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六十六卷 |
第一百六十六卷目錄
禽異部彙考三
唐〈高祖武德四則 太宗貞觀九則 高宗永徽二則 上元一則 調露一則 中宗景
龍一則 睿宗延和一則 元宗開元九則 天寶三則 肅宗至德一則 寶應一則 代
宗大曆九則 德宗貞元十一則 憲宗元和三則 穆宗長慶一則 敬宗寶曆一則 文
宗開成三則 武宗會昌一則 宣宗大中一則 懿宗咸通四則 僖宗乾符二則 廣明
一則 中和四則 光啟三則 光化一則 昭宗一則 天復二則 哀宗天祐一則〉
後晉〈出帝開運一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遼〈太宗會同一則 穆宗應曆一則 聖宗統和一則 天祚帝乾統一則〉
宋〈太祖建隆一則 太宗雍熙一則 端拱一則 至道一則 真宗咸平一則 景德一
則 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寶元一則 至和一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元
豐二則 徽宗宣和二則 高宗建炎二則 紹興三則 孝宗乾道一則 寧宗慶元一則〉
金〈熙宗天會一則 章宗泰和一則 宣宗元光一則 哀宗正大一則〉
元〈泰定帝泰定一則 順帝至正三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成祖永樂二則 宣宗宣德二則 英宗正統一則 代宗景泰一則
憲宗成化二則 孝宗弘治二則 武宗正德六則 世宗嘉靖六則 神宗萬曆九則
熹宗天啟二則 愍帝崇禎六則〉
庶徵典第一百六十六卷
禽異部彙考三
编辑唐
编辑高祖武德元年鵲巢於砲機
编辑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武德初。隋將堯 君素守蒲州。有鵲巢其砲機。」
武德二年正月,寧州獻白雉。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武德八年,「赤鵲巢殿門。」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八年四 月,赤鵲巢于殿門,宴五品以上,上頌者十餘人,極歡 而罷。」
武德九年,獲白雀鳳凰見。太宗即位,鳳凰赤雀見。 按《唐書高祖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九年六 月,於納義門獲白雀一。七月,海州言鳳凰見於城上, 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又按《冊府元龜》: 「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即位,是月,巂州言鳳凰見。九 月,雒州赤雀見。莒州言鳳凰二見,群鳥隨之,其聲若 八音之奏。」
太宗貞觀元年鸞見
编辑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元年十 月,和州言鸞見。」
貞觀 年,白雀巢于殿。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貞觀初, 白鵲巢于殿庭之槐樹,其巢合歡如腰鼓,左右稱賀。 太宗曰:「吾嘗笑隋文帝好言祥瑞,瑞在得賢。白鵲子 何益于事。」命掇之送于野。
貞觀四年,赤雀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四年三 月,赤雀見于萬年縣。」
貞觀九年,白雀、蒼烏、鳳凰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九年五月,萬 年縣獲白雀。十月,黎州鳳凰見。十二月,京師蒼烏見。 揚州獻白雀。」
貞觀十年,鳳凰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年八月,雒 州言鳳凰見。」
貞觀十六年八月,申州獻白雉。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貞觀十七年,貍囓鴨頭,雌雉集太極殿,雄雉集東宮 顯德殿,雍州「三足烏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七年春,齊王 祐為齊州刺史,好畜鴨,有貍嚙鴨,頭斷者四十餘。是 歲四月丙戌,立晉王為太子。雌雉集太極殿前,雄雉 集東宮顯德殿前。」太極,三朝所會也。
按《冊府元龜》:十七年三月,有雄雉飛集東宮顯德殿 前。太宗問群臣曰:「頃來頻有雉集,是何祥也?」諫議大 夫褚遂良曰:「昔秦文時,有童子化為雉,雌者鳴于陳 倉,雄者鳴于南陽,童子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文公 遂以為寶雞祠。漢光武得雄,遂起南陽而有四海。陛 下舊封秦王,雌雄見于秦地,既古來為祥,貺所以彰」 表明德。太宗曰:「立身之道,不可無學。」遂良所對,深為 可重。五月,雍州獻三足烏。
貞觀二十年。白雀見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年四月。 房州言白雉見。
