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83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八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三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八十三卷目錄

 書法部彙考一

  晉衛夫人筆陣圖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序 創臨章第一 啟心章第二 視形章第

  三 說點章第四 處戈章第五 健壯章第六 教悟章第七 觀彩章第八 開要章第

  九 節制章第十 察論章第十一 譬成章第十二

  唐歐陽詢書法排疊 避就 頂戴 穿插 向背 偏側 挑 相讓

  補空 覆蓋 貼零 黏合 捷速 滿不要虛 意連 覆冒 垂曳 借換 增減 應

  副 撐拄 朝揖 救應 附麗 回抱 包裹 卻好 小成大 小大成形 小大 大

  小 左小右大 左高右低 左短右長 褊 各自成形 相管領 應接

  張彥遠法書要錄梁武帝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竇蒙注述書賦語例字格

   傳授筆法人名

  宋陳思書苑菁華蔡邕九勢 唐太宗筆法訣 永字八法 訣一 訣二

   永字八法詳說 側勢第一 勒勢第二 努勢第三 趯勢第四 策勢第五 掠勢第

  六 啄勢第七 磔勢第八 翰林禁經九生法 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 唐韓方明

  授筆要說 盧攜臨池妙訣 林韞撥鐙四字法 南唐後主李煜書述 翰林傳授隱術

字學典第八十三卷

書法部彙考一 编辑

《晉衛夫人筆陣圖》
编辑

《序》
编辑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闇於其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纔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 《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 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三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撆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若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 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 陸》《斷犀》象。  百鈞弩發。  《萬歲枯藤 乀》 崩浪雷奔  勁弩筋節。

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圓備如篆法,飄颺灑落如章草,凶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自,耿介特立如鶴頭,鬱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 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上虞製記。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
编辑

《序》
编辑

告汝子敬。吾觀汝書,性過人仍,未閑規矩。父不親教,自古有之。今述《筆勢論》一篇,開汝之悟。凡斯字勢,猶有十二章,章有指歸,定其模楷,詳其舛謬,撮其要實,錄此便宜。或變體處多,罕臻其本;轉筆處眾,莫識其源。懸針垂露之蹤,難為體制;揚波騰氣之勢,足可迷人。故辨其由,堪愈膏肓之疾。今書《樂毅論》一本,《筆勢論》一篇,貽爾藏之,勿播於外。緘之祕之,不可示知。諸友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專,形彰而勢顯。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天性靈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筆論,可謂家寶家珍,學而祕之,世有名譽,筆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諸規矩,存其要略,以為斯論。初成之時,同學張伯英欲求見之,吾詐云「失矣。」 蓋自祕之甚,不苟傳也。

《創臨章第一》
编辑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槊也,墨者,兵甲也,水硯者城池 也,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策也,颺 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點畫者 磊落也,戈斾者斬斫也,放縱者快利也,著筆者調和 也,頭角者蹙捺也。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 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 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 惟取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

《啟心章第二》
编辑

夫欲學書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 偃仰,平直振動,則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 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 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常作是書,繇乃叱之,遂三年 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每作一波,常三過折;每作一 點,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 「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危峰之墜石。屈折 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之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 行之趨驟。狀如驚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虯龍 之蜿蜒。謂其妙也,若鸞鳳之徘徊;言其勇也,擺撥似 驚雷掣電。」此乃飛空妙密,頃刻浮沈,統攝鏗鏘,啟發 厥意。能使昏迷之輩,漸覺勝心,博識之流,顯然開朗。

《視形章第三》
编辑

「視形象體,變貌猶同;逐勢瞻顏,高低有趣。分均點畫, 遠近相須。播布研精,調和筆墨。鋒纎往來,疏密相附。 鐵點銀鉤,方員周整。起筆下筆,忖度尋思,引說蹤由, 永傳今古。智者榮身益世,方懷浸潤之深;愚者不俟 佳談,如暗塵之視錦。生而知之發憤,學而悟者忘餐。 此乃妙中增妙,新中更新。」金書錦字,本領為先。盡說 安危,務以平穩為本。分間布白,上下齊平,均其體制, 大小尤難。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寬之貴「大」,自然寬狹 得所,不失其宜。橫則正如孤舟之橫江渚,豎則直若 春筍之抽寒谷。

《說點章第四》
编辑

夫著點皆磊磊似大石之當衢,或如蹲鴟,或如科斗, 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鶚口,尖如鼠屎,如斯之類, 各稟其儀,但獲少多,學者開悟。

《處戈章第五》
编辑

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長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 復似百鈞之弩。初張處其戈意,妙理難窮。放似弓張 箭發,收似虎鬥龍躍,直如臨谷之勁松,曲類懸鉤之 釣水,稜層切於雲漢,倒載隕於山崖。天門騰而地戶 躍,四海謐而五岳封。玉燭明而日月敞,繡綵亂而錦 紋翻。」

《健壯章第六》
编辑

夫以屈腳之法,彎如角弓之張,「烏焉為鳥」之類是也。 立人之法,如烏之在柱首彳。之類是也。踠腳之法, 如壯士之屈臂鳳飛,凡氣之例是也。急引急牽,如雲 中之掣電,《日月目因》之例是也。踠腳斡上捺下撚, 終始轉折,悉令和韻,勿使蜂腰鶴膝。《放縱》宜存氣力, 視筆取勢。行中廓落,如勇士伸鉤,方剛對敵。麒麟鬥 角,虎湊龍牙,筋節拏拳,勇身精健。放法如此,書進有 功也。牽引深妙,皎在目前。發動精神,提撕志意。剔 精思,祕不可傳。夫作右邊折角,疾牽下微開,左畔斡 轉,令取登對,勿使腰中傷慢。視筆取勢,直截向下。趨 義常存,無不醒悟。

《教悟章第七》
编辑

凡字處,其中畫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復,宜麤 於左畔。橫貴乎纖,豎貴乎麤,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 下得所,自然平穩。當須遞相掩蓋,不可孤露形影,及 出其牙鋒,展轉翻筆之處,即宜察而用之。

