。然痲疹屬陽,熱甚則 陰分受損,血多虛耗,必宜滋養陰血,此首尾所以當 瀉心火,清肺金,散風熱,滋陰血為主,不可少動其氣, 宜通聖散中消息用之。如人參、白朮、半夏一切燥悍 之藥,皆不可用,即升麻升動陽氣上衝,亦不可多用, 蓋痳疹標屬陰而本屬陽也。苟痲疹未愈,輕用溫熱 燥悍之劑,多致牙齦腫爛,雖氣血虛弱,亦必待痲疹 愈後,方用補虛養血,調理脾胃之藥,斯乃萬無一失, 不則毒氣壅遏,頓生奇禍,不可不慎。此治痲疹之大 端也。

《潮熱證治》
编辑

痲疹初發時,略類傷寒而迥異。蓋其增寒壯熱,頭痛 臉赤,目赤頰紅,身體疼痛,此略類也。至其火熱太盛, 多欬嗽噴嚏,鼻流清涕,眼光如水,眼胞浮腫,眼角生 眵,眼淚汪汪,惡心乾嘔,恆欲飲水,或痰涎吐瀉,不思 飲食,大便急而小便澀,則皆熱之所致,為迥異耳。然 有熱一二日而出者,有發熱五六日而出者,或有發 熱七八日而出者。證候未明,疑似之際,但覺潮熱,即 宜升麻葛根湯加紫蘇、蔥白一根煎服,或參蘇飲去 人參、半夏、陳皮,腹痛仍用陳皮加砂仁煎服。被蓋微 表之,得汗自頭至足,方漸漸減去衣被,則皮膚通暢, 腠理開豁,自無留毒,而疹易出矣。若有未出,亦不可 再表。

既表即宜謹避風寒,勿食生冷,忌酒肉雞魚一切葷 腥等物。如外犯風寒,內傷腥冷,輕則癮疹生痰嗽,成 驚搐,重則皮毛閉塞,毒氣難出,遂變紫黑而死矣。 如食酒肉、雞、魚葷腥等物,則毒入脾胃,必至痳疹後 生瘡癤,下流大腸,為泄瀉白痢等證。流入小腸,則小 水赤澀,為血痢等證。俗謂白痢屬冷,血痢屬熱者,非 也,戒之戒之。

痲疹未出時,發熱吐瀉交作,三日內出,耳後、項上、腰 腿,先出一日出三次,二日再出六次,見點紅活顯露, 形小明淨,項尖不長,隨出隨沒,三四日方收者,順證 也,不治自愈。

痲未出時,發熱乾霍亂,身體極熱,欲出不出,隱伏皮 內,發不透快者險。宜升麻葛根湯,大寒加麻黃即出。 痲未出時,發熱喘促者險。宜三拗湯加煅過石膏、茶 葉,名「五虎湯」治之。

痲未出時。發熱。面先青黑。乃毒氣攻心者逆。宜「內托 散、消毒湯以解之。不然則必死。」

身體極熱,隱伏不出,或帶紫色不明,或不突起,與肉 一平,或一二日就沒,喘嗽利下者逆,速宜解表。急則 用麻黃湯以發之,胡荽酒以擦之,緩則用升麻葛根 湯,加石膏、黃芩以解之。

痲疹正出時,身猶大熱,宜升麻葛根湯加黃芩、地骨 皮治之。若以手摹之,疹色白,起手即紅者,血虛,宜養 榮湯主之。

正出色紅者,火盛,宜化斑湯主之,或人參白虎湯。 色紫赤乾灰燥暗,大渴飲水不止,乃火盛毒熾,宜六 一散解之,或四物湯去地黃加紅花、黃芩進之,或黃 連麥門冬湯亦可。大熱不退,加柴胡、黃芩、升麻、葛根、 牛蒡子、黑參。

