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十七卷目錄
衛輝府部紀事
衛輝府部雜錄
衛輝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四百十七卷
衛輝府部紀事
编辑《汲縣志》:「周平王四十九年,鄭伯以王師、虢師伐我南 鄙。」
莊王六年,魯溺會齊師來伐。
八年「冬魯人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來伐。」
九年春正月,王人子突來救。
惠王十一年三月甲寅齊人來伐。
九年,狄人來伐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 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公與石祁 子玦,與甯莊子矢,使守,曰:「以此贊國,擇利而為之。」與 夫人繡衣,曰:「聽於二子」,渠孔御戎,子伯為右,黃夷前 驅,孔嬰齊殿。及狄人戰於滎澤,衛師敗績,遂滅衛。齊 桓公封衛於楚丘,至文公始中興。
襄王五年春狄來侵。
十年冬邢人狄人來侵。
十三年春,狄來侵。
二十年晉人來侵。楚人來救。
二十三年,狄來侵。十有二月,遷于帝丘。
二十六年夏晉人來侵。
頃王五年冬,狄來侵。
定王十八年夏四月丙戍,孫良夫帥師伐齊于新築。 「六月癸酉,孫良夫、晉卻克、曹公子首會、魯季孫行父、 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伐齊于鞌,大克。」冬, 鄭人來侵。
靈王二十二年秋齊人來侵。
景王二十一年五月,衛災。
二十三年秋,「盜殺縶。」
敬王十七年秋齊人執行人北宮結以來侵。
十八年秋晉士鞅來侵九月魯季孫斯仲孫何忌來 侵。
二十年夏晉趙鞅來侵。
二十七年「夏晉趙鞅犯于戚。」
三十年夏晉趙鞅來侵。
三十二年春,晉魏曼多來侵。
三十八年秋,又侵。
三十九年秋晉趙鞅來侵。
四十二年夏六月,又侵。冬十月復來侵。「齊人來侵。」 貞定王元年夏五月,「越皋如后庸。」宋樂茷、魯叔孫舒 來侵。
二年,晉荀瑤來襲。
《威烈王》時趙來襲,不克。又趙來侵都鄙。
赧王時,魏翟章來侵列城。秦樗里疾圍蒲,不克。 赧王三十三年,大水。
秦始皇時,廢衛君。
漢宣帝本始八年九月,大水。
安帝元初六年二月,地震。
桓帝永興元年秋,河溢。
魏明帝景初元年九月,霪雨,大水。衛國李善家燕生 巨𪃟,若鷹。 陳留王咸熙二午十一月,太行山崩。
晉武帝咸寧四年七月,大水。五年五月丁亥,汲郡雨 雹;丙辰,又雨雹,壞屋百餘間,隕霜傷麥。
太康三年三月,雨雹傷禾稼。六年六月,雨雹。
懷帝永嘉四年五月石勒寇汲郡城陷。
北齊文宣帝天保八年,河北蝗。
後主武平三年,龍見汲郡佛寺涸井中。
隋文帝仁壽二年,河北大水。
唐高祖武德二年三月,太行山聖人崖崩有聲。 四年十一月,竇建德部將劉黑闥擊李世勣,取衛州。 太宗貞觀六年正月,河北大水。
十九年,衛州人劉安道頭生肉角,隱見不常,因以惑 眾被誅。
高宗永徽二年十二月,衛州河清。
五年六月,大水。
高宗顯慶五年春,旱。
高宗儀鳳二年,旱。
高宗永隆元年九月,大水漂溺人畜甚眾。
二年八月,大水,浸壞民居千餘家。
高宗永淳二年,大旱。
中宗神龍元年七月,大水。
二年冬,不雨。明年,旱,饑元宗開元三年,河北水,蝗。
元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反兵至衛州 肅宗乾元元年十月《郭子》儀大破安慶緒於衛州追 至鄴。
德宗貞元元年春,大饑,斗米千錢,死者相枕。
八年秋,大水,溺傷人畜,漂沒廬舍甚眾。
憲宗元和四年十二月,群烏夜集太行山。
十二年,大水,平地深一丈。
文宗太和四年,饑。
九年春,又饑。
文宗開成三年秋,蝗食草木葉俱盡。
宣宗大中十二年,大水。
