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21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二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一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一

  宋七

  龐籍       宋庠

  王曙       杜衍

  富弼       賈昌朝

官常典第二百二十一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一 编辑

宋七 编辑

龐籍 编辑

按《宋史》本傳:「籍字醇之,單州武成人。及進士第,為黃 州司理參軍,知州夏竦以為有宰相器,調開封府兵 曹參軍,知府薛奎薦為法曹,遷大理寺丞,知襄邑縣。 預修《天聖編敕》,為刑部詳覆官,擢群牧判官。因轉對, 言:『舊制不以國馬假臣下,重武備也。樞密院以帶甲 馬借,內侍楊懷敏群牧覆奏,乃賜一馬,三日迺復借 之,數日而復罷。樞密掌機命,反覆乃如此。平時百官 奏事上前,不自批章,止送中書、樞密院。近歲璽書內 降,濅多於舊,無以防偏請、杜倖門矣。往者王世融以 公主子毆府吏,法當贖金,特停任。近作坊料物庫主 吏盜官物,輒自逃避,以宮掖之親,三司遽罷追究。今 日聖斷,乃異於昔,臣竊惑焉』。」祥符令檢下稍嚴,胥吏 相率空縣而去,令坐罷免,若是,則清彊者沮矣。久之, 出知秀州,召為殿中侍御史。章獻太后遺詔,章惠太 后議軍國事,籍請下閤門,取垂簾儀制盡燔之。又奏: 「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辯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 採公論,毋令出於執政。」孔道輔謂人曰:「言事官多觀 望宰相意,獨龐醇之」天子御史也,為開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內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來,未 有美人稱教旨下府者,當杖。內侍。」詔有司自今宮中 傳命,毋得輒受。數劾范諷罪,諷善李迪,皆寢不報,反 坐言宮禁事不得實,以祠部員外郎罷為廣南東路 轉運使。又言范諷事有不盡如奏,諷坐貶,籍亦降太 常博士、知臨江軍。尋復官,徙福建轉運使。景祐三年, 為侍御史,改刑部員外郎、知雜事,判大理寺,進天章 閣待制。元昊反,為陝西體量安撫使,坐令開府府吏 馮士元市女口,降知汝州,徙同州,就除陝西都轉運 使。文彥博鞫黃德和獄未上,詔籍同案,籍言曰:「德和 退怯當誅。劉平力戰而沒,宜加恤其子孫。」又建言:「頻 歲災異,天久不雨,宮中費用奢靡,出納不嚴,須索煩 多,有司無從鉤校虛實。臣竊謂凡乘輿所費,宮中所 用,宜務加裁抑,取則先帝,修德弭災之道也。今宿兵 西鄙,將士力戰,弗獲功賞,而內官、醫官、樂官無功勞, 享豐賜,天下指目,謂之三官。願少裁損,無厚賚予,專 勵戰功,寇不足平也。」進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俄兼 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明年,改延州觀 察使,力辭,換左諫議大夫。自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門、 安遠栲,栳砦破五龍川,邊民焚掠殆盡。籍至,稍葺治 之。戍兵十萬,無壁壘,皆散處城中,畏籍,莫敢犯法。金 明西北有渾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橋子谷,寇出入之 隘道。使部將狄青將萬餘人築招安砦於谷旁,數募 民耕種,收粟以贍軍。周美襲取承平砦,王信築龍安 砦,悉復所亡地,築十一城,及開癿,名平戎道,通永和、 烏仁關,更東西陣法為方陣,頗損益兵械。元昊遣李 文貴齎野利旺榮書來送款,籍曰:「此詐也。」乃屯兵青 澗城。後數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貴開諭之,遣去。既 而元昊又以旺榮書來,會帝厭兵,因招懷之,遣籍報 書,使呼旺榮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稱, 使旺榮當之,則元昊不得臣矣。今其書自稱『寧令』或 『《謨寧令》』,皆其官名也,於義無嫌。」朝廷從之。會敵新破 涇原城,砦方議修復,使者往返踰年,又遣賀從勗來, 改名曰曩霄,稱男不稱臣,籍不敢聞。從勗曰:「子事父, 猶臣事君也。若得至京師,天子不許,更歸議之。」籍送 使者闕下,因陳便宜,言:「羌久不通和市,國人愁怨。今 辭理濅順,必有改事中國之心,請遣使者申諭之。」朝 廷采用其策。元昊既臣,召籍為樞密副使,籍言:「自陝 西用兵,公私俱困,請併官省屬,退近塞之兵,就食內 地。」從之。於是頗省邊費。改參知政事,拜工部侍郎、樞 密使,遷戶部,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監修國史。籍初入相,且獨員,而遽為昭文館大學士, 出殊拜也。儂智高反,師數不利,遣狄青為宣撫使,諫 官韓絳謂武人不宜專任,帝以問籍,籍曰:「青起行伍, 若以文臣副之,則號令不專,不如不遣。」詔嶺南諸軍 皆受青節度。既而捷書至,帝喜曰:「青破賊,卿之力也。」 遂欲以青為樞密使、同平章事,籍力爭之,不聽。嶺南 平。二廣舉人推恩者六百九十一人,論者以為過。頃 之,齊州學究皇甫淵以捕賊功,法當賞錢,數上書求 用。道士趙清貺與籍娣家親,紿為淵白,籍迺與堂吏共受淵賂。小吏訴之,下開封府捕清貺,刺配遠州,道 死。韓絳言籍陰諷府杖殺清貺以滅口,覆之無狀,言 不已,乃罷知鄆州。居數月,加觀文殿大學士,拜昭德 軍節度使、知永興軍,改并州。仁宗不豫,籍嘗密疏請 擇宗室之賢者為皇子,其言甚切。坐擅聽麟州築堡, 白草平,而州將武戡等為夏人所敗,復為觀文殿大 學士、戶部侍郎、知青州,遷尚書左丞,不拜,徙定州。召 還京師,上章告老,尋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潁國公。薨, 年七十六。時仁宗不豫,廢朝、臨奠皆不果,第遣使弔 賻其家。贈司空,加侍中,諡莊敏。籍曉律令,長於吏事, 持法深峭,軍中有犯,或斷斬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 士卒畏服。治民頗有惠愛。及為相,聲望減於治郡時。

