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八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八十四卷目录
书法部汇考二
宋朱长文墨池编〈张怀瓘玉堂禁经 用笔法 烈火异势 散水异法
勒法异势 策变异势 三画异势 啄展异势 乙脚异势 宀头异势 倚戈异势 页
脚异势 垂针异势 结裹法 书诀〉
姜尧章续书谱〈总论 真书 用笔 草书 用笔 用墨 行书 临摹
书丹 情性 血脉 燥润 劲媚 方圆 向背 位置 疏密 风神 迟速 笔势〉
字学典第八十四卷
书法部汇考二
编辑《宋朱长文墨池编》
编辑
《张怀瓘玉堂禁经》
编辑
夫人工书,须从师授,必先识势,乃可加功;功势既明, 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跔;拘跔既亡,求诸变态。 变态之旨,在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 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采;神采之至,几于元微, 则宕逸无方矣。设乃一向规矩,随其工拙,以追肥瘦 之体,疏密齐平之状。过乃戒之于速,留乃畏之于迟。 进退生疑,臧否不决,运用迷于笔前,震动惑于手下。 若此,欲速造元微,未之有也。今论点画偏旁,用笔向 背,皆宗元常、逸少。兼递代传变,各有所由,备其轨范, 并列条贯。
《用笔法》
编辑
夫书之为体,不可专执;用笔之势,不可一概。虽心法 古,而制在当时;迟速之态,资于合宜。大凡笔法,点画 八体,备于“永”字。
《八法》之外,更相五势,以备制度。
门一曰钩裹,势须圆而憿锋,“罔”、“闵”二字用之。
刀二曰钩努,势须圆角而趯均匀,旬“勿”字用之。 三曰“衮”笔势须按锋上下衄之,今令字下点用之。 四曰儓笔,势紧策之,锺法,上字用之。 一五曰奋笔,势须险策之,草书一二三字用之。 又有用笔腕下起伏之法。用则有势,字无常形。 一曰顿笔,摧锋骤衄是也,则努法,下脚用之。
二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
三曰“驭锋”,直撞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目其》是也。 四曰“蹲锋”,缓豪蹲节,轻重有准是也。一乙等用之。 五曰:“锋驻笔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之《刀一》 是也。
六曰“衄锋”,住锋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也。
八曰《按锋囊》,锋虚阔,草草磔法用之。
九曰“揭笔”,侧锋平发,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
《烈火异势》
编辑
从此名“烈火势”,出于正体,书于铭石时或用之。法以 发势筑迅憿而劲侧,从字头、“佥”字脚用之。
此名各自立势,势则抵背潜衄,视之不见,考之则 彰,乃锺法,即“繇”“白”“然”字下是耳。后王逸少用之不怠, 隶用之。
此名联飞,势似连绵,相顾不绝,法以暗衄而微著, 势以轻揭而潜趯。乃右军变于锺法,而参诸行法,则 《乐毅论》“燕”字、“无”字,时或用之,为后遵用,守而不替,至 于今矣。
此名“布棋”,俗势凡拙,不可为也。
《散水异法》
编辑
此名递相显异,意以或藏或露,状类不同。法以刚 侧而中偃,下潜挫而趯锋,则右军《黄庭经》《乐毅论》用 此也。
此名“潜相瞩视,外虽解摘,内则相附。”此盖锺法上。 以潜锋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军遵用之于真, 隶常为之。
此行书法以微按而饷揭,意以轻利为美。锺、张二 王行书并用此法。
此《草书法》。以借势捷遣而已。若失之以缓滞。即 其为病甚矣。不可不慎也。
《勒法异势》
编辑
一此名《鳞勒》。鳞勒之中,势存仰策而收。虽云仰收,无 使芒角,芒角则失于遒润矣。锺、王以下常用之。 此名“借势法”,以不仰策及鳞勒,但取古劲枯涩,无 求铦利,则其妙也。右军《通变》,以避骈势,夫为真隶,必 先用之。
一、此名《草势法》。以险策捷挫、锋露飞动而已。
一、此名“平布”,凡俗不可用也。
《策变异势》
编辑
二、此名递相显异法。以上背笔而仰策,下紧趯而覆 收,则锺书常用此,王逸少参而行之。
二、此名“借势,不务策勒,但取古涩而已。虽云古涩,用 笔之意,不忘仰覆之理。”
二此名章草,草书之势,法以险劲飞动,锺、张二王章 草、草书常用此法也二此名布算,时俗所贵,非墨家之态,戒之。
《三画异势》
编辑
三、此名递相解摘。三画用笔势相类,不求变异,则涉 凡浅法。以上画潜锋平勒,中画背笔仰策,下画紧趯 覆收,此盖王法,则《黄庭经》“三门”三字用之。
三、此名“递相竦峙”,盖行书用之法,以上勒侧,而中策 下,奋笔横飞。锺、张二王行草并依此法。
三、此名《峭峻势》。亦草书之法,险利为胜。
三,此名《画卦势》,俗鄙不可用。
《啄展异势》
编辑
人,此人入等法,法以左罨略而迅利,右潜趯而战行, 行势尽而微著,摘出而暗收,脱若便抛下虞流,滑则 冥于凡浅。梁庾肩吾《书论》云“将欲放而更留”谓此。 此名“交争势”,盖行草法也。法以衄锋啄掣,捷速疾 进为势。若交急,意存力敌,失之于钝滑,斯可慎也。陈 沙门智永,常用此法。
人,此名章草之法。“法以潜按而微进,轻揭而暗收,趯 之欲利,按之欲轻,轻则滑劲而神清,肥乃质滞而俗 钝。”王濛草善于此法。
《乙脚异势》
编辑
乙此名“外略法。”蹲锋紧略,徐掷之,不欲速,速则失势; 不欲迟,迟则缓怯。此法盖锺法稍涉于八分,散隶则 欧阳询守而不替。
《乙》此名“虿毒法。”法以引过。其曲微以轻其锋又以 徐收而趯之不欲出,欲出则暗收如芒刺为善。梁庾 肩吾《书论》云:“欲挑还置。”谓驻锋而后趯也。
《头异势》
编辑
此名“若。”夫上点既驻笔挫锋,左右亦须挫锋,横 画亦须挫笔。何者?势须顺,戒在“及异”则《王书》告誓实 字之是也。 此名各相显异,上点既侧,横画则勒,左衄笔而摆 锋,右峻啄以轻揭,则《王书告誓》、“容字之宀”是也。 此行书法,法以圆而飞动为妙。 此《章草书》之法,其于险侧,务在露锋,其于勾裹,忌 于缓滞,“人不得法,则失之忽微耳。切慎之。”
《倚戈异势》
编辑
此名折芒势。法以潜锋紧趯趯,意尽乃潜收之而 趯䟐之,锺繇“哉”字是也。 此名“秃出,上下缩锋。”虽言缩锋,亦须潜趯而顿衄, 则虞世南常用斯法也。
此名“借势,既不潜趯,而暗趯,法以劲利而捷遣”,则 虞少监、欧阳率更用此法也。
此名背趯时用之,盖所以失之于前,正之于后。故 右军有言曰:“上俯而过矣,下衄勾而就之。”则《告誓》后 载字是也。
《页脚异势》
编辑
《页》:此状上画平勒而仰收,其次暗筑而憿锋,左右谓 之“钩裹”,其中布点相顾,以更称美。夫以上竦之而仰 策,则中偃而平收;夫以策而再竦,则左啄而右侧。故 锺、张、二王应从“页”并用之。
《页》,此名“斗折”,不仰不策,点,不偃不收,谓之“垒堑。”张长 史名之“窗棂”,非书家所为也。
《垂针异势》
编辑
此名顿笔,以摧挫为工,此乃古法。锺元常守而不 失,改为《垂露》。
此名悬针,古无此法。右军《书曲江序》,“年”字缘向下 顿笔,“岁”字三画藏锋,与“年”字顿相逼,遂改为垂露顿 笔,直下垂针。后人立悬针,相承遵此也。
《结裹法》
编辑
夫言“抑左昇右”者,“图”、“国”、“圆”、“冏”等字是也。
夫言“举左低右”者,“崇”、“岂”、“耑”等字是也。
夫言促左展右者,“尚”、“势”、“常”、“宣”、“寡”等字是也。
夫言实左虚右者,“月”、“周”、“用”等字是也。
夫言左右揭腕之势者,“令”“人”“入”等字是也。
夫言一上下不齐之势者行,“何川”等字是也。
