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六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錄
詩經部紀事三
經籍典第一百六十二卷
詩經部紀事三
编辑《金史后妃傳》:「顯宗孝懿皇后徒單氏,其先忒里闢剌 人也。好詩書,純淡清懿,造次必于禮。」
《隱逸傳》:「辛愿字敬之,福昌人。年二十五始知讀書,乃 聚書環堵中讀之,至《書伊訓》《詩河廣》,頗若有所省,欲 罷不能,因更致力焉。由是博極書史。」
《益都人物志》:「劉住兒年十一歲能詩賦,誦大小六經。 金章宗明昌元年,益都府申送京師應童子科,召至 內殿,試魚在、在藻詩。上嘉之,賜本科出身。」
《元史吳澄傳》:「澄字幼清。三歲,穎悟日發,教之古詩,隨 口成誦。五歲,日受千餘言,夜讀書至旦。母憂其過勤, 節膏火不多與,澄候母寢,燃火復誦習。九歲,從群子 弟試鄉校,每中前列。既長,于經傳皆習通之,知用力 聖賢之學。樂安鄭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經章句》, 較定《易》《書》《詩》《春秋》《儀禮》及《大、小戴記》。侍御史程鉅夫」 請置澄所著書于國子監,以資學者,朝廷命有司即 其家錄上。元明善以文學自負,嘗問澄《易》《詩》《書》《春秋》 奧義,歎曰:「與吳先生言,如探淵海。」遂執弟子禮終其 身。初,澄所居草屋數間,程鉅夫題曰「草廬」,故學者稱 之為草廬先生。
《虞集傳》:集曾祖剛簡,嘗講學蜀東門外,得程、朱氏微 旨,著《易》《詩》《書》《論語說》以發明其義,蜀人師尊之。 集弟槃,字仲常,延祐五年第進士,除嘉魚縣尹。槃幼 時,嘗讀柳子厚《非國語》,以為《國語》誠可非,而柳子之 說亦非也。著《非非國語》,時人已歎其有識。《詩》《書》《春秋》 皆有論著,讀吳澄所解諸經義,輒得其旨趣所在,澄 亟稱之。
《黃溍傳》:「溍字晉卿,生而俊異,比成童,授以書、詩,不一 月成誦。迨長,以文名于四方,中延祐二年進士第。 溍同郡吳萊字立夫,天資絕人,凡書一經目輒成誦。 嘗往族父家,日易《漢書》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萊琅 然而誦,不遺一字。三易他編,皆如之,眾驚以為神。延 祐七年,以《春秋》舉上禮部不利,退居深褭山中,益窮 諸」書奧旨,著《尚書標說》六卷,《春秋世變圖》二卷,《春秋 傳授譜》一卷,他如《詩傳科條》《春秋經說》《胡氏傳證誤》, 皆未脫。槁以御史薦,調長薌書院山長,未上卒,君子 惜之。
《儒學傳》:「許謙字益之,其先京兆人。生數歲而孤,甫能 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經》《論語》,入耳輒不忘。稍長,肆力 于學,立程以自課,取四部書分晝夜讀之,雖疾恙不 廢。既乃受業金履祥之門,數年盡得其所傳之奧,于 書無不讀。窮探聖微,雖殘文羨語皆不敢忽,有不可 通,則不敢強,于先儒之說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讀 《四書章句集註》,有《叢說》二十卷,謂學者曰:「學以聖人 為準的,然必得聖人之心,而後可學聖人之事。聖賢 之心具在《四書》,而《四書》之義備于朱子。顧其辭約意 廣,讀者安可以易心求之乎?」《讀詩集傳》有《名物鈔》八 卷,正其音釋,攷其名物度數,以補先儒之未備,仍存 其逸義,旁采遠援,而以己意終之。《讀書集傳》有《叢說》 六卷。延祐初,謙居東陽,入華山,學者翕然從之。尋開 門講學,遠而幽、冀、齊、魯,近而荊、揚、吳、越,皆不憚百舍 來受業焉。嘗以「白雲山人」自號,世稱為「白雲先生。」 胡一桂字庭芳,徽州婺源人。年十八,遂領鄉薦,試禮 部不第,退而講學,遠近師之,號雙湖先生。所著書有 《周易本義》《附錄》《纂疏》《本義》《啟蒙》《翼傳》《朱子詩傳》《附錄》 《纂疏》並行于世。
黃澤,字楚望,資州人。生有異質,慨然以明經學道為 志。嘗夢見夫子,以為適然。既而屢夢見之,最後乃夢 夫子手授所較《六經》,字畫如新,由是深有感發,始悟 所解經多徇舊說為非是,乃作《思古吟》十章,極言聖 人德容之盛。嘗以為去聖久遠,經籍殘闕,乃揭《六經》 中疑義千有餘條以示學者。既乃盡悟失傳之旨,自 言「每于幽閒寂寞,顛沛流離,疾病無聊之際得之。及 其久也,則豁然無不貫通。自天地定位,人物未生已 前,沿而下之,凡邃古之初,萬化之原,載籍所不能具 者,皆昭若發蒙,如示諸掌。然後由伏羲、神農、五帝、三 王以及春秋之末,皆若身在其間而目擊其事者。」于 是《易》《春秋》傳注之失,《詩》《書》未決之疑,《周禮》非聖人書 之謗,凡數十年苦思而未通者,皆渙然冰釋,各就條 理。
