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二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二十九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三
漢三
劉向 劉歆
蔡義 朱雲
嚴望 嚴元
梅福 吳章
云敞 金涉
金欽 疏廣
疏受 薛廣德
平當 彭宣
王吉 貢禹
龔勝 龔舍
鮑宣 韋賢
韋元成 魏相
眭弘 夏侯始昌
夏侯勝 夏侯建
焦延壽 京房
翼奉 李尋
經籍典第三百二十九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三
编辑漢三
编辑劉向
编辑按《漢書劉向傳》:「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㠯父德 任為輦郎。既冠,㠯行修飭,擢為諫大夫。是時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選名儒俊才置左右,更生㠯通達能屬 文辭,與王褒、張子僑等並進對,獻賦頌凡數十篇。上 復興神僊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祕書」,書 言神僊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 莫見。而更生父德,武帝時治淮南獄,得其書。更生幼 而讀誦,㠯為奇,獻之,言黃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鑄作, 事費甚多,方不驗,上乃下更生吏。吏劾更生鑄偽黃 金,繫當死。更生兄陽城侯安民上書入國戶,半贖更 生罪,上亦奇其材,得踰冬減死論。會初立《穀梁春秋》, 徵更生受《穀梁》,講論五經於石渠,復拜為郎中、給事 黃門,遷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初即位,太傅蕭望 之為前將軍,少傅周堪為諸吏、光祿大夫,皆領尚書 事,甚見尊任。更生年少於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薦更 生宗室忠直,明經有行,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與侍 中金敞拾遺於左右。四人同心輔政,患苦外戚許史 在位放縱,而中書宦官弘恭、石顯弄權,望之、堪、更生 議,欲白罷退之。未白而語泄,遂為許史及恭、顯所譖 愬,堪、更生下獄,及望之皆免官。語在《望之傳》。其春,地 震。夏,客星見昴、卷舌間。上感悟,下詔賜望之爵關內 侯,奉朝請。秋,徵堪、向,欲㠯為諫大夫,恭、顯白皆為中 郎。冬,地復震。時恭、顯、許史子弟、侍中諸曹皆側目於 望之等,更生懼焉。乃使其外親上變事,言:「竊聞故前 將軍蕭望之等皆忠正無私,欲致大治,忤於貴戚尚 書。今道路人聞望之等復進,㠯為且復見毀讒,必曰 嘗有過之臣,不宜復用,是大不然。臣聞《春秋》地震,為 在位執政太盛也,不為三《獨夫》動,亦已明矣。且往者 高皇帝時,季布有罪,至於夷滅,後赦㠯為」將軍。高后、 孝文之間卒為名臣。孝武帝時,兒寬有重罪,繫按道 侯。韓說諫曰:「前吾丘壽王死,陛下至今恨之。今殺寬 後將復大恨矣。」上感其言,遂貰寬,復用之,位至御史 大夫。御史大夫未有及寬者也。又,董仲舒坐私為《災 異書》,主父偃取奏之,下吏,罪至不道,幸蒙不誅。復為 太中大夫、膠西相,㠯老病免歸。漢有所欲興,常有詔 問仲舒為世儒宗,定議有益天下。孝宣皇帝時,夏侯 勝坐誹謗,繫獄三年,免為庶人。宣帝復用勝,至長信 少府,太子太傅,名敢直言,天下美之。若乃群臣多此 比,類難一二,記有過之臣,無負國家,有益天下,此四 臣者,足㠯觀矣。前弘恭奏望之等獄,決三月,地大震, 恭移病出。「後復視事,天陰雨雪。由是言之,地動殆為 恭等。臣愚㠯為宜退恭、顯㠯章蔽善之罰,進望之等 㠯通賢者之路。如此,太平之門開,災異之原塞矣。」書 奏,恭、顯疑其更生所為,白請考姦詐,辭果服,遂逮更 生繫獄,下太傅韋元成、諫大夫貢禹與廷尉雜考,劾 更生前為九卿,坐與望之堪謀,排車騎將軍高許、「史 氏侍中者,毀離親戚,欲退去之,而獨專權,為臣不忠, 幸不伏誅,復蒙恩徵用,不悔前過,而教令人言變事, 誣罔不道」,更生坐免為庶人,而望之亦坐使子上書 自冤前事,恭、顯白令詣獄置對,望之自殺。天子甚悼恨之,乃擢周堪為光祿勳。堪弟子張猛光祿大夫、給 事中,大見信任。恭、顯憚之,數譖毀焉。更生見堪、猛在 位,幾已得復進,懼其傾危,乃上封事諫曰:「臣前幸得 㠯骨肉備九卿,奉法不謹,乃復蒙恩。竊見災異並起, 天地失常,徵表為國,欲終不言。念忠臣雖在甽畝,猶 不忘君,惓惓之義也。況重㠯骨肉之親,又加㠯舊恩 未報乎!欲竭愚誠,又恐越職。然惟二恩未報,忠臣之 義,一杼愚意,退」就農畝,死無所恨。臣聞舜命九官,濟 濟相讓,和之至也。眾賢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故《簫 韶》九成,而鳳皇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四海之內, 靡不和寧。及至周文,開基西郊,雜遝眾賢,罔不肅和, 崇推讓之風,㠯銷分爭之訟。文王既沒,周公思慕,歌 詠文王之德,其《詩》曰:「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 秉文之德。當此之時,武王、周公繼政,朝臣和於內,萬 國驩於外,故盡得其驩心㠯事其先祖。其詩曰:「有來 雍雍,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言四方皆㠯和 來也。諸侯和於下,天應報於上,故《周頌》曰「降福穰穰」, 又曰「飴我釐麰。」釐,麰麥也。始自天降,此皆㠯和致和, 獲天助也。下至幽、厲之際,朝廷不和,轉相非怨。詩人 疾而憂之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眾小在位而從邪 議,歙歙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詩》曰:『歙歙訿訿,亦孔之 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君子獨 處守正,不撓眾枉,勉強㠯從王事,則反見憎毒讒愬, 故其《詩》曰:「密勿從事,不敢告勞。無罪無辜,讒口嗷嗷。」 當是之時,日月薄蝕而無光,其《詩》曰:「朔日辛卯,日有 蝕之,亦孔之醜!」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 亦孔之哀!」又曰:「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 其良。」天變見於上,地變動於下,水泉沸騰,山谷易處, 其《詩》曰:「百川沸騰,山冢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 今之人,胡憯莫懲?霜降失節,不㠯其時,其《詩》曰:「正月 繁霜,我心憂傷。民之訛言,亦孔之將。」言民㠯是為非, 甚眾大也。此皆不和,賢不肖易位之所致也。自此之 後,天下大亂,篡殺,殃禍並作,厲王奔彘,幽王見殺。至 乎平王末年,魯隱之始即位也,周大夫祭伯乖離不 和,出奔於魯,而《春秋》為諱,不言來奔,傷其禍殃,自此 始也。是後尹氏世卿而專恣,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 卑微。