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70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七十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卷目錄

 志道部名賢列傳一

  宋

  王景山      廖汝恆

  劉絢       李籲

  謝良佐      游酢

  張繹       蘇昺

  尹焞       周孚先

  周恭先      邵伯溫

  林光朝      黃灝

  王端禮      吳漢英

  謝用賓      吳柔勝

  孫自修      楊與立

  方輗       方暹

  余大雅      羅博文

  吳雄       毛友誠

  鍾震       唐人鑑

  吳倫       簡克己

  陳葵       劉炎

  謝璡       馮夢得

  楊迪

學行典第一百七十卷

志道部名賢列傳一 编辑

编辑

王景山 编辑

按《溫州府志》:「王景山,初名開祖,永嘉人。登皇祐第,不 調而歸。從學數百人,召試賢良方正,未行而卒,年三 十一。當時伊洛諸儒未作,景山獨能發明經蘊,著《儒 志編》曰:『復者,性之宅,無妄者,誠之源』。又曰:『學者離性 而言情,奚情之不惡』?又曰:『由孟氏來,道學不明。吾欲 述堯舜之道,論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闢皇極之門』。」 旨多類此,為東嘉道學首倡。郡守楊蟠立《儒志》坊表 之,學者稱儒志先生。

廖汝恆 编辑

按《衡州府志》:「廖汝恆,號密齋,文行蚤著,年少舉于鄉, 兩上春官不售。出為湖口令,有惠政。以養母陳情去 官,從李見羅、徐匡嶽兩先生遊吳越閒,究心名理。神 宗朝,王荊公嘉其文行,與交最善。值金臺積雪,王公 馳使索《瑞雪表》,援筆立就,聲名益藉,置義田以贍族 眾。又于城南捐貲建館,為講學地,一時薦紳子弟遊」 其門者日盛,監司鄧虛舟慕其高風,每一造請,談理 終日弗倦。

劉絢 编辑

按《宋史劉絢傳》:「絢字質夫,常山人,以蔭為壽安主簿。 長子令督公家逋賦,不假鞭扑而集。歲大旱,府遣吏 視傷,所蠲財行二,絢力爭不得,封還其揭,請易之。富 弼歎曰:『真縣令也』。」元祐初,韓維薦其經明行修,為京 兆府教授,王巖叟、朱光庭又薦為太學博士,卒于官。 絢力學不倦,最明于《春秋》。程顥每為人言:「他人之學, 敏則有矣,未易保也。若絢者,吾無疑焉。」

李籲 编辑

按《宋史李籲傳》:「籲字端伯,洛陽人,登進士第,元祐中, 為祕書省校書郎,卒。程頤謂其才器可以大受,及亡 也,祭之以文曰:『自予兄弟倡明道學,能使學者視倣 而信從者,籲與劉絢有焉』。」

謝良佐 编辑

按《宋史謝良佐傳》:「良佐字顯道,壽春上蔡人。與游酢、 呂大臨、楊時在程門,號四先生。登進士第。建中靖國 初,官京師,召對忤旨,去監西京竹木場。坐口語繫詔 獄,廢為民。良佐記問該贍,對人稱引前史,至不差一 字,事有未徹,則顙有泚。與程頤別一年,復來見,問其 所進,曰:『但去得一矜字爾』。頤喜,謂朱光庭曰:『是子力 學切問而近思者也』。」所著《論語說》行于世。

游酢 编辑

按《宋史游酢傳》:「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人。與兄醇以文 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程頤見之京師,謂其資可以 進道。程顥興扶溝學,招使肄業,盡棄其學而學焉。第 進士,調蕭山尉。近臣薦其賢,召為太學錄,遷博士,以 奉親不便,求知河陽縣。范純仁守潁昌府,辟府教授。 純仁入相,復為博士,僉書齊州、泉州判官。晚得監察」 御史,歷知漢陽軍、和、舒、濠三州而卒。

張繹 编辑

按《宋史張繹傳》:「繹字思叔,河南壽安人。家甚微,年長 未知學,傭力于市。出聞邑官傳呼聲,心慕之,問人曰: 『何以得此』?人曰:『此讀書所致爾』。即發憤力學,遂以文名。預鄉里計偕,謂科舉之習不足為,嘗游僧舍,見僧 道楷將祝髮,從之。時周行己官河南,警之曰:『何為舍 聖人之學而學佛?異日程先生歸,可師也』。會程頤還」 自涪,乃往受業。頤賞其穎悟,讀《孟子》「志士不忘在溝 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慨然若有得,未及仕而卒。頤嘗 言:「吾晚得二士」,謂繹與尹焞也。

