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091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九十一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九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九十一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七十九

  明一

  宋濂      危素

  楊維楨錢惟善陸居仁郭翼

  倪瓚         徐舫

  吳海         方行

  丘民         魯修

  孫華         胡翰

  蘇伯衡

文學典第九十一卷

文學名家列傳七十九

编辑

明一

编辑

宋濂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濂字景濂,其先金華之潛溪人,至濂 乃遷浦江。幼英敏善記,有鄉先生延見之,抽架上雜 書,俾記五百言。濂以指按行,按畢成誦。鄉先生大驚, 攜就學於聞人夢吉。所通五經。其友胡翰曰:『舉子業 不足溷,景濂盍學古文辭乎』?乃往從吳萊學。已,遊柳 貫、黃溍之門。兩人皆大儒,亟遜濂,自謂弗如。元至正」 中,薦授翰林編修,辭不行。入龍門山,著書踰十餘年。 太祖取婺州,召見濂還金陵。復有以劉基、章溢、葉琛 薦者,乃使使以書幣徵濂等四人。濂歎曰:「吾聞大亂 極而真人生,斯其時矣。」遂與基等俱入見。除江南儒 學提舉,兼命授太子經,尋改起居注。濂長基一歲,皆 起東南,負重名。基雄邁有奇氣,而濂自命儒者俱被 徵,基遂佐軍中謀議,濂亦首用文學受知,恆侍左右, 備顧問。嘗召講《春秋左氏傳》,濂進曰:「《春秋》乃孔子褒 善貶惡之書,苟能遵行,則賞罰適中,天下可定也。」太 祖御端門,口釋黃石公《三略》。濂進曰:「《尚書》二典三謨, 帝王大經大法畢具,願留意講明之。」已,論賞賚,復曰: 「得天下以人心為本。人心不固,雖金帛充牣,將焉用 之。」太祖悉稱善。久之,以疾告歸,太祖與太子並加勞 賜。濂上箋謝,并奉書太子,勉以孝友敬恭,進德修業, 以副天下之望。太祖覽書大悅,召太子為語書意,賜 札褒答焉。洪武二年召充《元史》總裁官,除翰林院學 士,知制誥兼修國史。其明年以失朝參,降編修。四年 遷國子司業。坐議《孔廟祀典》忤旨,謫安遠知縣。旋召 為禮部主事。明年遷贊善大夫。皇太子一言動,濂皆 以禮法諷諭,使歸於道。至有關政教及前代興亡事, 必拱手曰:「當如是,不當如彼。」皇太子每斂容嘉納,言 必稱師父云。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議五等封爵。宿大 本堂,討論達旦。歷據漢、唐故實,量其中而奏之。甘露 屢降,帝問災祥之故,對曰:「受命不於天,於其人;休符 不於祥,於其仁。《春秋》書異不書祥,為是故也。」皇從子 文正得罪,進曰:「文正固當死,陛下體親親之誼,置諸 遠地則善矣。」車駕祀圜丘,患心不寧,濂從容言曰:「養 心莫善於寡欲,審能行之,則心清而身泰矣。」帝稱善 者良久。嘗問以帝王之學何書為要?濂舉《大學衍義》, 乃命大書揭之殿兩廡壁。頃之,御西廡,諸大臣皆在 帝指《衍義》中。司馬遷論黃、老事,命濂講析。講畢,因曰: 「漢武溺方技悠繆之學,改文、景恭儉之風,民力既敝, 然後嚴刑督之。人主誠以禮義治心,則邪說不入,以 學校治民,則禍亂不興,刑罰非所先也。」問三代曆數 及封疆廣狹,既備陳之,復曰:「三代治天下以仁義,故 多歷年所。」又問:「三代以上所讀何書?」對曰:「上古載籍 未立,人不專講誦。君人者兼治教之責,率以躬行,則 眾自化。」嘗奉制《詠鷹令》,七舉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 之言。帝忻然曰:「卿可謂善陳矣。」濂之隨事納忠,皆此 類也。六年擢侍講學士、同修國史、兼贊善大夫。欲使 參大政。辭曰:「臣少,無他長,待罪禁近足矣。」帝益重之。 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人過,所居室署曰「溫樹。」 客問禁中語,即指示之。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 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帝 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群臣臧否,惟舉其善者 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 太素上書萬餘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 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於陛下耳。陛下方開 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採者,悉召廷臣 詰責。因字呼濂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于是帝廷譽 之曰:「朕聞太上為聖,其次為賢,其次為君子。宋景濂 事朕十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始終無 二。非止君子,抑可謂賢矣。」每燕見,必設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復咨詢,常夜分乃罷。濂不能飲,帝嘗強 之,至三觴,行不成步。帝大懽樂,御製《楚詞》一章,命詞 臣賦《醉學士詩》。又嘗調甘露於湯,手酌以飲濂,曰:「此 能愈疾延年,願與卿共之。」又詔太子賜濂良馬,復為 製《白馬歌》一章,亦命侍臣和焉。其寵待如此。九年進 學士承旨,典國史,制誥如故。其明年致仕,賜綺帛。問 濂年幾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綺三十二年,作 百歲衣可也。」濂頓首謝。又明年來朝。十三年以長孫 慎獲罪。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 狀貌豐偉,美鬚髯,視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數字。自少 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為文醇深,演 迤與古作者並。在朝郊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朝會、 宴享、律曆、衣冠之製,四裔貢賦賞勞之儀,㫄及元勛 巨卿碑記刻石之辭,天子咸以委濂,屢推為開國文 臣之首。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後先相踵。外國貢使亦 知其名,數問:「宋先生」起居無恙否。高麗、安南、日本至。 出兼金購文集,四方學者,悉稱為太史公,不以姓氏。 雖白首侍從,其勳業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禮樂制作, 濂所裁定者居多。其明年卒於夔,年七十二。知事葉 以從葬之蓮花山下。既,蜀獻王慕濂名,復移塋華陽 城東。弘治九年,四川巡撫馬俊奏:「濂真儒翊運,述作 可師;黼黻多功,輔導著績。久死遠戍,幽壤沉淪,乞加 卹錄。」下禮部議,復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諡文 憲。仲子璲最知名,字仲珩,善詩,尤工書法。洪武九年 以濂故,召為中書舍人。其兄子慎亦為儀禮司序班。 帝數試,璲與慎并教誡之,笑語濂曰:「卿為朕教太子 諸王,朕亦教卿子孫矣。」濂行步艱,帝必命璲、慎扶掖 之。祖孫父子共官內庭,眾以為榮。慎坐胡惟庸黨,璲 亦連坐並死,家屬悉徙茂州。建文帝即位,追念濂「興 宗舊學」,召璲子懌復官翰林,而濂門人樓璉、鄭楷亦 次第擢用。璉自有傳。永樂十年,濂孫坐姦黨鄭智外 親,詔特宥之。

