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農政全書
◀上一卷 卷三十 樹藝 下一卷▶


卷三十·樹藝

○果部下

【荔枝】《上林賦》曰:離枝;《蜀都賦》曰:荔枝。(一名丹荔,一名飣坐真人。其類有三、四十種,以狀元香為最。然不如長樂勝,肉厚而味甘,為種中第一;第乾之不能如狀元香風味。《南記》曰:此木以荔枝為名者,以其結實時,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剔去其枝,故以為名。生嶺南、巴中、泉、福、漳、興化、蜀、渝、涪、二廣州郡,皆有之。其品閩為最,蜀川次之,嶺南為下。樹形團圓如帷蓋;葉如冬青,華如橘,朵如蒲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肉白如肪。花於二三月,實於五六月。)

《農桑通訣》曰:荔枝根浮,必須加糞土以培之。性不耐寒,最難培植,才經繁霜,枝葉枯死;(玄扈先生曰:亦雲冬夏不凋。)遇春二三月,再發新葉。初種五六年,冬月覆蓋之,以護霜雪。種之四五十年,始開花結實。其木堅固,有經四百餘年猶能結實者。

熟時,人未,百蟲不敢近;人才摘,諸鳥蝙蝠之類,群然傷殘。故者,必日中而眾之。最忌麝香,遇之花實盡落。(凡果皆然。)

曬荔:(下,即用竹{丙}朗曬,經數日,色變核乾,用火焙之,以核十分乾硬為度。收藏用竹籠;箬葉裹之,可以致遠。成朵曬乾者,名為荔錦。其肉,生以蜜熬作煎,嚼之如糖霜然,名為荔煎。北方無此種。自漢南粵以備方物,於是荔枝始通中國。)

《農桑通訣》曰:漢唐時,命驛馳貢。洛陽取於嶺南,長安來於巴蜀。雖曰解獻傳置之速,然腐爛之餘,色香味之存者無幾。蓋此果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皆去矣。非惟中原不嚐生荔之味,江浙之間亦罕焉。今閩中歲首,亦曬乾者。昔李直方第果實,或薦荔枝,曰:“當舉之首。”魏文帝詔群臣曰:“南方果之珍異者,有荔枝龍眼焉。”今閩中荔枝初著花時,商人計林斷之以立券。一歲之出,不知幾千萬億。水浮陸轉,販鬻南北;外而西夏、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屬,莫不愛好,重利以酬之。夫以一木之實,生於海濱岩險之遠,而能名徹上京,外被四夷,重於當世,是亦有足貴者。

【龍眼】(附山龍眼、龍荔,)《廣雅》曰:益智,龍眼也。(一名驪珠,一名龍目,一名比目,一名圓眼,一名蜜脾,一名燕卵,一名繡水團,一名海珠叢,一名川彈子,一名亞荔枝,一名荔枝奴。龍眼,花與荔枝同開,樹亦如荔枝,但枝葉稍小;殼青黃色,形如彈丸,核如木梡子而不堅,肉白而帶漿,其甘如蜜。熟於八月,白露後,方可摘。一朵五六十顆,作一穗。荔枝過,即龍眼熟,故謂之荔枝奴。福州、興化、泉州有之,比荔枝特罕。木性畏寒,北方亦無此種。今充歲貢焉。玄扈先生曰:乾龍眼肉勝荔枝;且能補心氣,大益人。鮮食之,大不如荔,真堪作奴。)

曬龍眼:(下,用梅鹵浸一宿,取出曬乾,用火焙之,以核乾硬為度;如荔枝法收藏之。成朵乾者,名龍眼錦。)附:山龍眼(出廣中。夏月熟可啖。此亦龍眼之野生者。)

【龍荔】(出嶺南,狀如小荔枝,而肉味如龍眼。其身、葉亦似二果,故名曰龍荔。不可生啖,但可熬食。)

【橄欖】(附餘甘。)橄欖,一名青果,一名忠果,一名諫果。(生嶺南及閩、廣州郡。性畏寒,江浙難種。樹大數圍,實長寸許,形如訶子而無棱瓣。其子,先生者向下,後生者漸高。有野生者。波斯橄欖,生邕州;色類相似,但核作兩瓣,蜜漬食之。綠欖,色青綠,核內無仁,有亦乾小。烏欖,色青黑,肉爛而甘。取肉槌碎,乾,自有霜如白鹽,謂之欖醬。仁最肥大,有紋叢疊如海螵蛸,色白,外有黑皮,最甘嫩。方欖,出廣西兩江洞中,似橄欖,有三角或四角。)

