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67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十七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六十八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六十七卷目錄

 華山部彙考一

  圖

  考

 華山部彙考二

  上古黃帝一則

  有虞氏帝舜一則

  秦始皇一則

  漢武帝元封一則

  魏元帝咸熙一則

  北魏明元帝泰常一則 文成帝興安一則 孝文帝太和一則

  隋煬帝大業一則

  唐高祖武德二則 元宗先天一則 開元六則 天寶二則 肅宗上元一則 僖宗乾

  符一則

  宋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真宗大中祥符三則 哲宗元祐一則

  金世宗大定二則

  元世祖至元二則 仁宗延祐一則

  明太祖洪武三則 惠宗建文一則 成祖永樂三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六則 代宗景泰二則 英宗天順二則 憲宗成化六則 孝宗弘治五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嘉靖三則 穆宗隆慶二則 神宗萬曆一則

 華山部彙考三

皇清順治二則

山川典第六十七卷

華山部彙考一 编辑

西嶽華山

《夏書》曰太華。《周禮》曰:華山。《爾雅》曰:「西嶽。」《山海經》曰:太 華,又曰小華。郭璞注曰:「小華即少華。」而《史記注》及《水 經注》又皆以為惇物山,或又曰垂山,今總稱為西嶽 華山。其山高五千仞,廣十里,山形四方如削成,是為 太華,東與少華相連。太華在華陰縣城南十里,少華 在華州城南十四里。歷代皆有敕祭焉。

西嶽華山圖

西嶽華山圖

编辑

按:《書經夏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東據華山之 南,西距黑水。梁州之境,東據華山之南,不得其山, 故云「陽」也。華山之西,雍州之境也。大全曾氏曰:「華山即 西岳,在梁、雍之界;其陽為梁州,其陰為雍州。」

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地理志》云:「太華在京兆 華陰縣南。」蔡傳「太華」,雍州山也。《地志》:「在京兆華陰縣南」, 今華州華陰縣二十里也。

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蔡傳《華陰》,華山之北 也。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訂義 易氏曰:「《漢志》京兆尹華陰縣,太華山在南。後漢華陰 屬弘農郡。」唐及今為華陽縣。

按《爾雅釋地》:「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釋山河《南華》。華陰山。註「華陰山」者,案《禹貢》「導河 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孔安國云 「河自龍門南流至華山北而東行。」然則此山在河之 南,故曰河南。華在華陰縣界,故曰華陰山也。

華山為西嶽。《白虎通》云:「嶽者何謂?嶽之為言捔捔 功德也。西嶽為華,華之為言穫也,言萬物成熟,可得 穫也。」

《釋草》: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草葉》有象布帛者, 因以名云。生華山中。

按《山海經·西山經》:「松果之山,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 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 蛇焉,名曰肥𧔥,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即西岳 「華陰山也,山形上大下小,峭峻也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其獸多㸲牛, 其陰多磬石,其陽多㻬琈之玉,鳥多赤鷩,可以禦火。 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於石上,亦緣木而生,食 之已心痛。」即少華山,今華陰山中多山牛山羊,肉 皆千斤。㸲音昨。 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騩山,凡十九山,二千 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

按《史記封禪書》:「名山曰華山。」正義曰:《括地志》云:「華 山在華州華陰縣南八里,古文以為敦物也。」註云:「華、 嶽本一山,當河水過而行,河神巨靈,手盪腳蹋,開而 為兩,今腳跡在東首陽下,手掌在華山,今呼為仙掌, 河流於二山之間也。」《開山圖》云:「巨靈胡者,偏得神仙 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也。」

按:《漢書天文志》:「太白,主華陰山,涼、雍、益州。」

《地理志》:「京兆尹華陰。」太華山在南,有祠。

按:《後漢書郡國志》,「弘農郡,華陰故屬京兆,有太華山。」 《左傳》:「晉賂秦,南及華山。」《山海經》曰:「太華之山,削成 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 曰肥𧔥,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周武王放馬牛於 桃林墟。孔安國曰:「在華山東。」《晉地道記》:「華山在縣西 南。」

按《風俗通義五嶽篇》:「西方崋山,崋者,華也,萬物滋然 變華於西方也。」廟在弘農華陰縣。

按《西遷注》:「華岳之勝,不惟峰巒聳削,上干青冥,而泉 水縱橫,迅澓飛薄,懸瀑驚濤,澄潭急澗,觸風煙,寫日 月,迸流霞嶂,戛擊亂石間者,前後接響,東岳不逮也。 水下流經岳殿前,至後為大池,冬夏不乾。西岳華山 地肺女几為佐命,西城青城峨眉嶓冢,西元戎山吳 山為佐理。」

按:《水經禹貢》,「山水澤地所在。」華山為西岳,在弘農華 陰縣西南。古文之惇《物山》也。

《禹貢》云:「終南惇物,至于鳥鼠。」 按:禹敘雍州,不言華山,故以惇物當之。然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已記之矣。《漢書》云「惇物,山垂山也」 ,豈「垂」 「華」 二字相亂邪?

《河水注華岳》,本一山當河,河水過而曲行。河神巨靈, 盪,腳蹋開而為兩,今掌足之跡仍存。《華巖開山圖》 曰:「有巨靈胡者,偏得神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河。所謂 巨靈贔屭,首冠靈山者也。常有好事之人,故升華嶽 而觀厥跡焉。」自下廟歷列柏,南行十一里,東迴三里, 至中祠。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謂之北君祠。諸欲升 山者,至此皆祈請焉。從北南入谷七里,又屆一祠,謂 之「石養父母」,石龕木主存焉。入疑作又南出一里,至天 井。井裁容人,穴空迂迴,傾曲而上,可高六丈餘。山上 又有微涓細水,流入井中,亦不甚沾。人上者皆所由 涉,更無別路。欲出井望空視明,如在室窺窗也。出井 東南行二里,峻坂斗上斗下,降此坂二里許。又復東 上百丈崖,升降皆須扳繩挽葛而行矣。南上四里路, 到石壁,緣傍稍進,逕一百餘步。自此西南出六里,又 至一神。名曰「胡趨寺。」郭緣生述征記神作祠趨作越神像,有童子之 容。從祠南歷夾嶺,廣裁三尺餘,兩箱崖數萬仞,窺不 見底。祀祠有感,則雲「與之平也」,然後敢度。猶須騎嶺 抽身,漸以就進,故世謂斯嶺為「搦嶺」矣。度此二里,復 屆山頂,上方七里,靈泉二所,一名蒲池,西流注于澗, 一名太上泉,東注澗下。上宮神廟近東北隅,其中塞 實雜物,事難詳載。自上宮東北出四百五十步,有屈 嶺,東南望巨靈手跡,唯見洪崖赤壁而已,都無山下 上觀之分均矣。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 關,灌水注之。水出松果之上,北流逕通谷,世亦謂之 通谷水,東北注于河,《述征記》所謂潼谷水者也。或說 因水以名地也。河水自潼關東北流,水側有長坂,謂 之黃卷坂,傍絕澗,涉此坂以升潼關,所謂「泝黃卷以 濟潼關」矣。歷北出東通,謂之函谷關也。邃按天高, 空谷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嶮。故《西京賦》 曰:「巖嶮周固,衿帶易守。」所謂秦得百二,并吞諸侯也。 是以王元說隗囂曰:「請以一丸泥東封函谷關,圖王 不成,其弊足霸矣。」郭緣生記曰:漢末之亂,魏武征韓 遂,馬超連兵此地。今際河之西,有曹公壘。道來原上 云:李典營,義熙十三年,王師曾據此壘。《西征記》曰:「沿 路逶迤,入函道六里舊城,城周百餘步,北臨大河,南 對高山,姚氏置關以守峽。宋武王入長安,檀道濟、王 鎮惡,或據山為營,或平城結壘,為大小七營,濱帶河 嶮,姚氏亦保據山,原阜之上,尚傳故跡矣。關之直北, 隔河有層阜,巍然獨秀,孤峙河陽,世謂之風陵」,戴延 之所謂「風堆」者也。南則河濱姚氏之營,與晉對岸。 《渭水注》:渭水逕縣故城北,春秋之陰晉也。秦惠文王 五年,改曰寧秦,漢高帝八年,更名華陰,王莽之華疆 也。縣有華山。《山海經》曰:「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遠 而望之,又若華狀。」西南有小華山也,山上有二泉,東 西分流,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灑,挂溜騰虛,直「瀉。山 下有漢魏文帝二廟,廟有石闕數碑,一碑是建安中立。《漢鎮遠將軍段煨更修祠堂碑》文,漢給事黃門侍 郎張昶造,昶自書之,元帝又刊其二十餘字,二書有 重名於海內。又刊侍中司隸校尉鍾繇、弘農太守毋 丘儉姓名廣六行鬱然循平」,是太康八年。弘農太守 河東衛叔始為華陰令,河東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 壇廟,夾道樹柏,迄於山陰。事見永興元年《華百石所 造碑》。