按《列朝詩集》,「濂字景濂,浦江人。少與胡翰仲申偕往 白麟溪,從吳萊先生學,悉得蘊奧。又游於鄉先生柳 貫、黃溍之門。兩公沒,遂以文名海內。至正己丑,用大 臣薦,即家除翰林院編修,以親老固辭,入仙華山為 道士,易名元真子。庚子歲徵至建康,授皇太子經,居 禮賢館,修《元史》,召為總裁官,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兼」 太子贊善大夫。太祖稱為開國文臣之首,四夷咸購 其文集,問其起居,學者稱為太史公,不以姓。正德中, 追諡文憲公。生平著作最富,《濂溪前後集》,在元季已 盛行於世。入國朝者,劉誠意選定為《文粹》十卷,門人 方孝孺、鄭濟等又選《續文粹》十卷,皆孝孺與同門劉 剛、林靜、樓璉手自繕寫,刊於義門書塾。丙戌歲,余於 內殿見之,孝孺氏名皆用墨塗乙,蓋猶遵革除舊禁 也。悲感之餘,附識於此。

按先進遺風:學士宋文憲公濂嘗曰:「古人為學,必使 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無愧而已。繁辭複說,道之 蔽也。」尤篤於倫品,與人交,和易任真,內誠外恕,一見 信服,汲引後學,如恐不及。平居布衣蔬食,無異貧士。 或勸為子孫計,曰:「富貴一家物哉!我乃所以遺之也。」 自少至老,未嘗一時去書。致仕居青蘿山,閉門纂述, 人不見其面。權要索文者非其人,雖置金滿橐,一字 不與,縱與之,亦不受餽。日本使奉敕請文,以百金為 獻,公卻不受。上以問公,公對曰:「天朝侍從之臣,而受 小邦金,非所以崇國體也。」

危素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素字太樸,金谿人,唐撫州刺史全諷 之後。少通五經,大指以文學見重於時,游吳澄、范梈 之門,皆折行輩與為禮。南臺中丞張起巖少所稱許, 獨推服素,挾之入大都,薦授經筵檢討。歷官中書參 知政事,翰林學士承旨。出為嶺北行省左丞。上疏言 事,不報,棄官居房山者四歲。時明師將抵燕,淮王帖」 木兒不花監國,起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明師入,乃 趨所居報恩寺,將投井,寺僧力挽之,大呼曰:「公無死, 公不食祿有年矣。且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喪國史 也。」素遂止兵。垂入史庫,往告鎮撫吳勉,輦其書出之。 《元實錄》得以存者,素之力也。帝悉召元故臣來京。素 等陛見,命以新衣冠賜之。尋授素翰林侍講學士,數 訪以元興亡之故,且詔譔《皇陵碑文》,皆稱旨。會甘露 降鍾山,廷臣稱賀,翰林應奉雎稼曰:「聖人之德,上及 太清,中及太寧,下及萬靈,則膏露下。」起居注魏觀曰: 「陛下寬租賦,減徭役,百姓懽豫,此則所謂和氣之凝 也。」於是素進曰:「王者敬養耆老,則甘露降而松柏受 之。茲者降於松柏,蓋陛下尊賢養老之所致也。」素因 勸帝告宗廟,頒示史館,帝不許,素等皆頓首謝。頃之, 坐失朝被劾罷。居一歲,復故官,兼弘文館學士,賜小 車,免朝謁。嘗偕諸學士賜宴,屢遣內官宣勸。又御製 詩一章,以示恩寵,命各以詩進。素詩最後成,帝獨覽 而善之,曰:「素也老成,殆有先憂之意。」他日,帝御東閣

