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154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五十四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目錄

 硯部彙考一

  後漢劉熙釋名釋書契

  宋米芾硯史

  李之彥硯譜

  葉樾端溪硯譜

字學典第一百五十四卷

硯部彙考一 编辑

《後漢劉熙釋名》
编辑

《釋書契》
编辑

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

《宋米芾硯史》
编辑

 人好萬殊而以甚同為公甚不同為惑喻之而移 非真得之更而得之則必信其守夫博奕由賢乎 已則吾是文必不見嗤於賞鑒之士 编辑

《用品》
编辑

器以用為功,玉不為鼎,陶不為柱,文錦之美,方暑則 不先於表出之綌,楮葉雖工,而無補於宋人之用。夫 如是,則石理發墨為上色,次之,形製工拙又其次。文 藻緣飾雖天,然失硯之用。

《玉硯》
编辑

玉出光為硯,著墨不滲甚,發墨有光。其云「磨墨處不 出光」者,非也。余自製成《蒼玉硯》。

《唐州方城縣葛仙公巖石》
编辑

石理,向日視之,如玉瑩如鑑光,而著墨如澄泥不滑, 稍磨之,墨已下而不熱生泡。生泡者,膠也。古墨無泡, 膠力盡也。若石滑磨久墨下遲,則兩剛生熱,故膠生 泡也。此石既不熱,良久墨發生光,如漆如油,有艷不 滲也。歲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 愛,聲平而有韻,亦有澹青白色,如月如星而無暈。此 石近出始見十餘枚矣。

《溫州華嚴尼寺巖石》
编辑

《石理》:向日視之,如方城石,磨墨不熱,無泡,發墨生光, 如漆如油,有艷不滲,色赤而多有白沙點,為硯則避 磨墨處。比方城差慢,難嶄而易磨,亦有白點,點處有 玉性,扣之聲平無韻。《校理》:「石揚休所購王羲之硯者, 乃此石。今人所收古硯,間有此石,形合晉畫,約見四 五枚矣。」

《端州巖石》
编辑

巖有四:下巖、上巖、半邊巖、後礫巖。余嘗至端,故得其 說。許下第一穿洞深入,不論四時,皆為水浸。治平 中,貢硯,取水月餘,方及石,石細扣之清越鴝鵒,眼圓 碧暈,多明瑩。石嫩甚者,如泥無聲,不著墨;清越者溫 潤,著墨快,不熱無泡,然良久微滲若油發艷,亦有不 乏者。然方城溫巖十磨,此石三十磨方相及。下巖既 深,「工人所費多,硯直,故力無能取,近年無復有矣。聞 仁廟已前,賜史院官硯多是,其後來歲貢,惟上巖石。」 上巖在山上,石性乾紫色深理粗,性硬,眼黃,差不圓, 而青色淡。其巖深處間有潤者,而眼終不如下巖也。 有著墨者、拒墨者。其著墨者初用半月前甚快,蓋細 砂石所發出理也。半月後則退生光撻墨又須以柔 石發之,已而復然。拒墨者雖新成便拒墨,此等石扣 之聲皆堅響而老半邊巖者,在山半石,理同上。巖色 多青紫,近黑多瑕,而眼長如卵。有瞎眼者,中是白點。 死眼者黑點而昏細。翳眼者或青或黑,橫亂其眼,又 多青不成眼,圓點橫長,青間道如松木紋。其極粗者 費筆,而稍細者多乏。後礫石,土人刻為盆,印合壓紙, 兒戲之物,多夾砂,無眼少瑕。間有極細軟者,發墨不 乏,扣之無聲,土人不貴而用。實有在半邊、上巖之上 者,不可常得。又遍詢石工,云:「子石未嘗有,其在巖中, 實於大石版上鑿,豈有中包一子者?」余嘗謂若溪流 中多有卵石,容差偏,可嶄面磨墨,所謂石子,世因訛 為子石,至有斲樣相似而為之者,於理必不於大石 中心復生卵子也。世之好奇者,又以歙州羅紋石作 子石硯,文本直,兩頭取銳則紋脫,短至左右頰,自然 成漩紋,便謂之是真子石,可笑綠石帶黃色,亦為硯, 多以為器材甚美,而得墨快,少光彩。已上硯平生約 見五七百枚,十千已上無估。

