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155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五十五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漕運部彙考一 编辑

秦。《始皇》一則

《漢》。高祖二則 ,文帝一則 。武帝,《元光》一則 ,《元朔》一則 ,《元狩》一則 ,《元鼎》二則 ,元封一則 。昭帝,《元鳳》二則 。宣帝,《元康》一則 ,《五鳳》一則 ,哀帝一則。後漢:光武帝建武七則 章帝建初二則 安帝永初一則 獻帝建安三則 後主建興四則

魏。「明帝《青龍》」 一則 ,《景初》一則 ,齊王《正始》一則 ,文帝《黃初》一則。晉。武帝泰始一則 咸寧一則 太康一則 惠帝永寧一則 永興一則 懷帝永嘉一則 成帝咸和一則 穆帝升平一則 哀帝隆和一則 興寧一則 廢帝太和一則 簡文帝咸安一則 孝武帝太元三則

宋:《武帝永初》一則。

《南齊》:《東昏侯永元》一則 。《和帝中興》一則。梁。武帝天監一則

北魏。《太武帝始光》,一則 。《太平真君》,一則 。《獻文帝》,一則 。《獻文帝皇興》,一則 。《孝文帝太和》,一則 。《宣武帝》,一則 。《孝明帝》,二則 。《孝明帝正光》,一則 。《孝昌》,一則。隋。文帝開皇四則 煬帝大業四則

《貨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漕運部彙考一 编辑

编辑

秦始皇始運糧於北河 编辑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按《主父偃傳》,偃諫伐匈 奴曰:「昔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 內為一功,齊三代務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 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 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 地,不足以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勝必殺之, 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秦皇帝 不聽,遂使蒙恬將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為境,地固 澤鹹鹵,不生五穀,然後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𣊻兵 露師十有餘年,死者不可勝數,終不能踰河而北,是 豈人眾不足,兵革不備哉?其勢不可也。又使天下蜚 芻輓粟,起於東腄、瑯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 鍾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於糧穰;女子紡績,不足 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路死者相 望」,蓋天下始畔秦也。

按:《續文獻通考》:「秦始皇時攻匈奴,自瑯琊轉輸至於 邊。」

编辑

高祖二年與楚戰滎陽蕭何轉漕給軍 编辑

按《漢書高祖本紀》:「二年五月,漢王與楚戰滎陽、南京、 索間,破之。築甬道屬河,以取敖倉粟。」

孟康曰:敖,地名,在滎陽西北,山上臨河,有大倉。

按《蕭何傳》,何為丞相。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 關中,計戶轉漕給軍。後列侯畢已受封,奏位次,皆曰: 「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上已橈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 何第一。關內侯鄂千秋時為謁者,進曰:「曹參雖有野 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 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乏絕者數矣。夫 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 食不乏,此萬世功也。今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 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上曰:「善。」乃令何第 一。

按:《史記自序》:「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鎮撫山 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作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年,漕轉關東粟以給中都。

按《漢書高祖本紀》不載。按《食貨志》:「高祖約法省禁, 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而山 川園池市肆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湯沐邑,皆 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子之經費。漕轉關東粟以給 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

按《史記平準書注索隱》曰:「《說文》云:『漕水轉穀也』。一云 車運曰轉,水運曰漕。中都,猶都內也,皆天子之倉府, 以給中都官者,即今太倉以穡官儲者也。」

文帝  年募民能轉粟於邊者拜爵 编辑

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史記平準書》:「孝文時匈 奴數侵盜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食者於 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

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按《溝洫志》,鄭當時為大司 農,言「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上,度六月罷,而渭水道九 百餘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 三百餘里,徑易漕度可令三月罷。罷而渠下民田萬 餘頃又可得以溉。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 穀。」上以為然,令齊人水工徐伯表發卒數萬人穿漕 渠,三歲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後漕稍多,而渠下之民 頗得以溉矣。後河東守番係言:「漕從山東西,歲百餘 萬石,更底柱之艱,敗亡甚多而煩費。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頃。故盡 河堧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穀二百 萬石以上。穀從渭上,與關中無異,而底柱之東,可毋 復漕。」上以為然,發卒數萬人作渠田。數歲,河移徙,渠 不利,田者不能償種。久之,河東渠田廢,予越人,令少 府以為稍入。其後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 御史大夫張湯。湯問之,言:「抵蜀從故道,故道多阪,回 遠。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 渭,皆可以行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絕水至斜, 間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渭。如此,漢中穀可致,而山 東從沔無限,便於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 擬於巴蜀。」上以為然,拜湯子卬為漢中守,發數萬人 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按《食貨志》:「先是十餘歲,河決灌梁,楚地固已數困。」

而緣河之郡隄塞,河輒壞決,費不可勝計。其後番係 欲省底柱之漕,穿汾河渠以為溉田。鄭當時為渭漕 回遠,鑿漕直渠,自長安至華陰,而朔方亦穿溉渠,作 者各數萬人,歷二三期而功未就,費亦各以鉅萬十 數。

