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062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六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六十二卷目錄

 建寧府部彙考十

  建寧府驛遞考

  建寧府兵制考

  建寧府物產考

  建寧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六十二卷

建寧府部彙考十

编辑

建寧府驛遞考        府志

编辑

建安縣

太平水驛 在登仙里,離縣四十里。

急遞鋪十七 。每鋪鋪司一名,鋪兵五名。後因鋪舍倒塌,各鋪司兵住居近村民房。今康熙六年,奉《憲文》行縣,於鋪基起造塘房三間,望樓一座,撥兵防汛。

劉坑鋪   ,報恩鋪   ,謝坑鋪。

赤岸鋪   ,八仙鋪   ,莒口鋪。

房村口鋪  ,瓦口鋪   ,橫谷鋪。

棗林鋪   ,井岐鋪   ,箬溪鋪。

東遊鋪   ,馬鞍鋪   ,牛頭鋪。

龍蓬鋪   ,蕉坑鋪。

甌寧縣

富沙驛 在臨江門內。初名「富沙館」 ,在平政門外,元廢,後為民居。

水吉驛 在禾吉里。宋、元廢,故址存。

豐樂驛 在豐樂里,後改為「豐樂鋪。」

城西驛 在城西敬客坊,即元城西路。明洪武二年建。萬曆三十七年水,知縣易應昌重建,今廢。舊額設船十隻,夫百名,馬八匹,驢五頭。葉坊驛 ,在豐樂里葉坊,距縣四十里。明洪武二年建,今廢。額設船十隻,夫百名,馬五匹,驢五頭,夫各五名,步夫三十名。

額編城西、葉坊二驛營頭司夫廩等項銀,除裁扣外,實徵銀四千四百七十三兩二錢六分六釐七毫。內於康熙二十三年奉文裁四銀一千二百三十五兩八錢六分六釐七毫,又奉全裁馬夫工食銀二百八十八兩,實留給銀二千九百四十八兩四錢。

總鋪    城西鋪   ,《郭道鋪》。

北平鋪   、北津鋪   、交溪鋪。

長汀鋪   、後沙鋪   、豐樂鋪。

中橫鋪 以上每鋪,鋪司一名,鋪兵七名。麻源鋪   、仁山鋪   、營頭鋪。

寶曆鋪   ,西甌鋪   ,滸州鋪。

羅漢鋪   、瀛州鋪   、塔嶺鋪 ,以上每鋪,鋪司一名,鋪兵三名。

建陽縣

建溪水驛 在縣治南三桂里。宋政和間,遷縣西,改名「東陽。」 元因之。明洪武二年,更今名,知縣吳義移建今所。永樂十四年圮於水,十八年建。宣德八年,知縣張光啟葺而新之。成化十七年,增建官舍於驛左官人巷,額設船十隻,夫百名、驢五頭、馬五匹、夫各五名、步夫七十名。