按:《唐書天文志》:「鶉首實沈,以負西海,其神王於華山, 太白位焉。」

《地理志》:「華州華陰郡華陰。」垂拱元年更名「仙掌」,神 龍元年復曰華陰。上元二年改曰太陰,華山曰「太山。」 寶應二年,復故名。有岳祠。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泰華山在華州華陰縣南 八里。」太華西八十里少華之山,《西京賦》「綴以二華。」 少華山,在華州鄭縣東南十里。

按《三才圖會》《華山圖考》:華山,五嶽之西嶽也。《周禮》豫 州,其鎮山曰華山。《華山記》云:「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 服之羽化,因曰華山。」出城南,三峰在望,插天寒碧,映 入脾肺。七里至雲臺觀,後周武帝時,焦道廣居雲臺 峰,築此延之。又南行二里,至玉泉院,宋端拱中建,以 居希夷先生者也。院後有塚。至五里關,往時避兵者 就險壘石為關,額曰「通天第一門。」行四里,為希夷峽。 山勢壁立,澗水經其中,匯作小池,從石室傍下之,如 琴如筑,鳴聲悅耳,希夷脫骨於此。或云即張超臥仙 坪也。半壁有穴,飛抱之。又里許,至桫羅坪,遂至桫羅 菴。菴外東面石壁可數十丈,鳴瀑掛壁而下,有坎,兩 兩直上,可容足趾。道士《郭全銘》曰:「此通上方峰,指石 罅為西元門。唐金仙公主修真於此,駕鶴飛去。白雲 宮、細辛坪在焉。懸鐵鎖而上,不似三峰,時通人跡。北 望山頭,有石如柱,為繫馬峰。西望西山,桃花盛開,不 知絕壁,何緣著種。」或云:「風吹花片,粘之輒生花,雅淡 不似人間穠豔,花間似有物去來。」人云:「山羊善走險, 棲嶔崎中。南有回峰」,青柯所從之路也。四山高起,奇 秀滿前,應接不暇,閴寂中泉聲更自清迥。每望前峰, 已如路絕,攀緣踰焉。至十八盤山,最陡者十有八折 乃得上,故名。盤盡峰回,忽見垣屋鱗鱗綴前巘,則青 柯坪是矣。地勢愈高,天然之景,爭獻秀爽。《視桫羅》又 過之,遙見泉掛山腰如練。此水簾洞也,直下三千尺, 自蓮花峰來,度石橋,從左徑上可里許,有回心石,從 此上千尺㠉。遊人見險,心悸,率退轉,是名「回心至千 尺㠉。」下蓋絕壁,壁裂,裂之。兩旁稍施斧鑿,斷樹枝橫 之以承足枝,相離尺許,凡千尺云。西折上百尺峽,峽 似㠉而裂,在峽之內。出峽登望仙臺,方丈平石,可佇 立遠眺。度二仙橋,石梁跨壑,草樹清幽。過車箱崖,崖 如車箱,人緣輪以行,乃至老君離垢。絕壁有坎如西 元。余上之,如㠉如峽,而險更甚。謂老君登華,從此離 卻垢氣。云。過擦耳崖,崖峭立,躡處僅容足。又下臨深 壑,復至一崖,奇峭甚仰,攀折,全出石穴。以上有鐵猿, 顰踞崖畔,曰:「猢孫愁。」過此忽開朗,則白雲峰也。送至 險際,曰:「此閻王邊,謂鄰于鬼矣。」余攝衣以登,了無所 怖。乃至日月崖,謂兩崖高起,日月出沒,從山隙射之, 當是奇觀。歷金天洞,洞最宏敞。又經三元洞,洞似金 天,蒼龍嶺在其前。嶺中起旁殺,蜿蜒入雲,人從龍脊 行,危甚。石平處暫得休。伏視下方松頂,若蓬藋在蒼 煙中。濤聲萬壑,疑泛巨海,剛風時時捲人衣,覆面嶺 可百丈,真能褫魄。兩傍石穴施鐵柱,有仆有立。人云: 舊嘗有欄,漢武帝登山御道也。度嶺望見雙松聳出 空際,曰:「此將軍樹矣。」自青柯以上無他樹,樹多青松 白楊。山高風銳,震撼無定,枝榦盤曲,獨此二松挺然 離立。有石曰上馬石者,人曰:「昔有風道人,不知姓名, 遊行山頭。一日天馬下之,風道人就石跨馬行」空而 去。石傍有老松,倒掛,若虯龍下雲端。忽昂首攫拏,至 趨雲山崖。崖有宗土地祠,謂「華為群山之宗」也。已頹 圮,有四仙菴,為譚紫霄、馬丹陽、劉海蟾、丘長春修煉 之所。凡歷數險,則玉女峰矣。大石如龜,殿立龜背,壁 瓦皆鐵。人云「陶瓦則山風能颺去之也。」前一圓坎,水 紺碧,為玉女洗頭盆。又其前石裂,裂可五尺,以石投 之,食頃猶有聲。或云下通黃河,唐元宗禱雨進簡於 此。刳龜腹為石室。舊有楊妓師事韓姑於此,韓肉身 猶在,槁而不腐。又南為三清洞,王道人結菴其右。上 東峰,岡石斜削,可數十丈,稍鑿足跡,無草樹枝蔓可 攀躡,從者手接而上之,可達於嶺。有三茅洞,前為小 殿,殿左有巖,臨崖遠眺,當東峰盡處,東南北三面無 他峰礙蔽。道人指點中條、首陽諸山,疑隔數里,黃河 如線,則近縈山足矣。村落比比云,此同州,此蒲州,此 某某千里之內,可俯而視也。忽雲生首陽,英英欲起。 道人因言:「雲彌布峰巒,即數日下方不雨,一流動則 下方雨矣。」有時,晴雲冉冉,孤飛入谷,忽已失之,蓋歸 雲也。步前岡老君碁所,碁石方徑五尺,三十二子,鐵 為之,重不可舉。與道人箕踞而語,忽聞鼓聲,頃之如 雷。余訝焉。道人曰:「風入巖坎耳。」俄而東壁有隙光,啟窗片月方起,光上射巖端白雲纖潔如素錦。臨崖端 下望,雲如飄棉飛絮,平鋪萬里,僅山尖上出。循岡北 行,觀仙掌巖,巖壁黑色石膏自壆中流出,隨膏凝結, 黃白相間。遠望之,見其大者五岐如指。後人好奇,遂 謂巨靈擘山,掌跡猶存。右折觀新洞,洞頗高廣,猶未 訖工。同州馬君怡額之曰「迎陽」,蓋華當少陰,迎陽以 妃合之,令有生氣云。又上之為雷神洞。復右折為朝 元洞,洞之下有賀老避靜處,穴石垂雙鎖而下之,鎖 盡乃板道,以銅杙插之峻壁而板載之,銅杙之上復 綴壁鎖,攀之而行。板道下背絕壁,松林隨山麓起伏, 翠濤彌望。賀所棲室馮于突崖,煬竈猶在。室傍有巖, 高十餘丈,遙覆其室,朱書「全真巖」三大字。蓋還出石 穴,復經閻王邊,西折以上,為避詔巖。《希夷表》:「九重仙 詔,休教丹鳳銜來。」蓋此巖上覆如屋,恠狀與分寧之 清水巖略等。西上為嶽殿,下有希夷睡經旬處,鍾離 雲房過焉。候其息,以紙墨作黑白圈圖之,授純陽子 曰:「《先天混沌譜》也。」又下為老君煉丹之所,石爐徑丈 餘,高可六尺。北行為西峰,石罅二尺直下,相傳陳香 子斧劈之,留有足跡,或曰巨靈足也。又北上為西嶽 大殿,殿之北為舍身崖。崖之東稍折而下,為鎮嶽宮, 玉井在焉。深可十丈,圓徑半之。《記》云:「池生千葉白蓮, 服之羽化。」又北上為蓮花峰,視諸峰,不知更高幾許, 覺得身在太清。中峰之下有石窪如白,凡二十有八, 上應列宿。自南而北如貫珠。水經其中,自崖端挂下 山腹,水簾洞洩之。道人為余指點雲臺、白雲、白羊、松 檜、朝來玉掛、玉秀、毛女諸峰,張超石羊、黃神、藏馬諸 谷,歷歷詳說。山骨立五千仞,洞背琢成山坳。山罅有 土乃有樹,樹底多墮葉摧枝。歲月朽腐無寸草,石上 生萬年松。草類亦蘚類皆枯筮。一雨還青,《記》稱「華山 神林斧犯之,輒逄虎狼。」豈然哉?山自青柯以上,樵者 所不能到,故棟梁之材,干霄合抱,皆得自全,不獨樗 櫟臃腫,匠所棄也。

