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48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四十八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目錄

 鬼谷山部彙考

  圖

  考

 鬼谷山部藝文

  遊仙詩第二首       晉郭璞

  鬼谷洞         明張宇祊

 鬼谷山部外編

 靈谷山部彙考

  圖

  考

 靈谷山部藝文一

  靈谷詩序        宋王安石

  遊靈谷雲門記      明熊人霖

 靈谷山部藝文二

  靈谷山         宋曾季貍

  前題            王益

  前題            劉迂

  前題           黃華暘

  前題           吳南壽

  前題           胡亦堂

 華蓋山部彙考

  圖

  考

 華蓋山部藝文一

  遊華蓋山仙橋觀記    唐顏真卿

  華蓋山賦        宋白玉蟾

  華蓋山碑         元吳澄

  遊華蓋山記        明陳芹

 華蓋山部藝文二

  華蓋山          元吳澄

  黃茅岡           虞集

  華蓋山         明唐元齡

  前題           葉天爵

  前題           鄒守益

  前題           羅洪先

  前題           陳九川

  前題            譚綸

  前題            韓雍

  前題            張位

 華蓋山部紀事

 華蓋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四十八卷

鬼谷山部彙考 编辑

《鬼谷子隱居之洞源山》。

鬼谷山在今江西廣信府貴溪縣南六十八都,相傳 戰國時鬼谷子隱于此山,有洞周四里,可容數千人, 即《道書》所謂「貴元思真之天」也。一名洞源山。

按《洞天福地記》:第十五洞:「鬼谷山,周迴七十里,名貴 元思真之天,在信州貴溪縣。」

按《廣輿記》:「廣信府鬼谷山,在貴溪縣,道書第十五洞 天,上有蘇秦臺、張儀井,鬼谷子嘗隱此。」

鬼谷洞,在鬼谷山,入必以燭。周四里,可容數千人。旁 一洞,洞口狹小,昔有人迤邐而入,見林木室廬,儼然 如村落。

按《貴溪縣志山川攷》:「鬼谷洞在縣南六十八都,一名 洞源山。《道書》列為貴元思真第十五洞天。舊志:相傳 有人入其巖,見人物廬舍,儼如人世。又故老言:山背 有鬼巖,其中幽隱。昔有好事者,秉燭明火,操器械深 入其內,往返探之,約有四里,狹隘不堪容,內多倒掛。 盡處有小洞,可通鬼巖,無異跡。以其幽冥鬼宅,故名 『鬼洞』。」《考鬼谷子》姓王名詡,周末人。郭璞有詩。

鬼谷山部藝文 编辑

《遊仙詩》第二首       晉·郭璞

青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裏。 借問此為誰?云是《鬼谷子》。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 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 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鬼谷洞         明張宇祊 编辑

思真洞兮雲水深,道人居兮鬼神欽。山花笑兮松竹 巖,溜潺潺兮千古音。何時一造兮清神襟,攀石蘿兮共笑吟。

鬼谷山部外編 编辑

《仙傳拾遺》:「鬼谷先生,晉平公時人,隱居鬼谷,因為其 號。先生姓王,名利,一作栩,亦居清溪山中,蘇秦、張儀 從之,學縱橫之術。二子欲馳騖諸侯之國,以智詐相 傾奪,不可化以至道。夫至道元微,非下才得造次而 傳。先生痛其道廢絕,數對蘇張涕泣,然終不能寤。蘇 張學成別去,先生與一隻履化為犬,北引二子,即日」 到秦矣。先生凝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間數百歲後, 不知所之。秦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銜草 以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聞,始皇遣使齎草以問先 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十洲之中有祖洲,此草 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瓊田中,亦名養神芝。其葉似 菰,不叢生,一株可活千人耳。」

靈谷山部彙考 编辑

撫州之靈谷山

靈谷山在今江西撫州府城四十里,其山「諸峰連抱 如障,多石。其陽屬金谿,其陰屬臨川。」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撫州靈谷山在臨川縣東三十 里。荀伯子《臨川記》云。「懸崖半岫。有瀑流分于木末。映 日望之如掣練。」

