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10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十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十卷目錄

 戶部部彙考四

皇清總一則 順治五則 康熙三則

 戶部部名臣列傳一

  周

  君牙

  漢

  朱邑

  唐

  庾敬休      劉晏

  韓洄       第五琦

  宋

  宋祁       陳恕

  魏羽       陳希亮

  劉式       范坦

  蘇轍

官常典第三百十卷

戶部部彙考四

编辑

皇清

编辑

《大清會典》·戶部

國初設六部,各以貝勒總理部務,後俱撤。順治八

年,各部復令親王、郡王兼攝。九年亦撤 漢銜。初稱「承政」 者,後改為尚書,參政改為侍郎,理事官改為郎中,副理事官改為員外郎,《額者庫》改為主事。又初設滿州漢軍啟心郎,後俱裁。又初設他赤哈哈番筆帖式,哈番,後改設六品、七品、八品無頂帶筆帖式。各部院衙門同。

戶部尚書左、右侍郎掌天下戶口田土及倉庫漕鹺等項錢糧,官兵俸餉。其屬十四清吏司,曰江南、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其首領則有司務。至總督倉場,更設右侍郎專理。

正官

滿、漢尚書各一員。初制增減不一。順治五年,定滿、漢各一員。七年,增滿洲一員。十年裁。康熙六年,復增滿洲一員。八年裁。

滿、漢左、右侍郎各一員。初制增減不一。順治元年,定滿、漢左右各一員。

滿、漢總督倉場侍郎各一員。初設漢侍郎一員。康熙七年裁,止設滿侍郎一員。八年,定滿、漢侍郎各一員。

首領官

滿、漢司務各一員。初設漢司務二員。順治四年裁一員。十五年,定滿、漢各一員。

屬官

滿洲、蒙古、漢軍司官筆帖式,不論司分,悉聽堂官調撥。漢司官仍論司分。

滿郎中二十二員。初設十員。順治元年後,續增十二員。內管理銀庫、緞庫、顏料庫各一員。蒙古郎中三員。漢軍郎中二員。

滿員外郎三十九員。初設十六員。順治元年後,續增二十三員。內管理三庫各一員。蒙古員外郎五員。漢軍員外郎六員。

滿主事十八員。堂主事,滿、文二員,滿、漢文二員。司主事十四員。漢軍堂主事二員。

滿司庫六員。初三庫各設三員,康熙八年各裁一員。

江南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浙江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江西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湖廣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福建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山東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二員。

山西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二員。

河南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陝西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四川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廣東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二員。

廣西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雲南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貴州清吏司,漢郎中一員,漢員外郎一員,漢主事一員。

已上「漢主事」 ,初每司各設三員。順治十一年各裁一員。康熙六年,復裁江南、浙江、江西、湖廣、福建、河南、陜西、廣西、四川、貴州司各一員。

滿筆帖式一百三十五員。內滿文七十一員,滿、漢文六十四員。漢軍筆帖式三十二員,倉場滿筆帖式四員,俱滿、漢文。

所屬衙門

「寶泉局」 ,大使一員。漢缺。

十四司職掌

江南等十四司,各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分掌錢穀諸務。又設八旗司官,管理旗下戶口田房等事。八旗事務,以各司本旗滿官兼理。其蒙古、漢軍官,則係專設。又設三庫掌印官,分管金銀緞疋、顏料等庫。其倉關等差事宜,散見別款,至各司分轄,備列於後。

「江南清吏司分管江蘇布政司、安徽布政司」 、「江南都司帶管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江南省蘆課」 ;「浙江清吏司分管浙江布政司」 、「浙江都司帶管杭州織造。」

「江西清吏司」 ,分管「江西布政司。」 「江西都司」 ,帶管「江西省蘆課。」 其各省雜稅,舊係本司專管。康熙七年,歸併各司分理。

「湖廣清吏司、分管湖北布政司。」 「湖南布政司」 、「湖廣都司帶管湖廣省蘆課。」

「福建清吏司分管福建布政司。舊有福建都司,康熙十一年裁,帶管順天府、上林苑監、金吾左衛、彭城衛、神武左衛、騰驤右衛、永清左衛、燕山右衛、永平府、保定府、河間府、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涿鹿衛、延慶衛、通州所、永平衛、山海衛、梁城所、保定左衛、河間衛、天津衛、真定衛。」 「山東清吏司,分管山東布政司」 、「山東都司」 、「山東鹽運使司」 ,「帶管奉天府、錦州府、寧古塔、烏喇、黑龍江等處地方,長蘆、兩淮、兩浙、河東、福建鹽運使司」 ,陝西花馬大小二池,并西和、漳縣鹽課,四川鹽課、鹽稅,「廣東鹽課提舉司,廣西驛鹽道」 ,雲南黑鹽井、白鹽井、琅井三提舉司,「景東、安寧二井,貴州驛鹽道。」

山西清吏司分管山西布政司。山西都司帶管宣府、鎮、延慶州、保安州、宣府前衛、萬全左衛、萬全右衛、懷安衛、蔚州衛、開平衛、龍門衛、懷來衛、保安衛、永寧衛。「舊以本司為左司,廣東司為右司,帶管直省兵餉。」 康熙七年,歸併各司。分理河南清吏司分管河南布政司。舊有河南都司,康熙十五年裁。

陝西清吏司、分管西安布政司、鞏昌布政司、陝西都司、「甘肅鎮行都司、寧夏鎮屯田都司、帶管茶馬茶引、宗室俸祿、在京文武官員俸祿、外藩俸祿,各衙門月支季支錢糧。」

四川清吏司分管四川布政司、帶管在京召買草束、「直省入官戶口」 、「崇文門天師庵象房草場、及大興、宛平二縣草場」

廣東清吏司分管廣東布政司廣東都司舊有「《廣東管屯田》都司」 ,康熙九年裁。

「廣西清吏司,分管廣西布政司。舊有廣西都司,康熙五年裁,帶管內倉及崇文門、大興、宛平二縣辦買糧料。」 寶泉局、湖北局、湖南局、廣東局、雲南局。舊有宣鎮局、密鎮局、薊鎮局、江寧局、蘇州局、浙江局、江西局、福建局、山東局、臨清局、山西局、大同鎮局、河南局、陝西局、廣西局,後俱停鑄。「雲南清吏司分管雲南布政司」 、雲南都司漕運帶管祿米倉、海運倉、舊太倉、南新倉、興平倉、北新倉、富新倉、太平倉、中南倉、西倉、坐糧廳:「大通橋、江寧倉、淮安倉、徐州倉、鳳陽倉、臨清倉、德州倉、江安糧道,蘇松糧道,浙江糧道,江西糧道,山東糧道,湖北糧道,湖南糧道。」 「江南省白糧,舊屬江南司,康熙八年歸併雲南司。浙江省白糧,舊」 屬浙江司,康熙八年歸併「雲南司。」 舊有河南糧道,康熙二十二年裁。