《歙硯婺源石》
编辑

歙州有硯圖,石峒最多種,而赤、紫石多瑕,士人以線 脈隔為三種病,今人以細羅紋無星為上。少時見一 硯於士人趙光㢸家,其樣上狹四寸許,下闊六寸許, 如二十幅紙厚,色綠如公裳,而點如紫金,斑斑勻布 無羅紋,點中無竅。自後不復睹與此等者。又士人周 昌諤處見一小圓硯,青羅紋,紫金,如一星鵝眼錢。此 二硯最奇,大抵發墨不乏,獨以色如常之石,而以奇 怪為品高,亦有紫赤色石,無文理,少瑕,光澤如棗木, 土人以為香爐之類,亦斲為硯,與墨鬥而不相入,經日便滑不可研矣。又嘗一士人家見一金絲羅紋硯, 其紋半金半黑,光彩與常異,此外粗羅紋、刷絲羅紋 為次第,約見千餘枚矣。但以色與瓦磚等品,故不能 高。今但曾官歙者,必收百餘枚,土人以為生,終日成 一硯,少有病,不直數十金,幸完仍好,直五七千已上, 無估。

《通遠軍漞石硯》
编辑

石理澀,可礪刃,綠色如朝衣,深者亦可愛。又有水波 紋,間有黑小點,土人謂之「湔墨點」,甚奇妙。而硬者與 墨鬥,而慢甚者滲墨無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綠石 上,自朝廷開熙河,始為中國有。亦有赤紫石,色斑,為 硯發墨過於綠者而不勻淨。又有黑者,戎人以礪刃 而鐵色光肥,亦可作硯,而堅不發墨。

《西都會聖宮硯》
编辑

「會聖宮石」,在溪澗中,色紫,理如虢石,差硬,發墨不乏, 扣之無聲。

《青州青石》
编辑

色類歙,理皆不及,發墨不乏,有瓦礫之象。

《成州栗亭石》
编辑

色青,有銅點,大如指,理慢,發墨不乏,亦有瓦礫之象。

《潭州谷山硯》
编辑

色淡青有紋,如亂絲理,慢扣之無聲,得墨快,發墨有 光。

《成州栗玉硯》
编辑

理堅,色如栗,不甚著墨,為器甚佳。

《歸州綠石硯》
编辑

理有風濤之象。紋頭緊慢不等。治難平。得墨快滲。墨 無光彩。色綠可愛。如賁。色澹如水蒼玉。

《夔州黟石硯》
编辑

色黑理乾,間有黑點,如墨玉,光發墨不乏。

《廬山青石硯》
编辑

大略與《潭州谷山》同。

《蘇州褐黃石硯》
编辑

理粗發墨不滲,類夔石。土人刻成硯,以草一束燒過 為慢灰,火煨之,色遂變紫,用之與不煨者一同,亦不 燥,乃知天性非水火所移。

《建溪黯澹石》
编辑

理如牛角,扣之聲堅清,磨久不得墨,縱得色變如灰, 作器甚佳。

《陶硯》
编辑

相州土人自製「陶硯」,在銅雀上,以熟絹二重淘泥澄 之,取極細者,燔為硯。有色綠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填 為水紋,其理細滑,著墨不費筆,但微滲。

