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八十四卷目錄
書法部彙考二
宋朱長文墨池編〈張懷瓘玉堂禁經 用筆法 烈火異勢 散水異法
勒法異勢 策變異勢 三畫異勢 啄展異勢 乙腳異勢 宀頭異勢 倚戈異勢 頁
腳異勢 垂針異勢 結裹法 書訣〉
姜堯章續書譜〈總論 真書 用筆 草書 用筆 用墨 行書 臨摹
書丹 情性 血脈 燥潤 勁媚 方圓 向背 位置 疏密 風神 遲速 筆勢〉
字學典第八十四卷
書法部彙考二
编辑《宋朱長文墨池編》
编辑
《張懷瓘玉堂禁經》
编辑
夫人工書,須從師授,必先識勢,乃可加功;功勢既明, 則務遲澀;遲澀分矣,無繫拘跔;拘跔既亡,求諸變態。 變態之旨,在於奮斫;奮斫之理,資於異狀;異狀之變, 無溺荒僻;荒僻去矣,務於神采;神采之至,幾於元微, 則宕逸無方矣。設乃一向規矩,隨其工拙,以追肥瘦 之體,疏密齊平之狀。過乃戒之於速,留乃畏之於遲。 進退生疑,臧否不決,運用迷於筆前,震動惑於手下。 若此,欲速造元微,未之有也。今論點畫偏旁,用筆向 背,皆宗元常、逸少。兼遞代傳變,各有所由,備其軌範, 並列條貫。
《用筆法》
编辑
夫書之為體,不可專執;用筆之勢,不可一概。雖心法 古,而制在當時;遲速之態,資於合宜。大凡筆法,點畫 八體,備於「永」字。
《八法》之外,更相五勢,以備制度。
門一曰鉤裹,勢須圓而憿鋒,「罔」、「閔」二字用之。
刀二曰鉤努,勢須圓角而趯均勻,旬「勿」字用之。 三曰「袞」筆勢須按鋒上下衄之,今令字下點用之。 四曰儓筆,勢緊策之,鍾法,上字用之。 一五曰奮筆,勢須險策之,草書一二三字用之。 又有用筆腕下起伏之法。用則有勢,字無常形。 一曰頓筆,摧鋒驟衄是也,則努法,下腳用之。
二曰「挫筆」,挨鋒捷進是也,下三點皆用之。
三曰「馭鋒」,直撞是也。有點連物,則名「暗築」,《目其》是也。 四曰「蹲鋒」,緩豪蹲節,輕重有準是也。一乙等用之。 五曰:「鋒駐筆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之《刀一》 是也。
六曰「衄鋒」,住鋒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鋒,緊御澀進,如錐畫石是也。
八曰《按鋒囊》,鋒虛闊,草草磔法用之。
九曰「揭筆」,側鋒平發,人天腳是也,如鳥爪形。
《烈火異勢》
编辑
從此名「烈火勢」,出於正體,書於銘石時或用之。法以 發勢築迅憿而勁側,從字頭、「僉」字腳用之。
此名各自立勢,勢則抵背潛衄,視之不見,考之則 彰,乃鍾法,即「繇」「白」「然」字下是耳。後王逸少用之不怠, 隸用之。
此名聯飛,勢似連綿,相顧不絕,法以暗衄而微著, 勢以輕揭而潛趯。乃右軍變於鍾法,而參諸行法,則 《樂毅論》「燕」字、「無」字,時或用之,為後遵用,守而不替,至 於今矣。
此名「布棋」,俗勢凡拙,不可為也。
《散水異法》
编辑
此名遞相顯異,意以或藏或露,狀類不同。法以剛 側而中偃,下潛挫而趯鋒,則右軍《黃庭經》《樂毅論》用 此也。
此名「潛相矚視,外雖解摘,內則相附。」此蓋鍾法上。 以潛鋒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軍遵用之於真, 隸常為之。
此行書法以微按而餉揭,意以輕利為美。鍾、張二 王行書並用此法。
此《草書法》。以借勢捷遣而已。若失之以緩滯。即 其為病甚矣。不可不慎也。
《勒法異勢》
编辑
一此名《鱗勒》。鱗勒之中,勢存仰策而收。雖云仰收,無 使芒角,芒角則失於遒潤矣。鍾、王以下常用之。 此名「借勢法」,以不仰策及鱗勒,但取古勁枯澀,無 求銛利,則其妙也。右軍《通變》,以避駢勢,夫為真隸,必 先用之。
一、此名《草勢法》。以險策捷挫、鋒露飛動而已。
一、此名「平布」,凡俗不可用也。
《策變異勢》
编辑
二、此名遞相顯異法。以上背筆而仰策,下緊趯而覆 收,則鍾書常用此,王逸少參而行之。
二、此名「借勢,不務策勒,但取古澀而已。雖云古澀,用 筆之意,不忘仰覆之理。」
二此名章草,草書之勢,法以險勁飛動,鍾、張二王章 草、草書常用此法也二此名布算,時俗所貴,非墨家之態,戒之。
《三畫異勢》
编辑
三、此名遞相解摘。三畫用筆勢相類,不求變異,則涉 凡淺法。以上畫潛鋒平勒,中畫背筆仰策,下畫緊趯 覆收,此蓋王法,則《黃庭經》「三門」三字用之。
三、此名「遞相竦峙」,蓋行書用之法,以上勒側,而中策 下,奮筆橫飛。鍾、張二王行草並依此法。
三、此名《峭峻勢》。亦草書之法,險利為勝。
三,此名《畫卦勢》,俗鄙不可用。
《啄展異勢》
编辑
人,此人入等法,法以左罨略而迅利,右潛趯而戰行, 行勢盡而微著,摘出而暗收,脫若便拋下虞流,滑則 冥於凡淺。梁庾肩吾《書論》云「將欲放而更留」謂此。 此名「交爭勢」,蓋行草法也。法以衄鋒啄掣,捷速疾 進為勢。若交急,意存力敵,失之於鈍滑,斯可慎也。陳 沙門智永,常用此法。
人,此名章草之法。「法以潛按而微進,輕揭而暗收,趯 之欲利,按之欲輕,輕則滑勁而神清,肥乃質滯而俗 鈍。」王濛草善於此法。
《乙腳異勢》
编辑
乙此名「外略法。」蹲鋒緊略,徐擲之,不欲速,速則失勢; 不欲遲,遲則緩怯。此法蓋鍾法稍涉於八分,散隸則 歐陽詢守而不替。
《乙》此名「蠆毒法。」法以引過。其曲微以輕其鋒又以 徐收而趯之不欲出,欲出則暗收如芒刺為善。梁庾 肩吾《書論》云:「欲挑還置。」謂駐鋒而後趯也。
《頭異勢》
编辑