《農桑通訣》曰:樹峻,不可梯緣,但刻其根方寸許,內鹽於其中,一夕子皆自落。蜜藏極甜。生啖、煮食之,並消酒,解諸毒。人誤食鯸鮐(即河魨)魚肝,迷悶欲死者,飲其汁立解。以其木作楫,撥著魚,皆浮出。物之相畏,有如此者。此果南人尤重之。可作茶果。其味苦酸而澀,食久味方回甘,故昔人名為諫果。然消酒解毒,亦果中之有益於人者。(一雲:以木釘釘之,其子亦自落。)

附:餘甘(惟泉州有之,乃深山窮穀自生之物,非人家所種。其樹稍高,其子梭形,又如梅實,兩頭銳。始嚼,味酸澀,飲水乃甘。九月,比之橄欖,酷相似。以蜜藏之亦佳。)

【櫻桃】(附“山嬰桃”)《爾雅》曰:楔、荊桃。(郭璞注曰:“今櫻桃。”《廣雅》曰:楔桃,大者如彈丸子;有長八分者,有白色者,凡三種。孫炎雲:大而甘者,謂之崖蜜。櫻桃一名楔,一名荊,一名英桃,一名鶯桃,一名含桃,一名朱櫻,一名牛桃,一名英。《西京雜記》列櫻桃、含桃為二種。蘇頌曰:櫻桃,處處有之,洛中者最勝。其實深紅者,謂之朱櫻,紫色、皮裏有細黃點者,謂之紫櫻,味最珍重。又有正黃明者,謂之蠟櫻,小而紅者,謂之櫻珠,味皆不及極大者。)

《齊民要術》曰:二月初,山中取栽。陽中者,還種陽地;陰中者,還種陰地。(若陰陽易地,則難生,生亦不實。此果性生陰地;既入園囿,便是陽中,故多難得生。宜堅實之地,不可用虛糞也。又法:二三月間,分有根枝,栽土中。糞澆即活。)

李時珍曰:三月熟時,須守護;否則鳥食無遺也。(其法以二破竹相擊,鳥聞聲自去。或以網張其上,鳥亦不至。熟時以糞置其下,則一樹齊熟。)鹽藏蜜煎,皆可久食。或同蜜搗作餻。唐人以酪煎食之,(櫻桃經雨,則蟲自內生,人莫之見。用水浸良久,則蟲皆出,乃可食也。試之果然。)

附:山嬰桃。(《本草》“釋名”朱桃、櫻、英豆、李桃。孟詵曰:此嬰桃俗名李桃,又名柰桃。前櫻桃名櫻,非桃也。《別錄》曰:嬰桃,實大如桃,多毛;四月,陰乾。陶弘景曰:櫻桃,即今朱櫻,可煮食者。嬰桃,形相似而實乖異。山間時有之。李時珍曰:樹如朱嬰,但葉長尖不團,子小而尖,生青、熟黃赤,亦不光澤。而味惡不堪食。)

【楊梅】《博物誌》雲:地瘴處,多生楊梅。(一名朹子。生江南嶺南山穀間,會稽產者為天下冠。楊梅種類甚多,大葉者最早熟,味甚佳;次則卞山。本出苕溪,移植光福山中尤勝。又次為青蒂、白蒂,及大小鬆子。揚州呼白者為聖僧。樹若荔枝,葉細,青如龍眼。二月開花,結實如楮實子,肉在核上無皮殼。五月熟,生青,熟則有白、紅、紫三色。)

《便民圖纂》曰:六月間,取糞池中浸過核收盦。二月,鋤地種之。待長尺許,次年三月移栽。三四年後,取別樹生子枝條接之,複栽山地。其根,多留宿土,臘月開溝於根旁高處,離四五尺許,以夾糞壅之;不宜著根。每遇雨,肥水滲下,則結子肥大。