宋庠 编辑

按《宋史》本傳:「庠字公序,安州安陸人,後徙開封之雍 丘。父杞,嘗為九江掾,與其妻鍾禱于廬阜。鍾夢道士 授以書曰:『以遺爾子』。視之,《小戴禮》也。已而庠生。他日 見許真君像,即夢中見者。庠天聖初,舉進士,開封試、 禮部皆第一,擢大理評事,同判襄州。召試,遷太子中 允、直史館,歷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遷左正」 言。郭皇后廢,庠與御史伏閣爭論,坐罰金。久之,知制 誥。時親策賢良、茂才等科,而命與武舉人雜視。庠言: 「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設次具飲 膳,斥武舉人令別試。詔從之。兼史館修撰、知審刑院。 密州豪王澥私釀酒,鄰人往捕之,澥紿奴曰:「盜也。」盡 使殺其父子四人。州論奴以法,澥獨不死。宰相陳堯 佐右澥,庠力爭,卒抵澥死。改權判吏部流內銓,遷尚 書刑部員外郎。仁宗欲以為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 院事。中書言:故事,無自知制誥除執政者,乃詔為翰 林學士。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 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號,郊,交也,合姓名言 之為不祥。」帝弗為意,他日以諭之,因改名庠。寶元中, 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庠為相,儒雅,練習故事,自 執政,遇事輒分別是非。嘗從容論及唐入閤儀,庠退 而上奏曰:「入閤,乃有唐隻日於紫宸殿受常朝之儀 也。」唐有大內,又有大明宮,宮在大內之東北,世謂之 東內。高宗以後,天子多在大明宮之正南門曰丹鳳 門,門內第一殿曰含元殿,大朝會則御之。第二殿曰 宣政殿,謂之正衙,朔望大冊拜則御之。第三殿曰紫 宸殿,謂之「上閤」,亦曰「內衙」,隻日常朝則御之。天子坐 朝,須立仗於正衙殿,或乘輿止御紫宸,即喚仗自宣 政殿兩門入,是謂東西上閤門也。以本朝宮殿視之, 宣德門,唐丹鳳門也;大慶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 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今欲求入閤本意,施 於《儀典》,須先立仗文德庭,如天子止御紫宸,即喚仗 自東西閤門入。如此則差與舊儀合。但今之諸殿,比 於唐制,南北不相對耳。又按:唐自中葉以還,雙日及 非時大臣奏事,別開延英殿,若今假日御崇政、延和 是也。」乃知唐制,每遇坐朝日,即為入閤,其後正衙立 仗,因而遂廢,甚非禮也。庠與宰相呂夷簡論數不同, 凡庠與善者,夷簡皆指為朋黨,如鄭戩、葉清臣等悉 出之。乃以庠知揚州。未幾,以資政殿學士徙鄆州,進 給事中。參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問宰相章得象:「誰 可代仲淹者?」得象薦宋祁。帝雅意在庠,復召為參知 政事。慶曆七年春旱,用漢災異策免三公故事,罷宰 相賈昌朝,輔臣皆削一官,以庠為右諫議大夫。帝嘗 召二府對資政殿,出手詔策以時事。庠曰:「兩漢對策, 本延巖穴草萊之士。今備位政府而比諸生,非所以 尊朝廷,請至中書合議條奏。」時陳執中為相,不學少 文,故夏竦為帝畫此謀,意欲困執中也。論者以庠為 知體。明年,除尚書工部侍郎,充樞密使。皇祐中,拜兵 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享明堂, 遷工部尚書。嘗請復群臣家廟,曰:「慶曆元年赦書,許 文武官立家廟,而有司終不能推述先典,因循顧望, 使王公薦享,下同委巷,衣冠昭穆,雜用家人,緣偷襲 弊,甚可嗟也。請下有司論定施」行,而議者不一,卒不 果復。三年,祁子與越國夫人曹氏、客張彥方遊,而彥 方偽造敕牒,為人補官,論死。諫官包拯奏庠不戢,子 弟又言庠在政府無所建明,庠亦請去。乃以刑部尚 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河南府。後徙許州,又徙河陽,再 遷兵部尚書。入覲,詔綴中書門下班,出入視其儀物。 以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樞密使,封莒國公。數言:「國 家當慎固根本,畿輔宿兵,常盈四十萬,羨則出補更 戍,祖宗初謀也,不苟輕改。」既而與副使程戡不協,戡 罷,而御史言庠昏惰,乃以河陽三城節度、同平章事 判鄭州,徙相州。以疾召還。英宗即位,移鎮武軍,改封 鄭國公。庠在相州,即上章請老,至是,請猶未已,帝以 大臣故,未忍遽從,乃出判亳州。庠前後所至,以慎靜 為治,及再登用,遂沈浮自安。晚愛信幼子,多與小人 遊,不謹。御史呂晦請敕庠不得以二子隨,帝曰:「庠老 矣,奈何不使其子從之。」至亳,請老益堅。以司空致仕。 卒,贈太尉兼侍中,諡元獻。帝為篆其墓碑曰「忠規德範之碑。」庠自應舉時,與祁俱以文學名擅天下,儉約 不好聲色,讀書至老不倦。善正訛謬,嘗校定《國語》,撰 《補音》三卷。又輯《紀年通譜》,區別正閏,為十二卷,《垣 叢志》三卷,《尊號錄》一卷,《別集》四十卷。天資忠厚,嘗曰: 「逆詐恃明,殘人矜才,吾終身不為也。」沈邈嘗為京東 轉運使,數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監麴院,因出借 縣人負物,杖之,道死,實以他疾。而邈子為府屬所惡, 欲痛治之以法,庠獨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 稱其長者。