《觀彩章第八》
编辑

夫臨文用筆之法,復有數勢,並悉不同,或有藏鋒者, 大

《藏鋒》在於腹內而起。

側筆者乏。

亦不宜抽細而且緊

押筆者入。

從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牽。」 押。即合也。

結筆者撮。

漸次相就,必始然矣。「參乎妙理,察其徑趣。」

憩筆者,俟失。

憩筆之勢,視其長短,俟失右腳須欠也。

「息筆」者逼逐。

息止之勢向上,久久而緊抽也。

蹙筆者將。

蹙即捺角也。「將」 謂劣盡也。緩下筆要得所,不宜長不宜短。

戰筆者合。

戰,陣也。「合」 ,葉也。緩,不宜長及短也。

厥筆者成機,

「促抽上勿使傷長」 ,厥謂其美者,視形勢成機,是臨事而成最妙處。

帶筆者盡。

細抽勿賒也。「帶」 是回轉走入之類,裝束身體,字含鮮潔,起下筆之勢,法有輕重也。盡為其著,而復反筆抽之。

翻筆者先然。

「翻轉」 筆勢,急而疾也。亦不宜長腰短項。

疊筆者時劣

緩不宜長

起筆者不下。

於腹內舉,勿使露筆,起止取勢,令不失節。

打筆者廣度。

《打廣而就狹》。廣謂快健,又不宜遲及修補也。

《開要章第九》
编辑

夫作字之勢飾甚是為難。鋒銛來去之則反復還往 之法,在乎精熟尋察,然後下筆作。字不宜遲,乀不 宜緩,而腳不宜賒,腹不宜促,又不宜斜,角不宜峻,不 用作其「稜角」二字,合為一體。並不宜闊重不宜長,單不宜 小,復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

《節制章第十》
编辑

夫學書作字之體,須遵正法,字之形勢,不得上寬下 窄。

如此則是「頭輕尾重。不相勝任。」

不宜傷密,密則似痾瘵纏身。不舒展也復不宜傷疏,疏則 似溺水之禽。諸處傷慢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腰肢無力 「不宜傷短」,短則似踏死蝦蟆。形醜而闊也此乃大忌,可不 慎歟。

《察論章第十一》
编辑

臨書安帖之方,至妙無窮。或有迴鸞返鵲之飾,變體 則於行中。或有生成「臨谷之戈」,放龍牋於紙上,徹筆 則鋒煙雲起,如萬劍之相成;落紙則椑楯施張,蹙踏 江波之錦。若不端嚴手指,無以表記心靈。吾務斯道, 廢寢忘餐,懸歷歲年,乃今稍稱矣。

《譬成章第十二》
编辑

凡學書之道,有多種焉。初業書要類乎本,緩筆定其 形勢,忙則失其規矩。若擬目前要急之用,厥理難成。 但取形質快健,手腕輕便,方員大小,各不相犯。莫以 字小易而忙行筆勢,莫以字大難而慢展豪頭。如是 則筋骨不等,生死相混。儻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 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余樂毅論一本書為 「家寶,學此得成,自外咸就,勿以難學而自惰焉。」

唐歐陽詢書法書內有東坡先生及歐書等語係宋元後人偽託姑照年代列於此===
《排疊》
===
编辑

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如壽槁畫竇 筆麗羸爨之字糸旁言旁之類八訣所謂分間布白 又曰調勻點畫是也高宗書法所謂堆垛亦是也

《避就》
编辑

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欲其彼此映帶得宜 又如廬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當相同府字一筆 向下一筆向左逢字下辵拔出則上必作點亦避重 疊而就簡徑也

《頂戴》
编辑

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輕者頂戴欲其得勢如疊 壘藥鸞驚鷺鬐聲醫之類八訣所謂正如人上稱下 載又謂不可頭輕尾重是也

《穿插》
编辑

字畫交錯者欲其疏密長短大小停勻如中弗井曲 冊兼禹禺爽爾襄甬耳婁由垂車無密之類八訣所 謂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是也

《向背》
编辑

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體勢不可差錯相向如 非卯好知和之類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類是也

《偏側》
编辑

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側欹斜亦當隨其字勢結體 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幾之類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 厷之類正如偏者如亥女丈乂互不之類字法所謂 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八訣又謂勿令偏側 亦是也

《挑》
编辑

字之形勢有須挑者如戈弋武丸氣之類又如獻 勵散斷之字左邊既多須得右邊之如省炙之類 上偏者須得下之使相稱乃善

《相讓》
编辑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如馬旁 糸旁鳥旁諸字須左邊平直然後右邊可作字否則 妨礙不便如䜌字以中央言字上畫短讓兩糸出如 辦其中近下讓兩辛出如鷗鶠馳字兩旁俱上狹下 闊亦當相讓如嗚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 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礙然後為佳此類是也

《補空》
编辑

如我哉字作點須對左邊實處不可與成戟戈諸字 同如襲辟餐贛之類欲其四滿方正也如醴泉銘建 字是也

《覆蓋》
编辑

如寶容之類點須正畫須員明不宜相著上長下短

《貼零》
编辑

如令今冬寒之類是也

《黏合》
编辑

字之本相離開者,即欲黏合,使相著顧揖乃佳。如諸偏旁字,《臥鑒》《非門》之類是也。

《捷速》
编辑

如風鳳之類,兩邊速宜員攬,用筆時左邊勢宜疾,背 筆時意中如電是也。

《滿不要虛》
编辑

如《園圃圖》「國四包,南隅目四勾」之類是也。

《意連》
编辑

字有形斷而意連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類 是也。

《覆冒》
编辑

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雲頭穴》宀。頭奢金食 夆、《巷泰》之類是也。

《垂曳》
编辑

垂如都鄉卿卯。之類。曳。如水支欠皮更「走、《民也》」 之類是也。

《借換》
编辑

如《醴泉銘》「祕」字,就「示」字右點,作「必」字左點,此借換也。 《黃庭經》「庭」字「魏」字,亦借換也。又如「靈」字,法帖中或作 或作小,亦借換也。又如「蘇」之為「蘓」,「秋」之為「鵝之 為鵝」,為?之類。為其字難結體。故互換如此。亦借換 也。所謂「東映」「西帶」是也。