按《陜西通志·山川攷》:「少華山在華州南十四里,東連 太華,中峰曰少華峰,東曰獨秀峰。唐昭宗幸華州,封 為祐順侯。」

太華山在華陰縣南十里。《山海經》云:「太華之山,削成 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是山為三 峰,南曰松檜峰,一曰落鴈峰。李白登落鴈峰,嘆曰:「呼 吸之氣,可通帝座,恨不㩦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 天耳。」即此。東曰明星玉女峰,西曰蓮華峰,一曰芙蓉 峰。其上有太上全真崖、避詔崖,即陳摶臥仰處。天池、 八卦池、太乙池、菖蒲池、黑龍潭、二十八宿潭、明星玉 女祠、玉女洗頭盆、石馬、玉龜、仙人掌石、日月鎮嶽宮。 玉井,即韓愈詩所稱「花開十丈藕如船」者。博臺,即秦 昭王令工施鉤梯處。又有石拆為唐明皇投簡處。山 腹有洞,東曰昭陽,西曰西元,南曰正陽,北曰水簾,即 總仙洞天。《登真隱訣》云:「嶽洞深三百」里,中有瑤臺玉 室,樹則蘇茅芳林,泉則石髓金精。遙望洞中,方圓丈 餘,鳥道絕通,人跡罕到,時出異色雲氣。洞口有石,如 丹青畫像,冠帔衣服,無不周備,號曰「石仙人,瀑布飛 流。」

「毛女峰」在華山下西巘,秦宮人毛女所居。

雲臺峰,在華山下東巘,兩峰崢嶸,四面陡絕,上冠景 雲,下通地脈,嶷然獨秀,有若雲臺。

「白雲峰」,在華山東北,唐金仙公主出家之所。明皇鑿 穴求之,即今西元門。

甕肚峰,在華山中方上,唐明皇嘉其高迥,欲于峰腹 大鑿「開元」二字,填以白石,諫官諫,乃止。

《秦倉谷》,在華山東,即楊儼隱處。

《竇谷》,在華山東,即王遙隱處。

黃神谷,在華山東,真人黃蘆子隱處。谷口有黃龍潭, 旱則禱焉。宋封廣潤侯。

《牛心谷》,在華山東,即槐市楊震教授生徒處。

文仙谷,在華山東,呂真君修道處。

甕谷在華山西。谷口環抱如甕,為商洛徑道。

桃谷,在華山西,入谷八里,為張果曬經處。

大敷谷,在華山西,谷受秦嶺以北東西諸水。

「仙谷」,在華山谷內,即張公超霧市。

車箱潭,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測。宋仁宗每歲 遣使投玉簡于此。崇寧二年,封豐潤侯,為天下第七 水府,禱雨輒應。

按《華州志山川考》:「嶽頂中為蓮花峰,為太上山,為明 星玉女祠,為玉女洗頭盆,為石馬,為玉龜躡,為鎮嶽 宮,為玉井蓮。」

《嶽頂東峰》「為仙人掌」為石月。

《嶽頂西峰》,為巨靈足。

《嶽頂南峰》,為《落鴈峰》,為《黑龍潭》,為《五粒松》,為《仰天池》, 為《全真人》。

《嶽北腹中》為「石仙人洞」,為「水簾洞」,為「瀑布。」

嶽頂東南,為老君洞,為太上泉,為丹爐,為菖蒲池,為 焦公巖,為碁石,為白鹿龕,為三公石室。碁近嶽西北峰,為毛女峰,為壺公石室,為太極總仙洞, 為洞元石室,為肥𧔥穴,為筭場,為蘆花池。 近嶽東北,為雲臺峰,為試鑿穴,為長春石室。

《嶽中名》峰,「為上方,為西元門,為西元洞,為極真洞天, 為中方,為白雲峰,為甕肚峰,為駕鶴軒。」

近嶽峰為灝天峰,為松檜峰,為玉柱峰,為「玉秀峰。」 嶽迤東為王、刁三洞,為文仙谷。

又東為碧雲洞,為碧雲溪,為黃神谷,為牛心谷。 《嶽》迤西為仙谷,為車箱潭,為修羊公石榻。

又西南為桃谷,為甕谷,為竹谷,為羅敷山,為大敷谷。 又西南為華陽藪。

少華山東連太華,山峰稍低,故曰少華。入關者自華 嶽過瞻巍聳,未嘗不歎其為嶽鎮之雄。及西遵少華 諸峰而覽也,則神秀屏障之設,又未嘗不愛其為勝 絕之區。昔唐昭宗幸華州,歸長安,封少華山神為佑 順侯,房鄴有《少華山佑順侯碑頌》。張衡《西京賦》云:「綴 以二華。」謂太華、少華也。少華在華山西,少華山一帶 峰巒東西本聯絡一山,無異陘別甗也,乃昔人猶各 命山峰之名,今姑從之。

按《山海經》,「太華山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 言太華為西方靈灝之氣,其翠秀鍾凝乎芙蓉,毓萃於支冢,雖群巘疊起,連峰突兀,則太華之餘氣也。其實總為一山,而必以輔者拱太華,故曰小華也。考《舜典》,「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嶽。」 亦如東巡之禮。而封太華,禪小華,禮固有然亦猶之封泰山而禪云亭也。再按《通鑑》,宋神宗熙寧五年九月,少華山崩。文彥博有「傷國體,歛民怨,致華山崩」 之說,蓋崩者即阜頭峰也。後人指阜頭峰西南一小峰,名之曰小華山,即今之所謂少華山是也。崒嵂聳秀,僅關風氣云爾,無奈左道者,於明萬曆間,始鑿峰巔,刱建玉皇廟。少華神唐封佑順侯,阜頭峰神宋封顯應侯,名雖有二,其實一神也。玉皇何帝,而臨斯乎?夫以玉皇而臨《少華》,不猶天子九五之尊,而褻以令尹百里之位耶?巔已鑿矣,氣運漸壞,昔有議補其闕者,後遂寢其事。今郡守蒲坂馮公,命諸生張綸、姬景、劉遇奇,伐石砌臺,告厥成功焉。

《古蹟考》:「小華西峰有秦皇觀基,唐建浮圖鎮風有大 唐上元五年七月十五日銀青光祿大夫、檢校華州 刺史、上柱國、襄邑縣開國子駙馬都尉喬師望題銘。」 至宋復建元天上帝廟,廟後塔基尚存,今譌為唐郭 駙馬墓。