王曙 编辑

按《宋史》本傳:「曙字晦叔,隋東皋子績之後,世居河汾, 後為河南人。中進士第,再調定國軍節度推官。咸平 中,舉賢良方正科,策入等,遷祕書省著作佐郎,知定 海縣。還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馬政,為《群牧故事》六 卷,上之。遷太常丞,判三司憑由理欠司。坐舉進士失 實,降監廬州茶稅。再遷尚書工部員外郎、龍圖閣待」 制,以右諫議大夫為河北轉運使。坐部吏受賕,降知 壽州。徙淮南轉運使、勾當三班院、權知開封府,以樞 密直學士知益州。繩盜以峻法,多致之死。有卒夜告 其軍將亂,立辨其偽,斬之。蜀人比之張詠,號「前張後 王。」入為給事中。仁宗為皇太子,與李迪同選兼賓客, 復坐貢舉失實黜官。復為給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 準女也。準罷相且貶,曙亦降知汝州。準再貶,曙亦貶 郢州團練副使。起為光祿卿、知襄州,又徙汝州。復給 事中、知潞州。州有殺人者,獄已具,曙獨疑之。既而提 點刑獄杜衍至,事果辨。曙為作《辨獄記》以戒官吏。徙 河南府、永興軍,召為御史中丞兼理檢使。理檢置使 自此始。玉清昭應宮災,繫守衛者御史獄。曙恐朝廷 議修復,上言:「昔魯桓、僖宮災,孔子以為桓、僖親盡當 毀者也。遼東高廟及高園便殿災,董仲舒以為高廟 不當居陵旁,故災。魏崇華殿災,高堂隆以臺榭宮室 為戒,宜罷之勿治。文帝下聽,明年復災。今所建宮非 應《經》義,災變之來,若有警者。願除其地,罷諸禱祠,以 應天變。」仁宗與太后感悟,遂減守衛者罪。已而詔以 不復繕修諭天下,又請三品以上立家廟,復唐舊制。 以尚書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以疾請罷,改戶部侍郎、 資政殿學士、知陝州,徙河陽,再知河南府,遷吏部,召 為樞密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逾月,首發疽卒。贈 太保、中書令,諡文康。曙方嚴簡重,有大臣體。居官深 自抑損。喜浮圖法,齋居蔬食,泊如也。初,錢惟演留守 西京,歐陽修、尹洙為官屬,修等頗游宴,曙後至,嘗厲 色戒修等曰:「諸君縱酒過度,獨不知寇萊公晚年之 禍邪?」修起對曰:「以修聞之,萊公正坐老而不知止爾。」 曙默然,終不怒。及為樞密使,首薦修等,置之館閣。有 集四十卷,《周書音訓》十二卷,《唐書備問》三卷,《莊子旨 歸》三篇,《列子旨歸》一篇,戴斗《奉使錄》二卷,集《兩漢詔 議》四十卷

杜衍 编辑

按《宋史》本傳:「衍字世昌,越州山陰人。父遂良,仕至尚 書度支員外郎。衍總髮苦志厲操,尤篤於學。擢進士 甲科,補揚州觀察推官,改祕書省著作佐郎,知平遙 縣。使者薦之,通判晉州。詔舉良吏,擢知乾州。陳堯咨 安撫陝西,有詔藩府,乃賜宴。堯咨至乾州,以衍賢,特 賜宴,仍徙衍權知鳳翔府。及罷歸,二州民邀留境上」, 曰:「何奪我賢太守也?」以太常博士提點河東路刑獄, 遷尚書祠部員外郎,按行潞州,折冤獄。知州王曙為 作《辨獄記》。高繼昇知石州,人告繼昇連蕃族謀變,逮 捕繫治,久不決。衍辨其誣,抵告者罪。寧化軍守將鞫 人死罪不以實,衍覆正之,守將不伏,訴之。詔為置獄, 果不當死,徙京西路,又徙知揚州。有司奏衍辨獄法 當賞,遷刑部。章獻太后遣使安撫淮南,使還,未及他 語,問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狀對。太后嘆曰:「吾知之久 矣。」徙河東轉運副使、陝西轉運使。召為三司戶部副 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江陵府。未行,會河北乏軍費,選 為都轉運使,遷工部郎中,不增賦於民而用足。還為 樞密直學士。求補外,以右諫議大夫知天雄軍。始,衍 為治謹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憚其清整。仁宗 特召為御史中丞。奏言:「中書、樞密,古之三事大臣,所 謂坐而論道者也。