蘇昺 编辑

按《宋史蘇昺傳》:「昺字季明,武功人。始學于張載,而事 二程卒業。元祐末,呂大中薦之,起布衣為太常博士。 坐元符上書入邪籍,編管饒州,卒。」

尹焞 编辑

按《宋史尹焞傳》:「焞字彥明,一字德充,世為洛人。曾祖 仲宣七子,而二子有名。長子源,字子漸,是謂河內先 生。次子洙,字師魯,是謂河南先生。源生林,官至虞部 員外郎。林生焞,少師事程頤,嘗應舉,發策有誅元祐 諸臣議,焞曰:『噫尚可以干祿乎哉』?不對而出,告頤曰: 『焞不復應進士舉矣』。頤曰:『子有母在』。焞歸告其母陳」, 母曰:「吾知汝以善養,不知汝以祿養。」頤聞之曰:「賢哉 母也!」于是終身不就舉。焞之從師,與河南張繹同時, 繹以高識,焞以篤行。頤既沒,焞聚徒洛中,非弔喪問 疾不出戶,士大夫宗仰之。靖康初,种師道薦焞德行 可備勸講,召至京師,不欲留,賜號和靖處士。戶部尚 書梅執禮、御史中丞呂好問、戶部侍郎邵溥、中書舍 人胡安國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學窮根本,德備中和, 言動可以師法,器識可以任大,近世招延之士,無出 其右者。朝廷宣召,而命處士以歸,使焞韜藏國器,不 為時用,未副陛下側席求賢之意。望特加識擢,以慰 士大夫之望。」不報。次年,金人陷洛,焞闔門被害。焞死 復甦,門人舁置山谷中而免。劉豫命偽帥趙斌以禮 聘焞,不從則以兵恐之。焞自商州奔蜀,至閬,得程頤 《易傳》十卦于其門人呂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壻邢純, 拜而受之。紹興四年,止于涪。涪,頤讀《易》地也,闢二畏 齋以居,邦人不識其面。侍讀范仲舉焞自代,授左宣 教郎,充崇政殿說書,以疾辭。范仲奏給五百金為行 資,遣朝臣奉詔至涪親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頤而 後行。先是,崇寧以來,禁錮元祐學術,高宗渡江,始召 楊時寘從班,召胡安國居給舍,范仲、朱震俱在講席, 薦焞甚力。既召赴,左司諫陳公輔上疏攻程氏之學, 乞加屏絕。焞至九江,上奏曰:「臣僚上言,程頤之學惑 亂天下,焞實師頤垂二十年,學之既專,自信甚篤。使 焞濫列經筵,其所敷繹,不過聞于師者,舍其所學,是 欺君父。加以疾病衰耗,不能支持。」遂留不進。胡安國 奉祠居衡陽,上書言:「欲使學者蹈《中庸》,師孔、孟,而禁 不從程頤之學,是入室而不由戶。」朱震引疾告去。時 趙鼎去位,張浚獨相,于是召安國,俾以內祠兼侍讀, 而上章薦焞,言其拒劉豫之節,且謂其所學所養有 大過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國門。復以疾 辭。上曰:「焞可謂恬退矣。」詔以祕書郎兼說書,趣起之。 焞始入見,就職八年,除祕書少監。未幾,力辭求去。上 語參知政事劉大中曰:「焞未論所學淵源,足為後進 矜式,班列得老成人,亦是朝廷氣象。」乃以焞直徽猷 閣、主管萬壽觀,留侍經筵。資善堂翊善朱震疾亟,薦 焞自代。輔臣入奏,上慘然曰:「楊時物故,胡安國與震 又亡,朕痛惜之。」趙鼎曰:「尹焞學問淵源,可以繼震。」上 指奏牘曰:「震亦薦焞代資善之職,但焞微聵,恐教兒 費力爾。」除太常少卿,仍兼說書。未幾,稱疾在告,除權 禮部侍郎兼侍講。時金人遣張通古、蕭哲來議和,焞 上疏曰:「臣伏見本朝有遼、金之禍,亙古未聞,中國無 人致其猾亂。昨者城下之戰,詭詐百出,二帝北狩,皇 族播遷,宗社之危,已絕而後續。陛下即位以來,十有 二年,雖中原未復,讎敵未殄,然而賴祖宗德澤之厚, 陛下勤苦之至,億兆之心,無有離異。今之上策,莫如 自治。自治之要,內則進君子而遠小人,外則賞當功 而罰當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彊,勿 以小智孑義而圖大功,不勝幸甚。」疏及書皆不報。于 是焞固辭新命。九年,以徽猷閣待制提舉萬壽觀兼 侍講,又辭,且奏言:「臣職在勸講,蔑有發明。期月之閒, 病告相繼,坐竊厚祿,無補聖聰。先聖有言,陳力就列 不能者,止此,當去一也。臣起自草茅,誤膺召用,《守道》 之語,形于訓詞。而臣貪戀寵榮,遂移素守,使朝廷非 常不次之舉,獲懷利苟得之人,此當去者二也。比嘗 不量分守,言及國事,識見迂陋,已驗于今,跡其庸愚, 豈堪時用?此當去者三也。臣自擢春官,未嘗供職,以 疾乞去,更獲超遷,有何功勞,得以祇受?此當去者四 也。國朝典法,揆之《禮經》,年至七十,皆當致仕。今臣年 齒已及,加以疾病,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此當去者五 也。臣聞聖君有從欲之仁,匹夫有莫奪之志。今臣有 五當去之義,無一可留之理。乞檢會累放歸田里。」疏 上,以焞提舉江州太平觀,引年告老,轉一官致仕。焞 自入經筵,即乞休致,朝廷以禮留之。浚、鼎既去,秦檜 當國,見焞議和疏及與檜書,已不樂。至是得求去之疏,遂不復留,十二年卒。當是時,學于程頤之門者固 多君子,然求質直弘毅、實體力行若焞者蓋鮮。頤嘗 以魯許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其言 行見于《涪陵記善錄》為詳。有《論語解》及《門人問答》傳 于世。

