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燕語辨
- 卷一 〈一辨〉元憲當作元獻 〈二辨〉賜禮賢宅 〈三辨〉避禁中曰「省中」,改詔書為制書,及待制與待詔不同 〈四辨〉昭考當作昭孝 〈五辨〉婦人何不跪拜 〈六辨〉母后加諡四字 〈七辨〉范質、王溥罷相,薨年異同 〈八辨〉宣仁太后受冊之禮 〈九辨〉英宗當作仁宗 〈十辨〉本朝諸禮之書 〈十一辨〉士夫家廟 〈十二辨〉皇考兩統二父之說 〈十三辨〉儒臣檢討唐事一兩條與五條 〈十四辨〉父母服為父母報,及文忠、溫公議論不同 〈十五辨〉開國封公異同 〈十六辨〉中司薦京官及駮李定除中允 〈十七辨〉侍講起立賜坐及論韓、刁為判院異同
- 卷二 〈十八辨〉三公孤卿大夫異同 〈十九辨〉崇禮當作崇禋,賜赦當為肆赦 〈二十辨〉尚書臺省贊拜僕射 〈二十一辨〉二范除命,非用吴雍例 〈二十二辨〉文昌府東西向,當為東西相向 〈二十三辨〉娣婦通書 〈二十四辨〉羣臣常參,傳聞不坐。五日起居 〈二十五辨〉宮殿所始 〈二十六辨〉押班 〈二十七辨〉機密圜土 〈二十八辨〉集賢院學士與除待制沿革 〈二十九辨〉馮元、魯宗道為講讀官 〈三十辨〉太宗加翰林為學士 〈三十一辨〉王禹玉為學士 〈三十二辨〉宰相加集賢、崇文大學士 〈三十三辨〉宰臣監修國史 〈三十四辨〉樞密院直學士 〈三十五辨〉本朝元祐以前宰相五十人 〈三十六辨〉中制科入等 〈三十七辨〉注輦國入貢年月 〈三十八辨〉入宣政殿奉事 〈三十九辨〉王徽夢至京師觀燈作述懷詩
- 卷三 〈四十辨〉樞密使拜罷皆用麻 〈四十一辨〉起居注記書事 〈四十二辨〉禁乘狨坐 〈四十三辨〉呂正惠、寇萊公參政年月 〈四十四辨〉郭進造第用𤭁瓦 〈四十五辨〉哲宗元祐初未嘗語 〈四十六辨〉淳化中所藏法帖及刻板 〈四十七辨〉宣徽使班位 〈四十八辨〉職事官先試後除 〈四十九辨〉韓維除翰林學士 〈五十辨〉翰林學士結銜 〈五十一辨〉尚書中書沿革 〈五十二辨〉致仕辭謝致宴 〈五十三辨〉王沂公除參政 〈五十四辨〉郭待舉等入參政 〈五十五辨〉進士榜分甲 〈五十六辨〉朱諤請除常侍 〈五十七辨〉禮部知名表印 〈五十八辨〉席帽裁帽 〈五十九辨〉繫金帶御仙花帶 〈六十辨〉張安道知南京待高麗 〈六十一辨〉本朝與契丹曆差一日 〈六十二辨〉賜紫服金帶
- 卷四 〈六十三辨〉百官磨勘詔各為辭 〈六十四辨〉制誥避宰相執政官親 〈六十五辨〉鹵簿 〈六十六辨〉詔修唐書之官 〈六十七辨〉從駕扈從 〈六十八辨〉誕日節名 〈六十九辨〉省榜 〈七十辨〉溫公再任留臺 〈七十一辨〉侍從官換觀察使 〈七十二辨〉取進士 〈七十三辨〉都統 〈七十四辨〉高麗國號 〈七十五辨〉宰相學士結銜 〈七十六辨〉翰林學士結銜 〈七十七辨〉待制十一人 〈七十八辨〉向傳範典郡 〈七十九辨〉曾宣靖修英宗實錄不遷官 〈八十辨〉議濮廟者六人 〈八十一辨〉見任官應舉賜科第 〈八十二辨〉翰林侍讀學士、講讀學士 〈八十三辨〉二府不避姻家 〈八十四辨〉王魏公知舉拜樞密,鄧安惠公知舉右丞