《增減》
编辑

字有難結體者,或因筆畫少而增添,如「新」之為「新」,「建」 之為「建」是也。或因筆畫多而減省,如「曹」之為美之 為。但欲體勢茂美,不論古字當如何書也。

《應副》
编辑

字之點畫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帶,故必得應副相 稱而後可。又如龍詩讎轉之類,必一畫對一畫相應, 亦相副也。

《撐拄》
编辑

字之獨立者,必得撐拄,然後勁健可觀。如「可下永亨 亭」、「寧丁」「手司卉草」、「矛巾」「千予于弓」之類是也。

《朝揖》
编辑

字之凡有偏旁者,皆欲相顧。兩文成字者為多,如「鄒」、 「謝」、「鋤」、「儲」之類;與三體成字者,若讎斑之類,尤欲相朝 揖,《八訣》所謂「迎相顧揖」是也。

《救應》
编辑

凡作字,一筆纔落,便當思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 結裹。書法所謂「意在筆先,文向思後」是也。

《附麗》
编辑

字之形體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離。如形」「影」「飛」「起」,「超」 「《飲勉》,凡有文欠攴旁者之類,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 也。

《回抱》
编辑

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匊」之類。向右者,如《艮鬼包旭 它》之類是也。

《包裹》
编辑

謂如園圃打圈之類,四圍: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 下包上、《匱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類是也。

《卻好》
编辑

謂其「包裹鬥湊,不致失勢,結束停當,皆得其宜」也。

《小成大》
编辑

字以大成小者,如《冂》。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則字 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謂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後 一「乀」,「寧」字只在末後一「欠」字一拔,「戈」字一點之類 是也。

《小大成形》
编辑

謂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勢也。東坡先生曰:「大字難于 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餘。若能大字結密, 小字寬綽,則盡善盡美矣。」

《小大 大小》
编辑

《書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寬猛得宜。譬 如『日』」字之小,難與國字同。大如一字二字之疏,亦欲 字畫與密者相間,必當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帶 得宜,然後為上。或曰:謂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 稱。亦一說也。

《左小右大》
编辑

此一節「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結」字,易 於左小而右「大」,故此與下二節,皆字之病也。

《左高右低 左短右長》
编辑

此二節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為單肩。左短右 長。《八訣》所謂「勿令左短右長」是也。

《褊》
编辑

學歐書者易於作字狹長,故此法欲其結束整齊,收 斂緊密,排疊次第,則有老氣。《書譜》所謂「密為老氣」,此 所以貴為褊也。

《各自成形》
编辑

凡寫字,欲其合而為一亦好,分而異體亦好,由其能 各自成形故也。至於疏密大小,長短闊狹亦然,要當 消詳也。

===
《相管領》
===欲其彼此顧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

亦然。

《應接》
编辑

字之點畫,欲其互相應接。兩點者如《小》自相應 接三點者。如《系》則左朝右,中朝上、右朝左,四點如然。 無二字則兩旁二點相應,中間相接。又作亦相應 接。至於《丿》。《水木州》無之類亦然。

已上皆言其大略,又在「學者能以意消詳,觸類而長之可也。」

《張彥遠法書要錄》
编辑

《梁武帝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编辑

「平」 謂橫也,  「直」 謂縱也,  「均」 謂閒也, 「密」 謂際也,  「鋒」 謂端也,  「力」 謂體也, 「輕」 謂屈也,  「決」 謂牽掣也, 「補」 謂不足也, 「損」 謂有餘也, 「巧」 謂布置也, 「稱」 謂大小也。 字外之奇,文所不書。世之學者宗二王、元常逸跡,曾 不睥睨。羲之有過人之論,後生遂爾雷同。元常謂之 古肥,子敬謂之今瘦,今古既殊,肥瘦頗反,如自省覽, 有異眾說,張芝、鍾「繇,巧趣精細,殆同機神,肥瘦古今, 豈易致意?真蹟雖少,可得而推。」逸少至學鍾書,勢巧 形密,及其獨運,意疏字緩,譬猶楚音習夏,不能無楚, 過言不悒,未為篤論。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 不迨元常。學子敬者如畫虎也,學元常者如畫龍也。 余雖不習,偶見其理,不習而言必慕之,歟聊自記,以 補其闕。非欲明解,強以示物也。儻有均思,思盈半矣。

《竇蒙注述書賦語例字格》
编辑

吾弟尚輦君,字靈長,翰墨廁張王,文章凌班、馬,詞藻 雄贍,草隸精深。平生著碑誌詩篇賦頌章表,凡十餘 萬言。較其巨麗者,有天寶所獻《大同賦》《三殿蹴踘賦》, 以諷興諫諍為宗,匡君救時為本。帝乃咨爾,可編筴 書中,使王人榮耀戚里,龍章鳳篆,寵錫儒門。及乎晚 年,又撰《述書賦》,總七千六百四十言,精窮旨要,詳辨 「祕義,無深不討,無細不聞,徵五典《三墳》,考九丘八索, 《詩》《騷》《禮》《易》《文選》、詞林,猶不盡所知,故別結語立言,曲 申幽奧,一字一句,數義傍通。尚輦君學究天人,才通 詁訓,注解分析,皆憑史傳。注有未盡,在此例中,意有 未窮,出此格上。凡古今名哲,正文呼字,尊貴長老,各 言其親,或取便引官,或因言稱爵,句」則兩字、三字、五 言、四言,而於「其以」之間,或六或八,改時革命之際,舉 一相從,慮學者致疑,仍施朱點發此語之理例別有 《字格》存焉。凡一百二十言,并注二百四十句。且褒且 貶,還同諡法。披文感切,撫己崩摧。手蹟宛然,如向來 之放筆;天才卓爾,成千載之分襟。考義銘心,言笑在 目。一枝先折,痛貫肝「腸;兩眼既枯,哀纏骨髓。」