此名「若。」夫上點既駐筆挫鋒,左右亦須挫鋒,橫 畫亦須挫筆。何者?勢須順,戒在「及異」則《王書》告誓實 字之是也。 此名各相顯異,上點既側,橫畫則勒,左衄筆而擺 鋒,右峻啄以輕揭,則《王書告誓》、「容字之宀」是也。 此行書法,法以圓而飛動為妙。 此《章草書》之法,其於險側,務在露鋒,其於勾裹,忌 於緩滯,「人不得法,則失之忽微耳。切慎之。」
《倚戈異勢》
编辑
此名折芒勢。法以潛鋒緊趯趯,意盡乃潛收之而 趯䟐之,鍾繇「哉」字是也。 此名「禿出,上下縮鋒。」雖言縮鋒,亦須潛趯而頓衄, 則虞世南常用斯法也。
此名「借勢,既不潛趯,而暗趯,法以勁利而捷遣」,則 虞少監、歐陽率更用此法也。
此名背趯時用之,蓋所以失之於前,正之於後。故 右軍有言曰:「上俯而過矣,下衄勾而就之。」則《告誓》後 載字是也。
《頁腳異勢》
编辑
《頁》:此狀上畫平勒而仰收,其次暗築而憿鋒,左右謂 之「鉤裹」,其中布點相顧,以更稱美。夫以上竦之而仰 策,則中偃而平收;夫以策而再竦,則左啄而右側。故 鍾、張、二王應從「頁」並用之。
《頁》,此名「斗折」,不仰不策,點,不偃不收,謂之「壘塹。」張長 史名之「窗櫺」,非書家所為也。
《垂針異勢》
编辑
此名頓筆,以摧挫為工,此乃古法。鍾元常守而不 失,改為《垂露》。
此名懸針,古無此法。右軍《書曲江序》,「年」字緣向下 頓筆,「歲」字三畫藏鋒,與「年」字頓相逼,遂改為垂露頓 筆,直下垂針。後人立懸針,相承遵此也。
《結裹法》
编辑
夫言「抑左昇右」者,「圖」、「國」、「圓」、「冏」等字是也。
夫言「舉左低右」者,「崇」、「豈」、「耑」等字是也。
夫言促左展右者,「尚」、「勢」、「常」、「宣」、「寡」等字是也。
夫言實左虛右者,「月」、「周」、「用」等字是也。
夫言左右揭腕之勢者,「令」「人」「入」等字是也。
夫言一上下不齊之勢者行,「何川」等字是也。
夫言用鉤裹之勢者,「罔岡」、「白田」等字是也。
夫言欲挑還置之勢者,元「行」、「乙」「寸」等字是也。
夫言用鉤努之勢者,「均」「勻」、「旬」、「勿」等字是也。
夫言將欲放而更留者,《人入》「木」「火」等字是也。
凡工書點畫,體理精元,約象立名,究之可悟。豈不以 點如利鑽鏤金,畫如長錐界石,仿茲用筆,坐進千里。 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 為書。苟守一途,即為未得。夫用筆起止,偏旁向背,其 要在蹲馭起伏失勢豈止於散水烈火,其要在權變 改置,裹束豈止於虛實展促,其要歸於互出。曉此三 者,始可言《書》。
《書訣》
编辑
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先臨告誓, 次寫《黃庭》。骨豐肉潤,入妙通靈。努如直槊,勒為橫釘。 虛專妥帖,毆鬥崢嶸。開張鳳翼,聳擢芝英。麤不為重, 細不為輕。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工之未盡,已擅時名
《姜堯章續書譜》
编辑
《總論》
编辑
真、行、草書之法,其源出於蟲篆、八分、飛白、章草等。圓 勁古淡則出於蟲篆,點畫波發則出於八分,轉換向 背則出於飛白,簡便痛快則出於章草。然而真草與 行各有體製,歐陽率更、顏平原輩以真為草,李邕、李 西臺輩以行為真。亦以古人有專工正書者,有專工 草書者,有專工行書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或云:「草 書千字,不抵行書十字,行書十字,不抵真書一字。」意 以為草至易而真至難,豈真知書者哉?大抵下筆之 際,盡倣古人,則少神氣;專務遒勁,則俗病不除。所貴 熟習兼通,心手相應,斯為妙矣。白雲先生、歐陽率更 《書訣》,亦能言其梗概,孫過庭論之又詳,皆可參稽之。
《真書》
编辑
「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 書之妙,無出鍾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 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 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干祿字書》,是其 證也。矧!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 無復魏、晉飄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小大,斜正疏密,天 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 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 密。畫多者宜瘦,畫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 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或者專喜方正,極意 歐、顏;或者專務勻圓,專師虞、永;或謂體須稍匾,則自 然平正,此又有徐會稽之病。或云「欲其蕭散,則自不 塵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風,豈足以盡書法之美哉!