夫言用钩裹之势者,“罔冈”、“白田”等字是也。
夫言欲挑还置之势者,元“行”、“乙”“寸”等字是也。
夫言用钩努之势者,“均”“匀”、“旬”、“勿”等字是也。
夫言将欲放而更留者,《人入》“木”“火”等字是也。
凡工书点画,体理精元,约象立名,究之可悟。岂不以 点如利钻镂金,画如长锥界石,仿兹用笔,坐进千里。 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 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夫用笔起止,偏旁向背,其 要在蹲驭起伏失势岂止于散水烈火,其要在权变 改置,裹束岂止于虚实展促,其要归于互出。晓此三 者,始可言《书》。
《书诀》
编辑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 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直槊,勒为横钉。 虚专妥帖,殴斗峥嵘。开张凤翼,耸擢芝英。麤不为重, 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未尽,已擅时名
《姜尧章续书谱》
编辑
《总论》
编辑
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圆 劲古淡则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 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然而真草与 行各有体制,欧阳率更、颜平原辈以真为草,李邕、李 西台辈以行为真。亦以古人有专工正书者,有专工 草书者,有专工行书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或云:“草 书千字,不抵行书十字,行书十字,不抵真书一字。”意 以为草至易而真至难,岂真知书者哉?大抵下笔之 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务遒劲,则俗病不除。所贵 熟习兼通,心手相应,斯为妙矣。白云先生、欧阳率更 《书诀》,亦能言其梗概,孙过庭论之又详,皆可参稽之。
《真书》
编辑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 书之妙,无出锺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 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 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禄字书》,是其 证也。矧!欧、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 无复魏、晋飘逸之气。且字之长短小大,斜正疏密,天 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 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 密。画多者宜瘦,画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 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或者专喜方正,极意 欧、颜;或者专务匀圆,专师虞、永;或谓体须稍匾,则自 然平正,此又有徐会稽之病。或云“欲其萧散,则自不 尘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风,岂足以尽书法之美哉!真 书用笔,自有八法。吾尝采古人字列之以为图,今略 言其指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 字异形。横直画者,字之体骨,欲其坚正匀净,有起有 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丿》〈音〉〈音拂〉者,字之手足, 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 状。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沈实。晋人挑剔,或带斜 拂,或横引向外。至颜、柳始正锋为之正锋则无飘逸 之气。转折者,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 驻,驻则有力;转欲不滞,滞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后 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悬鍼者,笔欲极正,自 上而下,端若引绳,若垂而复缩,谓之垂露。翟伯寿问 于米老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 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精妙故也。大令以来,用笔 多尖,一字之闲,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 媚于成体之后,至于今世尤甚。”
《用笔》
编辑
“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 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 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 少。欧阳率更,结体虽太拘,而用笔特备众美,虽小楷 而翰墨洒落,追踪锺、王,来者不能及也。颜、柳结体既 异古人,用笔复溺一偏。”余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 百年闲人争效之。字画刚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 助,而魏晋之风轨则扫地矣。然柳氏《大字》偏傍清劲 可喜,更为奇妙。近世亦有仿之者,则俗浊不除不足 观。故知与其太肥,不若瘦硬也。
《草书》
编辑