側室中,素行簾外,履聲橐橐然,帝誰何之?對曰:「老臣
考證
危素。」帝哂曰:「朕謂是文天祥也。」於是御史王著等希

旨,論素亡國之臣,不宜尚列侍從。詔謫戍居和州,曰: 「可令守余闕廟也。」歲餘卒。先是,元之滅宋也,江南浮 屠總攝楊輦《真珈》方怙勢淫虐,嗾其徒嗣古、妙高請 毀宋會稽諸陵寢。是時丞相桑哥擅政,即可其奏。真 珈遂悉掘徽宗以下諸陵,攫取金玉珍寶無遺。已乃 盡裦諸帝后骼胔,建白塔於杭之故宮,名曰鎮南,以 示厭勝,而又截理宗顱骨為飲器。真珈敗,其資皆籍 於官,飲器亦入宣政院,以賜所謂帝師者。素在翰林 時,宴見備言始末,帝嘆息良久,謂素曰:「宋主初無大 失德,元與宋亦無世仇,既」取其國,何乃縱姦人肆惡 如此耶?特遣主事谷秉義之北平購訪顱骨所在,得 諸西僧汝納所,諭有司厝於高坐寺之西北。其明年, 紹興以《永穆陵圖》來獻,遂敕葬故陵,蓋實自素發之 云。

按《見聞錄》:危公素為元順帝時翰林,會修《后妃功臣 傳》,事多亡逸無據。公買餳餅饋宦寺戚里,歷歷叩之, 復參覆得實,乃始筆之,卒為全史。既入國朝,宋穆陵, 顱骨為楊賊真珈所發,後入宣政院,西番僧相傳授 為祭器。公言於上,索取瘞之聚寶山。公未仕時,館授 貴谿張氏,張思伐杏樹以闢家塾,有鬼夜叩寢門,告 公曰:「吾杏樹之精也。主人將伐,願參政生之。」公即造 張,力解而止。鬼致白金壺為謝。

按《太平清話》:「危太樸作《隸書歌》贈四明汪大雅,備括 諸碑之所自,且歷疏之,亹亹千餘言不休。」

按《閒中今古錄》:元順帝有一象,宴群臣時拜舞為儀。 本朝王師破元都,帝北遁,徙象至南京。一日,上設宴 使象舞,象伏不起,殺之。次日作二木牌,一書「危不如 象」,一書「素不如象」,掛於危素左右肩,由是素以老疾 告,乃謫含山縣,尋卒。今墓在焉。

楊維楨錢惟善陸居仁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維楨字廉夫,山陰人。母李有妊,夢月 中金錢墜懷,翼日而生。維楨少時,日記書數千言。父 宏,築樓鐵崖山中,繞樓植梅百株,聚書數萬卷。去其 梯,俾誦讀樓上者五年,因自號鐵崖。元泰定四年,成 進士,署天台尹,改錢清場鹽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 調。會修遼、金、宋三史成,維楨著《正統辨》千餘言。總裁」 官歐陽原功讀且歎曰:「百年後,公論定於此矣。」將薦 之而不果。轉建德路總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學提舉, 未上,會兵亂,避地富春山,徙錢塘。張士誠累招之,不 赴。遣其弟士信咨訪之,因撰《五論》,具書復士誠,反覆 告以順逆成敗之說,士誠不能用也。又忤達識丞相, 徙居松,築元圃蓬臺於松江之上,海內薦紳大夫與 東南才俊之士,造門納履無虛日。酒酣以往,筆墨橫 飛,或戴華陽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 或呼侍兒歌《白雪》之辭,自倚鳳琶和之,賓客皆蹁蹮 起舞,以為神仙中人。太祖自初起兵時,雅聞維楨名。 洪武二年,召諸儒纂《禮樂書》,以維楨前朝老文學,遣 翰林詹同奉幣詣門。維楨謝曰:「豈有老婦將就木而 再理嫁者耶?」明年復遣有司敦促,賦《老客婦謠》一章 進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強吾所不能則可,否則有 蹈海死耳。」帝許之,賜安車詣闕廷,留百有一十日,所 纂「敘例」略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給安車還山。史 館冑監之士祖帳西門外,宋濂贈之詩曰:「不受君王 五色詔」,白衣宣至,白衣還。蓋高之也。抵家疾亟,撰《歸 全堂記》,頃刻而就,曰:「九華伯潘君迎我。」擲筆而逝。時 庚戍五月,年七十五。郡守及其門人葬之干山東麓。 所著書凡數百卷,行世。維楨詩名擅一時,學者宗之, 號鐵崖體。平生與永嘉李孝光、茅山張雨、錫山倪瓚、 崑山顧瑛為詩文友,碧桃叟釋臻、知歸叟釋現清容 叟釋信為方外友。張雨稱其「古樂府出入少陵、二李 間,有曠世金石聲。」宋濂稱其「論撰如睹商敦周彝,雲 雷成文,而寒芒橫逸。詩震蕩凌厲,鬼設神施」,尤號名 家云。維楨徙松江時,與華亭陸居仁及僑居錢惟善 相倡和。惟善,字思復,錢塘人。至正元年省試《羅剎江 賦》。時鎖院三千人,獨惟善据枚乘《七發》,辨錢塘江為 曲江,由是得名,號曲江居士,官副提舉。張士誠據吳, 遂不仕。居仁,字宅之,中泰定三年鄉試,隱居教授,自 號「雲松野衲。」兩人既歿,與維楨同葬干山,人目為「三 高士墓。」