真 書用筆,自有八法。吾嘗採古人字列之以為圖,今略 言其指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 字異形。橫直畫者,字之體骨,欲其堅正勻淨,有起有 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丿》〈音〉〈音拂〉者,字之手足, 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得之 狀。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沈實。晉人挑剔,或帶斜 拂,或橫引向外。至顏、柳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飄逸 之氣。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少 駐,駐則有力;轉欲不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後 遒,草以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懸鍼者,筆欲極正,自 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謂之垂露。翟伯壽問 於米老曰:「書法當何如?」米老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此必至精至熟,然後能之。古人遺墨,得其一點一畫, 皆昭然絕異者,以其用筆精妙故也。大令以來,用筆 多尖,一字之閒,長短相補,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 媚於成體之後,至於今世尤甚。」
《用筆》
编辑
「用筆不欲太肥,肥則形濁;又不欲太瘦,瘦則形枯;不 欲多露鋒芒,露則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則體 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後 少。歐陽率更,結體雖太拘,而用筆特備眾美,雖小楷 而翰墨灑落,追蹤鍾、王,來者不能及也。顏、柳結體既 異古人,用筆復溺一偏。」余評二家為書法之一變,數 百年閒人爭效之。字畫剛勁高明,固不為書法之無 助,而魏晉之風軌則掃地矣。然柳氏《大字》偏傍清勁 可喜,更為奇妙。近世亦有倣之者,則俗濁不除不足 觀。故知與其太肥,不若瘦硬也。
《草書》
编辑
草書之體,如人坐臥行立,揖遜忿爭,乘舟躍馬,歌舞 擗踊,一切變態,非苟然者。又一字之體,率有多變,有 起有應,如此起者,當如此應,各有義理。王右軍書「羲 之」字、「當」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數十字,無有同 者,而未嘗不同也,可謂所欲不踰矩矣。大凡學草書, 先當取法張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則結體平正,下筆 「有源,然後倣王右軍,申之以變化,鼓之以奇崛。若泛 學諸家,則字有工拙,筆多失誤,當連者反斷,當斷者 反續,不識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轉換,隨意用筆,任筆 賦形,失誤顛錯,反為新奇。」自大令以來已如此矣,況 今世哉!然而襟韻不高,記憶雖多,莫湔塵俗。若使風 神蕭散,下筆便當過人。自唐以前,多是獨草,不過兩 字連屬,累數十字而不斷,號曰「連綿遊絲。」此雖出於 古人,不足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 嘗苟且?其相連處特是引帶。嘗攷其字,是點畫處皆 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雖變化多端,未嘗 亂其法度。張顛、懷素,最號野逸,而不失此法。近代山 谷老人,自謂得長沙三昧。草書之法,至是又一變矣, 流至於今,不可復觀。唐太宗云:「行行若縈春蚓,字字 若綰秋蛇。」惡無骨也。大抵用筆有緩有急,有有鋒,有 無鋒,有承接上字,有牽引下字,乍徐還疾,忽往復收, 緩以效古,急以出奇,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 氣味。橫斜曲直,鉤環盤紆,皆以勢為主。然不欲相帶, 帶則近於俗。橫畫不欲太長,長則轉換遲。直畫不欲 太多,多則神癡。以捺代「乀」,以發代辵,辵亦以捺代,惟 丿則閒用之,意盡則用懸鍼,意未盡須再生筆意,不若用垂露耳。
《用筆》
编辑