貴州清吏司分管貴州布政司、貴州都司帶管崇文門、左翼、右翼、張家口、殺虎口。天津關「舊為河西務」 ,康熙元年改臨清關、蕪湖關、淮安關、揚州關、滸墅關、鳳陽關、西新關、湖口關「舊為九江關,康熙二十一年改贛關、北新關、太平橋關、江南海關、浙江海關、福建海關、廣東海關。」 本部三庫。

盛京戶部俱滿缺

正官

侍郎一員

屬官

郎中二員。員外郎六員。主事二員,司庫二員。筆帖式十五員。內滿文十二員,滿、漢文三員

國初建置

盛京設戶部承政、參政、啟心郎、筆帖式等官。《順治》

元年後,止設滿洲郎中一員,員外郎一員,筆帖式七員。庫設司庫二員,烏林人九名,馬法十六名。倉設筆帖式二員,漢軍倉官一員。稅課司設滿洲筆帖式二員,馬法二名。一應糧餉事務,俱歸奉天將軍管理。十六年,設滿洲侍郎一員,綜核糧餉。十七年,添設滿洲員外郎四員,主事一員,筆帖式三員,管庫筆帖式二員。十八年改員外郎一員為郎中。康熙九年添設。管庫筆帖式一員,掌地丁賦稅及支給糧草什物等事。

世祖章皇帝順治 年

编辑

《大清會典》:「順治初,設後庫,滿洲郎中四員,員外郎二。」

員,司庫六員,筆帖式十員。

順治七年

《大清會典》:順治七年,令凡屬:

內庫錢糧、俱歸併戶部管理

順治十二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二年,戶部分為三庫,設理事官二。」

員,掌庫印。添設司庫三員,筆帖式二員

順治十六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六年,戶部設巡視十庫,科道各一。」

員驗糧廳一員

順治十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八年,令內監所屬顏料庫、供用庫」、

甲字庫、乙字庫、丁字庫,俱歸還戶部管理。是年裁巡庫科道及驗糧廳。今見在滿洲掌印郎中三員,三庫各一員,員外郎三員,三庫各一員,司庫六員,三庫各二員,筆帖式二十四員,三庫各八員,烏林人三十二員,金銀庫十二員,緞疋、顏料庫各十員,軍一百三十名。金銀庫、緞疋庫、顏料庫共五十名,裏新庫四十名,承運庫、甲字庫、乙字庫共四十名。太監六名。供用庫庫役八名,供用庫匠役四十五名。金銀庫三名供用庫四十二名。

康熙十二年

编辑

上諭戶部:「《自古國家久安長治之謨》,莫不以足民為」

「首務必使田野開闢,蓋藏有餘而又取之不盡其力然後民氣和樂,聿成豐亨豫大之休見行《墾荒定例》俱限六年起科朕思小民拮据開荒物力艱難恐催科期迫反致失業朕心深為軫念以後各省開墾荒地俱著再加寬限通計十年方行起科其該管地方官員,原有《議敘定例》,如新任之官自圖紀敘故掩前功,紛更擾民者,著各該督撫嚴行稽察,題參處分,爾部即遵諭行。」 《特諭》。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初五日

康熙二十六年

上諭戶部:「朕惟自古帝王統御萬方乂安,九有單心。」

「懷保,節愛攸先,期於物力充裕。爰以振業𥟖元,俾膏澤旁流,咸蒙美利。朕自御極以來,軫恤民依,力圖休養,惟理財為裕國之大經,蠲貸為愛民之實政歷年敦崇節儉,嚴核浮冒」 蓋欲為布德行惠之資頻年以來各省錢糧雖已次第蠲免但江蘇所屬各郡縣為財賦重地額徵錢糧甲於他省,且累歲輸將供億效「力維勤。茲用大沛恩膏除漕項錢糧外所有康熙二十《七年應徵地丁各項錢糧》俱著蠲免二十《六年未完錢糧》亦悉與豁除。又陜西省錢糧前雖已行蠲免但念該省人民用兵之際轉輸餽餉效力可念再宜加恩以弘樂利其《康熙二十七年應徵地丁各項錢糧》、及二十六年未完錢糧亦著俱與蠲免。爾部速行該地方官通行曉諭,務使小民均霑實惠,以副朕愛育蒼生至意。如有不肖官吏借端朦混及私行重徵者,該督撫指名題參,從重治罪。如該督撫徇隱不行糾舉,或經參奏或被告發,定行一併從重治罪。爾部即遵諭行。」 《特諭》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康熙五十年

上諭張鵬翮:「卿簡任司農,清勤恪慎,積弊剔除,實心。」

盡職,大有裨益。部務關係緊要,料理需人,雖卿父年踰八十,聞精力尚健,不必急請歸省。《康熙》

五十年三月二十八日

戶部部名臣列傳一
编辑

君牙

编辑

按《書經》:穆王命君牙為大司徒,作《君牙》。「王若曰:『嗚呼, 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貞,服勞王家,厥有成績,紀 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亦惟先正之 臣,克左右亂四方。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 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弘敷五 典,式和民則。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爾之』」 中。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 厥惟艱哉!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嗚呼!丕顯哉文 王謨;丕承哉武王烈!啟佑我後人,咸以正罔缺。爾惟 敬明乃訓,用奉若于先王,對揚文武之光命,追配于 前人。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民之治亂 在茲,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

朱邑

编辑

按《漢書》本傳,「邑字仲卿,廬江舒人也。少時為舒桐鄉 嗇夫,廉平不苛,以愛利為行,未嘗笞辱人。存問耆老 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愛敬焉。遷補太守卒史。舉 賢良,為大司農丞。遷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為大 司農。為人惇厚,篤於故舊。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 子器之,朝廷敬焉。是時,張敞為膠東相,與邑書曰:『明 主游心太古,廣延茂士,此誠忠臣竭思之時也。直敞 遠守劇郡,馭於繩墨,匈臆約結,固亡奇也,雖有亦安 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業,猶饑者甘糟糠, 穰歲餘粱肉。何則?有亡之勢異也。昔陳平雖賢,須魏 倩而後進;韓信雖奇,賴蕭公而後信。故事各達其時 之英俊,若必伊尹、呂望而後薦之,則此人不因足下 而進矣』。」邑感敞言,貢薦賢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為 列卿,居處儉節,祿賜以共,九族鄉黨,家亡餘財。神爵 元年卒。天子閔惜,下詔稱揚曰:「大司農邑,廉潔守節, 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謂淑人君子。遭 離凶災,朕甚憫之。其賜邑子黃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故為桐鄉吏,其民愛我,必 葬我桐鄉後世子孫奉嘗我,不如桐鄉民。」及死,其子 葬之桐鄉西郭外。民為起冢立祠,祠祭至今不絕。