元朔 年始通西南夷道千里餽糧又築朔方轉漕數百萬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朔二年春正月,遣將軍衛青、李 息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按《食貨志》,「衛青歲以 數萬騎出擊匈奴,遂取河南地,築朔方。時又通西南 夷道,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餽饟,率十餘鍾致一石, 散幣於卭僰以輯之。數歲而道不通,蠻夷因以數攻, 吏發兵誅之。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迺募豪民田 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於都內。東置滄海郡,人徒 之費,疑於南夷。又興十餘萬人築衛朔方,轉漕甚遠, 自山東咸被其勞,費數十百鉅萬。

元狩四年河漕度四百萬石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史記平準書》,「天子作柏 梁臺,高數十丈,宮室之修,由此日麗。乃分緡錢諸官, 而水衡、少府、大農、太僕各置農官,往往即郡縣比沒 入田田之。其沒入奴婢,分諸苑養狗馬禽獸,及與諸 官。諸官益新置多,徒奴婢眾,而下河漕度四百萬石, 及官自糴乃足。」

按《玉海》,「元狩四年,大將軍票騎擊胡,步軍轉者踵軍 數十萬矣。官多徒眾,而下河漕度四百萬石,及官自 糴乃足。」

元鼎二年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鼎二年秋九月,詔:「今水潦移於 江南,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 諭告。」

元鼎六年,初置張掖酒泉郡,發官卒田戍餽糧以給 之。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食貨志》:「初置張掖、酒泉 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 戍田之。中國繕道餽糧,遠者三千,近者千餘里,皆仰 給大農。」按玉海係元鼎六年

元封元年諸農各致粟山東漕益歲六百萬石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史記平準書》:「元封元年, 卜式貶秩為太子太傅,而桑弘羊為治粟都尉,領大 農。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令民能入粟甘 泉各有差,以復終身不告緡。他郡國各輸急處,而諸 農各致粟,山東漕益歲六百萬石。一歲之中,太倉、甘 泉倉滿,邊餘穀諸物均輸帛五百萬匹,民不益賦而 天下用饒。」於是《弘羊》賜爵左庶長,黃金再百斤焉。

昭帝元鳳二年昭減漕三百萬石 编辑

按《漢書昭帝本紀》:元鳳二年六月詔曰:「朕閔百姓未 贍,前年減漕三百萬石。」

師古曰:「減省轉漕,所以休力役也。」

元鳳三年,以水災,詔「止四年毋漕。」

按《漢書昭帝本紀》:元鳳三年「春正月詔曰:『迺者民被 水災,頗匱於食,朕虛倉廩,使使者振困乏,其止四年 毋漕』。」

宣帝元康 年遣使通渠轉穀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元康中,烏孫 烏就屠襲殺狂王,自立為昆彌。漢遣破羌將軍辛武 賢將兵萬五千人至燉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 井以西,欲通渠轉穀,積居廬倉以計之。」

五鳳四年糴諸郡穀以供京師省轉漕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五鳳四年春正月,大司農中丞耿 壽昌奏設常平倉,以給北邊,省轉漕,賜爵關內侯。 按《食貨志》:宣帝即位,用吏多選賢良,百姓安土,歲數 豐穰,穀至石五錢,農人少利。時大司農中丞耿壽昌 以善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五鳳中奏言,「故事,歲 漕關東穀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宜糴三輔、 弘農、河東、上黨、太原郡穀足供京師,可以省關東漕 卒過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從其計。御史大夫 蕭望之奏言:「故御史屬徐宮家在東萊,言往年加海租,魚不出。長老皆言武帝時縣官嘗自漁,海魚不出, 後復予民,魚迺出。夫陰陽之感,物類相應,萬事盡然。 今壽昌欲近糴漕關內之穀,築倉治船,費直二萬萬 餘,有動眾之功,恐生旱氣,民被其災。壽昌習於商功 分銖之事,其深計遠慮,誠未足任,宜且如故。」上不聽, 漕事果便。壽昌遂白令邊郡皆築倉,以穀賤時增其 賈而糴,以利農,穀貴時減賈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 之。上迺下詔賜壽昌爵關內侯。

哀帝   年欲穿長安城引漕注太倉不果 编辑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按《息夫躬傳》,哀帝即位,躬 為光祿大夫,言「秦開鄭國渠以富國彊兵。今京師土 地肥饒,可度地埶水泉,廣溉灌之利。天子使躬持節 領護三輔都水。躬立表欲穿長安城,引漕注太倉下, 以省轉輸。議不可成,乃止。」

後漢 编辑

光武帝建武元年河內太守寇恂轉輸給軍前後不絕 编辑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寇恂傳》,光武南定 河內,乃拜恂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光武謂恂曰:「河 內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 委公以河內,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 兵,勿令北度而已。」光武於是復北征燕、代。恂移書屬 縣,講兵肄射,伐淇園之竹,為矢百餘萬,養馬二千匹, 收租四百萬斛,轉以給軍。及光武上尊號即位,時軍 食急乏,恂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後不絕,尚書升斗以 稟百官,帝數《策書》勞問。

建武二年,使張純安集荊、徐、揚,部督委輸。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張純傳》,「純建武二 年,拜大中大夫,使將潁川突騎,安集荊、徐、揚,部督委 輸。」