按《華陰縣志山川考》:「縣之東南四十里曰禁坑,今曰 禁谷,以其盜關者必由之途,禁人往來,榷其征稅。有 水逕,下通洛入潼水。其西十里曰松果之山,有佛頭 崖,雲覆其巔輒雨。三十里抵縣界,為襄鄧便道。」《水經 注》:「有灌水,出松果之上,即今潼谷。水北流經衛城蝎 子山入河,古稱潼亭、潼津」皆因此。西曰水谷,又西曰 靈谷,酈道元以為「泥泉水出焉。」今近水谷下有泉,水 濁而赤,由小月溝、金盆寨過弔橋,西北注於渭。又西 為留翎巑,一曰朝陽山,端正嵯峨,有大郎廟。下二泉, 禱雨多應,世傳葬伯起大鳥落羽於此,故名。又西曰 蒲谷澗,其水北流,稍西北轉,稱曰沙渠水,北入清河, 達於謂。澗東有關王城,俗傳雲長養「瘡於此者,非。」或 曰:「觀德王城近之。」又西為秦倉谷,產藥物,即楊儼隱 處。又西為竇谷山,曰朝來,取朝華義洞。曰王刁三洞, 乃王遙隱處。其水西北流,曰小澗,自城南入長澗河。 又西曰黃神谷,真人黃蘆子隱居之所。谷口有黃龍 潭,旱則禱焉。宋封廣潤侯。下多水,磨崖上饒。治平、熙 寧間,遊人題名。元符中有「邵伯溫同遊」字,蓋宋時為 真君觀,朝使祈報多在此,址,廢碑存。其水西北流,俗 曰大澗,南入長澗河。又西為牛心谷,乃楊震教授生 徒處。又西曰文仙谷,為呂真君修道處。又西即太華 山。山層雲秀,二泉合流,雨過滂湃,洪津泛灑,挂溜騰 虛,直瀉山下出谷始西北流,過朝元洞,循長城而北 注為王家河,過縣西門外為西河,西轉北折而東流 為清河,東三十里至貟莊入于渭。又西為仙谷,谷內 十里有車箱潭,宋仁宗每歲遣使投玉簡于此。崇寧 二年,封豐潤侯,為第七水府,禱多應。其水出谷,西北 流過潭谷利在坊車遞北,經縣十里長城橋,東北流 至土落方入于渭。又西為好漢山,以山勢雄壯得名。 又西為甕谷,谷口環抱如甕,為商、洛經道,道險惡,前 令王時雍修治之。入谷十里,為吳王墓。四十里至甕 嶺,東轉為華陽川,即古華陽藪也。《呂氏春秋九藪》之 一。七十里至秦山界,其水曰「黃酸之水」,南出升山,北 至于渠頭,東流過頁橋,合於仙谷水。又西為桃谷,以 多桃得名。入谷八里,張果曬經處。嶺西為竹谷,云果 竹園,未詳所是。又有天台山,總附會也。又西為羅敷 谷,一曰大敷谷,別于小敷谷也。入谷三里為百索潭, 十里為相公嶺,二十里為鹿圈觀,觀傍為撾鼓潭。其 谷受秦嶺以北東西諸水,以故其水最大,沙衝民田。 經敷水鎮東北,逶蛇至灘子里入渭。敷水之西,相傳為實。建德城有「橫陣花園」,無據。惟《水經注》以為周武 王之告平城,所未詳也。又西為蔥谷《水經》抬頭之東 北,至莊子村入河。又西為太谷,又西為方山谷。屬縣 之西,輻水不常有潦,則水從分界直北,兼受華州諸 水浸泆而東合于蔥谷水。正德壬申,郡守桑溥引導 北流,邑都憲屈直記于碑。今令王九疇始修之,《水復 故道》,

《秩祀考》:西嶽廟舊在黃神谷口,今縣東三里。廟自漢 武帝始,唐增雄麗,今制灝靈。正殿六楹,寢殿四楹,兩 翼司房八十餘間,階下鐘鼓樓各一,中竹檻二,池二。 泓前為金城門,門外神荼殿,祭器所西向列鬱壘殿, 易服亭東向列,左宰牲所,右致齋所。再前為櫺星門, 其外左碑亭,右香亭。碑樓七,門內五,門外二,又前臺 門五。臺上有樓,連珠亦五。宏敞瑰瑋,可以眺指三峰。 最後魚池一。大泓。近創修《藏經閣》。創基甫就,周圍蕭 牆凡三百七十四丈。廟外樹兩綽楔。南對又有亭,用 以備樂。蓋真稱巍然宇內矣。

按《華嶽集峰麓名勝記》:「雄哉蓮嶽,壁立削成,直插天 外,昔人之述備矣。乃芙蓉明星玉女而下,疊嶂層巒, 霞標瀑布,突然谺然,呈奇競秀,極幽遐瑰詭之狀,令 人望之神竦,探之不窮。」

蓮花峰,按《昭文館記》稱:「蓮花峰上有三峰,上接三光。 中有石池二十八所,上應二十八宿。青松綠竹,叢生 高岡。白雲翠靄,旋於幽阜。懷蘊金玉,蓄藏風雷,為大 帝之別宮,迺神仙之窟宅也。」又云:「一上四十里,卓立 五千仞,上有明星玉女之別館,金天王之正廟。」 二十八宿池、仰天池、八卦池、太乙池,俱在嶽頂中蓮 花峰上。

「玉井」在蓮花峰旁,中生千葉白蓮。

太上山,按《昭文館記》稱,「蓮花峰為太上山,四面削成, 高五千仞,迴巒四合,三峰崢嶸,上廣十里,鳥獸不居。」 老君洞在巔之東南峰

「太上泉」,在老君洞次北。

「菖蒲池」在「太上泉」之旁。

細辛坪,在嶽頂西南隅。方圓三四畝,盡是細辛。 明星。玉女祠,在頂之中峰龜背上立祠堂。有玉女石 室、玉女聖像,併玉女石馬。

玉女洗頭盆在祠前有石臼五,臼中俱有水,號曰「玉 女洗頭盆。」其水碧綠澄澈,旱不竭,雨不溢。《神霧經》云: 「明星玉女持玉漿餌之,令人得神。」

「玉女窗」,在雲臺南峰上,有石門,入丈餘,直上石窯,如 窗,望見南峰,明星玉女之別館也。

石龜躡在頂中,《玉女祠》在其上。其石似龜,東西八九 步,南北二十餘丈,兩頭壁立,其形如龜。前有石躡,猶 如坼裂,闊可有五寸,其深不可測。以物投中,食頃猶 聞其下聲,即古之「投簡于嶽府」之所也。

黑龍潭在頂之南峰上。人間暵旱,祈求必雨。宋崇寧 一年,敕封顯潤侯。 洞元石室在頂之西北峰上。其石室東西有二門,初 入才容身,側入至石室中,周迴五六丈。東門上接雲 霞,西門下臨地中,有石道君像,高三丈,戴三景扶辰 之冠,石衣文如九色雜羅之文。像多古錢,其錢多腳 一頭,多孔一面,有文云「大布大篆。」

「蘆花池」,近嶽西北峰。後魏道士寇謙之棄其算籌,化 為葭荻,今名「蘆花池」是也。

「碁石」,在嶽頂東南隅,別一孤峰上,遙望有石,方如並 榻,真若碁局。

石仙人、瀑布。石仙洞、昭陽洞、正陽洞、西元洞、水簾洞。 石仙人在嶽北面半腹中。《登真隱訣》云:「嶽洞深三百 里,中有瑤臺玉室,樹則蘇茅芳林,泉則石髓金精。」遙 望洞方圓可丈餘,鳥道絕通,人蹤罕到,時出異色雲 炁。洞口上有丹石,間青石,似丹青畫出仙人之狀,冠 帔衣服,無不周備,高下大小如人形,號曰石仙人。上 有瀑布,飛流直下一千餘丈。其石仙洞又稱為水簾 洞。其嶽有四洞,東曰昭陽,西曰西元,南曰正陽,北曰 水簾。

肥𧔥穴在頂之西北峰上。《山海經》云:「太華山有蛇焉, 名肥𧔥,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巨靈掌石月,巨靈掌在頂之東北峰上,石月在掌上。 《遁甲開山圖》云:「巨靈得元元之道,與元氣一時而生, 混沌之師,九元祖也。漢武帝觀仙掌于縣內,特立巨 靈神祠焉。」

雲臺峰在嶽東北。其山兩峰崢嶸,四面懸絕,上冠景 雲,下通地脈,嶷然獨秀,有若雲臺。下有穴,昔有人入 此穴,東出方山,行云「經黃河底,上聞流水之聲。」 松檜峰、朝來峰、玉柱峰、玉秀峰,此四峰上盡是青松 檜柏,常有異色雲氣覆之,其峰聳翠孤巒,人跡希及。 太極總仙洞在嶽西北毛女峰之西,其下有車箱潭。 三公山在嶽之東南,三峰嶷然森秀,上像三台,故號 「三公。」

「醴泉」,在古菴直下。水微有酒香,為國之瑞,屢招鳳飲旁有玉女神祠。

玉泉在張超谷口,其水色如漿,因置玉泉院。

黃龍潭在神谷口。祈雨感應,封廣潤侯。 車箱潭,在仙谷裏十里,乃太極總仙洞直下。宋仁宗 明道中,每歲遣使投金龍玉簡。宋徽宗崇寧二年,封 豐潤侯。按《水府記》云:「天下一十八處水府」,華山車箱 潭乃第七水府也,與南海溫江同,皆投金龍玉簡之 處。