韓性,字明善。天資警敏,七歲讀書,數行俱下,日記萬言,九歲通《小戴禮》。及長,博綜群籍,自經史至諸子百 氏,靡不極其津涯,究其根柢。而于儒先性理之說,尤 深造其閫域。四方學者,受業其門,戶外之屨,至無所 容。延祐初,詔以科舉取士,學者多以文法為請,性語 之曰:「今之貢舉,悉本朱熹私議。為貢舉之文,不知朱 氏之學可乎?《四書》」、《六經》千載不傳之學,自程氏至朱 氏,發明無餘蘊矣,顧行何如耳。有德者必有言,施之 場屋,直其末事,豈有他法哉?其所著有《禮記說》四卷, 《詩音釋》一卷,《書辨疑》一卷。
吳師道,字正傳,婺州蘭溪人。弱冠讀宋儒真德秀《遺 書》,乃幡然有志于為己之學,刮磨淬礪,日長月益。嘗 以「持敬致和」之說質于同郡許謙,謙復之以「理一分 殊」之旨,由是心志益廣,造履益深,大抵務在發揮義 理,而以闢異端為先務。登至治元年進士第,召為國 子助教,尋陞博士。其為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許衡 之成法。六館諸生,人人自以為得師。所著有「《易詩書 雜說》《春秋胡傳附辨》《戰國策校注》。」
陸文圭同里有梁益者,字友直,博洽經史而工于文 辭。其教人以變化氣質為先務,學徒不遠千里從之。 自文圭既卒,淛以西稱學術醇正為世師表者,惟益 而已。益所著書,有《詩傳》,《旁通》發揮,朱熹氏之學為精。 《南昌府志》:「雷光霆字友光,寧州人,程鉅夫嘗從受業。 至元間遣使徵之,未至而卒。學者稱龍光先生。著有 『《詩義指南》』」十七卷。
《太原府志》:「安熙,字敬仲。入學以居敬為本,讀書以經 術為先。其講說也,毫分縷析,融會貫通,俾學者如親 聞聖人之言,心開目朗,釋然無疑,弟子來學者常至 百人。」有《詩傳精要》。
《吉安府志》:「劉瑾,安福人。肆力學《詩》,其說宗朱子,而間 出其所自得。又考正諸國世次,作者時世察其源流, 辨其音韻,審《詩》《樂》之合,窮刪定之由,為《詩傳通釋》一 書,能闡發朱子之蘊。」
《廬陵縣志》:「羅復字中行,著《詩集傳音釋》二十卷。」 《江西通志》:「『朱公遷字克升,樂平人。學于同郡吳中道, 以遺逸徵授翰林直學士,章七上,力辭,乃出為處州 學正。嘗題其室曰『陽明之所』,學者稱陽所先生』。著《詩 傳疏義》二十卷。」
《宜春縣志》:「李公凱,字仲容,著《毛詩句解》二十卷。其書 專取《呂氏讀詩記》而檃括之。」
《紹興府志》:「吳簡字仲廣,吳江人。以薦入官,歷紹興學 錄。著《詩義》。」
《太原府志》:「焦悅字子和,與同郡安熙講說《六經》之旨, 伊、洛諸儒之訓,莫不究其精微。有《詩講疑》一編,藏于 家。」
《江陵志》:「顏達著有《詩經講說》若干卷。」
《紹興府志》:「夏泰亨字叔通,會稽人。領鄉薦,官翰林院 編修。著《詩經音考》。」
《崑山縣志》:「盧觀字彥達,熊之父,有詩集說。」
《餘姚縣志》:「楊璲字元度,注《詩傳名物類考》:『侍御史姚 黻上于朝,歷寧海、縉雲及本州學官』。」
《崇明縣志》:「秦玉字德卿,通五經,尤邃于《詩》。教授鄉里 二十年。既沒,其徒私諡曰孝友先生,著《詩經纂例》。」 《莆田縣志》:「余希聲有《詩說》四卷。」
《淳安縣志》:「方道叡,字以愚,登至順二年進士,授翰林 院編修官。有《詩說》。」
《明外史寧獻王權傳》:「鎮國中尉謀㙔,束修自好,貫串 群籍,著詩故十卷。」
《朱善傳》,元末兵亂隱山中,著《詩經解頤》。
《錢宰傳》,「洪武二十七年,帝觀蔡氏《書傳》象緯運行,與 朱子《詩傳》相悖,徵天下宿儒訂正之。」
李時勉傳英公張輔暨諸侯伯一日奏曰:「臣等武夫, 不諳經典,願偕詣國子監聽講。」帝命以三月三日往, 時勉令諸生立講《五經》各一章,講罷,設酒饌。諸侯伯 讓曰:「受教之地,當就諸生列坐。惟輔與抗禮焉。諸生 歌《鹿鳴》之詩,賓主雍雍,盡暮散去,人稱為太平盛事。」 《儒林傳》:范祖幹字景先,金華人。從同邑許謙游,得其 指要。其學以「誠意」為主,而嚴以慎獨持守之功,引誘 學者惓惓真切,惟恐其不入于善。四方士大夫,嘗詢 其安否,為斯文重輕。著有《讀詩記》。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生而穎異,十歲時,父授以「雙 峰問答」之書,輒有悟于聖學。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 夜誦習,恍然知為學之要,耑勤異于凡兒。後從父往 浮梁,問業於吳仲迂,益篤志於聖賢之學。慨然嘆道 之不行,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春秋》則以胡安國為 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 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詩》則有《集傳音義會通》,《禮》 有《禮經補逸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聞聲嚮慕, 執經門下者甚眾。
