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精神之提起
犧牲精神之提起 二十七年四月九日在漢口廣播 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 主席汪精衞 中華民國27年(1938年)4月9日 |
|
初步的勝利日益邁進
编辑在武漢各界第二期抗戰擴大宣傳週舉行的時候,得到台兒莊的捷報,格外使我們同胞同志得到極大的安慰與極大的興奮。這次的勝利,決不是僥倖,也決不是偶然。自從蔣委員長指出蘆溝橋事變爲最後關頭以來,全體民衆,知道這一次抗戰,關係於國之存亡,種之興滅,一致的以必死的決心,求最後之勝利。有了這犧牲精神以爲根本,軍隊方面,雖然因作戰而受了損失,但犧牲精神的提起,適足使強者愈強,弱者亦化弱爲強;民衆方面,雖然因戰事然增加種種負担,忍受種種痛苦,但犧牲精神的提起,適足使團結愈加堅固,能力愈加增進。這次的勝利,便是這犧牲精神,能使全國的心力物力更能發生效用之表現與證據,決不是僥倖的,也決不是偶然的。有了這次的勝利,使我們同胞,知道所謂“長期抗戰”,知道過去十一月間國民政府遷地辦公時宣言,所謂“以最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不只是理想,而是理想之實現。這於國民的自信力,是有極深的影響,我們惟有照着蔣委員長陽電所示,本着這犧牲精神,聞勝不驕,聞敗不餒,堅毅沉着,忍勞耐苦,以期竭儘責任,這樣必然的可以初步的勝利,日益邁進,而得到最後的勝利。
實現臨全代會的宣言
编辑關於抗戰建國的對內對外一切方針,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已經明白開示了。我們只有照著宣言,爲不斷的研究,與不斷的努力,使宣言中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實現。宣言中所包含的內容,極深極廣,絶不是一次的講演,所能一一引申的,兄弟剛才説起全國的心力物力一句話,想就這點,引申幾句。
充實心力物力
编辑宣言中説過:“在科學方面。當使技術與社會相貫通,物質與精神相貫通,理智與感情相貫通,以求其平均發展,然後心力物力乃能日即於充實”。這是説,心力物力如何纔能日即於力實呢?要求其平均發展,如何才能平均發展呢?要使上述各方面能相貫通,這意義是深刻的,依兄弟的淺測,舉幾個例子出來。
技術與社會制度相貫通
编辑爲什麼説,當使技術與社會制度相貫通呢?因爲技術與社會制度是相應的,有了技術,還要有足以運用這些技術的社會組織與訓練。例如工業和軍需軍器及國民經濟,有密切關係,這是大家知道的。因技術的發達,由手工業而進於機器工業,以增加生産,也是大家知道的。機器是屬於技術方面,機器應該放在那一個機關裏頭,使屬於社會制度方面了。機器的發明,固然是人類文明之進步,但同時卻也會因此而釀成社會間種種的衝突與傾軋。許多社會主義及社會政策,都是着眼此點,而謀改革及救濟。根據民生主義以施行計劃經濟,在技術方面,謀機器工業的振興,在社會制度方面,使某些工業歸國營,某些工業讓之私人經營,然後機器的發達,乃能有益於社會的全部,這便是所謂使技術與社會制度相貫通。必須這樣,纔能將民生主義的經濟制度,在抗戰期間樹立起來,而無須於抗戰以後,再起社會革命。
物質與精神相貫通
编辑爲什麼説,當使物質與精神相貫通呢?“精神勝過物質”,這句格言,不是抹煞物質,而是説不可以物質的缺乏,而致精神爲之不振。反過來説,以精神的提起,可以克服物質的缺乏,同時更可以使物質的缺乏,得所補充。就軍事來説,精神的振作,使犧牲的決心加強,抵抗的能力加大,有系統有紀律的行動加整齊加敏捷,這是必要的,同時在物質上作持久戰鬥的設備,使軍事設備與戰鬥精神相配合,這也是必要的。所謂使物質與精神相貫通,不是唯武器論,也不是以煽動的宣傳,爲已盡精神教育之能事。
理智與情感相貫通
编辑爲什麼説,當使理智與情感相貫通呢?感情是決心和行動的根源,人類所以有愛國家愛民族的心事,由於有感情;人類所以能犧牲一己以爲國家爲民族,由於有愛國家愛民族的心事。至於感情如何纔能待久?則不能不有賴於理智的培養,更有賴於理智之能示其準確的方向。所以抗戰期間,不但需要激發人民的熱烈情感,並且要引導人民從事於理智的研討。外交方面,國際形勢的推移,軍事方面,敵我虛實的分析比較,都是克服困難,覓取勝利之必要條件。我們要求人民決心與能力,同時增進,則不能不要求從事教育及文化運動的人,時時刻刻當使理智與感情相貫通。因爲感情是引起人民肯負責任,理智是引導人民能負責任。
以上所説,都是在科學上極淺顯的常識,但常識的培養,是必要的,抗戰期間,需要全國心力物力的總動員,需要全國心力物力之日即於充實,所以兄弟就這些極淺顯的常識,貢獻幾句。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
- 第九條(著作權標的之限制)
- 下列各款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
- 一、憲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 二、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譯物或編輯物。
- 三、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名詞、公式、數表、表格、簿冊或時曆。
- 四、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
- 五、依法令舉行之各類考試試題及其備用試題。
- 前項第一款所稱公文,包括公務員於職務上草擬之文告、講稿、新聞稿及其他文書。
本作品來自上列各款,在中華民國,屬於公有領域。詳情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著作權法第九條釋義。另外請注意司法院釋字第5號解釋:「行憲後各政黨辦理黨務人員,不能認為刑法上所稱之公務員。」所以自從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以來,各政黨黨務作品,不能認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