色紫黑,乃內外熱甚而血結者逆,必須急速解表,宜 葛根麥門冬散、生地黃散、升麻葛根湯,或荊防敗毒 散加梔子仁,或雙解散。有痰加杏仁,無汗加麻黃。若 其色變黑者,宜黃連杏仁湯主之,或山梔子湯、化斑 湯速解治之,緩則不及矣故曰:「初發赤白者生,黑紫者死。」蓋赤疹屬陽,遇清冷 而消;白疹屬陰,遇煖溫而減。故皆可生。若所發黑紫 者。內熱甚而血結。生機將絕。速就前法解治。死中求 活者也。

痳疹已出時,其疹色正,而身猶大熱,宜升麻葛根湯、 白虎湯,倍加牛蒡子、黑參。

既出已過三日。不能沒落。乃內有虛熱。宜四物湯治 之。又如有失血之證。加犀角汁解之。

痲疹已沒落。身猶大熱。宜「升麻葛根湯」加黃連地骨 皮治之。

痳疹已沒落。別無他證。但餘熱不除。宜黃連解毒湯。 調「益元散治之。」

痳疹收平,數日之後,猶有餘熱未盡,復再發熱,日夜 不退,每夜煩躁,譫語狂亂,失血且多,驚搐重出一番, 痳疹比前略少,此乃心血耗散,餘毒熱甚。先治失血, 急用犀角地黃湯、解毒湯一劑,再用四物湯加遠志 肉三分,甘草二分,服一劑而血止。若譫語、狂亂、驚搐, 再煎五苓散調辰砂益元散一錢服之,諸證自無。凡 遇此證。血實易治。血虛難治。

總之,痳疹前後燒熱不退,飲食不進等證,并屬血虛 血熱,宜四物湯按證加減。

滋陰補血,渴加麥門冬、犀角汁,嗽加瓜蔞仁,痰加貝 母、橘紅。

內多實熱。宜四物湯加芩、連、防風、連𧄍。涼其中以退 其陽。

凡汗出不透,燒熱不退,倍加紫蘇葉、葛根、白芷等藥 助之,當得大汗去,病如掃。

蓋痲疹屬陽,陰血被其煎耗作熱,故以滋補陰血為 主,其熱自除,所謂「養陰退陽」之義也。

《傷風》
编辑

當發表後,痲疹正出之時,偶遇大風大寒,或內傷生 冷,令痳疹隱隱於皮膚之內,時有時無,欲出不出,如 物影之搖動,謂之「影疹。」急宜升麻葛根湯、化斑湯或 活血散治之。其影痲不日即出。如小便不通,熱甚,宜 四苓湯加梔子、木通。若不急治,則皮膚閉塞,毒氣壅 滯,或一片白,一片紅,一片紫,喘滿腹脹,腹痛,反覆變 亂。危亡立至。

如出一日而沒,乃為風寒所襲,忽然沒落,急宜「消毒 飲」治之。若不急治,毒氣內攻,癢爛而死。

既見三日退後,若有被風之證,亦宜消毒飲,神效。 痲疹退後,不可當風,苟見風太早,一腫即消,必體瘦 肌黃,恐防病目,致生痲風瘡。如有痲風瘡,宜大連𧄍 飲加牛蒡子、防風、金銀花爛處敷「生肌散。」