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日食三十六,地震五,山陵 崩阤二,彗星三見。夜,常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一,火 災十四。長狄入三國,五石隕墜,六鶂退飛,多麋,有蜮 蜚鴝鵒來巢者,皆一見。晝冥晦」,雨木冰,李梅冬實。七 月霜降,草木不死,八月殺菽,大雨雹,雨雪、雷霆失序 相乘,水、旱、饑、蝝、螽、螟、蜂、午「並起。當是時,禍亂輒應,弒 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 不可勝數也。周室多禍,晉敗其師於貿,戎伐其郊;鄭 傷桓王,戎執其使,衛侯朔召不往」,齊逆命而助朔,五 大夫爭權,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復興。 由此觀之,和氣致祥,乖氣致異。祥多者其國安,異眾 者其國危,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也。今陛下開三 代之業,招文學之士,優游寬容,使得並進。今賢不肖 渾殽,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章交公車,人滿 北軍。朝臣舛午,膠戾乖刺,更相讒愬,轉相是非。傳授 增加,文書紛糾,前後錯謬,毀譽渾亂。所㠯營惑耳目, 感移心意,不可勝載。分曹為黨,往往群朋,將同「心㠯 陷正臣。正臣進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亂之機也。乘 治亂之機,未知孰任,而災異數見,此臣所㠯寒心者 也。夫乘權藉勢之人,子弟鱗集於朝,羽翼陰附者眾, 輻湊於前,毀譽將必用,㠯終乖離之咎。是㠯日月無 光,霜雪夏隕,海水沸出,陵谷易處,列星失行,皆怨氣 之所致也。」夫遵衰周之軌跡,循詩人之所刺,而欲㠯 成太平,致《雅》《頌》,猶卻行而求及前人也。初元㠯來六 年矣,按《春秋》,六年之中,災異未有稠如今者也。夫有 《春秋》之異,無孔子之救,猶不能解紛,況甚於《春秋》乎! 原其所㠯然者,讒邪並進也。讒邪之所㠯並進者,由 上多疑心,既已用賢人而行善政,如或譖之,則賢人 退而善政還。夫執狐疑之心者,來讒賊之口;持不斷 之意者,開群枉之門。讒邪進則眾賢退,群枉盛則正 士消。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君子道消,則 政日亂,故為否。否者,閉而亂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小人道消,則政日治,故為泰。泰者,通而治也。《詩》又云: 「雨雪麃麃,見晛聿消。」與《易》同義。昔者鯀、共工、驩兜與 舜、禹雜處堯朝,周公與管、蔡並居周位,當是時,迭進 相毀,流言相謗,豈可勝道哉!帝堯、成王能賢舜、禹、周 公而消共工、管、蔡,故㠯大治,榮華至今。孔子與季、孟 偕仕於魯,李斯與叔孫俱宦於秦。定公、始皇賢季、孟、 李斯而消孔子、叔孫,故㠯大亂,污辱至今。故治亂榮 辱之端,在所信任。信任既賢,在於堅固而不移。《詩》云: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言守善篤也。《易》曰:「渙汗其大號。」 言號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踰時 而反,是反汗也;用賢未能三旬而退,是轉石也。《論語》 曰:「見不善如探湯。」今二府奏佞諂不當,在位歷年而 不去,故出令則如反汗,用賢則如轉石,去佞則如拔山,如此望陰陽之調,不亦難乎?是㠯群小窺見間隙, 緣飾文字,巧言醜詆,流言飛文,譁於民間。故《詩》云:「憂 心悄悄,慍于群小。」小人成群,誠足慍也。昔孔子與顏 淵、子貢,更相稱譽,不為朋黨;禹、稷與皋陶,傳相汲引, 不為比周。何則?忠於為國,無邪心也。故賢人在上位, 則引其類而聚之於朝。《易》曰:「飛龍在天,大人聚也。」在 下位,則思與其類俱進。《易》曰:「拔茅茹㠯其彙,征吉。」在 上則引其類,在下則推其類。故湯用伊尹,不仁者遠, 而眾賢至,類相致也。今佞邪與賢臣並在交戟之內, 合黨共謀,違善依惡,歙歙訿訿,數設危險之言,欲㠯 傾移主上。如忽然用之。此天地之所㠯先戒,災異之 所㠯重至者也。自古明聖,未有無誅而治者也。故舜 有四放之罰,而孔子有兩觀之誅,然後聖化可得而 行也。今㠯陛下明知,誠深思天地之心,跡察兩觀之 誅,覽《否》《泰》之卦,觀雨雪之詩,歷周、唐之所進㠯為法, 原秦、魯之所消㠯為戒,考祥應之福,省災異之禍,㠯 揆當世之變,放遠佞邪之黨,壞散險詖之聚,杜閉群 枉之門,廣開眾正之路,決「斷狐疑,分別猶豫,使是非 炳然可知,則百異消滅而眾祥並至,太平之基,萬世 之利也。臣幸得託肺附,誠見陰陽不調,不敢不通所 聞,竊推《春秋》災異,㠯效今事一二,條其所㠯,不宜宣 泄。臣謹重封昧死上恭」顯見其書,愈與許史比,而怨 更生等。更生傷之,乃著《疾讒擿要》《救危及世頌》凡八 篇,依《興古》「事,悼己及同類也」,遂廢。十餘年。成帝即位, 顯等伏辜,更生乃復進用,更名向。向㠯故九卿召拜 為中郎,使領護三輔都水。數奏封事,遷光祿大夫。是 時,帝元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將軍,秉政,倚太后,專國 權,兄弟七人皆封為列侯。時數有大異,向㠯為外戚 貴盛,鳳兄弟用事之咎,而上方精於《詩》《書》,觀古文,詔 向領校中五經祕書。向見《尚書洪範》,箕子為武王陳 五行陰陽休咎之應,向乃集合上古㠯來,歷春秋六 國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記,推跡行事,連傳禍福,著其 占驗,比類相從,各有條目,凡十一篇,號曰《洪範五行 傳論》,奏之。天子心知向忠精,故為鳳兄弟起此論也, 然終不能奪王氏權。久之,營起昌陵,數年不成,復還 歸延陵,制度泰奢,向上疏諫。書奏,上甚感向言,而不 能從其計。向睹俗彌奢淫,而趙、衛之屬起微賤,踰禮 制。向㠯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故採取《詩》《書》所 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 為《列女傳》凡八篇,㠯戒天子。及采傳記行事,著《新序》 《說苑》凡五十篇奏之。數上疏言得失,陳法戒,書數十 上,㠯助觀覽,補遺闕。上雖不能盡用,然內嘉其言,常 嗟歎之。時上無繼嗣,政由王氏出,災異浸甚。向雅奇 陳湯智謀,與相親友,獨謂湯曰:「災異如此,而外家日 甚,其漸必危劉氏。吾幸得同姓末屬,累世蒙漢厚恩, 身為宗室遺老,歷事三主。上㠯我先帝舊臣,每進見 常加優禮。吾而不言,孰當言者?」向遂上封事極諫。書 奏,天子召見向,歎息悲傷其意,謂曰:「君且休矣,吾將 思之。」㠯向為中壘校尉。向為人簡易無威儀,廉靖樂 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於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 或不寐達旦。元延中,星孛東井,蜀郡岷山崩雍江。向 惡此異,語在《五行志》。懷不能已,復上奏,其辭曰:「『臣聞 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紂。 《詩》曰『殷監不遠』,在夏后之世』,亦言湯㠯桀為戒也。聖 帝明王,常㠯敗亂自戒,不諱廢興,故臣敢極陳其愚, 唯陛下留神察焉。