梁寅,字孟敬,新喻人。能自力於學,淹貫五經百氏,一 時名士多願與之交。太祖平定四方,徵天下名儒修 述禮樂,寅就徵,年已六十餘矣。時以禮律制度分為三局,寅在禮局中,討論精審,諸儒皆推服。書成辭還, 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之,學者稱為「梁五經。」所著 有《詩經演義》行於世。
陳謨,字一德,泰和人。邃於經學,旁及子史百家,涉流 探源,辨析純駁,犁然歸於至正。隱居不求仕,而究心 經世之務,一時經生學子多從之游。洪武初,徵詣京 師,賜坐議禮。學士宋濂、待制王褘請留為國學師。謨 引疾辭歸,家居教授。所著有《詩經演疏》行世。
張洪,字宗海,常熟人。幼穎異,好讀書。洪熙元年擢翰 林修撰。所著有《詩經正義》諸書,多散佚不傳。常熟自 元以前無以儒學名者,有之自洪始。
吾冔字景端。同時鄭滿字守謙,慈谿人。舉弘治五年 鄉試,授臨清學正,亦以正道迪人。歷知道州、濮州,有 惠政,士民畏愛。所著有《詩經講義》《三禮合參》及詩文 稿若干卷。
季本,字明德,會稽人。性敏慧,刻厲好學。弱冠舉於鄉。 連遭父母喪,家居十二年,窮探載籍。既師事王守仁, 獲聞「良知」之訓,乃悔其舊學,一意窮經。舉正德十二 年進士,授御史。落職歸,家具蕭然,乃載書攜諸子就 居僧寺,晨夕編摹,寒暑無間。餘二十年。所著有《詩說 解頤》,後學莫不推之,稱為「彭山先生。」
李舜臣,字懋欽,山東樂安人也。嘉靖二年會試第一。 授戶部主事,遷南京國子司業。始,舜臣取《易》《詩》《書》《儀 禮》《禮記》《左傳》,分日讀之,每六日一《易》。初苦漢、唐人註 疏難入,已知其指歸在《爾雅》。《爾雅》本六書,乃質以篆 隸《廣韻》及陸德明《音義》。有所纂述。功未竟,及是益鍵 戶窮探。著《詩序考》《詩經考》諸書。一時經學之士未有 「出其右者。」
李經綸,字大經,南豐人。讀書好研精,以明道為己任。 為諸生,久不獲售,乃盡棄舊業,殫精經籍。作《詩教考》, 謂:「《詩》三百篇,漢儒求其數而不得,雜取逸詩之傳者 足之,殊失聖人刪詩本義。蓋採詩與刪詩不同,採則 善惡兼收而誅賞行焉。若刪而存淫詩,初學何知,毋 乃為導亂地。今本先聖之意,諸無益於天德王道之 粹者」刪之。
朱睦桔字灌甫。年二十盡通「五經。」其學不耑守師說, 聚漢、魏以來諸家,殫精研思,務求不詭於聖人。有弟 五人,親為教督,盡推遺產與之。神宗初,始建宗學,博 求可為師表者,周府共推睦桔,遂命為宗正,訓迪宗 人。乃嚴立科條,擇秀異者各占一經。每三日以午前 講《易》《詩》《書》,午後講《春秋》《禮記》,雖盛寒暑不輟,稍不率 者重懲之。自是宗人多向學。學者因其自號稱「西亭 先生。」
王敬臣,字以道,長洲人,江西參議庭子也。幼讀《詩》至 死,麇章掩卷曰:「孔子放鄭聲,是詩胡為存哉?」必漢儒 誤拾其已刪者,宋人承陋不能辨耳。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資穎拔。年十六為諸生,即有志 聖賢之學,殫精經籍,聯同志講學,以通天地人曰儒 自命。為輯自古《河》洛太極諸圖,爰及天道、地道、人道, 悉以類編次,凡百二十七卷,曰《圖書編》。又著《詩經原 體》諸書,名播遠邇,弟子從遊甚眾。
顧大韶,字仲恭,常熟人。老於諸生,通經史百家及內 典,于《詩》《禮》尤精。其論《詩》,謂「當以《毛傳》為主。毛必不可 通,然後用鄭;鄭必不可通,然後用朱;毛、鄭、朱皆不可 通,然後網羅眾說而斷以己意。」於近代諸儒少許可, 獨推卓爾。康《十五國風論》,以為通儒。晚語友人:「吾欲 取《十三經》諸子墜言滯義,標舉數則,勒成一書,竊比」 程大昌《衍繁露》、王應麟《困學記聞》,庶有以謝友人。易 簀時,始繕寫所箋《詩》《禮》《莊子》付之其子,世所傳《炳燭 齋隨筆》是也。
卓爾康字去病,仁和人。其於學無所不該,而尤邃於 經術。所著《詩學》四十卷,談經者尚之。
張次仲,字元岵。舉天啟元年鄉試。久之,不第,亦不求 仕。既遭喪亂,益奮力經術,於《易》《詩》二經,並有著述。 呂柟,字仲木,高陵人,別號涇野。學者稱「涇野先生。」正 德三年登進士第一。授修撰,遷國子監祭酒。晉南京 禮部右侍郎,署吏部事。柟受業渭南薛敬之,接河東 薛瑄之傳,學以窮理實踐為主。時天下言學者,不歸 王守仁,則歸湛若水,獨守程、朱不變者,惟柟與羅欽 順云。所著有《詩序說》。
張元忭,字子藎。生有異質,好讀書。隆慶五年以廷試 第一,授修撰。萬曆初,嘗請進講《列女傳》於兩宮,修《二 南》之化,不省。
孟秋,字子成。兒時受詩,至《桑中》諸篇,輒棄去不竟讀。 舉隆慶五年進士。歷尚寶丞少卿。