按《野史楊維楨傳》:維楨轉建德路總管府推官,擢江 西儒學提舉,以兵亂未及上,往來吳越間。張士誠累 招不赴,遣其弟士信就維楨問計,因獻五論,且復士 誠書曰:「閣下首倡大順以獎王室,淮、吳之人,萬口一 詞,謂閣下不可及者有四:兵不嗜殺,一、樂聞善言,二、 儉於自奉,三、厚給吏祿而誅奸貪,四也。此東南士大」 夫庶幾望閣下可與有為者也。或意閣下孜孜求治, 上下決不使相徇直言決不使見遺毀譽,決不使亂 真,惟賢人失職,四民失業者,尚不少也。僕獨疑閣下 可畏者,又不止是勤民力,括民租,銓敘私人,不承制 出納國廩不上輸,受降人不能不疑,任忠賢不能不貳也。六者之中,少有一二可致覆邦,「閣下奈何不省 也?」況乎為閣下將帥者,有生之心,無死之志矣;為閣 下守令者,有奉上之道,無恤下之政矣;為閣下親族 姻黨者,有朘削之權,無祿養之法矣。某假佞以為忠, 某託詐以為直,某飾貪暴以為廉良。閣下信佞為忠, 則臣若靳尚者用矣;信詐為直,則臣為趙高者用矣; 信貪虐為賢良,則蹠蹻者進,夷臧者退矣。是非一繆, 黑白悉淆,天下何自而治乎?及觀閣下左右參贊之 人,未見砭切政病,規進閣下於遠大者。使閣下有可 為之時,有可乘之勢,而訖無成效,其故何也?為閣下 計者寡,為身謀者眾也。苟無內變,必生外虞。此不待 知者後知,明者後察也。閣下狃小安而忽長,慮得無 懈,東「西士大夫之望乎?惟幸采僕言,無溺群小之聽, 則小伯可為錢鏐,大伯可為晉重耳、齊小白也。不然, 悔之晚矣。」書到,士誠不從,諸用事者合譟,共目為狂 生。其後士誠竟以是敗。

按高坡《異纂》,楊廉夫《題臨海王節婦詩》曰:「介馬馱馱 百里程,青楓後夜血書成。祇應劉阮桃花水,不似巴 陵漢水清。」後廉夫無子,一夕夢一婦人謂曰:「爾知所 以無後乎?」曰:「不知。」婦人曰:「爾憶題王節婦詩乎?爾雖 不能損節婦之名,而心則傷於刻薄,毀謗節義,其罪 至重,故天絕爾。」後廉夫既寤大悔,遂更作詩曰:「天隨 地老妾隨兵,天地無情妾有情。指血齧開霞嶠赤,苔 痕化作雪江清。願隨湘瑟聲中死,不逐胡笳拍裡生。 三月子規啼斷血,秋風無淚寫哀銘。」後復夢婦人來 謝,未幾果得一子。

按《南濠詩話》:「張士誠據有吳中,東南名士多往依之, 不可致者,惟楊廉夫一人,士誠無以為計。一日,聞其 來吳,使人要於路,廉夫不得已,乃一至賓賢館中,時 元主方以龍衣御酒賜士誠,士誠聞廉夫至,甚悅,即 命飲以御酒。酒未半,廉夫作詩云:『江南歲歲烽煙起, 海上年年御酒來。如此烽煙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 開』。」士誠得詩,知廉夫不可屈,不強留也。

按《松江府志》:楊廉夫寓雲間,適就李貝廷臣以書幣 為蕭山尹楊本中乞《吳越兩山亭志》,併選諸詞入題 詠,廉夫即為命筆,稿將就,夜已過半,俄門外有剝啄 聲,啟視之,則嘉禾能詩者,人執金繒乞選其詩。廉夫 笑曰:「生平於三尺法,亦有時以情少借,若詩文,則未 嘗敢欺當世之士。」遂選取鮑恂、張翼、顧文曄、金炯四 篇,謂諸人曰:「四詩猶為彼善於此。」諸人相乞寬假,得 與姓名,至有涕泣長跪者。廉夫揮出門,閉關滅燭,罵 曰:「《風》《雅》掃地矣!」

楊廉夫自稱鐵笛道人,其《自傳》云:「洞庭湖中冶人緱 氏子,嘗掘地得古莫邪,鎔為鐵葉,筒之,長二尺,有九 寸竅。其九進於道人。道人吹之,竅皆應律,奇聲絕人。 世常歌曰:『小江秋,大江秋,美人不來生遠愁,吹笛海 西流』。聞道人名者多載酒,道人所幸聞笛,道人為一 弄畢,便臥遣客,客不去臥,吹笛自如也。」與永嘉李孝 光、茅山張伯雨、錫山倪瓚、崑山顧瑛為詩文友。其文 有《三史統論》《太平綱目》《歷代史》。鉞詩有《瓊臺曲》《洞庭 雜吟》,藏於鐵崖山。