謹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蝕三 十六。襄公尢,數率三歲五月有奇而壹食。漢興訖竟 寧;孝景帝尤數,率三」歲一月而一食。臣向前數言日 當食,今連三年比食。自建始㠯來,二十歲間而八食, 率二歲六月而一發。古今䍐有異,有小大希稠,占有 舒疾緩急,而聖人所㠯斷疑也。《易》曰:「觀乎天文,㠯察 時變。」昔孔子對魯哀公並言:「夏桀、殷紂暴虐天下,故 歷失則攝提失方,孟陬無紀。」此皆易姓之變也。秦始 皇之「末,至二世時,日月薄食,山陵淪亡。辰星出於四 孟,太白經天而行,無雲而雷,枉矢夜光,熒惑襲月,孽 火燒宮,野禽戲庭,都門內崩,長人見臨洮,石隕於東 郡。星孛大角,《大角》㠯亡。」觀孔子之言,考𣊻秦之異,天 命信可畏也。及項籍之敗,亦孛大角。漢之入秦,五星 聚於東井,得天下之象也。孝惠時,有雨血,日食於衝 滅光星見之異。孝昭時有泰山臥石自立,上林僵柳 復起,大星如月西行,眾星隨之,此為特異,孝宣興起 之表。天狗夾漢而西,久陰不雨者二十餘日,昌邑不 終之異也。皆著於《漢紀》。觀秦漢之易世,覽惠昭之無 後,察昌邑之不終,視孝宣之紹起,天之去就,豈不昭 昭然哉!高宗、成王亦有雊雉拔木之變,能思其故,故 高宗有百年之福,成王有復風之報,神明之應,應若 景〈影〉嚮。〈響〉世所同聞也。今日食尤屢,星孛東井,攝提 炎及紫宮,有識長老,莫不震動,此變之大者也。其事 難一二記。故《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以設卦指 爻,而復說義。《書》曰:「伻來㠯圖。」天文難㠯相曉,臣雖圖 上,猶須口說,然後可知。願賜清燕之閒,指圖陳狀。上輒入之,然終不能用也。向每召見,數言「公族者國之 枝葉,枝葉落則本根無所庇廕。方今同姓疏遠,母黨 專政,祿去公室,權在外家,非所㠯彊漢宗,卑私門,保 守社稷,安固後嗣也。」向自見得信於上,故常顯訟宗 室,譏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發於至誠。上 數欲用向為九卿,輒不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 所持,故終不遷居列大夫官。前後三十餘年,年七十 二卒。卒後十三歲而王氏代。漢。向三子皆好學,長子 伋,㠯《易》教授,官至郡守;中子賜,九卿丞,蚤卒;少子歆, 最知名。
劉歆
编辑按《漢書劉歆傳》:「歆字子駿,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召見, 成帝待詔宦者,署為黃門郎。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 校祕書,講六藝傳記,諸子詩賦數術、方技,無所不究。 哀帝即位,為侍中太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 夫。貴幸,復領五經,卒父業。歆乃集六藝群書種,別為 《七略》,語在《藝文志》。歆及向始皆治《易》。宣帝時,詔向受」 《穀梁春秋》十餘年,大明習。及歆校書,見古文,《春秋左 氏傳》多古字古言,學者傳訓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 《傳》文㠯解經,轉相發明,由是章句義理備焉。歆亦湛 靖有謀,父子俱好古,博見彊志,過絕於人。歆㠯為左 丘明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 子後,傳聞之與親見之,其詳略不同。歆數以難向,向 不能非間也,然猶自持其《穀梁義》。及歆親近,欲建立 《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哀帝 令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其義,諸博士或不肯置對,歆 因移書太常博士,責讓之曰:「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 興,聖帝明王累起相襲,其道甚著。周室既微,而禮樂 不正,道之難全也如」此。是故孔子憂道之不行,歷國 應聘,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乃得其所,修《易》序書 制,作《春秋》,以紀帝王之道。及夫子沒而微言絕,七十 子終而大義乖。重遭戰國,棄籩豆之禮,理軍旅之陳; 孔氏之道抑,而孫、吳之術興。陵夷至於暴秦,燔經書, 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是遂滅。漢 興,去聖帝明王遐遠,仲尼之道又絕,法度無所因襲。 時獨有一叔孫通略定禮儀,天下唯有《易》卜,未有它 書。至孝惠之世,乃除挾書之律。然公卿大臣絳、灌之 屬,咸介胄武夫,莫以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朝 錯從伏生受《尚書》。《尚書》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絕,今其 書見在,時師傳讀而已。《詩》始萌牙,天下眾書,往往頗 出,皆諸子傳說,猶廣立於學官,為置博士。在漢朝之 儒,唯賈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後鄒、魯、梁、趙頗有《詩》 《禮》《春秋》先師,皆起於建元之間。當此之時,一人不能 獨盡其經,或為《雅》,或為《頌》,相合而成。《泰誓》後得博士, 集而讀之,故詔書稱曰:「禮壞樂崩,書缺簡脫,朕甚閔 焉。」時漢興已七八十年,離於全經固已遠矣。及魯恭 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 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 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 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藏於祕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 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祕藏,校理舊文,得此 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 則有魯國柏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 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 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 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 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于國家將有大事,若 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 殘守闕,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 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 《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今聖上德 通神明,繼統揚業,亦閔文學錯亂。