周孚先 编辑

按《武進縣志》:「周孚先,字伯忱,晉陵人。偕弟恭先往河 南,從學程伊川,與楊龜山友善。伊川每謂孚先兄弟 氣質純明,可與入道。在門十七年,聞父疾,兄弟馳歸 五日,抵家,父已卒,哀甚,牛馬亦為之淚下。不食。既葬, 廬于墓。免喪,聞伊川訃,馳至洛,哭之歸,為城東書院 以祀二程,生徒遠方至者千五百人。乃于城西復創」 書院,孚先主教于東,恭先主教于西。及龜山至郡,謂 諸生曰:「先生百倍予兄弟,真爾師也。」以城西書院讓 龜山主之。孚先由鄉薦入太學,調四明鹽場,改建德 尉,皆不就。朝廷命白衣上殿,賜承仕郎,改奉議,後為 臨安教授。所著有《伊川語錄》《論語解》,朱子多採其說。 紹興閒,郡守黃灝奉孚先兄弟配饗《城東書院》。

周恭先 编辑

按《武進縣志》:「周恭先,字伯溫,伯忱弟也。初見伊川,伊 川曰:『學者要自得,從事覺有所得否』?」問:「『何如可以自 得』?曰:『思作睿,睿作聖,須是于思慮閒得之』。」又問:「『如何 可以有所得』?曰:『但將聖人言沈味久,則自有所得。當 深求于《論語》,將諸弟子問處便作己問,將聖人答處 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又問:「顏子如何學孔子到」 此深邃?曰:「顏子所以大過人者,只是得一善則拳拳 服膺,與能屢空耳。」由鄉薦入太學,釋褐授坑冶幹官。 每以沽名為戒,終身恬于進取。謂子孫曰:「吾沒後,毋 為誌文碑銘,以重吾不德。」與楊龜山、唐彥思在同門 為深交云。