貞觀二十一年,鸞鳳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一年四 月,「兗州鸞見,六月,淄州鳳凰降。」
高宗永徽四年有鳥如畜形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徽四年,宋州 人蔡道基舍傍有鳥,高丈餘,頭類羊,一角,鹿形,馬蹄, 牛尾,五色,有翅。占曰:「鳥如有畜形者,有大兵。」
永徽五年,有小鳥生大鳥。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七月辛巳, 萬年宮有小鳥如雀,生子大如鳲鳩。」
上元三年凰鳳見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上元三年十 一月,「陳州上言,鳳凰見宛丘縣。」
調露元年鳴鵽飛入塞
编辑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調露元年,鳴鵽 群飛入塞,相繼蔽野。至二年正月,還復北飛,至靈夏 北,悉墮地而死。視之皆無首。」
按:《舊唐書五行志》:調露元年,突厥盟傳等未叛時,有 鳴鵽群飛入塞,邊人相驚曰:「突厥雀南飛,突厥犯塞 兆也。」至二年正月復還,北,悉墮地,皆無頭。裴行儉問 右史苗神客曰:「鳥獸之祥,乃應人事,何也?」對曰:「人雖 最靈,而稟性含氣,同於萬類,故吉凶兆於彼,而禍福 應于此。聖王受命,龍鳳為嘉瑞者,和氣同也。故漢祖」 斬蛇,而驗秦之必亡,仲尼感麟,而知己之將死。夷羊 在牧,殷紂已滅;鴝鵒來巢,魯昭出奔,鼠舞端門,燕王 誅死,大鳥飛集,昌邑以敗。是故君子虔恭寅畏,動必 思義,雖在幽獨,如承大事,知神明之照臨,懼患難之 及己。雉升鼎耳,殷宗側身以修德;鵬上坐隅,賈生作 賦以敘命。卒以無患者,德勝妖也。
中宗景龍四年烏集太極殿
编辑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龍四年六月 辛巳朔,烏集太極殿,梁驅之不去。」
睿宗延和元年赤雀見
编辑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延和元年六 月,涼州上言,赤雀見。」
元宗開元八年獲白雉白燕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八年十 二月,徐州獲野雞,岐州獲白燕,進之。」
開元九年,白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九年三 月,泗州奏,「魯山縣之堯山有白鵲見。」
開元十三年,白雀見,雉飛泰山齋宮。
按:《唐書元宗本紀》:「十三年十月如兗州,十一月庚寅, 封于泰山。」〈雉飛事不載〉 按《五行志》:「開元十二年十一月 戊子,雄雉馴飛泰山齋宮內。」封禪所以告成功,祀事 無重于此者,而野鳥馴飛,不忌禁衛,不祥。〈按志作十二年誤〉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三年九月,兗州奏白雀見。十月 丁卯,太史奏白雀見。丁丑,白鵲見于行宮。」十一月丙 戌,封禪,至泰山之下。戊子,有雄野雞飛入齋宮,馴而 不去。久之,飛入仗衛,忽不見。邠王守禮等賀曰:「臣謹 按舊典,雌來者霸,雄來者王。」又「聖誕酉年,雞主於酉, 蓋王道遐祚,天命休禎,請宣付史官,以彰靈貺。」從之。 開元十四年。時樂鳥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四年 十月己巳,帝至自泗州之溫湯。時有五色鸚鵡能言, 育于宮中。帝令左右試牽御衣,鳥輒瞋目叱咤。岐王 文學能延景因獻《鸚鵡篇》以贊其事。帝以鳥及延景 詩示百寮。尚書左丞相張說上表賀曰:伏見天恩,以 靈異鸚鵡及能延景所述篇出示朝列。臣按《南海異 物志》有時樂鳥鳴,皆曰「天下太平,有道則見。」臣驗其 圖,丹首紅臆,朱冠綠翼,與此鸚鵡無異,而心聰性辨, 護主報恩,故非常品。凡禽實瑞,經所謂樂鳥也。延景 雖識其事,未正其名,望編國史,以彰聖瑞。許之。 開元十七年,白雀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七年 五月甲寅,有白雀見于冀州,一雄一雌。」
開元十八年,獻白雀、紅鸚鵡。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八年 四月辛酉,壽州獻白雀,廣州獻紅鸚鵡。」
開元二十五年。烏雀鴝鵒同巢。鵲哺烏。白鵲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五年四月。 濮州兩烏兩鵲兩鴝鵒同巢。隴州鵲哺慈烏。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五年五月丁丑,白鵲見。 開元二十八年,有慈烏巢於殿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八年四月 「庚辰,慈烏巢宣政殿栱,辛巳又巢宣政殿栱。」
按《冊府元龜》,「二十八年四月庚辰,有慈烏巢于紫宸 殿之栱。」侍中牛仙客、中書令李林甫上表賀曰:「臣等