按《廣輿記》,撫州府靈谷山,在府城南。王安石《序》云:「靈 谷者,江右名山,楩楠、豫章竹箭皆自此出。」

按《三才圖會·靈谷山圖考》:「靈谷山在撫州府城南四 十里,中有石室靈像,懸崖半岫。有瀑飛流,分于木杪, 映日望之如掣練。」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靈谷山在撫州府城南四十里, 諸峰連抱如障,多石。其上有三仙觀,有謝靈運墨池。 其陽屬金谿。其陰屬臨川。山半有短瀑。春夏亦壯。」 按《臨川縣志山川攷》:「城東南三十里曰靈谷山,其北 有英巨山,荀伯子所記。其石似人坐盤石上。體有塵 垢則風潤則雨,晴則瑩潔如玉。其西南瞰河為蝦蟆 石」,石飲于水,宵露渟瀠,磯瀨駛激。上多美竹茂林,茆 茨幽絕,山花參錯,疑非人世。張右丞記之有謝靈運 墨池,此皆靈谷之麓也。四顧諸峰,連抱如障,多奇石 寒泉。上有三仙觀,山半有短瀑,春夏特壯。其陰眺兩 川如帶,其陽視金谿、玉馬、雲林諸峰,若掌中文。下有 菴三:曰孫坊,曰「落石」,曰嚴坊,皆觀之支院也。谷口有 謝內史祠。東北數里曰月塘,荊國祖衛尉墓在焉,城 坡寺即其施田,屬僧以守墓者。今與嚴坊、月塘皆屬 金谿地。而正東諸山,若白雲、龍角、望仙之類,皆屬東 鄉。舊石碑上刻「靈谷十勝」,曰洗墨池、瀑布泉、棋枰石、 漉酒泉。南北并文印峰、退心石、貯雲亭、石門關、古牛 石。

靈谷山部藝文一 编辑

《靈谷詩序        》宋·王安石

吾州之東南有「靈谷」者,江南之名山也。龍蛇之神,虎 豹翬翟之文章,楩柟豫章竹箭之材,皆自此出。而神 林鬼冢魑魅之穴,與夫僊人釋子恢譎之觀,咸附託 焉。至其淑靈和清之氣,盤礡委積于天地之間,萬物 之所不能得者,乃屬之于人,而處士君實生其址。君 姓吳氏,家于山阯,豪傑之望,臨吾一州者,蓋五六世 而後,處士君出焉。其行孝悌忠信,其能以文學知名 於時。惜乎其老矣,不得與夫虎豹翬翟之文章,楩柟 豫章竹箭之材俱出而為用于天下。顧藏其神奇,而 與龍蛇雜此土以處也。然君浩然有以自養,遨遊于 山川之間,嘯歌謳吟,以寓其所好,終身樂之不倦。而 有詩數百篇傳誦于閭里。他日出《靈谷》三十二篇,以 屬其友曰:「為我讀而序之。惟君之所得,蓋有伏而不 見者,豈特盡于此詩而已?雖然,觀其鑱刻萬物而接 之以藻繢,非夫詩人之巧者,亦孰能至于此?」