邵伯溫 编辑

按《宋史邵伯溫傳》:「伯溫,字子文,洛陽人,康節處士雍 之子也。雍名重一時,如司馬光、韓維、呂公著、程頤兄 弟皆交其門。伯溫入聞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 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故所聞日博,而 尤熟當世之務。光入相,嘗欲薦伯溫,未果而薨。後以 河南尹與部使者薦,特授大名府助教,調潞州長子」 縣尉。初,蔡確之相也,神宗崩,哲宗立,邢恕自襄州移 河陽,詣確謀造定策事。及司馬光子康詣闕,恕召康 詣河陽。伯溫謂康曰:「公休除喪未見君,不宜枉道先 見朋友。」康曰:「已諾之。」伯溫曰:「恕傾巧,或以事要公,休 若從之,必為異日之悔。」康竟往。恕果勸康作書稱確, 以為他日全身保家計。康、恕同年登科第,又出光門 下,康遂作書如恕言:「恕蓋以康為光子,言確有定策 功,世必見信。」既而梁燾以諫議召,恕亦要燾至河陽, 連日夜論確功不休,且以康書為證,燾不悅。會吳處 厚奏確詩謗朝政,燾與劉安世共請誅確,且論恕罪, 亦命康分折,康始悔之。康卒,子植幼,宣仁后憫之,呂 大防謂康「素以伯溫」可託,請以伯溫為西京教授以 教植。伯溫既至官,則誨植曰:「溫公之孫,大諫之子,賢 愚在天下,可畏也。」植聞之,力學不懈,卒有立。紹聖初, 章惇為相,惇嘗事康節,欲用伯溫,伯溫不往。會法當 赴吏部銓,程頤謂伯溫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溫曰:「豈 不欲見先公于地下耶?」至則先就部擬官,而後見宰 相惇論及康節之學,曰:「嗟乎,吾于先生不能卒業也。」 伯溫曰:「先君先天之學,論天地萬物未有不盡者。其 信也,則人之仇怨反覆者可忘矣。」時惇方興黨獄,故 以是動之。惇悚然,猶薦之千朝,而伯溫願補郡縣吏。 惇不悅,遂得監永興軍鑄錢監。時元祐諸賢方南遷, 士鮮訪之者。伯溫見范祖禹于咸平,見范「純仁于潁 昌,或為之恐,不顧也。」會西邊用兵,復夏人故地,從軍 者得累數階。伯溫當行,輒推同列。秩滿,惇猶在相位, 伯溫義不至京師,從外臺辟環慶路帥幕,實避惇也。 徽宗即位,以日食求言,伯溫上書累數千言,大要欲 復祖宗制度,辨宣仁誣謗,解元祐黨錮,分君子小人, 戒勞民用兵,語極懇至。宣仁太后之謗,伯溫既辨之, 又著書名《辨誣》。後崇寧、大觀閒,以元符上書人分邪、 正等,伯溫在邪等中,以此書也。出監華州西嶽廟。久 之,知峽州靈寶縣,徙芮城縣。丁母憂,服除,主管永興 軍、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貫為宣撫使,士大夫爭出其 門,伯溫聞其來,出他州避之。除知果州,請罷歲輸瀘 南諸州綾絹絲綿數十萬,以寬民力。除知興元府、遂 寧府、邠州,皆不赴。擢提點成都路刑獄。賊史斌破武 休,入漢、利,窺劍門。伯溫與成都帥臣盧法原合謀守 劍門,賊竟不能入,蜀人德之。除利路轉運副使,提舉 太平觀。紹興四年,卒,年七十八。初,邵雍嘗曰:「世行亂 蜀,安可避居?」及宣和末,伯溫載家使蜀,故免于難。伯 溫嘗論元祐、紹聖之政曰:「公卿大夫當知國體,以蔡 確姦邪,投之死地,何足惜?然嘗為宰相,當以宰相待 之。」范忠宣有文正餘風,知國體者也,故欲薄確之罪,

言既不用,退而行確詞命,然後求去。君子長者,仁人
考證
用心也。確死南荒,豈獨有傷國體哉?劉摰、梁燾、王巖

叟、劉安世忠直有餘,然疾惡已甚,不知國體,以貽後 日縉紳之禍,不能無過也。趙鼎少從伯溫游,及當相, 乞行追錄,始贈祕閣修撰。嘗表伯溫之墓曰:「以學行 起元祐,以名節居紹聖,以言廢于崇寧。」世以此三語 盡伯溫出處云。著書有《河南集》《聞見錄》《皇極系述》《辨 誣、辨惑》《皇極經世序》《觀物內外篇解》近百卷。三子:溥、 博、傅。