《物類相感誌》雲:桑樹接楊梅,則不酸。樹上生癩,以甘草釘釘之,則去。鹽藏、蜜漬、糖、火酒浸,皆佳。

《林邑記》雲:邑有楊梅,大如杯碗。青時酸,熟則如蜜。用以釀酒,號為“梅花酎”,甚珍重之。

【葡萄】(附野葡萄。)張騫使大宛,取葡萄實,於離宮別館旁盡種之。(一名葡萄,一名賜紫櫻桃。《廣誌》曰:有黃白黑三種。水晶葡萄,暈色帶白,如著粉;形大而長,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二種,酸甜二味。綠葡萄,出蜀中,熟時色綠。至若西番之綠葡萄,名兔睛,味勝糖蜜,無核,則異品也。瑣瑣葡萄,出西番,實小如胡椒。小兒常食,可免生痘。又雲痘不快,食之即出。(今中國亦有種者:一架中間生一二穗。)雲南者,大如棗,味尤長。波斯國所出,大如雞卵,可生食,可釀酒。最難乾,不乾,不可收。《齊民要術》曰:蔓延性緣不能自舉,作架以承之。葉密陰厚,可以避熱。)

《便民圖纂》曰:二三月間,截取藤枝,插肥地;待蔓長,引上架。根邊,以煮肉汁或糞水澆之。待結子,架上剪去繁葉,則子得成雨露肥大。冬月,將藤收起,用草包護,以防凍損。(其根莖,中空相通;暮溉其根,至朝而水浸其中。澆以米泔水最良。以麝入其皮,則葡萄盡作香氣。以甘草作針針其根則立死。《三元延壽書》雲:葡萄架下不可飲酒,恐蟲屎傷人。玄扈先生曰:須春分便插,太遲,則有漿出,損本。)

又法,宜栽棗樹邊。春間,鑽棗樹作一竅,引葡萄枝從竅中過。候葡萄枝長,塞滿竅子,斫去葡萄根,托棗以生,其實如棗。(十月中,去根一步許掘作坑,收卷葡萄悉埋之。近枝莖,薄安黍穰彌佳。無穰,直安土亦得,不宜濕,濕則冰凍。二月中,還出舒而上架。性不耐寒,不埋即死。其歲久根莖粗大者,宜遠根作坑,勿令莖折。其坑外處,亦掘土並穰培覆之。玄扈先生曰:北方必須舒卷,年遠亦難。南方竟以穰草裹根可也。) 卷葡萄悉埋之。近枝莖,薄安黍穰彌佳。無穰,直安土亦得,不宜濕,濕則冰凍。二月中,還出舒而上架。性不耐寒,不埋即死。其歲久根莖粗大者,宜遠根作坑,勿令莖折。其坑外處,亦掘土並穰培覆之。玄扈先生曰:北方必須舒卷,年遠亦難。南方竟以穰草裹根可也。)

正月末,取嫩枝長四五尺者,卷為小圈。先治地令鬆,沃之以肥。種時,止留二節在外。春氣萌動,發芽盡萃於出土二節。不一年,成大棚,實大而多液。生子時,去其繁葉遮露,則子尤大,忌澆人糞。《齊民要術》曰:摘葡萄法:(逐熟者,一一零疊(一作摘取)。從本至末,悉皆無遺。世人全房折殺者。) 卷為小圈。先治地令鬆,沃之以肥。種時,止留二節在外。春氣萌動,發芽盡萃於出土二節。不一年,成大棚,實大而多液。生子時,去其繁葉遮露,則子尤大,忌澆人糞。《齊民要術》曰:摘葡萄法:(逐熟者,一一零疊(一作摘取)。從本至末,悉皆無遺。世人全房折殺者。)

作乾葡萄法:(極熟者,一一零壓摘取。刀子切去蒂,勿令汁出。蜜兩分和,內葡萄中。煮四五沸,漉出陰乾便成矣。滋味倍勝,又夏月不敗。)

藏葡萄法:(極熟時,全房折取。於屋下作蔭坑,坑內近地鑿壁為孔,插枝於孔中,還築孔使堅。屋子置土覆之,經冬不異也。)

玄扈先生曰:葡萄作酒,極有利益,然非西種不可。亦可作醋作糖。今山西亦作酒,然不真也。

附:野葡萄:(一名蘡薁,一名山葡萄,蔓生苗葉,花實與葡萄相似;但實小而圓,色不甚紫,堪為酒。)

