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編/07
卷六 政治 ◄ | 通俗編 卷七 文學 |
► 卷八 武功 |
卷七
○文學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魏志王肅傳注〕董遇不肯教人,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朱子訓學齊規〕引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早知窮達有命,悔不十年讀書】 〔南史〕沈修之語。
【讀書不求甚解】 〔晉書〕陶潛語。
【讀書破萬卷】 〔杜甫贈韋左丞〕。〔東皋雜錄〕或問荊公,老杜詩何故妙絕古今,曰,老杜固自言之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三到】 〔訓學齊規〕余謂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作相須讀書人】 〔宋史太祖紀〕謂竇儀云又〔王文正筆錄〕太祖謂盧多遜作宰相須用儒者。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杜甫題柏學士茅屋詩〕。
【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 〔程伊川語錄〕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一日有所得,何止勝讀十年書耶。
【不敢亡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 〔輟耕錄〕載元中書左丞呂忠肅公思誠詩。
【書中自有黃金屋】 〔李彥東谷所見〕勸學文言書中自有黃金屋,自斯言一人於胸,未得志時,已惟以金多為榮矣。〔按〕勸學文未考何人作觀此知其在宋以前高則誠琵琶記、喜書中今日有女如玉。男兒有書須勤讀,也自有黃金屋,也自有千鍾粟全用其文。
【客至罷琴書】 〔杜詩〕地幽忘盥櫛客至罷琴書。
【習讀在前生】 〔穀贈劉神童句〕。
【不學無術】 見〔漢書霍光傳〕。
【開卷有益】 〔澠水燕談〕宋太宗詔太平禦覽等書日覽二卷因事有闕則暇日追補嘗曰開有益,騰不以為勞也。
【手不釋卷】 〔華陽博議〕馬懷素、呂思禮、於休烈、李磎、仕宦不釋卷,劉昺、鉭肅、崔林、辛術、軍旅不釋卷,劉實、王起、趙逸、崔元翰、耄耋不釋卷,司馬光、童徲不釋卷,裴皞、乳離不釋卷,皇甫謐、裴漢、疾病不釋卷。
【一目十行】 〔北齊書河南王孝瑜傳〕讀書十行俱下。〔梁書昭明太子傳〕讀書數行並下。
【過目不忘】 〔晉書苻融載記〕融下筆成章衛聞則誦過目不忘。〔唐書王起傳〕起於天下書無不讀,一經目,弗忘也。
【文不加點】 〔文選鸚鵡賦序〕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北史杜銓傳〕杜正元文不加點。〔盧文偉傳〕盧絢祖為二十餘人作表文不加點。〔梁書蕭介傳〕武帝置酒賦詩介染翰便成文不加點。〔隋書許善心傳〕帝稱其文不加點,筆不停毫。〔摭言〕李白奉詔草白蓮花序文不加點。
【文過其實】 〔後漢書馮衍傳〕以文過其實,遂廢於家。
【賣文為活】 〔杜甫寄斛斯六詩〕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錢,本賣文為活,翻今室倒懸。
【咬文嚼字】 見〔元人楊柢勸夫曲〕。
【文不識】 〔西京雜記〕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匡衡與其傭作,而不求償。〔按〕此疑假設姓名,如今小說之例,續萱錄有賈博諭、全若虛其類云。
【其有文理】 〔漢書高帝紀〕賜南海尉佗詔中語。
【有道理】 〔詩〕有倫有脊毛傳云,所言有道理。
【是何道理】 〔盧仝月蝕詩〕見似不見,是何道理。