林光朝 编辑

按《宋史林光朝傳》:「光朝,字謙之,興化軍莆田人。再試 禮部不第,聞吳中陸子正嘗從尹焞學,因往從之游。 自是專心聖賢踐履之學,通《六經》,貫百氏,言動必以 禮,四方來學者亡慮數百人。南渡後,以伊洛之學倡 東南者,自光朝始。然未嘗著書,惟口授學者,使之心 通理解。嘗曰:『道之全體,全乎太虛。《六經》既發明之,後 世註解固已支離,若復增加,道愈遠矣』。」孝宗隆興元 年,光朝年五十,以進士及第,調袁州司戶參軍。乾道 三年,龍大淵、曾覿以潛邸恩倖進,臺諫、給舍論駁不 行。張闡自外召為執政,銳欲去之,覺其不可,詘遂以 老疾力辭不拜,而光朝及劉朔方以名儒薦對,頗及 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縣。而大臣論 薦不已,召試館職,為祕書省正字兼國史編修、《實錄》 檢討官,歷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八年,進國子司業 兼太子侍讀,史職如故。是時,張說再除簽書樞密院 事,光朝不往賀,遂出為廣西提點刑獄,移廣東。茶寇 自荊、湘剽江西,薄嶺南,其鋒銳甚。光朝自將郡兵,檄 摧鋒統制路海、本路鈐轄黃進,各以軍分控要害。會 有詔徙光朝轉運副使,光朝謂賊勢方張,留屯不去, 督二將遮擊,連敗之,賊驚懼宵遁。帝聞之,喜曰:「林光 朝儒生,乃知兵耶?」加直寶謨閣,召拜國子祭酒兼太 子左諭德。四年,帝幸國子監,命講《中庸》,帝大稱善,面 賜金紫。不數日,除中書舍人。是時,吏部郎謝廓然由 曾覿薦,賜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從中出,光朝愕然 曰:「是輕臺諫,羞科目也。」立封還詞頭。天子度光朝決 不奉詔,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 婺州。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後省未有建明,或疑之, 及聞繳駮廓然,士論始服。光朝因引疾,提舉興國宮。 卒,年六十五。

黃灝 编辑

按《宋史黃灝傳》:「灝字商伯,南康都昌人。幼敏悟強記, 肄業荊山僧舍。三年,入太學,擢進士第,教授隆興府, 知德化縣,以興學校、崇政化為本,歲饉行賑給有方。 王藺、劉潁薦于朝,除登聞鼓院。光宗即位,遷太常寺 簿,論今禮教廢闕,請敕有司取政和冠、昏喪葬儀及 司馬光、高閌等書參訂行之。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 提舉本路常平。秀州海鹽民伐桑柘,毀廬屋,莩殣盈 野,或食其子,持一臂行乞,而州縣方督促逋欠,灝見 之蹙然。時有旨倚閣夏稅,遂奏乞併閣秋苗,不俟報 行之。言者罪其專,移居筠州。已而寢謫命,止削兩秩, 而從其蠲閣之請。灝既歸里,幅巾深衣,騎驢匡山閒, 若素隱者。起知信州,改廣西轉運判官,移廣東提點 刑獄,告老不赴,卒。灝性行端飭,以孝友稱。朱熹守南 康,灝執弟子禮,質疑問難。熹之沒,黨禁方厲,灝單車 往赴,徘徊不忍去者久之。

王端禮 编辑

按《吉安府志》:「王端禮,字懋甫,吉水人。登元祐三年進 士。時黃庭堅為參詳官,亟稱其試論。初授連州桂陽 尉,進富川令,皆行其所學。端禮平雅謹厚,不妄言笑, 進退動止皆有法度。嚮慕濂洛之學,慨然以斯道自 任,探索究極,思以身體之,不徒為言語文字之工。年 四十,表求致仕,築別墅於南山,延四方來學之士。所」 著有《強仕集》等書。

吳漢英 编辑

按《江陰縣志》:「吳漢英,字長卿,少孤力學,得力於『毋自 欺』一語。登乾道丁丑進士,由廬江簿陞管湖南運司, 受知於陳止齋先生,率諸生從之講道嶽麓。累官大 宗正丞、兵部郎官。曾奏安邊十策及更化三劄,皆嘉 納施行。會言者疑為黨論,罷主管台州明道觀。閒居 六年,講明理學,綜考典故,未嘗以書干廟堂。置田守」 祖塋,遜屋居貧族,「敦倫修行,毋自欺」之學,始終貫徹 如此。晚慕陶淵明,著《歸去集》二十卷。