===遊靈谷雲門記      明熊人霖===謝靈運《麻源第三谷》詩有「石磴瀉紅泉」之句。而《縣志》 云:西十五里有紅泉,在三谷。李泰伯覯詩云:生平猶 未識紅泉,今日纔遊石徑邊。半雨半晴秋草濕,由來 無處可閒眠。《志》又稱:縣西十里有三谷,一谷在麻姑 南澗,二谷在麻姑北澗,三谷在麻源極北。余初從南 行,遊丹霞觀,飲神功泉,殆一谷耶?然違城已二十里, 而《志》一云「十里」,一云十五里,亦自矛盾。從旴之高年 長者問津,亦第以志為答,無確據。余再從丹霞溯麻 源,復以暮返。張子道古居西郊黃堂廟傍,則曰觀音 巖可遊也。治具約程迪之廣文同往,出門即望見萬 壽峰,卓于東南十里而遠,赤璊石展于西二里而近, 紅屏即名赤璊,觀音巖卓于西南三里而近。沿小溪 稍行,度小石橋,則西南群峰絡繹輻輳,而皆若拱而 前,迎赤璊平若印,而厥色如赭也。山則作綠沉色,蓋 草樹衣之也。又度一石橋,則山多外骨而色多黝,似 古詩所稱「太陰雷雨垂」,又似太癡道人施焦墨作《積 鐵山圖》。余謂張子曰:「昔與而兄官浙東,恨五斗所羈, 咫尺失天台雁宕。今」霞蒸雲黝,奇得台宕于咫尺間 矣。稍進,則山族聚,而一澗潺湲。行至山麓,陡絕,不受 趾,輒絕澗而梁,凡數百步輒東西移,而山屢折,又多 煙嵐蔽虧,亦莫定其為朝陽為夕陽也。已度石梁,鐫 曰「興雲。」舁者指曰「紅泉」,而泉色凝碧,豈往時紅樓光 放,映照水中,今破寺蕭條,煙景孤寂,而梁石積苔亦 深耶?稍入舁,人又指為華子岡。然山中岡巒更有勝 于此者,何必舟刻而劍是求也?且舁且步,樹石紛迎, 或入人意中,或出人意表,引人不倦,不知應接之煩。 已而山石谽谺澗流,讓而益左,伏循支山之足,而山 徑有石磴處,忽見大阜,雲橫峻絕,無級可拾,不能懸 度。而右為高崖,左為連山,連山之外為深谷,途窮欲 哭矣。舁者則伏而曰:「彼有竇。」遂傴僂蛇行入。行數十 步,乃見山外有田,田外有山,流水孤村,藤竹交映,山 家衣服裝束,悉如城市人。稍進,又得峻嶺。度梁而左, 水源嚙麓,聲若鳴琴。澗左右各有岩,枵然翠微間,左 太常稍稍因巖結構,而所稱觀音巖者最大。《世說》昔 有大士說法于此,今為禪菴。菴中祇一行者,乃巖左 一小巖,尤奇勝。六尺之亭,眾山響答。張子呼童拾枯 籜,溫所攜酒肴飫焉。遍歷諸峰,復從來時路出。至前 竇間出尋雲門路,則日晡不能盡興。後十日,余乃攜 麥餅,凌晨過。張子趣行,為窮探計。是日朝霞浮旭,攜 雨具而行。過黃堂,雲氣驟族,因假蓑笠山家及紅泉, 天驟然雨矣。度興雲橋,石磴橫出一枝。稍左行里許, 又度一橋,山色益深迥。自此石色純黝,一望如墨。詠 「山靜如太古」之句,實獲我心。冒雨稍進,頗極適。得山 村數家,有酒可沽,解杖頭沽以敵寒。酒家當墟,雖裙 布,然約縑迫襪,眉色楚楚,亦如城市間人也。酒竟,杖 而行。凡越數嶠,皆行煙雲中,不能盡問山名。良久,至 山岡一破屋,古所謂雲門寺也。寺中無僧,祇一二種 田,山農居之,擊石火為余蒸麥餅飽餐,以雨故得久 坐,薄暮乃歸。歸則途中群峰絡繹,向之拱而迎余者, 又若馳而送余。往時舁者鬥捷,輒取山下路。此行則 山下竹刺藤梢,雨壓罣人,遂取隔溪紆道看山較悉, 兼雨餘岩嶂黮黯,與遙天蔚藍相盪於溪煙炊煙間, 山色得未曾有,亦一快也。大抵旴山之勝在色蓋山, 體多金水皺折艷色,頗似會稽山陰,而地脈蜿蜒,從 宜黃而來。作雲蓋山而東面、南面則山幹與七閩分 水,故四方高而中央下,厥形宛若他處遠山,舉為近 山障蔽,惟旴則漸遠之地漸高,四面之山層映疊呈, 山石具赤白黑,山土或黃或赭,樹青草綠,而山氣近 遠相盪,斯紫碧萬態,又越山之所未有矣。余每詠「青 山看景千重出」之句賞之,惟程子深以為然。在日習 者,反不能名言也。將入靈谷,竇旁一岡頗秀拔,或是 仙人華子期隱處。而北澗之二谷,當是雲門、麻源;極 北之三谷,當是靈谷。古人每自東徂西,自南徂北,今 麻源分水之脊,虎豹守之不可行,豈安道可不必見 耶?兩溪之委東西流而大匯于南門。

靈谷山部藝文二 编辑

《靈谷山         》宋·曾季貍

舊聞伯子記,已得靈谷名。隱然望此州,奇勝稱山靈。 懸崖瀉瀑布,如高屋建瓴。喬松數十丈,下有千歲苓。 仄足行鳥道,勢欲摶青冥。仙事雖杳渺,幽討未忘情。 高秋八月後,擇勝來經行。黃冠兩三人,淡然亦忘形。 煙霞到几席,爽氣來戶庭。疲筇閑指點,老瓦同注傾。 慚非換鵝手,不敢臨黃庭。或可聯石鼎,未必讓彌明。

『重陽無十日,黃菊漸向榮。佳哉此天氣,一笑未易營
考證
但願腳力健,年年此尋盟』。

《前題》
王益
编辑

《靈谷神仙宅》,言歸肆目新。山光遠如畫,秋色老于人。 世俗棋爭列,人心海變塵。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閒身。