《汗渴飲水》
编辑

痲疹得汗為妙,固不可無汗,亦不可過於汗。如初熱 時,未曾用藥發表,自然多汗,遍身流出如水,此則腠 理開泄,內毒盡從汗出順證也,不必再用發表,亦不 可驟止。如汗出太多不止,乃毒盛致液妄行,宜用五 倍子三錢為末,唾津調為餅,敷貼臍上,其汗即止。 痲疹之證,猶如傷寒熱病,未有不作渴者。傷寒發渴, 得水而生。痲疹發渴亦可飲水,但不可過多。如痲疹 渴時,只宜常服蔥白湯,或以穀粗糠用滾水潑淋,候 溫飲之,稍涼亦可,使毛竅中常有微汗潤澤,其疹自 出,自無發搐之證。或以烏梅一兩,熬水二鍾,入井水 中浸涼,每用一盞,攙涼水一盞,徐徐飲之。如熱不退, 渴不止,宜服化斑湯數劑亦不妨,渴止「熱減,住服,或 人參白虎湯,其渴即止。大熱不退作渴,人參白虎湯 主之。不可飲水過多,恐生水蓄之病。」蓋熱極而渴者, 心也,水既入心,傳於脾,為吐嘔瀉痢。脾傷水,五苓散 主之;傳於肺,為喘為嗽。肺傷水,清肺飲加白丑末少 許主之;傳於腎,為小便不利,為陰囊浮腫;傳於肝,為 脅痛,為筋軟,為膨脹。肝與腎傷水。亦用五苓散加木 通、車前子,以泄膀胱之水,則肝腎之病除矣。

《煩躁》
编辑

未出煩躁。宜升麻葛根湯。加紫蘇、蔥白一根。

已出煩躁。宜黃連解毒湯。加白虎湯。

沒落。煩躁。宜「黃連解毒湯。」加麥門冬、地骨皮。

《譫語》
编辑

初出實熱火盛。譫語。宜「升麻葛根湯。加調辰砂益元 散。」

已出譫語。宜黃連解毒湯。調辰砂益元散。

譫語熱甚。昏昧不省人事。宜黃連解毒湯。

沒落譫語者凶。宜燈心湯。調辰砂益元散。

《欬嗽》
编辑

未出欬嗽。宜升麻葛根湯加麻黃。

若發熱欬嗽,三五日不出者,以胡荽酒擦之。或炒胡 荽子,以薄綿包裹,乘熱熨身上,亦即出矣。

已出欬嗽,宜涼膈散加桔梗、地骨皮。

若已出三四日之間,發熱欬嗽,聲音不出,乃火毒在 肺與胃中,急宜用涼水調兒茶散數次,火退聲音即 出。再服「清金降火湯」即愈若欬嗽痰吐不出,發散後,宜瓜蔞仁、黃連、枳實、甘草 煎服之。

沒落欬嗽,宜《涼膈散》,加桔梗、地骨皮、五味子。

總之,痲疹前後欬嗽,皆係痲毒,不可輕視,宜服參蘇 飲、瀉白散,或防風通聖散,皆可選用。若久嗽頓成疹 後風,或令咽喉出血,急宜服麥門冬清肺飲。若不急 治,傷及肺胃,胸高腹脹,喘急滿悶,脣面青白,紅紫枯 黯,顏色不正,口鼻出血,則難治矣。故痲疹退後,須謹 避風寒,慎戒水濕,忌食雞魚鵝鴨,不則終身欬嗽。患 風瘡傷眼目。無有愈日。切宜戒之。

《喉痛失音》
编辑

痲疹咽喉腫痛,宜甘桔湯加黑參,痛甚再加射干、鼠 黏子,或桔梗湯,或以冷水磨山豆根服之。

痲疹聲啞無音,宜桔梗湯加荊芥、防風、元參,或兒茶 散,或以冷水磨訶子服之。

痲疹沒後,聲啞不出,宜「清金降火湯。」

若沒落八九日,聲啞無音,宜「兒茶散」服之即愈。

《嘔吐腹痛》
编辑

痲疹嘔吐,五苓散去桂加化斑湯主之。夏月,五苓散 去桂加黃連、滑石。乾嘔,五苓散加竹茹。腹悶,五苓散 去桂加紫蘇、香附。熱盛腹痛,煎去桂五苓散,調益元 散,或水磨山樝子服之。