謝用賓 编辑

按《祁陽縣志》:謝用賓,少時志氣跌宕,不與俗人交,讀 書過目輒成誦,為文下筆數千言。嘗閱張南軒先生 《希顏錄》,豁然想其為人,往求一言可終身行之訣,南 軒曰:「其敬乎?」

《用賓書諸紳》:「自是研精性學以古聖賢。」

自期祖田百餘畝盡遜以贍弟妹,婚嫁之資,用特科 奏名。任橫州法曹,適守倅皆闕,用賓兼之革俗導化, 脂膏不污,俸給不受。未幾中登極榜,補文學,尋隱去, 號「雲山野客」,時稱為「白雲先生。」

===吳柔勝===按《宣城縣志》:「吳柔勝,字勝之,本寧國縣人,長遊郡學, 遂徙宣城。父丕,嘗贅金陵,柔勝因用溧水貫。登淳熙 辛丑進士,調都昌主簿,從朱文公熹學。丞相趙汝愚 雅重之,辟嘉興教授,倡率多士,闡明性理。適浙右大 水,常平使者委行荒政,賴以全活者甚眾。會黨禍起, 指斥趙汝愚、朱熹為偽學,御史湯碩劾柔勝擅放田」 租,為汝愚收拾人心,且學主朱熹不可為師儒官,坐 罷。久之,起為贑州尉。嘉定初,更以朱熹學,與諸生講 肄誦習,於生徒中得潘時舉、呂喬年白於長,擢職事, 于是士咸知趨向,濂、洛理學,晦而復明。歷司農丞,出 知隨州。比朝廷再議和好,邊臣遇塞下民事涉北界 者,不問其事曲直與法輕重,輒殺之。州民梁皋有馬 為北人所盜,追之,各發矢相拒,郡下七人于獄,柔勝 立破械縱之,具始末報北界,而察土豪孟宗政、扈再 興饒勇才略,可備驅使,迺誘致隸帳下,任以心膂,後 皆為名將。築隨州及棗陽城,招四方亡命得千人,立 軍曰「忠勇」,食于營柵,器械悉備。除京西提刑,領州如 故。改湖北運判、知鄂州。歲歉,乞糴湖廣講《荒政》十五 州,贍活亡算。改知太平州,歷工部郎中,力辭,除祕閣 修撰,奉祠,卒,諡正肅。柔勝天性孝友。初筮仕,會母疾 亟,時有願致千金易闕者,艴然曰:「吾乃以親病而罔 利哉!」亟謝遣之。嘗與彭龜年、楊簡、袁燮諸公為師友, 每以行事至否為學力淺深之驗。矢志曰:「士以大節 為先。」大節有虧,他美莫贖,故罹黨禍十餘年,略不少 貶。子淵、潛,並為名臣。

孫自修 编辑

按《宣城縣志》:孫自修,字敬夫。偕從弟自新,自任從朱 子遊。時宣土正學久衰,自修兄弟獨毅然尊嚮,講論 篤行,深有得于《禮經儒行篇》「飲食不淫,居處不溽」之 訓。謂儒者之立,立于義理而已,欲勝則義不立,不淫 不溽,所以立義也。以是自砥,卒能發明朱子之學。朱 子嘗貽書商確傳訓,既沒,自修追記《池錄》一卷,附載 《朱子語錄》。

楊與立 编辑

按《金華府志》:「『楊與立,字子權,本浦城人。受業朱子之 門,嘗知遂昌縣,因家于蘭谿。以道淑人,學者多宗之, 稱為船山先生』。所集有《朱子語略》二十卷。其《幽居》詩 云:『柴門閴寂少人過,盡日觀書口自哦。餘地不妨栽 竹木,好教啼鳥往來多』。」《溪頭》詩云:「溪頭石磴坐盤桓, 時見修鱗自往還。可是水深魚極樂,不須忘意要投 竿。」吳師道云:「有道之言,意象自別,頗與『禽語相關。『窗 草不除』』」意同。北山何基、魯齋、王柏皆嘗訪道於先生, 先生一見北山而稱許之,由是盤溪之從游始盛。魯 齋亦有「就正於撝堂船山,麤識伊洛淵源」之語。