《前題》
劉迂
编辑

去雲歸盡黛眉橫,點染溪頭六曲屏。春入翠微殘照 紫,天含空碧斷峰青。城藏綠樹江明滅,人沒蒼煙路 渺冥。定有子真耕谷口,移文不費北山靈。

《前題》
黃華暘
编辑

「群峰環抱靈山岑,四顧森森蔥樹林。南瞰旴江千水 落,北峙匡廬萬巘錯。東連荊國古松楸,西臨大川水 悠悠。嶺頭盡是白雲氣,山腰惟見青嵐沸。瀑布時從 山半通,霞光日向林上封。墨池蚤拂山中霧,丹竈夜 添仙掌露。自古登臨推謝家,江山收盡何豪奢。邇來 諸子登壇坐,飛箋屬予相倡和。」予家住在水之西,朝 暮拱揖望翠微。愧我風塵多碌碌,瞻睇山兮一何毣。 幾時雅會集諸英,狂吟一闋「風雨驚。」

《前題》
吳南壽
编辑

嘗聞「天台八萬四千丈,髣髴根蟠東海上。」赤城丹霞 二石梁,幾欲從之路難往。吾州喜有靈谷山,懸崖秀 出群峰間。興來騰身覽絕頂,十步九折勞躋攀。追尋 凌雲撫遺跡,門對長江秋水碧。洪波浩蕩繞山流,鷺 睨鷗窺雲樹黑。焚香再拜禮浮丘,烈烈北風吹殿頭。 夜深何處候笙鶴,披衣托宿南巖幽。

《前題》
胡亦堂
编辑

「吾家四明慈水曲,大隱西迴鄮嶺北。壯遊名山遍搜 羅,漸慕匡廬及靈谷。靈谷諸峰如翠屏,崖懸瀑飛天 際傾。誰攜紫雲洗黑水,靈運靈谷匹聲稱。駐雲亭看 雲長滿,方瞳碧眼曾攜伴。一枰弈罷幾經春,空留碧 石繁苔蘚。泉石漉酒香氣浮,徙倚石門望古牛。從此 逍遙有退心,不覺文印在峰頭。」磯瀨蝦蟆下西嶺,俯 「瞰直欲吸清冷。何如南井北井吸,歸來掃葉烹玉茗。」 三仙觀內聞煉真,英巨巖前隱《石人》。石人隱兮羲馭 馳,滄海將復生黃塵。三千桃熟今幾度,朝陽冉冉忽 已暮。古來多少此登臨,此日惟傳衛尉墓。

華蓋山部彙考 编辑

撫州府之華蓋山

華蓋山,一名寶蓋山,一名大華山,西接樂安,東連宜 黃,北距崇仁二百里,周匝百餘里,高二十餘里,所謂 「江南第一峰」,乃洪州之祖龍也。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撫州寶蓋山,在崇仁縣,號江南 第一峰。絕頂有石如寶蓋,上有浮丘壇,乃王郭二真 人昇仙之地,顏魯公為之記。」

按《廣輿記》:「撫州府華蓋山在崇仁縣,王郭二真人沖 舉於此,下有紫元洞。宋末望氣者言華蓋、臨川二山 間當產異人,已而吳澄出。」

按圖書編大華山,攷大華山蓋屬撫州崇仁縣,南距 縣二百里,西接樂安,東連宜黃,周匝百餘里,高二十 餘里,支分脈衍,盤據衡、廬之間,所謂「江南第一峰,乃 洪都之祖龍也。」三峰並卓其上,中隱紫元洞,浮丘、王、 郭三真人駐蹟修真遺靈之所。山巔秀聳清麗,狀如 華蓋,故以名焉。靈蹤異蹟,載於李思聰詩。巖洞之奇, 景物之勝,則具載其《志》云。

按《崇仁縣志山川攷》:「崇仁縣諸山巔多建仙壇,四十 里而遙為華蓋。華蓋者,江以南祖龍嵂崒修廣,跨崇、 樂、宜三邑之境,高二十餘里,狀似寶蓋,又名寶蓋。其 上峰崖巖洞,泉石溪澗,各擅一奇,更僕不可勝數。古 浮丘伯隱蹟於此,後王、郭二真人訪而依焉。鍊頤在 紫元洞天嶮絕不容足,仙家白玉蟾遺有長賦。山麓」 有黃茅岡,虞卲菴嘗置精舍。又五里曰南華,曰東華, 又十五里曰陳略,並五十六都為宜、黃分界。