庾敬休

编辑

按《唐書》本傳,「敬休,字順之,鄧州新野人。祖光烈,與弟 光先不受安祿山偽官,遁去。光烈終大理少卿,光先 吏部侍郎。父何,當朱泚反,又與弟倬逃山谷,不臣賊。 官兵部郎中。敬休擢進士第,又中宏辭,辟宣州幕府。 入拜右補闕、起居舍人。建言天子視朝,宰相群臣以 次對,言可傳後者承旨。宰相示左右,起居則載錄,季 送史官,如故事。」詔可。既而執政以幾密有不可露,罷 之。召為翰林學士。文宗將立魯王為太子,慎選師傅, 敬休以戶部侍郎兼魯王傅。初,劍南西川、山南道歲 征茶,戶部自遣巡院主之,募賈人入錢京師。太和初, 崔元略奏責本道主當歲以四萬緡上度支。久之,逗 留多不至。敬休始請置院秭歸,收度支錢,乃無逋沒。 又言:「蜀道米價騰踊,百姓流亡,請以本道闕官職田 賑貧民。」詔可。再為尚書左丞,卒,贈吏部尚書。敬休夷 澹多容可,不飲酒食肉,不邇聲色。弟簡休,亦至工部 侍郎。

劉晏

编辑

按《唐書》本傳:「晏字士安,曹州南華人。元宗封泰山,晏 始八歲,獻頌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張說試之。說曰: 『國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邀請旁午,號神童,名震 一時。天寶中,累調夏令,未嘗督賦,而輸無逋期。舉賢 良方正,補溫令。所至有惠利可紀,民皆刻石以傳。再 遷侍御史。祿山亂,避地襄陽。永王璘署晏右職,固辭」, 移書房琯,論「封建與古異,今諸王出深宮,一旦望桓 文,功不可致。」詔拜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領江淮租庸 事。晏至吳郡而璘反,乃與採訪使李希言謀拒之。希 言假晏守餘杭,會戰不利,走依晏。晏為陳可守計,因 發義兵堅壁。會王敗,欲轉略州縣,聞晏有備,遂自晉 陵西走,終不言功。召拜彭原太守,徙隴、華二州刺史, 遷河南尹。時史朝義盜東都,乃治長水。進戶部侍郎, 兼御史中丞、度支鑄錢鹽鐵等使。京兆尹鄭叔清、李 齊物坐殘摰罷,詔晏兼京兆尹。摠大體不苛,號稱職。