僖宗乾符二年,河北馬生人。
五代唐明宗天成二年,有年。
四年,有《年》。
晉出帝開運三年,霖雨,河決。
周廣順二年,河北諸州,旬日無鳥。
宋太祖建隆二年,河北大旱。
四年,衛河溢,南北堤壞。
太祖乾德二年夏,蝗。
五年,衛河溢城北,城中水深五尺,溺沒者甚眾。 太祖開寶六年六月,河決自懷州至獲嘉北。
七年四月,衛州水。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閏七月,蝗蝻生。
三年五月,河決自懷州至獲嘉北。
五年,衛州獻金龜。
太宗端拱二年,衛災,燔燒官民廬舍、倉庫、軍營三百 餘區。又崇賢坊有鳥銜火,燒民居數十處,七日不滅。 真宗乾興七年,大水。
仁宗天聖二年,大旱蝗。六月、五月己卯,大蝗。
七年六月,大水。
仁宗明道二年七月庚辰,蝗。
三年,雨赤雪。
仁宗皇祐元年二月,黃、衛二河決,注於乾寧軍。頻年 水災。
仁宗慶曆八年六月,大水。
仁宗嘉祐元年六月丁未,大水。
神宗熙寧元年八月,地大震,數刻不止,有聲如雷,城 櫓、民居大半摧覆,壓死者甚眾。
三年八月,旱。
四年二月辛巳,大風。
五年,大蝗。
七年,「自去秋七月不雨」至夏四月。
神宗元豐二年春,旱。
四年七月,河溢。
哲宗元祐四年春,地震。
八年,大水。
哲宗元符元年,大水。
二年六月,大水,河溢,漂溺人畜廬舍無數。
徽宗崇寧元年夏,蝗。
三年、四年,俱大蝗。
徽宗大觀元年,河溢,漂沒廬舍。
徽宗宣和六年秋,大水,百姓流徙。
理宗寶慶三年十二月,元史天澤襲武仙於西山,仙 敗走汲。
理宗景定三年秋八月,元史天澤襲武仙于汲,仙敗 走。
四年夏四月,金完顏陳和尚敗元兵於衛州。
六年正月,金完顏白撒伐衛州,城中不應,還及元人 戰於白公廟,金師敗績。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黃、沁二河溢。
章宗明昌五年,河犯武城隄,泛及金山。明年,詔鑿新 河,修石岸十四里有奇以塞之。按新河在新鄉縣南。 宣宗貞祐間,妖星下流淇上,群兒謠曰:「團欒冬半破 年寒,食節絕人煙。」後元兵屠城。
元世祖至元四年五月,大雨雹。
五年秋七月,鴝鵒食蝗。時螟生牧野,鴝鵒自西北踰 山來,方六七里間,林木皆滿,遂下啄食。蝗且盡,作陣 飛去。
九年秋七月,河決衛輝路之新鄉,委都水監丞馬良 弼治之。
三十年六月,大雨,有蒼龍墮河西鄉農家王氏。甫夕, 黑霧四塞,窗戶間寒凜不可勝。視之,有蒼龍蜿蜓在 氣中,起而復墮者再。時王氏女驚仆於地,救乃甦,問 所見亦同。少頃,霆震霧散,失所在。明日視其地,鱗鬣 印泥宛然。
三十七年四月,蝗。
成宗大德十年五月,獲嘉大雨雹,大如杯拳,桑棗戕 折無餘,大風拔木,有提去百步者,十有八村皆同。 仁宗延祐元年,地震。
順帝至正十七年丁酉八月,劉福通陷衛輝路十九年夏五月,大水。
二十七年,貊高殺衛輝守禦官余仁輔。
二十八年七月,明兵至衛。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九月,鳳凰集汲縣岡,群鳥隨從 鳴噪翱翔,三日而去。
成祖永樂十三年,「黃、沁二河溢,漂流民居,淹沒禾稼, 壞衛輝兌軍倉糧」,遂移倉所於大名小灘鎮。
宣宗宣德七年,有年。
英宗正統元年,旱,蝗。十一年又蝗。
憲宗成化九年,衛河溢,渰城郭,壞民居。
十七年二月,地震。
十八年六月,河溢,渰沒田廬漂流人畜甚眾。
十九年三月七日,陰霾。是年秋至。明年春,大饑,人相 食。
三十年五月,大旱。
孝宗弘治十一年,斗粟廿錢。
十三年,汝府火災,後宮焚毀無遺。
十五年六月,河溢。九月十七日酉時,地震有聲。 武宗正德二年十二月,大雪五日,平地深丈餘。 六年,薊寇劉七等攻掠郡境,城中戒嚴。
十四年五月初五日未時,黑風晝晦。
世宗嘉靖三年正月,五星聚於營室。是月,地震,民饑。 七年,大旱,蝗。
八年春,大饑,人相食。
九年,有《年》。