華蓋山部藝文一 编辑

《遊華蓋山仙橋觀記    唐》·顏真卿

粵惟江南之地,佳麗垂名,山嶽之間,宛有仙洞。余祗 膺聖澤,廉察臨川,一日按地圖,得屬邑崇仁縣華蓋 山,有王、郭二真君壇存焉。欣睹異事,未原其始。他日 公餘因令軍將往山下訪求碑銘,果得一石記,乃隋 開皇五年焚修。道士李子真於壞碑上再錄出其文, 則知王、郭二真君,仙不顯名。王則方平之從姪,郭仙, 王之親弟也。始於金華山修道,以圖輕舉,尋遊洞府, 自玉笥將之麻姑洞中,道經一山,問鄉故老曰:「此為 何山?」對曰:「巴陵華蓋山也。」二真君相與言曰:「此山福 地,名亦異焉。」因求卜止鍊神丹。山下父老詣而再拜 曰:「敢問真人之名字。」曰:「吾等修志於虛無,不欲述焉。 後有一道士來謁,敢問真人之師。」曰:「吾師浮丘先生。」 先生則上界大仙也,頃於金華山遇焉。二真君能走 石飛符,興雲致雨,或人有疾苦暴患,往而告者,即飛 符以救之。歲值大旱,致霖雨以濟之。至晉元康二年 二月一日,綵雲連晝,仙樂喧空,二真君乃跨鶴乘鸞冉冉上昇。今上昇之壇及浮丘先生之壇存焉。其後 立觀焚修,境邑將軍若詣壇而禱,則隨機而感應,故 事昭然,仙蹤儼若,雖遺史籍,安泯聲華,鸞鶴對飛,共 作壺中之客,林巒疊秀,長含象外之春。因與府官議 崇觀宇,永列焚修,尋差軍將以公用錢詣山換殿宇 門廊,不日而回,云功畢矣。余德慚好道,任忝分符,原 始要終,罕測昇天之日,摛文染翰,用昭千古之芳。銘 曰:「元牝之門,存心養神。學則彼眾,得者幾人?冉冉千 古,堂堂二真。丹成巖谷,道應穹旻。綵雲色煥,仙樂聲 勻。遲日初麗,桃花正新。驂鸞拔俗,駕鶴超雲。言歸紫 府,笑別芳辰。山存華蓋,長含異春。恩流豐澤,用濟烝 民。浮雲勢速,好月生頻。儼然聖址,永播清芬。」