學士若茲,雖昭其 情,猶依違謙讓,樂與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詔,試《左氏》 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 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拒,而不肯 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餘道,絕滅微學。夫可與 樂成,難與慮始,此乃眾庶之所為耳,非所望士君子 也。且此數家之事,皆先帝所親論,今上所考視,其古 文舊書,皆有徵驗,外內相應,豈苟而已哉!夫禮失求 之于野,古文不猶愈于野乎?往者博士《書》有歐陽,《春 秋》《公羊,易》則施、孟,然孝宣皇帝猶復廣立《穀梁春秋》, 《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義雖相反,猶並置之。何則?與 其過而廢之也,寧過而立之。《傳》曰:「文武之道,未墜於 地在人。賢者志其大者,不賢者志其小者。」今此數家 「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義,豈可偏絕哉!若必專己守 殘,黨同門,妒道真,違明詔,失聖意,以陷于文吏之議, 甚為二三君子不取也。」其言甚切,諸儒皆怨恨。是時 名儒光祿大夫龔勝以歆移書上疏,深自罪責,願乞 骸骨,罷及儒者。師丹為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亂舊章, 非毀先帝所立。上曰:「歆欲廣道術,亦何以為非毀哉?」 歆由是忤執政大臣,為眾儒所訕,懼誅求出,補為河內太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守五原。後復轉涿郡, 歷三郡守,數年,以病免官。起家復為安定屬國都尉。 會哀帝崩,王莽持政。莽少與歆俱為黃門郎,重之,白 太后,太后留歆為右曹大中大夫。遷中壘校尉,羲和 京兆尹,使治明堂辟雍,封紅休侯。典儒林史卜之官, 考定律曆,著《三統曆譜》。初,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字 穎叔云。及王莽篡位,歆為國師。後事皆在《莽傳》。
蔡義
编辑按《漢書蔡義傳》:「義,河內溫人也。以明經給事大將軍 莫府。家貧,常步行,資禮不逮眾門下好事者相合為 義買犢車,令乘之。數歲,遷補覆盎城門候。久之,詔求 能為《韓詩》者,徵義待詔,久不進見。義上疏曰:『臣山東 草萊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眾,然而不棄人倫 者,竊以聞道于先師,自托于經術也。願賜清閑之燕, 得盡精思于前』。」上召見義說《詩》,甚說之,擢為光祿大 夫、給事中,進授昭帝。數歲,拜為少府,遷御史大夫,代 楊敞為丞相,封陽平侯,時年八十餘。時大將軍光秉 政,議者或言光置宰相,不選賢,苟用可顓制者。光聞 之,謂侍中左右及官屬曰:「㠯為人主師,當為宰相,何 謂云云?此語不可使天下聞也。」義為相四歲薨,諡曰 「節侯。」
朱雲 嚴望 嚴元
编辑按《漢書朱雲傳》,「雲字游,魯人也,徙平陵。長八尺餘,容 貌甚壯,㠯勇力聞。年四十迺變節,從博士白子友受 《易》,又事前將軍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傳其業。好倜儻 大節,當世㠯此高之。元帝時,少府五鹿充宗貴幸,為 《梁丘易》。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元帝好之,欲考其異 同,令充宗與諸《易》家論。充宗乘貴口辨,諸儒莫能與」 抗,皆稱疾不敢會。有薦雲者,召入,攝齋登堂,抗首而 請,音動左右。既論難,連拄五鹿,故諸儒為之語曰:「五 鹿嶽嶽,朱雲折其角。」繇是為博士。成帝時,上書求見, 願請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上問:「誰也?」 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 傅,罪死不赦。」御史將雲下,雲攀殿檻,檻折。雲呼曰:「臣 得下從龍逢、比干遊於地下足矣,未知聖朝何如耳!」 御史遂將雲去。於是左將軍辛慶忌叩頭流血,上意 解。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雲自 是之後,不復仕。雲常居鄠田,時出乘牛車從諸生,所 過皆敬事焉。其教授,擇諸生然後為弟子。九江嚴望 及望兄子元,字仲能傳雲學,皆為博士,望至泰山太 守。雲年七十餘,終于家。
梅福
编辑按《漢書梅福傳》:「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少學長安, 明《尚書》《穀梁春秋》,為郡文學,補南昌尉。後去官歸壽 春,數因縣道上言變事,求假軺傳,詣行在所,條對急 政,輒報罷。是時成帝委任大將軍王鳳,專勢擅權,災 異數見,群下莫敢正言,福復上書,上不納。時成帝久 亡繼嗣,福以為宜建三統,封孔子之世,以為殷後,復」 上書曰:「武王克殷,未下車,存五帝之後,封殷于宋,紹 夏于杞,明著三統,示不獨有也。是以姬姓半天下,所 謂存人以自立者也。今成湯不祀,殷人亡後,陛下繼 嗣久微,殆為此也。《春秋經》曰:『宋殺其大夫』。《穀梁傳》曰: 『其不稱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此言孔子故殷後 也。《傳》曰:「賢者子孫宜有土,而況聖人,又殷之後哉!今 仲尼之廟,不出闕里,孔氏子孫,不免編戶,以聖人而 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今陛下誠能據仲尼之 素功,封其子孫,則國家必獲其福。又陛下之名與天 亡極,何者?追聖人素功,封其子孫,未有法也。後聖必 以為則,不滅之名,可不勉哉!」福孤遠,終不見納。武帝 時,封周後姬嘉為周子南君。至元帝時,尊周子南君 為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使諸大夫博士求殷後,分 散為十餘姓,推求子孫,絕不能紀。時匡衡議,以為王 者存二王後,所以尊其先王而三統也。宜更立殷 後為始封君,而上承湯統。《禮記》孔子曰:「丘,殷人也,先 師所共傳」,宜以孔子世為湯後。上以其語不經,遂見 寢。至成帝時,梅福復言「宜封孔子後以奉湯祀。」綏和 元年,立二王後,推跡古文,以《左氏》《穀梁》《世本》《禮記》相 明,遂下詔封孔子世為殷紹嘉公,語在《成紀》。是時福 居家常以讀書養性為事。至元始中,王莽顓政,福一 朝棄妻子去九江,至今傳以為仙。其後人有見福於 會稽者,變姓名為吳市門卒云。
吳章 云敞
编辑按《漢書云敞傳》,「敞字幼孺,平陵人也。師事同縣吳章。 章治《尚書經》,為博士。平帝以中山王即帝位,年幼,莽 秉政,自號安漢公,以平帝母及外家衛氏留中山,不 得至京師。莽長子宇與吳章謀,夜以血塗莽門,若鬼 神之戒,冀以懼莽。事覺,殺宇,誅滅衛氏,章坐腰斬,磔 尸東市門。初,章為當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餘人」, 莽皆禁錮不得仕宦,門人盡更名他師。敞時為大司 徒掾,自劾吳章弟子,收抱章尸,歸棺葬之,京師稱焉。 車騎將軍王舜高其志節,薦為中郎諫大夫。莽篡位以病免。更始時,安車徵敞為御史大夫,復病免去,卒 于家。