忘情 鵬鴞向,風自成騫翥。

天然 《鴛鴻出水》,更好容儀。

《質朴》 「天仙」,玉女粉黛何施。

《礱斲》 「錯綵鵰文,方申巧妙。」

「體裁。」 一舉一錯。盡有憑據。

意態 迴翔動靜,厥趣相隨。

不倫。 前濃後薄。半敗半成。

「枯槁」 「欲北還南」,氣脈斷絕。

《專成》 「直師一家」,今古不雜。

《有意》 志,立乃就,非工不精。

正 衣冠踏拖。若行若止曰「正。」

行 劍履趨鏘,如步如驟曰「行。」

草 電掣雷奔,龍蛇出沒曰「草。」

章 草中隸,古蹴踏。打曰「章。」 神 非意所到,可以識知曰「神。」

聖 理絕名言,潛心意得,曰「聖。」

文 經天緯地、可大可久曰「文。」

《武》: 迴戈挽戟,拉虎挐豹,曰「武。」

能 千種風流曰「能。」

妙 百般滋味曰「妙。」

精 功業雙極曰「精。」

《古》 除去常情曰「古。」

逸 縱任無方曰「逸。」

高 超然出眾曰「高。」

偉 精采照射曰「偉。」

老 無心自達曰「老。」

「喇」 超能越妙曰「喇。」

嫩 力不副心曰「嫩。」

薄 闕於圓備曰「薄。」

強 筋力露見曰「強。」

穩: 結構平正曰「穩。」

快 興趣不停曰「快。」

「沈 深而意遠」曰「沈。」

緊 團合密緻曰「緊。」

慢 舉止閑詳曰「慢。」

浮 若無所歸曰「浮。」

密 間不容髮曰「密淺 涉於流俗曰「淺。」

《豐》 筆墨相副曰「豐。」

茂 字外精多曰「茂。」

麗 體外有餘曰「麗。」

宏 裁制絕眾曰「宏。」

實 氣感風雲曰「實。」

輕 筆道流便曰「輕。」

瘠 瘦中有力曰「瘠。」

《疏》 「違犯陰陽曰疏。」

《拙》 不依緻巧曰「拙。」

重 質勝於文曰「重。」

《纎》 文過於質曰「纎。」 《貞》 骨清神正曰「貞。」

《艷》 「少古多今」曰「艷。」

峻, 頓挫穎達曰「峻。」

潤 旨趣調暢曰「潤。」

險 不期而然曰「險。」

怯 下筆不猛曰「怯。」

畏 無端羞澀曰「畏。」

妍 逶迤併行曰妍。

媚: 意居形外曰「媚。」

訛 藏鋒隱跡曰「訛。」

細: 運用精深曰「細。」

熟 過猶不及曰「熟。」

雄 別負英威曰「雄。」

雌: 氣候不足曰「雌。」

《飛》 若滅若沒曰「飛。」

爽: 肅穆飄然曰「爽。」

動 如欲奔飛曰「動。」

成 一家體度曰「成。」

禮 動合典章曰「禮。」

法 宣布周備曰「法。」

典 從師約法曰「典。」

則 可以傳授曰「則。」

偏 惟守一門曰「偏。」

《乾》 無復光輝曰「乾。」

滑 遂乏風采曰「滑。」

駃 波瀾驚絕曰「駃。」

閑 孤雲生遠曰「閑。」

拔 輕駕超殊曰「拔。」

放 流浪不窮曰「放。」

鬱 勝勢鋒起曰「鬱。」

《秀 翔集》難名曰「秀。」

束 興致不弘曰「束。」

穠 五味皆足曰「穠。」

峭 峻中勁利曰「峭。」

散 有初無終曰「散。」

「質」 「自少妖妍」曰「質。」

魯 《本宗》澹泊曰「魯。」

《肥》 龜臨洞穴,沒而有餘曰「肥。」

《瘦》 鶴立喬松,長而不足曰「瘦。」

壯 力在意先曰「壯。」

寬 疏散無檢曰「寬。」

《傳授筆法人名》
编辑

「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鍾 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 之王獻之,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羊欣傳之王僧虔, 王僧虔傳之蕭子雲,蕭子雲傳之僧智永,智永傳之 虞世南,世南傳」之授於歐陽詢,詢傳之陸柬之,柬之 傳之姪彥遠,彥遠傳之張旭,旭傳之李陽冰,陽冰傳 之徐浩、顏真卿鄔彤章韋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文 傳》終於此矣。

《宋陳思書苑菁華》
编辑

《蔡邕九勢》
编辑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 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 「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 帶,無使勢背。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員》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橫鱗豎勒之規。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唐太宗筆法訣》
编辑

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元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 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 謂也。」

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 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為點必收」,貴緊而重。

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為撆必掠」,貴險而勁。 「為豎必努」,貴戰而雄。

「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總轉。

「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豪。

側不得平其筆。

勒不得臥其筆,須筆鋒先行。

努不宜直,直則失力。

《趯》須「存其筆鋒,得勢而出。」

《策》須仰策而收。

「掠」須筆鋒左出而利。

《啄》須臥筆而疾罨。

「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點要作稜角,忌於員平,貴於通變。

合策處,策「年」字是也。

合勒處勒「士」字是也。

凡橫畫並仰上覆收「士」字是也。

《三須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畫悉用 之。「合掠」即掠「戶」字是也。

「彡」乃形影字右邊不可一向為之,須背下撆之 爻,須上磔衄鋒,下磔放出,不可雙出。

《多字四》撇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巧在乎躪 躒,則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輕浮,則薄俗而直置。採摭 菁葩,芟薙蕪穢,庶近乎翰墨。脫專執自賢,闕於師授, 則眾病蜂起,衡鑒徒懸於闇矣。

《永字八法》
编辑

《禁經》云:「八法起於隸字之始。自崔、張、鍾、王,傳授所用, 該於萬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隋僧智永發其旨 趣,授於虞祕監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李陽冰云: 「昔逸少攻書,多載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備八法之 勢,能通一切字也。」八法者,永字八畫是矣。

 一點為「側。」   二「橫為勒。」  三豎為努。   四「挑為趯。」  五、《左上為策》  六、左下為掠。  《七》右上為「啄。」  八、「右下為《磔》。」

《訣一》一作顏真卿八法頌
编辑

側蹲鴟而墜石。 勒緩縱以藏機, 努彎環而勢曲。 趯峻快以如錐。 策依稀而似勒。 掠髣髴以宜肥。 啄騰凌而速進。 《磔抑》以《遲移》。

《訣二》一作柳宗元八法頌
编辑

「側不愧臥,   勒常患平。」   努過直而力敗, 趯宜存而勢生。 策仰收而暗揭, 掠左出而鋒輕。 啄倉皇而疾掩, 《磔䟐》。以開撐。

《永字八法詳說》
编辑

《側勢第一》
编辑

側不得平其筆,當側筆就右為之。《口訣》云:「先右揭其 腕,次輕蹲其鋒。」取勢緊則乘機頓挫,借勢出之,疾則 失中,過又成俗。夫側鋒顧右,借勢而側之,從勁輕揭 潛出,務於勒也。