東峰馬驛 在崇泰里,路通邵武。宋時在永忠里馬沙驛,元因之。明洪武二十年,改今名,知縣吳義移建今所。馬四匹,驢三頭,夫各稱是。步夫八十五名,後裁革。

贍夫一百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七百二十兩。

兜夫三十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共銀二百一十六兩。

走遞人夫八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共銀四十八兩。

以上三項,又每年支給勻閏銀共三十二兩八錢,通共一千一十六兩八錢。

縣前總鋪  白槎鋪   、吳墩鋪。

長湍鋪   ,黃口鋪   ,轉水鋪。

河船鋪   ,酎口鋪   ,橫金鋪。

桃芝鋪   、後山鋪   、杭橋鋪。

崇化鋪   ,東峰鋪   ,虞渚鋪。

波頭鋪   、葉坊鋪   、江源鋪。

白塔鋪   ,油源鋪   ,黃陂鋪。

太闡鋪   ,南溪鋪   ,李墩鋪。

渡口鋪

崇安縣

武夷驛 在營嶺左,宋置,後省。

楊家驛 、分水驛 ,俱在石里。

赤石驛 在會星里赤口上俱廢。

長平水驛 在縣治南四隅里,即溪光亭故址。舊名「崇安驛。」 元知縣張茂建,明洪武初,改今名。額設船十隻、夫百名、馬八匹、驢五頭,夫各稱是;步夫五十名。今廢。

大安馬驛 在石雄里大安街,去縣七十里,宋建。明洪武元年重建。馬八匹,驢五頭,夫各稱是,步夫一百名。今廢。

興田水驛 在豐陽里黃亭街,去縣七十里。明洪武八年重建。船十隻,夫百名,驢五頭,馬五匹,夫各五名,步夫四十名。今廢。

縣前鋪 舊名「蕭山」 ,今名「永安。」

大安鋪   ,小漿鋪   ,舉冨鋪,楊莊鋪   ,允漿鋪   ,新洋鋪。

梅溪鋪   ,石鼓鋪   ,界牌鋪。

興田鋪   ,黃亭鋪   ,寺口鋪。

暘谷鋪   ,吳屯鋪   ,黎口鋪。

分水嶺鋪  、乾溪鋪   、中奢鋪。

小寺鋪   望仙嶺鋪。

浦城縣

臨江驛 在清湖里,宋建,明改「臨江鋪。」

大湖驛 在人和里,宋建,明改「大湖鋪。」

魚梁驛 在樂平里。宋建,後廢。

「縣前總鋪  」 、《十里鋪   》《余家鋪》。

臨江鋪   ,大湖鋪   ,蔡家鋪。

張家鋪   、象口鋪   、秋竹鋪。

太平鋪   ,漳頭鋪   ,蓬尾鋪。

新嶺鋪   ,張街鋪   ,楊溪尾鋪,沙墩鋪   ,太平鋪   ,長樂鋪。

樂平鋪   ,九牧鋪   ,石嶺鋪。

南岸鋪   ,「界牌鋪   」 ,「蕭家鋪。」

楓嶺鋪

政和縣

本縣扣留驛站存庫支應銀一百兩,扣減銀二十兩。

鋪舍十四所,各鋪司一人,鋪兵共三十九人,所以遞送公文。

縣前鋪   、東峰鋪   、池坑鋪。

魏屯鋪   ,胡屯鋪   ,九蓬鋪。

黃嶺鋪   ,暖溪鋪   ,新坑口鋪,斧鑿鋪   ,桐嶺鋪   ,倪屯鋪。

西津鋪   、後田鋪。

松溪縣

舊驛舍三所 在縣內及善政、東平二鄉,俱宋置,址尚存。

總鋪    :杉溪鋪   、南坑鋪。

第四鋪   :「水口鋪   」 、「巖下鋪。」

石橋鋪   ,長演鋪   ,劉源坑鋪,劉屯鋪   ,寨嶺鋪   ,官路下鋪,官橋鋪   ,花橋鋪   ,鐵嶺鋪。

壽寧縣

縣前鋪   、芹洋鋪   、南溪鋪。

葉洋鋪   ,尤溪鋪   ,平溪鋪。

青竹嶺鋪  、大洋鋪   、三澄鋪。

黿潭鋪   武曲鋪 以上諸鋪俱偏道通福安。

建寧府兵制考     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

順治六年,設協鎮副將,轄中、左、右三營。

中營遊擊、守備、千把總五員,分轄建、甌、浦三縣。左營遊擊、守備、千把總五員,分轄松、政、壽三縣。右營遊擊、守備、千把總五員,分轄陽、崇二縣。協鎮署 在縣治東親賢坊。康熙二十二年,協鎮謝思禮捐俸重葺。

中營守備署 :在治東興賢坊。

「大演武場 」 在甌寧,治威武門外,兩縣共。小教場 在甌,治德勝坊郡北黃華山下,兩縣共。

建陽縣

原設本縣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步戰守兵四百名。內馬兵四十名,步兵三百六十名,為「建協左營」 ,隸崇安遊擊轄。康熙甲子後,陸續奉裁馬步戰守兵二百七十七名。