金涉 金欽
编辑按《漢書金日磾傳》:「日磾弟倫為黃門郎。倫子安上賜 爵關內侯,封成都侯,四子:常敞、岑明常,光祿大夫。敞 為侍中,敞以世名忠孝,留侍成帝,為人正直,敢犯顏 色,左右憚之。敞子涉,明經節儉,諸儒稱之。成帝時,為 侍中都騎尉。哀帝即位,為奉車都尉,至長信少府。涉 之從父弟欽,舉明經為太子門大夫。哀帝即位,為太」 中大夫,給事中。平帝即位,徵為大司徒司直、京兆尹。 帝年幼,選置師友。大司徒孔光以明經高行,為孔氏 師;京兆尹金欽以家世忠孝,為金氏友。徙光祿大夫、 侍中,秩中二千石,封都成侯。欽以通經術,超擢侍帷 幄,重蒙厚恩,封襲爵號。欽弟遵,封侯,歷九卿位。
疏廣 疏受
编辑按《漢書疏廣傳》:「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明 《春秋》,家居教授,學者自遠方至。徵為博士、太中大夫。 地節三年,立皇太子,選丙吉為太傅,廣為少傅。數月, 吉遷御史大夫,廣徙為太傅。廣兄子受,字公子,亦以 賢良舉,為太子家令。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宣帝幸 太子宮,受迎謁應對,及置酒宴,奉觴上壽,辭禮閑雅」, 上甚驩說。頃之,拜受為少傅,在位五歲。皇太子年十 二,通《論語》《孝經》。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 此不去,懼有後悔。豈如父子相隨出關,歸老故鄉,以 壽命終,不亦善乎!」受叩首曰:「從大人議。」即日父子俱 移病,滿三月賜告。廣遂稱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 篤老,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 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 數百兩,辭決而去。及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 歎息,為之下泣,皆以壽終。
薛廣德
编辑按《漢書薛廣德傳》:「廣德,字長卿,沛郡相人也。以《魯詩》 教授楚國,龔勝、舍師事焉。蕭望之為御史大夫,除廣 德為屬,數與論議,器之,薦廣德經行宜充本朝,為博 士,論石渠,遷諫大夫,代貢禹為長信少府、御史大夫。 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及為三公,直言諫爭。後月餘, 以歲惡民流,與丞相定國、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俱」 乞骸骨,皆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東歸沛,太守迎 之界上。沛㠯為「榮縣。其安車傳子孫。」
平當
编辑按《漢書平當傳》,「當字子思,祖父徙平陵。當㠯明經為 博士,公卿薦當論議通明,給事中。每有災異,當輒傅 經術,言得失,文雅。雖不能及蕭望之、匡衡,然指意略 同。自元帝時,韋元成為丞相,奏罷太上皇寢廟園,當 上書言:『臣聞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三十年 之間,道德和洽,制禮興樂,災害不生,禍亂不作。今聖』」 漢受命而王,繼體承業,二百餘年,孜孜不怠,政令清 矣。然風俗未和,陰陽未調,災害數見。意者大本有不 立與?何德化休徵不應之久也?旤福不虛,必有因而 至者焉。宜深跡其道而務修其本。昔者帝堯南面而 治,先克明峻德,以親九族,而化及萬國。《孝經》曰:「天地 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 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夫孝子善述人之志,周 公既成文、武之業,而制作禮樂,修嚴父配天之事,知 文王不欲㠯子臨父,故推而序之,上極於后稷而㠯 配天。此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也。高皇帝聖德,受命 有天下,尊太上皇,猶周文、武之追王太王、王季也。此 漢之始祖,後嗣所宜「尊奉,㠯廣盛德,孝之至也。《書》云: 『正稽古,建功立事,可㠯永年,傳於無窮』。」上納其言,下 詔復太上皇寢廟。園後㠯經明《禹貢》,使行河,為騎都 尉,領河隄。哀帝即位,徵當為光祿大夫。後為光祿勳、 御史大夫,至丞相,賜爵關內侯。子晏,㠯明經歷位大 司徒,封防鄉侯。漢興,唯韋平父子至宰相。
彭宣
编辑按《漢書彭宣傳》:「宣字子佩,淮陽陽夏人也。治《易》,事張 禹,舉為博士,遷東平太傅。禹以帝師見尊信,薦宣經 明有威重,可任政事,繇是入為右扶風。元壽元年為 大司空,封長平侯。哀帝崩,王莽為大司馬,秉政專權。 宣乞骸骨歸,居國數年,薨。」
王吉
编辑按《漢書王吉傳》:「吉字子陽,琅邪皋虞人也。少好學,明 經,㠯郡吏舉孝廉,為郎,遷雲陽令,舉賢良,為昌邑中 尉。而王好遊獵,吉上疏諫,王雖不遵道,然猶知敬禮, 吉甚得輔弼之義。昭帝崩,霍光迎昌邑王,吉即奏書 戒王。王即位,以淫亂廢。吉與龔遂㠯忠直數諫正,得 減死為城旦,復徵為博士、諫大夫。宣帝頗修武帝故」 事,吉上疏言得失。上㠯其言迂闊,不甚寵異,遂謝病 歸。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言其取 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徵貢禹與吉。吉年老,道 病卒,上悼之。初,吉兼通《五經》,能為《騶氏春秋》,㠯《詩》《論語》教授,好梁丘賀說《易》,令子駿受焉。駿以孝廉為郎, 左曹陳咸薦駿賢,父子經明行修,宜「顯以厲俗。」遷諫 大夫,為御史大夫。
貢禹
编辑按《漢書貢禹傳》:「禹字少翁,琅邪人也。㠯明經潔行著 聞,徵為博士。元帝初即位,徵禹為諫大夫。是時年歲 不登,郡國多困,禹奏言天子善其忠,迺下詔令太僕 減食穀馬,水衡減食肉獸,省宜春下苑㠯與貧民。遷 禹為光祿大夫。又上書乞骸骨。天子報曰:『朕以生有 伯夷之廉,史魚之直,守經據古,不阿當世,而云欲退, 意豈有所恨與』!」後為御史大夫,列於三公。自禹在位, 數言得失,書數十上,雖未盡從,然嘉其質直之意。為 御史大夫,數月卒。
龔勝 龔舍
编辑按《漢書兩龔傳》:「兩龔皆楚人也。勝字君賓,舍字君倩, 二人相友,並著名節,故世謂之楚兩龔。少皆好學明 經,勝為郡吏,舍不仕。久之,楚王入朝,聞舍高明,聘舍 為常侍,不得己,隨王歸國,固辭,願卒學,復至長安。勝 舉茂才,哀帝徵為諫大夫,引見勝,薦舍,有詔為駕。龔 舍、侯嘉至,皆為諫大夫。勝居諫大夫,數上書言百姓 貧,盜賊多,吏不良,風俗薄,災異數見,不可不憂,祖述 王吉、貢禹之意。」二歲餘,遷光祿大夫。哀帝崩,王莽秉 政,乞骸骨歸。初,龔舍以勝薦為諫大夫,病免。復徵為 博士,又病去。帝遣使者即楚拜舍為太山太守。既 至數月,上書乞骸骨,徵舍為光祿大夫,終不肯起,迺 遣歸。舍亦通《五經》,以《魯詩》教授舍。勝既歸鄉里,郡二 千石長吏初到官,皆至其家,如師弟子之禮。莽既篡 國,拜勝為講學祭酒,使者付璽書,再拜奉印綬,勝輒 推不受,謂:「吾受漢家厚恩,亡㠯報。今年老矣,旦暮入 地誼,豈㠯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語畢,遂不復開 口飲食,積十四日死。死時七十九矣。門人衰絰治喪 者百數。
鮑宣