建武七年二月辛巳,罷護漕都尉官。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云云。

建武八年,以西州兵人疲饉,大轉糧運。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來歙傳》,歙為中郎 將。建武八年,帝詔使留屯長安,悉監護諸將。歙上書 曰:「公孫述以隴西天水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今二 郡平蕩,則述智計窮矣。宜益選兵馬,儲積資糧。昔趙 之將帥多賈人,高帝懸之以重賞。今西州新破,兵人 疲饉,若招以財穀,則其眾可集。臣知國家所給非一, 用」度不足,然有不得已也。帝然之。於是大轉糧運。 按《東觀漢記》:來歙征公孫述,詔於汧積穀六萬斛,驢 四百頭負馱。

建武十二年,杜茂鎮守北邊,以驢車轉運。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杜茂傳》,「十二年,茂 鎮守北邊,發委輸金帛繒絮,供給軍士,并賜邊民冠 蓋相望。茂亦建屯田驢車轉運。」

建武十三年,從溫水漕運,以省驢車轉輸。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王霸傳》,「建武九年, 霸拜上谷太守,領屯兵。十三年,陳委輸可從溫水漕, 以省陸轉輸之勞,事皆施行。」

建武二十四年,張純穿陽渠,引洛水為漕。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張純傳》,「二十三年, 代杜林為大司空,在位慕曹參之跡,務於無為。明年, 上穿陽渠,引洛水為漕,百姓得其利。」

章帝建初三年夏四月己巳罷常山虖沱石臼河漕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云云按鄧訓傳永平中理虖 编辑

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 役,連年無「成,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沒溺死 者不可勝算。」建初三年,拜訓謁者,使監領其事。訓考 量隱括,知大功難立,具以上言,肅宗從之,遂罷其役, 更用驢輦,歲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千人。

建初八年。鄭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以通轉運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按《鄭弘傳》。「弘拜侍中。建 初八年。代鄭眾為大司農。舊交阯七郡貢獻轉運。皆 從東冶汎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係。弘奏開零陵 桂陽嶠道。於是夷通。」

安帝永初七年九月調濱水縣穀輸敖倉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獻帝建安元年天子還舊京張楊以糧迎於路 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三國魏志張楊傳》,「楊 拜安國將軍。建安元年,楊奉、董承、韓暹,挾天子還舊 京,糧乏,楊以糧迎道路。」

建安九年春正月,魏公濟河,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 道。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三國魏志武帝本紀》 云云。

建安 年,魏公鑿《平虜》、「泉州」二渠,入海通運。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三國魏志董昭傳》,「建 安三年,昭遷河南尹。鄴既定,為諫議大夫。後袁尚依 烏丸、蹋頓,太祖將征之,患軍糧難致,鑿平虜、泉州二 渠,入海通運,昭所建也

後主建興九年始以木牛運 编辑

按《三國蜀志後主傳》:「建興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 祁山,始以木牛運。」按《諸葛亮傳》:「九年,亮復出祁山, 以木牛運,糧盡退軍。」按《李嚴傳》,「嚴改名為平。九年 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 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 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 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

建興十年,作「流馬木牛。」

按:《三國蜀志後主傳》十年,「亮休士勸農於黃沙,作流 馬木牛。」按《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 牛流馬,皆出其意。《魏氏春秋》曰:亮集載作木牛。《流 馬法》曰:「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 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 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 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 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 為牛鞅,攝者為牛鞦䩜」,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 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流馬尺寸之 數,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 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 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 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 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 小與前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剋 去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 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 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 三斗。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 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 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 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 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建興十一年諸葛亮使諸軍運米集斜谷口。

按:《三國蜀志後主傳》:「十一年冬,亮使諸軍運米,集於 斜谷口,治斜谷邸閣。」

建興十二年,始以「流馬運。」

按:《三國蜀志後主傳》: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 以流馬運」

编辑

明帝青龍三年司馬懿運長安粟於鄴 编辑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晉書宣帝本紀》。「青 龍三年。關東饑。帝運長安粟五百萬斛於京師。」

景初二年司馬懿征公孫淵運船自遼口至城下 编辑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公孫度傳》:「景初二 年春,遣太尉司馬宣王征淵。六月,軍至遼東。淵遣將 軍卑衍、楊祚等步騎數萬,屯遼隧,圍塹二十餘里。宣 王軍至,令衍逆戰,宣王遣將軍胡遵等擊破之。宣王 令軍穿圍,引兵東南向,而急東北即趨襄平。衍等恐 襄平無守,夜走。諸軍進至首山,淵復遣衍等迎軍,殊 死」戰,復擊,大破之。遂進軍造城下為圍塹。會霖雨三 十餘日,遼水暴長,運船自遼口徑至城下。雨霽,起土 山,修櫓,為發石連弩射城中。淵窘急,糧盡,人相食,死 者甚多,將軍楊祚等降。

齊王正始三年開漕渠以廣運 编辑

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不載。按《鄧艾傳》,「艾遷尚書 郎,時欲廣田畜穀,為滅賊資,使艾行陳、項以東,至壽 春,艾以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 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漕運之道。乃著《濟河論》以 喻其指。又以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於許都,以 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 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上下田良,可省。許 昌左右諸稻田,并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 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 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 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 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 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興軍眾,泛舟而下, 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按晉書宣帝本紀系