十七年,大蝗。
十九年,蝗。
二十年,大蝗。
二十二年,沁河決獲嘉,新鄉,城中水深數尺,濱河禾 稼廬舍漂沒殆盡。
三十二年,大饑。
三十三年,大水。
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地震有聲。
三十七年,沁河水溢傷稼。
四十一年,冰雹。
神宗萬曆十年,旱,蝗。
十一年,衛西南境大雨雹。
《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大雨,震電。
十三年秋,大旱。
十四年,自春正月不雨,至於夏六月,大風。
十五年三月壬辰三日申時,地震,有聲如雷,城堞摧 圮,屋宇動搖,大饑疫。
四月五月大旱大風。七月大水,黃、沁二河決。七月二 十一日、二十二日大風,田禾傷損,民饑。
丁未年,沁河決,大水渰府城東北二關,傾圮,東、西、北 三門土塞,舟泊城下,日用米菜等,城上繫繩取之。 壬戌年八月,冰雹大如掌,損秋。
己酉年,大旱。人攫食於市。死者枕藉。
《丙辰年除》日,地震天鼓鳴。
丁巳年秋,蝗食禾殆盡,至囓人衣。
戊午年,大有年,斗麥二十錢。
乙亥年,大蝗。
《戊寅年》,「蝗。」秋不雨,麥未播種。
已卯年三月,大風沙霾,晝晦,旱蝗食麥。秋盜起,人相 食。石米八兩,石麥六兩,公鬻人肉。
愍帝崇禎五年正月十五日、六月二十四日,二次流 寇至郡境西北鄉山中,殺戮獨慘。
辛巳年,大蝗食麥。秋,野無寸草,大疫。
壬午年,蝗食春苗,忽有黑頭蜂蔽空而下食蝗,蝗隨 滅,人飢疫死者十之八九,莊村盡成坵墟。
十六年,守城「陴者聞四野鬼哭聲」,既而城內遍地皆 然。
十七年,流賊李自成兵犯懷慶,漸逼衛,潞藩同總兵 卜從善,十九日南行。二十二日,賊偽權將軍劉智、將 軍陳永福入衛,日以大風晝晦,改偽國號曰「順」,偽年 號曰「永昌。」王進才為都尉,禁婦女不許入城。至八月, 忽放女人出城。一日,城中女人盡出。夜,進才同偽府 縣官率眾兵遁,城門閉數日。
《獲嘉縣志》:「賊設偽官兵,過獲邑,南至黃河,北至太行 山,漫山塞野,百姓無所逃避。至五月,聞我」
清兵抵燕京。八月,我
清兵到,獲邑雞犬不驚,偽官聞風先竄。
衛輝府部雜錄
编辑《漢書高帝紀》三年「六月,項王圍成皋,漢王跳。」〈跳史記作逃〉 「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宿小修武。〈在大修武 城東即今懷州獲嘉〉自稱「使者最」,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 乃使張耳北收兵趙地。秋七月,有星孛於大角。漢王 得韓信,軍復大振。八月,臨河南嚮,軍小修武。
《史記南越傳》:「元鼎四年,漢使安國少季往諭南越王 以入朝比內諸侯。王年少,太后中國人也,嘗與安國 少季通其使,復私焉。國人頗知之,多不附。太后恐亂起,亦欲倚漢威,數勸王及群臣求內屬。即因使者上 書,請比內諸侯三歲一朝,除邊關。於是天子許之,賜 其丞相呂嘉銀印。嘉得眾心,愈於王。嘉上書數諫止」 王,王弗聽。有畔心,數稱疾不見漢使者。使者皆注意 嘉,勢未能誅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發,乃置酒,介 漢使者權謀誅嘉等。使者東鄉,太后南鄉,王北鄉,相 嘉大臣皆西鄉,侍坐飲酒。嘉弟為將,將卒,居宮外。酒 行,太后謂嘉曰:「南越內屬,國之利也,而相君若不便 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發。嘉見 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鏦嘉以矛。王止太后, 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稱病不肯見王及使者,乃陰 與大臣作亂。