「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坼」,此皆後 人之論。《折釵股》者,欲其曲折圓而有力;《屋漏痕》者,欲 其無起止之跡,「錐《畫沙》」者,欲其勻而藏鋒;「壁坼」者,欲 其無布置之巧。然皆不必若是。筆正則鋒藏,筆偃則 鋒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常欲筆鋒在 畫中,則左右皆無病矣。故一點一畫,皆有三轉,一波 一拂,皆有三折一丿。又有數樣:一點者欲與畫相應, 兩點者欲自相應,三點者必一點起,一點帶,一點應, 四點者一起兩帶一應。《筆陣》云:「若平直相似,狀如筭 子,便不是書。」又如《囗》。〈音圍〉「當,行草尤當泯其稜角,以寬 閑圓美為佳。心正則筆正,意在筆前,字居心後,皆名 言也,故不得中行,與其工也寧拙,與其弱也寧勁,與 其鈍也寧速。」然極須淘洗俗姿,則妙處自見矣。大要 執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 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又作字者亦 須略考篆文,須知點畫來歷先後,如左右之不同,剌 㓨之相異,「王」之與「玉」,「示」之與「衣」,以至「秦奉」、「泰春」,形同 體異理殊,得其源本,斯不浮矣。孫氏有「執」、「使」、轉、用之 法,「執」謂深淺長短,「使」謂縱橫牽掣,「轉」謂鉤環盤紆,「用」 謂點畫向背,豈偶然哉。
《用墨》
编辑
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 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 筆欲鋒長勁而圓,長則含墨,可以運動,勁則有力,圓 則妍美。予嘗評世有三物,用不同而理相似,良弓引 之則緩來,舍之則急往,世俗謂之「揭箭」;好刀按之則 曲,舍之則勁直如初,世俗謂之「回性。」筆鋒亦欲如此, 若一引之後,已曲不復挺,又安能如人意耶?故「長而 不勁,不如弗長;勁而不圓,不如弗勁。」蓋紙筆墨皆書 法之助也。
《行書》
编辑
嘗考魏、晉行書,自有一體,與草不同,大率變真以便 揮運而已。草出於章,行出於真。雖曰行書,各有定體, 縱復晉代諸賢,亦苦不相遠。《蘭亭記》及右軍諸帖第 一.,謝安石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可觀者。 大約以筆老為貴,少有失誤,亦可輝映。所貴乎濃纖 閒出,血脈相連,筋骨老健,風神灑落,姿態備具,真有 「真」之態度,行有「行」之態度,草有「草」之態度,必須博習, 可以兼通。
《臨摹》
编辑
摹書最易。唐太宗云:「臥王濛於紙中,坐徐偃於筆下, 可以嗤蕭子雲。」唯初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 易於成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 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摹臨。其次雙鉤蠟 本,須精意摹搨,迺不失位置之美耳。臨書易失古人 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 「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夫 臨摹之際,毫髮失真,則精神頓異,所貴詳謹。世所有 《蘭亭》,何翅數百本,而定武為最佳。然定武本有數樣, 今取諸本參之,其位置長短大小無不同,而肥瘠剛 柔、工拙要妙之處,如人之面無有同者。以此知定武 雖石刻,又未必得真蹟之風神矣。字書全以風神超 邁為主,刻之金石,其可苟哉!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 出字外,或郭填其內,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體。雖 然,尤貴於瘦。使工人刻之,又從而刮治之,則瘦者亦 變為肥矣。或云:「雙鉤時須倒置之,則亦無容私意於 其閒。誠使下本明,上紙薄,倒鉤何害。若下本晦,上紙 厚,卻須能書者為之」,發其筆意可也。夫鋒芒圭角,字 之精神,大抵雙鉤多失,此又須朱其背時稍致意焉。
《書丹》
编辑
筆得墨則瘦,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瘦為奇,而圓熟 美潤常有餘,燥勁蒼古常不足,朱使然也。欲刻者不 失真,未有若書丹者。然書時盤薄,不無少勞。韋仲將 升高書《凌雲臺榜》,下則鬚髮已白。藝成而下,斯之謂 歟!若鍾繇、李邕,又自刻之,可謂癖矣。
《情性》
编辑
「藝之至,未始不與精神通。」其說見於昌黎《送高閑序》。 孫過庭云:「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彫疏。 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 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 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 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又云: 「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剛柔以合體,忽勞逸而分驅。 或恬澹雍容,內涵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鋒芒。察之 者尚精,擬之者貴似。