《泄瀉》
编辑

初出未出泄瀉。宜升麻葛根湯。加五苓散去桂。 若夏月。更將四苓散煎湯。調益元散服之。

已出泄瀉,宜黃連解毒湯加五苓散去桂。或人參白 虎湯最妙。

「沒落」泄瀉,宜「黃連解毒湯」加「導赤散。」

總之,痲疹吐瀉,乃火邪內迫,純是熱證,莫作寒論,宜 四苓湯加牛蒡子、訶子。切不可溫悮,用豆蔻、木香、乾 薑之類。

又須分別新久寒熱。新瀉熱瀉,宜四苓湯加木通。熱 極瀉清黃水,宜黃連解毒湯合五苓散治之。水瀉黃 白,宜五苓散加減,瀉黃去桂加木瓜。瀉白吐乳,宜同 蘇合丸治之。泄瀉米穀不化,傷食者,宜四苓湯加消 導藥。惟至久瀉,方宜豆蔻丸,或五倍子、鸎粟殼,燒灰, 水調澀之。

寒瀉者,十中無一。如有傷食生冷不得已,以理中湯 一服即愈。

凡泄瀉,宜用苦溫、苦寒之藥以治之,不可用參、芪等 甘溫之藥,必瀉止後,脾胃虛弱,方可用參、芪等藥以 補之。

《痢》
编辑

痲疹出時痢。謂之「夾疹痢。」宜黃連解毒湯。加枳殼、白 芍。

沒落後痢赤白,宜黃芩湯、黃連解毒湯等劑治之。 沒落後多食油膩厚味,致令久痢不已,此因積膩所 傷,餘毒留在大腸,不可速止,宜先清利其毒,而後補 之。先用大黃、黃連、枳殼、檳榔以疏利之,或用三黃湯 加檳榔、枳殼同煎,調益元散服之可愈。若妄投澀藥, 一服即止,則內毒上攻,令其嘔吐不食,禁口不語,二 三日毒攻大腸。或下鮮血。或下如屋漏豆汁。遂成不 治之證矣。

《諸失血》
编辑

痲疹發熱時,鼻中血出,此毒從鼻血而解,不可驟然 即止。如血出太多,是火毒熾盛,逼迫太過,致血妄行, 宜當歸六黃湯,一劑即愈。

初出鼻口出血。宜升麻葛根湯加炒梔子仁。

已出鼻口出血,宜黃連解毒湯加梔子仁、童便。 沒落後鼻口出血,宜涼膈散加梔子仁、生地黃、童便。 沒落後牙齦腐爛,鼻血橫流,並為失血之證,宜急用 四物湯加山茵陳、木通、犀角之類,以利小便,使血下 行。外用獨棗丹治之,不可緩視。

痲疹初出,大便出血,宜「升麻葛根湯」加「犀角地黃湯」 治之。

小便溺赤。宜升麻葛根湯加木通。

已出及沒。大便出血。宜黃連解毒湯。加犀角地黃湯 治之。

小便溺赤。宜黃連解毒湯。加木通。

沒落後溺赤如泔濁者,宜五苓散加車前子、木通。 總之,痲疹心火未散。發為嗽血、吐血、衄血、失血、下血, 或傷眼目,俱宜犀角地黃湯主之。

若失於發表,熱毒不得出,內攻五臟,眼角耳中出血 不止,大便出血不止者逆。宜急用升麻葛根湯加當 歸六黃湯治之,可救一二。

凡痰嗽失血,以及大人酒色過度,損傷肺腎真陽,欬 嗽吐痰、衄血、吐血、欬血、咯血等證,宜服苦寒甘寒之 藥以生血降火,不可用參、芪等甘溫之藥。

《飲食瘡毒》
编辑

痲疹正出時,雖不大飲食,但其色紅白潤澤者無妨, 蓋熱毒未解,不食無害。若數日不食,止於飲水,宜清胃養脾解毒為主,毒退自然飲食如常,用調中湯去 藁本加黃連,自利者減大黃,胃弱者勿下。沒落後不 食,宜四物湯加神麴、砂仁、麥芽,一二服自能食矣。如 胃氣虛勿下。