問曰:「側不言點而言側,何也?」

論曰:謂筆鋒顧右,審其勢險而側之,故名側也。止言 點則不明,顧右無存鋒向背墜墨之勢,若左顧右側, 則橫敵無力,故側不險則失於鈍,鈍則芒角隱,而書 之神格喪矣。《筆訣》云:「側者,側下其筆,使墨精暗墜,徐 乃反揭,則稜利矣。」

《勒勢第二》
编辑

勒不得臥其筆,中高兩頭,下以筆心壓之。《口訣》云:「頭 傍鋒仰策,次迅收。若一出,揭筆不趯,而暗收,則薄員 而疏,筆無力矣。」夫勒筆鋒似及於紙,須微進仰策峻 趯。

問曰:「勒不言畫而言勒,何也?」

論曰:勒者,趯筆而行,承其虛畫,取其勁澀,則功成矣。 今止言畫者,慮在不趯,一出便畫,則鋒拳而怯薄也。 夫勒者,藉於豎䟐䟐則筆勁澀,亡其流滑,微可稱工 矣。《筆訣》云:「策筆須勒,仰筆覆收。」準此則形勢自彰矣。

《努勢第三》
编辑

努不宜直,其筆直則無力,立筆左偃而下,最須有力。 又云:「須發勢而卷筆,若折骨而爭力。」《口訣》云:「凡傍卷 微曲,蹙筆累走而進之,直則眾勢失力,滯則神氣怯 散。」夫努須側鋒,顧右潛趯,輕挫其揭。

問曰:「畫者,中心聚畫也,今謂之努,何也?」

論曰:努者勢微,努曰努,在乎䟐筆下行。若直置其畫, 則形員勢質,書之病也。《筆訣》云:「努筆之法,豎筆徐行, 近左引勢,勢不欲直,直則無力矣

《趯勢第四》
编辑

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又云:「前畫卷則別斂 心而出之。」《口訣》云:「傍鋒輕揭,借勢。勢不勁,筆不挫,則 意不深。」趯與挑一也,鋒貴於澀出,適期於倒收,所謂 欲挑還置也。夫趯自努出,潛鋒輕挫,借勢而趯之。 問曰:「凡字之出鋒謂之挑,今更為趯,何也?」

論曰:挑者,語之小異而其體一也。夫趯者,筆鋒去而 言之趯,自努畫收鋒,豎筆潛勁,借勢而趯之。《筆訣》云: 「即是努筆下殺筆趯起」是也。法須挫衄,轉筆出鋒,佇 思消息,則神蹤不墜矣。

《策勢第五》
编辑

策須斫筆,背發而仰收,則背斫仰策也。兩頭高中,以 筆心舉之。《口訣》云:「仰筆潛鋒,以鱗勒之。」法揭腕趯勢 於右。潛鋒之要,在畫勢暗捷,歸於右也。夫策筆仰鋒, 豎趯微勁,借勢峻顧於掠也。

問曰:「策,一名《折異》畫,今謂之策,何也?」

論曰:策之與畫,理亦固殊。仰筆趯鋒,輕抬而進,故曰 策也。若及紙便畫,不務遲澀,向背偃仰者,此備畫耳。 《筆訣》云:「始築筆而仰策,徐轉筆而成形」是也。

《掠勢第六》
编辑

掠者,拂掠須迅,其鋒左出而欲利。又云:「微曲而下筆, 心至卷處。」《口訣》云:「撇過謂之掠。」借於策勢,以輕駐鋒, 右揭其腕,加以迅出,勢旋於左。法在澀而勁,意欲暢 而婉,遲留則傷於緩滯。夫側鋒左出謂之掠。

問曰:「掠,一名分發,今稱為掠,何也?」

論曰:掠迺徐疾有準,隨手遣鋒,自左出取勁險盡而 為節。發則一出,運用無的,故掠之精旨可守矣。夫掠 之筆趣,意欲留而必勁。又孫過庭《書譜》云:「遣不常速。」 明矣。《筆訣》云:「從策筆下左出而鋒利不墜則自然佳。」

《啄勢第七》
编辑

啄者,如禽之啄物也。立筆下,須疾為勝。又云:「形似 鳥獸,臥斫斜發。」亦云:「臥筆疾右出。」《口訣》云:「右向左 之勢為卷啄。按筆蹲鋒,潛蹙於右。借勢收鋒,迅擲旋 右,須精險衄去之,不可緩滯。」夫筆鋒及紙為啄,在潛 勒而啄之。

問曰:「撇之與啄,同出異名,何也?」

論曰:夫撇者蒙俗之言,啄者因勢而立,故非妄飾,貽 誤學者。啄用輕勁為勝,去浮怯重體為工,攻之遠源, 或不妄耳。《筆訣》云:「啄筆速進,勁若鐵石,則勢成也。」

《磔勢第八》
编辑

磔者,不徐不疾,戰行欲卷,復駐而去之。又云:「䟐筆戰 行,翻筆轉下,而出筆磔之。」《口訣》云:「右送之波皆名磔。 右揭其腕,逐勢緊䟐,旁筆迅磔,盡勢輕揭,而潛收在 勁迅得之。」夫磔法,筆鋒須䟐勢,欲險而澀,得勢而輕 揭,暗收存勢,候其勢盡而磔之。

問曰:「《發波》之筆,今謂之磔,何也?」

論曰:發波之法,循古無蹤,原其用筆,磔法為徑,磔豪 聳過,法存乎神,而磔之義明矣。凡磔若左顧右,則勢 鈍矣。䟐重鋒緩則勢肥,須遒勁而遲澀之。凡險勁風 骨,泥滯存亡,以法師心,以志專本,則自然暗合旨趣 矣。《筆訣》云:「始入筆,緊築而微仰便下,徐行勢足,而後 磔之。其筆或藏鋒出鋒,由心所好也。」