止隻日對前殿,何以盡天下之事? 宜迭召見,賜坐便殿,以極獻替可否,其他不必親煩 陛下也。」又議《常平法》曰:「歲有豐凶,穀有貴賤,官以法 平之,則農有餘利矣。今豪商大賈,乘時賤收,水旱則 稽伏而不出,冀其翔踴,以圖厚利,而困吾民也。請量 州郡遠近,戶口眾寡,嚴賞罰,課責官吏,出納無壅,增 損有宜。公糴未充,則禁爭糴以規利者;糴畢而儲之, 則察其以供軍為名而假借者。州郡闕母錢,願出官 帑助之。否則勸課之官,家至日見,亦奚益於事哉?」兼 判吏部流內銓,選補科格繁長,主判不能悉閱,吏多 受賕,出縮為姦。衍既視事,即敕吏函銓法問曰:「盡乎?」 曰:「盡矣。」力閱視,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諸吏無得升 堂,各坐曹聽行文書,銓事悉自予奪,由是吏不能為姦利。數月,聲動京師。改知審官院,其裁制如判銓時。 遷尚書工部侍郎、知永興軍。民有晝亡其婦者,為設 方略捕,立得「殺人賊」,發所瘞屍,并得賊殺他婦人屍 二,秦人大驚,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衝,加龍圖閣 學士。寶元二年,遷刑部侍郎,復知永興軍。時方用兵, 民苦調發,吏因緣為姦。衍區處計畫,量道里遠近,寬 其期會,使民得次第輸官,比他州費省過半。召還,權 知開封府。遠近聞衍名,莫敢于以私。拜同知樞密院 事,改樞密副使。夏竦上《攻守策》,宰相欲用出師,衍曰: 「僥倖成功,非萬全計。」爭議久之,求罷,不許。賜手詔敦 勉,為河東宣撫使。拜吏部侍郎、樞密使。每內降恩,率 寢格不行,積詔旨至十數,輒納帝前。諫官歐陽修入 對,帝曰:「外人知杜衍封還內降邪?凡有求於朕」,每以 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於所封還也。契丹與元昊戰 黃河外,參知政事范仲淹宣撫河東,欲以兵自從。衍 曰:「二國方交𩰚,勢必不來,我兵不可妄出。」仲淹爭議 帝前,詆衍語甚切。仲淹嘗父行事衍,衍不以為恨。契 丹婿劉三嘏避罪來歸,輔臣議厚館之,以詰契丹陰 事,諫官歐陽修亦請留三嘏,帝以問衍,衍曰:「中國主 忠信,若自違誓約,納叛亡,則不直在我。且三嘏為契 丹近親,而逋逃來歸,其身謀若此,尚足與謀國乎?納 之何益?不如還之。」乃還三嘏。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 學士兼樞密使。衍好薦引賢士,而沮止僥倖,小人多 不悅。其婿蘇舜欽,少年能文章,論議稍侵權貴,監進 奏院,循前例祠神,以伎樂娛賓。集賢校理王益柔為 衍所知,或言益柔嘗戲作《傲歌》,御史皆劾奏之,欲因 以危衍。諫官孫甫言丁度因對求大用,請屬吏。度知 甫所奏誤,力求置對。衍以甫方奉使契丹,寢甫奏,度 深御之。及衍罷,度草制,指衍為朋比。時范仲淹、富弼 欲更理天下事,與用事者不合。仲淹、弼既出宣撫,言 者附會,益攻二人之短。帝欲罷仲淹、弼政事,衍獨左 右之,然衍平日議論,實非朋比也。以尚書左丞出知 兗州。慶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請還印綬,乃以太子 少師致仕。衍為宰相,賈昌朝不喜,議者謂故相一上 章得請,以三少致仕,皆非故事,蓋昌朝抑之也。皇祐 元年,特遷太子太保,召陪祀明堂,仍詔應天府敦遣。 就道都亭驛,設帳具几杖待之,稱疾固辭。進太子太 傅,賜其子同進士出身,又進太子太師、知制誥王洙 謁告歸應天府,有詔撫問,封祁國公。衍清介,不殖私 產。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數十楹,居之裕 如也。出入從者十許人,烏帽、皂履、綈袍、革帶。或勸衍 為居士服,衍曰:「老而謝事,尚可竊高士名邪?」善為詩, 正書、行、草皆有法。病革,帝遣中使賜藥,挾太醫往視, 不及,卒,年八十。贈司徒兼侍中,諡正獻。戒其子努力 忠孝,斂以一枕一席,小壙庳冢以葬。自作《遺疏》,其略 曰:「無以久安而匆邊防,無以既富而輕財用,宜早建 儲副以安人心。」語不及私。