正始三年。此系「二年肄」 訛。

按《晉書宣帝本紀》,「正始三年三月,奏穿廣漕渠,引河 入汴。」按《食貨志》,宣帝如艾計施行。遂北臨淮水,自 鍾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泚水,四百餘里,五里置一營, 營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 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於潁南潁北,穿渠三百餘里, 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 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每東南有事,大軍出征, 汎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

按《江南通志》:「鄧艾仕魏為典農計吏,司馬宣王辟為 掾,遷尚書郎,使行陳項以東至壽春,為廣農畜穀之 計。艾修復芍陂,開河渠,引水溉田,大集軍糧,又通漕運。每東南有事,大軍汎舟而下,達於江淮,資糧有儲, 而無水患。」

文帝黃初 年賈逵通運渠二百餘里 编辑

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不載。按《賈逵傳》,「文帝即位, 以逵為豫州刺史。逵遏鄢汝,造新陂,又斷山溜長谿 水,造小弋陽陂,又通運渠二百餘里,所謂賈侯渠者 也。」

编辑

武帝泰始十年鑿陝南山決河東注洛以通運漕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咸寧五年伐吳以張華為度支尚書量計運漕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五年十一月,大舉伐吳。按 《張華傳》,華武帝時拜中書令。初,帝潛與羊祜謀伐吳, 而群臣多以為不可,唯華贊成其計。其後祜疾篤,帝 遣華詣祜,問以伐吳之計。及將大舉,以華為度支尚 書,乃量計運漕,決定廟算。眾軍既進而未有剋獲,賈 充等奏誅華以謝天下。帝曰:「此是吾意,華但與吾同 耳。」時大臣皆以為未可輕進,華獨堅執以為必剋。及 吳滅,詔封為廣武縣侯,增邑萬戶。

太康元年杜預開楊口以通零桂之漕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杜預傳》,「預拜鎮南大將 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太康元年,孫皓既平,預以天下 雖安,忘戰必危,分據要害之地,以固維持之勢。舊水 道唯沔漢達江陵,千數百里,北無通路。又巴丘湖沅 湘之會,表裏山川,實為險固,荊蠻之所恃也。預乃開 楊口,起夏水,達巴陵千餘里,內瀉長江之險,外通零 桂」之漕。

惠帝永寧元年漕運南方米穀以濟中州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永寧元年春正月乙丑,趙王倫篡 帝位,夏四月,誅趙王倫。按《陳敏傳》,敏以部廉吏補 尚書倉部令史。及趙王倫篡逆,三王起義兵,久屯不 散,京師倉廩空虛。敏建議曰:「南方米穀,皆積數十年, 時將欲腐敗,而不漕運以濟中州,非所以救患周急 也。」朝廷從之,以敏為合肥度支,遷廣陵度支。

永興二年使大司農卜豫運糧給離石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按《劉元海載記》:「永興元年, 元海僭即漢王位。二年,東瀛公騰遣司馬瑜、周良、石 鮮等討之,次於離石汾城。元海遣其武牙將軍劉欽 等六軍距瑜等,四戰,瑜皆敗,欽振旅而歸。是歲,離石 大饑,遷於黎亭,以就邸閣穀。留其太尉劉宏、護軍馬 景守離石,使大司農卜豫運糧以給之。」

懷帝永嘉元年修千金堨以利漕運 编辑

按《晉書懷帝本紀》,「永嘉元年九月辛亥,始修千金堨 於許昌,以通運。」按《李矩傳》,「矩勇毅多權略,東海王 越以為汝陰太守。永嘉初,使矩與汝南太守袁孚率 眾修洛陽千金堨,以利運漕。」

成帝咸和六年發王公以下餘丁運米 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咸和六年春正月戊午,以運漕不 繼,發王公已下千餘丁,各運米六斛。」按《食貨志》:「六 年,以海賊寇抄,運漕不繼,發王公以下餘丁,各運米 六斛。是後頻年水災旱蝗,田收不至。」

穆帝升平三年詔王公以下十三戶借一人助度支運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升平三年「春三月甲辰,詔以比年 出軍糧運不繼,王公已下十三戶借一人,一年助運。」

按《食貨志》:「穆帝之世,頻有大軍,糧運不繼,制王公。」

以下十三戶,共借一人助度支運。

哀帝隆和元年運米五萬斛於洛陽 编辑

按:《晉書哀帝本紀》:「隆和元年八月,西中郎將袁真進 次汝南,運米五萬斛,以饋洛陽。」

興寧二年鑿陽儀道以通運 编辑

按《晉書哀帝本紀》,「興寧二年夏四月甲申,慕容暐遣 其將李洪侵許昌,王師敗績於懸瓠,朱斌奔於淮南, 朱輔退保彭城。桓溫遣西中郎將袁真、江夏相劉岵 等鑿陽儀道以通運。」