===
《翰林禁經九生法》
{{{4}}}

《一生筆》純毫,為心,軟而復健。

《二生紙》新出篋笥,潤滑易書,即受其墨。若久露風日, 枯燥難用。

《三生硯用則貯水,畢則乾之。司馬》云:「硯石不可浸潤。 四生水義在新汲,不可久停,停不堪用。」

《五生墨》:隨要旋研,凌利墨光為上,研多則泥鈍也。 《六生手》:適㩦執,勞腕則無準。 《七生神》:凝神靜思,不可煩躁。

《八生目,寢息適寤》,光朗分明。

《九生景》:天氣清朗,人心舒悅,乃可言《書》也。

右此《九法》,不可廢忘。忽而怠之,則其瑕矣。

《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
编辑

點法《口訣》云:「作點向左,以中指斜頓向右,以大指」

齊,頓作報答,便以中指挫鋒,須收鋒在內,按筆而收 之,又衄側下其筆,含濡其鋒,摩輪簇心,然後收筆,慎 在員平。《禁經》云:「點如利鑽鏤金是也。」又半蟻法,宜字 上用之,為避其傍。點又側下其筆,使墨精闇墜,徐乃 反揭,則稜利矣。右軍云:「作點之法,皆須落落如大石 當衢。」又云:「點不變為布棋。」要通變也。又有打點,單以 指送筆,似打物之勢,甚難用也。

一、畫法口訣云:「作橫畫,皆用大指遣之。若作策法,即 指抬筆上。若作勒法,即用中指鉤筆,澀進覆畫,以中 指頓筆,然後以大指遣至盡處。」此三勢相近,用法不 同也。鱗勒法須仰收。《禁經》云:「畫如長錐界石」是也。又 緊走仰收,似長舟截小渚,兩頭勢起,使芒角不失遒 潤。借勢不策,不鱗勒,稍須收之。取古勁枯澀,無求活 利。凡在字上。宜用之 筆法初緊策中抬鋒,輕勁微勒,向右按衄。《古經》云: 「鍾書宣示,字長畫用。」又云:「畫不變為布算。」《行草法》云: 「勢須嶮策露鋒,飛動為勝。」

《三三畫法口訣》云:「上潛鋒平勒,中背筆仰策,下緊趯 覆收,名遞相解摘。」古經云:「《黃庭》《三關》,字用草法,上衄 側中策,下奮筆橫飛,名遞相聳峙,以嶮利為勝。」 懸針法口訣云:「鋒須先發,管逐勢行。䟐筆緊收澀, 進如錐畫。」沙《禁經》云:「懸針如長錐綴地」是也。又契字 下雙筆,須一努一垂,變換用之,三勢不同,或垂或趯, 或外掠而中努。右軍云:「懸針垂露,難為體制。」衛夫人 云:「如萬歲枯藤。」《臨池訣》云:「懸針法蘭亭年字」,盡其勢 也。

垂露法《口訣》云:「鋒管齊下勢盡,殺筆縮鋒,又始築 筆而極力,終注鋒而作努,又垂不縮。」此言頓筆以摧 挫為功。右軍云:「豎如筍抽寒谷」是也。《臨池訣》云:「垂露 本篆腳名,玉著,如古釵倚物也。」

背拋法《口訣》云:「蹲鋒緊掠,徐擲之,速則失勢,遲則 緩怯。」《臨池訣》曰:「此鍾法稍涉八分蠆毒法,引過其曲, 轉蹲其鋒,又徐收而蹲趯之,不欲出,須闇收,使其如 負芒刺則善。」右軍云:「『援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庾肩 吾《書論》曰:「欲拋而還置,為駐鋒而後趯之也。」

抽筆法《口訣》云:「左罨掠須峻利,右潛趯而戰行,待 勢卷而機駐,揭摘出而暗收,若便拋必流滑凡淺。又 側起平發緊殺,按波為抽筆,從腹內起。」庾肩吾《書論》 曰:「將放更留。」又「人」字第二筆云:「攙引抑拽」是也。夫木 等字亦同用。

背趯法,悉以中指遣至盡處,以名指拒而趯之,又 潛鋒闇勒,勢盡然後趯之。右軍背趯戈法,上則俯而 過,下則曲而就,蓋所以失之於前,正之於後也。古經 云:「鍾書哉字用。」又永禪師《澀出戈法》:下以名指築上 借勢,以中指遣之至下,以名指衄鋒潛趯,此名禿出 法。張旭折芒法,潛鋒緊走,意盡乃收而趯之,鍾書常 用也。右軍云:「落干之法,峨峨如長松倚谿谷。」唐文皇 云:「為戈必潤,貴遲凝而右顧是也。」章草法潛按微進, 輕揭闇趯。夫揭欲利,按欲輕,輕則骨勁神清,肥乃質 滯鈍俗。王濛能之。

散水法《口訣》云:「上衄側中偃,下潛挫趯鋒。」古經云: 「黃庭、樂毅論同用。」柳宗元《筆精賦》云:「散水幽縱,黃庭 宗之」是也。《臨池訣》云:「或藏或露,狀類不同,意要遞相 顯異。若頻有則兩點相近,而下點當高,此名潛相矚 視。」外雖解摘,內相附屬,為上中潛鋒闇衄,下峻趯潛 遣,此蓋鍾法也。行書勢微按而鉤揭,以輕利為美。 《冰法口訣》云:「上側覆收,下築而趯之,須相承揖。若 並連衄側輕揭,則率字左右用之。」草法須借勢捷遣, 若緩滯則為病也。

《烈火法口訣》云:「衄鋒闇接。」《臨池訣》云:「須各自立勢 扺背潛衄所為,視之不見,考之則彰。」《古經》云:「鍾書然 字用。」

聯飛法口訣云:「闇衄微駐,輕揭潛趯,筆鋒連綿,相 顧不絕也。」《禁經》云:「聯飛如鴈陣當秋」是也。《古經》云:「樂 毅論燕然字用,又虞永興兼字用,其半勢,蓋中斷也。」 《顯異法口訣》云:「上點駐鋒,左右挫鋒,橫畫按筆,勢 須相順。古經云:『出告誓文。又上點側橫畫勒,左抬筆 擺鋒,右峻啄輕,揭出告誓寶字』。」虞永興嘗守之,行法 以員峻飛動為美,章草法擬於員峻飛動,其於嶮策, 務在露鋒鉤裹,忌於緩滯也。