富弼 编辑

按《宋史》本傳:「弼字彥國,河南人。初,母韓有娠,夢旌旗 鶴鴈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篤學,有大度,范 仲淹見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 妻以女。仁宗復制科,仲淹謂弼子當以是進。舉茂才 異等,授將作監丞,簽書河陽判官。仲淹坐爭廢后事 貶,弼上言是一舉而二失也。縱未能復后,宜還。仲淹。」 不聽。通判絳州,遷直集賢院。趙元昊反,弼疏陳八事, 乞斬其使者。召為開封府推官、知諫院。康定元年,日 食正旦,弼請罷宴徹樂,就館賜北使酒食。執政不可, 弼曰:「萬一契丹行之,為朝廷羞。」後聞契丹果罷宴,帝 深悔之。時禁臣僚越職言事,弼因論日食,極言應天 變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元昊寇鄜延,破金明,鈐轄 盧守懃不救,內侍黃德和引兵走,大將劉平戰死,德 和誣其降賊。弼請按竟其獄,德和坐要斬。夏守斌為 陝西都部署,又以入內都知王守忠為鈐轄。弼言:「用 守斌,既為天下笑,今益以守忠,殆與唐監軍無異。守 懃、德和,覆車之轍,可復蹈乎?」詔罷守忠。又請令宰相 兼領樞密院。時西夏首領二人來降,但補借奉職。弼 言當厚賞以勸來者。事下中書,宰相初不知也。弼嘆 曰:「此豈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極論之。於是從弼言, 除鹽鐵判官、史館修撰,奉使契丹。慶曆二年,為知制 誥,糾察在京刑獄,堂吏有偽為僧牒者,開封不敢治, 弼白執政,請以吏付獄,呂夷簡不悅。會契丹屯兵境 上,遣其臣蕭英、劉六符來求關南地。朝廷擇報聘者, 皆以其情叵測,莫敢行,夷簡因是薦弼。歐陽修引顏 真卿使李希烈事,請留之,不報。弼即入對,叩頭曰:「主 憂臣辱,臣不敢愛其死。」帝為動色,先以為接伴。英等 入境,中使迎勞之,英託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臥車 中,聞命輒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弼開懷與語,英感悅,亦不復隱其情,遂密以其主所 欲得者告曰:「可從從之,不然,以一事塞之足矣。」弼具 以聞,帝唯許增歲幣,仍以宗室女嫁其子。進弼樞密 直學士,辭曰:「國家有急,義不憚勞,奈何逆以官爵賂之?」遂為使報聘。既至六符,來館客,弼見契丹主問故, 契丹主曰:「南朝違約,塞鴈門,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 將以何為?群臣請舉兵而南,吾以謂不若遣使求地, 求而不獲,舉兵未晚也。」弼曰:「北朝忘章聖皇帝之大 德乎?澶淵之役,苟從諸將言,北兵無得脫者。且北朝 與中國通好,則人主專其利而臣下無獲;若用兵,則 利歸臣下而人主任其禍。故勸用兵者,皆為身謀耳。」 契丹主驚曰:「何謂也?」弼曰:「晉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 亂,土宇狹小,上下離叛,故契丹全師獨克,然壯士健 馬,物故大半。今中國提封萬里,精兵百萬,法令修明, 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勝乎?就使其勝,所 亡士馬群臣當之歟?抑人主當之歟?若通好不絕,歲 幣盡歸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 弼又曰:「塞鴈門者,以備元昊也。塘水治於何承矩,事 在通好前。城隍皆修舊,民兵亦補闕,非違約也。」契丹 主曰:「微卿言,吾不知其詳,然所欲得者,祖宗故地耳。」 弼曰:「晉以盧龍賂契丹,周世宗復取關南,皆異代事。 若各求地,豈北朝之利哉!」既退,《六符》曰:「吾主恥受金 帛,堅欲十縣,何如?」弼曰:「本朝皇帝言朕為祖宗守國, 豈敢妄以土地與人!北朝所欲,不過租賦爾,朕不忍 多殺兩朝赤子,故屈己增幣以代之。若必欲得地,是 志在敗盟,假此為詞耳。澶淵之盟,天地鬼神實臨之。 今北朝首發兵端,過不在我,天地鬼神,其可欺乎!」明 日,契丹主召弼同獵,引弼馬自近,又言得地則歡好 可久。弼反覆陳必不可狀,且言:「北朝既以得地為榮, 南朝必以失地為辱。兄弟之國,豈可使一榮一辱哉!」 獵罷,《六符》曰:「吾主聞公榮辱之言,意甚感悟,今惟有 結婚可議耳。」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長公主出降, 齎送不過十萬緡,豈若歲幣無窮之利哉!」契丹主諭 弼使歸,曰:「俟卿再至,當擇一受之。卿其遂以誓書來。」 弼歸復命,復持二議,及受《口傳》之詞於政府以往。行 次,樂壽謂副使張茂實曰:「吾為使者而不見國書,脫 書詞與《口傳》異,吾事敗矣。」啟視,果不同。即馳還都,以 晡時入見,易書而行。及至,契丹不復求婚,專欲增幣, 曰:「南朝遺我之辭,當曰獻,否則曰納。」弼爭之,契丹主 曰:「南朝既懼我矣,於二字何有?若我擁兵而南,得無 悔乎?」弼曰:「本朝兼愛南北,故不憚更成,何名為懼?或 不得已,至於用兵,則當以曲直為勝負,非使臣之所 知也。」契丹主曰:「卿勿固執,古亦有之。」弼曰:「自古唯唐 高祖借兵於突厥,當時贈遺,或稱獻納,其後頡利為 太宗所擒,豈復有此禮哉!」弼聲色俱厲,契丹知不可 奪,乃曰:「吾當自遣人議之。」復使劉六符來。弼歸奏曰: 「臣以死拒之,彼氣折矣,可勿許也。」朝廷竟以「納」字與 之。始受命,聞一女卒,再命,聞一子生,皆不顧。又除樞 密直學士,遷翰林學士,皆懇辭曰:「增歲幣非臣本志, 特以方討元昊,未暇與角,故不敢以死爭,其敢受乎?」 三年,拜樞密副使,辭之愈力,改授資政殿學士兼侍 讀學士。七月,復拜樞密副使。弼言:「契丹既結好,議者 便謂無事。萬一敗盟,臣死且有罪。願陛下思其輕侮 之恥,坐薪嘗膽,不忘修政。」以誥納上前而罷。踰月,復 申前命,使宰相諭之曰:「此朝廷特用,非以使遼故也。」 弼乃受。帝銳以太平,責成宰輔,數下詔督弼與范仲 淹等。又開天章閣,給筆札,使書其所欲為者,且命仲 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當世之務》十餘條及《安邊》 十三策,大略以進賢、退不肖、止僥倖、去宿弊為本,欲 漸易監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於是小人始不 悅矣。元昊遣使以書來,稱男不稱臣。弼言:「契丹臣元 昊而我不臣,則契丹為無敵於天下,不可許。」乃卻其 使,卒臣之。四年,契丹受禮雲中,且發兵。會元昊伐呆 兒族,於河東為近,帝疑二邊同謀。弼曰:「兵出無名,契 丹不為也。元昊本與契丹約相左右,今契丹獨獲重 幣,元昊有怨言,故城威塞以備之。呆兒屢寇威塞,契 丹疑元昊使之,故為是役,安能合而寇我哉?」或請調 發為備,弼曰:「如此正墮其計,臣請任之。」帝乃止。契丹 卒不動,夏竦不得志,中弼以飛語,弼懼,求宣撫河北。 