廢帝太和四年鑿鉅野以通舟運 编辑

按《晉書廢帝本紀》,太和四年,「夏四月庚戌,大司馬桓 溫帥眾伐慕容暐。秋七月辛卯,暐將慕容垂帥眾距 溫,溫擊敗之。九月戊寅,桓溫裨將鄧遐、朱序遇暐將 傅末波於林渚,又大破之。戊子,溫至枋頭,景申,以糧 運不繼,焚舟而歸。」按《桓溫傳》,「太和四年,以溫領平 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率弟南中郎沖、西中郎袁真 步」騎五萬北伐,百官皆於南州祖道,都邑盡傾。軍次 胡陸,攻慕容暐將慕容忠,獲之。進次金鄉。時亢旱,水 道不通,乃鑿鉅野三百餘里以通舟運,自清水入河。 暐將慕容垂、傅末波等率眾八萬距溫,戰於林渚,溫 擊破之,遂至枋頭。先使袁真伐譙梁,開石門以通運, 真討譙梁,皆平之,而不能開石門,軍糧「竭盡,溫焚舟 步退,自東燕出倉垣,經陳留,鑿井而飲。」按《慕容暐 載記》,晉大司馬桓溫伐暐,暐以慕容德為征南將軍, 率眾五萬距溫,使其散騎侍郎樂嵩乞師於苻堅。堅遣將軍苟池率眾二萬,出自洛陽,師於潁川,外為赴 援,內實觀隙,有兼并之志矣。慕容德屯於石門,絕溫 糧漕。豫州刺史李邦率州兵五千斷溫餽運。溫頻戰 不利,糧運復絕;又聞堅師之至,乃焚舟棄甲而退。

簡文帝咸安元年詔權停京都糧運 编辑

按《晉書簡文帝本紀》:「咸安元年十二月戊子,詔以京 都有經年之儲,權停一年之運。」

孝武帝太元 年詔運米荊州以供軍資 编辑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桓沖傳》,「寧康中,沖領 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既到江陵,時苻堅彊盛,沖移 鎮上明。詔以荊州水旱饑荒,又沖新移草創,歲運米 三十萬斛以供軍資,須年豐乃止。」

太元六年春正月丁酉,初置督運御史官。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太元九年,謝元堰呂梁水,樹柵擁流,以利運漕。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九年九月辛卯,前鋒都督謝元 攻苻堅將兗州刺史張崇於鄄城,克之。」按《謝元傳》, 「謝安奏苻堅喪敗,宜乘其釁,會以元為前鋒都督,率 冠軍將軍桓石虔徑造渦、潁,經略舊都。元復率眾次 於彭城,遣參軍劉襲攻堅兗州刺史張崇於鄄城,走 之。使劉」牢之守鄄城。兗州既平,元患水道險澀,糧運 艱難,用督護聞人奭謀,「堰呂梁水樹柵,立七埭為派, 擁二岸之流,以利運漕」,自此公私利便。

编辑

武帝永初三年運米賦給秦雝流戶 编辑

按《宋書武帝本紀》,永初三年「三月己未,秦雝流戶悉 南入梁州,庚申,送綜絹萬匹,荊雝州運米,委州刺史 隨宜賦給。」

南齊 编辑

東昏侯永元二年運糧百四十餘船送張沖使拒西師 编辑

按《南齊書東昏侯本紀》,不載。按《張沖傳》,「永元元年, 沖為豫州刺史,明年,遷郢州刺史。梁王義師起,東昏 遣驍騎將軍薛元嗣、制局監暨榮伯領兵及糧運百 四十餘船送沖,使拒西師。」

和帝中興元年蕭衍令鄭紹叔都督江湘糧運 编辑

按《南齊書》和帝本紀,不載按《梁書武帝本紀》,南康 王即帝位於江陵,改永元三年為中興元年,遙廢東 昏為涪陵王,以高祖為尚書左僕射,加征東大將軍, 都督征討諸軍事。五月,東昏遣寧朔將軍吳子陽、軍 主光子衿等十三軍,敕郢州進據巴口。六月,西臺遣 衛尉席闡文勞軍齎蕭穎胄等議,謂高祖曰:「今頓兵 兩岸,不併軍圍郢,定西陽、武昌,取江州,此機已失。莫 若請救於魏,與北連和,猶為上策。」高祖謂闡文曰:「漢 口路通荊、雍,控引秦、梁,糧運資儲,聽此氣息,所以兵 厭漢口,連給數州。今若併軍圍城,又分兵前進,魯山 必阻沔路,所謂搤喉。若糧運不通,自然離散矣。」九月, 留少府長史鄭紹叔守江州城。按《鄭紹叔傳》,「高祖 為雍州刺史,紹叔間道西歸,補寧蠻長史。義師起為 冠軍將軍,改驍騎將軍,侍從東下江州,留紹叔監州, 都督江湘二州糧運,事無闕乏。」

按《江西通志》:鄭紹叔,滎陽開封人。梁武帝臨司州,命 為中兵參軍,領長流。帝罷州還京師,紹叔請從,帝不 可。及帝為雍州,紹叔間道西歸,補寧蠻長史、扶風太 守。帝初起兵,紹叔為冠軍,改驃騎將軍,從帝東下。江 州平,留紹叔監州事。謂曰:「蕭何鎮關中,漢祖得成山 東之業;寇恂守河內,光武得建河北之基。今之九江, 昔之河內,今我故留卿以為羽翼。前途不捷,我當其 咎,糧運不繼,卿任其責。」於是督江、湘糧運,事無闕乏。