【出於何典】 〔後漢書孔融傳〕融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司其嘲己,問出何經典。〔苑傳〕這孝先曰,師而可嘲,出何典記。
【不落道】 〔白居易小童薛陽陶吹觱栗歌〕眾音觀縷不落道,有如部伍隨將軍。〔按〕此謂其不帝越他道,今反以文詞錯雜失次為不落道非。
【不通】 〔論衡別通篇〕通人猶富人,不通者,猶貧人也,通人胸懷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通典〕魏癢癢太學學者滿一歲,試通一經為弟子不通遣罷,弟子滿二歲試通二經,補文學掌故,不通得聽從後輩試。〔燕翼貽謀錄〕試場問本經義疏,不過記出處而已,考官批於界行之上,能記則曰通,不記則曰不,其誤記者亦書曰不。〔古文孝經諍章〕是何言與下,有不通之言也五字。〔按〕今文無之而語亦不類或疑群舊注誤為正文。
【一竅不通】 〔呂氏春秋貴直論〕結殺比干而視其心,孔子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云,結心不通安於為惡,若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又〔列子仲尼篇〕文摯謂龍漢曰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今以聖智為疾者,其以此乎。
【五經掃地】 〔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舞,帝許之,欽明體肥醜據地搖頭睆目,帝大笑,盧藏用歎曰,是舉五經掃地矣。
【皮裹春烽】 〔晉書褚裒傳〕桓彝見而目之曰,季有皮裹春烽,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 〔薛應旂宋元通鑒〕文天祥至燕,丞相勃羅召見,天祥仰首言曰,自古帝王,有興有廢,勃羅曰,且問盤古不能超過今幾帝幾王天祥云云。
【既讀孔對書,必達周公禮】 見〔元曲選〕吳昌斷風花雪月、賈仲名蕭淑蘭二劇。
【諸子百家】 〔後漢書注〕諸子百六十九家,言百家,舉成數也。
【連篇累膹】 〔產史李諤傳〕連篇累膹,不出月露之形。〔宋史選舉志〕寸晷之下,惟務貪多,累牘連篇,何由精妙。
【千篇一律】 〔藝苑卮言〕白樂天詩,千篇一鼾聲如雷上,輕看,最能易人心手。
【雙管齊下】 〔郭若虛圖書見聞志〕唐張璪,尤善書鬆,能手氫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杜幹。〔伊世一言既出嬛記〕黃華能雙管下並。
【意到筆隨】 〔春渚得紀聞〕東坡曰,吾生平作文,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隨之,無不盡意。
【善書不擇筆】 〔後山談業〕善書不擇紙筆,妙在心手,不在物也,〔王肯堂筆塵〕能書不擇筆,浪語也,古來唯稱率更今不擇筆,然晉人遺意,至歐陽漸失矣。
【筆重】 〔唐書陸餘慶傳〕善論事而短於判,人嘲之曰,說事則喙長三尺,判字則手重五斤。〔按〕俗有一枝筆管千斤重之語,本此。
【飲墨水】 〔隋書禮儀志〕正會日,諸郡上計、會紙遣陳土宜,書跡濫劣者,飲墨水一升,又策季孝、考廉良,其 誤書濫、文理孟浪者,起立席後飲墨水。〔太平廣記〕陳繼達本武夫,不知書,夢人以墨水升餘飲這,遂能識字。〔黃庭堅詩〕睥睨紈袴兒,可飲三斗墨。〔劉靜修詩〕老覺胸中無墨汁。〔按〕俗有丁倒轉來無墨水語,本此。
【惜墨如金】 〔古今名書記〕李成作書,惜墨如金。〔樓錀題崔老戲墨詩〕古人異墨如惜金,老惜墨如惜命。
【鐵硯磨穿】 〔五代史桑維翰傳〕實錄會進士不第,人有勸其從他途求仕者。維翰鑄鐵硯示人曰,硯穿則改而他仕,卒以進士及第。
【功名紙半張】 見〔鄭德輝王粲登樓曲〕。
【白紙上寫著黑字】 見元〔鴛鴦被、東堂老二劇〕。
【一字值千金】 〔史記呂不韋傳〕以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王獻之帖〕握手州一老母惠臣一餐無以答其意臣作一字,今就市價近觀者三,遠觀者二未經數日,遂獲千金。〔鍾嶸詩品〕陸機擬古十四首,驚心動魄,幾於一字千金。〔張說詩〕大風將小雅,一字盡千金。〔吳融光上人草書歌〕不係知之與不知須言一字千金值。