《呂硯》
编辑

澤州有呂道人陶硯,以別色泥於其首,純作「呂」字,內 外透。後人效之,有縫不透也,其理堅重,與凡石等。以 歷青火油之堅響,滲入三分許,磨墨不乏,其理與方 城石等。

《淄州硯》
编辑

《淄》石「理滑易乏,在建石之次。」

《高麗硯》
编辑

理密堅有聲,發墨色青間白,有金星,隨橫文密成列, 用久乏

《青州蘊玉石紅絲石青石》
编辑

理密聲堅清,色青黑白點如彈,不著墨,墨無光,好事 者但置為一器可。紅絲石作器彌佳,大抵色白而紋 紅者,慢發墨亦漬墨不可洗,必磨治之。紋理斑石赤 者,不漬墨發墨,有光而紋大,不入看,慢者經暍則色 損,凍則裂,乾則不可磨。墨浸經日方可用,一用又可 滌,非品之善。青石有粗文如羅,近歙,亦著墨不發。

《虢州石》
编辑

理細如泥,色紫可愛,發墨不滲,久之石漸損凹,硬墨 磨之則有泥香。

《信州水晶硯》
编辑

於他硯磨墨汁傾入用。

《蔡州白硯》
编辑

「理滑。」可為器,為「朱硯。」《花蕊石》亦作「小朱硯。」

《性品》
编辑

大抵四方硯發墨久不乏者,石必差軟,叩之聲低而 有韻。歲久漸凹不發墨者,石堅,叩之堅響,稍用則如 鏡走墨。予所品謂目擊自收,經用者聞雖多,不錄以 傳疑。古硯無不佳,豈不常落,非好事者手用之,則尋 棄擲之矣。惟久在人間,賢庸並喜,是以不乏傳也。

《樣品》
编辑

晉硯,見於晉顧愷之畫者,有於天生疊石上刊人面 者,有十蹄圓銅硯中如鏊者,余嘗以紫石作之,有上 圓下方,於圓純上刊兩竅置筆者,有如鳳字兩足者, 獨此甚多,所謂鳳凰池也。蓋以工並晉製,見於晉人 圖畫,世俗呼為「風」字,蓋不原兩足之製,謂之鳳足。至 今端州石工以兩眼相對於足旁者,謂之鳳足。鳳之 義,取五色英文,燦然成章也。今人有收得右軍硯,其製與《晉圖》畫同,頭狹四寸許,下闊六寸許,頂兩純皆 綽慢,下不勒成痕,外如內之製,足狹長,色紫類溫岩, 中凹成臼。又有收得智永硯,頭微圓,又類箕象,中亦 成臼矣。又有人收古銅硯一,龜銜,一硯如蓮葉,兩足, 龜腹圓,墨水不可出,以筆頭就之則出。又參政蘇文 簡家收唐畫《唐太宗長孫后納諫圖》,宮人於瑪瑙盤 中托一圓頭鳳池硯,似晉製,頭純直微凸,如書「鳳」字, 左右純斜,刊下不勒痕,摺向頂亦然,不滯墨,其外隨 內,勢簡易。其後至隋、唐工稍巧,頭圓,身微瘦,下闊而 足或圓為柱,已不逮古。至本朝變成穹高,腰瘦刃闊, 如鉞斧之狀。仁廟已前硯多作此製,後差少。資政殿 學士蒲傳正收真宗所用硯,與仁廟賜駙馬都尉李 公照鳳池硯,形製一同,至今尚方多此製,國初已來, 公卿家往往有之。仁宗已前,賜史院官硯,皆端溪石, 純薄,上狹下闊,峻直不出,足中坦夷,猶有鳳池之象, 或有四邊刊花,中為魚為龜者。凡此形製多端下岩, 奇品也。嘉祐永硯樣,已如大指,中心甚凸,意求渾厚 而氣象蓋不古。純耳故池深滯墨難滌,心凸故點筆 不圓,常如三角簇。蓋古硯皆心凹,後稍正平,未有凸 者。始自侍讀學士唐彥猷作《紅絲辟雍硯》,心高凸。至 作馬蹄樣,亦心凸。至磨墨溜向身出,觀墨色則凸高, 增浮泛之勢,援毫則非便也。其晉銅硯,雖如鏊,然頂 殊平,以便援毫。今杭州龍華寺收梁傅大夫瓷硯一 枚,大磁褐色,心如鏊環,水如辟雍之製,下作浪花,鏊 環近足處,而磨墨處無磁油,然殊著墨。古墨稱螺,亦 恐不若近世堅,不然,殆不可磨也。又丹陽人多於古 塚得銅硯,三足蹄有蓋,不鏤花,中陷一片陶。今人往 往作硯於其中,翻以為匣也。唐墓中間有得,如蓮葉, 中凹兩足如鳳池之製,甚薄,足或如棗也。今歙人最 多作形製,土人尤重。而端樣以平直斗樣為貴。得美 石無瑕,必先作此樣滯墨,甚可惜也。大抵石美無瑕, 方可施工。璞而厚者,土人多識其藏疾,不復巧製,人 或因其渾厚而美之。予嘗惡歙樣,俗者凡刊改十餘 硯,纔半指許,便有病見,頓令人減愛。其端,人不斲成, 祇持璞賣者亦多如是。陳文惠丞相家收一蜀王衍 時皇太子陶硯連蓋,蓋上有鳳坐一臺,餘雕雜花草, 涅之以金泥紅漆,有字曰「鳳凰臺。」此製方直,上狹,筍 在硯上,中甚平也。唐之製見《文房四譜》,今之製見《歙 州硯圖》,故不重出,此人力所為也。吾收一青翠「疊石, 堅響三層,旁一嵌磨墨,上出一峰,高尺餘,頂復平嵌, 岩如亂雲,四垂以覆硯,以水澤頂,則隨葉垂珠滴硯 心,上有銘識,事見唐《莊南傑賦》,乃歷代所寶也。」又收 一正紫石四疊,下有坐有足,巧於癭盂,足上起一枝 細狹,枝上盤兩疊,長七寸餘,闊四寸餘,如靈芝,首銳 下闊,天然鳳池之象,中微凹,點水磨墨。可書數幅紙 石理在《方城》右。此非人力所成。信天下之瓌寶也。