還,以資政殿學士出知鄆州。歲餘,讒不驗。加給事中, 移青州,兼京東路安撫使。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 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餘萬區,散處 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祿, 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廩之,仍書其勞,約他日 為奏請受賞。率五日,輒遣人持酒肉飯糗慰藉,出於 至誠,人人為盡力。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流 民擅取;死者為大冢葬之,目曰「叢蒙。」明年,麥大熟,民 各以遠近受糧歸,凡活五十餘萬人,募為兵者萬計。 帝聞之,遣使褒勞,拜禮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職也。」辭 不受。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 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 實殺之。」自弼立法簡便,周盡天下,傳以為式。王則叛, 齊州禁兵欲應之,或詣弼告齊非弼所部,恐事泄變 生。適中貴人張從訓御命至青,弼度其可用,密付以 事,使馳至齊,發吏卒取之,無得脫者,即自劾顓擅之罪。帝益嘉之,復以為禮部侍郎,又辭不受。遷大學士, 徙知鄭蔡、河陽,加觀文殿學士,改宣徽南院使,判并 州。至和二年,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 士,與文彥博並命。宣制之日,士大夫相慶於朝,帝微 覘知之,以語學士歐陽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諸夢卜, 豈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頓首賀。帝弗豫,大臣不得 見,中外憂慄。弼、彥博入問疾,因託禳禬事,止宿連夕, 每事皆關白乃行,宮內肅然。語在《彥博傳》。嘉祐三年, 進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弼為相,守典故,行故事, 而傅以公議,無容心於其間。當是時,百官任職,天下 無事。六年三月,以母憂去位,詔為罷春宴。故事,執政 遭喪皆起復。帝虛位五起之,弼謂:「此金革變禮,不可 施於平世,卒不從命。英宗立,召為樞密使。居二年,以 足疾求解,拜鎮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 揚州,封祁國公,進封鄭。熙寧元年,徙判汝州。詔入覲, 許肩輿至殿門。神宗御內東門小殿,令其子掖以進, 且命毋拜。坐語從容,訪以治道。弼知帝果於有為,對 曰:『人主好惡,不可令人窺測,可測則姦人得以傅會, 當如天之監人,善惡皆所自取,然後誅賞隨之,則功 罪無不得其實矣』。」又問邊事,對曰:「陛下臨御未久,當 布德行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帝默然,至日昃乃退, 欲以集禧觀使留之,力辭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 兼侍中,賜甲第,悉辭之。以左僕射、門下侍郎同平章 事。時有為帝言災異皆天數,非關人事得失所致者, 弼聞而嘆曰:「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為 者?此必姦人欲進邪說以搖上心,使輔拂諫爭之臣 無所施其力。是治亂之機,不可以不速救。」即上書數 千言力論之。又言:「君子小人之進退,繫王道之消長, 願深加辨察,匆以同異為喜怒,喜怒為用捨。陛下好 使人伺察外事,故姦險得志,又多出親批,若事事皆 中,亦非為君之道。脫十中七八,積日累月,所失亦多。 今中外之務漸有更張,大抵小人惟喜生事,願深燭 其然,無使有悔。」是時久旱,群臣請上尊號及用樂,帝 不許,而以同天節契丹使當上壽,故未斷其請。弼言: 「此盛德事,正當以此示之,乞并罷上壽。」帝從之。即日 雨,弼又上疏:「願益畏天戒,遠姦佞,近忠良」,帝手詔褒 答之。王安石用事,雅不與弼合,弼度不能爭,多稱疾 求退,章數十上。神宗將許之,問曰:「卿即去,誰可代卿 者?」弼薦文彥博。神宗默然良久,曰:「王安石何如?」弼亦 默然。拜武寧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改 亳州。青苗法出,弼以謂如是則財聚於上,人散於下, 持不行。提舉官趙濟劾弼格詔旨,侍御史鄧綰又乞 付有司鞫治,乃以僕射判汝州。安石曰:「弼雖責,猶不 失富貴。昔鯀以方命殛,共工以象恭流,弼兼此二罪, 止奪使相,何由沮姦?」帝不答。弼言:「新法臣所不曉,不 可以治郡,願歸洛養疾。」許之。遂請老,加拜司空,進封 韓國公,致仕。弼雖家居,朝廷有大利害,知無不言。郭 逵討安南,乞詔逵擇利進退,以全王師;契丹爭河東 地界,言其不可許;星文有變,乞開廣言路;又請速改 新法,以解倒懸之急。帝雖不盡用,而眷禮不衰。嘗因 安石有所建明,卻之曰:「富弼手疏稱『老臣無所告訴, 但仰屋竊嘆者,即當至矣』。」其敬之如此。元豐三年,王 堯臣之子同老上言:「故父參知政事時,當仁宗服藥, 嘗與弼及文彥博議立儲嗣,會翊日有瘳,其事遂寢。」 帝以問彥博,對與同老合,帝始知至和時事。嘉弼不 自言,以為司徒。六年八月薨,年八十。手封《遺奏》,使其 子紹庭上之。其大略云:「陛下即位之初,邪臣納說圖 任之際,聽受失宜,上誤聰明,浸成禍患。今上自輔臣, 下及多士,畏禍圖利,習成敝風,忠詞讜論,無復上達。 臣老病將死,尚何顧求?特以不忍上負聖明,輒傾肝 膽,冀哀憐愚忠,曲垂采納。去年永樂之役,兵民死亡 者數十萬,今久戍未解,百姓困窮,豈諱過恥敗,不思 救禍之時乎?天地至仁,寧與羌夷校曲直勝負?願歸 其侵地,休兵息民,使關、陝之間稍遂生理。兼陝西再 團保甲,又葺教場,州縣奉行,勢侔星火,人情惶駭,難 以復用,不若寢罷以綏懷之。臣之所陳,急於濟事。若 夫要道,則在聖人所存與所用之人、君子小人之辨 耳。陛下審觀天下之勢,豈以為無足慮邪?」帝覽奏震 悼,輟朝三日。內出祭文致奠,贈太尉,諡曰文忠。弼性 至孝,恭儉好修,與人言必盡敬。雖微官及布衣謁見, 皆與之亢禮,氣色穆然,不見喜慍。其好善嫉惡,出於 天資。常言:「君子與小人並處,其勢必不勝。君子不勝, 則奉身而退,樂道無悶;小人不勝,則交結搆扇,千岐 萬轍,必勝而後已。迨其得志,遂肆毒於善良,求天下 不亂,不可得也。」其終身皆出於此云。元祐初,配享神 宗廟庭,哲宗篆其碑首曰《顯忠尚德》,命學士蘇軾撰 文刻之。紹聖中,章惇執政,謂弼得罪先帝,罷配享。至 靖康初,詔復舊典焉。