《文苑艾南英傳》:「陳際泰家貧無書,於外家藥籠中見 《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督往田,則攜至田所,踞高 阜而哦,遂畢身不忘。」
《吳江縣志》:「曾堅仕元為禮部員外郎,太祖仍命原官。 宣德初,歷官雲南左布政使,著《詩疑大鳴錄》一卷。」 《江西通志》:「朱善字備萬,號一齋,豐城人。隱老之子。元末避亂隱山,洪武初始出仕,歷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著《詩經解頤》四卷。其門人丁隆題其後曰:《詩經解頤》 一編,先師文淵閣大學士一齋朱先生之所述也。先 生」得家學之傳,經籍無不考賾。至古詩三百篇,尤博 極其趣。每授諸弟子,於發明肯綮處輒錄之。時愚亦 在門,不數年成集,俾誦之者不待玩諸心而喜形於 色。先生遂取「匡說」、「《詩》解人頤」之語以名之。其子叔。〈闕〉 「既鋟諸梓,遠邇讀《詩》之士往往稱之,不啻良金美玉」 之重焉。比年愚承乏南昌司訓,上下亦莫不重是編 之便學者,但歲久不能無「亥豕《魯魚》」之難辨,於是僉 議命工重刻,以廣其傳。愚僭分章析類,正其譌誤,以 便觀覽,亦未必無小補云。其後楊士奇得其書,極寶 重之,謂此書曾刻之南昌。士奇得諸善之門人兵部 侍郎盧淵書,凡二冊。
《義烏縣志》:「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秀爽奇敏,師事黃 溍。洪武初,授江西儒學提舉司校理,遷起居注,同知 南康府事。召脩《元史》,為總裁官。書成,擢翰林待制兼 國史編修。奉使雲南,為梁王把都所害。正統間,追贈 翰林學士,諡文忠。著述甚富,于經學尤深。有詩草木 鳥獸名《急就章》一篇。」
《福寧州志》:「高頤字應昌,洪武中,舉孝廉,任海鹽知縣。 所著《詩集傳解》二十卷。」
《雲南通志》:「楊禹錫,太和人,著《詩義》二卷。洪武間,以經 明行修辟授本縣學訓導。」
《錢塘縣志》:「瞿佑字宗吉,洪武中,以薦歷仁和、臨安、宜 陽訓導,陞周府右長史。永樂間,謫戍保安。洪熙乙巳, 英國公奏請赦還,令主家塾。著有《詩經正葩》若干卷。」 《閩縣志》:「鄭旭著《詩經總旨》一卷,建文中儒學訓導。」 《天台縣志》:「魯穆,永樂丙戌進士,累官都察院右僉都 御史,理院事,著有《葩經或問》。」
《台州府志》:「范理字道濟,宣德丙戌進士,官至南京吏 部左侍郎。著《詩經集解》三十卷。」
《靖江縣志》:「劉翔,宣德己酉舉人,官翰林院檢討,著有 《詩口義》若干卷。」
《鄞縣志》:「楊守陳字維新,景泰進士,歷官南京吏部侍 郎。孝友方正,與人交篤於信誼。居官恂恂,身若不勝 衣,言若不出口。至說理論事辨是非,毅然不可屈。博 學多識,文詞藻雅,尤湛深經術。著有《詩私抄》四卷。其 序略云:『《詩》三百篇皆孔子所錄。其序或謂作於孔子, 又或以為子夏、毛公,或以為衛宏,莫能定也。然自漢』」 毛公據《序》作《傳》,而鄭康成之《箋》從之,他儒莫不尊《序》 如《經》,獨朱子《集傳》主夾、漈之說,以《序》說謬妄淺拙,實 漢儒所作,然主《夾》《漈》而於鄭、衛諸風盡斷為淫詩,則 東萊固嘗議之。蒙今日味諸經《詩》,則專抄《集傳》,獨於 疑未釋者,或仍從《傳》《箋》,或易以他說,或寫愚見附焉。 守陳之意,以諸淫詩為秦火之後,漢儒誤收以備三 百之數,故於所著《私抄》中,多刪削而改編之。
《樂平縣志》:「王逢字原夫,宣德初,薦授富陽學訓導。尋 以明經召見,放歸,杜門講學,鄉里稱曰『松鄔先生』。著 《詩經講說》二十卷。」
《江西通志》:「孫鼎字宜鉉,廬陵人。宣德間領鄉薦,任松 江教授,擢監察御史,提督南畿學政。著《詩義集說》四 卷。」
《吉水縣志》:「易貴字天爵,景泰甲戌進士,官至辰州知 府。著《詩經直指》十五卷。」
《寧波府志》:「劉銓字世衡,慈谿人。以貢為丹徒訓導,著 《詩經發鑰》。」
《華亭縣志》:「王彥文號益齋,官嘉興縣學教諭,著有《詩 傳旁通》若干卷。」
《浙江通志》:「鄭滿字守謙,慈谿人。弘治壬子舉人,濮州 知州。著《詩經講義》。」
《常熟縣志》:「丁奉,正德戊辰進士,著《詩經臆言》。」
《聞喜縣志》:「李淮字巨川,正德甲戌進士,官都察院右 僉都御史。著有《詩經童訓辨疑》若干卷。」
《新鄭縣志》:高尚賢,正德丁丑進士。著《詩經擿玉 鄞縣志》:「張邦奇,字常甫,弘治進士,以檢討為湖廣提 學副使。下教曰:『學不孔、顏,行不曾、閔,雖文如雄、褒,吾 且斥之』。諸生競勸。時世宗方為興獻世子,獻皇遣就 試,已居北而世子居南。文成送入學,世宗由此知邦 奇。歷南京祭酒,以身為教,學規整肅。就遷吏部侍郎, 掌部」事。推轂善類,不可干以私。晉禮部尚書,以母老 欲便養,改吏部。贈太子太保,諡「文定。」所著經說,皆粹 然一出於正,有《毛詩說》一卷。