華蓋山賦        宋白玉蟾 编辑

「客從廬山來,搦六尺之蒼藤,躡三寸之青鳧。浮空雲 兮航綠萍,笑天風兮撼翠梧。鶉衣兮蝨褌,黧面兮垢 膚。身同青霄,一點淡煙之輕;心同古洞,三更明月之 孤。謂神仙兮必有,視塵世兮若無。獨步天荒兮,謔浪 笑傲。飛爽八極兮悲號叫呼。揖霄漢諸仙而朗吟,抱 虛空一氣而長吁。弔混沌而不回,禁清爽之揶揄。過 西山許旌陽之遊帷,訪苦竹李真元之靖廬。一葉泝 臨川之水,四郵抵羅山之郛。巍巍兮渺蒼煙之崔嵬, 磊磊兮礡白雲而模糊。揖三仙兮款三峰之絕頂,陟 千仞兮嗟千古之居諸。方夫至兮不倦,若有逢兮問 途。指青青黯黯煙霞之窟,謂高高遠遠仙靈之都。行 行且止兮少憩,羊腸鳥道兮縈紆。彼」巴陵華蓋之山 兮,豈吾眼梢之寸碧者乎?時也村村梅林,處處榴火, 綠田始秧,黃麥已槁。天氣鬱蒸,日色炎烈,汗兮顆顆 珠,淚兮滴滴血,湧泉為之一酸,華池為之一竭。入林 若喪家之狗,登山如石罅之鱉。彼鄉人者,渠豈知夫 真青都之散郎,非紅塵之鄙夫;心入九流之竅,胸藏 《三教》之書;絳宮有嬰「兒之室,丹田安偃月之罏。渺天 地兮黍粟,視造化兮錙銖。即曩日富貴榮華之我,為 今生逍遙快樂之徒,已矣乎!吾弗較也。」彼豈知此?謁 紫元之洞天,訪浮丘之仙子,拍王郭可拊之肩,躡鍾 呂不維之趾,友漆園之蝴蝶,師槐宮之螻蟻。已而客 於華頂之菴,禮彼賓仙之閣,在憩霞眠雲之軒,少息 留湧「翠凝碧之臺《甚樂》。」天高兮風聲寒,野迥兮煙光 薄。空悠悠兮白雲,不復返兮黃鶴。此修真之泉石,而 宅靈之林壑。儼乎三峰之巔,插彼一天之角。余於是 正襟危坐,靜慮凝神,含太乙於泥丸,客鴻濛於天津。 少焉振衣兮肅若,袖香兮敬之。啟霄斑之戶,扣地靈 之扉,此為江南之孤迥。古云「有仙兮沖飛」,我來兮烏 有,或問兮罔知。但藥爐與丹井之猶存,若真巖與斗 壇之空遺。金雞唱曉兮洞雲出,玉磬敲暮兮山禽歸。 古潭兮臥蒼蜦之與赤虯,峭壁兮走青鹿之與黃羆。 煙畹兮種紫芝九節之木,霜畦兮耕碧雲千載之芝。 電旌絳節兮縹緲不可見,黃冠羽衣兮指顧其所之。 遂悄然自謂曰:「彼浮丘之為仙也,生於商,仕於周,隱 於漢,化於晉,至隋開皇之時,尚在巴陵華蓋之人也。 所謂死而不亡,磨而不磷者。彼美王郭之二子,為方 平之從姪,乃兄之姓不移,而其弟之姓輒易。初於霍 童之洞天,復隱金華之石室,過羅浮而尋朱明之高 真,歸臨川而謁浮丘之仙伯,飛符走印兮興僵起仆, 呼雷召雨」兮飛沙走石。洞門兮荊棘之冥迷,山下兮 虎蛇之放逸。彼三仙兮登九霄,今千載兮如一日。所 謂仙人隱逸之都鄙,道士修煉之窟宅。於是三頓首, 九點額。謁仙既已,登巉巖,披蒙茸,召蜚廉,呼靈霳。四 騁既久,萬象無窮。倏焉風雷之飛迅,忽焉煙霧之溟 濛。有金虯之隱耀如燈,有玉橋之窈窕如虹。夜深兮 星斗掛簷甍,旦起兮月露侵簾櫳。鶴唳於竹,猿巢於 松。四時之頃,風景不常;一日之象,杳冥莫測。方陰翳 而忽晴,乍紫翠而復白。或六月而霰飛,未五更而日 色。飛鳥過其上兮,戢足斂翼而不聲。落霞拂其票兮, 飛線散絲而無跡。山之形若浪湧而泉奔,山之骨如 玉藏而冰積。然則陰晴顯晦之「不常,變化出沒之非 一。余之所觀者小,如欲觀之,當考《苔碑》於翠崖,披《雨 碣》於蒼磧也。」余於是豁然而悟,愴然而悲,凝然而恐, 黯然而思。此心兮對風月而莫訴,非猿鶴之可知。盼 三江於廬山之腹,瞻七澤於洞庭之湄。顧岷峨之峭 拔,而天台之委蛇。嗟乎!一身兮四海其如窮,寸抱兮 兩腋不可飛。清都絳闕兮今何夕,滄海桑田兮今何 時。幽恨暗怨兮若舞壑之潛蛟,急景迅光兮如白駒 之過隙。吾能制玉膏而煉金液,吾能擒龍魂而縛虎 魄。所以悲者,若烏鵲之南飛,嗟惸然而無依。或徉狂 而為奴,或行丐而似癡。吾非蒯通箕子之事,甘於顏 子萊蕪之為。古有隱橘,亦有采薇;亦有餐松,亦有茹 芝。吾所以未能若然者,慮此父母之遺體,恐有風雨 之飄零。況劍法之未就,而丹砂之未成。且夫人之生 成也,鍾天地五行之精,稟山川二氣之靈。天與之文 章,地與之氣形,日月與之以秀麗,星斗與之以聰明,

落紙使風雷之走,下筆使神鬼之驚,既不佩六國之
考證
印,又不掌天子之兵,是將何為乎?必曰:「吾學仙也,既

為此學,未能訪古人者,何也?若夫隱於山之阿,水之 隈,是將與狸豹以為徒,隱於市之居,人之宅,是將與 名利以為匹。或者疑之,居山林之下以弔名,處王侯 之門以賈利,吾亦未能從適。每一發念,亦黯然而垂 涕者矣。嗚呼,三仙往矣,吾不勇也。進道在己,成功則 天,夫復何言?莫非自然。」遂置之不問。又從而歌之曰: 「望長天而溯遠水,悲落葉而哀流年。思美人兮不見, 倚蒼松兮潸然。飛鳥過兮空蒼天,顧影自歎兮誰能 憐。」歌罷,忽有峨其冠,翩其衣,長揖而問余曰:「夫子若 有感者。」俯而不答。又復問曰:「夫子豈非海南白其姓, 玉蟾其名者乎?」又不答。客乃鼓袖長嘯於山之巔,遂 為詩曰:「華蓋山前聞杜鵑,瘦藤扶力倦攀緣。路逢紫 電清霜客,日落碧雲紅樹天。松罅翠猿驚月上,洞前 白鹿咬花眠。明朝屐齒印苔髮,長嘯天風躡曉煙。」