賈昌朝 编辑

按《宋史》本傳:昌朝,字子明,真定獲鹿人,晉史官緯之

從曾孫也。天禧初,真宗嘗祈穀南郊,昌朝獻頌道左
考證
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主晉陵簿。賜對便殿,除國子監

說書。孫奭判監,獨稱昌朝「講說有師法。他日書路隨、 韋處厚傳示昌朝曰:『君當以經術進,如二公』。」為潁川 郡王院伴讀。再遷殿中丞,歷知宜興、東明縣。奭侍讀 禁中,以老辭,薦昌朝自代。詔試中書,尋復國子監說 書。上言:「《禮》,母之諱不出於宮。今章獻太后易月制除, 猶諱父名,非尊宗廟也。」詔從之。景祐中,置崇政殿說 書,以授昌朝,誦說明白,帝多所質問,昌朝請紀錄以 進,賜名《邇英延義記注》。加直集賢院。太平興國寺災, 是夕,大雨震雷,朝廷議修復,昌朝上言:「《易》·震之象曰: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近年寺觀屢災,此殆天示 警告,可勿繕治,以示畏天愛人之意。」西域僧獻佛骨、 銅像,昌朝請加賜遣還,毋以所獻示中外。悉行其言。 天章閣置侍講,亦首命昌朝。累遷尚書禮部郎中、史 館修撰。劉平為元昊所執,邊吏誣平降賊,議收其家。 昌朝曰:「漢族殺李陵,陵不得歸,而漢悔之。先帝厚撫 王繼忠家,終得繼忠用。平事未可知,使收其族,雖平 在亦不得還矣。」乃得不收。擢知制誥、權判吏部流內 銓兼侍講。初,銓法,縣令奉錢滿萬二千乃舉令。昌朝 曰:「法如此,則小縣終不得善令,請概舉令而與之,奉 如大縣。」進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遷右諫議大 夫、權御史中丞兼判國子監。議者欲以金繒啗契丹, 使攻元昊。昌朝曰:「契丹許我有功,則責報無窮矣。」力 止之,乃上言曰:「太祖初有天下,監唐末、五代方鎮武 臣、土兵、牙校之盛,盡收其威權,當時以為萬世之利。 及太宗時,將帥率多舊人,猶能仗威靈,稟成算,出師 禦寇,所向有功。近歲恩倖子弟,飾廚傳,鈞名譽,多非 勳勞,坐取武爵,折衝攻守,彼何自而知哉!然邊鄙無 事,尚得自容,自西羌之判,士不練習,將不得人,以屢 易之將,馭不練之士,故戰則必敗,此削方鎮太過之 弊也。況親舊恩倖,出即為將,素不知兵,一旦付以千 萬人之命,是驅之死地矣,此用親舊恩倖之弊也。今 楊崇勳、李昭亮尚任邊鄙,望速選士代之。方鎮守臣 無數更易,刺史以上,宜慎所授,以待有功。此捄弊之 一端也。」又上備邊六事,其一曰馭將帥。自古帝王以 恩威馭將帥,賞罰馭士卒,用命則軍政行而戰功集。 太祖脫裘帽賜王全斌曰:「今日居此幄,尚寒不可禦, 況伐蜀將士乎?此馭之以恩也。」曹彬、李漢瓊討江南, 太祖召彬「至前,立漢瓊等於後,授以劍曰:『副將以下 不用命者,得專戮之』。漢瓊等股栗而退,此馭之以威 也。太祖雖削武臣之權,然一時賞罰及用財集事,皆 聽其專,有功則賞,有敗則誅。今每命將帥,必先疑貳, 非近倖不信,非姻舊不委,今陝西四路總管而下,鈐 轄、都監、巡檢之屬,悉參軍政,謀之未成,事已先漏,甲 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將不專,號令故動則必敗。請自 今命將去疑貳,推恩惠,務責以大效,得一切便宜從 事。偏裨有不聽令者,以軍法論,此馭將之道也。其二 曰復土兵。今河北、河東強壯、陝西弓箭手之類,土兵 遺法也。河北鄉兵,其廢已久,陝西土兵,數為賊破,存 者無幾。臣以謂河北、河東強壯,已召近臣詳定法制, 每鄉為軍,其材能絕類者,籍其姓名遞補之。陝西蕃 落弓箭手貪召募錢物,利月入糧奉,多就黥涅為營 兵。宜優復田疇,使力耕死戰,世為邊用,可以減屯戍、 省供饋矣。」內地州縣增置弓手,如鄉軍之法而閱試 之。其三曰訓營卒。太祖朝,令諸軍毋得食肉衣帛,營 舍有粥酒肴則「逐去,士卒有服繒綵者笞責之。異時 被鎧甲、冒霜露,戰勝攻取,皆此曹也。今營卒驕惰,臨 敵無勇。舊例三年轉員,謂之落權正授,雖未能易此 制,即不必一例使為總管、鈐轄,擇有才勇可任將帥 者授之。況今之兵仗製造,殊不適用。宜按八陣、五兵 之法,以時教習,使啟殿有次序,左右有形勢,前卻相」 附,上下相援。令之曰:「失一隊長則斬一隊」,何慮眾不 為用乎?其四曰「制遠人。」今四夷蕩然與中國通,在北 則臣契丹,其西則臣元昊,二國合從,有掎角中國之 勢,借使以歲幣羈縻之,臣恐不可勝算。古之備邊,西 有金城、上郡,北則雲中、鴈門。今自滄之秦,綿亙數千 里,無山河之阻,獨恃州縣鎮戍爾,歲「所供贍,又不下 數千萬,一穀不熟,或至狼狽。契丹近歲兼用燕人治 國,建官一同中夏;元昊據河南列郡而行賞罰,此中 國患也。宜度西方諸國,如沙州唃廝、明珠、滅臧之族, 近北如黑水女真、高麗、新羅之屬,舊通中國,募人往 使,誘之使歸我,則勢分而釁生,體解而瓦裂矣。」其五 曰:「綏蕃部屬戶者,邊陲之屏翰也。延有金明,府有豐 州,皆戎人內附之地。朝廷恩威不立,彊敵迫之,塞上 諸州,藐焉孤壘,蕃部既壞,土兵亦衰,破敵之日,未可 期也。臣請陝西緣邊諸路守臣,皆帶安撫蕃部之名, 擇其族大有勞者為首帥,如河東折氏之比,庶可為 吾藩籬之固也。」其六曰「謹覘候。古者守封疆,出師旅, 居則」有行人之覘,國戰則有前茅之慮,無其謹如此。 太祖命李漢超鎮關南,馬仁瑀守瀛州,韓令坤鎮常 山,賀惟忠守易州,何繼筠領棣州,郭進控山西,武守琪戍晉陽,李謙溥守慶州,董遵誨屯環州,王彥升守 原州,馮繼業鎮靈武。筦榷之利,悉輸之軍中,聽其貿 易,而免其征稅。