《李之彥硯譜》
编辑

《李後主硯》
编辑

李後主留意筆札,所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石 硯」,三者為天下之冠。

《右軍風字硯》
编辑

會稽有老叟云:右軍之後持一「風」字硯,大尺餘,色正 赤,用之不減端石。云右軍所用者,石揚休以錢二萬 得之。

《紅絲石》
编辑

青州紅絲石,外有皮表磨礱即其理紅黃相參,理黃 者其絲紅,理紅者其絲黃,須飲以水使足,乃可用,不 然渴燥。唐彥猷甚奇此硯,以為發墨不減端石。蔡君 謨又言,「端石瑩潤,唯有鋩者尤發墨。歙石多鋩,唯膩 者佳。」蓋物之奇者,必異其類也。

《鳳咮石》
编辑

蘇子瞻云:「僕好鳳咮石,少得真者。」唐彥猷以青州紅 絲石為甲,或云:「惟堪作骰盆。」

《端硯》
编辑

《蘇公易簡》云:「柳公權論硯,青州石為第一,絳州者次 之,殊不言端石。世傳端溪中有草,蒙茸可愛,匠琢石 成硯,用草裹之,故自嶺表迄中夏而無損。或云:水中 石其色青;山半石其色紫,山絕頂者其色尤潤,如豬 肝色者佳。其貯水處有白、赤黃色點者,謂之鴝鵒眼 脈理黃者,謂之金線紋,其山號斧柯。昔人採石為硯」, 必中牢祭之,不爾,雷電失石所在。