華蓋山碑         元吳澄 编辑

風雲雷雨,均之為有功於民也。祀典有風雨而無雲 雷,然屈原《九歌》有《雲中君》,則楚俗固祀雲神矣。今黃 冠師祈禱必禮雷神,雖先王未之有,而可以義起者, 此類也夫。吾家之南三十里,有山崒然而高,曰華蓋, 能興雲致雨,常多迅雷烈風。山峰卓立,下臨懸崖,崖 石空洞,如傾天將雨。雲氣一作遂如爐煙直上,俄而 雷聲隱隱,由空洞中出,以升於天。此余之所親見,而 雷震之威,俗傳其異可駭可怖者,不可勝計也。山祠 仙靈,祈禱不絕,徼福之人,往往不吝財施。祀山有屋, 祀雷無壇。吾里鄭子春命工琢石,累壇三成,為禮雷 神之所。考之古禮,祀日、祀月、祀星,曰王宮,曰夜明,曰 幽禜,皆壇也。風伯雨師亦於壇而祀「之,以義起之。雷 為天神,其有壇也固宜。」邑貳令李粲嘉之而記其事。 鄭之友復屬余言其嚴敬天神之誠,余之嘉之,猶貳 令也。於是為作迎神《送神之辭,有禱有祈者,歌》以祀 焉。起巖穴兮行蒼冥,騰騰以上兮遠邇聞聲。神之來 兮雨八綋,砉然大震兮天下驚,蘇困蟄兮發屯萌。翼 元化兮動萬生,雲收兮復日晶。神功若無兮閉藏其 鳴。山共長天兮萬古青青。

遊華蓋山記        明陳芹 编辑

江右之山稱匡廬、華蓋,華蓋在撫崇邑境內,余適拜 官其邑,初至即欲觀之,值春恆雨,迄秋八月始霽,毅 然欲往。邑人劉方伯者,年八十,能吟詠,且云:「一路多 有別業,可以供給,與其子孫留行十日,願同遊。」余恐 失時,不聽,偕熊生者竟行。去城百四十里至山下,用 土人懸輿登山。山甚危峻,恃土人不恐。時落日晴霞, 如錦蔽山,惟見其頂。良久,至山之半,聞空外簫聲,熊 生曰:「此道士來迎也。」聲漸近,有童子數輩,香燈引上, 禮三仙廟。蓋山為王郭二仙遇浮丘公之處,靈貺動 遠邇,與三茅等。峰側立壁,云有紫賢洞,飛仙所集,不 可得而窺焉。道士曰:「山有金燈,遇吉人至則見,請祝 觀之。」余為一祝,祝畢,觴於重樓之上。山峰甚銳,其上 僅容一石室為廟,道士皆為重樓,夾峰而居,疊架有 至六七重者。因思舊時夢中有「絕頂仙臺十二樓」之 句,蓋先神遊也。無何,道士報燈見,至巖後觀之。初見 數十,稍至千,稍至萬,小如珠斗,大如東方明星,遍照 巖壑,光彩動搖,雲作赤色,久之始斂盡。道士曰:「此燈 不易見,故凡諸貴至某等率不敢請祝。今日有如此 勝,公殆神仙中人也。」熊生因道:「每夏秋之交,有雷雨 洗山,居者頗懼,少頃雲散,廟中棟宇,石龕金像,蕩滌 一新,此尤不可知者,道士為簫鼓助歡。」未幾復報嶺 西有燈,作一行,繼報漸近,乃余生、王生輩載酒至,仍 共歡飲至四更,弄月始罷,信宿返。余值擢宰奉新,天 復雨,劉公悵然,竟弗克往。士人曰:「公一遊而天人會 合,又感靈異,不易得也。」

華蓋山部藝文二 编辑

「華蓋山          」 元吳澄

我家紫元洞天前,仰視洞天與天連。羊腸佶曲石确 犖,每欲飛上愁攀緣。道人可是堅願力,開闢大道坦 坦然。一躋從此出世外,看我直透崑崙巔。浮丘握手 莞爾笑,與子別去何千年。