會司農卿嚴莊下獄,已而釋誣,劾晏漏禁中語,宰相
考證
蕭華亦忌之,貶通州刺史。代宗立,復為京兆尹、戶部

侍郎,領度支鹽鐵轉運、鑄錢租庸使。晏以戶部讓顏 真卿,改國子祭酒。又以京兆讓嚴武,即拜吏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如故。坐與程元振善,罷為太 子賓客。俄兼御史大夫,領東都、河南江淮轉運、租庸 鹽鐵常平使。時大兵後,京師米斗千錢,禁膳不兼,時 甸農挼穗以輸。晏乃自按行浮淮、泗達於汴,入於河 右,循底柱硤石,觀三門遺跡。至河陰、鞏、洛,見宇文愷 梁公堰廝河為通濟渠,視李傑新堤盡得其病利,然 畏為人牽制,乃移書於宰相元載,以為「太抵運之利 與害各有四:京師、三輔若稅入之重,淮湖粟至可減 徭賦半,為一利;東都彫破,百戶無一存。若漕路流通, 則聚落邑廛漸可還定,為二利;諸將有不庭,戎虜有 侵盜,聞我貢輸錯入,軍食豐衍,可以震耀夷夏,為三 利;若舟車既通,百貨雜集,航海梯嶠,可追貞觀、永徽 之盛,為四利。」起宜陽、熊耳、虎牢、成皋五百里,見戶纔 千餘,居無尺椽,爨無盛煙,獸游鬼哭,而使轉車輓漕, 功且難就,為一病;河、汴自寇難以來,不復穿治,崩岸 滅木,所在廞淤,涉泗千里,如罔水行舟,為二病;東垣 底柱,澠池、北河之間六百里,戍邏久絕,奪攘姦宄,夾 河為藪,為三病。淮陰去蒲坂,亙三千里,屯壁相望,中 軍皆鼎司。元侯每言:「衣無纊,食半菽,輓漕所至,輒留 以饋軍,非單車使者折簡書所能制」,為四病。載方內 擅朝權,既得書,即盡以漕事委晏,故晏得盡其才,歲 輸始至,天子大悅,遣衛士以鼓吹迓東渭橋,馳使勞 曰:「卿,朕酇侯也。」凡歲致四十萬斛。自是關中雖水旱, 物不翔貴矣。再遷吏部尚書,又兼益湖南、荊南、山南 東道轉運、常平、鑄錢使,與第五琦分領天下金穀。又 知吏部三銓事,推處最殿分明,下皆慴伏。元載得罪, 詔晏鞫之,晏畏載黨盛,不可獨訊,更敕李涵等五人 與晏雜治,王縉得免死,晏請之也。常袞執政,忌晏有 公望,乃言「晏舊德,當師長百僚,用為左僕射,實欲奪 其權。」帝以計務方治,詔以僕射領使如舊。初,晏分置 諸道租庸使,慎簡臺閣士專之。時經費不充,停天下 攝官,獨租庸得補署且數百人,皆新進銳敏,盡當時 之選,趣督倚辦,故能成功。雖權貴干請,欲假職仕者, 晏厚以稟奉之,然未嘗使親事,是以人人勸職。嘗言: 「士有爵祿,則名重於利;吏無榮進,則利重於名。」故檢 劾出納,一委士人,吏惟奉行文書而已。所任者雖數 千里外,奉教令如目前,頻伸諧戲,不敢隱。惟晏能行 之,他人不能也。代宗嘗命考所部官吏善惡,刺史有 罪者,五品以上「輒繫劾,六品以下杖然後奏。」李靈耀 反,河南節帥或不奉法,擅征賦,州縣益削。晏嘗以羨 補乏人,不加調而所入自如。第五琦始榷鹽佐軍興, 晏代之,法益密,利無遺入。初歲收緡錢六十萬,末乃 什之,計歲入千二百萬,而榷居太半,民不告勤。京師 鹽暴貴,詔取三萬斛以贍關中,自揚州四旬至都,人 以為神。至湖嶠荒險處,所出貨皆賤弱,不償所轉,晏 悉儲淮、楚間,貿銅易薪,歲鑄緡錢十餘萬,其措置纖 悉如此。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 昂及他利害,雖甚遠,不數日即知。是能權萬貨重輕, 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每 朝謁,馬上以鞭算,質明視事,至夜分止,雖休澣不廢, 事無閑劇,即日剖決無留。所居修行里,粗樸卑陋,飲 食儉狹,室無媵婢。然任職久,勢軋宰相,要官華使,多 出其門。自江、淮茗橘珍甘,常與本道分貢,競欲先至, 雖封山斷道,以禁前發。晏厚貲致之,常冠諸府,由是 媢怨益多,饋謝四方,有名士無不至,其有口舌者,率 以利啖之,使不得有所訾短。故議者頗言晏任數固 恩,大曆時政因循,軍國皆仰晏,未嘗檢質。德宗立,言 者屢請罷轉運使,晏亦固辭不許。又加關內、河東、三 川轉運鹽鐵及諸道青苗使。始,楊炎為吏部侍郎,晏 為尚書,盛氣不相下。晏治元載罪而炎坐貶。及炎執 政,銜宿怨,將為載報仇。先是,帝居東宮,代宗寵獨孤 妃而愛其子韓王,宦人劉清潭與嬖倖,請立妃為后, 且言王數有符異,以搖東宮,時妄言晏與謀。至是,炎 見帝,流涕曰:「賴祖宗神靈,先帝與陛下不為賊臣所 間。不然,劉晏、黎幹搖動社稷,凶謀果矣。今幹伏辜而 晏在,臣位宰相,不能正其罪,法當死。」崔祐甫曰:「陛下 已廓然大赦,不當究飛語,致人於罪。」朱泚、崔寧力相 解釋,寧尤切至。炎怒,斥寧於外,遂罷晏使。坐新故所 交簿物抗謬,貶忠州刺史,中官護送。炎必欲傅其罪, 知庾準與晏素憾,乃擢為荊南節度使。準即奏晏與 朱泚書,語言怨望,又蒐卒擅取官物,脅詔使謀作亂, 炎證成之。建中元年七月,詔中人賜晏死,年六十五。 後十九日,賜死詔書乃下,且暴其罪,家屬徙嶺表,坐 累者數十人,天下以為冤。時炎兼刪定使,議籍沒,眾 論不可,乃止。然已命簿錄其家,唯雜書兩乘,米麥數 斛,人服其廉。淄青節度使李正已表誅晏太暴,不加 驗實,先誅後詔,天下駭惋,請還其妻子,不報。興元初, 帝寖寤,乃許歸葬。貞元五年,遂擢晏子執經為太常博士,宗經祕書郎,執經還官,求追命,有詔贈鄭州刺 史,又加司徒。晏歿二十年,而韓洄、元琇、裴腆、李衡、包 佶、盧徵、李若初繼掌財利,皆晏所辟用,有名於時。晏 既被誣,而舊吏推明其功,陳諫以為管、蕭之亞,著論 紀其詳。大略以「開元、天寶間天下戶千萬,至德後殘 於大兵,饑疫相仍,十耗其九。至晏充使,戶不二」百萬。 晏通計天下經費,謹察州縣災害,蠲除振救,不使流 離死亡。初,州縣取富人督漕輓,謂之「船頭」;主郵遞,謂 之「捉驛」;稅外橫取,謂之「白著。」人不堪命,皆去為盜賊。 上元、寶應間,如袁晁、陳莊、方清、許欽等亂江淮,十餘 年乃定。晏始以官船漕,而吏主驛事,罷無名之斂,正 鹽官法,以裨用度。起廣德二年,盡建中元年,黜陟使 實天下,戶收三百餘萬。王者愛人,不在賜與,當使之 耕耘織紝,常歲平斂之,荒年蠲救之,大率歲增十之 一。而晏尤能時其緩急而先後之,每州縣荒歉有端, 則計官所贏,先令曰:「蠲某物,貸某戶。」民未及困而奏 報已行矣。議者或譏晏不直賑救,而多賤出以濟民 者,則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憊,善救災者勿使 至賑給。故賑給少則不足活人,活人多則闕國用,國 用闕則復重斂矣。」又賑給近僥倖,吏下為姦,彊得之 多,弱得之少,雖刀鋸在前,不可禁。以為二害:「災沴之 鄉,所乏糧耳,他產尚在,賤以出之,易其雜貨,因人之 力轉於豐處,或官自用,則國計不乏,多出菽粟,恣之 糶運,散入村閭,下戶力農,不能詣市,轉相沾逮,自免 阻饑,不待令驅,以為二勝。」晏又以《常平法》豐則貴取, 饑則賤與,率諸州米,嘗儲三百萬斛,豈所謂有功於 國者邪?琇後以尚書右丞判度支,國無橫斂而軍旅 濟。為韓滉所惡,貶雷州司戶參軍,坐私入廣州賜死。 腆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封聞喜縣公。衡歷戶部侍郎。 佶字幼正,潤州延陵人。父融,集賢院學士,與賀知章、 張旭、張若虛有名當時,號「吳中四士。」佶擢進士第,累 官諫議大夫。坐善元載,貶嶺南。晏奏起為汴東兩稅 使。晏罷,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賤物使。遷刑部侍郎, 改祕書監,封丹陽郡公。徵幽州人,晏薦為殿中侍御 史。晏得罪,貶珍州司戶參軍。元琇判度支,薦為員外 郎;琇得罪,貶秀州長史。三遷給事中。戶部侍郎竇參 善之,方倚以代己。會同州刺史缺,參請用尚書左丞 趙憬。德宗惡參,欲間其腹心,更用徵為之,久乃徙華 州。厚結權近,冀進用。因華州地迫而貧,所獻嘗觳陋, 至徵厚賦斂,有所奉入,輒加常數,人不堪其求。若初 者。事晏為冗職,包佶稱之。歷太康令,勸刺史李芃斂 羨錢,交權倖,芃厚遇之。累遷浙東觀察使,代王緯為 浙西觀察、諸道鹽鐵使。時天下錢少貨輕,州縣禁錢 不出境,商賈不通。若初始奏縱錢以起萬貨,詔可。而 持剛檢下,吏民畏服。卒,贈禮部尚書。宗經,終給事中、 華州刺史。