【銀杏】一名白果,一名鴨腳子。(銀杏,以白得名;鴨腳取其葉之似。其木多曆歲年,其大或至連抱,可作棟樑。多生江南,以宣城者為勝。二月開花成簇,青白色;二更開花,隨即卸落,人罕見之。一枝結子百十,狀如楝子;經霜乃熟。爛去肉,取核為果。)

《便民圖纂》曰:春初,種於肥地。候長成小樹,來春和土移栽。以生子樹枝接之,則實茂。

《農桑通訣》曰:春分前後移栽。先掘深坑,水攪成稀泥,然後下栽子。掘取時,連土封用草要或麻繩纏束,則不致碎破土封。其子,至秋而熟。初收時,小兒不宜食,食則昏霍。惟炮煮作果食為美。以澣油,甚良。顆如綠李,積而腐之,惟取其核,即銀杏也。

其木有雌雄之意:雄者不結實,雌者結實。其實,亦有雌雄:雌者二棱,雄者三棱。須雌雄同種,其樹相望,乃結實。或雌樹臨水照影,或鑿一孔,納雄木一塊泥之,亦結。

采摘:(熟時,以竹薎箍樹本,擊薎,則銀杏自落。)

【枇杷】《上林賦》曰:盧橘。(枇杷易種。葉微似栗,冬夏不凋。冬花、春實、夏熟。大者如雞子,小者如龍眼。白者為上,黃者次之。無核者名焦子,出廣州。李時珍曰:枇杷非盧橘也。)

《便民圖纂》曰:以核種之,即出。待春移栽。三月宜接。

【橘】(附柑、柚、佛手柑、金橘、金豆。)《禹貢》曰:厥包:橘、柚,錫貢。(注雲:大曰柚,小曰橘。然自是兩種。橘有數種:有綠橘,有紅橘,有蜜橘,有金橘,而洞庭橘為勝,今充土貢。又有黃橘:扁小,多香霧,為上品。芳塌橘:狀大而扁,外綠心紅,巨瓣多液。春熟,甚美。包橘:外薄內盈,隔皮可數。綿橘:微小,極軟美可愛。不多結。凍橘:八月花開,冬結、春采。穿心橘:實大皮光,心虛可穿。又有沙橘、早黃橘、朱橘、荔枝橘、乳橘。油橘,橘之下品。生南山、川穀,及江浙荊襄皆有之。木高可丈許,刺出於莖間。夏初,生白花。至冬實黃。逾淮則化為枳。閩中柑橘,以漳州為最;福州次之。樹多接成,惟種成者氣味尤勝。)

《便民圖纂》曰:正月間,取核撒地上。冬月搭棚,春和撤去。待長二三尺許,二月移栽。澆忌豬糞。既生橘,摘後又澆。有蟲,則鑿開蛀處,以鐵線鉤取。(一說:以杉木塞其孔,則蟲自死。取蟲訖,以硫黃和土塞其竅。)

《農桑通訣》曰:種植之法,種子及栽皆可。以枳樹截接,或掇栽,尤易成。宜於肥地種之。冬收實後,須以火糞培壅,則明年花實俱茂。乾旱時,以米泔灌溉,則實不損落。

玄扈先生曰:此樹極畏寒,宜於西北種竹,以蔽寒風,又須常年搭棚,以護霜雪。霜降搭棚,穀雨卸卻。樹大不可搭棚,可用礱糠襯根,柴草裹幹,或用蘆⒎寬裹根幹,礱糠實之。

須記南枝。掘深坑,糞河泥實底,方下樹下土,滿半坑,築實,又下糞河泥,方下土平坑。又下糞河泥,又加築實,則旺。凡樹耐肥者,皆用此法。

以死鼠浸坑中,浮起,取埋根中,極肥。

《種樹書》曰:南方柑橘雖多,然亦畏霜,不甚收。惟洞庭,霜雖多無所損,橘最佳。歲收不耗,正謂此焉。以死鼠浸溺缸內,候鼠浮,取埋橘樹根下,次年必盛。《涅槃經》雲:“如橘得鼠,其果子多。”(橘見屍則多實。)