编辑

武帝天監 年以沈瑀催督運轉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沈瑀傳》:「高祖即位,范雲 深薦瑀,自暨陽令擢兼尚書右丞。時天下初定,陳伯 之表瑀催督運轉,軍國獲濟,高祖以為能,遷尚書駕 部郎。」

北魏 编辑

太武帝始光二年北伐蠕蠕詔司馬楚之等督運以繼大軍 编辑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始光二年五月,詔天下十家,發 大牛一頭運粟塞上。冬十月癸卯,車駕北伐,平陽王 長孫翰等絕漠追之,蠕蠕北走。」按《司馬楚之傳》,世 祖初,楚之督關中諸軍。車駕伐蠕蠕,詔楚之與濟陰 公盧中山等督運,以繼大軍。時鎮北將軍封沓亡入 蠕蠕,說令擊楚之等,以絕糧運。

太平真君七年詔造船運穀永以為式 编辑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不載。按《刁雍傳》,雍真君五年, 以本將軍為薄骨律鎮將。七年表曰:「奉詔高平、安定、 統萬及臣所守四鎮,出車五千乘,運屯穀五十萬斛, 付沃野鎮,以供軍糧。臣鎮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 輕車來往,猶以為難,設令載穀不過二十石,每涉深 沙,必致滯陷。又穀在河西,轉至沃野,越渡大河,計車五」千乘,運十萬斛,百餘日乃得一返,大廢生民耕墾 之業。車牛艱阻,難可全至,一歲不過二運,五十萬斛 乃經三年。臣前被詔,有可以便國利民者動靜以聞。 臣聞鄭、白之渠,遠引淮海之粟,泝流數千,周年乃得 一至,猶稱國有儲糧,民用安樂。今求於牽屯山河水 之次,造船二百艘,二船為一舫,一船勝「穀二千斛,一 舫十人,計須千人。臣鎮內之兵,率皆習水,一運二十 萬斛,方舟順流,五日而至。自沃野牽上,十日還到,合 六十日得一返。從三月至九月,三返運送六十萬斛。 計用人功,輕於車運,十倍有餘。不費牛力,又不廢田。」 詔曰:「知欲造船運穀,一冬即成,大省民力,既不費牛, 又不廢田,甚善。非但一」運,自可永以為式。令別下統 萬鎮出兵,以供運穀,卿鎮可出百兵為船工,豈可專 廢千人須遣船匠,猶須卿指授,未可專主也。諸有益 國利民如此者,續復以聞。

獻文帝   年運冀相濟兗四州粟以濟新民 编辑

按《魏書獻文帝本紀》,不載。按《尉元傳》,天安元年,薛 安都以徐州內附,顯祖以元為鎮南大將軍。元表曰: 「彭城倉廩虛罄,人有饑色,求運冀、相、濟、兗四州粟,取 張永所棄船九百艘,沿清運致,可以濟救新民。」顯祖 從之。

皇興四年北伐蠕蠕詔陸馛督兵運糧按魏書獻文帝本紀皇興四年秋八月蠕蠕犯塞九月丙寅輿駕北伐大破虜眾按陸俟傳俟長子馛 编辑

顯祖時,封建安王。車駕親討蠕蠕,詔馛為選部尚書, 錄留臺事,督兵運糧,一委處分。

孝文帝太和七年詔青齊光東徐四州民運倉粟復租算 编辑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七年春正月丁卯,詔青、齊、 光、東徐四州之民戶運倉粟二十萬石送瑕丘、琅邪, 復租算一年。」

宣武帝   年議修汴蔡二渠以通邊運 编辑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不載。按《崔亮傳》,「世宗親政,亮 遷度支尚書,議修汴、蔡二渠,以通邊運,公私賴焉。」

孝明帝   年始於小平右門白馬等處立邸閣置倉以便轉運 编辑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按《食貨志》:「自魏德既廣 西域,東夷貢其珍物,充於王府。又於南垂立互市,以 致南貨,羽毛齒革之屬,無遠不至。神龜、正光之際,府 藏盈溢,靈太后曾令公卿已下,任力負物而取之,又 數賚禁內左右,所費無貲,而不能一丐百姓也。自徐 揚內附之後,仍世經略江淮,於是轉運中州,以實邊 鎮」,百姓疲於道路,乃令番戍之兵,營起屯田,又收內 郡兵資,與民和糴,積為邊備。有司又請於水運之次, 隨便置倉,乃於小平、右門、白馬津、漳涯、黑水、濟州、陳 郡、大梁凡八所,各立邸閣。每軍國有須,應機漕引,自 此費役微省。