《朝邑志》:「韓邦奇字汝節,登正德三年進士,歷兵部尚 書,贈太子少保。性嗜學,自諸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 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毛詩末喻》 若干卷。」
《開州志》:「王崇慶字德徵,正德戊辰進士,歷南京吏、禮 二部尚書。著《詩經衍義》。其言曰:『學《詩》奈何?曰:本之吾 心以審其幾,參之事物以觀其變,弘之學問思辨以 廣其志,反之無聲無臭以會其極。其庶幾哉《雲南流寓志》:「楊慎字用修,號升菴,正德進士第一,授 修撰。以議大禮,謫戍雲南,卒。隆慶元年贈太常少卿。 慎以卓」絕之才,弘博之學,登高第,謫滇南,發憤著書, 神瑩理解,垂文表義。經史子集,各有著述。於詩則有 《四詩表傳》一卷。
《武城縣志》:「王道字純甫,正德進士,授編修,仕至吏部 侍郎。文學行誼,表著一時,難進易退,晚得向用,隨病 卒。所著有《詩億》三卷。」
《三原縣志》:「馬理字伯循,正德甲戌進士,仕至光祿寺 卿。所著有《詩經冊義》。」
《南海志》:「霍韜,字渭光。正德甲戌進士,歷官禮部尚書, 贈太保,諡文敏。才識宏博,能鼓舞人才。奏章屢上,皆 惓惓。憂國愛君。著有《詩經注解》。」
《江西通志》:「舒芬字國裳,進賢人。正德進士第一,授修 撰。諫南巡,廷杖,謫福建副提舉,再杖歸,卒。平生不事 產業,家無立壁。御史儲良材為小築省城以居其妻 子。著有《詩稗說》三十篇。」
《會稽縣志》:「季本字明德,正德丁丑進士,歷知府。著有 《詩說》。徐渭稱之曰:『其志正,其見遠,其意悉本於經,而 不泥於舊聞,深有得於孔氏之遺旨,有裨後學。名為 《詩說解頤》八卷,又《總論》二卷』。」
《香山志》:「黃佐字才伯,正德庚午解元。辛己進士,累官 宮詹,免官歸。素有才名,嘗督學西粵,以文著稱。卒贈 禮部侍郎,諡文裕。所著有《詩經通解》二十五卷。」 《雞澤志》:「趙鼒弘正間由歲貢生任戶部司務,陞南京 刑部員外郎。所著有《詩經會意》。」
《上海縣志》:「潘恩字子仁,嘉靖癸未進士,歷刑部尚書。 苦心嗜學,尤深於《詩》。嘗以序、錄冠各詩之前,次錄朱 氏所定傳序,次錄經文,次則雜采毛說、鄭箋、孔疏。其 微言緒綸,可廣見聞者,雖未協厥中,亦詮次不廢,乃 若疏義符合訓詁。其標識賦、比興諸體,尤號詳明,可 裨朱《傳》。遂牽連采掇其所自得之見,則書於篇末,名」 曰《詩經輯說》。頗有裨《詩》學云。
《嘉善縣志》:「陸垹字秀卿,仕至都御史。嘗讀《詩傳》,多有 所疑。其意以晦菴先生因鄭氏之說,盡去《詩序》,探求 古始,其說頗驚俗,雖東萊不能無疑焉。夫《詩》非《序》莫 知其所自作,去之千載之下,欲一旦盡去古昔相傳 之說,別求其說於茫冥之中,誠亦難矣。然其指《甫田》 《大田》諸篇為治世之音,成王不能康之,成王為周成」 王,則其說的有根據,且發理精到,措詞𥳑潔,讀之使 人瞭然,孰有加於晦菴之《詩傳》者哉!學者當以是為 主,至其改易古說,間有意未能遽曉者,則以諸家參 之,庶乎得之矣。遂著《詩傳存疑》一卷。
《武進縣志》:「薛應旂字仲常,嘉靖乙未會試第二,官至 陝西兵備副使。負氣節,能文章,以高第夙望,督學浙 中,伉直不容於時,其於五經罔不淹貫,而尤長於詩, 以幼時所錄《詩說》鋟諸梓。始之義理以求其端,參之 古今以博其趣,察之性情以正其意,訂之得失以協 其中,真能翼乎經而並行,世皆稱為方山先生,故名」 其書曰《方山詩說》,凡八卷。
《毛詩紀聞》:「朱謀㙔,宗室,奉國將軍多。」之子也。謀㙔 束脩自好,貫串群籍,通曉朝家典故。諸王子孫好學 敦行,自周藩中尉睦桔而外,莫及謀㙔者。典藩政三 十餘年,宗人咸就約束。暇則墐戶讀書,著《詩故》十卷, 手自繕寫,自為之序曰:「說《詩》者,毛、韓、齊、魯互異,非一 傳一說可得而概也。愚者膠其師授,竊竊然自以為 知《詩》,其用狹且隘矣。予之說,非敢盡《詩》之用也,將以 通夫毛、韓、齊、魯之故也。」蓋自束髮誦詩,迄今五十餘 年,所見諸家義疏,率多牽於舊說,其於比興之際,微 辭妙旨,往往鬱而未章。嘗為《詩故》一卷,傳之吳中,好 事者頗采用其言,乃後知予說之不大乖刺,亦有當 於人心矣。爰以暇日,研究物理,會通訓詁,集其神明 而酌其得失,三百五篇,篇各為之說。次為十卷,仍名 之曰「詩。」故雖非告往知來,亦頗發先儒之未發矣。若 夫進於溫柔敦厚之教,正於不愚之地,達乎可興可 怨之情,以極乎詩之能事,則三百五篇具在。能言詩 者自得之,奚俟是哉?時黃汝亨亦為之作序,其書盛 行於世。
朱統。亦宗室也。仕至新建奉國中尉,著有《詩解頤 錄》若干卷。
《寧德縣志》:「陳褒,嘉靖癸未進士,著《毛詩緒說》。」
《任丘縣志》:「張忠,嘉靖己丑進士,官光祿少卿,著《詩辨 疑》。」
《新昌縣志》:「呂光洵,嘉靖壬辰進士,歷官兵部尚書,著 詩箋若干卷。」