玄扈先生曰:冬寒無損,正因種者多,且培植有方耳。惟閩廣地煖,即無損耗,而實甚佳,勝浙者十倍。

橘、柚、橙、柑等,須於臘月,根邊寬作盤,連糞三次,不宜著根。遇春旱,以水澆之,雨則不必,花實並茂。橘之種不一:惟扁橘、蜜罐、甜瓶為佳,湘橘耐久。

最忌豬糞。以茅灰及羊糞壅之,多生實。

《農桑輯要》曰:西川唐鄧,多有栽種成就,懷州亦有舊日橘樹。北地不見此種;若於附近麵,訪學栽植,甚得濟用。(畏寒多死,北地非宜。)《述異記》曰:越多橘、柚園。越人歲出橘稅。

收藏:(十月後,將金橘安錫器內,或芝麻雜之,經久不壞。藏菉豆中尤妙。近米即爛。)又法:鋪乾鬆毛,藏於不近酒處,多不壞。

《農桑通訣》曰:惟皮與核堪入藥用,皮之陳者最良。又宜作食料。其肉,味甘酸,食之多痰,不益人。以蜜煎之,為煎則佳。《食貨誌》雲:“蜀漢江陵千樹橘,其人與千戶侯等。”

夫橘,南方之珍果,味則可口,皮核愈疾,近升盤俎,遠備方物。而種植之,獲利又倍焉。其利世益人,故非可與他果同日語也。

【柑】一名木奴,一名瑞金奴。(《農桑通訣》曰:柑、甘也;橘之甘者也。莖葉無異於橘,但無刺為異耳。生江漢唐鄧間。而泥山者,名乳柑,地不彌一裏所,其柑大倍常,皮薄味珍,脈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顆之核才一二,間有全無者。然又有生柑,有郛柑,有海紅柑,有衢柑,雖品不同,而溫台之柑最良,歲充土貢焉。江浙之間種之甚廣,利亦殊博。又有山柑,洞庭柑,出洞庭;皮細味美,熟最蚤。甜柑,每顆八瓣,未霜先黃。饅頭柑、生枝柑、平蒂柑,大如升,出成都。朱柑、大柑、黃柑、白柑、沙柑,江南嶺南為盛,蜀次之,實似橘而圓大。未經霜,猶酸;霜後始熟。柑樹猶畏冰雪。)

栽種:與橘同。

《種樹書》曰:柑樹為蟲所食,取蟻窠於其上,則蟲自去。柑之大者,擘破氣如霜霧。

李衡,於武陵龍陽洲上種柑千樹,謂其子曰:“吾州裏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足用矣。”及柑成,歲輸絹數千匹。故史遊《急就篇》注雲:“木奴千,無凶年。”蓋言可以市易穀帛也。

【柚】《爾雅》曰:柚條。又曰櫠椵。(郭璞曰:“柚屬也,似橙而實酢,大於橘。”橘皮薄,味辛苦;柚皮厚而肥甘。其肉,有甘有酸;酸者名胡柑。一名條,一名櫾,一名壺柑,一名臭橙。《廣雅》謂之鐳。實有大小二種:小者如柑如橙,俗呼為蜜筩;大者如升如瓜,俗呼為朱欒。有圍及尺餘者,俗呼香欒。閩中、嶺外、江南皆有之。南人種其核;雲:長成、以接柑橘,甚良《呂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有雲夢之柚。)

【佛手柑】(木似朱欒,而葉尖長,枝間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實如人手,有指,有長尺餘者。皮皺而光澤,味不甚佳,而清香襲人。置衣笥中,雖形乾而香不歇。可糖煎、蜜煎、作果,甚佳。搗蒜罨其蒂,香更充溢。浸汁洗葛紵,絕勝酸漿。)

【金橘】(一名金柑,一名夏橘。吳越江浙川廣間出,營道者為冠。五月開白花。秋冬黃熟。大者徑寸,小者如指頭。糖造蜜煎皆佳,廣人連枝藏之,入膾醋尤香美。)

《便民圖纂》曰:金橘:三月,將枳棘接之;至八月移栽肥地。灌以糞水為佳。

【金豆】(一名山金柑,一名山金橘。木高尺許,實如櫻桃,生青熟黃,形圓而光溜。皮甜可食,味清而香美,可蜜漬。)