按《紹興府志》:「維楨在妊,母夢月中金錢墮懷而生。稍 長,父器之,鬻廄馬為資,俾遊甬東,得《黃氏日抄》諸書 歸,學業日進。平生性度怡曠,喜戴華陽巾,披羽衣,與 賓客周遊酣歌,有晉人風。居鐵崖山下,自號鐵崖先 生。好吹鐵笛,亦號鐵笛子,與人交無疑貳,尤喜接引 後生,識不識稱為長者,而惜不得大用。然亦以是得」 大肆其力。於文詞,非先秦兩漢弗之學,久與俱化。縉 紳先生與巖穴之士,投贄求文者,日無虛席,以致崖 鐫野刻,布列東南。宋太史濂嘗有言曰:「元之中,世有 文章鉅公,起於浙河之間,曰鐵崖先生,聲光殷殷,摩 戛霄漢,吳越諸生多宗之,殆猶山之宗岱,河之走海 然也。撫其論撰,如睹商敦周彝,雲雷」成文,而寒芒橫 逸,奪人目睛。其於詩尤號名家。震蕩凌厲,如神施鬼 設,不可察其端倪,其文中之雄乎!所著有《四書一貫 錄》《五經鈐鍵》《春秋透天關》《禮經約》《君子議》《歷代史鉞 補正》《三史綱目》《富春人物志》《麗則遺音》《古樂府》《上皇 帝勸忠詞》及《平鳴》《瓊臺》《洞庭》《雲間》《祈上》諸集,通數百 卷。從兄維翰亦有文名,歷饒州雙溪書院山長。所著 有《光嶽集》《穉濟錄》。《藝苑略》: 按《列朝詩集》,惟善字思復,錢塘人。至正辛巳鄉試,出 《羅剎江賦》,鎖院三千,人皆不知錢塘江為曲江,思復 据枚乘《七發》引用,因此得名,遂號曲江居士,官至副 提舉。張氏據吳,遂不仕,退居吳江筒川,與楊廉夫唱 和,有句云:「笠澤水寒魚尾赤,洞庭霜落樹頭紅。」又云: 「《漢史》『丁公那及齒,陶詩『甲子不書年』』。」蓋感時事也。已 而移居華亭。洪武初卒,葬於干山。

按《松江府志》:「居仁,字宅之。父霆龍,咸淳鄉貢進士。宋 亡,棲隱教授,終其身。居仁以詩經中泰定丙寅鄉試, 工古詩文,與楊維楨、錢惟善游,歿同葬干山,號三高

士墓。」王逢輓宅之詩,有「游戲清真帖,優長雅頌文。世
考證
方趨趙孟,天意滯劉蕡」之句。蓋狀其實云。

郭翼

编辑

按《野史楊維楨傳》:維楨同時有郭翼者,字羲仲,崑山 人。文學清麗,所學尤長於《易》,維楨數稱之。冀亦嘗上 書士誠,勸其反元政,乘時進取。且曰:「若晏安逸樂,坐 銷精銳,四方豪傑並起,吳其必爭之地,雖欲閉境自 守,勢將日蹙,其可保乎?」士誠怒翼言切,欲殺之。妃劉 阻士誠曰:「郭生策誠善,大王縱不能用,獨不能度外 置之,收士心乎?」乃得逸去。太祖嘗徵授訓導。翼怏怏 不自得,與維楨後先沒

按《蘇州府志》:「翼字羲仲,崑山人。少從衛培學,邃於《易》, 為文追古作者。楊廉夫謂其文可方軌西京,李孝光 謂其詩佳處與人不同調。翼素有大志,嘗出策干時 貴不能用,遂歸耕婁上老,得訓導官,竟與時忤,偃蹇 以終。自號東郭先生,又自稱野翁。所著有《林外野言》。 盧熊題其墓曰:『遷善先生。子疇,洪武進士』。」

倪瓚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瓚字元鎮,無錫人也。家雄於貲,工詩, 善書畫,四方名士,日至其門。所居有閣曰清閟,幽迥 絕塵,藏書數千卷,皆手自勘定。古鼎法書、名琴奇畫, 陳列左右。四時卉木,榮繞其外,高木修篁,蔚然深秀, 故自號雲林居士。時與客觴詠其中。為人有潔癖,盥 濯不離手。俗客造廬,比去必洗滌其處,求縑素者踵」 至,瓚亦時應之。至正初,海內無事,忽散其貲給親故, 人咸怪之。未幾兵興,富家悉被禍,而瓚扁舟箬笠,往 來震澤三泖間,獨不罹患。張士誠累欲鉤致之,逃漁 舟以免。其弟士信以幣乞畫,瓚又斥去。士信恚。他日 從賓客遊湖上,聞異香出葭葦間,疑為瓚也,物色漁 舟中,果得之。抶幾斃,終無一言及。吳平。瓚年老矣。黃 冠野服。混跡編氓。洪武七年卒。年七十四。