《慈谿縣志》:「袁煒字懋中,嘉靖戊戌會元,廷試第三人, 累官建極殿大學士。著《毛詩定見》。」
陳頤正嘉靖壬戌進士,官按察使。著《詩序折衷》若干 卷。
《福清縣志》:「何宗魯字可言,嘉靖癸卯舉人,惠州府同 知。著《詩辨考証》四卷《毛詩紀聞》,凌濛初,篤學士也。著有《聖門傳詩嫡冢》十 六卷,《詩逆》四卷。惜其說信豐坊,偽譔子貢《詩傳》,遂合 子夏《詩序》刊之,題曰《聖門傳詩嫡冢》。一時識者多哂 之。」
鄒泉字嶧山,所著有《詩經折衷》若干卷。
《德化縣志》:「勞堪字道亭,嘉靖丙辰進士,歷官副都御 史,協理院事。湛深經術,尤精於詩。嘗著《詩林伐柯》四 卷。按潼川時出,以示謝東山,東山讀而嘆曰:『學詩者 之取則於此詩,不猶伐柯者之取則於柯乎?其則良 不遠矣。吾聞聖門說《詩》曰:『思無邪,曰:『溫柔敦厚,詩教 也』。此學詩之則也。今使者之教蜀人也,德行以為本』』」, 篤實以為文,行之以「敬敷在寬,出之以色笑匪怒。」其 校士也,喜怒不形,好惡不作,覬覦莫得而倖,毀譽莫 得而撓。所以薰陶變化之者,其為無邪,與溫柔敦厚 則一而已矣。今諸生既親承其善訓,讀其所著之書, 即於其所以為身教者取則焉可矣。東山於是為之 序其書以行於世。
《毛詩紀聞》:「黃洪憲,字葵陽,著有《學詩多識》若干卷行 世。」
吳瑞登字雲卿。潛心好學,性喜著述,所著有《詩經引 躍》若干卷。
陳推字行之,福建人。亦好著述,所著有《毛詩正宗》若 干卷。
鄧元錫,字汝極,南城人。資穎朗絕倫。五歲屬對奇警, 師為避席。稍長,輒博覽經史。十九為諸生,游邑人羅 汝芳之門,即銳然棄經生業,專事問學。又走吉安謁 諸先達請益,學愈有聞。尋以祖母命,復事經生業。以 嘉靖三十四年舉於鄉,會試下第歸,遂不復出。杜門 著書踰三十年,研精殫思,閎深博奧,一時學者莫不 推尊之,稱為潛谷先生。卒年六十有六,鄉人私諡「文 統先生。」元錫之學,其淵源雖本於王守仁,而不盡宗 其說。時心學盛行,謂覺惟無覺,一覺即無餘蘊,九容、 九思、四教、六藝皆桎梏也。元錫力排之,謂:「九容不修, 是無身也;九思不慎,是無心也。四教、六藝,何一可廢?」 故其生平博極群書,而要歸於《六經》,醇如也。所著《詩 經繹》三卷,行於世。
林世陞者,禮部尚書燫之子也。嘗本王應麟《詩傳圖 要》,作「《毛詩人物志》三十四卷。」
李鼎者,不知何許人,嘗編《詩經古注》十卷行於世。 薛志學字希之,常熟人。少負才名,長為士望,凡百家 諸子之籍,靡所不窺,而獨於《詩傳》討論加詳焉。其言 曰:「風、雅、頌三經之章,章各有體。賦、比、興三緯之義,義 各有宜。」閭閻里巷,郊廟朝廷,忠臣孝子、烈士貞女,一 唱三嘆之歌,歌各有指。乃為提綱挈領,覃思殫精,或 日旰忘食,夜分廢寢,不對客、不闚門者經年,而《傳旨 一貫》之編成矣。是編也,大都以傳譯經,以意逆傳,於 諸家之說務擇所安,不為持兩可。以故強託博綜之 彥,服其多通,推其淵識,可以掩映先達,領袖後進,而 為紫陽氏之忠臣已。遂著《毛詩傳旨一貫》若干卷。 《黟縣志》:「許天贈,字德夫,嘉靖乙丑進士,山」東參政。著 有《詩經正義》。
《莆田縣志》:「歐陽志學字須靜,嘉靖中官知縣。著《毛詩》 見《小錄》。」
《武進縣志》:「陸奎章學士簡之子,深於詩學,嘗著《陸詩 別傳》。」
《長沙縣志》:「郭金臺,性嗜學,尤工《毛詩》,著有《毛詩辨》若 干卷。」
《廣信府志》:「李澤民,貴溪人。隱居事母,號北山樵子,著 詩集傳。」
《毛詩紀聞》:陳第字季立,閩人。仕至參戎。嘗本吳棫《補 音》,作《詩經古音考》四卷。其自序曰:「士人篇章必有音 節,田野俚曲,亦各諧聲,豈以古人之詩而獨無韻乎? 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 必至。故以今之韻讀古之作,不免乖刺而不入,於是 悉委之葉,豈其然哉?」愚少受詩家庭,竊嘗留心於此。 晚年獨居海上,惟取《三百篇》日夕讀之,雖不能手舞 足蹈契古人之意,然可欣、可喜、可戚、可悲之懷,一於 讀詩洩之;又懼子姪之學詩不知古音也。於是稍為 考據,列本證、旁證兩條。本證者,詩自相證也;旁證者, 采之他書也。二者俱無,則宛轉以審其意、參錯以諧 其韻,無非欲便於歌詠,可長言嗟嘆「而已矣。蓋為今 之詩,古韻可不用也。讀古之詩,古韻可不察乎?」時焦 竑亦深加嘆賞,其說曰:「古韻不明,至使詩不可讀。詩 不可讀,而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之教,或幾於廢,此 不可謂之細事也。」乃寥寥千古,至季立始有歸一之 論,其為功曷勝道哉!其見重於時賢如此。
郭子章《黔記》:「易貴,宣慰司人,嘗為知府,淹貫載籍,歸 田十餘年,杜門校書,以詩義奧深,作《詩經直指》十五 卷。」
《靖江縣志》:「朱得之,字本思,師事陽明。陽明歿於粵,走 數千里迎之,哭盡哀。著《印古詩說》一卷《福清縣志》:「葉朝榮,大學士向高之子,著《詩經存固》八 卷。」