演武場 在治西,即《西察院》舊址。

火藥局 在《登山》西隅,順治戊子間修。

四門軍器三百零八副

崇安縣

建寧城守左營遊擊,防守崇、建二縣。駐劄崇安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駐建陽。

千總二員,一員駐建陽。

把總四員,二員駐建陽。

馬步戰守兵丁六百名。內有馬兵六十名、步兵二百四十名、守兵三百名。

舊教場 在南門外五里巷之上。

小教場 在西門內,《白雲菴》之右。

松溪縣

遊擊署 ,順治五年三月,總兵馬得功收復建城,兵駐松溪平政橋,時未設署。六年,置分防遊擊。佟元年駐松安,設官兵,即以前任馬得功所兌《真金鉉》與毛呈遠之屋改為公署。

演武所 :在縣治東門外。康熙二十年八月,知縣馬雄俊修葺。

習射所 ,在縣治北門外。康熙二十三年,駐防周登拓基址,甃石補砌,周以迴欄,軍民習射。

建寧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穀屬

「六十日早  」 「龍鳳早   」 ,師姑早,

《九里香   》大早    小早。

「天降早   」 ,「爛泥早   。」 《七娘禾》,

小白禾   、大白禾   、《小烏禾》。

大烏禾   野豬,愁   無芒秫。

真珠纍   ,麻子秫   ,銀珠秫。

「公婆秫   。」 白秫子   。烏秫子。

《厚芒秫   》。「下馬看   白芒。」

黃穀    烏龍牙   。紅糟秫。

「鋪地錦   」 ,「《溫州》早   」 ,「吳家傳。」

「大師姑   」 ,「小師姑   。」 《青絲禾》。

荔枝禾   。猴尾秫   。烏節秫。

重陽秫   。白芒秫   。《烏牙秫》。

蔬屬

苦蕒    薤     蕨,金瓜    布瓜    ,菠薐。

牛角豆   、決明豆   、香蕈

江南筍   。黃蠟筍   。《斑鱖筍》。

白鱖筍   。綿筍    。麻筍。

折筍    。「苦筍    。」 黃筍。

貓筍    、粿筍    、《方竹筍》

石筍    、呈竿筍   、《烏部筍》。

糍筍    、白眉筍   、紫竹筍、赤尾筍   、剪竹筍   、蔊菜。

石竹筍   、蘆筍    、仙筍。

鳳尾筍

果屬

雪梨    麪梨    ,柴梨,錢梨    ,柚     橙。

蔗     橘     、土瓜。

金橘    、柑     、林檎。

香櫞    :銀株    、苦株。

巖株    ,《米株    》,《山棗》。

金豆    。《橡子》。

花屬

山茶花   茉莉    子午花。

蕙     蘭     、《佛桑》

櫻珠花   、水芝    、《山梔花》

「鋪地錦   。」 《百結花   》《素馨花》

「荼蘼花   。」 《麗春花   》《寶珠花》。

錢茶花   、川茶花   、《含笑花》。

「矮花    」 、《白鶴花》

藥屬

紫金鐘   商陸    ?《金櫻子》

萹蓄    ,大薊    、小薊。

穀精子   、白斷藤   、石絡。

左旋藤   、《豆瓣》《草   碌》請幫助識別此字。草紫背草   鳥,不棲   馬兜鈴。

《無名異   》:「土芎    、青藤薯。」

藤香    、雲母石   。攝《針石》。

青齊

木屬

楓     ,《苦株木   》,《山椐木》。

竹屬

秋竹    。箭竹    。觀音竹。

綿竹    、石竹    、《白眉竹》。

糍竹    。木竹    。車竿竹。呈竿竹   。赤尾竹   。《烏部竹》。

《瀟湘竹   》。《雷竹》。

獸屬

「九節狐   。」 玉面狐   。《竹䶉毫豬》。

禽屬

鷓鴣    鴝,鵒    ·《子規》

《白鷴    》《竹雞    》。《畫眉》。

《啄木鳥   》。《相思鳥   》,《翡翠》。

練雀

魚屬

黃尾魚   鰱     、鯇。

圓眼魚   黃鮠    。鱅魚鯰魚    石鱗。

貨屬

鏳瓦    棉花    、鉛光粉    、《剋絲    》草蓆。

機布    、棕櫚    糖。

書紙    ,坰罎    ,棕帽,土絹    ,茶     稻,稿紙。

土綾    、土紗    、紵布

木棉布   、白扇    合香。

建寧府古蹟考        縣志

编辑

本府。建安、甌寧二縣附郭。

舊建安縣治 在寧遠門內。漢時縣治在平理、中和二坊間,廳堂廊廡畢備。又有門樓、簡孚堂、南山堂、清心堂、凌風亭、告春亭、手詔亭、頒春亭。元移縣治於從化坊,故址,廢為軍民住舍。舊有尉廳,距寧遠門二里許。今亦廢,故址猶存。主管廳 在府城中和坊。宋時設,即舊鹽倉廳事。元為劉萬戶西廳。明為府經歷廨舍,今廢。幹官廳 在府城中和坊《山棗》岐下,其故址明為軍職住舍,今廢。