按顧元慶《雲林遺事》署名曰:「東海倪瓚,或曰嬾瓚」;變 姓名曰「奚元朗,字曰元鎮,或曰元映;別號五:曰荊蠻 氏;淨名居士、朱陽館主、蕭閒仙卿,雲林子。」雲林多用 以題詩畫故尤著。

雲林有清閟閣、雲林堂、清閟閣尤勝,客非佳流不得 入。嘗有一人道經無錫,聞瓚名,欲見之,以沉香百斤 為贄紿,云適往惠山。翼日載至。又云出探梅花,其人 以傾慕不得一見,徘徊其家。瓚密令人開雲林堂使 登焉。堂前植碧梧,四周外奇石,東設古玉器,西設古 鼎尊罍法書名畫。其人方驚顧,間謂其家人曰:「聞有 清閟閣,能一觀否?」家人曰:「此閣非人所易入,且吾主 已出,不可得也。」其人望閣載拜而去。

張士誠弟士信,聞元鎮善畫,使人持絹縑,侑以幣,求 其筆。元鎮怒曰:「予生不能為王門畫師。」即裂其絹而 卻其幣。一日,士信與諸文士遊太湖,聞漁舟中有異 香,曰:「此必有異人。」急傍舟近之,乃元鎮也。士信見之 大怒,欲手刃之。諸文士力為勸免,命左右重加箠辱, 當撻時,噤不發聲。後有人問之曰:「君被士信窘辱,而」 一聲不發,何也?元鎮曰:「出聲便俗。」

茆山羽士張伯雨來謁,舟甫至,聞報,即使二童子邀 於水次。及中途,又遣二童子迎候。及門,又遣二童子 出肅雲林,久之始出,禮意甚恭。伯雨以其久不出,有 難色,詢知「沐浴更衣」,為敬己設,遂為定交。

元鎮晚年流落,泊然居貧,有富人厚幣贄謁,乃笑曰: 「若亦知有我乎?」遂受其幣。富人出扇索書,元鎮不悅, 裂其幣散坐客,且謝富人曰:「吾畫不可以貨取也。」其 人漸退。

元鎮素好飲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肉和真粉成 小塊如石狀,置茶中,名曰清泉白石茶。有趙行恕者, 宋宗室也,慕元鎮清致,訪之。坐定,童子供茶,行恕連 啖如常。元鎮艴然曰:「吾以子為王孫,故出此品,乃略 不知風味,真俗物也。」自是絕交。

元鎮詩名傳聞館閣間,晚年益肆力吟事,走筆信口, 或有似唐人。為文不蹈襲前人軌轍。書逼黃庭,畫法 入巨然之室,二米有所不逮也。陶南村謂其「晚年率 略似出二手」,殆非知言。

元鎮好僧寺,一住必旬日,篝燈木榻蕭然,宴坐時,操 紙筆作竹石小景,客求必與,一時好事者購之,價至 數十金。壯年有巨幅《雅宜山圖》,甚為當世所珍。元鎮 又有《雅宜山竹枝詞》二首,云:「雅宜山舊名娜如山」,蓋 虞道園所命名,然未若娜如之名近古也。

元鎮嘗自題其《畫竹》云:「以中每愛予畫竹,余之竹,聊 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疏,枝 之斜與直哉?」或塗抹久之,他人視以為麻為蘆,僕亦 不能強辨為竹,真沒奈覽者何?但不知以中視為何 物耳。

元鎮既散其田,而稅未及推。入國朝,催科者坌集,元 鎮逃去,潛於蘆葦中。《熱龍涎香》,竟蹤跡得之。故柯九 思詩云:「夜雨推篷寫松石,焚香何處獨題詩。」蓋道其 實也。

光福徐達左,構養賢樓於鄧尉山中,一時名士多集於此,雲林尤數焉。嘗使童子入山擔七寶泉,以前桶 煎茶,後桶濯足。人不解其意,或問之,曰:「前者無觸,故 用煎茶;後者或為泄氣所穢,故以為濯足之用耳。」 嘗眷趙買兒,留宿別業,疑其不潔,俾之浴。既共寢,且 捫且嗅,復俾浴不已,竟夕不交而罷。趙談於人,每為 絕倒。

其溷廁以高樓為之,下設木格,中實鵝毛,便下則鵝 毛起覆之。一童子俟其傍,輒易去,不聞有穢氣也。 倪嘗留客,客夜榻,恐有所穢,時出聽之。一夕,聞有嗽 聲,侵晨,令家童遍覓,無所得。童慮捶楚,偽言「窗外梧 桐葉有唾痕者」,元鎮遂令剪葉十餘里外,蓋宿露所 凝,訛指為「唾」,以紿之耳。