韓洄

编辑

按《唐書韓休傳》:「休子洄,字幼深,蔭補弘文生。滿歲,參 調吏部侍郎。達奚珣以地望抑之,除章懷太子陵令, 無慍容。安祿山亂,家七人遇害,洄避難江南,蔬食不 聽樂。乾元中,授睦州別駕,劉晏表為屯田員外郎,知 揚子留後。召拜諫議大夫,與補闕李翰數上章言得 失,擢知制誥。坐與元載善,貶邵州司戶參軍。德宗即」 位,起為淮南黜陟使,復為諫議大夫。晏被罪,天下錢 穀歸尚書省,而省司廢,久無綱紀,莫總其任。乃擢洄 戶部侍郎,判度支。洄上言:「江淮七監,歲鑄錢四萬五 千緡輸京師,工用運轉,每緡度二千,是本倍於子。今 商州紅崖冶產銅,而洛源監久廢,請鑿山取銅,即冶 舊監置十鑪鑄之,歲得錢七萬二千緡,度費每緡九 百,則得可浮本矣。江、淮七監,請皆罷。」又言:「天下銅鐵 冶乃山澤利,當歸王者,請悉隸鹽鐵使。」從之。復罷省 胥史冗食二千人,積米長安、萬年二縣,各數十萬石, 視年豐耗而發斂焉,故人不艱食。洄與楊炎善,炎得 罪不自安。無何,兄滉子皋上疏理炎罪,帝意洄教之, 貶蜀州刺史。興元元年入為兵部侍郎,轉京兆尹,貞 元十年終國子祭酒,贈戶部尚書。

第五琦

编辑

按《唐書》本傳:「琦字禹珪,京兆長安人。少以吏幹進,頗 能言強國富民術。天寶中,事韋堅,堅敗,不得調。久之, 為須江丞,太守賀蘭進明才之。安祿山反,進明徙北 海,奏琦為錄事參軍事。時賊已陷河間、信都,進明未 戰,元宗怒,遣使封刀趣之,曰:『不亟進兵,即斬首』。進明 懼,不知所出。琦勸厚以財募勇士,出賊不意。如其計」, 復收所陷郡。肅宗駐彭原,進明遣琦奏事,既謁見,即 陳:「今之急在兵,兵強弱在賦,賦所出以江淮為淵,若 假臣一職,請悉東南寶貲,飛餉函、洛,惟陛下命。」帝悅, 拜監察御史、勾當江淮租庸使。遷司虞員外郎、河南 等五道支度使。遷司金郎中、兼侍御史、諸道鹽鐵鑄 錢使。鹽鐵名使,自琦始。進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當 軍興,隨事趣辦,人不益賦而用以饒,於是遷戶部侍

郎,判度支、河南等道支度、轉運、租庸、鹽鐵、鑄錢、司農
考證
太府出納、山南東西、江西、淮南館驛等使。乾元二年,

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初,琦請鑄《乾元重寶》錢,以一 代十。既當國,又鑄《重規》,一代五十。會物痛騰踊,餓饉 相望,議者以為非是,詔貶忠州長史。會有告琦納金 者,遣御史馳按,琦辭曰:「位宰相,可自持金耶?若付受 有狀,請歸罪有司。」御史不曉,以為具服,獄上之,遂長 流夷州。寶應初,起為朗州刺史,有異政,拜太子賓客。 吐蕃盜京師,郭子儀表為糧料使、兼御史大夫、關內 元帥副使,改京兆尹,俄加判度支、鑄錢、鹽鐵轉運、常 平等使,累封扶風郡公,復以戶部侍郎兼京兆尹。坐 與魚朝恩善,貶括州刺史,徙饒、湖二州,復為太子賓 客、東都留守。德宗素聞其才,將復用,召之,會卒,年七 十一,贈太子少保。子峰婦鄭,皆以孝著,表闕於門。 按《大唐新語》:「肅宗初即位,在彭原,第五琦以言事得 召見,請於江淮分置租庸使,市輕貨以濟軍」須,肅宗 納之,拜監察御史。房琯諫曰:「往者楊國忠厚斂以怒 天下,今已亂矣。陛下即位以來,人未見德。琦聚斂臣 也,今復寵之,是除一國忠,用一國忠也,將何以示遠 方、收人心乎?」肅宗曰:「今天下方急,六軍之命若倒懸 然,無輕貸則人散矣,卿惡琦可也,何所取材?」琯不能 對,卒用琦策,驟遷御史中丞,改鑄《乾元錢》,一以當十。 又遷戶部侍郎、平章事,兼知度支租庸使,俄被放黜。 代宗即位,復判度支鹽鐵事。永泰初,奏推「天下監,斗 收一百文」,迄今行之。

宋祁

编辑

按《宋史》本傳:「祁字子京,與兄庠同時舉進士,權三司 度支判官。方陝西用兵,調費日蹙,上疏曰:『兵以食為 本,食以貨為資,聖人一天下之具也。今左藏無積年 之鏹,太倉無三歲之粟,尚方冶銅,匱而不發,承平如 此,已自彫困,良由取之既殫,用之無度也。朝廷大有 三冗,小有三費,以困天下之財,財窮用褊,而欲興師 遠事,誠無謀矣。能去三冗,節三費,專備西北之屯,可 曠然高枕矣。何謂三冗?天下有定官,無限員,一冗也; 天下有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 而無定數,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為國。請斷自今僧 道已受戒具者姑如舊,其他悉罷還為民,可得耕夫 織婦五十餘萬人,一冗去矣。天下廂軍,不擇孱小尫 弱而悉刺之,纔圖供役,本不知兵,又且月支稟糧,歲 費庫帛,數口之家,不能自庇,多去而為盜賊,雖廣募 之,無益也。其已在籍者,請勿論其他,悉驅之南畝,又 得力耕者數十萬,《二冗》去矣。國家郡縣,素有定官,譬 以十人為額,常以十二加之,即遷代罪謫,隨取之而 有。今一官未闕,群起而逐之。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 倍於舊。吏何得不苟進,官何得不濫除!請詔三班、審 官院、內諸司流內銓明立限員,以為定法。其門廕、流 外、貢舉等科,實置選限,稍務擇人,俟有闕官,計員補 吏。三冗去矣。何謂三費?一曰道場齋醮,無有虛日。且 百司供億,至不可貲計。彼皆以祝帝壽、奉先烈、祈民 福為名。臣愚以為此主者為欺盜之計爾。陛下事天 地、宗廟、社稷百神,犧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歲時 薦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報哉?則 一費節矣。二曰京師寺觀,或多設徒卒,添置官府,衣 糧率三倍他處,居大屋高廡,不徭不役,坐蠹齊民,其 尤者也。而又自募民財,營建祠廟,雖曰不』」費官帑,然 國與民一也。捨國取民,其修一焉。請罷去之,則二費 節矣。三曰:使相節度,不隸藩要。夫節相之建,或當邊 鎮,或臨師屯,公用之設,勞眾而饗賓也。今大臣罷黜, 率叨恩除,坐靡邦用,莫此為甚。請自今地非邊要,州 無師屯者,不得建節度,已帶節度,不得留近藩及京 師,則三費節矣。臣又聞之,「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 不信。陛下能躬服至儉,風示四方,衣服起居,無踰舊 規,後宮錦繡珠玉,不得妄費,則天下嚮應,民業日豐, 人心不搖,師役可舉。風行電照,飲馬西河,蠢爾戎首, 在吾掌中矣。」徙判鹽鐵勾院。