《福州府志》:「王大覺著《詩經解》若干卷。」
《建陽縣志》:「黃三陽字元泰,著有《詩經講義》。」
《臨川縣志》:徐奮鵬以《毛詩》朱傳繁簡不一,乃著《詩經 毛朱二傳刪補》,令學者味比興之旨。人或劾其擅改 經傳,請治罪。神宗取其書閱之,以其不悖朱子,有功 於毛,貸之。
《山陰縣志》:「趙一元字士會,著《詩經理解》十四卷。」 《宜興縣志》:「堵維常字沖宇,於《詩》《禮》《春秋》皆有箋,其子 因之輯《三經》澤書。」
《會稽縣志》:「陸曾曄,字章之,著《詩經內傳》三十二卷,《外 傳》二十卷。」
《婺源縣志》:「江彥明字晏其,著《詩經箋疏》若干卷。」 《莆田縣志》:「林兆珂字孟鳴,萬曆甲戌進士,官刑部郎 中,著《毛詩多識篇》七卷。」
《晉江縣志》:「謝台卿字韋仲,萬曆庚辰進士,著《毛詩課 子衍義》。」
《慈谿縣志》:「劉憲寵字行素,萬曆壬辰進士,南太僕卿。 著《詩經會說》八卷。」
《光山縣志》:「蔡毅,中萬曆辛丑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 兼翰林侍讀學士,著《詩經補註》四卷。」
《常熟縣志》:「瞿汝說,侍郎景淳之子。萬曆辛丑進士,官 至江西布政司參議。著《詩經世業》若干卷。」
《上海縣志》:「徐光啟字子先,萬曆甲辰進士,累官太子 太保、文淵閣大學士。著有《毛詩六帖》,一曰《翼傳》,二曰 《存古》,三曰《廣義》,四曰《掔藻》,五曰《博物》,六曰《正葉》。學者 稱之。」
《平湖縣志》:「趙琮字伯裕,萬曆己酉舉人,署高陽教諭。 著《葩經約說》十卷。」
《武進縣志》:「莊廷臣字寧宇,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右布 政使。著《詩經逢源》八卷。」
《常熟縣志》:「陸化熙字濬源,萬曆癸丑進士,官至湖廣 參政。著《詩通》四卷。」
《仁和縣志》:「胡引嘉字休復,萬曆癸丑進士,改庶吉士, 著《讀詩錄》二卷。」
《廣平府志》:「劉慶孫,永年人。崇禎庚午舉人。著《詩經朱 註考》。」
《永平縣志》:「申佳引字孔嘉,崇禎辛未進士,官太僕寺 丞。著《詩經》《鐸、詩鏡》若干卷。」
《南昌府志》:「萬時華字茂先,著《詩經偶箋》若干卷。」 《金川縣志》:「韋調鼎字玉鉉,著《詩經攷定》二十四卷。」 《邵武府志》:「丘九奎,字子聚,諸生,著有《詩經弋獲解》六 卷。」
《華亭縣志》:「顧秉禮字育宇,諸生,著有《毛詩翼傳》。」 《吳縣志》:「顧夢麟字麟士,著《詩經說約》二十八卷,於經 義頗有發明。」
《錢塘縣志》:「陸圻字麗京,貢士。有詩論五卷。」
《吳江縣志》:「陳啟源字長發,著《毛詩稽古編》。」
《餘姚縣志》:「黃宗裔,字道傳,著《毛詩瑣言》一卷。」
《嘉興縣志》:「顧𤣱徵,字文玉。崇禎甲申後,棄諸生,閉戶 著書,有《十五國風疏》一卷。說鄭衛詩,不盡泥朱子傳 云。」
《吳縣志》:「趙宧光字凡夫,隱居寒山,著有《風雅合注》三 卷。」
《江西通志》:「周德字是修,著有《詩小序集成》三卷。」 《太倉州志》:「邵弁字元偉,歲貢生,著《詩序解頤》一卷。」 《蘇州府志》:「黃淳耀字蘊生,嘉定人。生而穎朗,甫就塾, 輒篝燈夜誦。父母憐其幼,尼之,則伺人定後,更從鄰 舍乞火,端坐默識。年十七為諸生,試輒冠其曹。時科 舉文浮靡淫麗,深疾之,乃原本。經術一出,以深醇典 雅,遂名」噪海內,場屋土無不奉為楷模。崇禎十五年 舉於鄉,明年第進士,名益高。金陵陷,乃索筆書曰:「弘 光元年七月二十四日,進士黃淳耀自裁於城西僧 舍。嗚呼!進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潔身自隱,讀書寡 益,學道無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與弟淵耀相對 縊死,年四十有一。所著有《詩創》二卷,取漢宋諸儒之 說為兩造,而以己意加讞決焉。崇禎癸未春,繕寫二 卷,至《王風》而止。未幾,赴會試,成進士。歸里殉難。未及 成書,遂至遺失。
楊文奎潛心經學,尤工《毛詩》,著有《詩經定》若干卷行 世。
陶其情,字逸則。閉戶著書,自謂於《毛詩》深有所得,乃 著《詩經注疏大全纂》十二卷。
程元祁亦深於《毛詩》,尤精音韻之學,著有《詩經葉韻》 四卷,《詩經音釋》一卷。
黃一正肆力詩學,以古人詩傳多有未盡之義,著《詩 經埤傳》八卷。
徐熙雅好窮經,每求一義,必期允當而後已。以《毛傳》 多有可疑,朱子《集註》亦有不能盡釋然者,作《詩說闕
疑》十五卷《毛詩紀聞》,憑復京,海虞人,肆力經學,篤嗜《毛詩》,摭其名物,詳為之疏,分門別類,纖悉不遺。其所採集,自六 經正史以至諸子百家、稗官小說,與夫纖緯、醫卜、天 文、曆數諸書,無不蒐列,連類廣肆,窮變極幽,以視李 樗之《詳解》、王景文之《總聞》、王應麟之詩,攷其宏富精 核,不啻倍之,名為《六家詩名物疏》六十六卷。葉向高 為之序,稱其大有功於詩教云。