伏因侍奉之際,天恩令臣升殿,觀此烏巢。陛下孝弟之至,通于神明,仁慈所育,豈獨黎庶。故得上元協應,靈烏呈瑞。翱翔不離於庭際,栖集必歸於軒楹。或人 俗所有,但止于園林。今聖感而來,乃巢於殿栱。依人 無懼,戀主愈馴,博考圖籍,未之有也。臣等幸忝樞近, 睹諸休祥,望頒示中外,以彰靈感。」手詔報曰:「所聞不 如所見,故引卿等觀之,頒示寰中,俯依來請。」辛巳,又 有慈烏巢于宣政殿之栱。仙客、林甫又上表賀曰:「陛 下孝友因心,仁慈被物,故得上帝儲祉,靈烏發祥,高 棟重櫨,共瞻爰止,前軒內殿,皆睹來巢,視之彌馴,逼 之不懼,休祐重沓而交應,徵求古今而未聞。臣等何 人,屢觀嘉瑞。望與前狀同宣中外,克紀禎符。」手詔報 曰:「兩殿巢禽,其義一也。但有慚德,深謝仁慈,頒示四 方,隨卿所請。」
開元二十九年,白烏白雀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九 年五月戊午,有白雀白烏見于原州之平原,有白雀 翔于廟門樓。」
天寶十三載有鵲巢于車轍中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寶十三載,葉 縣有鵲巢于車轍中,不巢木而巢地,失其所也。 天寶十四載,獲白雀白鵲。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四載 「八月庚子,樂安郡上言,獲白雀、白鵲。」
天寶十五載,有鶴飛翔殿上。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五載 九月三日,有白鶴飛于上所居殿宇,翱翔二十餘匝 而去。」
肅宗至德二載有鵲巢于砲機
编辑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德二載三月。 安祿山將武令珣圍南陽。有鵲巢于城中。砲機者三。 雛成乃去。」
寶應元年獲白鵲三足烏
编辑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寶應元年四 月甲戌,潞州獲白雀,獻之。七月己卯,京兆府萬年縣 獲三足烏,獻之。」
代宗大曆二年獲白雀
编辑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二年十 月己卯,右羽林軍獲白雀,獻之。」
大曆三年,獲白雀、白鵲,有鵲銜柴泥補葺神殿,有三 烏同巢。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正月,晉 州獲白鵲,獻之。四月,乾陵上仙觀三尊殿有兩雀銜 柴及泥,補葺神之隙壞,凡一十五處。七月,汴州獲白 雀,獻之。閏六月,揚州上言,和州歷陽有三烏同巢。 大曆七年獲白雀。」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五年七月甲 申,亳州獲白雀。」
大曆八年,獲異形大鳥及白雀、白鵲。有鵲銜泥補乾 陵殿宇,有鶴翔于十九瑞閣,烏鵲同巢。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曆八年九月, 武功獲大鳥,肉翅狐首,四足有爪,長四尺餘,毛赤如 蝙蝠,群烏逐而噪之。近羽蟲孽也。」
按《舊唐書五行志》:大曆八年四月戊申,乾陵上仙親 之尊殿有雙鵲銜泥及柴補殿之隙壞,凡十五。 按《冊府元龜》,「大曆八年四月壬申,潞州上言,元宗十 九瑞閣有白鶴來翔。六月戊申,梁州獲白雀二,獻之。 庚辰,合肥縣棠梨樹上烏鵲同巢。七月甲午,蔡州獲 白雀一,獻之。」
大曆九年,獲白鵲、白雀、白鷰。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九年三 月,京兆府獲白鵲一,獻之。四月甲午,隴州獲白雀一, 獻之。五月丁巳,隴州獲白雀,獻之。七月丁酉,舒州獲 白雀一,獻之。十一月癸亥,福州獲白鷰二,獻之。 大曆十年獲白雀。」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年五月,鳳 翔府獲白雀一,獻之。」
大曆十一年,渭北獲赤鳥。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云云。 「大曆十二年。獲赤雀。」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十二年 正月乙丑,渭北行營所獲赤雀二,獻之。」
大曆十三年,有「《鴝鵒》乳雀。」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三年五月,「左 羽林軍有鴝鵒乳雀二。」
德宗貞元四年中書省有鵲以泥為巢鄭汴有鳥群飛銜木為城
编辑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元四年三月, 中書省梧桐樹有鵲,以泥為巢。鵲巢知歲次于羽蟲 為有知。今以泥露巢,遇風雨壞矣。是歲夏,鄭汴境內 鳥皆群飛,集魏博田緒、淄青李納境內,銜木為城,高 二三尺,方十里。緒、納惡而焚之,信宿又然,鳥口皆流血。」〈按鵲以泥為巢舊志作三年事〉
貞元七年,獻白烏。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七年四 月乙卯,汴州獻白烏。五月,許州獻白烏。」