司法廳 在縣治北。舊在府西之西壕,宋時設,徙為舊錢監廳,與檢踏廳相鄰。今廢。

檢踏廳 與司法廳相鄰,即舊豐國監。宋紹興中改葺。明洪武十九年,改為建陽衛,衛調改為貢院。凡府縣造辦貢獻品物悉於此。後改為「建安縣學。」

觀察判官廳 在府城舊通判廳內,後移寓添差教授廳內。後又徙豐國監廢址入建陽衛。今廢。

左司理院 在府城行都司後,都察院之左,宋紹興間建。元為建寧路總管府監房。明改為建寧左衛千戶所,後為民房。

節度推官廳 在府治東,後徙豐國監,宋設,元廢,其故址為民居。

左獄 在從化坊,宋紹興間建,元為女師堂。明洪武間為府獄。景泰間遷入府治內,舊址為「東甌書院」 ,後廢。

合同場 在登俊坊。宋為府花園,後為都監司。紹興改為「批發茶引場」 ,元廢,後為民居。

威果第二十七指揮營 在親睦坊東壕上,宣毅營故址。宋元祐間建,建炎間燬。紹興初,復置營房一百五十三間,中為將廳,初額五百人,設將校長并指揮使領之。後改為「廣西營。」 元廢。其故址,明為建寧左衛軍營,後燬。

廣節第四指揮營 在縣治東,政和門內。宋設。元豐三年,陞為禁軍。建炎兵燬,紹興復置。元時更為「南營」 ,後廢其故址。明為建寧左衛軍營,今廢。

廣節第五指揮營 在親睦坊。宋建,元廢。其故址,明為建寧左衛軍營,今廢。

保節第十指揮營 在崇儒坊。宋熙寧七年建。元更名「保十營」 ,後廢。明為建寧左衛軍營,今廢。豐國監營 ,在中和坊行都司後為都察院之左。宋咸平初建,以鑄錢上供,後改為檢踏廳。元

考證

廢。明即故址,改「建陽衛。」

壯城營 在宣化坊。宋熙寧初建,元廢。明即其故址為本府廣實倉。

熙然堂 在白鶴山前。宋慶元三年,太守黃遹構,以為勸農之所。弘治間,僉憲胡恭有記,即今所傳「探春亭」 是也。今廢。

望京樓 、乘風亭 宋紹興間漕使周頡建。鳳山閣 在吉苑里,宋太平興國間建。

溪山一覽亭 在紫霞洲東。舊《志》云:「朱文公構添差幹官亭 」 ,在府城平理坊舊鹽倉岐下。宋時設後省。元初為魏參政私第,明為軍職住舍,今廢。

東通判廳 在府城譙樓門東。宋紹興間建。建炎中轉運司寓治於此,後廢。元明為建安縣治東南。副將廳 在府親睦坊。宋時設。舊在廣西營,後徙於此。元廢。其故址。明為軍營,今廢。保節第十一指揮營 在親睦坊。宋熙寧七年建,營房八十二間,額領四百四十一人。元更名保十一營,後廢。其故址為軍民房屋所。

保節第十二指揮營 ,在崇儒坊。宋熙寧七年建,營房一百四十二間,額領三百三十一人。元更名「保十二營」 ,後廢其故址。明為建寧左衛軍營,今廢。

舊郡城 ,在城南紫芝坊覆船山下。吳永安三年,太守王蕃築。劉宋元嘉中,遷城於黃華山下,隨復其舊。唐建中元年,仍移治於黃華山下,舊城遂廢,故址猶存。

都作院指揮營 在孚惠坊。宋熙寧六年建。內貯材料,設兵匠為造作之所。建炎間,燬於兵。紹興十年重創。元廢,故址為「宣武王廟。」 明為軍職舍,今廢。

水西寨 在敬客坊。宋紹興間,將官陳敏領兵平杜八子之亂,留百人駐東禪院。未幾,移於水西,今顯親寺故址也。

豐國監 ,監廢池存行都司旗纛廟後,其故址也。

府學《孔聖碑 》相傳自黃梅縣飛至建陽,郡守命移置郡庠,碑上勒「黃梅縣」 字,建安令黃巖符記其事於碑陰。今碑存。

善見塔 在紫芝山左,與郡作對,名「文筆峰。」 晉太康中於山下建林泉寺。唐開元更今額。元至正間,寺僧玉峰紫芝巔先構廬塔,後易以磚砌七級大塔。明弘治時火,重建。天啟丁卯又火,知縣仲嘉建,順治戊子燬於兵,康熙十二年同建。二十八年四月塔災,知縣鄧其文倡緣營造。舊甌寧縣 在朝天門外太平坊,今其地入城內。宋元祐四年,知縣范濬復建。明洪武元年,知縣展鑑又即故址再建內備丞、簿、尉諸廳。東有不欺堂,西有浮香亭,皆林朝俊建。縣治後,又有民肥堂,更名「高遠」 ,知縣魏彥材建。元時縣遷於舊西通判廳,明遷於宣化坊故址,為建寧右衛倉,隨廢。