方輗 编辑

按《岳州府志》:「方輗,字叔行,師弘齋李蟠于岳陽,與雙 峰饒氏為友。棄科舉業,專于本源之學,安貧樂道,前 後禮聘皆不赴。韓天博履常典郡日,敦請不得已,見 之。天博贈詩云:『李門弟子饒門友,渭水年齡四十心』。 參政魏了翁名所居室曰學齋。知饒州朱寅孫誌其 墓。」

方暹 编辑

按《岳州府志》:「方暹,字明甫,初師李弘齋、黃勉齋,與饒 伯輿、張元簡皆同門友。元簡,九江人。嘗遺書曰:『伯輿 明理而遠于事,明甫見事而中于理。吾嘗以斯道望 伯輿,而以斯世望明甫也』。淳祐閒,朝廷召諸道師臣, 舉節行才識之士,孟珙、董槐皆以暹應詔,學者稱為 『連靈先生』。」

余大雅 编辑

按《延平府志》:「余大雅,良弼之子,順昌人。與劍浦游敬 仲同時,從朱熹遊,每見必告以簡約切實工夫,而要 歸于求放心一言。大雅有詩云:『一見先生道愈尊,言 提切切始能安。如今決破本根說,不作從前料想看。 有物有常須自盡,中倫中慮覺猶難。願言克己工夫 熟,便得周旋事仰鑽』。」熹稱其進道之篤。有《朱子語錄》 一卷。

羅博文 编辑

按《延平府志》:「羅博文,字宗禮,登嘉泰二年進士第,從 李侗遊,學有源委。張浚都督江淮,辟為屬。侗聞之喜 曰:『張公高明宏大,宗禮以精密詳練佐之,無過舉矣』。 浚入相,薦知和州。汪應辰帥屬,辟參議軍府事。秩滿 請祠,囊無餘資,惟書千帙而已。和易純實,人莫見喜 慍。年未三十,屏遠聲色,一榻蕭然,大為朱熹所敬信。」 狀其行有曰:「熹既痛公之不幸不及大為時用,又傷 吾道之不幸而失此人。」仍輓之以詩云。

吳雄 编辑

按《岳州府志》:「吳雄,字伯英。早年客臨安,因遇蔡季通, 見晦菴受業于門,其于星緯占候、孫吳兵法皆究治。 是時黨禁嚴切,諸儒貶斥,伯英每為料理,其學盛行, 從遊之士日眾,乃創陽坪書院,故稱陽坪先生云。」

===毛友誠===按《岳州府志》:「毛友誠,字伯明,號竹閒。初居平江,後聞 良佐高弟康叔臨得伊洛之傳,避世岳陽,遂徙家巴 陵,往從之,遂謝去科舉之學,閉戶讀書,尤邃於《易》。岳 陽教授龔安國聞其名,延為學正。李蟠以晦翁高弟 分教岳陽,尤加敬禮。所著有《玩易手抄》。」

鍾震 编辑

按《長沙府志》:「鍾震,湘潭人。家南嶽山下,築主一書院, 師事晦菴朱先生,講學於中,湘南學者,一時嚮風。後 真景元守長沙,延典郡教,稱為主一先生。」

唐人鑑 编辑

按《零陵縣志》:唐人鑑,字德明,居瀟崖,好學能文。楊誠 齋始至,即與納交。一日,誠齋假爐香以問卜人,鑑以 小詩送之曰:「聞爇爐香要決疑,決疑何以卜蓍龜。聖 人自有韋編在,進退存亡豈不知。」誠齋得詩歎服。常 築室於州學之西,植竹萬竿,扁曰「玉立齋。」

吳倫 编辑

按《零陵縣志》:「吳倫,字子常,孝宗時人。穎悟善屬文。南 軒之帥江陵也,倫從受業,至於《易》簀,惟倫侍側。蟬蛻 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蓋以告倫也。」