貞元九年春,許州鵲哺烏雛。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貞元十年,宮中獲大鳥。又水鳥集左藏庫。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四月,有大 鳥飛集宮中,食雜骨,數日獲之,不食死。六月辛未晦, 水鳥集左藏庫。」
貞元十一年,獻「五色鴈,白烏,白鵲,赤烏。」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一年二月, 同州獲五色鴈。六月,河南、華州並獻白烏。八月,潞州 獻白鵲。十一月,潭州進赤烏。」
貞元十二年,進「白烏白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二年六月, 京兆府進白烏。七月甲申,淄州進白雀。十二月甲子, 左神策軍進白雀。」
貞元十三年,有雀為。鵊哺食神策軍進白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三年十月。懷 州鵊巢內有黃雀,往來哺食。 按《冊府元龜》:十三年十月,右神策軍進白雀。
貞元十四年,有異鳥止于宋州,進「白烏白鸛。」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秋,有異 鳥青色,類鳩鵲,見于宋州郊外所止之處,群鳥翼衛, 朝夕嗛稻粱以哺之。睢陽人適野,聚觀者旬日」 按《冊府元龜》:「十四年五月戊辰,汴州進白烏。九月丁 未朔,中書門下奏賀峨眉獲白鸛。」
貞元十五年,進「白烏。」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五年正月, 潞州進白烏。」
貞元十八年,「群烏《嗛柴》為城。」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八年六月,烏 集徐州之滕縣嗛柴為城,中有白烏一,碧烏一。 貞元二十一年獻白雀。」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二十一 年七月辛卯,潞州獻白雀。」
憲宗元和元年常州鵲巢于平地
编辑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和四年十二月,群烏夜集于太行山上。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和十三年,烏與鵲搏擊。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三年春,淄青 府署及城中烏雀。互取其雛。各以哺子。更相搏擊不 能禁。」
穆宗長慶元年鵲哺烏雛
编辑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長慶元 年六月。洑州雷澤縣人張憲家榆樹烏巢。因風墮二 雛。別樹鵲引二烏雛于巢哺之。」
敬宗寶曆元年烏夜鳴
编辑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寶曆元年十一 月丙申,群烏夜鳴。」
文宗開成元年烏雀燕各集一處
编辑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成元年閏五 月丙戌,烏集唐安寺。逾月,散雀集元法寺,燕集蕭望 之冢。」
《開成二年》「鵲巢於冢,《突厥》烏飛入塞。」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三月,真興 門外鵲巢於古冢。」鵲巢知避歲,而古占又以高下卜 水旱。今不巢于木而穴于冢,不祥。秋,突厥烏自塞北 群飛入塞。
開成五年,有鶖集禁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有禿 鶖群集禁苑。」鶖,水鳥也。
武宗會昌元年烏鵲𩰚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會昌元年潞州長子有白頸烏與鵲𩰚
编辑宣宗大中十年有眾禽成巢中有甘蟲
编辑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中十年三月, 舒州吳塘堰有眾禽成巢,闊七尺,高一尺,水禽山鳥, 無不馴狎。中有如人面、綠毛紺爪觜者,其聲曰甘,人 謂之甘蟲。占曰:「有鳥非常,來宿于邑中,國有兵,人相 食。」
懿宗咸通七年有雀生燕
编辑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七年,涇州 靈臺百里戍有雀生燕,至大俱飛去。京房《易傳》曰:「賊 臣在國,厥妖燕生雀。」雀生燕同說。
咸通十一年夏,雉集河內縣署。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咸通十四年,宋州有雉五足。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十四年七月,宋州襄邑有獵者得雉,五足、三足出背上足出于 背者,下干上之象,五足者眾也。
咸通 年,吳、越有異鳥。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中,吳越有 異鳥極大,四目三足,鳴山林,其聲曰羅平。占曰:「國有 兵,人相食。」