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 擗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 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王右军书“羲 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 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所欲不逾矩矣。大凡学草书, 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则结体平正,下笔 “有源,然后仿王右军,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若泛 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 反续,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 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自大令以来已如此矣,况 今世哉!然而襟韵不高,记忆虽多,莫湔尘俗。若使风 神萧散,下笔便当过人。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 字连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虽出于 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 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 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变化多端,未尝 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近代山 谷老人,自谓得长沙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 流至于今,不可复观。唐太宗云:“行行若萦春蚓,字字 若绾秋蛇。”恶无骨也。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 无锋,有承接上字,有牵引下字,乍徐还疾,忽往复收, 缓以效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 气味。横斜曲直,钩环盘纡,皆以势为主。然不欲相带, 带则近于俗。横画不欲太长,长则转换迟。直画不欲 太多,多则神痴。以捺代“乀”,以发代辵,辵亦以捺代,惟 丿则闲用之,意尽则用悬鍼,意未尽须再生笔意,不若用垂露耳。
《用笔》
编辑
“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坼”,此皆后 人之论。《折钗股》者,欲其曲折圆而有力;《屋漏痕》者,欲 其无起止之迹,“锥《画沙》”者,欲其匀而藏锋;“壁坼”者,欲 其无布置之巧。然皆不必若是。笔正则锋藏,笔偃则 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常欲笔锋在 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故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 一拂,皆有三折一丿。又有数样:一点者欲与画相应, 两点者欲自相应,三点者必一点起,一点带,一点应, 四点者一起两带一应。《笔阵》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筭 子,便不是书。”又如《囗》。〈音围〉“当,行草尤当泯其棱角,以宽 闲圆美为佳。心正则笔正,意在笔前,字居心后,皆名 言也,故不得中行,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 其钝也宁速。”然极须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大要 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 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又作字者亦 须略考篆文,须知点画来历先后,如左右之不同,剌 刾之相异,“王”之与“玉”,“示”之与“衣”,以至“秦奉”、“泰春”,形同 体异理殊,得其源本,斯不浮矣。孙氏有“执”、“使”、转、用之 法,“执”谓深浅长短,“使”谓纵横牵掣,“转”谓钩环盘纡,“用” 谓点画向背,岂偶然哉。
《用墨》
编辑
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 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 则妍美。予尝评世有三物,用不同而理相似,良弓引 之则缓来,舍之则急往,世俗谓之“揭箭”;好刀按之则 曲,舍之则劲直如初,世俗谓之“回性。”笔锋亦欲如此, 若一引之后,已曲不复挺,又安能如人意耶?故“长而 不劲,不如弗长;劲而不圆,不如弗劲。”盖纸笔墨皆书 法之助也。
《行书》
编辑
尝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不同,大率变真以便 挥运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 纵复晋代诸贤,亦苦不相远。《兰亭记》及右军诸帖第 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可观者。 大约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 闲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 “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 可以兼通。
《临摹》
编辑
摹书最易。唐太宗云:“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 可以嗤萧子云。”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 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 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其次双钩蜡 本,须精意摹拓,迺不失位置之美耳。临书易失古人 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 “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 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世所有 《兰亭》,何翅数百本,而定武为最佳。然定武本有数样, 今取诸本参之,其位置长短大小无不同,而肥瘠刚 柔、工拙要妙之处,如人之面无有同者。以此知定武 虽石刻,又未必得真迹之风神矣。字书全以风神超 迈为主,刻之金石,其可苟哉!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 出字外,或郭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虽 然,尤贵于瘦。使工人刻之,又从而刮治之,则瘦者亦 变为肥矣。或云:“双钩时须倒置之,则亦无容私意于 其闲。诚使下本明,上纸薄,倒钩何害。若下本晦,上纸 厚,却须能书者为之”,发其笔意可也。夫锋芒圭角,字 之精神,大抵双钩多失,此又须朱其背时稍致意焉。
《书丹》
编辑
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为奇,而圆熟 美润常有馀,燥劲苍古常不足,朱使然也。欲刻者不 失真,未有若书丹者。然书时盘薄,不无少劳。韦仲将 升高书《凌云台榜》,下则须发已白。艺成而下,斯之谓 欤!若锺繇、李邕,又自刻之,可谓癖矣。
《情性》