至於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 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 致。將反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倫之妙。 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其心閑 手敏,難以兼通者焉。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氣存矣,遒潤加之。亦猶枝幹蕭疏,凌霜雪而彌勁;花葉 鮮茂,與雲日而相輝。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則枯 槎架險,巨石當路,雖妍媚云闕,而體質存焉。若遒麗 居優,骨氣將劣。譬夫芳林落葉,空照灼而無依;蘭沼 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盡善難求。雖學 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欲,便以為姿。質直 者則徑挺不遒,剛狠者又倔強無潤。矜斂者弊於拘 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 剽掠,狐疑者溺於滯澀,遲重者終於拙鈍,輕瑣者染 於俗吏。斯皆獨行之士,偏翫所乖。必能旁通點畫之 情,博究始約之理,鎔鑄蟲篆,陶鈞草隸。至若數畫並 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 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速 不常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繩鉤 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 於紙上。無閒心手,忘懷楷則。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 而尚工。」其言盡善,故具載。
《血脈》
编辑
字有藏鋒出鋒之異,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應、上下 相接為佳。後學之士,隨所記憶,圖寫其形,未能涵容, 皆支離而不相貫穿。《黃庭》《小楷》與《樂毅論》不同,《東方 畫讚》又與《蘭亭》殊旨,一時下筆,各有其勢,固應爾也。 予嘗歷觀古之名書,無不點畫振動,如見其揮運之 時。山谷云:「字中有筆如禪,句中有眼。」豈欺我哉!
《燥潤》〈見用筆條〉
编辑
《勁媚》〈見情性條〉
编辑
《方圓》
编辑
方圓者,真草之體用,真貴方,草貴圓,方者參之以圓, 圓者參之以方,斯為妙矣。然而方圓曲直,不可顯露, 直須涵泳,一出於自然。如草書尤忌橫直分明,橫直 多則字有積薪束葦之狀,而無蕭散之氣,時參出之, 斯為妙矣。
《向背》
编辑
「向背」者,如人之顧盼指畫,相揖相背,發於左者應於 右,起於上者伏於下。大要點畫之閒,施設各有情理, 求之古人,惟王右軍為妙。
《位置》
编辑
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須令狹長,則 右有餘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 者,是唐人之病也。假如口在左者,皆須與上齊,「嗚呼」、 「喉嚨」等是也。在右者皆須與下齊,「和扣」等是也。又如 冖頭須令覆其下,走辵皆須能承其上,審量其輕重, 使相負荷,計其大小,使相副稱為善。
《疏密》
编辑
書以疏為風神,密為老氣。如佳之四橫,川之三直,魚 之四點,畫之九畫,必須下筆勁靜,疏密停勻為佳。當 疏不疏,反成寒乞;當密不密,必至彫疏。
《風神》
编辑
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 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 新意則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 者如山澤之輩,肥者如貴遊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 如美女,攲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
《遲速》
编辑
遲以取妍,速以取勁,必先能速,然後為遲。若素不能 速而專事遲,則無神氣。若專事速,又多失勢。
《筆勢》
编辑
「下筆之初,有撘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字之體,定於初 下筆。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 多是撘鋒。若一字之閒右邊多是折鋒,應其左故也。 又有平起者如隸畫,藏鋒者如篆畫。大要折撘多精 神,平藏善含蓄,兼之則妙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