僖宗乾符四年鵲巢于地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符四年春,廬 江縣北鵲巢于地。」
乾符六年,鴟雉集偃師。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夏,鴟雉集 于偃師南樓及縣署。」劉向說:「野鳥入處,宮室將空。」
廣明元年鵂鶹群飛集翼城縣署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廣明元年春,絳 州翼城縣有鵂鶹群飛集縣署,眾鳥逐而噪之。」
中和元年有烏變為鵲
编辑《中和二年》,有鵲變為烏。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中和元年三月, 陳留有烏變為鵲。二年有鵲變為烏。古者以烏卜軍 之勝負。烏變為鵲,民從賊之象;鵲復變為烏,賊復為 民之象。」
中和三年。有雉與雞馴。復𩰚死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新安縣吏 家捕得雉。養之與雞馴。月餘。相與𩰚死。 中和四年。鷹化為鵝。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臨淮漣水 民家鷹化為鵝而弗能游,以鷙而擊,武臣象也。鵝雖 毛羽清潔,而飛不能遠,無搏擊之用,充庖廚而已。」
光啟元年鵂鶹集翼城有雉二首向背連頸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廣明元年,翼城 有鵂鶹集縣署。光啟元年二月復如之。」鵂鶹一名訓 狐。 又按志,「光啟元年十二月,陝州平陸集津山有 雉二首向背而連頸者,棲集津倉廡。後數月,群雉數 百來𩰚殺之。」 光啟二年,雉鳶夜鳴,鵲焚其巢。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鄉 湖城》野雉及鳶夜鳴,七月中條山鵲焚其巢。
光啟三年。鵲焚巢。梟鴟𩰚殺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七月。鵲復 焚巢。京房《易傳》曰:「人君暴虐。鳥焚其舍。」十月慈州仵 城梟與鴟𩰚殺。
光化二年鵂鶹群飛入劉仁恭帳中
编辑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光化二年幽州 節度使劉仁恭屠貝州去。夜有鵂鶹鳥十數飛入帳 中,逐去復來。」
昭宗 年鶖巢於殿
编辑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昭宗時有禿鶖 鳥巢殿隅,帝親射殺之。」
天復二年有神鴉棲行在殿前白烏棲安固縣
编辑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復二年,帝在 鳳翔。十一月丁巳,日南至,夜驟風,有鳥數千,迄明飛 噪,數日不止。自車駕在岐,常有鳥數萬栖殿前諸樹, 岐人謂之神鴉。」
按:《十國春秋?吳越武肅王世家》:「天復二年,有白烏棲 于安固縣之集雲山。事聞于朝,詔改安固為瑞安縣。」 天復三年,宣州有異鳥,尾有火光。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宣州有鳥 如雉而大,尾有火光如散星,集于戟門。明日大火,曹 局皆盡,惟兵械存。」
哀宗天祐四年獻白烏白雀赤烏
编辑按《唐書哀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祐四年正 月,梁太祖自河北還,梁諸州郡繼以白烏、白雀相次 來獻。上睹之謙畏彌極,咸命具表歸天朝。四月,帝將 受禪,宋州刺史王皋進赤烏一雙。」
後晉
编辑出帝開運元年〈即南漢乾和二年〉鳳凰見
编辑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南漢中 宗本紀》。「乾和二年冬。有鳳凰見邕州。」
後周
编辑世宗顯德二年〈即南漢乾和十三年〉鳳凰見
编辑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南漢中 宗本紀》。乾和十三年。博白縣有鳳。大如鵝。五色。有冠 而尾甚長。有司以聞。
遼
编辑太宗會同六年進白鵲
编辑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六年六月「辛酉,莫州進白鵲。」
穆宗應曆二年獻白雉
编辑按《遼史穆宗本紀》:「應曆二年冬十月甲午,司徒老古 等獻白雉。」
聖宗統和九年八月壬午東京進三足烏
编辑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天祚帝乾統四年冬十月己酉鳳凰見於漷陰
编辑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云云。
宋