编辑按《漢書鮑宣傳》:「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學明經。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薦宣為諫大夫,遷豫州牧。時帝 祖母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稱尊號,封爵親屬,孔光、 師丹、何武、傅喜失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並進,董 賢貴幸。宣上書諫曰:『朝廷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 魁壘之士,論議通古今,喟然動眾心,憂國如饑渴者, 臣未見也』。」敦外親小童及幸臣董賢等,在公門省戶 下,陛下欲與此共承天地,安海內,甚難,宜㠯時罷退。 及外親幼童未通經術者,皆宜令休就師傅。急徵故 大司馬傅喜,使領外親。故大司空何武、師丹,故丞相 孔光、故左將軍彭宣,皆更博士,位皆歷三公,智謀威 信,可與建教化,圖安危。龔勝為司直,「郡國皆慎選舉, 三輔委輸官不敢為姦,可大委任也。惟陛下少留神 明,覽《五經》之文,原聖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臣宣 吶鈍於辭,不勝惓惓,盡死節而己。」上㠯宣名儒,優容 之。明年正月朔,日蝕,上迺徵孔光,免孫寵、息夫躬,罷 侍中、諸曹、黃門郎數十人。宣復上書。上納宣言,徵何 武、彭宣,旬月皆復為三公,拜宣為司隸。平帝即位,王 莽秉政,誅漢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世 祖即位,兩龔、鮑宣子孫皆見褒表至大官。
韋賢
编辑按《漢書韋賢傳》:「賢字長孺,魯國鄒人也。其先韋孟,家 本彭城,卒于鄒。自孟至賢五世。賢為人質朴少欲,篤 志於學,兼通《禮》《尚書》,㠯《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徵為 博士,給事中,進授昭帝詩,遷光祿大夫詹事,至大鴻 臚。宣帝即位,賜爵關內侯,徙為長信少府,㠯先帝師, 甚見尊重。本始三年,代蔡義為丞相,封扶陽侯。地節」 三年,乞骸骨,賜第一區。丞相致仕自賢始。年八十二 薨,諡曰節侯。少子元成,復㠯明經歷,位至丞相。故鄒、 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韋元成
编辑按《漢書韋賢傳》:「元成,字少翁,㠯父任為郎。少好學,修 父業,尤謙遜下士。㠯明經擢諫大夫,遷大河都尉。初, 元成兄弘當為嗣,坐事,元成當襲爵,㠯病狂不應召。 丞相御史疑其欲讓爵避兄者,㠯元成實不病,劾奏 之,不得已受爵。宣帝高其節,㠯元成為河南太守,兄 弘太山都尉,遷東海太守。數歲,元成徵為未央衛尉」, 遷太常。上欲感風憲王輔以禮讓之臣,迺拜元成為 淮陽中尉。是時王未就國,元成受詔與太子太傅蕭 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條奏其對。元 帝即位,遷太子太傅。永光中,代于定國於丞相。建昭 三年薨,諡曰共侯。
魏相
编辑按《漢書魏相傳》:「相字弱翁,濟陰定陶人也。徙平陵。少 學《易》,為郡卒史。舉賢良,㠯對策高第,為茂陵令,徵為 諫大夫。宣帝即位,為大司農,遷御史大夫。四歲,霍光 薨,上以其子禹為右將軍,兄子山領尚書事,相因奏 封事言:《春秋》譏世卿,惡宋三世為大夫及魯季孫之專權。今光子兄子昆弟、諸婿據權勢,驕奢放縱,宜有」 以損奪其權,以固萬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宣帝善之。 韋賢以老病免相,遂代為丞相,封高平侯。相明《易經》, 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方 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已。數條漢興已來國家便宜行 事,及賢臣賈誼、鼉錯、董仲舒等所言,奏請施行之,上 納用焉。神爵三年薨,諡曰憲侯。
眭弘
编辑按《漢書眭弘傳》,弘字孟,魯國蕃人也。從嬴公受《春秋》, 以明經為議郎,至符節令。孝昭元鳳三年正月,泰山 萊蕪山南有大石自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是 時昌邑有枯社木臥復生。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 臥地,亦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己立」 孟推《春秋》之意,以為石柳皆陰類,下民之象。而泰山 「者,岱宗之嶽,王者易姓告代之處。今大石自立,僵柳 復起,非人力所為,此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枯社木 復生,故廢之家,公孫氏當復興者也。」孟即說曰:「先師 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 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漢帝宜求索賢人,禪以帝位, 以承順天命。」時昭帝幼,大將軍霍光秉政,惡之,下其 書。廷尉,奏「孟妄設祅言惑眾,大逆不道」,伏誅。後五年, 孝宣帝興于民間,即位,徵孟子為郎。
夏侯始昌
编辑按《漢書夏侯始昌傳》:「夏侯始昌,魯人也。通五經,以《齊 詩》《尚書》教授。自董仲舒、韓嬰死後,武帝得始昌,甚重 之。始昌明於陰陽,先言柏梁臺災日至,期日果災。時 昌邑王以少子愛上為選師。始昌為太傅,年老以壽 終。族子勝亦以儒顯名。」
夏侯勝 夏侯建
编辑按《漢書夏侯勝傳》,「勝字長公,初,魯共王分魯西寧鄉 以封子節侯,別屬大河。大河後更名東平,故勝為東 平人。勝少孤,好學,從始昌受《尚書》及《洪範五行傳》,說 災異。後事蕳卿,又從歐陽氏問,為學精熟,所問非一 師也。善說禮服。徵為博士、光祿大夫。會昭帝崩,昌邑 王嗣位,數出,勝當乘輿前諫曰:『天久陰而不雨,臣下 有謀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謂勝為祅言,縛以屬 吏。吏白大將軍霍光,光不舉法。是時,光與車騎將軍 張安世謀欲廢昌邑王。光讓安世,以為泄語,安世實 不言。迺召問勝,勝對言:「在《洪範傳》曰:『皇之不極,厥罰 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惡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謀。」 光、安世大驚,以此益重經術士。後十餘日,光卒,與安 世共白太后,廢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為群臣奏事 東宮,太后省政宜知經術,白令勝用《尚書》授太后,遷 長信少府,賜爵關內侯,以與謀廢立,定策,安宗廟,益 千戶。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詔丞相御史曰:「朕以眇 身蒙遺德,承聖業,奉宗廟,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 誼,厲威武,北征匈奴」,單于遠遁;南平氐、羌、昆明、甌駱、 兩越,東定薉貉、朝鮮,廓地斥境,立郡縣,百蠻率服,款 塞自至。珍貢陳於宗廟,協音律,造樂歌,薦上帝,封太 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開聖緒,尊賢顯功,興滅 繼絕,褒周之後,備天地之禮,廣道術之路。