陳恕

编辑

按《宋史》本傳:「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為縣吏,折節 讀書。江南平,禮部侍郎王明知洪州,恕以儒服見。明 與語,大奇之,因資送令預計偕。太平興國二年進士, 解褐大理評事,通判洪州。恕以鄉里辭,改澧州。澧自 唐季為節鎮,兼領吏,多緣簿書乾沒為姦,恕盡謫發 其弊,郡中稱為強明。以吏幹聞,召入為右贊善大夫」、 同判三司勾院,遷左拾遺,充度支判官。與判使王仁 贍廷爭本司事,仁贍屈伏,坐貶秩。擢恕為度支員外 郎,仍舊職。再遷工部郎中、知大名府。時契丹內寇,受 詔增浚城隉,其器用取於民者不時集。恕立擒府中 大豪一人,會將吏將斬之。宗族號愬,賓佐競前請救, 大豪叩頭流血,請翌日集事,違期甘死,恕令械之以 徇,民皆恐慄,無敢後期者,數日功就。會契丹引去,召 入為戶部郎中、戶部副使,遷右諫議大夫、知澶州。驛 召為河北東路營田制置使。太宗諭以農戰之旨,恕對曰:「古者兵出於民,無寇則耕,寇至則戰。今之戎士, 皆以募致,衣食仰給縣官,若使之冬持兵禦寇,春執 耒服田,萬一生變,悔無及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 恕行數日,果有詔,止令修完城堡,通導溝瀆而已,營 田之議遂寢。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選事,拜鹽鐵使。恕 有心計,釐去宿弊,太宗深器之,親題殿柱曰:「真鹽鐵 陳恕。」遷給事中、參知政事。數月,太宗言及戶部使樊 知古所部不治,恕與知古聯事,情好款洽,密與語之, 欲知古修舉其職。知古愬於太宗,太宗怒恕泄禁中 語,罷守本官。旋出知江陵府,大發群吏姦贓,坐徒流 停廢者甚眾,郡內惕息。淳化四年,太宗從魏羽、段惟 一之請,分三司為十道,置左右計使,以魏羽、董儼分 主之。召恕為工部侍郎,充總計使,判左右計事;左右 計使分判十道事,凡議論計度,並令恕等參預。恕以 官司分隸,政令互出,難以經久,極言其非便。歲餘果 罷,復以恕為鹽鐵使。時太宗留意金穀,召三司吏李 溥等二十七人對於崇政殿,詢以計司利害。溥等言: 條目煩多,不可以口占,願給筆札以對。太宗遣中黃 門送詣相府,限五日悉條上之。溥等共上七十一事, 詔以四十四事付有司行之,其十九事下恕等議可 否。遣知雜御史張秉、中使張崇貴監議,令中書籍其 事,專檢舉之,無致廢格。賜溥等白金緡錢,悉補侍禁、 殿直,領其職。太宗謂宰相曰:「溥等條奏事頗有所長。 朕常語恕等,若文章稽古,此輩固不可望;若錢穀利 病,頗自幼至長,寢處其中,必周知根本。卿等但假以 顏色,引令剖陳,必有所益。」恕等剛強,終不肯降意詢 問。呂端對曰:「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寇準曰:「夫子入太 廟,每事問,乃以貴下賤,先有司之義。」後數日,太宗又 曰:「國家歲入財數倍於唐。唐中葉以降,藩鎮擅命,征 賦多不入公家,下陵上替,經制隳壞。若前代為得,即 已致太平,豈復煩朕心慮也!」因召恕等,責以職事曠 廢。恕等對曰:「今土宇至廣,庶務至繁,國用軍須,所費 浩瀚。又遇諸州凡有災沴,必盡蠲其租。臣等每舉榷 利,朝廷必以侵民為慮,皆尼而不行,縱使耿受昌、桑 弘羊復生,亦所不逮。臣等駑力,惟盡心簿領,終不足 上裨聖治。」太宗曰:「卿等清而不通,專守繩墨,終不能 為國家度長挈大,剖煩析滯。只如京城倉庫主吏當 改職者,簿領中壹處節目未備,即至十年、五年不決, 以致貧無資給,轉徙溝壑。此卿等之過,豈不傷和氣 哉?」恕等頓首謝。五年,賜三司錢百萬,募吏有能言本 司不便者,令恕等量事大小以錢賞之,錢盡更給。至 道二年,欲併三司命官總判,其勾院、磨勘、理欠、憑由、 支收、行帳、提點等司,令恕條列其事以聞。恕奏曰:「伏 以封域寖廣,財穀繁多,三司之中,簿牒填委,朝廷設 法,督責尤嚴,官吏救過不暇。若為三部各設主司,擇 才非難,辦事亦易,事辦過鮮,不撓上心,此亦一時之 良策也。其勾院、磨勘兩司,出於舊制,關防之要,莫加 於此。理欠、憑由二司,雖非舊設,自理欠失序,憑由散 落,故設二司,專令典掌,綱目咸具,制置有倫,逋欠無 失理之名,憑由鮮流散之弊,實亦要切,不可廢除。若 兩司併委一官,方及判官一員之事。其主轄、支收司, 先因從京支度財貨轉輸外地,此除彼附,照驗稽滯。 若京城得賢主史使居此司,專行檢轄,凡支撥官物, 便給除破文憑,卻於所司置簿記錄,催到收附文記, 即乃勾銷簿書,取捷之門,亦為允當。其行帳司近日 權置,了絕舊帳,帳目告盡,司額自除。提點司是中旨 特置,提振三司廢怠之事,固非有司敢得擬議也。」詔 三司都憑由、理欠司宜令為一處,命官兼判。應諸道 逋負官物,令三司逐部理約。理欠司但總其所逋之 數,糾督之餘,悉從恕奏。恕將立茶法,召茶商數十人, 俾各條利害,恕閱之,第為三等,語副使宋大初曰:「吾 觀下等固滅裂無取;上等取利太深,此可行於商賈, 不可行於朝廷。惟中等公私皆濟,吾裁損之,可以經 久。」於是始為三法行之,貨財流通。峽路諸州承孟氏 舊政,賦稅輕重不均:閬州稅錢千八百為一絹,果州 六百「為一絹。」民前後擊登聞鼓陳訴,歷二十年,詔下 本道,官吏,因循不理。轉運副使張曄年少氣銳,會受 詔按覆,即便宜行之。恕奏曄擅改法,計果州一歲虧 上供絹萬餘,曄坐削一任免。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 未深察,必形誚讓。恕斂板踧縮,退至殿壁負立,若無 所容。俟意稍解復進,慤執前奏,終不改易,如是或至 三四。太宗以其忠,多從之。遷禮部侍郎。真宗即位,加 戶部,命條具中外錢穀以聞。恕久不進,屢趣之,恕曰: 「陛下富於春秋,若知府庫充實,恐生侈心,臣是以不 敢進。」真宗嘉之。咸平二十年,帝北巡,充行在轉運使。 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知通進銀臺封駁司。審 官院上言:「封駁之任,實給事中之職,隸於左曹。雖別 建官局,不可失其故號。請以門下封駁事隸銀臺司。」 從之。五年,知貢舉。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貢士悉 被黜退。又援貢舉非其人之條,故所取甚少,而所取