编辑太祖建隆三年七月南唐李景獻鳳卵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太宗雍熙四年十月知潤州程文慶獻鶴頸毛如垂纓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端拱元年鳳凰見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端拱元年八月,鳳凰集廣州 按 《五行志》:「端拱元年八月,清遠縣廨舍有鳳集柏樹,高 六尺,眾禽隨之東北去,知州李昌齡圖以獻。」
至道元年突厥雀至京師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道元年九月, 京師自旦至酉,群鳥百餘萬飛翔有聲。識者云「突厥 雀。」
真宗咸平六年九月己丑蒲瑞國獻紅鸚鵡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元年三鳳見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德元年五月 庚寅午時,白州有三鳳自東來,入城中,眾禽圍繞,至 萬歲寺,棲百尺木上,身長九尺,高五尺,文五色,冠如 金盃,申時北向而去。畫圖以聞。」
大中祥符元年黃雀群飛蔽日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中祥符元年, 昇州見黃雀群飛蔽日,有從空墮者。占主民有役事, 是歲火。
仁宗寶元二年白鵲見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寶元二年,長舉 縣有白鵲,嘴腳紅,不類常鵲。
至和三年有鶴翔于明堂之上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和三年九月, 大饗明堂。有鶴回翔堂上。明日又翔于上清宮。是時 所在言瑞鶴。宰臣等表賀不可勝紀。」
英宗治平四年獻白烏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治平四年五月, 太子右贊善大夫陳世修獻白烏。
神宗熙寧七年鳳凰見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七年六月丁亥,廣州鳳凰見。」
按:《五行志》:「熙寧七年六月乙未,增城縣鳳凰見。」〈按:《紀志》,「日、千」 互異。〉
元豐三年獲白鵲白烏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豐三年八月 戊寅,平棘縣獲白鵲。九月丙午,趙州獲白烏。」
元豐六年七月壬申,丹州生白鵲。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徽宗宣和元年赤烏白鵲見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宣和元年九月 戊午,蔡京等表賀赤烏,又賀白鵲。政和後,禁苑多為 村居野店,又聚珍禽、野獸、麀鹿、鴽鵝、禽鳥數百實其 中。至宣和間,每秋風夜靜,禽鳥之音四徹,宛若深山 大澤,識者以為不祥。」
宣和七年,有鶚鳴於郊宮。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宣和末。南郊禮 畢。御郊宮端拱殿。天未明。百辟方稱賀。忽有鶚止鳴 于殿屋。若與贊拜聲相應。和聞者駭之。」時已報女真 背盟。未踰月內禪。明年有陷城之難。
高宗建炎三年有翠禽飛鳴行殿止於宰臣汪伯彥朝冠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炎三年,高宗 在揚州。二月辛亥,早朝,有禽翠羽飛鳴行殿三匝,一 再止於宰臣汪伯彥朝冠,冠尊服。飛鳥踐之不祥,翠 羽又青祥也。劉向謂「野鳥入宮,宮室將空,一曰敗亡 之應。」是月,金人入揚州,有倉卒渡江之變。未幾,伯彥 罷相,尋坐貶。
建炎四年,有鳶鴉數萬噪於陝州城。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正月丁巳, 金人圍陝州,有鳶鴉數萬飛噪城上,與戰聲相亂,金 將婁宿曰:「城當陷,急攻之。」遂失守。近羽孽也。
紹興七年梟鳴於劉豫苑庭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梟鳴於劉豫後 苑,又群鳥鳴於內庭,如曰休也,豫惡之,募人獲一梟, 予錢五千。」是歲,偽齊亡。
紹興十七年,有白烏集高禖壇。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七年二月。有 白烏六集於高禖壇上。府尹沈該以瑞奏。」
紹興,二十七妖鳥見。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饒州 鄱陽縣有妖鳥。鳧身雞尾、長喙、方足、赤目。止於民屋 數日。彈矢不能中。」
====孝宗乾道六年有雀飛鳴立死佛寺香爐====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道六年,邵武軍泰寧縣有雀飛鳴,立死于瑞寧佛剎香爐。先是紹 興初,是邑有雀立死于丹霞佛剎香爐,皆羽孽也,而 浮屠氏因謂之「雀化。」
寧宗慶元三年春池州銅陵縣鴛鴦雄化為雌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金
编辑熙宗天會十五年七月辛巳有司進四足雀