编辑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其说见于昌黎《送高闲序》。 孙过庭云:“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 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 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 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 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又云: “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驱。 或恬澹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锋芒。察之 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至于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 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 致。将反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 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其心闲 手敏,难以兼通者焉。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气存矣,遒润加之。亦犹枝干萧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 鲜茂,与云日而相辉。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枯 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 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叶,空照灼而无依;兰沼 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学 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 者则径挺不遒,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 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 剽掠,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拙钝,轻琐者染 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翫所乖。必能旁通点画之 情,博究始约之理,镕铸虫篆,陶钧草隶。至若数画并 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 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速 不常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绳钩 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 于纸上。无闲心手,忘怀楷则。背羲、献而无“失,违锺张 而尚工。”其言尽善,故具载。
《血脉》
编辑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 相接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 皆支离而不相贯穿。《黄庭》《小楷》与《乐毅论》不同,《东方 画赞》又与《兰亭》殊旨,一时下笔,各有其势,固应尔也。 予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 时。山谷云:“字中有笔如禅,句中有眼。”岂欺我哉!
《燥润》〈见用笔条〉
编辑
《劲媚》〈见情性条〉
编辑
《方圆》
编辑
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 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露, 直须涵泳,一出于自然。如草书尤忌横直分明,横直 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之气,时参出之, 斯为妙矣。
《向背》
编辑
“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相背,发于左者应于 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闲,施设各有情理, 求之古人,惟王右军为妙。
《位置》
编辑
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 右有馀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 者,是唐人之病也。假如口在左者,皆须与上齐,“呜呼”、 “喉咙”等是也。在右者皆须与下齐,“和扣”等是也。又如 冖头须令覆其下,走辵皆须能承其上,审量其轻重, 使相负荷,计其大小,使相副称为善。
《疏密》
编辑
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鱼 之四点,画之九画,必须下笔劲静,疏密停匀为佳。当 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雕疏。
《风神》
编辑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 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 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 者如山泽之辈,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 如美女,攲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迟速》
编辑
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必先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 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
《笔势》
编辑
“下笔之初,有撘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字之体,定于初 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 多是撘锋。若一字之闲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 又有平起者如隶画,藏锋者如篆画。大要折撘多精 神,平藏善含蓄,兼之则妙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