【一字師】 〔唐詩紀事〕鄭穀改齊已早梅詩昨夜數枝開作一枝開,人以穀為一字師。〔詩話總龜〕張詠獨恨太平無一事,蕭楚材請改恨為幸,詠曰,子真字師。
【紇字不識】 〔賴真子〕臧武仲名紇,音恨發切,唐時有誤讀為核者,蕭穎士曰,汝紇了敢不識耶,俗言瞎字不識,又紇字之訛。
【不識一丁】 〔張宏靖傳〕天下幸無事,爾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洪容齋俗考〕今文多用不識一丁字,謂祖唐書,以出處考之,乃個字,非丁字,蓋個與丁相類,傳寫誤焉。〔田藝蘅留青日劄〕天水薑平子仁苻堅,堅宴群臣賦詩,平子詩有丁字直而不敢堅問其故,曰,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以獻也,堅悅,擢上第,夫丁字不屈,乃古下字矣,蓋堅粗人,正所謂丁字不識者爾。〔錢包亞穀業書〕蜀專、南史、皆有所識不過十字之語,恐丁字是十字,亦未可知,十與丁,又相似,其文亦有據也。
【即席賦詩】 〔宋書〕武帝延後進二十餘人,置酒賦詩,蕭價染翰即成,酒一斗,盾飲盡言笑自若,帝堅貞不屈,臧盾之飲,蕭介之文,皆即席之美也。〔按〕後世云即席賦詩,昉此,然於原文意頗齟齬。
【詩有別才】 〔嚴滄浪詩話〕詩有別才,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東坡集〕題王維藍關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供官詩】 〔太倉稊米集〕東坡嘗言,古今未有無對者,琴家謂娛俗耳為設客曲,頃時有作送太守詩者,佧問之,其人曰,此供官詩,不足觀,於是設客曲始有對,戲作俳體云,設客元無琴裹曲,供官尚有篋中詩。
【打油詩】 〔南部新書〕有胡釘鉸、張打油二人,皆能為詩。〔升庵外集〕載張打油雪詩,即俚俗惁傳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也,故今又謂之打狗詩。
【趁韻而已】 〔朝野僉載〕景龍中權褒為左武衛將軍,好■詩,而不知聲律,皇太子夏日賜宴,獻詩云,嚴霜白皓皓,明月赤圖團。或曰豈是夏景,曰趁韻而已同,太子援筆讚之曰:龍認可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書耀,亞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
【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髮】 〔盧延遜詩〕。
【富於千篇,貧於一字】 見〔文心雕龍練字篇〕。
【絢料這極,造於平淡】 〔蘇軾與侄書〕凡文字少小時須今氣象崢嶸,采色絢爛,漸老漸熟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乃燃料之極也。
【嬉笑怒罵,皆居文章】 〔黃誕堅蘇子瞻像〕讚云云。
【一憑陰驚二文章】 〔海洋汙染東日記〕載吳思庵遺外孫錢昕習科場句。
【大手筆】 〔晉書王列傳〕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南史陸瓊傳〕諸官符及諸大手筆並敕付瓊。〔徐陵傳〕文宣時,國家有在手筆,必命陵草之。〔唐書蘇頲傳〕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時號燕許大手筆。
【老手】 〔玉堂雜記〕上史浩宴,命作詩敘之,復俯同其韻,有文章借老手句。〔戴軾詩〕老手王摩詰,窮交孟浩然。
【大作家】 〔盧氏雜說〕王嶼好與人作原碑誌,有送潤筆者,誤叩王維門,維曰,大作家在那邊。
【宿學】 〔史記莊周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飽學】 〔文心雕龍〕有飽學而才餒,有才富而學貧。