楊廉夫耽好聲色,一日與元鎮會飲友人家,廉夫脫 妓鞋,置酒杯其中,使坐傳飲,名曰《鞋杯》。元鎮素有潔 疾,見之大怒,翻案而起,連呼「齷齪」而去。

元鎮嘗入城訪周南老,必先使人投刺,南老禮遇特 厚。凡燕室柱礎之間,必先洗滌,然後延坐。

同郡有富室,池館芙蓉盛開,邀雲林飲。庖人出饌,拂 衣起,不可止。主人驚愕,叩其所以,曰:「庖人多髯,髯多 者不潔,吾何留焉?」坐客相顧哄堂。

閣前置梧石,日令人洗拭,及苔蘚盈庭,不留水跡,綠 縟可坐。每遇墜葉,輒令童子以針綴杖頭刺出之,不 使點壞。

蹤跡多在松陵、笠澤間。陸莊有蝸牛廬,則其嘗棲止 處。荊溪善權、離墨、銅棺,其遊甚數,嘗避兵泖上,有《出 泖》詩。

老年游歷江湖,多寓琳宮梵剎,有《懷歸》詩云:「他鄉未 若還家樂,綠樹年年叫杜鵑。」洪武甲寅還鄉時已無 家,寓姻親鄒惟高家。是歲中秋,鄒氏開宴賞月。元鎮 以脾疾戒飲,凄然不樂,乃賦詩有「紅蠡捲碧應無分, 白髮悲秋不自支」之句。不久,竟以是疾卒於鄒氏。

徐舫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舫字方舟,桐廬人。幼輕俠,好擊劍走 馬蹴踘。既而悔之,習科舉業。已復棄去,學為歌詩。睦 故多詩人,唐有方干、徐凝、李頻、施肩吾,宋有高師魯、 滕元秀,號睦州詩派,舫悉取而步驟之。既乃出遊四 方,交其名士,詩益工。行省參政蘇天爵將薦之,舫笑 曰:『吾詩人耳,可羈以章紱哉』?竟避去,築室江皋,日苦」 吟於雲煙出沒間,翛然若與世隔,因自號滄江散人。 宋濂、劉基、葉琛、章溢之赴召也,舟溯桐江,忽有人黃 冠鹿裘立江上,招基而笑,且語侵之。基望見,急延入 舟中。琛、溢競讙謔,各取冠服服之,欲載上黟川,其人 不可,乃止。濂初未相識,以問基,基曰:「此徐方舟也。」濂 因起,共歡譟,酌酒而別。舫詩有《瑤林》《滄江》二集。年六 十八,丙午春,卒於家。

吳海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海字朝宗,閩縣人也。元季以學行稱。 值四方盜起,絕意仕進,深自韜晦。洪武初,守臣欲薦 諸朝,力辭免。既而徵詣史局,復遺書所知,力辭。嘗言: 楊、墨、釋、老,聖道之賊;管、商、申、韓,治道之賊;稗官野乘, 正史之賊;支詞艷說,文章之賊。上之人宜敕通經大 臣,會諸儒定其品目,頒之天下,民間非此不得輒藏」, 坊市不得輒粥。如是數年,學者生長不涉異聞,其於 養德育才,豈曰小補。因著書一編曰《書禍》,以發明之。 與永福王翰善。翰嘗仕元,數勸之死,後翰果自裁海 教養其子,偁卒底成立。平居虛懷樂善,有規過者,輒 欣然立改。因顏其延賓之所曰《聞過》。為文嚴整典雅, 一歸諸理,後學咸宗仰之。有《聞過齋集》行世。

方行

编辑

按《列朝詩集》:「行,字明敏,黃巖人。詩名《東軒集》。」宋濂序 曰:「明敏仕於元,嘗參知政事於江浙行中書。」按:方谷 真據慶元,姪明善據溫,授江浙行省平章。又有明鞏、 明謙者,明敏或其群從也。復見心《蒲庵集》。《夜宿東軒 柬方明敏大參詩》云:「重來濠上得盤桓,剪燭東軒坐 夜闌。」國初,元臣例安置濠,見心奉詔住鳳陽,與明敏 數倡酬,知明敏亦徙濠也。沐景顒《滄海遺珠》多載國 初戍濠之詩,而明敏與焉,知徙濠後又謫滇也。余之 初考如此。及觀袁忠徹《古今識鍳》云:「方明敏,谷真子 也。」柳莊相之曰:「君邊庭赤氣如刀劍紋,二九日有陞 進。」隨從父克太倉,授分省參政,調江西。乃知明敏為 谷真之子。前元之陞授,實以谷真。請幫助識別此字。子之役,而余初 考為未詳也。袁記又云:洪武戊午,谷真已沒,明謙受 剝膚之刑,舉族累禍。則明敏或於此時得以從輕典 戍滇也。《洪武實錄》載谷真質子,曰關、曰元,後與其子 明完,明則俱降。完小名亞關,關即完也。宋濂《神道碑》 載子男五人,其二則禮與完。谷真病亟時授官以慰 之者,其三曰「本則安。」則未知此五人「者孰為明敏者 也。谷真諸子姪內附,前後名字,竄改更互,不可考核, 史家闕誤若此者多矣,豈獨杞宋無徵為可歎哉!」谷 真竊據時,招延文士,薩天錫、朱右輩咸往依之,劉仁 本、詹鼎則親近用事,潛溪盛稱「明敏襟度瀟灑,善談名理,於書無所不讀,古詩俊逸超群,律詩婉麗清切。」 則明敏於國初居然勝流,未可以「楊山遺種」而誚之 也。慶元之父子,淮、張之兄弟,右文好士,皆有可書,志 「勝國群雄」者,無抑沒焉。