天子聞嘉,不聽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 使者怯,無決,又以為王太后已附漢,獨呂嘉為亂,不 足以興兵郟壯士。故濟北相韓千秋奮曰:「以區區之 越,又有王太后應,獨相呂嘉為害,願得勇士二百人, 必斬嘉以報。」於是天子遣千秋與王太后弟樛樂將 二千人往入越境。呂嘉等乃遂反,與其弟將卒攻殺 王太后及漢使者,立術陽侯德建為王,以兵擊千秋 等,遂滅之。使人函封漢使者節,塞上好為謾辭謝罪, 發兵守要害處。元鼎五年秋,衛尉路博德為伏波將 軍,出「桂陽,下匯水;主爵都尉楊僕為樓船將軍,出豫 章,下橫浦。」六年冬,樓船居前,至番禺,建德、嘉皆城守, 樓船自擇便處,居東南面,伏波居西北面。會暮,樓船 攻敗越人,縱火燒城。越素聞伏波名,日暮不知其兵 多少。伏波乃為營,遣使者招降者,賜印,復縱令相招。 樓船力攻燒敵,及驅而入伏波營中,黎旦,城中皆降 伏波。呂嘉、建德巳夜與其屬數百人亡入海,以船西 去。伏波又因問所得貴人,以知呂嘉所之,遣人追之。 校尉司馬蘇弘得建德,封為海常侯。越郎都稽得嘉, 封為臨蔡侯。
《漢書。武帝紀》:「元鼎六年,帝將幸緱氏,至左邑桐鄉,聞 南越破,以為聞喜縣。春,至汲新鄉,得呂嘉首,以為獲 嘉縣。」
《後漢書虞詡傳》:鄧騭兄弟欲以吏法中傷詡。後朝歌 賊甯季等數千人攻殺長吏,屯聚連年,州郡不能禁, 乃以詡為朝歌長。故舊皆弔,詡曰:「『得朝歌何衰』?詡笑 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 以別利器乎』?始到,謁河內太守馬稜。稜勉之曰:『君儒 者,當謀謨廟堂,反在朝歌耶』?詡曰:『初除之日,士大夫 皆見弔勉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為也。朝歌者,韓、魏之 郊,背太行,臨黃河,去敖倉百里,而青、冀之人,流亡萬 數。賊不知開倉招眾,劫庫兵,守城皋,斷天下右臂,此 不足憂也。今其眾新盛,難與爭鋒,兵不厭權,願寬假 轡策,勿令有所拘閡而已』。」及到官,設令三科以募求 壯士,自掾史以下,各舉所知,其攻劫「者為上,傷人偷 盜者次之,帶喪服而不事家業為下。」收得百餘人,詡 為饗會,悉貰其罪,使入賊中,誘令劫掠,乃伏兵以待 之,遂殺賊數百人。又潛遣貧人能縫者傭作賊衣,以 采綖縫其裾為幟,有出市里者,吏輒禽之,賊由是駭 散,咸稱神明。遷懷令。
《寇恂傳》:光武南定河內,而更始大司馬朱鮪等盛兵 據洛陽。又并州未安,光武難其守,問於鄧禹曰:「諸將 誰可使守河內者?」禹曰:「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無復 西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今河內帶河 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 有牧民御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內太 守,行大將軍事。光武謂恂曰:「河內完富,吾將因是而 起。昔高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內,堅守轉 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他兵,勿令北度而已。」光 武於是復北征燕、代。恂移書屬縣,講兵肄射,伐淇園 之竹,為矢百餘萬,養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斛,轉以 給軍。朱鮪聞光武北而河內孤,使討難將軍蘇茂、副 將賈彊將兵三萬餘人度鞏河攻溫。檄書至,恂即勒 軍馳出,並移告屬縣,發兵會於溫下。