簡克己 编辑

按《廣東通志》:簡克己,南海人也。少習舉業,已而厭之, 嘆曰:「言行未寡尤悔,遽投牒事干祿,豈古人意哉?」遠 遊湖湘,師事南軒張栻者數年,講性理之學,以真知 實踐為功,胸中群疑渙如也。栻亦稱其精確有守。既 得其傳,退歸杜門,不妄與人交。所知詢之,則曰:「吾方 治吾身心,藥未暇也,而敢騖外乎哉?」書南軒之言,為 《座右銘》曰:「人之性,仁義禮智四德具焉。其愛之體則 仁也,是乃天地生物之心,而其所由生者也,故仁為 四德之長。人惟己私蔽之,以失其性之理,是以為仁 莫要乎克己。己私既克,愛之理無蔽,則與天地萬物 血脈貫通,而用亦無不周矣。」故顏子在聖門,尼父教 以非禮勿視聽言動,而即請事斯語。況吾儒修身理 性,而可不勉強從事乎?其取名「克己」者,蓋顧名思義 之意也。

陳葵 编辑

按《處州府志》:「陳葵,字叔向,青田人。自少篤學,至老不 倦。舉隆興進士,知平陽縣。居官廉介,父病不解衣數 月,兄弟相友愛。師事魏益之,因教以盡棄所懷,獨立 于物之表。未久,忽大悟,洪纖大小,高下曲直,若有見 焉。且疑呂伯恭讀書徒多,朱元晦修方不療時證。又 嘗自言用功益難,進道愈遠。古人今人皆未可輕議。」 晦翁每重其學術,士有志者必使往從之,曰:「可以寡 過也。」又《與其子在書》曰:「過青田不可不見陳叔向。」

劉炎 编辑

按《處州府志》:「劉炎,字子宣,松陽人。少事父遯齋先生。」


習聞庭訓,專事程、朱之學,因慶元黨籍,隱居不仕。從 真文忠遊,著《劉子邇言》十二卷,其略曰:「中天地而立, 與天地參者人也。天命以人,不物之矣。天不物之,而 自待以物始也。人終去禽犢不遠矣。然則人之性,天 地之性也。孔以為貴,孟以為善,天地予人之正也。荀 卿謂之惡,主血氣言之也。揚雄謂之混雜,人與物言 之也。韓愈品分之,是猶以清濁之氣、高下之質言之 也。荀卿、韓子言性,皆非天地,予人之正也。君子保天 地之性之謂仁,成天地之性之謂學。」其言行于世。

謝璡 编辑

按《祁門縣志》:「謝璡,字公玉,朱子門人,見朱子《師友淵 源圖》。環谷先生嘗表其墓,略云:『公嘗從朱夫子講性 命之旨,其學始于格致而篤于齊家,始于成己而通 于成物,才識足臻遠大,官不配其德,不得展其蘊。散 亂以來,典籍廢壞,其嘉言善行不可備見,語錄、目錄 僅存一二。嘉泰初,嘗佐邑侯休仕謙興建廟學,碑記』」 其事:庠北舊有文公祠,以公配享,拜瞻遺像,尚可想 見其人。嗚呼!當朱子倡道時,海內豪傑景附,祁士得 及其門者,唯公一人。數世之下有興起者皆自公。公 今仍從祀文公,又祀襲州名宦,又祀于郡。

馮夢得 编辑

按《延平府志》:「馮夢得,字初心,將樂人。篤志嗜學,博洽 經史。登嘉熙二年進士第,歷給事中,累官禮部尚書。 居官不私薦拔,時名臣嘗奏立龜山書院,請賜田養 士,復其後以主祀事。時謂扶植道南之一脈,公之力 居多云。」其《序羅仲素遺稿》曰:「豫章羅先生潛思力行, 任重詣極,上接伊川龜山之傳,下授延平晦菴之學」, 東南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可謂「知《道脈》之源流,而得 理學之宗旨者矣。」

楊迪 编辑

按《延平府志》:「楊迪,字遵道,將樂人。龜山先生長子髫 時,已能力學,指物即賦。既冠,益貫穿古今。平居無喜 慍色,孝友和易。」

中外無閒言少遊,伊川之門多士咸。

斂手推先伊川。嘗答龜山書曰:「令子名迪者,好學質 美,當成遠器,其于《易》《春秋》尤精。」登進士第,官至奉議 大夫。崇寧三年疾卒。遺文數百篇,後朱晦翁得而讀之,曰:「是所謂發微詣極,冰解的破者耶!」從祀鄉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