鴝鵒眼

端石有眼者最重,謂之「鴝鵒眼。」石紋精美,如木有節。 今不知者,乃以為石病。吁!可痛哉!石有上下岩,西坑 後歷悉其下也,惟上岩有眼。眼之美者,青、黃、綠三色 相重,多者自外至心,凡九重。其大者尤為希有。或布 列硯中,如北斗、心房之形。土人以眼多少為價重輕。 其生於墨池之外者謂之「高眼」,生於內者曰「低眼。」高 「眼尤可尚,以不為墨漬,常可睹也。或云取石祭以中 牢,故老云無之。」又云:「石有金線為美」,正其病也。

===
《子石》
===端石以子石為上,在大石中生,蓋精石也。流俗訛為

紫石,又以貯水不耗為佳。有眼為貴。眼,石病也。官司 歲以為貢,在他硯上,然十無一二發墨者,但充玩好 而已。

《端溪》
编辑

端溪有斧柯茶園、將軍地同是一溪,唯斧柯出者,大 不過三四指一兩呵,津汗滴瀝,真難得之物,茶園次 之,將軍又次之。

《活眼死眼》
编辑

蘇易簡作《文房四譜》,譜言「四寶硯為首,筆墨兼紙皆 可隨時收索,可與終身俱者,惟硯而已。」譜中載四十 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為一,斧柯山第二,龍尾石第三, 餘皆在中下。雖銅雀臺古瓦硯列於下品,特存古物 耳。端所出有四岩石為甲,石屋次之,西坑又次之。後 歷為劣岩,與西坑相去二十里,石屋後歷七里,而所 產迥然不同。猶建安產茶,北源、壑源,去沙溪十數里, 而優劣差殊,而岩石又分上下。又有活眼、死眼之別: 「圓暈相重,黃黑相間,黳精在內,晶瑩可愛,謂之活眼; 四旁浸漬,不甚鮮明,謂之淚眼;形體略具,內外皆白, 殊無光彩,謂之死眼。活眼勝淚眼,淚眼勝死眼,死眼 勝無眼。」

《龍尾石》
编辑

歙石出於龍尾溪,以金星為貴。余少時得金坑礦石, 堅而發墨。端溪以斗岩為上,龍尾以深為上,龍尾遠 於端溪上,而端石以後出見貴爾。

《李賀詩》
编辑

永叔以端溪後出,不然。李賀有《端州青花石硯》詩云: 「暗洒萇泓冷血痕。」則謂鴝鵒眼,知端石為硯久矣。

《諸州硯》
编辑

淄州金雀石,色紺青,聲如金玉。又有青金石,叩之無 聲,發墨。青州紫金石,狀類端州西坑石,發墨過之。《吉 州》。闕二字縣紫石,亦類西坑。登州駝基島石,上有羅紋 金星。絳州角石,色如白牛角。歸州「大沱石」,江水中石 也,止用於川峽人。宿州出樂石,潤膩發墨,但無石脈。 萬州有懸金崖石,又有磁洞石。洮河出綠石,性不 起墨,不耐久磨,牢山丹石,滑澤堅膩。古瓦硯,出相州 魏銅雀臺,里人因掘土往往得之。虢州澄泥,唐人品 硯以為第一,今人罕用。澤州道人呂翁作澄泥硯,堅 重如石,手觸輒生暈,上著「呂」字青。濰州石末硯,皆瓦 硯也,柳公權以為第一。當時未見歙石,以為上品耳。