邊臣富於財,得以為間諜,「羌夷情狀, 無不預知,二十年間,無外顧之憂。今日西鄙任邊事 者,敵之情狀與山川道路險易之勢,絕不通曉,使蹈 不測之淵,入萬死之地,肝腦塗地,狼狽相藉,何以破 敵制勝耶!願監藝祖任將帥之制,邊城財用悉以委 之。募敢勇之士為爪牙,臨陣自衛,無殺將之辱;募死 力為覘候,而望敵知來,無陷兵之恥。」書奏,多施行之。 昌朝請度經費罷不急,詔與三司合議,歲所省緡錢 百萬。又言:「朝臣七十筋力衰者,宜依典故致仕,有功 狀可留者勿拘。」因疏耄昏不任事者八人,令致仕。慶 曆三年,拜參知政事。上言:「用兵以來,天下民力頗困, 請詔諸路轉運使,毋得承例折變科率,須科折者,悉 聽奏裁。雖」奉旨及三司文移於民不便者,亦以上聞。 以工部侍郎充樞密使,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 賢殿大學士,仍兼樞密使。居兩月,拜昭文館大學士、 監修國史。元昊歸石,元孫議賜死,昌朝獨曰:「自古將 帥被執歸者多不死。」元孫由是得免。詔有司議升祔 奉慈廟三后,有司論不一,昌朝曰:「章獻母儀天下,章 懿誕育聖躬,宜如祥符升祔元德皇后故事。章惠於 陛下有慈保之恩,當別享奉慈廟如故。」乃奉二后神 主升祔真宗廟。密詔遷中外官一等,優賜諸軍。昌朝 與同列力疏乃止。又詔遷二府官,益固辭。元昊既款 附,請宰相罷兼樞密使。六年,日食,帝謂昌朝等曰:「謫 見於天,願歸罪朕躬。卿宜究民疾苦,思所以利安之。」 昌朝對曰:「陛下此言,足以弭天變,臣敢不夙夜孜孜 以奉陛下。」帝又曰:「人主懼天而修德,猶人臣畏法而 自新也。」昌朝因頓首謝。明年春,旱,帝避正寢,減膳。昌 朝引漢時災異冊免三公故事,上表乞罷。參知政事 吳育數與昌朝爭議上前,論者多不直昌朝。有向綬 者,知永靜軍,疑通判譖己,誣以事,迫令自殺。高若訥 知審刑院,附昌朝議,欲從輕坐,吳育力爭,綬卒減死 一等。未幾,若訥為御史中丞,言「大臣廷爭不肅,故雨 不時若」遂罷育,而除昌朝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傅、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 安撫使。帝使賜銀飾肩輿。尋以討貝州賊有功,移山 南東道節度使。楊偕言賊發昌朝部中,不當賞,弗從。 契丹聚亡卒勇伉者,號「投來南軍。」邊法,卒亡自歸者 死,昌朝除其法,歸者輒遷補,於是來者稍眾。因廉知 契丹事,契丹遂拒亡卒,黜南軍不用。邊人以地外質 契丹,故稍侵邊界。昌朝為立法質地,而主不時贖,人 得贖而有之,歲餘地悉復。三司使葉「清臣移用河北 庫錢,昌朝格詔不與」,清臣論列不已,遂出清臣河陽, 徙昌朝判鄭州。過闕入覲,留為祥源觀使,拜尚書右 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朝會班中書、門下, 視其儀物。歲中求外,復除山南東道節度使、右僕射、 檢校太師兼侍中、判鄭州,固辭僕射、侍中,改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賜《中謝》,自昌朝始也。母喪去位,服除,判 許州。召對邇英閣,帝問《乾卦》,昌朝上奏曰:「《乾》之上九, 稱『亢龍有悔』。悔者凶災之萌,爻在亢極必有凶災。不 言凶而言悔者,以悔有可凶可吉之義,修德則免悔 而獲吉矣。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聖人用剛健之德,乃 可決萬機。天下久盛,柔不可以濟,然亢而過剛,又不 能久。獨聖人外以剛健決事,內以謙恭應物,不敢自 矜為天下首,乃吉也。」手詔優答。又言:「漢、唐都雍,置三 輔內翼京師;朝廷都汴,而近京諸郡皆屬他道,制度 不稱王畿。請析京東之曹州,京西之陳、許、滑、鄭,皆隸 開封府,以四十二縣為京畿。」帝納之。將行,命講讀官 餞於資善堂。復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撫使。時河決商 胡,昌朝請復故道,不從,語在《河渠志》。六塔功敗,賓、棣、 德、博民多水死,昌朝振捄之甚力。內侍劉恢往視,遷 言:「河決趙征村,與帝名,嫌為不祥。」時皆謂昌朝使之 以搖當國者。嘉祐元年,進封許國公,又兼侍中,尋以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樞密使。三年,宰相文彥博請 罷諫官,御史恐昌朝代彥博,乃相與言,「昌朝建大第, 別刱客位以待宦官,宦官有矯制者,樞密院釋不治。」 遂以鎮安軍節度使、右僕射、檢校太師、侍中兼充景 靈宮使,出判許州。又以保平軍節度、陝州大都督府 長史移大名府兼安撫使。英宗即位,徙鳳翔節度使, 加左僕射、鳳翔尹,進封魏國公。治平元年,以侍中守 許州,力辭弗許。明年,以疾留京師,迺以左僕射、觀文 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卒,年六十八,諡曰文元。御書 墓碑曰《大儒元老之碑》。所著《群經音辨》《通紀》《時令》、奏 議、文集百二十二卷。昌朝在侍從,多得名譽,及執政, 乃不為正人所與,而數有攻其結宦官、宮人者。初,昌 朝侍講時,同王宗道編修資善堂書籍,其實教授內 侍,諫官吳育奏罷之。及張方平留唐詢,而詢譖育,世 以為昌朝指也。然言者謂昌朝釋宦官矯制後驗問 無事實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