年,以三門都將薛欽言,「京西等處皆以船代。」

《車運》。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按《食貨志》:三門都將薛 欽上言:「計京西水次汾、華二州,恆農、河北、河東、正平、 平陽五郡,年常綿絹及貲麻,皆折公物,雇車牛送京, 道險人敝,費公損私。略計華州一車,官酬絹八匹三 丈九尺,別有私民雇價布六十匹。河東一車,官酬絹 五匹二丈,別有私民雇價布五十匹。自餘州郡,雖未 練」多少,推之遠近,應不減此。今求車取雇絹三匹,市 材造船,不勞採斫。計船一艘,舉十三車,車取三匹,合 有三十九匹。雇作手并匠及船上雜具食直,足以成 船,計一船剩絹七十八匹,布七百八十匹。又租車一 乘,《官格》四十斛成載。私民雇價,遠者五斗布一匹,近 者一石布一匹,準其私費。一車布遠者「八十匹,近者 四十匹。造船一艘,計舉七百石,準其雇價,應有一千 四百匹。今取布三百匹,造船一艘,并船上覆治雜事, 計一船有剩布一千一百匹。又其造船之處,皆須鋸 材人功,并削船茹,依功多少,即給當州郡門兵,不假 更召。」汾州有租調之處,去汾不過百里;華州去河不 滿六十,並令計程依舊「酬價,車送船所,船之所運,唯 達雷陂。其陸路從雷陂至倉庫,調一車雇絹一匹,租 一車布五匹,則於公私為便。」尚書度支郎中朱元旭 計稱:「效立於公,濟民為本;政列於朝,潤國是先。故大 禹疏決,以通四載之宜;有漢穿引,受納百川之用。厥 績顯於當時,嘉聲播於圖史。今校薛欽之說,雖跡驗 未彰,而」指況甚善。所云「以船代車」,是其策之長者。若 以門兵造舟,便為闕彼防禦,無容全依。宜令取雇車 之物,市材執作,及倉庫所須,悉以營辦。七月之始,十 月初旬,令州郡綱典各租調於將所,然後付之。十車 之中,留車士四人,佐其守護。粟帛上船之日,隨運至 京,將共監慎,如有耗損,其陪徵河中闕失,專「歸運司, 輸京之時,聽其即納,不得雜合,違失常體。必使量上 數下,謹其受入,自餘一如其列。計底柱之難,號為天 險,迅驚千里,未易其功。然既陳便利,無容輒抑。若效充其說,則附例酬庸,如其不驗,徵填所損,今始開刱, 不可懸生減折。且依請營立,一年之後,須知贏費,歲 遣御史,校其虛實,脫有乖越,別更裁量。」尚書崔休以 為「刳木為舟,用興上代,鑿渠通運,利盡中古。是以漕 輓河渭,留侯以為偉談;方舟蜀漢」,酈生稱為口實。豈 直張純之奏,見美東都;陳勰之功,事高晉世。其為利 益,所從來久矣。案欽所列,實允事宜,郎中之計,備盡 公理。但舟楫所通,遠近必至,苟利公私,不宜止在前 件。昔人乃遠通褒斜,以利關中之漕;南達交廣,以增 京洛之饒。況乃漳洹夷路,河濟平流,而不均彼省煩, 同茲巨益。且鴻溝之引宋衛,史牒具存;討虜之通幽 冀,古跡備在。舟車省益,理實相懸,水陸難易,力用不 等。昔沗東州,親逕。「驗斯損益,不可同年而語。請諸 通水運之處,皆宜率同此式。縱復五百三百里,車運 水次,校計利饒,猶為不少。其欽所列州郡,如請興造, 東路諸州,皆先通水運。今年租調,悉用舟楫,若船數 有闕,且賃假充事,比之僦車,交成息耗。其先未通流, 宜遣檢行,閒月修治,使理有可通,必無壅滯。如此則 發召匪多,為益實廣。」一爾蹔勞,久安永逸。《錄》尚書高 陽王雍、尚書僕射李崇等奏曰:「運漕之利,今古攸同, 舟車息耗,實相殊絕。欽之所列,關西而已,若域內同 行,足為公私巨益。謹輒參量,備如前計,庶徵召有減, 勞止小康。若此請蒙遂,必須溝洫通流,即求開興修 築,或先以開治,或古跡仍在,舊事可因,用功差易。此 冬閒《月令》,疏通咸訖,比春水之時,使運漕無滯。」詔從 之,而未能盡行也。

正光 年詔張普惠遣運南秦東益二州兵租分付諸戍 编辑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按《張普惠傳》:「正光時,普 惠除光祿大夫。先是,仇池、武興群氐數反,西垂郡戍 租運久絕,詔普惠以本官為持節西道行臺,給秦、岐、 涇、華、雍、豳、東秦七州兵武三萬人,任其召發,送南秦、 東益二州兵租分付諸戍,其所部將統,聽於關西牧 守之中,隨機召遣,軍資板印之屬,悉以自隨。普惠至 南」秦,停岐、涇、華、雍、豳、東秦六州兵。武召秦州兵武四 千人,分配四統,令送租兵,連營接柵,相繼而進,運租 車驢,隨機輸轉。別遣中散大夫封荅慰喻南秦,員外 常侍楊公熙宣勞東益氐民。於時南秦氐豪吳富,聚 合兇類,所在邀劫。公熙既至,東益州刺史魏子建密 與普惠《書》,言:「公熙舊是蕃國之裔,而諸氐與相見者, 必有陰私,言,宜加圖防。」普惠乃符攝公熙令赴南秦。 公熙果已密遣其從兄山虎與吳富同逆,又妄自說 鄉里,紛動群氐,託云與崔南秦有隙,拒而不赴。租達 平落,吳富等果協車營,實公熙所潛遣也。後吳富雖 為左右所殺,而徒黨猶盛。《秦》所綰武都、武階,租頗 得達,東益群氐先款順,故廣業、仇鳩、河池三城粟便 得入。其應入東益十萬石租,皆稽留費盡,升斗不至, 鎮戍兵武,遂致饑虛。咸恨普惠經略不廣。事訖,普惠 拜表按劾。公熙還朝,賜絹布一百段。