《硯賦》
编辑

傅元《硯賦》云:「水貴其能軟,石美其潤堅。」劉道友以浮 查為硯,知吉亦有木硯。

《銅硯蚌硯》
编辑

劉聰謂《晉懷帝》曰:「頃贈朕柘木銅硯,袁彖贈庾翼蚌 硯。」

《水精硯》
编辑

丁恕有水精硯,大纔四寸許,為「風」字樣,用墨即不出 光,發墨如歙石。

《玉硯》
编辑

鎮潼留後李充伯得玉材,琢為圓硯,發墨可愛。

《碧玉硯》
编辑

《許漢陽》筆以白玉為管,硯乃碧玉,以玻璃為匣。

《鐵硯》
编辑

青州熟鐵硯,甚發墨,有柄可執。晉桑維翰鑄生鐵硯。

《漆硯》
编辑

《晉儀注》:「太子納妃,有漆硯。」

《竹硯》
编辑

《異物志》云:「廣南以竹為硯。」

《滌硯》
编辑

凡硯須早滌之,縱未能,亦須日易其水洗宜用小氈 片或紙,若久用石色,為墨漬污,即以麩炭磨洗,復如 新矣。苦寒不宜用佳硯,石理既凍,墨亦少光。

《帝鴻氏之硯》
编辑

黃帝得玉一紐,治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鴻氏之硯。」 又《太公金匱硯書》曰:「石墨相著,邪心讒言,無得污白。」 是知硯其來尚矣。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孔子硯》
编辑

伍緝之《從征記》云:「魯國孔子廟中,石硯一枚,甚古朴, 孔子平生時物也。及顏路所請者,車亦存。」

《硯溪》
编辑

《永嘉郡記》云:「硯溪,一源多石硯。」《述異記》云:「洞庭湖有 范蠡石床、石硯。」

一篋磨穴硯

古人有學書於人者數年,自以藝成告而去,辭師曰: 「吾有一篋物,可附於某處及山之下。」絕無所付人封 題亦甚不密。乃啟之,皆磨穴者,硯數十枚,方知師夙 所用者。乃返山服膺,至皓首方畢其藝。

《補百碎硯》
编辑

石晉時,關右有李處士,能畫馴狸,能補碎硯。百碎者 齎歸,旬日即復舊,如新琢成,略無瑕纇,世莫得其法

《後主青石硯》
编辑

李後主得青石硯,墨池中有黃石如彈丸,水常滿,終 日用之不耗,每以自隨。後歸朝,陶穀見而異之。硯大 不可持,乃取石彈丸去。後主拽其手,振臂就取。後主 請以寶玩為謝,陶不許。後主曰:「唯此硯能生水,他硯 皆不可用。」陶試數十硯,水皆不生。後主索之良苦,陶 不能奈,曰:「要,當碎之。」石破,中有小魚跳地上即死。自 是硯無復潤澤。

《真材本性》
编辑

「硯當用石,鏡當用銅」,此真材本性也。以瓦為硯,如以 鐵為鏡耳。

《謝銅硯筆格啟》
编辑

庾肩吾《謝銅硯筆格啟》云:「煙磨青石,已踐孔子之壇; 管插銅龍,還笑王生之璧。」

《石硯賦》
编辑

黎逢《石硯賦》云:「琢而磨之,其滑如砥。欲研精而染翰, 在虛中而貯水。水隨暈而還周,黑浮光而黛起。明而 未融,是以為用。久而不渝,故以為美。成器尚古,徵闕 里於素王;匠法增華,參會稽之內史。」又云:「一拳之石 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又云:「對此大匠,廁諸鴻筆。 見珍於殺青之晨,為用於草元之日。」