素靈宮,按《太平廣記馬周傳》:「華山有素靈宮,迺總天 洞府,十洲三島神仙之所也。」

極真洞天。按《十大洞天記》,第一王屋山小有洞天,周 迴一萬里。杜甫詩云:「萬里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第四 華山西元洞,周迥三千里,名極真洞天。其洞中天地 高大,日月星辰風雲草木,與外無異,惟日停輪耀赫, 朗接太空,乃長春之境。宮闕樓臺,盡是金玉七寶所 成,旁生紫林芳花,玉髓金津。素靈真人頌曰:「異果奇 花不可名,尋真何用到蓬瀛。碧雲天地洞中列,白玉 樓臺象外生。萬壑芝蘭盤峭拔,千峰嵐靄聳崢嶸。八 公曾此分金液,服盡全家上《太清》。」

總仙洞天,按三十六《小洞天記》云:「第一霍童山洞,周 迴三千里,名蓬元洞天。第三西嶽華山洞,周迴三百 里,名總仙洞天。」素靈真人讚曰:「墜石為仙號七星,五 門日月轉元程。雲飛雨散天中去,管得林巒生異名。」 《古蹟》考:御道在仙掌峰北,乃昇嶽路也。漢武帝、唐元 宗曾遊此,因名之。今兩旁有石臼子,乃當時栽欄杆, 用錦繡遮護危險峰頂,須由御道跨蒼龍,臨雲臺天 井下有百尺㠉,自頂至青柯坪二十里,青柯坪出谷 口二十里,

老君煉丹爐在蒼龍嶺之東北峰上。老子見周之衰, 西邁流沙,至函谷關。關令尹喜占其氣,知真人將過, 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 事。後隱華山,頂之東南峰有老君洞。

毛女峰在嶽之西。毛女字玉姜,秦始皇宮人,見國祚 將亡,遂負琴入山之北峰上隱居,服松柏葉,飲泉水, 體生綠毛。世人見之,稱毛女洞。至今洞中有鼓琴之 聲,道人嘗聞之。峰下有白石寺,久廢。

修羊公石榻,在嶽之西北仙谷中,石室有石榻,修羊 公常臥於上,石榻盡穿陷,常不食。漢景帝問曰:「公有 何能」,公不答,即化石羊,其背有字云:「修羊公謝天子。」 後置石羊於通靈臺。羊又去,不知所之。

《裴君石室》,在嶽頂之西北峰上,即洞元石室。昔清虛 真人裴君入石室精思至道,積二十三年,降五龍元 老之所。

算場在嶽頂上。後魏道士寇謙之,洞曉渾天儀,尤善 乾象。曾定《天元五紀》,其算有差。後成公與真人佯狂 而來,假為貨客,誤觸算籌,其算乃合。謙之悔恨,獨居 山林,遂隨真人去,棄其餘算籌化為葭荻,即蘆花池 是也。

《衛叔卿博戲》石即碁石,漢武帝登嶽時,見一人羽衣 鶴冠,乘雲車,駕白鹿而從天降,武帝驚問為誰,答曰: 「山中衛叔卿也。」帝曰:「若是山中人,乃朕臣也。」忽失叔 卿所在,帝甚悔恨,即遣使梁伯至山中推求叔卿不 見,但得其子名度世。帝曰:汝父在何處?度世曰:「臣父 少好仙道,委家而去,入華山四十餘年矣。」帝使梁伯、 度世求之于華山絕頂上,望見其父與數仙博戲石 上,但見紫霧鬱鬱,又見數童執幢節立其後,度世等 望而百拜。叔卿曰:「前為太上所遣,欲誡帝為窮黷事, 而帝強梁自尊,而反欲臣我,不足與語,是以去耳。」又 誡度世曰:「汝慎不得為漢臣,亦不得為帝語也。」梁伯 度世於是拜辭而去。

張超谷,後漢張楷,字公超,結廬此地。學者如市,又能 為五里霧,故稱「張超霧市。」每跨蹇驢入市,晚即攜壺 荷鍤,帶酒而歸。

臥仙坪在張超谷內。有一石室,張超真人蛻骨之所, 為樵牧嬉戲於其間,有飛石自空來,塞其穴,今稱「臥 仙坪。」

石羊城仙谷,在張超谷之西,以黃初平、初起弟兄二 人得仙於此山谷,故名仙谷。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少 時家使牧羊,久而不歸。其兄初起尋覓四十年後,聞 市中有一道士,言人休咎如神。初起迺問之,道士曰: 「太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名初平,是卿之弟耶。」初 起拜謝,即隨道士入此谷中,見弟悲喜語畢,問弟羊 「今何在?」初平曰:「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但見石而還,與 初平俱往視之,初平乃叱石曰:「羊起,白石盡變為羊, 數萬頭兄。」初起叩頭曰:「弟獨得仙,吾可學乎?」初平曰: 「若有志,可得也。」初起棄妻子,拜弟為師,乃俱成列仙。 叱石處四面寬廣,有似城壘,俗稱為石羊城。

文仙谷,呂真君隱居之所。真君來此,易姓姬,更名洞 明,道號抱真子。居華山蓮花峰下文仙谷內,結菴四 十年,人無識者。紹興丙子秋前一日,謂門人劉裕之 曰:「張翁驪梁昇元,待吾久矣。」因作頌曰:「上面一個口下面一個口,世間堅的有,盛水不教漏。囑付」裕之訖, 怡然臥化。裕之即藏遺骸于石室。後數歲,先生神現 泗州塔,題詩云:「姬州墨客,羽化三峰。」又數歲來謁,裕 之題詩云:「昔日曾居此,埋名四十春。紅塵多少客,誰 是識余人。」又詩云:「余曾十載攻文墨,萬卷詩書鎖胸 臆。浮萍雲水寄家緣,住在蓮峰人不識。」後云:回公題 裕之尋所瘞屍處,惟見空棺。元豐間,《題琴》詩云:「野人 本是天台客,石橋南邊有住宅,父子從來只兩口,子 好歌詩我好拍。」又詩云:「四海遨遊一野人,兩壺霜雪 是精神。坎離之物會收得,龍虎丹行運水銀。」其碑見 在文仙谷,今稱為羽谷菴。

牛心谷。昔楊震隱遯居此,講授群書,學者如雲。其谷 多槐,稱楊震槐市。山巖間多五色鶩鳥,山上有雪,天 王聖跡,雪中觀之,惟顯天王披銀甲,馳驟白馬之狀。 黃神谷,在嶽之東,真人黃蘆子隱居之所。黃楚人也, 姓葛名越。居此山,號兩嶽公。治病有千里而來求者, 或寄與姓名,無不愈。禁虎狼不敢動,飛禽不敢飛。受 術於赤松子。年過八十,力舉千斤,行及奔馬。時大旱, 召潭中龍催促昇天,降大雨,一朝乘黃龍而去。 藏馬谷、藏馬龕俱在嶽東。漢武帝求仙于華山下,造 靈集宮、存仙殿、望仙門,有神馬自華山出,帝令置內 棧,馬不久留,使人尋之,見在此山谷中石龕下,故名 「藏馬谷。」藏馬龕石上,馬跡尚存。

神土巖,在雲臺峰東南百步。周武帝時,有道士焦道 廣獨居雲臺峰,辟粒餐霞,常有二青鳥報未然之事。 周武帝親詣山庭,臨軒問道,因于谷以置雲臺觀。道 廣欲構房廊,精思所感,石上湧出神土,用盡復生,於 今尚然。

仙油:碽在雲臺峰壁中。焦道廣每設齋醮,天降油於 此。後弟子洪仙等見道廣乘一物如麟,往而不返。後 此油亦不復見矣。

避詔巖在華山西南,險不可言,自古隱遯之士藏真 之所。焦道廣、賀元希、陳希夷俱養靜於此,故曰「避詔 巖。」巖之額有希夷手書「避詔巖」三字,迄今墨跡尚鮮, 紙猶堅白,則仙風道骨之一驗也。