「上天報況, 符瑞並應。寶鼎出,白麟獲,海效鉅魚,神人並見,山稱 萬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其 與列侯、二千石、博士議。」於是群臣大議廷中,皆曰:「宜 如詔書。」長信少府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 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 百姓流離,物故者過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里,或人 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不宜為立廟樂。」 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人臣 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 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 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 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 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 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勝、霸既久繫,霸欲 從勝受經,勝辭以罪死。霸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勝賢 其言,遂授之繫再更冬,講論不怠。至四年夏,關東四 十九郡同日地動,或山崩,壞城郭室屋,殺六千餘人。 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弔問吏民,賜死者棺錢。下 詔曰:「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業,託士民之上, 未能知群生。曩者地震北海、琅琊,壞祖宗廟,朕甚懼 焉。其與列侯、中二千石博問術士,有以應變,補朕之 闕,毋有所諱。」因大赦。勝出為諫大夫、給事中,霸為揚 州刺史。勝為人質樸守正,𥳑易亡威儀,見時謂上為 君,誤「相」字於前,上亦以是親信之。嘗見,出道上語,上 聞而讓勝,勝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揚之。堯言布於天 下,至今見誦。臣以為可傳,故傳耳。」朝廷每有大議,上 知勝素直,謂曰:「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勝復為長信 少府,遷太子太傅。受詔撰《尚書》《論語說》,賜黃金百斤。 年九十,卒官。賜冢塋,葬平陵。太后賜錢二百萬,為勝 素服五日,以報師傅之恩,儒者以為榮。始,勝每講授常謂諸生曰:「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 俛拾地芥耳。學經不明,不如歸耕。」勝從父子建,字長 卿,自師事勝及歐陽高,左右采獲。又從《五經》諸儒問 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具文飾說。勝非之 曰:「建所謂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勝。為學疏略, 難以應敵。建卒自顓門名經,為議郎、博士,至太子少 傅。勝子兼,為左曹、太中大夫。孫堯,至長信少府、司農、 鴻臚。曾孫蕃,郡守、州牧、長樂少府。勝同產弟子賞,為 梁內史。梁內史子定國,為豫章太守,而建子千秋亦 為少府、太子太傅。
按《儒林夏侯勝傳》:「勝其先夏侯都尉,從濟南張生受 《尚書》,以傳族子始昌。始昌傳勝,勝又事同郡蕳卿,蕑 卿者,兒寬門人。勝傳從兄子建,建又事歐陽高。勝至 長信少府,建太子太傅,自有傳。由是《尚書》有大、小夏 侯之學。」
焦延壽
编辑按《漢書京房傳》:「梁人焦延壽,字贛。贛貧賤,以好學得 幸梁王,王共其資用,令極意學。既成,為郡史察舉,補 小黃令,以候司先知姦邪,盜賊不得發,愛養吏民,化 行縣中。舉最,當遷三老。官屬上書願留贛,有詔許增 秩,留卒於小黃。贛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 其說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 溫為候,各有占驗,房用之尤精。」
京房
编辑按《漢書京房傳》:「房字君明,東郡頓丘人也,事梁人焦 延壽,好鍾律,知音聲。初元四年,以孝廉為郎。永光、建 昭間,西羌反,日蝕又久,青亡光,陰霧不精。房數上疏, 先言其將然,近數月,遠一歲,所言屢中。天子說之,數 召見,問,房對曰,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著。 末世以毀譽取人,故功業廢而致災異。宜令百官各 試其功,災異可息。」詔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課吏法》。 上令公卿朝臣與房會議溫室,皆以房言煩碎,令上 下相司,不可許。上意鄉之。時部刺史奏事京師,上召 見諸刺史,令房曉以課事。刺史復以為不可行,唯御 史大夫鄭弘、光祿大夫周堪初言不可,後善之。是時 中書令石顯顓權,顯友人五鹿充宗為尚書令,與房 同經論義相非。二人用事,房嘗宴見,問上曰:「幽厲之 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 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將以為賢也。」上曰:「賢之。」 曰:「然則今何以知其不賢也?」上曰:「以其時亂而君危, 知之。」房曰:「若是,任賢必治,任不肖必亂,必然之道也。 幽厲何不覺寤而更求賢曷為卒任不肖,以至於是?」 上曰:「臨亂之君,各賢其臣,令皆覺寤,天下安得危亡 之君?」房曰:「齊桓公、秦二世亦嘗聞此君,而非笑之。然 則任豎刁、趙高,政治日亂,盜賊滿山,何不以幽、厲卜 之而覺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來耳。」房因免 冠頓首曰:「《春秋》紀二百四十二年,災異以視萬世之 君。今陛下即位以來,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 地震石隕,夏霜冬雷,春凋秋榮,隕霜不殺,水旱螟蟲, 民人饑疫,盜賊不禁,刑人滿市,《春秋》所記災異盡備, 陛下視今為治邪?亂邪?」上曰:「亦極亂耳,尚何道?」房曰: 「今所任用者誰與?」上曰:「然。幸其瘉於彼,又以為不在 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後之視今, 猶今之視前也。」上良久迺曰:「今為亂者誰哉?」房曰:「明 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之,何故用之?」房曰:「上 最所信任,與圖事帷幄之中,進退天下之士者是矣。」 房指謂石顯,上亦知之,謂房曰:「已諭。」房罷出後,上令 房上弟子曉知考功課吏事者,欲試用之。