平磔法口訣云:「不遲不疾,戰筆側去,勢卷不可便 出,須駐筆而後放。」《禁經》云:「磔磔如生蛇渡水是也。」又 鍾元常每作磔筆,須三過折。故文皇云:「為波必磔,貴 三折而遣毫。」

勾裹法《口訣》云:「員角䟐鋒,作努法,勢未盡而趯之。」 顏魯公云:「勾法用筆如紙下行是也。」岡、罔、向等字用。 勾努法《口訣》云:「員角激鋒,待筋骨而成,要如武人 屈臂。」右軍云:「迴角不用峻,及有稜是也。」衛夫人名之 勁努法,勺、勻物等字用。

奮筆法《口訣》云:「左側而獨立,中衄揭而右鉤。」古經 云:「鍾書宣示字下用」,若中豎,則左右闇衄而潛趯。又 簇鋒捷進,為系字下三點也。

彡衫法《口訣》云:「上平點,中啄,下衄側。」 外擘法《口訣》云:「左峻掠中,潛鋒衄剉,右蹲鋒外擲 丨豎。」《法口訣》云:「抬筆豎策,挫鋒上下緊直,嘗尚字 中豎畫用。」

曾頭其腳法《口訣》云:「左潛揭而右啄。」曾頭用左 啄右側則其腳用之。

暗築法《口訣》云:「馭鋒直衝,有點連物,則名暗築月。」 其內兩點是。

《袞筆法口訣》云:「須按鋒上下蹙衄之,令今等字是 也。」

戔縮出法《口訣》云:「上磔衄鋒,下磔出之。」此八分法也, 蓋避雙出也。又「戔」字上縮鋒作努,下出鋒作趯。張云: 「戔如朿棘」是也

《唐韓方明授筆要說》
编辑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貞元十五年授法於東海徐公 璹,十七年授法於清河崔公邈,由來遠矣。自伯英以 前,未有真行草書之法。姚思廉奉詔論《書》云:「王僧虔 《答竟陵王書》云:『張芝、韋誕、鍾會、索靖二衛並得名書。 古今無以辨其優劣,唯見筆力驚絕耳』。」時有羅暉、趙 襲並善書,與張芝同著名,而張矜巧自許,眾頗惑之。 嘗與太僕朱寬書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 今言自古能書,皆曰鍾、張。按張自矜巧,為眾所惑,今 言筆法,亦不言自張芝。芝自云比崔、杜不足,即可信 乎?筆法起自崔瑗子玉明矣。清河公雖云傳筆法於 張旭長史,世之所傳,得長史法者,唯有得永字八法, 次有《五執筆》已下,並未之有前聞者乎?方明傳之於 清河公,問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鍾、王 以下傳授,至於永禪師,而至張旭,始弘八法,次演五 勢,更備九用,則萬字無不該於此,墨道之妙,無不由 之以成也。夫把筆有五種,大凡筆管長不過五六寸, 貴用易便也。

第一執管。夫《書》之妙,在於執管。既以雙指苞管,亦當 五指共執。其要實指虛掌,鉤擫訐送,亦曰「抵送」,以備 口傳手授之說也。世俗皆以單指苞之,則力不足而 無神氣,每作一畫點,雖有解法,亦當使用。不成曰「平 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

第二,𢳇管。亦名「拙管。」謂五指共𢳇其管末,弔筆急疾, 無體之書,或起槁草用之。今世俗多用五指𢳇管書, 則全無筋骨,慎不可效也。

第三,撮管。謂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書或書《圖幛》 用之,亦與拙管同也。

第四,握管。謂捻拳握管於掌中,懸腕,以肘助力書之。 或云起自諸葛誕《倚柱書》時,雷霹柱裂,書亦不輟。當 用壯氣,率以此握管書之,非書家流所用也。後王僧 虔用此法,蓋以異於人,故非本為也。近有張從申郎 中,拙然而為,實為世笑也。

第五搦管,謂從頭指至小指,以管於第一二指節中 搦之,亦是效握管,小異所為。有好異之輩,竊為流俗 書圖幛用之,或以示凡淺時提轉,甚為怪異。此又非 書家之事也。

徐公曰:「置筆於大指中節前,居動轉之際,以頭指齊 中指,兼助為力,指自然實,掌自然虛,雖執之使齊,必 須用之自在。今人皆置筆當節,礙其轉動,拳指塞掌, 絕其力勢。況執之愈急,愈滯不通,縱用之規矩,無以 施為也。」

又曰:「夫執筆在乎便穩,用筆在乎輕健,故輕則須沈, 便則須澀,謂藏鋒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也, 太流則便成浮滑,浮滑則是為俗也。故每點畫須依 筆法,然始稱書,乃同古人之跡,所為合於作者也。」 又曰:「夫欲書,先當想看所書一紙之中,是何詞句言 語多少,及紙色目相稱,以何等書,令與書體相合,或 真」或行或草,與紙相當。然意在筆前,筆居心後,皆須 存用筆法。想有難書之字,豫於心中布置,然後下筆, 自然容與徘徊,意態雄逸。不得臨時無法,任筆所成, 則非謂能解也。

《盧攜臨池妙訣》一作范陽盧雋
编辑

「吳郡張旭言: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永禪師乃 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 子彥遠。彥遠,僕之堂舅,以授余。不然,何以知古人之 詞云爾。」攜按:永禪師從姪纂及孫渙皆善書,能繼世。 張懷瓘《書斷》稱上官儀師法虞公,過於《纂》矣。張志遜 又纂之亞,是則非獨專於陸也。王叔明《書後品》又云: 虞、褚同師於史陵,陵蓋隋人也。旭之傳法,蓋多其人。 若韓太傅滉、徐吏部浩、顏魯公真卿、魏仲犀,又傳蔣、 陸及從姪野奴二人,予所知者。又傳清河崔邈,邈傳 褚長文、韓方明,徐吏部傳之皇甫閱。閱以柳宗元員 外為入室,劉尚書禹錫為及門者,言柳公常未許為 伍。柳傳方少卿直溫,近代賀拔員外惎寇、司馬璋、李 中丞、戎與方,皆得名者,蓋書非口傳手授,而云能知, 未之見也。小子蒙昧,常有心焉。而良師不遇,歲月久 矣,天機懵然,因取《翰林隱術》、右軍《筆勢論》、徐吏部《論 書》、竇𣳻《字格》《永字八法勢論》,刪繁選要,以為其篇。《繫 辭》言,「智者觀其彖辭,思過半矣。」儻學者覃思於此,鍾 繇、羲、獻誠可見其心乎?