【橙】《埤雅》曰:“橙,柚屬;可登而成”,故字從登。(一名棖,一名金球,一名鵠殼。葉有兩刻缺者是也。似橘樹而有刺,葉大而形圓;皮甚香,厚而皺。其瓤味酸。唐鄧間多有之,江南尤盛。北地亦無此種,過淮則化為枳。)

種植:與橘同。

其皮香氣馥,可以熏衣,可以芼鮮。可以和菹醢,可以為醬齏,可以蜜煎,可以糖為橙丁,可以蜜為橙膏。嗅之則香,食之則美,誠佳果也。

其瓤洗去酸汁,細切,和蜜鹽煎成,食之亦佳。

【桑葚】(栽種別見蠶桑部)《爾雅》曰:“桑,嗅有葚,梔。”

《農桑通訣》曰:嚐考之史傳:三國魏武祖軍乏食,乃得乾葚以濟饑。《魏誌》武祖軍無糧,新鄭長楊沛進乾葚。後遷沛為鄴令。後漢王莽時,天下大荒;有蔡順,葚赤黑別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蓋桑葚,乾濕皆可食,可以救儉。昔聞之故老雲:前金之末饑歉,民多餓莩。至夏初青黃未接,其桑葚已熟,民皆食葚,獲活者不可勝計。凡植桑多者,葚黑時,悉宜振落箔上曬乾。平時可當果食,歉歲可饑餓。雖世之珍異果實,未可比之。適用之要,故錄之。

玄扈先生曰:桑生葚者,葉小而薄。故蠶桑之家,不得有葚。

【木瓜】《爾雅》曰:“楙、木瓜。”(郭璞注曰:“實如小瓜,酢,可食。”一名鐵腳梨。山陰蘭亭尤多,西京亦有之,而宣城者為佳。李時珍曰:其葉光而厚;其實,如小瓜而有鼻。津潤、味不木者,為木瓜;圓小於木瓜,味木而酢濇者,為木桃;似木瓜而無鼻,大於木桃,味濇者,為木李,亦曰木梨;即榠樝及和圓子也。鼻乃花脫處,非臍蒂也。)

《農桑通訣》曰:木瓜:種子及栽皆得。壓枝亦生,栽種與桃李同法。秋社前後移栽;至次年,率多結實,勝春栽者。

宣城人種蒔最謹,始實,則簇紙花薄其上,夜露日曝漸而變紅,花又如生。本州以充土貢。故有“天下宣城花木瓜”之稱。《廣誌》曰:木瓜,子可藏,枝可為數號,一尺百二十節。

《詩義疏》曰:欲啖者,截著熱灰中,令萎蔫。淨洗,以苦酒頭汁蜜之,可案酒食。蜜封藏百日,乃食之,甚美。凡腰腎腳膝者,服食不宜闕,以蜜漬食,亦堪益人。(蜜漬之法:先切皮,煮令熟,著水中,拔去酸味,卻以蜜熬成煎,藏之。)又宜去子爛蒸,擂作泥,入蜜與作煎,飲用。冬月尤美。夫木瓜,得木之正,故入筋。試以钅公霜塗之,則失醋味,受金之製也。五行相克刂之義,於此蓋亦可驗。此果既能愈疾,又宜飲啖,兼用有益,誠可貴焉。(陶弘景曰:“木瓜最療轉筋,如轉筋時,但呼其名,及書土作木瓜字,皆愈。此理亦不可解。俗人拄木瓜杖,雲利筋脈也”。)

【樝子】《爾雅》雲:“似梨而酢澀”。《埤雅》曰“木桃”。(陶隱居《本草注》雲:木瓜利筋脛。又有榠樝,大而黃,可進酒去痰。樝子澀,斷痢。《禮記》曰:“樝梨曰攢之”鄭公不識樝,乃雲是“梨之不臧者”。雷公《炮炙論》“和圓子”即此也。李時珍曰:“樝子乃木瓜之酢澀者。小於木瓜,色微黃,蒂核皆粗;核中之子小圓也。”)

《淮南子》曰:“樹柤梨橘,食之則美,嗅之則香。”《莊子》曰:“樝、梨、橘、柚,皆可於口”者,蓋古人以樝列於名果,今人罕食之耳。西川唐鄧多種此,亦足濟用。然樝味比之梨與木瓜,雖為稍劣,而以之入蜜,作湯煎,則香美過之,亦可珍也。