孝昌三年開輸賞以息漕運 编辑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孝昌三年二月丁酉,詔曰:「關隴 遭罹寇難,燕趙賊逆憑陵,蒼生波流,耕農靡業,加諸 轉運,勞役已甚,州倉儲實,無宜懸匱,自非開輸賞之 格,何以息漕運之煩?凡有能輸粟入瀛、定、岐、雍四州 者,官斗二百斛賞一階,入二華州者,五百石賞一階, 不限多少,粟畢授官。」

编辑

文帝開皇三年漕關東汾晉之粟以給京師 编辑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食貨志》,「開皇三年,朝廷 以京師倉廩尚虛,議為水旱之備。於是詔於蒲、陝虢、 熊、伊、洛、鄭、懷、邵、衛、汴許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運米 丁。又於衛州置黎陽倉,洛州置河陽倉,陝州置常平 倉,華州置廣通倉,轉相灌注,漕關東及汾晉之粟以 給京師。又遣倉部侍郎韋瓚向蒲陝以東募人,能於 洛」陽運米四十石,經砥柱之險達於常平者,免其征 戍。其後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淺,漕者苦之。

開皇四年,開渠以通運漕,賜督役者各有差。

按《隋書文帝本紀》,「四年六月壬子,開渠自渭達河,以 通運漕。九月乙丑,幸霸水,觀漕渠,賜督役者帛各有 差。」按《食貨志》:「四年詔曰:京邑所居,五方輻湊,重關 四塞,水陸艱難。大河之流,波瀾東注,百川海瀆,萬里 交通,雖三門之下,或有危慮。若發自小平,陸運至陝, 還從河水入於渭川,兼及上流,控引汾、晉,舟車來去, 為益殊廣。而渭川水力,大小無常,流淺沙深,即成阻 閡,計其途路,數百而已。動移氣序,不能往復,汎舟之 役,人亦勞止。朕君臨區㝢,興利除害,公私之弊,情甚 愍之。故東發潼關,西引渭水,因藉人力,開通漕渠,量 事程功,易可成就。已令工匠巡歷渠道,觀地理之宜, 審終久之義,一得開鑿,萬代無毀。可使官及私家,方 舟巨舫,晨昏漕運,沿泝不停,旬日之功,堪省億萬。誠 知時當炎暑,動致疲勤,然不有暫勞,安能永逸?宣告人庶,知朕意焉。」於是命宇文愷率水工鑿渠,引渭水 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里,名曰廣通渠。轉運通 利,關內賴之。諸州水旱凶饑之處,亦便開倉賑給。 按《宇文愷傳》,高祖踐阼,以愷領營新都副監,後決渭 水達河,以通運漕,詔愷總督其事。按《薛胄傳》,高祖 受禪,胄除兗州刺史。先是,兗州城東沂泗二水,合而 南流,汎濫大澤中,胄遂積石堰之,使決令西注,陂澤 盡為良田,又通轉運,利盡淮海,百姓賴之,號為「薛公 豐兗渠。」按《于仲文傳》,仲文拜行軍元帥,上每憂轉 運不給,仲文請「決渭水,開漕渠。上然之,使仲文總其 事。」按《郭衍傳》:「衍為開漕渠大監,部率水工鑿渠,引 渭水經大興城北,東至於潼關,漕運四百餘里,關內 賴之,名曰富民渠。」按《蘇孝慈傳》:「高祖受禪,拜孝慈 為太子右衛率。明年,上於陝州置常平倉,轉輸京下, 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淺,漕運者苦之,於是決渭水 為渠」以屬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

開皇七年夏四月庚戌。於揚州開山陽瀆。以通運漕 按《隋書文帝本紀》云云。

開皇十八年。以餽運不通。徵周羅睺。自東萊汎海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周羅睺傳》。十八年起遼 東之役。徵為水軍總管。自東萊汎海。趣平壤城。遭風。 船多飄沒。無功而還。

按《登州府志》:「十八年,漢王諒軍出榆關,值水潦,餽運 不通。周羅睺自東萊泛海」

煬帝大業元年開通濟渠以利轉輸 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元年三月辛亥,發河南諸郡 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穀洛水達於河,自 板渚引河通於淮。」

大業五年,運糧給屯田戍卒。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食貨志》,「五年,於西域之 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讁天下罪人,配為戍卒,大 開屯田,發西方諸郡運糧以給之。」

《大業》七年來《護兒》載軍糧與大兵會於平壤。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食貨志》:「七年冬,大會涿 郡,分江淮南兵,配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別以舟師濟 滄海,舳艫數百里,並載軍糧,期與大兵會平壤。 大業 年,開洛口渠,以通漕運。」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閻毗傳》,「煬帝嗣位,毗拜 起部郎。帝將興遼東之役,自洛口開渠,達於涿郡,以 通運漕,毗督其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