吳雨,閩人。少好《毛詩》,喜綜核名物,博採諸家,倣陸璣 《鳥獸蟲魚疏》而增廣之,璣止二卷,雨增為二十卷,名 曰《鳥獸草木蟲魚》。考其體則本吳仁傑《離騷草木疏》 而為之,其用則本《五雅》及《本草證類》諸儒註疏而為 之。其詳載諸家名氏,則本呂伯恭《讀詩記》而為之。儒 多稱其該博。
唐汝諤,字士雅,華亭人。仕為安慶教授。少好誦《詩》,研 求數十年,自漢以來諸家之說,皆肆力稽討,以窮其 微。嘗讀《詩》而嘆曰:「《詩》有齊、魯、韓三家,盡亡獨存毛、鄭。 自朱子《集傳》出,而毛、鄭之說又束之高閣矣。」顧晦翁 掊擊《小序》,而後人復左袒漢儒。又一時如呂東萊《讀 詩記》、嚴華谷《詩輯》,先後互出,與朱《傳》抗衡。余以為苟 非出自詩人,總之皆臆說也。謂漢儒近古,度有師承, 而附會不少;謂宋儒明理,疑無曲說,而矯枉或過。國 朝《纂修大全》,裨益後學,而與朱《傳》相矛盾者,輒為棄 去。故注疏之說既不收錄,而諸家之論亦不甚有所 發明。又高明之士視為筌蹄,不復染指,而屹首研磨, 皆其庸庸者耳。此《詩解》所以概未盡「善也。」乃作《毛詩 微言》二十卷。
《婺源縣志》:「汪應蛟字澄源,萬曆甲戌進士,歷官右僉 都御史,經理朝鮮,巡撫天津,後死於難。生平嗜學,尤 究心於《毛詩》,著《學詩略》一卷。其自序曰:『先王於詩教 豈不重哉?自朝廷宮闈,下迨國都閭巷,皆絃誦風雅, 以涵詠性情而約之。至正、春秋時,公侯卿大夫聘會 燕享,猶相與賦詩見志,蓋其諷諭婉而感人深也。說 者謂古詩三千餘篇,夫子僅存其什一,雖簡而忠孝 恭順禮義廉恥之節,森然悉具,以言乎興觀群怨,事 父事君則備矣。子謂詩可以一言蔽,曰『思無邪』』」,夫學 者誠求端於無邪也,茲略已多乎哉!其書頗行於世, 識者服其𥳑要。 《毛詩紀聞》:吳炯少習《毛詩》及《左傳》,往往讀《左傳》,見其 援引《詩》辭,確有證據。而按之朱子《詩註》,則多有異同。 心甚疑之。稍長,質諸長老,或謂朱子信理,不若毛氏 近古有師傳也。遂恍然悟曰:朱子以意逆志於千百 世之下,大破漢人之彀,固然矣。然漢儒師傳,亦安可 盡掃耶?乃取毛氏《序傳》及朱子《集註》比而校之,其於 朱子確然無可疑者,不復搜剔訓詁;其有少可疑者, 則節取毛氏《序》《傳》,附以己意。著《詩經質疑》一卷。萬曆 丙午,書成,行於世。
《滕縣志》:張彩字還白,一字欽之,萬曆辛卯鄉試第一。 淹貫百家,沉酣六藝,而於詩學尤為究心。凡漢宋諸 儒傳註,皆為討論,因其天然,衷之正的,融其偏駁,而 會之大通。又間出獨解,直發聖賢所未發,而於聖經 賢傳毫不相戾。如《鄭風》一篇,原淫入貞。時同學陳此 心讀而嘆曰:「『孔子以無邪原三百』,其旨顯而微;吾子」 原三百以無邪,其旨微而顯。諸儒刺邪以懲邪,其功 博而緩。公原邪以歸正,其功約而捷。世道人心所藉 以維持者不小也。書成,名為《詩原》,凡三十卷,行於世。 仕至刑部郎中。
《嘉興縣志》:「徐必達字德夫,萬曆壬辰進士。少從庭訓 受詩,稍長,見齊、魯、韓、毛四家詩及宋、元以來諸儒先 議論多有不同者,乃謝客扃戶,作為詩說,反覆考訂, 三十餘年,乃築南州書舍以課其子弟,遂以刊行於 時,名曰《南州詩說》,蓋舉業正宗也。李曰華為之序。歷 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
《嘉善縣志》:「沈萬鈳,字仲容,萬曆丁酉舉人。工於《毛詩》。 嘗倣王應麟《詩攷》,旁引博稽,別門相附,為類三十,為 卷亦三十,名曰《詩經類考》。書成,盛行於時,識者皆稱 為詩家巨觀。」
《江寧縣志》:「顧起元字鄰初,萬曆戊戌進士第三。少承 家學,受《毛詩》,讀書於爾雅堂,作《爾雅堂詩說》四卷。其 自序曰:先大夫以詩起家,隆慶初讀書永慶山房,嘗 手錄諸家詩說,藏諸笥中。余少過庭,愛而習之,獨惜 《大雅》以下諸篇闕弗載。比長而諸家之說觕所涉覽, 乃竊取其義續之。已又與諸弟參訂,別為一編,存之」 家塾。用課兒輩。而門人輩遂板而行之。余不能止也。 歷官至吏部右侍郎。
《杭州府志》:「沈守正字無回,萬曆癸卯舉人。長於說詩, 其《說存小序》首句,與蘇子由同著《詩經說通》十四卷 行世。」
《沔陽縣志》:「錢天錫字公永,天啟壬戌進士,歷官廣西 按察副使。嘗讀《詩》而嘆曰:『他經可以詁解,唯《詩》當以 聲論。夫以義求者離性遠;以聲感者與性近。《牖民》孔 《易》,亦求之於性情之間而已。余少受《詩》先民部,汎濫諸家之說,變風非淫,變《雅》非美,既奉先子之訓,不敢 盡是己見。嗣遭先子之變,𥳑帙漫漶,不復倫次。越數』」 年,璜兒頗能言《詩》,因取其大指不謬於聖人者而授 之,并與同好者商焉。著《詩牖》五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