【榠樝】《詩經》曰“木李”;《埤雅》曰“木梨”。(鄭樵《通誌》曰“蠻樝”;《拾遺》曰“瘙樝”。李時珍曰:榠樝,乃木瓜之大而黃色無重蒂者也。)

可浸酒去痰。置衣箱中,殺蠹蟲。

【榅桲】(李時珍曰:即榠樝之生於北土者。蘇頌曰:今關陝有之;沙苑出者更佳。其實類樝,但膚慢而多毛,味尤甘。其氣芬馥,置衣笥中亦香。)

寇宗奭曰:食之須淨去浮毛;不爾損人肺。其果最多生蟲,少有不蛀者。

【山樝】《爾雅》曰:朹子檕梅。(又名赤瓜子,鼠樝,猴樝,茅樝,羊梂,棠梂子,山裏果。此物生於田原茅林中,猴鼠喜食之,故有諸名也。)

九月熟。取去皮核,搗和糖蜜,作為樝糕,以充果物。(亦可入藥,令人少睡,有力,悅誌。)

【甘蔗】《說文》曰:蔗也。(或為竿蔗,或幹蔗,或邯<甘者>,或甘蔗,或都蔗,所在不同。《漢書》《離騷》俱作柘。有數種:曰杜蔗,即竹蔗。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白蔗,一名荻蔗,一名劣蔗,一名蠟蔗。可作糖,江東為勝。今江浙閩廣蜀川湖南所生,大者圍數寸,高丈許。又扶風蔗,一丈三節,見日則消,遇風則折。交阯蔗,長丈餘,取汁曝之,數日成飴,入口即消,彼人謂之石蜜。叢生,莖似竹,內實,直理,有節無枝。長者六七尺,短者三四尺。八九月收莖,可留至來年春夏。玄扈先生曰:甘蔗、糖蔗,是二種。)

《農桑輯要》曰:種法:用肥壯糞地。每歲春間,耕轉四遍,耕多更好。罷去柴草,使地淨熟,蓋下上頭。宜三月內下種,迤南暄熱,二月內亦得。每栽子一個,截長五寸許,有節者,中須帶三兩節。發芽於節上。畦寬一尺。下種處,微壅上高,兩邊低下。相離五寸,臥栽一根,覆土厚二寸。栽畢,用水繞澆,止令濕潤根脈,無致渰沒栽封。旱則二三日澆一遍;如雨水調勻,每一十日澆一遍。其苗高二尺餘,頻用水廣澆之,荒則鋤之。無不開花結子。直至九月霜後,品嚐稭稈:酸甜者,成熟;味苦者,未成熟。將成熟者,附根刈倒,依法即便煎熬。外將所留栽子稭稈,斬去虛梢。深厥窖坑,窖底用草襯藉,將稭稈豎立,收藏於上,用板蓋,土覆之,毋令透風及凍損。直至來春,依時出窖,截栽如前法。大抵栽種者,多用上半截,侭堪作種;其下截肥好者,留熬沙糖。若用肥好者作種,尤佳。

煎熬法:若刈倒放十許日,即不中煎熬。將初刈倒稭稈,去梢葉,截長二寸,碓搗碎。用密筐或布袋盛頓,壓擠取汁。即用銅鍋,內斟酌多寡,以文武火煎熬。其鍋,隔牆安置,牆外燒火,無令煙火近鍋。專令一人看視,熬至稠粘,似黑棗合色。用瓦盆一⒐,底上鑽箸頭大竅眼一個;盆下,用甕承接。將熬成汁,用瓢豁於盆內。極好者,澄於盆;流於甕內者,止可調渴水飲用。將好者,止就用有竅眼盆盛頓;或倒在瓦罌內亦可。以物覆蓋之。食則從便,慎勿置於熱炕上。恐熱開花。大抵煎熬者,止取下截肥好者,有力糖多,若連上截用之,亦得。(玄扈先生曰:熬糖法,未盡於此。)

《家政法》曰:三月可種甘蔗。

雩都縣,土壤肥沃,偏宜甘蔗,味及菜色,餘縣所無;一節數寸長,供獻禦。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