軍吏皆諫曰:「今 洛陽兵度河,前後不絕,宜待眾軍畢集,乃可出也。」恂 曰:「溫,郡之藩蔽,失溫則郡不可守。」遂馳赴之。旦日,合 戰,而偏將軍馮異遣救及諸縣兵適至,士馬四集,幡 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劉公兵到!」 蘇茂軍聞之悚動。恂因奔擊,大破之,追至洛陽,遂斬 賈彊。茂兵自投河死者數千,生獲萬餘人。恂與馮異 過河而還。自是洛陽震恐,城門晝閉。光武傳聞朱鮪 破河內,有頃,恂檄至,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 《風俗通》:應彬為汲令,以夏至日詣見主簿杜宣賜酒, 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盃,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 敢不飲。其日便覺得飽腹痛切,妨捐飲食,大用羸露, 攻治萬端,不為愈。後彬因事過宣家,問其故。彬還廳 事,思維良久,顧見懸弩,曰:「必此也。」使使載宣於故處 設酒,盃中復有故蛇,因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 怪。」宣遂解,甚悅。懌由是疾瘳。
趙秋,朝歌人。輕財好施。鄰人李元度母死,家貧無以 葬,秋曰:「赴死生,救不足,吾之本心也。」家有一牛以與之,元度得以葬。他日,秋夜行,見一老母,與秋金一餅, 曰:「子能葬我,是以相報。子五十後,富貴不可言,幸勿 忘元度也。」後果如母言。
《晉書惠帝紀》:「建武元年,王浚遣烏丸騎攻成都王穎 於鄴,大敗之。穎與帝單車走洛陽,服御分散,倉卒上 下無齎。侍中黃門被囊中齎私錢三千,詔貸用,所在 負販以供宮人。止食於道中客舍,宮人有持升餘秔 米飯及炒蒜鹽豉以進帝,帝啖之,御中黃門布被。次 獲嘉市粗米飯,盛以瓦盆,帝啖兩盂。有父老獻蒸雞」, 帝受之。
《新鄉縣志》:「劉海蟾在白鶴觀,名元英,初名操,燕人也。 第明經,仕燕主劉守光為相,素喜性命之學。一日,有 道人來謁,海蟾邀坐堂上,問其姓字,不對,自稱正陽 子。海蟾順風請益,道人為演清淨無為之宗,金液還 丹之要。既竟,乃索雞卵十枚,各承以錢,置几上,累之 若浮圓狀。海蟾驚異,歎曰:『危哉』!道人曰:『人居榮祿之 場,履憂患之地,其危有甚於此者』。」盡破其錢擲之,遂 辭去。海蟾是夜散金玉翼,早解印辭朝,易服從道。海 蟾往來方外,結張無夢、种放、陳希夷先生為友,間亦 作詩,其詠修煉,著有《黃金篇》,丹成尸解。今甯邑北二 十里有海蟾洗丹池,丘長春書《入道歌》,石碣尚存。宋 政和間,至新鄉白鶴觀,觀主崔重微不能識,取金贈 之。忽聞弄筆聲,已失所在。壁間飛篆「秦人劉海蟾來 過」七字。《全真傳》:十二月二十四日降日,十一月二十 七日上昇。元至元六年,封明悟弘道真君。見唐順之 本傳。
《金史康元弼傳》:「元弼授大理少卿。先是,衛城為河所 壞,增築蘇門以寓州治。水既退,民不樂遷,故復歸衛。 於是遣元弼按視,還言治故城便,遂復其舊。」
《元史董文用傳》:「文用為衛輝路總管,佩金虎符。郡當 衝要,民為兵者十之九,餘皆單弱貧病,不堪力役。會 初得江南圖籍,金玉、財帛之運,日夜不絕於道,警衛 輸輓,日役數千夫。文用憂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 耕作,殆不可』。乃從轉運主者言,州縣吏卒足以備用, 不必重煩吾民也。主者曰:『汝言誠然,萬一有不虞,則 罪將誰歸』?」文用即手書具官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時 耕,而運事亦不廢。諸郡運江淮粟於京師,衛,當運十 五萬石。文用曰:「民籍可役者無幾,且江淮風水,舟不 能以時至,而先為期會,是未運而民已困矣。」乃集旁 郡通議,立馹置法,民力以舒。十四年詣汴漕司言事, 適漕司議通沁水北東合流御河,以便漕者。文用曰: 「衛為郡,地最下,大雨時行,沁水輒溢出,百十里間,雨 更甚,水不得達於河,即浸淫及衛。今又引之使來,豈 惟無衛,將無大名、長蘆矣。」會朝廷遣使相地形,上言: 「衛州城中浮屠最高者,纔與沁水平,勢不可開也。」事 遂寢。