第一用紙筆。     第二「認勢。」

第三「裹束」,      第四「《真如》立」,行如行, 第五《草如走》,     第六「上稀。」

第七中勻,      第八下密。

用筆之法,拓大指,擫中指,斂第二指,拒名指,令掌心 虛如握卵,此大要也。

凡用筆,以大指節外置筆,令動轉自在,然後奔頭微 拒,奔中中鉤筆拒,亦勿令太緊。名指拒中指,小指拒 名指,此細要也。皆不過雙苞,自然虛掌實指。《永字論》 云:「以大指拓頭指,鉤中指。」此蓋言單苞者。然必須氣脈均勻,拳心須虛,虛則轉側圓順。腕須挺起,黏紙則 輕重失準。把筆淺深,在去紙遠近。遠則浮泛虛薄,近 則搵鋒體重。

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跡浮而稜斂,有若自然。紙 剛則用軟筆,策掠按拂,制在一鋒。紙柔用硬筆,袞努 鉤磔,順成在指。純剛如以錐畫石,純柔如以泥洗泥, 既不圓暢,神格亡矣。書石及壁,同紙剛例,蓋相得也。

《林韞撥鐙四字法》
编辑

推 拖 撚 拽。

序曰:「韞,咸通末為州刑掾。時廬陵盧肇罷南浦太守, 歸宜春。公之文翰,故海內知名。韞竊慕小學,因師於 盧公子弟。安期歲餘,盧公忽相謂曰:『子學吾書,但求 其力爾』。殊不知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 虛掌實指,指不入掌,東西上下,何所閡焉?常人云:『永 字八法,乃點畫爾,拘於一字,何異守株。《翰林禁經》云: 『筆貴饒左,書尚遲澀』』。」此君臣之道也。大凡點畫,不拘 拘長短遠近,但無遏其勢,俾令筋骨相連,意在筆前, 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此畫爾,非書也。吾 昔授教於韓吏部,其法曰撥鐙,今將授子,子勿妄傳, 推拖撚拽是也。訣盡於此,子其旨而味乎韞?加以久 罹戎事,筆墨多亡,終不能窮其妙,亦「猶古之有得不 死術者,人將從學焉。未至得術者,物故歎恨不極。」人 或議之曰:「彼尚不能自免,何恨之有?」客曰:「昔有善算 術者,臨終傳於子,終不能曉,乃傳於人。他人盡其妙, 彼何妨得而不能演哉?愚雖受盧公之命,既不能自 益其要妙,敢恡復傳於智者 鐙?馬鐙也。」蓋以筆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員活易轉動。 筆既皆直,則虎口閒空,員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 易轉運。手執筆管,亦欲其淺,則易於撥動矣。

《南唐後主李煜書述》
编辑

「壯歲書亦壯」,猶嫖姚十八從軍,初擁千騎,憑陵沙漠, 而目無全鹵。又如夏雲奇峰,畏日烈景,縱橫,炎炎不 可向邇,其任勢也如此。「老來書亦老」,如諸葛亮董戎、 朱叡接敵,舉板輿自隨,以白羽麾軍,不見其風骨,而 豪素相適,筆無全鋒。噫壯老不同,功用則異,唯所能 者可與言之。《書》有七字法,謂之「撥鐙。」自衛夫人并鍾、 王傳授於歐、顏、褚、陸等,流於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 者。孤以幸會,得受誨於先生。奇哉是書也。非天賦其 性,口受要訣,然後研功覃思,則不能窮其奧妙,安得 不祕而寶之?所謂「法」者,「擫壓鉤揭、抵拒導送」是也。此 字今有顏公真卿墨蹟尚存於世。余恐將來學者無 所聞焉,故聊記之。

擫者,擫大指骨上節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鈞。 壓者,捺食指著中節旁。

鉤者,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向下。

揭者,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

「抵」者,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者,中指鉤筆,名「指拒定。」

「導」者,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者,小指送名指過左。

《翰林傳授隱術》宋史藝文志作李訓撰
编辑

夫學書者,先須識點畫去處名字,然後集其筆法,則 結束得所,變通有憑。畫不變喻排算子,點不變如若 布棋,方不變成斗,員不變成鉤,斯則病之甚也。崔子 玉云:「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員不中規,抑左 揚右,望之若攲。」陶隱居云:「近左虛右,分間不同,視之 不足,學之難工。」並其術也。

楷法起於上谷,王次仲、蔡邕、崔瑗悉能為之,鍾元常 用之盡妙,王逸少得於神采,永禪師不隳世德,歐陽 詢、虞世南克彰時譽,遞於變互,不失其宗。八法熟閑, 異態皆識,若明此道,始可攻《書》爾。

夫學書者先識宗旨,不知隱術,難以求工。鍾、王以來, 例皆口授。雖則心存於法,而制在臨時,遲速之態,資 於合宜。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取則而已。然 八體起於疑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鍾、王已下傳授, 所用八體,該於萬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又有先達, 於八體之外,更演五勢,以為制度。

一鉤裹勢 須員角而蹲,鋒用中指鉤以成之,如岡、 同、田、白南等字用之。

二鉤努勢 須名指抵之,中員角而趯鋒,以指包而 成之,如「均勻」、「旬」、「勿」「力」等字用之。

三袞筆勢, 須按鋒上下蹙衄之,今「令」字下點是也。 《四》筆勢 須抬筆豎策之,鍾元常書上字常用之 是也。

《五奮》筆勢 險策是也。草書一二三字用之。

夫學先賢書,實難為。意氣,先知筆理,初會指歸,行行 皆有活法,字字盡如生動,師資相契,血脈相傳,其理 淵澄,不可具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