痲疹。忌食鵝鴨卵,如犯傷目。

忌食薑椒熱物。如犯胃火,上觸口舌生瘡,宜人中白 炒過為末,少許撒之即愈。

忌食甘甜。如犯致生牙疳。宜「獨棗丹」擦之。

疹前後,縱意多食甘甜之物,濕熱動蟲,為「走馬牙疳」, 穿腮落齒,或面頰浮腫,環口青黑,脣崩鼻壞,及胃爛 臭氣,疳瘡色白者,皆不治逆證。

痲疹愈後,牙齦潰爛,肉腐出血,臭氣沖人,皆因疹後 未服解毒清利之劑,以致餘毒遊熱不退,積於皮膚, 入於胃中,久而不散,故發此證。宜清胃散、涼膈散、獨 棗丹等劑治之,以退胃火,可無大患。脣口多瘡而極 癢,一似傷寒狐惑之病。若不急治,上下脣俱為蟲蝕 腐爛,以及昏悶失聲,遂為不治之證。宜急用化蟲丸 治之,「雄黃散」擦之可愈。

疹夾丹毒,宜涼膈散加當歸、生地黃。

痲疹沒後。生瘡疥。及眼目疾。宜黃連解毒湯加減治 之。

《痘瘡後蓋痘疹》
编辑

痘瘡愈後數日之間,內傷飲食,外感風寒,身忽少熱, 發出蓋痘疹如雲成片,一名「雲頭疹。」雖不與真疹同 治,宜三仙散,再加防風、黃連消積食,除風熱,以免瀉 痢之患。

《疫病發斑夾斑》
编辑

天行疫病,大便祕結,熱毒入胃,忽發紅斑,隱於皮膚, 無粒且平,名為「發斑。」若身熱作渴,宜白虎湯加大青、 元參,一劑而愈。

痲疹正出,忽發紅點者,名為夾斑,宜小柴胡湯加當 歸、生地黃。

《傷寒發斑癮疹》
编辑

此斑疹證,即今俗謂「傷寒糓黍」之證,又謂「紅眼。」傷寒 之證。有色點而無顆粒者,曰「發斑」,隱於皮膚,發則多 癢,曰「癮疹」,屬風熱夾痰而作。其發類傷寒,乃痰熱之 病,證之發於外者也。亦有自裡而發於外者,其證有 陽毒陰毒之不同。

陽毒,「脈浮數洪大,內外結熱極深,面赤健亂,舌捲焦 黑,鼻若煙煤,四肢煩躁,狂言譫語,如見鬼神,下利頻 多不安,發點斑爛,名為陽毒陰毒。」脈沉細疾實,眼痛, 脣口青黑,咽喉不利,身體沉重,背強不能轉,四肢厥 冷,毒氣攻心,小腹急痛,乾嘔,身發斑點,名為「陰毒濕 毒。」總皆熱毒所致。或證病下之太蚤,熱氣乘虛入胃; 或下之太遲,熱氣鬱積胃中,或悮服熱藥過多,胃氣 熱甚,及內傷熱證,虛火灼於脾肺之間,皆發紅斑,是 為癮疹,亦皆熱毒之所致也。

至於丹疹,均是惡候,熱血蘊毒,遇君相二火合起即 發。

亦有時疫腫毒,咽喉堵塞,亦臟腑積熱之所致。大約 初發赤斑者多生,初發黑斑者多死。丹疹先從四肢 起,而後入腹者死。

六脈洪大者,陽毒也,宜汗而解之。如失汗,則邪傳入 臟,毒熱在裡不散,致狂亂妄語,如見鬼神,面赤四肢 煩躁,發出斑爛,下痢瘀血,又加遍身自汗,口如魚口 開張者死。若能過七日,則過陽經熱退,方有可救之 理。