《陳祜傳》:「至元三年,朝廷以祜降官無名,乃賜虎符,授 嘉議大夫,衛輝路總管。衛當四方之衝,號為難治。祜 申明法令,創立孔子廟,修比干墓,且請於朝,著於祀 典。及去官,民為立碑頌德。」
《仁宗本紀》:大德十一年春正月,成宗崩,時武宗為懷 寧王,總兵北邊。戊子,帝與太后聞哀奔赴。庚寅至衛 輝,經比干墓,顧左右曰:「紂內荒於色,毒痡四海。比干 諫,紂刳其心,遂失天下。」令祠比干於墓,為後世勸。 《衛輝府志》:汲郡人,元翰林學士王惲母先亡,葬於沁 曲。後十年,其父亦亡,將合窆焉。元堂既闢,有二黃雀 飛出。巳而母柩蓋珠露凝綴,晶明煥爛,駢羅角結,若 寶幢瓔珞之狀。且清香襲人,移刻乃晞。見者莫不異 之。
《新鄉縣志》:「譚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世為寧海人。性 倜儻,不事邊幅,以孝義見稱。博涉經史,記誦敏給,同 輩罕及。尤攻諸草隸。嘗居新鄉府君廟之庵,尋復寓 衛州北關邸中。新鄉縣廟官溫六,忽夜見庵中燈火 熒然,竊視之,則師面火獨坐,溫拜於前,師微笑不言 而出。溫待久不至,跡之不知所在,急呼道眾白其事」, 眾令朱四者詣衛質之,主人曰:「先生自至衛,未嘗出 也。」朱回告其眾,乃知其陽神也。自是師念聖號甚謹。 衛州淇門鎮石孔目問師持念之故,師云:「眾亦宜念, 今歲當有大水之災。」眾莫之省。是年河決,如其言。至 元六年,贈長真雲水蘊德真人。
萬曆五年,「播州逆賊楊應龍,取四川偏橋衛等五寨, 殺白石口官兵;取綦江縣,殺樊參將等,猖獗陸梁。」天 子赫然震怒,命中丞李公化龍討之,調徵各省官兵 五十餘萬,暨雲、貴、蜀三省土司安疆臣等十三家官 將苗兵數十萬,傳檄約束,剋期擒伐。先是,新鄉操兵 祝容等應徵之日,禱於武安王之神。及會兵八路,容 等與在行列,各分汛地,攻打長磏、桑木、樓山等關,備 嘗險阻。越明年端月進兵,四月直擣賊庭。每遇攻合, 輒見神兵,若恍若惚,日耀雲從,逆賊倒戈喪氣,皆曰: 「河南天兵來也。」賊師敗績。六月六日,生擒楊妖,檻送 京師,蕩平播酋,而巴岷肅清金灣望氣縣東衛河邊,後有高阜,前有金家墳,週圍 亂塚相接。前代司天監望有氣,遣軍夫掘丈餘,果得 草人、草馬,隊伍成列。其草截斷處有血流至今溝址 尚存。
《新鄉縣志》:「嘉靖中,文廟棟產芝,後以生員張楫女為 世廟繼后。楫備造文廟祭器。款識皆本古圖。」
縣東北蒼山下有廟,廟前有白龍潭。忽一日龍起平 地,水深一二丈,溺死人物。潭移前百十步,後潭復平。 縣北張門村黑麓廟前楊樹二株,俱大數圍。有採伐 者,血如湧泉,共嘆神所呵護,遂止。跡至今存。
武家店關王廟前,有大槐一株。萬曆間,土門劉某強 採以營室。方施斧斤,根血湧出。眾勸止不從,竟伐之。 及室告成,眾往賀。酒數行,其僕忽見赤面神人,怒目 指髮,乘馬操刀,馳驟屋上。驚以告,賓主大駭,出戶視 之,不見其跡,而屋遂崩塌。劉某亦因寢疾死。