房上:「中郎 任良、姚平願以為刺史試考功法,臣得通籍殿中,為 奏事以防壅塞。」石顯、五鹿充宗皆疾房,欲遠之,建言 宜試,以房為郡守。元帝於是以房為魏郡太守,秩八 百石,居得以考功法治郡。房自請願無屬刺史,得除 用他郡人,自第吏千石以下,歲竟乘傳奏事,天子許 焉。房自知數以論議為大臣所非,內與石顯、五鹿、充 宗有隙,不欲遠離左右,及為太守,憂懼。房以建昭三 年二月朔拜上封事曰:「辛酉以來,蒙氣衰去,太陽精 明,臣獨欣然,以為陛下有所定也。然少陰倍力而乘 消息,臣疑陛下雖行此道,猶不得如意,臣竊悼懼。守 陽平侯鳳欲見未得,至己卯,臣拜為太守。此言上雖 明,下猶勝之效也。臣出之後,恐必為用事所蔽,身死 而功不成,故願歲盡乘傳奏事,蒙哀見許。迺辛巳,蒙 氣復乘卦,太陽侵色,此上大夫覆陽而上意疑也。己 卯、庚辰之間,必有欲隔絕臣,令不得乘傳奏事者。」房 未發,上令陽平侯鳳承制詔房,止無乘傳奏事。房意 愈恐,去至新豐,因郵上封事曰:「臣前以六月中言《遯 卦》不效,《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為災,至其七月,涌水 出。臣弟子姚平謂臣曰:『房可謂知道,未可謂信道也。 房言災異未嘗不中,今涌水已出,道人當逐死,尚復 何言』?臣曰:『陛下至仁,於臣尤厚,雖言而死,臣猶言也』。 平又曰:『房可謂小忠,未可謂大忠也。昔秦時趙高用 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故秦之亂,正先趣之。今臣得出守郡,自詭效功,恐未效而死。惟陛 下無使臣塞涌水之異,當正先之死』』。」為姚平所笑。房 至陝,復上封事曰:「乃丙戌小雨,丁亥蒙氣去。然少陰 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氣復起。此陛 下欲正消息,雜卦之黨并力而爭,消息之氣,不勝彊 弱,安危之機,不可不察。」己丑夜,有還風,盡辛卯,太陽 復侵色,至癸巳,日月相薄,此邪陰同力,而太陽為之 疑也。臣前曰「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異。」臣願出任,良 試考功,臣得居內,星亡之異可去。議者知如此於身 不利,臣不可蔽,故云使弟子不若試師。臣為刺史,又 當奏事,故復云為刺史。恐太守不與同心,不若以為 太守,此其所以隔絕臣也。陛下不違「其言而遂聽之, 此迺蒙氣所以不解,太陽亡色者也。臣去朝稍遠,太 陽侵色益甚,惟陛下無難還臣,而易逆天意。邪說雖 安於人,天氣必變,故人可欺,天不可欺也。願陛下察 焉。」房去月餘,竟徵下獄。初,淮陽憲王舅張博從房受 學,以女妻房,房與相親,每朝見,輒為博道其語,以為 上意,欲用房議。而群臣惡其害己,故為眾所排。博曰: 「淮陽王上親弟,敏達好政,欲為國忠。今欲令王上書, 求入朝,得佐助房。」房曰:「得無不可?」博曰:「前楚王朝薦 士,何為不可?」房曰:「中書令石顯,尚書令五鹿君,相與 合同,巧佞之人也,事縣官十餘年,及丞相韋侯皆久 亡補於民,可謂亡功矣。此尤不欲行考功者也。淮陽 王即朝見,勸上行考功事善;不然,但言丞相、中書令 任事,久而不治,可休丞相,以御史大夫鄭弘代之,遷 中書令,置他官,以鉤盾令徐立代之。如此,房考功事 得施行矣。」博具從房記諸所說災異事,因令房為淮 陽王作《求朝奏草》,皆持柬與淮陽王石顯微。司具知 之,以房親近,未敢言。及房出守郡,顯告房與張博通 謀,非謗政治,歸惡天子,詿誤諸侯王,語在《憲王傳》。初, 房見道幽、厲事,出為御史大夫鄭弘言之,房、博皆棄 市,弘坐免為庶人。房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死時 年四十一。
按《儒林京房傳》,「房受《易》梁人焦延壽。延壽云,嘗從孟 喜問《易》。會喜死,房以為延壽《易》即孟氏學,翟牧、白生 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時,劉向校書,考《易》說,以為諸 《易》家說,皆祖田何、楊叔、丁將軍,大誼略同。唯京氏為 異黨,焦延壽獨得隱士之說,託之孟氏,不相與同。房 以明災異得幸,為石顯所譖誅。自有傳《易》。房受東海 殷嘉、河東姚平、河南乘弘,皆為郎博士,由是《易》有京 氏之學。
翼奉
编辑按《漢書翼奉傳》:「奉字少君,東海下邳人也。治《齊詩》,與 蕭望之、匡衡同師。三人經術皆明,衡為後進,望之施 之政事,而奉惇學不仕,好律歷陰陽之占。元帝初即 位,諸儒薦之,徵待詔宦者署,數言事,宴見,天子敬焉。 上㠯奉為中郎。明年二月戊午,地震。七月己酉,地復 震。上曰:『有可㠯便萬姓者,各條奏,悉意陳朕過失,靡 有所諱』。」因舉直言極諫之士奉奏封事曰:「臣聞之於 師曰:『天地設位,懸日月,布星辰,分陰陽,定四時,列五 行,以視聖人,名之曰道。聖人見道,然後知王治之象, 故畫州土,建君臣,立律歷,陳成敗,以視賢者,名之曰 經。賢者見經,然後知人道之務,則《詩》《書》《易》《春秋》《禮》《樂》 是也。《易》有陰陽,《詩》有五際,《春秋》有災』」異,皆別終始,推 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至秦迺不說,傷之以 法,是以大道不通,至於滅亡。今陛下聖明,深懷要道, 燭臨四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遺。罷省不急之用,振救 貧困,賦醫藥,賜棺錢,恩澤甚厚。又舉直言,求過失。盛 德純備,天下幸甚!臣奉竊學《齊詩》,聞「五際」之要,「十月 之交」篇,知日蝕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猶巢居知風,穴 處知雨,亦不足多,適所習耳。臣聞人氣內逆,則感動 天地。天變見於星氣日蝕,地變見於奇物震動。所以 然者,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有五藏六體。」五藏 象天,六體象地。故藏病則氣色發於面,體病則欠申 動於貌。今年太陰建於甲戌,律以庚寅初用事,歷以 甲午從春,歷中甲庚,律得參陽,性中仁義,情得公正 貞廉,百年之精歲也。正以精歲本首王位日臨,中時, 接律而地大震。其後連月久陰,雖有大令,猶不能復, 陰氣盛矣。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親親;必有異姓, 以明賢賢。此聖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同姓親而易 進,異姓疏而難通,故同姓一,異姓五,迺為「平均。」今左 右亡同姓,獨以舅后之家為親,異姓之臣又疏。二后 之黨滿朝。非特處位勢尤,奢僭過度,呂、霍、上官足以 卜之,甚非愛人之道,又非後嗣之長策也。陰氣之盛, 不亦宜乎!臣又聞未央、建章、甘泉宮才人,各以百數, 皆不得天性。若杜陵園,其已御見者,臣子不敢有言。 雖然,太皇太后之事也。及諸侯王園,與其後宮,宜為 設員,出其過制者,此損陰氣,應天救邪之道也。今異 至不應,災將隨之。其法:大水,極陰生陽,反為大旱,甚 則有火災,《春秋》宋伯姬是矣。唯陛下財察。奉以中郎 為博士,諫大夫,年老以壽終
李尋
编辑按《漢書李尋傳》:「尋字子長,平陵人也。治《尚書》,與鄭寬 中等守師法教授。尋獨好《洪範》災異,又學天文月令 陰陽,事丞相翟方進。方進亦善為星歷,除尋為吏。帝 舅曲陽侯王根輔政,數虛己問尋,於是薦尋。哀帝初 即位,召尋待詔黃門。上雖不從尋言,然采其語,每有 非常輒問尋,尋對屢中,遷黃門侍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