以王曾為首。及廷試,糊名考校,曾復得甲科,時議稱
考證
之。恕每自歎曰:「吾得曾,名世才也,不愧於知人矣。」恕

事母孝,母亡,哀慕過甚,不食葷茹,遂至羸瘠。起復視 事,遷尚書左丞、權知開封府。恕已病,猶勉強親職,數 月增劇,表求館殿之職,獲奉以濟其貧。真宗曰:「卿求 一人可代者,聽卿去。」是時,寇準罷樞密使,恕即薦以 自代,遂以準為三司使,恕為集賢學士、判院事。準即 檢尋恕前後改革興立之事,類以為冊,及以所出榜 別用新板,躬至恕第請判押,恕亦不讓,一一押之,自 是計使無不循其舊貫。至李諮為三司使,始改茶法, 恕之規模漸革矣。帝重恕,詔太醫診療。百日,有司請 停奉,不許。未幾卒,年五十九。恕將卒,口占遺奏,及約 束後事,送終之具,無不周悉。真宗悼惜,廢朝,贈吏部 尚書,錄其子執中為太常寺太祝,執古為奉禮郎。恕 頗涉史傳,多識典故,精於吏理,深刻少恩,人不敢干 以私。前後掌利柄十餘年,強力幹事,胥吏畏服,有稱 職之譽。善談論,聽者忘倦。素不喜釋氏,常請廢譯經 院,辭甚激切。真宗曰:「三教之興,其來已久,前代毀之 者多矣,但存而不論可也。」恕性吝,怒其子淳私用錢, 及寢疾,上言:「淳不率教導,多與非類遊,常習武藝,願 出為外州軍校。」真宗曰:「戎校管鎮兵,非丞郎家子弟 所涖也。」以為滁州司馬。恕卒,召復舊官,後竟以賄敗。 執中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別有傳。執古至虞部員 外郎,執方、執禮並太子中舍。

魏羽

编辑

按《宋史陳恕傳》:「魏羽,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屬文, 上書李煜,署弘文館校書郎。時建當塗縣為雄遠軍, 以羽為判官。宋師渡江,羽以城降,太祖擢為太子中 舍,仍舊職。金陵平,入朝,出知興州。太平興國初,知棣 州,改京兆府。六年,受詔詣瀛州覆軍市租,得隱漏數 萬計。因上言本州錄事參軍郭震十年未代,河間令 崔能前任即墨,未滿歲遷秩,有司調選失平,疏遠何 由聞達?請罪典司,以肅欺弊。」上賜詔褒諭。復命遷太 常博士、知宋州,又徙閬州,就改膳部員外郎。丁外艱, 起復涖事,入判大理寺,歷度支、戶部二判官,召拜本 曹郎中。因上疏言三司職官頗眾,願省其半,可以責 成。仍條列利病凡二十事。詔下有司詳議,皆以為便。 改鹽鐵判官。時北邊多警,朝議耕戰之術,以羽為河 北東路營田副使,改兩浙轉運使,遷兵部郎中。淳化 初,選為祕書少監,踰月,遷左諫議大夫,俄拜度支使, 改鹽鐵使。四年,併三部為一,以羽判三司。先是,簿領 堆積,吏緣為姦,雖嘗更立新制,未為適中。是冬,羽上 言:「依唐制天下郡縣為十道,兩京為左右計,各署判 官領之。」制三司使二員,以羽為左計使,董儼為右計 使,中分諸道以隸焉。未久,以非便罷守本官,出知滑 州。丁內艱,起復,加給事中,徙潭州,遣使諭旨。真宗即 位,遷工部侍郎,連徙杭、揚二州。召權知開封府。車駕 北巡,判留司、三司,再為戶部度支使。咸平四年,以疾 解職,拜禮部侍郎。謝日,召升便殿,從容問諭,勉以醫 藥,月餘卒,年五十八。羽涉獵史傳,好言事。淳化中,許 王暴薨,或有以宮府舊事上聞者,太宗怒,追捕僚吏, 將窮究之。羽乘間上言曰:「漢戾太子竊弄父兵,當時 言者以其罪當笞耳。今許王之過,未甚於是。」太宗嘉 納之,繇是被劾者皆獲輕興。嘗建議有唐以來,凡制 誥皆經門下省審,有非便者許其封駮。請遵故事,擇 名臣專領其職,迄今不廢。羽強力有吏幹,尤小心謹 事。太宗嘗謂左右曰:「羽有心計,亦明吏道,但無執守, 與物推移耳。」歷劇職十年,始踰四十,鬚鬢盡白,亦可 憐也。羽出入計司凡十八年,習知金穀之事,然頗傷 煩急,不達大體。景德二年,長子玠卒,其妻自陳「家貧 無祿」,上憫之。次子校書郎瓘為奉禮郎,後為殿中丞; 琰為太子中舍。孫平仲,天禧三年同進士出身。羽同 時有劉式者,亦久居計司,刱端拱中,三年磨勘之法, 首以式主之。

陳希亮

编辑

按《宋史》本傳:「希亮,字公弼,眉州人。天聖八年進士。嘉 祐二年為開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戶部勾院。朝廷以 三司事穴,簿書留滯,乃命希亮又兼開拆司。榮州鬻 鹽凡十八井,歲久澹竭,有司責課如初,民破產籍沒 者三百餘家。希亮為言,還其所籍,歲蠲三十餘萬斤。 三司簿書滯留者,自天禧以來末帳六百有四,明道」 以來,生事二百一十二萬。希亮日夜課吏,凡九月,去 其三之二。度支吏不時勾希亮,杖之,副使以希亮擅 決罰,由是事復滯。會接伴契丹使還,自請補外。

劉式

编辑

按《宋史陳恕傳》:「劉式,字叔度,袁州人也。李煜時,舉三 傳中第歸宋,歷遷大理寺丞、贊善大夫,監通州豐利 監及主三司都磨勘司,仍賜緋。式又建議置主轄支 收司,以謹財賦出納,時以為當。遷祕書丞,與陳靖使 高麗。至道中,併三勾院為一,命式領之。再轉工部員 外郎,賜金紫,遷刑部。式深究簿領之弊,江淮間舊有」 橫賦,逋積至多,式奏免之,人以為便。然多所條奏,檢校過峻,為下吏所訟,免官,卒。