黃茅岡           虞集 编辑

華山東下有茅岡,云是毛公舊隱場。清露尚餘丹滿 臼,白雲今許草為堂。冬來燒野開荒隴,春託山雷浮 石床。從此便為千載計,洞天先拜《紫元章》。

華蓋山         明唐元齡 编辑

巍然獨立九霄中,勢壓衡廬恆華嵩。《搗藥》聲高蟾闕 近,乘槎路渺鵲橋通。三更見日生滄海,六月飛霜下 翠空。好挾千年王子晉,玉笙輕度碧橋舂。

《前題》
葉天爵
编辑

攀雲連上最高岑,萬壑風庭一俯臨。樹杪去天纔咫 尺,山根盤地亦千尋。試從青籟聽餘響,似向層空振 號吟。莫道皇都猶萬里,舉頭真見五雲深

《前題》
鄒守益
编辑

華蓋如雙龍,夭矯升天步。三真據其巔,娛戲《三珠》樹。 傳聞紫元洞,可望不可住。金燈時晃耀,丹檢竟難露。 我攜祝融煙,來披浮丘霧。仝遊多道侶,高歌踏雲路。 絕頂聞笙簫,恍然若可遇。不知仙真歸,何以醫我痼。

《前題》
羅洪先
编辑

遊遍名山幾洞天,紫元真是洞天仙。懸崖飛步跡三 五,大世含丸恩萬千。丹鼎古今安石上,白雲昕夕伴 身邊。羽人許我成緣分,嬴得浮丘一覺眠。

《前題》
陳九川
编辑

石磴盤空出,仙峰拔萃孤。中天分日月,隙地散江湖。 洞徹藤蘿合,林高鳥雀疏。俯憐塵宇擾,煙霧隔青都。

《前題》
譚綸
编辑

「樓閣憑天起,山門傍斗開。香煙凝碧落,瑞氣壓蒼苔。」 古殿藏金屋,仙人臥玉隈。抱月元猿嘯,穿霄白鶴回。 泉飛千澗雪,風送萬峰雷。星辰光滿袖,疑是法燈來。

《前題》
韓雍
编辑

縱步高登紫蓋峰,峰前峰後有仙蹤。眼空海宇三千 界,身在天門第幾重。風撼朱門驚睡鶴,雷轟元洞起 潛龍。夜來聽得神仙語,許我青雲有路通。

《前題》
張位
编辑

兩袖天風躡曉霞,白雲深處是仙家。簫聲鶴馭臨星 珮,劍氣靈光入斗槎。萬象混涵瞻覆蓋,三台清切步 《文華》。巖頭棋局依然在,敲發《桃源》幾度花。

華蓋山部紀事 编辑

《崇仁縣志》:「南唐陳𠮏,字公聖,嘗獻《皇王興化十論》,唐 主欲官之,辭不受,歸隱於鄉,賜號華蓋白衣處士,與 樂侍郎為物外友。」

宋淳祐九年正月,有望氣徐覺者,見紫氣於巴、華二 山之間,謂當有異人出。十八日,鄉父老復見異氣蔥 蘢,降咸口里。厥明壬戌,吳草廬文正公生。邑五十六 都。

明正德十四年正月元旦,雷雨交作,水湧出華蓋絕 頂,崩西角。識者謂「堪輿家有頭,作《隆興》。」南昌舊名尾「作仙」 之說。

華蓋山部外編 编辑

《崇仁縣志》:「晉元康中,王郭二真從浮丘修道華蓋山, 夜嘗有光彩徹天,太史奏疑有非常朝命大將李元 晏來征,見雲間兵旗森列,對陣交鋒,卒無所傷。元晏 矢鏃悉墮地,化為瓦礫。俄而黑雲四塞,畫景昏暝,元 晏心忽開悟,叩首謝過,俄有桂枝寶弓自空降下。元 晏遣貢於朝,帝敕班師,仍命中使齎詔來迎。二真辭」, 復敕護。巴陵令夏子嬰詣山朝謝。仙有神光,必風清 籟靜之候,纖翳俱無。忽見白雲如練,迸出一珠,圓若 銷銀,將成狀,俄頃大如車輪,騰騰直上,三真像儼若 品字,分坐於中。成化三年四月十八日,邑簿劉琛朝 是山,三見其光,又有金船出自洞中,金光影曜,蕩漾 雲浪之間。此瑞惟危學士未遇時得睹。又有天燈,必 朔望庚申甲子,天開黃道,始呈斯瑞。時則一光既發, 三三五五,漸至千百萬炬,儼若提燈來朝狀,照耀山 谷,至中夜乃止。又有金雞現著棋峰右巖,珠冠玉喙, 紅足白爪,毛羽金光。今其形不復見,但豐歲則鳴,以 為太平之兆。相山則現圓光。山有雙峰,其一曰「彩嶺」, 瑞光嘗出其上,每現黑暈一重,次淡紅,次深紅,內則 純紅如丹,幻出金相,或一身、或二、三身,或四身俱現。 紹興中,通守李亦名亭曰「圓光」,郡守張孝祥又以「跨 鶴」扁於謁所,時有仙鶴之瑞故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