省馬院 在縣治西,舊置於昭化門外。宋慶元三年,遷於郡射圃。元廢。

都作院 在孚惠坊。宋設,明為軍民住舍。保節第十三指揮營 ,在掄秀坊。宋熙寧七年建,營房一百一十九間,額領一百八十一人。元改名保十三營,明為建寧右衛軍營,今廢。保節第十四指揮營 ,在孚惠坊。宋熙寧七年建,營房三十七間,額領三百三十人。元改名保十四營,明為建寧右衛軍營,今廢。

寧節指揮營 在城內西壕棟上。宋紹興十一年,諸軍揀汰中傷老病將校,下諸州,充牢城指城指揮。乾道元年,改寧節指揮營。元為軍營,明為軍民房舍,今廢。

左翼軍營 在臨江門內,宋紹定間置,為統制官駐兵之所。元廢。明為軍民房舍,今廢。

水吉都巡檢營 在禾吉里,宋設,元廢址尚存。雙溪閣 在廣澤坊,宋建,元廢。明為城基。呂蒙宅 在城南開元寺,吳呂蒙喬居於此。徐丞相宅 在明德坊。明為職官住舍,今廢。雅歌堂 在府城教場內,宋紹興間建。

「善教」 堂 在府城西敬客坊,宋嘉定間建。「濟川堂 」 在平政橋左,宋乾道間建,內有觀風亭,俱火。

迎斾臺 在威武門外。宋隆興間建,為迎送之所,後廢為城基。

將歸亭 在萬石坊。宋紹興間建,後廢。

富沙亭 在縣治西。宋紹興間建,元廢。

放生池 初建置不一,後以平政橋、濟川亭下兩溪合流處為之,後廢。今有「放生潭」 三字立碑。

潭上

朝真亭 在尚書坊富沙廟右,天慶觀之南。舊為望拜之地,今廢。

管門樓 在和義坊。元郡守趙節因修築郡城,改建安門為市門,尋改為管門。明指揮時禹拓其西南隅,此門遂在城中。邑人建樓于上,遂名曰「管門樓。」 順治戊子,燬于兵。康熙二十四年重建。

建陽縣

閩王城 在崇文里,地名城村。周迴有土堆如城,其中平坦,故老相傳,即閩王殿基。外有水田環繞,乃舊城濠。按《舊志》,王審知築城建寨于此,有叛將據之不得,乃以其寶物棄洲中。今鄉民呼其地為主殿,呼村為城村,呼洲為寶蓋洲。龍洲社 在考亭龍舌洲上,祈雨甚驗。今址無存。

弓手營 在登高山下。宋慶元間,知縣儲用刱為教閱之所,今廢。近呼為「後營巷」 者,即其址也。同由樓下,舊亦有營舍,今營前巷。

江為故宅 ,在三桂里瀛洲橋頭,即靖安寺是也。蔡元定貶道州時,朱文公餞之於此,今廢。丘子野故宅 ,在東田芹溪六曲,棟宇見存。朱文公故宅 ,在考亭書院右,即今滄洲晚築。道源堂 ,在崇泰里雲谷。乾道間,朱文公建。三賢堂 在莒口前。宋儒翁道源建,與熊禾、謝枋得講道之所,至今名其村曰「三賢堂。」

讀書室 在縣治北。開禧乙丑,知縣張以道建,朱文公書扁,後改「龍亭庫。」

虛直軒 在治西。大德乙巳,主簿汪蒙建,熊勿《軒記》。

八景樓 在縣治前浮橋巷景陽門舊址。地有「八景」 ,登樓一目可盡,故以為名。成化中,知縣汪律重修。

清邃閣 在考亭書院。宋慶元丁巳,朱文公跋《李參仲行狀》於閣中。

汲古井 在考亭書院內。朱文公題井欄上有「嘉熙」 二字,今廢。

望考亭 :在三桂里。唐侍御史黃子稜建,以望其親之墓,因名其里。按《陳氏族譜》云:「侍中陳遜構亭,望父廣寒先生墓。」 未知孰是。後文公築室以居,人,遂呼朱考亭云。

聚星亭 在下考亭。宋丞相陳旭建。一云「陳升之建。」 慶元庚申年,朱文公重修。

連理亭 在縣堂後。時有梅連理之異,因榜云「仙水亭 。」 在興中里羅漢山之麓。相傳漢梅福仙遊至此,愛其水清潔,以石甃砌為井。元至正間,道人鄭覺清建亭於上,因名。

「東陽古路 」 ,自蓮臺山腳出同水窟,歷水南街演武亭前、羅漢山下,經嚴墩、黃墩諸地方始達於馬鋪。元季有直指按部至酉州,窄處,肩輿為巖石所挨,幾墜巖下。乃相地勢,闢新嶺、佛嶺、塔嶺諸處,遂成大道。至今古路上砌石猶存。《崇安縣》。