《水經注》:汲縣,故汲郡治,晉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夾 水,飛湍濬急也,人亦謂之磻溪,言太公常釣於此也。 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碑云:「太公望君,河 內汲縣人也。」故會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甫 生於汲,舊居猶存。君與高國同宗,太公載在經傳,今 臨此國,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義。」于是國老王喜、廷 掾鄭篤、功曹邵勤等,咸曰「宜之」,遂立壇祀,為之位主。 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廟,廟側高林 秀水,翹楚競茂,相傳云「太公之故居」也。晉太康中,范 陽盧無忌為汲令,立碑於其上。太公避紂之亂,屠隱 市朝,遁釣魚水,何必渭濱,然後磻溪。苟愜神心,曲渚 則可。磻溪之名,斯無嫌矣。
「太和泉源水,水有二源,一水出朝歌城西北,東南老 人晨將渡水而沈吟難濟。紂問其故,左右曰:『老者髓 不實,故畏寒也』。」紂乃於此斮脛而視髓。其水南流,東 屈逕朝歌城南。《晉書地道記》曰:「本沫邑也。《詩》云:『爰采 唐矣,沫之鄉矣』。」殷王武丁始遷居之,為殷都也。《禹貢》 紂都在冀州大陸之野,即此矣。有糟丘酒池之事焉。 「有新聲靡樂,號邑朝歌。」晉灼曰:「《史記樂書》:『紂為朝歌 之音。朝歌者,歌不時也。故墨子聞之,惡而迴車,不逕 其邑』。」論撰《考讖》曰:「邑名朝歌,顏淵不舍,七十弟子掩 目,宰予獨顧,由蹶墮車。」宋均曰:「子路患宰予顧視凶 地,故以足蹶之,使墮車也。今城內有殷鹿臺,紂昔自 投於火處也。」《竹書紀年》曰:「武王親禽帝,受卒於南單 之臺,遂分天之明。」南單之臺,蓋鹿臺之異名也。武王 以殷之遺民,封紂子武庚於茲邑,分其地為三,曰邶、 鄘、衛,使管叔、蔡叔、霍叔輔之為三監。殷畔,周討平,以 封康叔為衛。箕子佯狂自悲,故《琴操》有《箕子操》。逕其 墟,父母之邦也,不勝悲,作《麥秀歌》。地居河、淇之間,戰 國時皆屬於趙,男女淫縱,有紂之遺風。
《日知錄:左傳》:「鄭太叔出奔共。」注:「共國,今汲郡共縣。」《史 記。春申君傳》:「通韓上黨于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賦之。」 《田敬仲完世家》:「王建降秦,秦遷之共,餓死。齊人歌之 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漢書功臣表》有「共莊侯 盧罷師。」《唐書·地理志》:衛州共城縣,武德元年置共州, 即今衛輝府輝縣。今輝縣有共姜臺,後人之附會也。 西《元豐營》崇禎丙子七月夜,巨星光芒下垂及許作 梅寢室,有婢見之惶懼,呼主母出視,照耀如白日,仍 流行屋簷間乃隱,鄰人亦有見者。八月,作梅鄉試捷。
衛輝府部外編
编辑《府志》:「梁小老者,梁中丞守塚人,業織屨。有道人求宿, 常以飯啖之,久而辭去,云:『爾無妻,吾為若娶可乎?小 老云:『窶子安所得妻』』?」道人乃授一符焚之,命將祠內 芻靈,童女每食祀之。四十九日,忽夜有扣門聲,啟視 則一姬也,漸親暱,遂與居處,嗔其為賊役,止之廚下, 每日具飯食,且精潔。同輩頗聞其語,以告公嗣中翰 君,中翰突往視之,小老惶懼,女云:「伊不見也。」久之,稍 洩其事於其友。友強求見,乃於《杏花月》下見形。其友 大驚失聲,自此滅跡,小老思怨之極。忽一日,同一偉 丈夫來,大怒,拳小老云:「如何敗我?妹行再求,須於瓦 子坡等候。」遂終不見。後詢瓦子坡,乃華山下坡也。啟 道人所留符,則限於百日滿矣。
熊某者,邑銀工也。偶遇一婦,以情挑之,亦不甚拒,反 以詩箑贈,遂偕伉儷同輩,賀得佳偶,餽酒食,婦不避, 與之狎飲。已而婦攜適母家,熊從之向東北行。俄至 其處,松竹掩映,臺榭參差,幽雅宜人,童僕從中歡迎。 熊登其堂,與婦父母相見,如甥舅禮。佳殽成列,美酒 盈尊,日暮寢息,錦繡重茵,人間樂事,莫踰於此。酣醉 癡迷者累日,及醒則身憇廟內,所寢臥者皆蒿草磚 塊也。熊始知遇妖,怫意而歸。異日婦復至,遂與之絕。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