范坦

编辑

按《宋史范雍傳》:「雍,河南人,曾孫坦,字伯履,為戶部侍 郎,論當十及夾錫錢之弊,以便親,請外知河陽。入辭, 徽宗曰:『夾錫錢之害,甚於當十,宜速正之,為一道率』。」 坦至,即奏罷之。政和初,復為戶部,遂改當十錢為當 三,罷淮鹽入東北鬻諸州公田以實常平。又上疏言: 「戶部歲入有限,用則無窮。今節度使八十員,留後至 刺史數千員,自非軍功得之,宜減其半。奉及他工技 末作,一切裁損。」時以為當。時。張商英為相,坦多與之 合。及商英去,言者論坦助為匱竭之說,以搖眾聽。又 言坦建議鬻田,改常平法,廢《元符令》及罷夾錫錢之 罪。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韶州。以赦復徽猷閣待制。 卒,年六十三。

蘇轍

编辑

按《宋史》本傳:「轍進戶部侍郎。轍因轉對,言曰:『財賦之 原,出於四方而委於中都。故善為國者藏之於民,其 次藏之州郡,州郡有餘則轉運司常足,轉運司既足 則戶部不困。唐制,天下賦稅,其一上供,其一送使,其 一留州,比之於今,上供之數可謂少矣。然每有緩急, 王命一出,舟車相銜,大事以濟。祖宗以來,法制雖殊, 而諸道蓄藏之計,猶極豐厚。是以斂散及時,縱合由 己,利柄所在,所為必成。自熙寧以來,言利之臣,不知 本末之術,欲求富國,而先困轉運司,轉運司既困,則 上供不繼,上供不繼而戶部亦憊矣。兩司既困,故內 帑別藏雖積如丘山,而委為朽壤,無益於算也』。」尋又 言:「臣以祖宗故事考之今日本部所行,體例不同,利 害相遠,宜隨事措置,以塞弊原。謹具三弊以聞:其一 曰分河渠案以為都水監,其二曰分胄案以為軍器 監;其三曰分修造案以為將作監。三監皆隸工部,則 本部所專,其餘無幾,出納損益,制在他司。頃者,司馬 光秉政,知其為害,嘗使本部收攬諸司利權,當時所 收,不得其要,至今三」案猶為他司所擅,深可惜也。蓋 國之有財,猶人之有飲食。飲食之道,當使口司出納, 而腹制多寡,然後分布氣血,以養百骸,耳目賴之以 為聰明,手足賴之以為力。若不專任口腹,而使手足 耳目得分治之,則雖欲求一飽,不可得矣,而況於安 且壽乎?今戶部之在朝廷,猶口腹也,而使他司分治 其事,「何以異此?自數十年以來,群臣每因一事不舉, 輒入建他司,利權一分,用財無藝。他司以辦事為效, 則不恤財之有無;戶部以給財為功,則不問事之當 否。彼此各營一職,其勢不復相知。雖使戶部得才智 之臣,終亦無益。能否同病,府庫卒空。今不早救,後患 必甚。昔嘉祐中,京師頻歲大水,大臣始取」《河渠案》置 都水監。置監以來,比之舊案,所補何事?而大不便者, 河北有外監丞,侵奪轉運司職事。轉運司之領河事 也,郡之諸埽,埽之吏兵儲蓄,無事則分,有事則合。水 之所向,諸埽趨之,吏兵得以併功,儲畜得以併用。故 事作之日,無暴斂傷財之患,事定之後,徐補其闕,兩 無所妨。自有監丞,據法責「成,緩急之際,諸埽不相為 用,而轉運司不勝其弊矣。」此工部、都水監為戶部之 害一也。先帝一新官制,並建六曹,隨曹付事,故三司 故事多隸工曹,名雖近正而實非利。昔《胄案》所掌,今 內為軍器監而上隸工部,外為都作院而上隸提刑 司,欲有興作,戶部不得與議。「訪聞河北道近歲為羊 渾脫,動以千計。渾脫之用,必軍行之水,過渡無船,然 後須之。而其為物,稍經歲月,必至蠹敗。朝廷無出兵 之計,而有司營戢,不顧利害,至使公私應副,虧財害 物。若專在轉運司,必不至此。」此工部都作院為戶部 之害二也。昔修造案掌百工之事,事有緩急,物有利 害,皆得專之。今工部以辦職為事,則緩急利害,「誰當 議之朝廷近以箔場竹箔積久損爛,創令出賣,上下 皆以為當。指揮未幾,復以諸處營造歲有科制,遂令 搬運堆積,以破出賣之計。臣不知將作見工幾何,一 歲所用幾何,取此積彼,未用之間,有無損敗,而遂為 此計。」本部雖知不便,而以工部之事不敢復言,此工 部、將作監為戶部之害三也。凡「事之類此者多矣,臣 不能遍舉也。故願明詔有司,罷外水監丞,舉北河事 及諸路都作院河皆歸轉運司,至於都水、軍器、將作 三監,皆兼隸戶部,使定其事之可否,裁其費之多少, 而工部任其功之良苦,程其作之遲速。苟可否、多少 在戶部,則傷財害民,戶部無所逃其責矣。苟良苦、遲 速在工部,則敗事乏用,工部無所辭其譴矣。制出於 一,而後天下貧富,可責之戶部矣。」哲宗從之,惟都水 仍舊。朝廷以吏部元豐所定吏額比舊額數倍,命轍 量事裁減。吏有白,中孚曰:「吏額不難定也。昔之流內 銓,今侍郎左選也,事之煩劇,莫過此矣。昔銓吏止十 數,而今左選吏至數十;事不加舊,而用吏至數倍,何 也?昔無重法重祿,吏通賕賂,則不欲人多以分所得。 今行重法,給重祿賕賂,比舊為少,則不忌人多而幸 於少事,此吏額多少之大情也。舊法,日生事,以難易分七等,重者至一分,輕者至一釐以下,積若干分而 為一人。今若取逐司兩月事定其分數,則吏額多少 之限,無所逃矣。」轍曰:「此群吏身計所係也。若以分數 為人數,必大有所損,將大致紛訴,雖朝廷亦不能守。」 乃具以白宰執,請據實立額,竢吏之年滿轉出,或事 故死亡者勿補,及額而止。不過十年,羨額當盡。功雖 稍緩,而見吏知非身患,不復怨矣。呂大防命諸司吏 任永壽與省吏數人典之,遂背轍議以立額,日裁損 吏員,復以好惡改易諸局次,永壽復以贓刺配。大防 略依轍議行之。代軾為翰林學士,尋權吏部尚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