「詠歸堂 」 ,在武夷一曲兜擔石下,宋蔡九峰建。「茶巖小隱堂 」 ,在武夷五曲,宋欽道建,為讀書之所。

浦城縣

晝錦堂 在西郊南峰寺。宋郇國公章得象建。內鐫「宋仁宗賜詩」 ,凡章氏子孫登第者,俱題名於此。今廢基存。

文莊公書堂 在夢筆山等覺寺右。宋楊徽之少時讀書於此,今廢。

紫微閣 在縣東元玅觀後。元至正三年,邑人徐碧潭等建。

徐淵書齋 在縣東北忠信里太姥山之麓。今廢址存。

皇華館 在縣北隅。吳永安中建,名「吳興館。」 宋改今名。尋建天心寺,今改建儒學。

西陽館 在登雲里嶺上有額曰「披雲亭。」 彩門樓 在德星門外馬車街,有「彩門舊蹟」 四字。相傳宋時章氏諸名族聚於此。

睦亭 在縣北長樂里,仙陽鎮之西。宋嘉定十五年真西山建,為讀書處。元末傾圮,址尚存,先生自撰《記》。

綠波亭 在南浦溪濱。宋時建,為縣官迎送之所。元圮,址存。

鳳池亭 在舊儒學饌堂後鳳池上。正統九年,知縣甘棨建,今廢。

越王臺 在縣越山之巔。《舊志》云:「漢越王餘慶築臺於此」 ,為烽堠。林巒蓊鬱,具有壯觀。順治三年,知縣李葆貞同協鎮李繡重建堂館,規制閎。

敞曠如也。又有越王行宮在東隅,即勝果寺。鍾離亭 在招賢里百丈山之東,宋時廢。碧草亭 在上相里。宋時建,元燬址存。

宜春亭 在縣金鳳門外。每年立春前一日,縣官率僚屬社芒神、土牛於亭,然後迎入城內。西山精舍 在縣城東。宋嘉定十四年,真希元講習於此地。今建祠為「拱極堂。」 景泰元年,縣丞何俊重修。中為堂三間,奉公像。前廊兩廡與堂稱。廊外為別室,後裔聚居於此。

讀書堂 在縣西上相里西巖嶺之麓。宋張郇讀書處。

讀書閣 在縣北長樂里能仁寺右。宋楊億「讀書處」 ,閣廢址存。

靈雨亭 在縣前。萬曆四十八年,為知縣黃公輔立。

喜雨亭 在迎遠門外。崇禎二年為知縣劉若金立。

合頌亭 在縣前。順治七年為知縣李葆貞立。政和縣。

七星閣 在七星石之上。知縣俞時歆建,今廢。「折桂亭 」 在順令門外。知縣高士楠修。

漱玉亭 在英節廟前。縣丞華沂建。

鶴都亭 在寅賓門外三里。翁文玉、魏來等建。「鳳口亭 」 ,范鑄顓、鑄頤兄弟獨建。

七坊頭亭 「萬曆二十六年,吳祥等建。」

棠陰亭 舊名「五里亭」 ,又改「息肩亭」 ,知縣方𤣱改今名。

《溪南亭 》即《濯纓亭》,今移溪旁,李才建。

松溪縣

松源鎮 在皈㐲里,即舊縣也。宋開寶間縣遷,故址猶存。

普載寺故址 在縣治南隅。南唐保大九年建。明正德間,燬於火。嘉靖九年,改為儒學。二十四年,復燬於火,廢址猶存。中有義井,俗名「受福」 劍峰堂 ,宋時建。今縣廨,即其故址。舊《志》:「臨川王益,尉於松生安石於此。無錫李夔亦為松尉,生忠定公綱於此。」