丘民

编辑

按《列朝詩集》:「民字克莊,江都人。洪武初為松江府學 訓導。」《殷孝奎集》有《蹋雪入汳城訪丘克莊郎中》詩。顧 祿謹中曰:「余年十五游郡庠,當時為師者,全公希賢、 丘公克莊、楊公孟載、貝公仲琚、魯公道源、包公叔蘊, 皆一時名士。由是慕學之士,自遠而來,十餘年無慮 千數,松江一時文風之盛,不下鄒魯。」《松江志》云:「洪武 初,楊孟載為松江府學訓導,與丘克莊、全希賢同官。 當時分教有司,得自延聘,皆極州里之選,後皆至大 官。全禮部侍郎,楊亦至按察使。」余按,全為學正,與陸 宅之、錢惟善往還。見王逢寄希賢及錢、陸詩,似在元 季,非國初也。楊孟載辭丞相府記室,去,為饒介客。吳 平,籍錄諸陪臣,安置臨濠。本集及高《季迪詩》,備載始 末,未聞其僑雲間為學官也。國初之事,記載錯互,其 未可盡信如此。

魯修

编辑

按《江西通志》:「修字志敏,樂平人。少豪宕不羈,動以康 濟天下自期。東遊吳,北走齊趙,詩名遂豪一時。顧不 屑科舉業,大弁短褐,出入諸轅門,談武事,動以諸葛 武侯為師,言不少合,輒謝去。壬辰冬,寇猖獗甚,元帥 里鎦來,因舉義兵,親冒矢石為前導,平章三旦八由 歙繼入,自號飛山子,平南兵,眾以為必成功,修憂其」 不然,曰:「大軍北來而南下,此其不足恃,一也。舉郡饑 荒,人心易動,無德以懷之,二也。義士有功,德者不賞, 賂行者得爵,訓其下以貪,三也。」為時弊,書萬言詣軍 門上明日訊以《百韻詩》,或以為奇士,進三旦八,三旦 八,取書讀之,方引入內幕,繼以直言忤意,三日不得 見,則曰:「我布衣耳,公為命臣,災危可坐視耶?我言非 為己,為公耳。」三旦八不應。尋署慈湖山長,不就,則振 衣歸舊廬,結社石門山,與邑士董宗文友羅宗伊、詹 伯振、羅宏遠、程彥初、方克睿輩為《楚東詩會》,摘古今 事命題賦詩,且刻所作於埏《埴瘞》之石門山下。至正 末,明太祖具名致書幣,走聘,不就。及討陳友諒,修客 馬步,復致書為說。平章吳宏見太祖即謝去,太祖優 許之。歸抵饒,卒於舟次。

孫華

编辑

按《列朝詩集》,「華字元實,永嘉人。僑居華亭。年十三,郡 守課諸生《春陰》詩,操筆立就,落句云:『柳花只在斜陽 外,不肯分明過小橋』。守大奇之。誦經考史,以博雅聞。 尤好岐黃家用,薦為醫學教授,有旨待詔尚方,辭免 江浙請署使庸田」,亦不就。好修潔,戴折角巾,衣鶴氅 衣,望山臨水,步趨翛然。所居小閣,列古彝鼎、法書、名 畫。焚香靜坐終日,書非佳墨熟紙不作,飲饌非精潔 不食,士非賢不與交。年八十餘,楊鐵崖贊其畫像,猶 以「白首非熊」期之。

胡翰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翰字仲申,金華人。幼聰穎異常兒。七 歲時,道拾遺金,坐守其人而還之。長從蘭谿吳師道 游,博習經史。已從浦江吳萊學古文,復登同邑許謙 之門,學益邃。同郡黃溍、柳貫以文章名天下,見翰文, 稱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譽之。與武威余闕、宣城 貢師泰尤善。或勸之仕,不應。既歸,遭天下大亂,避地」 南華山,著書自適。文章與宋濂、王禕相上下。太祖下 金華,召見,命與許元等會食中書省。後侍臣復有薦 翰者,召至金陵。時方籍金華民為兵。翰從容進曰:「金 華人多業儒,鮮習兵籍之徒糜餉耳。」太祖即罷之。授 衢州教授。洪武初,聘修《元史》。書成,受賚歸。愛北山泉 石,卜築其下,徜徉十數年而終,年七十有五。所著有 《春秋集義》,文曰《胡仲子集》,詩曰《長山先生集》。

蘇伯衡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伯衡,字平仲,金華人,宋門下侍郎轍 之裔也。父友龍,受業許謙之門,官蕭山令、行省都事, 並有樹立。明師下浙東,坐長子仕閩,謫徙滁州。李善 長奏官之,力辭歸。伯衡警敏絕倫,博洽群籍,為古文 有聲。元末,貢於鄉,太祖置禮賢館,伯衡與焉。歲丙午, 用為國子學錄,遷學正。被薦。召見,擢翰林編修。力辭」, 老聵不就,乞省覲歸。洪武十年,學士宋濂致仕。太祖 問誰可代者。濂對曰:「伯衡,臣鄉人。學博行修,文詞蔚 贍有法。」太祖即徵之,入見,復以疾辭,賜衣鈔而還。二 十一年,聘主會試。事竣,復辭還。尋為處州教授。坐表 箋誤,下吏死。二子恬、怡救父,并被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