《試鑿穴》,在雲臺北峰北面,可高百尺,其深不測。穴邊 有一石,大小闊狹,狀如鑿出,乃希夷先生蛻骨之所。 白雲峰,在嶽之東北,唐明皇妹金仙公主修行之所, 名曰「白雲宮。」八仙洞,有嶽棚,上竹園、下竹園,棗樹、栗 子林、花圃、藥畦、磑碓見在焉。白雲宮側有焦真人石 洞。

白羊峰,在嶽之西北五里,層崖晃朗,洞室空濛。昔有 人隱此峰,莫知名姓,常乘白羊往來塵世。後與弟子 介琰俱登仙,以此號為「白羊仙人。」有《禁山籙》,制虎豹 狼熊符七十道,行於世。

焦公巖,在嶽東南。真人姓焦,字孝龍,河東人。常餐白 石,或分與坐客,其味如芋。後遭野火燒其菴,鄰峰人 往視之,見先生危坐火中,菴燒盡,先生乃徐徐而起, 衣服并無焦灼。後數載,天忽大雪,人覓不見。忽於雪 中單衾而臥,顏色赫然,如盛夏之狀,老稚人常有遇 之者。

「白鹿龕」,在嶽之東,升嶽路之右,乃魯女生置,有飛泉 滴流,女生乃山中得道之仙,在華山二百年,莫知所 之。後忽有人於嶽廟前見女生乘白鹿,從士女十餘 人,相別而去。

王、刁三洞,在嶽之東。仙人王遙字伯遼,鄱陽人。有妻 無子,治病無不愈,亦不祭祀,不用符水鍼,或有邪魅 作祟,畫地為獄,叩石呼之,見狐貍鼉蛇之類,皆斬而 焚之。有竹篋,令弟子錢哥以九節竹杖擔之,十餘年 未嘗見開,或逢羽衣,并不顯。夜行見有炬火前導,後 至此巖洞中,見刁自然,即開竹篋,取出五舌竹簧三 枚,三人共鼓之,及遙辭去,刁自然云:「卿當早來,不可 久住塵寰,再期至此洞處。」後王刁、錢哥俱登仙,上洞 莫能到,中洞有飛石遮於洞門,下洞隱居者皆在其 中。

碧雲洞。碧雲溪俱在嶽之東,乃鄭雲叟、羅隱之、翟士 端、鄭隱,此四高士隱居之所。鄭遨字雲叟,南燕人,高 節不屈,棄妻子,聞華山五粒松凝脂千歲能延年,至 此洞隱居。天成中以拾遺召不起,賜號曰逍遙先生。 羅隱之,臨江軍新淦縣玉笥山玉梁觀道士,來居華 山,或臨水,或登山,一觴一詠,高情自適。天福中,賜號 曰希夷先生。翟士端,字表正,齊人也,博通九經。祥符 中,真宗幸汾陰,禮召不起,無疾而逝,七日肢體猶溫, 及火之,有聲如雷,五色光炳燿。鄭隱,字明處,兗之奉 符人。左臂有黑黶子,如北斗狀,常居王、刁三洞口,自 冬涉春不出,人異之。祥符中,真宗祀后土,還駐蹕驛, 下詔行在,賜號貞晦先生,又賜《歸山歌》云:「嶽中逸士 本藏名,常把琴樽適性情。盡日臨流看水色,有時隱 几聽松聲。遍遊萬壑成嘉遁,偶出千峰翫治平。已薄 紛華存太素,從教兩曜自虧盈。談希夷,究元默,沃予 心。號無極,辭城闕,歸山林。樂爾志,趣何深,好將吟嘯暢沖襟。」

壺公石室,在嶽之西北孤峰上有石室,可容十餘人, 有泉東北入霧市谷。東谷中即後魏道士寇謙之算 場,西谷中即修羊公石榻穿陷之所。壺公者,莫知姓 名,常懸空壺於座上,日入之後,輒跳入壺中。費長房 從之學,令住此石室,中有一方石,廣丈餘,壺公以茅 繩繫之,懸於空中,令長房坐於石下,使諸蛇蟲競來 囓繩,繩欲斷而長房,坐臥自若,終無懼。公至,撫之曰: 「子可教矣,賜子為地上主者。」令乘竹杖而歸。後至葛 陂,投於陂中,竹化龍而去。後得役鬼魅之術。

燕公石室,在三公山。燕濟字子微,漢明帝時人。隱居 石室,服蒼術黃精,恆散髮,亦有練巾,惟月朔節乃著 之,時復一琴一詠,常有黃白雲覆其上。後辭別交友, 乘雲而去。

長春石室,在雲臺山側。大唐貞觀中,有道士杜懷謙 居此石室。斷穀不食,好吹長笛。令人多買笛至,於室 隅一吹之,投於巖下。笛盡更息巖中,累月不動,自號 「長春先生。」今石室嶷然,笛聲不絕。

種藥坪。王暉真人常餌蒼術黃精,有驅虎豹之術。每 種黃精,即駕虎豹為耕耘,常乘虎豹,具韀轡之屬,竹 杖策之,威儀如人乘騾馬之狀。常詠《九字詩》百餘言, 人莫解其意。後乃昇天,不復見,名其地為「種藥坪。」 駕鶴軒在中方半路,乃唐金仙公主乘鶴昇天之處。 上方,白雲宮中方,太清宮下方,雲臺宮上方,中方,下 方。此三宮皆因羽人焦道廣建,唐元宗天寶中,命右 補闕集賢學士衛包修《三方記》。

西嶽真君廟宋崇寧中,改為崇寧萬壽觀。紹興中,改 為報恩廣孝觀。昔司馬溫公奏「天下建置五嶽真君, 給賜金牌,永鎮洞天福地。」

華嶽觀,漢武帝修建,後至宋祥符中,因「四《高士》」而復 興。

鹿圈觀原在竹谷嶺西。宋大觀中,因道士仇潤之請 額,修建於華山之下。

拱極觀宋宣和中修,建于嶽前社。

太平興國觀原在關谷內。紹興中,因道士焦虛請額, 修建于華山之下。

王母觀,原在大羅峰下,古有廟。至唐貞觀中,修建于 華山之下。

仙宮觀唐金仙公主所居之宮,乘鶴之後,敕修為《仙 宮觀》。

休糧院宋太平興國中,太宗召休糧道者赴闕,賜經 一藏。及還山詩,賜號「巖靜大師。」有《休糧詩》三百章,盛 傳於世。

巨靈神祠,漢武帝修建。

拜嶽壇,漢武帝拜祀之所。至唐太宗,修為鎮嶽靈仙 寺,後名「勝會院」,或名「昭慶寺。」

宣澤亭宋真宗拜嶽壇在太華驛之側。大中祥符四 年十月二十日,真宗拜嶽之所,仍賜名為「宣澤亭。」有 御製碑,龍首龍座存焉。昔為禁地。

《物產考》:「千葉白蓮,生玉井中,食之令人羽化。」

菖蒲生太上泉菖蒲池,其葉細如劍脊,其根每寸九 節,服之令人強健,延年益壽。

細辛,嶽頂西南隅,方圓三四畝,盡是細辛。服之令人 身體生香,聞及百步。

紫柏嶽頂東北峰上有紫柏,葉際碧露,以五月五日 油囊接之,食者可作地仙。

《五粒松》,「嶽頂西南峰上有五粒松,平如偃蓋,旁有青 蘿長百尺,下生茯苓,具如人形,時生琥珀,夜即有光 如荷花,晝如牛目,服之遐舉,夜可書字。」

肥𧔥詳見《肥𧔥穴》。 「蒼木 黃精。」

無憂樹:陳希夷先生菴旁之樹。

華山部彙考二 编辑

上古

黃帝封山遊於西岳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黃帝時萬諸侯, 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 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太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 所常遊與神會。」

有虞氏 编辑

帝舜祭西岳 编辑

按《書經舜典》:「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按:《史記封禪書》:「舜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華山也。

编辑

始皇二十八年定西岳之祀 编辑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二十八年,議封禪祭山川 之事。」按《封禪書》,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 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華山春秋泮涸,禱賽如東 方名山川,而牲牛犢牢具珪幣異。

===漢===

武帝元封元年十月有事華山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封元年「冬十月,詔曰:『朕用事華 山,至於中嶽,獲駮麃,見夏后啟母石』。」