编辑按《金史熙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章宗泰和二年鳳凰見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泰和二年八月丙申,鳳凰見于磁 州武安縣鼓山石聖臺。」 按《五行志》,「泰和二年八月 丙申,磁州武安縣鼓山石聖臺有大鳥十,集于臺上, 其羽五色爛然,文多赤黃,赭冠雞項,尾闊而修,狀若 鯉魚,尾長而高,可逾八尺。九子差小侍傍,亦高四五 尺。禽鳥萬數,形色各異,或飛或蹲,或步或立,皆成行 列,首皆正向,如朝拱然。初自東南來,勢如連雲,聲如 殷雷,林木震動。牧者驚惶,即驅牛擊物以驚之,殊不 為動。俄有大鳥如鵰鶚者,怒來搏擊之,民益恐,奔告 縣官,皆以為鳳凰也。」命工圖上之。留二日而北去,按 視其處,糞跡數頃,其色各異,遺禽數千,累日不能去, 所食皆大鯉魚,骨蔽地。章宗以其事告宗廟,詔中外 按《癸辛雜識》:「金泰和四年六月,磁州武安縣南岐山 北石聖臺,鳳凰見。鳳從東南來,眾鳥周圍之,大者近 內,小者在外,以萬萬計。地在屯區村,村民懼為官司 所擾,謀逐去之。驅牛數十頭,擊柝從之。牛未至二里, 即有鷙鳥振翼而起,翼長丈餘,下擊二水牯,肉盡見 骨,水牯即死。于是眾始」報官。鳳凰高丈餘,尾作鯉魚 狀,九子差小,翼其傍。鳳為日影所照,則有二大鳥盤 旋庇廕之,至日入則下,留三日,乃從西北騰空而上, 縣中三日無鳥雀。鳳去後,人視其處,有鯉魚重五六 十斤者,食餘尚有數頭。臺傍禽鳥糞兩溝皆滿,小禽 不動,飛餓死者不可勝紀。村民疑臺下有異,私掘之。 三尺餘,石罅中直插金劍,一取不能盡,擊折得其半。 以火鍛,欲分之,劍見火化,金蟬,散飛而去。〈按本紀志作二年此
作四年互異
〉宣宗元光二年有鶴千餘翔于殿庭烏鵲夜驚
编辑按《金史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辛酉 日午,有鶴千餘翔于殿庭,移刻乃去。七月乙卯,丹鳳 門壞,壓死者數人。十一月,烏鵲夜驚,飛鳴蔽天。十二 月,宣宗崩。」
哀宗正大六年隴州獻黃鸚鵡
编辑按《金史哀宗本紀》:正大六年夏五月,隴州防禦使石 抹冬兒進黃鸚鵡。詔曰:「外方獻珍禽異獸,違物性,損 人力,令勿復進。」
元
编辑泰定帝泰定四年瓜哇獻白鸚鵡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四年十二月乙卯,瓜哇遣 使獻白鸚鵡。」
順帝至正十一年鳳凰見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正十一年,廣 西慶遠府有異禽雙飛,見于述昆鄉,飛鳥千百隨之。 蓋鳳凰云。其一飛去,其一止留者,為橦人射死。首長 尺許,毛羽五色,有藏之以獻于帥府者。久而其色鮮 明如生云。五月,興國有大鳥百餘飛至郡西白朗山 巔,狀如人立,去而復至者數次。」
至正十九年,京師《鴟鴞》夜鳴,杜鵑啼于城中。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九年。「京師鴟 鴞。夜鳴達旦。連月乃止。有杜鵑啼于城中。居庸關亦 如之。」
至正二十七年,有大鳥見於萊州。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三月 丁丑朔,萊州招遠縣大社里黑風大起,有大鳥自南 飛至,其色蒼白,展翅如席,狀類鶴,俄頃飛去,遺下粟、 黍、稻、麥、黃黑豆、蕎麥于張家屋上,約數升許。是歲大 稔。」
明
编辑太祖洪武二十年鳳凰見
编辑按《河南通志》:「洪武二十年九月,鳳凰集汲縣岡,群鳥 隨從鳴噪翱翔,三日而去。」
成祖永樂七年白鵲見
编辑按《大政紀》:永樂七年十月庚子,北京有白鵲之瑞,行 在禮部行南京賀皇太子,命諭德楊士奇撰表文。時 士奇以病在告《監國表》,命庶子贊善選呈稿。皇太子 不懌,命尚書蹇義持以示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題 以賀,白龜白鹿皆可。命士奇改政。」士奇改一對云:「望 金門而進喜,馴彤陛以有儀。」後增一對曰:「與鳳同類, 蹌蹌于帝舜之庭;如玉其輝,翯翯在文王之囿。」義以 進,皇太子喜曰:「此方是帝王家之白鵲。」適內尉進膳, 遂命內使陳昂徹以賜士奇,且傳旨諭士奇曰:「其勉 進藥食,早出非但倚卿文學,久不聞直諒之言,慮有過不知,急得相見也。」
永樂十八年,交阯貢白烏。
按《名山藏》:「永樂十八年十一月交阯、占城諸國自貢 白烏,群臣應制撰詩。」
宣宗宣德四年海陽縣進白烏二
编辑按《大政紀》:宣德四年七月丙辰,廣東海陽縣進白烏 二。禮部尚書胡濙請率群臣上表賀,不許。上曰:「祗敬 祖宗,恭養聖母,皆職分當然,何賀之有?感瑞之云,良 增慚愧。朕夙夜祗念祖宗付託之重,懼弗勝負荷,惟 賴爾文武群臣,同心同德,贊輔不逮,溢美虛詞,非所 樂聞,其止勿賀。」
宣德八年,獲白鴈、白鶻。
按《太倉州志》:「宣德八年正月,太倉二十七保,獲白鴈 二,不數日,復得白鶻一,里人以為瑞,獻于朝。」
英宗正統七年有鴈集瓊州郡學泮池
编辑按《廣東通志》:正統七年秋八月辛丑,瓊州有鴈集于 郡學泮池。丘濬作記,謂「鴈,隨陽之鳥,知時者也。其乘 氣機而光動,尤非他鳥之比。昔人聞天津杜鵑之聲, 而預有占焉,矧陽禽素稱知時者乎?昔者地氣自南 而北,果有南人以文字亂天下。今也地氣自北而南, 安知無人以文字治天下耶?」