一宿樓 《舊志》載,益王昰由溫入閩,經此一宿,故名。在東關里,即柳漈之寺之東樓也。

梓亭寨 在縣東。宋時建,兼管龍泉、遂昌、松溪、政和四縣。元改隸龍泉,今隸慶元縣。

建新奕 郢復奕 二奕俱元初立,為屯兵之所。一在縣興賢坊,一在城南。

使華館 在縣南。宋紹興間,知縣林敏元建,今為民居。

會春亭 在遂應場圓珠山上。宋隆興間,舍人林癸建,每觴客於此,因名。廢址猶存。

范侍郎宅 在縣治東,土名「范墈。」 每大水後,蕩出斷釵遺珥之屬。

兜沙古樹 ,在縣西,俗名「在官林。」 林有古墓。喬木五株,扶疏掩映,百餘年物矣。

「吟室 」 在「湛盧山中」 ,朱子讀書處。

石壁山「鐘 山」 舊有寺。嘉靖間,倭寇焚燬,鐘沉於潭,漁人入水,往往見之。

鑄劍爐 在湛盧山劍峰之下,歐冶子鑄劍於此。

壽寧縣

大寶坑 ,景泰間,設千百戶二員,旗軍二百名,把守本坑。弘治二年,留軍一百名。嘉靖年間,奉文封閉。

內場官司 在坊一啚華蓋山下,採辦銀錁之所。溫洋亦有官司。正德二年,典史顧英建,址存新亭 在城南,原扁曰「廣山廣谷」 ,知縣戴鏜重修,扁曰「偕樂亭。」

遊仙亭 :在城南三十里。知縣陳建傳「有仙遊憩於此。」

迎恩亭 :在城南三里。知縣尹袞建,知縣張鶴年扁曰「山亭草色。」

五里亭 :在城南五里。知縣饒崇秩建,扁曰「巨燭衢。」

來鶴亭 在後墩,今廢。

錢塘亭 在水北,今廢。

陵墓附

编辑

本府。建安、甌寧二縣附郭。

唐建州刺史李頻墓 在將相里小源漈永樂洲。按《唐書》本傳云:「盜發其塚,壽昌人為之掩覆。」 五代章仔鈞練氏夫人墓 ,在府治後。

宋奉直大夫朱鑑墓 在秦溪外里八仙鋪。提舉朱林墓 在秦溪外里。

侍郎朱浚墓 在登仙里之小溪。

侍郎劉炳墓 在吉苑里銅場鳳凰山。

刺史鄒誠墓 在吉苑里東岸口。

侍郎朱在墓 在府城東永安寺後。

宋封州守曹覲墓 在城西慶勝院後。覲死節封州,歸葬於此,墓上有「旌忠亭。」

忠穆公鄭玨墓 在城南紫芝峰下,開元寺右。忠肅公劉珙墓 在豐樂里新歷源。

朝奉大夫黃駟墓 ,在豐樂里衢口。濠里公主墓 ,在城南紫芝坊光孝寺後,理宗女《朱浚妻》。

元照磨朱常墓 在城南「紫芝上坊。」

處士雷杭墓 在韓梁

明孝子陳榮墓 在吉苑里瑞峰下馬腰嶺。尚書鄭賜墓 在將相里西焙。

贈少傅楊達卿墓 在城東白鶴山之麓。「贈少傅」 楊伯成墓 在房村里龍津壟。

布政連均墓 ,在將相里,樊山之源。

都指揮徐信墓 在城北煙源。

郎中滕員墓 在房村口。員殉土木之難,以衣冠葬此。

編修龔錡墓 在吉苑里上坑。討沙尤寇遇難,以袍笏葬此。

工部郎中龔沅墓 在建寧里之金盤。

工部侍郎范嵩墓 在登仙里劉坑鋪。

建陽縣

唐蔡爐墓 在永忠里,排山相辭嶺上。

劉翱墓 在永忠里

「廣寒陳先生墓 」 :在三桂里蟹坑。

黃子陵墓 ,在三桂里考亭李源。

劉處士墓 ,在建忠里。

翁郜墓 在崇泰里莒口。

熊袞墓 ,在嘉禾里塘頭。大薗「庇民王墓 」 ,在三桂里水南後坂。東涯墓 ,在興下里。

宋游復墓 在歷衝源

蔡諒墓 在三桂里黃華山。

游操墓 在崇化里寶應。

游訔墓 ,在上方。游其藩墓 ,在葉墩。

游鐸墓 在張墩

劉勉之墓 ,在三桂里良源。

陳儼墓 在三桂里資化寺。

范直閣墓 ,在渭曲山。

魏掞之墓 ,在招賢里長坂。劉純墓 ,在崇化里南溪。

卓公墓 在桐源