六脈沉細而疾者,陰毒也。體重眼痛,小腹急痛,脣口 青黑,四肢厥冷,咽喉不利,宜速灸臍下丹田、關元穴, 以回陽氣,陰氣自散。若過六日,乃陰極陽生,方可望 生。

其治療之法,無問大人小兒,黑斑紅斑,瘡痒癮疹,並 宜「防風通聖散」為末調服之。

或以通聖散中消息用之,宜微汗以散之,切不可下。 或以化斑湯、升麻葛根湯、元參升麻湯,通加羌活、防 風、荊芥、桂枝、芍藥,隨宜酌用,合上諸方煎服。外用黃 瓜水調伏龍肝,去紅點斑。發斑,風熱夾痰而作,自內 發外者,宜通聖散以微汗散之。

發斑似傷寒者,痰熱之病發於外,宜升麻葛根湯,以 微汗散之。

發斑有屬裡者,因胃熱助手少陽火,入於手太陰肺, 故紅點如斑,出於皮毛間,宜白虎湯、瀉心散、調胃散、 承氣湯,從長選用之。

內傷發斑者,胃氣極虛,一身之火遊行於外所致。 補以降之,於陰證例中求之,或調中湯。陽毒宜陽毒 升麻湯、梔子仁湯。

傷寒時氣,陽毒發斑。胃實之人,悮服熱劑,或加以風 暑,宜「陽毒升麻湯。」

胃爛發斑,因陽明胃實,或失下,或失之太蚤所致。宜 化斑湯、石膏湯。

陰毒濕毒。宜黃連橘皮湯、調中湯、升麻𪔀甲湯、《黑膏傷寒時氣,濕毒發斑。宜元參升麻湯。重用「荊防敗毒 散。」

時氣發斑。宜石膏湯。

瘟疫發斑,癮疹痛癢,宜「大青四物湯、加味敗毒散、犀 角消毒散、解毒防風湯、加味羌活散、消風散、葛根橘 皮湯。」

丹疹如遇熱時,宜通聖散辛涼之劑解之,寒月以升 麻葛根湯辛溫之劑解之。

冷丹屬血風血熱,宜「通聖散。」若痰血相搏,宜用蟬蛻、 殭蠶、荊芥、南星以治之。時疫腫毒疙瘩,或臟腑積熱, 發於頭項,咽喉堵塞,水漿不下,或面赤熱甚,六脈洪 浮,宜「漏蘆湯」加升麻、黃芩、大黃各一錢,大青葉即大 藍葉、元參各二錢煎服。

乳孩因胎毒,兩腋生癤,後腹脹,發赤疹如霞成片者, 取剪刀草舂汁,調原蠶沙敷之,即愈。

凡傷寒時氣大病,熱退之後,先服參、芪甘溫之藥,以 扶元氣,隨即服滋血生津潤燥之藥。

以上二類,本不宜註治法,但恐與疹相混,不厭詳耳。

《孕婦痳疹發斑》
编辑

孕婦痲疹,當以安胎清血為主,宜四物湯倍加白朮、 條芩、艾葉服之,則胎無危而疹易出矣。

疹出不快,宜白虎湯合用升麻葛根湯,倍加元參牛 蒡子治之。

胎氣上衝,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檳榔服之,再以四 物湯進之。

熱甚胎氣不安,服固胎飲數劑,如又不愈,腹痛腰酸, 即知胎有必墮之機。如胎墮,即以產法論,先用大補, 次用他證藥,胎雖動而婦可生。蓋痲疹宜裡空,熱毒 隨胎氣而下也。

《水痘證治》
编辑

水痘之證,亦類傷寒之狀,面赤脣紅,眼光如水,欬嗽 噴嚏,唾涕稠粘,身熱二三日而出,明淨如水泡,易出 易靨,與痘瘡大不相同。雖不為害,亦不宜溫燥,苟或 溫之,則痂難落而成爛瘡。亦不宜食薑、豆、生薑,沐浴 冷水,恐成瘡疥水腫。始覺及出長,宜服麥湯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