- 卷五 〈八十五辨〉真宗批楊文公謝表 〈八十六辨〉入制科第三等 〈八十七辨〉有官人應舉 〈八十八辨〉歐陽文忠薦蘇明允 〈八十九辨〉文潞公、呂申公以高年免拜 〈九十辨〉范景仁致仕 〈九十一辨〉免敕葬 〈九十二辨〉醵錢為賽神會 〈九十三辨〉金帶佩魚 〈九十四辨〉宰相罷兼樞密使 〈九十五辨〉神宗更官制 〈九十六辨〉中司設倚子 〈九十七辨〉集政、端明二學士銜 〈九十八辨〉堯、舜、禹之號及皇帝尊號 〈九十九辨〉鑾坡 〈一百辨〉進士特取一百九人 〈百一辨〉致仕官俸給 〈百二辨〉御史「端公」 〈百三辨〉御史裏行 〈百四辨〉陳恭公制詞 〈百五辨〉元祐初哲宗納后
- 卷六 〈百六辨〉馬齒 〈百七辨〉三司使權亞宰相 〈百八辨〉服制 〈百九辨〉張仲宣坐贓免杖黥流嶺外 〈百十辨〉宰相除觀文大學士(辨文缺) 〈百十一辨〉狀元登第相繼為相 〈百十二辨〉除制誥必先召試 〈百十三辨〉除宰相有誥有敕 〈百十四辨〉詔賜金帶 〈百十五辨〉門下繳駁依中書封還詞頭例 〈百十六辨〉王荊公罷相除使相 〈百十七辨〉置參政副宰相 〈百十八辨〉宰相建節自魏公始,除使相自申公始,除職自沂公始 〈百十九辨〉宋獻公罷參知,加資政大學士 〈百二十辨〉開府位三公上 〈百二十一辨〉繼照堂、資善堂 〈百二十二辨〉館職與貼職
- 卷七 〈百二十三辨〉宮觀置使及置提舉 〈百二十四辨〉學士院、翰林院 〈百二十五辨〉以樞密使為御史中丞 〈百二十六辨〉宰相除受兼職亦用麻後止降敕 〈百二十七辨〉用清凉傘 〈百二十八辨〉寇萊國公為宋偓婿,當國主兵不以主為嫌 〈百二十九辨〉黃傘與紅傘 〈百三十辨〉慈聖太后戲擲錢 〈百三十一辨〉邵興宗召試秘閣 〈百三十二辨〉盧多遜言乾德年號 〈百三十三辨〉成都帥例不許將家屬及以待制知成都 〈百三十四辨〉王沂公召試館職 〈百三十五辨〉范蜀公請下詔斬趙清獻公 〈百三十六辨〉王德用謫知隨州 〈百三十七辨〉范諷、石曼卿皆喜曠達 〈百三十八辨〉孫甫言丁度求大用 〈百三十九辨〉親王玉帶佩玉魚 〈百四十辨〉賜王荊公玉帶懸金魚 〈百四十一辨〉太宗賜蘇易簡飛白書玉堂四字。 〈百四十二辨〉梁莊肅公監在京倉 〈百四十三辨〉錢希白兄草弟麻,韓絳弟草兄制,曾子宣子草父制 〈百四十四辨〉蘇子容與杜岐公名位齒爵相似 〈百四十五辨〉王文公答王魏公書