《硯詩》
编辑

僧貫休《硯詩》云:「低心蒙潤久,入匣更身安。」

《葉樾端溪硯譜》
编辑

《論硯》
编辑

謹按:端州治高要縣,自唐為高要郡。本朝政和初,以 太上皇潛藩,賜號「肇慶府。」府東三十三里有山曰「斧 柯」,在大江之南,蓋靈羊峽之對山也。斧柯山峻峙壁 立,下際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為硯岩也。 先至者曰下岩,下岩之中,有泉出焉,雖大旱未嘗涸。 下岩之上曰中岩,中岩之上曰上岩。自上岩轉山之 背,曰龍岩。龍岩蓋唐取硯之所。後下岩得石勝龍岩, 龍岩不復取。自山之下,分路稍東至半邊山諸岩,西 南沿溪而上,曰蚌坑龍岩,斧柯山腳谷中石也。大抵 石以下岩為上,中岩龍岩、半邊山諸岩次之,上岩又 次之,蚌坑最下,此岩石之品也。下岩石乾則灰蒼色, 潤則青紫色,岩有兩口,其中則通為一穴,大者取硯 所自入也,小者泉水所自出也,故號曰「水口」,即陳公 密所開也。岩之北壁石背有泉水所浸,瀰漫湧溢,下 流為溪。岩之中歲久崩摧,石屑翳塞積水,屈曲淺深, 人所莫測,以是石工不復能採矣。今世所有下岩硯, 唐五季國初時物也。今欲得下岩北壁石者,往往於 泉水石屑中得之,若南壁石上或可採,然自崇、觀以 後,亦罕得矣。北壁石蓋泉生其中,非石生泉中也,則 潤可知矣。岩之上雖秋冬乾旱,亦未嘗涸,有泉珠散 落,如飛雨不絕。北壁石眼正圓,有青綠碧紫、白黑暈 十數重,中復有瞳子。南壁石即泉水半浸者,稍不及。 北壁眼之暈色皆少淡。上岩下岩皆有山半上岩之 穴,陟而取石;中岩之穴,或陟或降,下岩之穴,降而取 石。上岩有三穴,上穴曰「土地岩,以土地祠居其上名 焉;中岩曰梅樹岩下穴」,今石工以為中岩者是也。下 穴兩口,其間通為一穴,皆中岩也。土地岩亦有兩穴, 其中亦相通。土地岩石色帶黃赤,眼亦如之。梅樹岩 石微黃赤,稍輕而帶灰蒼色,眼黃。緣中岩兩壁石,與 梅樹岩同而少勝焉。北壁石則與下岩南壁石相類, 而少劣焉。

大抵石性貴潤,色貴青紫,乾則灰蒼,色潤則青紫色。 眼貴翠綠,正圓有瞳子。

「《石有眼》,則易分」 品第。

若性枯燥,色黃褐。

乾則灰蒼色,潤則青紫色。

眼赤黃皆下品也。

眼赤黃輕,青綠重,即漸為上品矣。

《龍岩石》色深紫,眼少。

有即類中岩「半邊山」 者。

《半邊山》諸品石,色少灰青,與下岩南壁石、中岩北壁 石相類,但眼不若下岩,則眼暈少爾。中岩者層暈多。

青綠赤黃紫色,皆淺淡不同。

然半邊山,岩極多眼。

《半邊山岩》,近南者眼大暈差少,綠近北者眼少暈愈少,所謂「菉荳眼。」

蚌坑石性堅,顏色深紫,有眼即黃,微帶青色,不正, 無瞳子,雖潤亦不發墨。

眼偏斜不正,無暈道有翳。

「黃坑石」即與上岩石相類,「新坑石」與《半邊山》石之劣 者相類,但半段碎小耳。

小湘峽在州之西四十里。其石類岩石,而性軟燥,色 深紫,如蚌坑及後歷石眼,亦類蚌坑石,大抵潤及坑 石,而發墨勝之。

後歷山,在州北十里,石性軟燥,色深紫,帶黃赤,間亦 有眼,極類蚌坑,堅潤不及發墨勝之岩石取諸岩斧,併力然後可得。凡岩石皆有黃臕,如 玉之瓜蔞也。胞絡黃臕,鑿去方見硯材,世所謂「子石」 也。子石岩中有底石,皆頑石,極潤不發墨,又色汙雜 不可硯端,人謂之「鴨屎石。」底石之上,大率如石榴子, 又如磚坯,自底至頂,中作三疊,下疊居底石之上,最 佳品也。石必有眼端,人謂之「腳石」,中疊居下疊之上, 次石也。眼或有或無,端人謂之「腰石」,上疊居中疊之 上,又次石也。皆無眼端,人謂之「頂石。」頂石之上,皆蓋 石也,亦頑粗而不堪用。大抵三疊石皆有粗臕絡,無 非子石。世人乃謂「別一種子石」,非也。蓋往往有崩落 岩中泉水中者,其形偶圓類卵,人或中摸得之,故妄 有此說。