代宗景泰七年秋諸暨有白鴝鵒止縣舍
编辑按:《浙江通志》云云。
憲宗成化十三年東鹿文廟產白雀
编辑按:《畿輔通志》云云。
成化十九年,文廟產白雀。
按《東鹿縣志》云云。
孝宗弘治八年鵲巢寧德明倫堂
编辑按:《福建通志》云云。
弘治十四年,保定獻白鴉。
按《大政紀》:「弘治十四年三月,保定府臣獻白鴉,以為 祥瑞,禮部尚書傅澣劾其不當奏,詔斥遣之。」
武宗正德二年益都有鸛數萬集于李同仁殯所
编辑按《山東通志》:「正德二年冬十有一月,益都縣朱良店 北,有鸛鳥數萬,集于故潞州知州李同仁殯所,詰朝 葬畢始去。」
正德三年,郴州飛鳥蔽天。
按《湖廣通志》:「正德三年十一月,郴州有鳥蔽天,聲如 雷,時苗民作難。」
正德五年,「九頭鳥見。」
按《江西通志》:「正德五年三月,樂平來一鳥九頭。 正德十年,嘉定有黑鵰,似人形。」
按《江南通志》:「正德十年,嘉定大場鎮有黑鵰立,如人 形,翅廣丈餘。」
正德十一年,黑雀數萬壞禾苗。
按:《雲南通志》云云。
正德十二年,金縣「白燕遍于城野。」
按:《陝西通志》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盂縣有鳥夜喧
编辑按《山西通志》:「嘉靖元年,盂縣鳥異,其夜百鳥喧雜,至 明,魚鱉飛鳥有去其首者。」
嘉靖三年,鴿價驟貴。
按《潮州府志》:嘉靖三年,潮陽縣民有得鴿鳥于河南 者,名四停花,人爭尚之,價日增,至千百錢。民皆傾貲 鬻之,百業為廢。山徑間多致殺奪,官府禁之不止。黃 少詹《通志》中誌之曰:「鴿變焉。」
嘉靖四年,「徐聞鳳見。」
按:《廣東通志》云云。
嘉靖三十九年,鴨忽飛翔數日。
按《潮州府志》:「嘉靖三十九年,平遠縣加悌家畜群鴨, 忽翔起如鳥,數飛,數日乃下。加悌以為瑞,遂萌異志。」 嘉靖四十年,淮王獻白鴈。
按《大政紀》:「嘉靖四十年十一月,淮王獻白鴈二,群臣 表賀。」
嘉靖四十二年,湖廣巡撫徐南金獻白鵲。
按《大政紀》,「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巡撫湖廣都御史徐 南金獻白鵲。南金言白鵲出自景陵,獻之,群臣稱賀。」
神宗萬曆十年六月銅仁府有鳥鳴文廟聲如雷
编辑按:《貴州通志》云云。
萬曆十三年,「白雉」、白鵲見。
按《江南通志》:「萬曆十三年,休寧白雉見。十四年,滁州 白鵲來巢。」
萬曆十四年,都勻有《燕》數萬,集於府堂,西鄉有大鳥 來集,嘉興有異鳥。
按《貴州府志》:「萬曆十四年夏六月,都勻燕數萬,集于 府堂。」
按《陜西通志》:「萬曆十四年,西鄉縣有大鳥,高八尺,黑 身赤喙,集數日飛去。」
按《浙江通志》:「萬曆十四年,嘉興有異鳥,人頭鳥身,額 下白鬚。」
萬曆十九年。鸞見九頭鳥見按《江西通志》,萬曆十九年,星子文昌閣來一鳥。似鸞。按《湖廣通志》。萬曆十九年,永州見九頭鳥。
萬曆二十年,「萬鶴翔于《日照》。」
按《山東通志》:「萬曆二十年,日照元日,萬鶴南來蔽日, 旋繞于城,自午至酉,向北飛去。」
萬曆二十三年,有鳥如鸞。
按《四川總志》:「萬曆二十三年,順慶有鳥,狀如鸞。明年 大旱。」
萬曆三十五年,有異鳥鳴。
按《雲南通志》:萬曆三十五年,有異鳥鳴于省城,其聲 曰「殺。」
萬曆四十六年,白鸚鵡見。
按《束鹿縣志》,萬曆四十六年春,白鸚鵡見。相傳城未 建時,名圈頭鎮。居人在草橋西葺廬施茶,白鸚鵡集 廬傍樹,三晝夜不飛鳴。眾訝之,眾禱曰:「或白衣大士 欲于此興道場耶?果爾,當颺去。」禱畢,忽不見。眾神之, 因建殿三楹,名「白衣庵。」
萬曆四十七年,白燕巢于成都民家。
按《四川總志》:「萬曆四十七年,成都北門太平街居民 詹氏家,白燕來巢。」
熹宗天啟元年鳥生白鴉禿鶖見
编辑按《四川總志》:天啟元年,成都有異鳥,止於城垛,禿首 長喙,高數尺,舒翼竟丈,立則如人。而布政使朱燮元 以問內江蔣守拙,曰:「此名禿鶖,海鳥也,見則主兵。」是 年,奢酋果叛。
天啟三年,鳳凰見。
按《河南通志》:「天啟三年,鳳凰見禹州。」
愍帝崇禎四年反鳥見
编辑按《江南通志》:「崇禎四年九月,徐州有鳥群飛自西北 來,狀如鳩,色如鼠,趾,不樹栖,人謂之反鳥。」
崇禎五年,有雉無數飛入臨縣城。
按《山西通志》,「崇禎五年夏四月,臨縣雉入城。時雉無 數飛入城中之西山,兩月始去。」
崇禎六年,山西《鵽鳩》至。
按《山西通志》:「崇禎六年冬十月,鵽鳩至,雉體鼠足,不 能栖樹,性憨急,飛中州,集若蝟毛。出北方沙漠地。 崇禎七年,河南鵽鳩至。」
按《河南通志》:「崇禎七年,洛陽鵽鳩至。其鳥鶖身連爪, 千百成群,夜宿于地,數日而絕。或以為鶯。」或以為 反燕,皆非也。按《字彙》:「鵽鳩,大如鴿,似雌雉,鼠腳,無後 趾,岐尾。為鳥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地。一名寇雉,見 則有兵亂。」
按《歸德府志》:「崇禎七年,沙雞至,毛如鶉而大,獸蹄,不 樹,棲飛有聲。」
崇禎九年,有烏數千集鳳翔學。
按《陜西通志》:「崇禎九年,鳳翔學前烏數千,集地為陣, 方能應矩。」
崇禎十六年,九頭鳥見,大鳥集阿迷州。
按《湖廣通志》:「崇禎十六年,蘄水城內,夜聞九頭鳥鳴 空中,滴血潰人牆屋。」
按:《雲南通志》:「崇禎十六年,大鳥集于阿迷州漾田,頭 足高數尺,翼倍之,人以為沙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