编辑

元帝咸熙元年正月使使者以璧幣祠華山 编辑

按:《魏志元帝本紀》云云。

北魏 编辑

明元帝泰常八年正月幸洛陽遣使以太牢祠華山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编辑

文成帝興安三年正月遣有司修華嶽廟立碑 编辑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文成皇帝即位 三年正月,遣有司詣華嶽修廟立碑。數十人在山上, 聞虛中若有聲,聲中稱萬歲」云。

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五月癸卯遣使祭華嶽 编辑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编辑

煬帝大業十年十二月幸東都過祀華嶽築場於廟側 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云云。

编辑

高祖武德二年十月甲子祠華山十二月丙申獵於華山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二年十月甲子,上親祠華 嶽。十二月甲辰,狩於華山。」

武德三年四月丙申祠華山。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禮志》:「武德貞觀之制,五嶽四鎮年別一祭, 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祭西嶽華山於華州。」

元宗先天二年秋八月癸丑封西嶽華山神為金天王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志》,元宗乙酉 歲生,以華嶽當本命。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 封華嶽神為金天王。

按《華嶽全集》:唐封金天王懿號冊曰:「華山之神,既能 興雲致雨,而西方為最貴矣。軒轅皇帝遊焉,以會神 靈,虞舜望焉,以覲群后。爰因夏氏,以迄隋室,朝更五 姓,載歷三千,祀典相因,舊章未改。壇場廟宇,何代不 修,一禱三祀,無歲或缺。所以報生植,事靈神,未嘗有 怠。其神祉休明,災咎淫慝,亦未嘗爽。」神祠在黃神谷 口,漢興平初,遷於官道北,建立宮庭,祀事牲器視三 公之禮。

開元八年三月敕太常長官分祭華嶽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開元十年,勒石《華嶽》。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志》。「開元十年。 因幸東都。於華嶽祠前立碑。高五十餘尺。又於嶽上 置道士觀。修功德。」

開元十二年。十一月丙寅。帝親製華嶽碑文。使勒石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十二年。冬十一月庚申。幸東都。至華陰。上製岳廟文。 勒之于石。立于祠南。

按《冊府元龜》:「十二年十一月丙寅,至華州,命刺史徐 知仁與信安王禕勒石於華嶽祠南之通衢,帝親製 其文。」

開元十三年五月戊戌,以親製《西嶽碑》示百寮,有五 色雲見於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開元二十三年九月丁卯。群臣請封嵩華二嶽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三 年九月丁卯。文武百官尚書左丞相蕭嵩等累表請 封嵩華二嶽。表曰:「臣聞封巒之運。王者告成。當休明 而闕典。乃臣子之深過。伏惟開元神武皇帝陛下。受 命繼天。應期光宅。垂慶雲而覆露。暢和氣以生成。物 荷深仁。」時惟天道,文明之化洽矣,穆清之風被矣。淳 源既泳,福應咸臻,盈於天壤,昭於方策,蓋非愚下所 能頌美。且天之在上,日監在茲,嘉大聖之神功,降元 符以表德,恭伸昭報,祗事升中,古昔大猷,孰先茲道? 臣等觀休徵以上請,陛下崇謙讓以固辭,事恐勞人, 抑其勤願,德音所逮,自古未聞。昔虞巡四嶽,周在一 歲,《書》稱其美,不以為煩。寧彼華嵩,皆列近甸,復茲豐 稔,又倍他年。歲熟則餘糧,地近則易給。況費務蓋寡, 咸有司存儲。「無多,豈煩黎庶?吏當首路,以望屬車。 陛下往封泰山,不祕玉牒,嚴禋上帝,本為蒼生,今其 如何,而闕斯禮!伏願發揮盛事,差擇元辰,先檢玉於 嵩山,次泥金於華嶽,天休既答,人望見從,上下交歡, 生靈幸甚。臣等昧死,敢此竭誠,理在至公,祈於俯遂。 無任悃款之至,謹詣朝堂陳請以聞。」帝固讓不從。手 詔報曰:「升中於天,帝王盛禮,蓋謂臻茲淳化,告厥成 功。今兆庶雖安,尚少豐年之慶;邊疆則靜,猶有踐更 之勞。況自愧於隆周,敢追跡於大舜。頃年迫於萬方之請,難違多士之心,東封泰山,於今惕厲,豈可更議 嵩華,自貽慚恧。雖藉公卿,共康庶政,永惟菲薄,何以 克堪。朕意必誠,宜斷來表也。」

開元二十八年九月己丑。群臣請封嵩華二山。不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八年九 月己丑。邠王守禮。率宗子左丞相裴耀卿。率百官僧 道父老。皆於朝堂抗表。以時和年豐。請封嵩華二山。 帝抑而不許。

天寶三年四月丙辰遣宗正卿濮陽郡王祭西嶽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天寶九載正月丁巳詔封華嶽因災停封。二月壬寅 瑞見西嶽。

按《唐書元宗本紀》:「天寶九載正月丁巳,詔以十一月 封華嶽。三月辛亥,華嶽廟災,關內旱,乃停封。」

按《舊唐書禮志》:天寶九載,將封禪於華嶽,命御史大 夫王鉷開鑿險路,以設壇場,會祠堂災而止。 按《冊府元龜》:天寶九載正月,文武百寮禮部尚書崔 翹等,累上表請封西嶽,刻石紀榮號。帝固拒不許。翹 等又奉表懇請曰:自今月辛亥至於癸丑,累表誠祈 請紀榮號。聖心龔默。讓再三。臣等伏讀綸言,退增 祗慄,敢重瀝愚懇,期諸必遂。臣聞聖人之言,與《春秋》 而同信;上天之宰,將影響而合符。昭報不可以久稽, 成命不可以固拒。今靈山警蹕,望玉鑾之升中;儒林 展儀,思金匱之盛禮。發祥儲祉,喻以封山,人事天時, 不可失也。伏惟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 陛下祖武宗文,重熙累洽,霑風化而砥礪,在動植而 昭蘇。外戶不扃,餘糧栖畝。其神功至道,廣瑞殊祥,前 表縷陳,安敢浮說。夫修德以俟命,勒功以告成,將欲 竭款神祇,雍熙帝載,未為過越也。」伏惟覽公卿之議, 考封禪之禮,陟華蓋於翠微,轉鉤陳於雲路,泥金於 菡萏之上,刻玉於明星之前,使《三五六經》,復再聞於 《唐典》;七十二姓不獨紀於夷吾。敷景福以浸黎元,錫 大慶而後天地蒼生之望也,朝廷之幸也。無任誠懇 悃款之至,謹詣朝堂奉表陳請以聞。」帝手詔不許,曰: 輕修大典,所不願為。時或傳中旨,請紀榮號,何如?」空 云:請封西嶽。」乙卯,群臣又奉表請封西嶽,曰:臣翹等 伏稽古訓,上請增封,再奉明旨,未蒙允諾。臣」等承詔, 惶駭失圖。臣聞省方展義,君人之大典;登封告成,王 者之丕業。是以古先哲后,道洽則封,所以答神祇之 功,增兆庶之福。無私於己,故行之者不思;必順於天, 故言之者難奪。敢昧萬責,竭誠終請。」伏惟《開元天地 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陛下紹文武之丕烈,合君 臣於昌運,均雨露,和陰陽,四海無波而靜默,群生自 樂而仁壽。繇是德懷蠻貊,澤洎昆蟲。宗廟祀典,罔不 祗肅;要荒殊俗,亦莫不庭。自皇王以來,載籍所記,未 有混區字,窮禎祥。地平天成,德茂道洽,若今日之盛 者。固可告太平之功,展封崇之禮。故臣與王公侯伯, 黎老緇黃,累陳白奏,備竭丹懇。豈謂聖恩猶阻,皇鑒 未迴。伏奉《癸丑詔書曰:「輕修大典,所不願為。臣等戰 慄,匪遑寧處,實以陛下功成道洽,理實升中。且夫龜 龍咸格,天意也;夷夏大同,人事也;時和年豐,太平也; 無為清淨,至理也。允應大典,豈謂輕修乎?奉若靈命, 安可不為乎?臣等敢冒宸極,重明其義。竊以西嶽華 山,實鎮京國,皇虞之所循省,靈仙之所依憑,固可「封 也。況金方正位,合陛下本命之符;白帝臨壇,告陛下 長生之籙。發祥作聖,抑有明徵,又可封也。昔周成王 以翦桐為戲,唐叔因是而定封。蓋人君之言,動有成 憲。斯事至細,猶不忽也。況陛下眷言封祀,宿著神明, 道已洽於升平,事未符於琬琰,豈可抑至公於私讓, 棄誠信於神明乎?固不可得而辭「也。日者封章累奉, 嘉應必臻,一獻而甘雨流,再陳而瑞雪降,則知人天 之意,影響合符。若然者,陛下安得稽天命以固辭,違 人事以久讓?太平不告,其若休祥何?至理不答,其若 神祇何!伏願仰答天心,允祗靈貺,上以揚祖宗之盛 烈,下以副億兆之懇誠,克崇上報,永光大典,臣等幸 甚。宗子又上表曰:「臣徹等伏見禎祥委積,河海澄清, 長瞻北極之尊,屢獻西封之疏,誠懇不達,天鑒未從, 徘徊闕庭,隕越無地。陛下再造區㝢,肇康生人,與天 合符,與道合契,故得靈芝表瑞,玉板呈文,九穀歲衍 於京坻,百蠻盡習其冠帶,能事備於典策,盛德光於 祖宗,升中告成,是屬今日。惟夫太華,高冠群山,當其 少陰,鎮此西土。自有虞巡狩,歷祀三千,夏殷以還,罕 能肆覲。陛下雖加進寵號,增崇廟宇,而大禮未施,精 意空潔。又陛下頃歲建碑曰:「嘗勤報德之願,未暇封 崇之禮,萬姓瞻予,言可復也。臣以為天地之主,豈徒 言哉?神祇候望,故已久矣。伏願俯順百辟兆人之請, 明徵刻石銘山之記,蹔遷萬乘,降被三「峰,奠珪璧于 中壇,奏笙鏞于上帝,使普天蒙福,重賜無疆。頻冒宸 嚴,並期必遂。無任懇切屏營之至,謹詣朝堂奉表陳 請以聞。凡三上表,上乃許之。丁巳,詔曰:「以今載十一 月有事華山,中書門下及禮官詳儀注奏聞,務從省便。」二月壬寅,華陰郡奏:白鶴見于西嶽五福峰,甘露 降大羅峰之醮壇,白鹿「見於大羅東南峰駕鶴嶺,衛 叔卿之得仙處,請付史館。」從之。三月,西嶽廟災。時關 中久旱,詔曰:「自春以來,頗𠎝時雨。登封告禪,情所未 遑。所封西嶽,宜停。」