蚌坑石,取於山下澗谷中,皆波濤所擊,風日所曝,雷 雨所摧,皆頑狠不才之物也。人但能到其處,皆可拾 取。端人謂之「野石」,蓋遍地是也。甚易得之,而他處人 不識,往往反愛之,正以大璞少瑕翳耳。其小湘石、後 歷石,皆掘地取岩石,不假油蠟,久則自光潤。後歷非 油蠟則不堪用。歲久油蠟敗,則粗燥不堪用矣。

蚌坑自鼎湖山諸谷水聚為大溪,轉斧柯山下,出大江中。半邊山諸岩,有大秋風、小秋風、獸頭、獅子、桃花、河頭、新坑、黃坑等名,皆在斧柯山下。蓋山之麗也。

凡有眼之石,在本岩中,尤縝密溫潤。《端人》謂「石嫩則 眼多,老則眼少。」嫩石細潤發墨,所以重有眼也。青脈 者必有眼,故腰石、腳石多有青脈,而頂石多瑩淨。《端 人》謂青脈為眼筋。夫眼之別者,曰鴝鵒、曰鸚哥、曰了 哥、曰雀眼、曰雞眼、曰貓眼、曰菉荳,各以形似名之,翠 綠為上。

李賀有《端州青花石硯歌》,蓋自唐以來,便以青眼為上,黃赤為下。

硯之價,「下岩水底腳石」十倍於南壁石,南壁石十倍 於中岩。北壁石半邊山南諸岩倍於中岩。南壁石,半 邊山北諸岩及龍岩。中岩南壁倍上岩諸穴石,上岩 諸穴倍小湘石,小湘石倍後歷蚌坑石。後歷之佳者, 亦與上岩諸穴價等。

硯之形製,曰「平底風字,曰有腳風字,曰垂裙風字,曰 古樣風字,曰鳳池,曰四直,曰古樣四直,曰雙錦四直, 曰合歡四直」,曰箕樣,曰斧樣,曰瓜樣,曰卵樣,曰璧樣, 曰人面,曰蓮,曰荷葉,曰仙桃,曰瓢樣,曰鼎樣,曰「玉臺, 曰天硯。」

東坡嘗得石,不加斧鑿以為硯。後人尋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

曰《蟾樣》,曰《龜樣》,曰《曲水》,曰《鐘樣》,曰《圭樣》,曰《笏樣》,曰《梭 樣》,曰《琴樣》,曰《鏊樣》,曰《雙魚樣》,曰《團樣》,曰《八稜角柄秉 硯》,曰「《八稜秉硯》,曰《竹節秉硯》」,曰《硯磚》,曰《硯版》,曰《房相 樣》,曰《琵琶樣》,曰《月樣》,曰《腰鼓》,曰《馬蹄》,曰《月池》,曰《阮樣》, 曰《歙樣》,曰「《呂樣》,曰《琴足風字》」,曰《蓬萊樣》。

宣和初,御府降樣造。形若「風」字,如鳳池樣,但平底耳。 有四環,刻海水、魚龍三神,山水池作崑崙狀,左日右 月,星斗羅列,以供太上皇書府之用。

石之病者,有曰「鐵線。」

乃是臕皮隔處,若於線上鑿之,則應手而斷。

曰:「瑕。」

白文

曰《鑽》。

如蛀蟲眼

曰「驚。」

斧鑿觸裂者

曰「火黯。」一名熨火焦

惟岩石有之,斜斑處如火燒狀。

曰:「黃龍。」

灰黃色如《龍蛇》,橫斜布石上。

惟「火黯」,端人不以為病,蓋岩石必有之,他山石皆無。

右縉雲葉樾交叔傳。此《譜》稍異於眾人之說,不知何人所撰,稱徽祖為「太上皇」 ,必紹興初人云。淳熙十年七月二十四日,東平榮𦬊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