- 卷八 〈百四十六辨〉王伯庸考廷試不敢以劉原父為第一 〈百四十七辨〉李文定省試黜落,有司奏乞取之,廷試遂為第一 〈百四十八辨〉柳開被黜,徐士廉擊鼓自列,詔盧多遜覆試,開復不預,盧多遜為言,太祖賜開及第 〈百四十九辨〉蘇子容言暨陶當以入聲呼 〈百五十辨〉馮道奏請鏤六經印板 〈百五十一辨〉印板自唐有之,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為下(辨文缺) 〈百五十二辨〉蘇易簡與宋白同入翰林 〈百五十三辨〉韓魏公籍陝西義勇兵 〈百五十四辨〉韓康公不主李仲昌開六塔河 〈百五十五辨〉太宗北伐 〈百五十六辨〉龐穎公請汰冗兵 〈百五十七辨〉夏文莊、韓魏公自樞密為三司使 〈百五十八辨〉天章置侍講自賈文元始 〈百五十九辨〉王禹玉修仁宗、英宗史成,詔燕垂拱殿 〈百六十辨〉彭器資、韓持正知成都,除寶文閣侍制 〈百六十一辨〉范忠宣自知慶州至拜相纔百餘日 〈百六十二辨〉呂申公、章郇公當國皆加判樞密院,後改判為兼樞密副使 〈百六十三辨〉竇懷貞以僕射兼御史大夫詔平章國事後以為制 〈百六十四辨〉國史賜幣器自秦觀始 〈百六十五辨〉東都西都為西京,應天府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遂為西京 〈百六十六辨〉天禧中詔許五品以上乘狨毛暖坐 〈百六十七辨〉蔡君謨、賈青進建州龍團茶 〈百六十八辨〉呂許公乘倚子輿至殿陛
- 卷九 〈百六十九辨〉賈文元安撫北京兼領河北路 〈百七十辨〉中書五房置檢正官二員、都檢正一員 〈百七十一辨〉樞密承旨舊用士人 〈百七十二辨〉王景彝自翰林學士除副樞 〈百七十三辨〉郭逵以簽書樞密為陝西宣撫,後以宣徽使判延州 〈百七十四辨〉崇政殿說書自賈文元始 〈百七十五辨〉范文正薦晏元獻為祕閣校勘 〈百七十六辨〉王武公謫知隨州 〈百七十七辨〉夏文莊、韓魏公自副樞為三司使 〈百七十八辨〉賢良對策自董仲舒始 〈百七十九辨〉本朝冬至與虜曆差一日 〈百八十辨〉富鄭公以宰相判樞密院 〈百八十一辨〉彭器資三任職官,始改太子中允 〈百八十二辨〉元厚之遷知廣州,神宗喜其謝表 〈百八十三辨〉蘇子瞻為秋燕致語,譏在喪用樂 〈百八十四辨〉歐陽永叔、趙叔平罷政,除觀文殿學士 〈百八十五辨〉館職罷詩賦,試論策 〈百八十六辨〉親王位壓宰相 〈百八十七辨〉御史牒閤門請對 〈百八十八辨〉孔文仲對策初覆考皆在第三 〈百八十九辨〉范景仁殿試不肯抗聲,自陳三省第一 〈百九十辨〉張文節求判國子監 〈百九十一辨〉司馬溫公與呂申公辭知制誥
- 卷十 〈百九十二辨〉蘇子容獨免為元祐黨人 〈百九十三辨〉王冀公受資政殿學士 〈百九十四辨〉丁晉公知鄆州斬舟人使渡河,虜人退師 〈百九十五辨〉王繼忠戰沒契丹 〈百九十六辨〉陳烈行怪多偽 〈百九十七辨〉蘇子瞻草呂微仲麻,云果毅而達 〈百九十八辨〉杜祁公假驛舍居 〈百九十九辨〉練夫人救福州一城人 〈二百辨〉晁文元公以儒釋二教相參 〈二百一辨〉米芾謁蔡攸求王略帖 〈二百二辨〉曹瑋有叛卒投趙德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