祝氏夫人墓 ,在崇泰天湖之陽。

熊夫人墓 ,在崇泰里楓林。

陳孺人墓 在縣西新嶺天湖之陽。

「朱文公墓 」 ,在嘉禾里九峰山下大林谷。「丘義墓 」 ,在洛田里孔山峽。

蔡元定墓 ,在崇泰里翠嵐源梘頭。蔡淵墓 ,在均亭石溪嵐頭。

周誼墓 在廣平山

蔡沈墓 ,在崇泰里後山街後九峰之東源。蔡沆墓 ,在崇泰里水南橫窠。

胡寧墓 在東田龍潭坑上。

胡宏墓 在黃亭巖頭、鼓樓嶺。

胡憲墓 在東田龍潭坑上。

蔡格墓 在崇泰里渾頭。

蔡模墓 在後山水南考尾隴。

蔡杭墓 在永忠里留田。

蔡權墓 在洛田里鵬林。

游九功墓 ,在崇政里黃沙溪冨龍窠。宋咸墓 ,在縣南寶山庵後。

宋慈墓 在洛田里昌茂坊。

朱塾墓 在崇政里大同山。

朱埜墓 在三衢里左衢村龍隱庵。

江明墓 在北雒里夏嶺之原。

黃輹墓 在崇泰里獅子峰。

黃選墓 在崇泰里獅子峰。

黃銘墓 ,在崇泰里南琅臺。

黃伯榮墓 ,在崇泰里獅子峰。

吳居仁墓 ,在均亭里溪源。

魏慶之墓 在崇化里「奏仙壇。」

熊禾墓 ,在崇泰里。熊屯《橫曆》。

熊剛大墓 在任得里貴湖。

元李明墓 在同由里「大岐」 後。

徐琰墓 在永忠里中化巖戶鳳山。

明丁顯墓 在崇文里白石嶺。

羅寅墓 在崇泰里羅墩葫蘆山。

張智墓 在崇化里雲衢橋邊。

考證

浦城縣

唐處州刺史劉守謙墓 在縣東勝果寺後。宋「太傅章仔鈞母夫人之墓。」

學士楊億墓 在長樂里楊村宅後。

徽猷閣學士周因墓 在「孝弟里。」

狀元祖秀實墓 ,在官田里新興教寺後。尚書徐應龍墓 ,在泰寧里應跡寺後。

少監徐鳳墓 在募泰里池師源。

直院真德秀墓 ,在孝弟里株林山之陽。元知州張寧墓 ,在募泰里郭前村。

明左布政徐奇墓 在北隅徐原。

布政陳遜墓 在孝弟里大石溪。

少卿潘賜墓 在西隅新溪橋側。

政和縣

唐招討使張謹墓 在感化下里。

宋朱森墓 在感化下里護國寺西廡外,熹之祖也。

陳朝老墓 ,在高宅里石門。明塘崦墓碑見在。謝郎中墓 ,在東衢里松源見有碑,題「嘉定二年葬。」

謝判院墓 ,在東衢里,石龍院後。

明魏伯堅墓 ,在護國寺之左。

孝友余應墓 在龜峰寺後。

松溪縣

陸宏墓 ,在皈伏里,濟美廟後。

陳寵墓 在縣治西南隅。近城邊有碑刻「大唐儀鳳二年刺史陳寵墓。」 今無存。

王審知母墓 在慶源里。土名「下田」 有龜山,相傳王審知葬母於此。山下平洋,可屯兵馬數萬,至今有「大校場」 、「小校場」 之號。

皇妃墓 在杉溪里,訛傳在柳漈寺後。今查非柳漈,乃留祭也。宋祥興元年,葬妃於本山,即於山下建一寺,置寺租若干以供妃祭,因扁其寺曰「留祭。」 俗以音訛之也,遂易其名。今寺并田俱廢。嘉靖間尚有墓碑,刻「大宋皇妃夙氏墓。」 男帝昱立,今無存。

吳執中墓 ,在東關里後窠山。

吳元吉墓 在東關里妙峰山中心嶺。宋御史吳元吉葬此。天聖二年有碑,今無存。

陳戩墓 在縣後棗嶺山。

李扶墓 在皈伏里後洋砂坵坪。

葉景仁墓 在遂應場翁村。《舊志》云:「以上吳、陳、李、葉四墓,明嘉靖間,俱奉察院白案。」 查申報魏濬墓 在東嶽廟左。

真憲時墓 在「登雲橋右。」

「古大墓 」 ,在錢園村,舊有五處,皆用大石板。其傍有繫馬樁,規式似大葬也。不知何代何氏,其碑無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