肅宗上元二年改封華山為太山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僖宗乾符五年敕封少華山為佑順侯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编辑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議祀嶽鎮常制於立秋日祀西嶽於華州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祭逐方嶽鎮。其後立 秋日祀西嶽華山於華州。」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庚辰陝西旱遣使禱西嶽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编辑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丁亥華州言「父老二千餘人請 幸西嶽。」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遣官祀西嶽,又親謁西嶽廟。五 月,加上《五嶽》帝號。

按《宋史真宗本紀》,「四年二月壬子,出潼關,渡渭河。遣 官祀西嶽。乙丑加號西嶽。己巳次華州。幸雲臺觀。庚 午宴宣澤亭。紫雲如龍起。上召見隱士鄭隱李寧,賜 茶果束帛。」五月乙未加上五嶽帝號作「奉神述」按 《禮志》:「車駕至潼關,遣官祀西嶽,用太牢,備三獻禮。庚 午親謁華陰西嶽廟,群臣陪位。廟垣內外列黃麾仗, 遣」官分奠廟內諸神。加號嶽神為「順聖金天王。」五月 乙未,加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又加五嶽帝后號西曰 「肅明」,遣官祭告。

哲宗元祐元年遣官祭西嶽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元祐元年十二月。 以華州鄭縣山摧。命太常博士顏復往祭西嶽。

编辑

世宗大定四年詔立秋日祭西嶽於華州 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立秋日祭西嶽 華山於華州。

大定七年,議改「華嶽」,以范拱議仍舊制。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大定七年, 或有言前代都長安及汴洛,以太華等山列為五嶽, 今既都燕,當別議五嶽名。時太常寺官或取嵩高,疏 周都豐鎬,以吳嶽為西嶽,范拱以為非是,議略曰:「軒 轅居上谷,在恆山之西;舜居蒲阪,在華山之北。」以此 言之,未嘗據所都而改岳祀也。後遂不改。

编辑

世祖至元三年夏四月定每歲祀嶽鎮之制七月土王日祀華山於華州界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加上西嶽金天大利順聖帝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仁宗延祐四年十月壬寅遣御史大夫伯忽參知政事王貴祭陝西嶽鎮名山 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编辑

太祖洪武三年遣尚書吏部員外郎李矩致祭西嶽洪武十年八月戊申遣宋國公馮勝道士何公溥致祭西嶽 编辑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乙卯,遣禮部主事廖亮等致祭 「西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惠宗建文四年七月丙申遣道士曾惟新致祭西嶽按華嶽全集云云 编辑

成祖永樂四年七月甲子遣道士鄧全禮致祭西嶽永樂五年五月戊辰遣監生劉純致祭西嶽 编辑

永樂九年,遣戶部侍郎王彰致祭西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仁宗洪熙元年遣鴻臚寺少卿趙泉致祭西嶽 编辑

按:《華嶽全集》云云。

宣宗宣德元年二月乙亥遣應城伯孫傑致祭西嶽按華嶽全集云云 编辑

英宗正統元年正月辛巳遣安遠侯柳溥致祭西嶽正統二年遣華陰縣知縣王貫祭告西嶽 编辑

正統六年正月乙卯,「遣禮部右侍郎王士嘉祭告西 嶽。」

正統九年四月癸卯,遣翰林院編修呂原祭告西嶽。 正統十年六月丁巳,「遣通政使司右參議湯鼎祭告 西嶽。」

正統十一年。遣通政使司右通政王錫。致祭西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代宗景泰元年正月庚申遣工科給事中霍榮致祭西嶽 编辑

景泰五年。遣左春坊兼翰林院侍講楊鼎。致祭西嶽 按《華嶽全集》云云。

英宗天順元年遣禮科給事中張璿致祭西嶽 编辑

天順五年,遣大理寺寺丞丘晟致祭「西嶽。」

按:《華嶽全集》云云。

憲宗成化元年二月丁卯遣吏科給事中李和致祭西嶽 编辑

成化四年五月丁丑,遣巡撫陝西都察院右副都御 史陳价「祭告西嶽。」

成化九年四月甲子,遣禮科給事中霍貴致祭西嶽。 成化十三年六月乙巳,「遣巡撫陝西、都察院右都御 史余子俊祭告西嶽。」

成化二十年,遣巡撫陝西都御史鄭時致祭西嶽。十 月甲子,又遣吏部左侍郎耿裕致祭。

成化二十三年,遣詹事府劉健「致祭西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孝宗弘治元年遣成山伯王鏞致祭西嶽 编辑

弘治六年五月朔。遣巡撫陝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王宗彝致祭「西嶽。」

弘治十年四月,遣巡撫陝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許 進致祭《西嶽》。

弘治十四年四月「甲午,遣巡撫陝西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周季麟、致祭西嶽。」

弘治十八年十月乙卯,命巡撫陝西兼督理馬政、都 察院左副都御史楊一清致祭西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武宗正德元年遣大理寺左少卿張鸞致祭西嶽 编辑

按:《華嶽全集》云云。

世宗嘉靖十七年七月遣華陰縣知縣唐寅祭謝西嶽 编辑

嘉靖四十年八月丁卯,遣巡撫陜西都察院右僉都 御史裴紳致祭《西嶽》。

嘉靖四十三年,遣巡撫陝西都御史陳其學致祭《西 嶽》。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穆宗隆慶元年十月丙申遣寧晉伯劉斌致祭西嶽隆慶二年八月丁酉命巡撫陝西贊理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祉致祭西嶽 编辑

按:以上俱《華嶽全集》云云。

神宗萬曆十五年遣巡撫陝西都御史王璇致祭西嶽 编辑

按:《華嶽全集》云云。

華山部彙考三 编辑

《皇清》。

順治十四年 编辑

按:《華嶽全集》。順治十四年二月己丑。

皇帝遣「整飭潼關等處兵備」、兼分巡《關內道》《陜西按》

察司副使湯斌致祭於「西嶽華山。」

順治十八年

按:《華嶽全集》,順治十八年閏七月二十五日。

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楊時薦致祭于西嶽《華》

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