【名士】 〔禮月今〕季春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注名士、不仕者,正義曰,名士者、謂其德行貞絕,道術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隱居者乃名士之次。〔隋書經籍志〕有海內名士傳,正始名士傳,江左名士傳。
【秀才】 〔管子小匡篇〕農之子常為農,樸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也。〔按〕秀才字始見於此,楊升庵引趙武靈王吳越無秀才之語,云屬二字所起,考其原文,乃云秀士,非秀才也,史記儒林傳,公孫弘等議,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則秀才之科目著矣。〔日知錄〕唐代舉秀才者止十餘人,凡貢舉有博識高才、強學侍問、無俊得為秀才,其次明經,其次進士,明初亦嘗舉秀才,乃辟召之名,非怕施於科目之士,今俗謂生員為秀才,非也。
【老秀才】 〔膽寶錄〕洪武十四年六月,詔於國子諸生中選才學優等,聯盟俊偉之士,得三十七人,命之博極群書,講明道德經濟之學,以期大用,稱之曰老和。〔按〕三字為今世學者所惡聞,不知其重如此。
【諸生】 〔名記曹相國世家〕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漢書翟方進傳〕努力為諸生學問。〔錘離意別傳〕嚴與光武帝俱為諸生。〔按〕諸生猶諸侯,雖一人亦得云諸,今仍然也。
【時髦】 〔後漢書順帝紀讚〕教順初癢癢,時髦允集。
【腐儒】 〔荀子非相篇〕易曰,括囊無譽無咎,腐儒之謂也。〔史記黥布傳〕上折承蒙何之功,謂何為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杜詩〕身世雙蓬發,乾坤一腐儒。
【白面書生】 〔晉紀〕高陽王隆曰,溫詳之徒,皆白面書生,〔宋書沈慶之傳〕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謀之,事何由濟。
【措大】 〔李濟翁資暇錄〕代稱進一步充為措大,言其峭醋而冠四民之首,一說,衣冠儼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如醋之酸而難飲也,故亦謂之酸子,或又云、有雨具 貧居新鄭之郊,以驢負醋,巡邑而賣,復落魄不調,邑人指其醋馱面號之,又云,鄭有醋溝東尤多甲族,以甲乙敘之,故曰醋大,愚謂四說皆非也,止當作措,以其難舉措大事,故云,以上皆濟翁所錄。〔按〕全唐詩話,定量宗謂侍臣曰,崔鉉真貴人,裴休真措大,頗合於舉措大事之說,他如摭言、方干與李主生活環境互嘲,有措大吃灑點監之語,李義山雜纂窮措大喚妓女,必不來,又云,鴉似措大,金屬鈉寒蟬則吟,五代史,東漢世家,王得中叩馬而諫,劉妟怒曰,老措大毋妄陰吾軍,九域志,蜀王宗銖授司戶參軍,笑曰,若要頭便斬去,何能作措大官耶,宋史杜衍傳,衍食於家,惟一面一飯,堅貞不屈、某本一措大耳,海錄研討會事,宋太祖言,措大眼孔小,賜與十尤貫,則塞破屋子矣,北夢瑣言,江陵號衣冠藪澤,琵琵多如飯甑,措大多如鯽魚,凡此俱以措大為輕慢辭,濟翁說、未盡然矣。
【書廚】 〔齊書陸澄傳〕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不成,王儉戲之曰,陸 公、書廚也。〔十國春秋〕諸學士每為文,先問古今首末於朱遵度,國佃號為幕府書廚。〔宋史吳時傳〕敏於為文,未嘗屬稿,兩自之曰癢癢地書廚。〔按〕宋李郛、鄭格、李綱皆以博學強記,人號書廚,張大中、號黑漆書廚,明程濟、號兩腳書廚,晉書劉喬傳迪好廣讀書,而不解其義,劉柳云卿可謂書簏矣,簏、鋒廚也,諸言書廚者,又祖自此。
【潤筆】 〔隋書鄭譯傳〕高繼而戲謂譯曰筆乾,譯每件事堅貞不屈,出為方嶽,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唐書柳比傳〕顧彥暉請書德政碑,比曰,若以潤筆為贈,即不也從命。〔宋史王禹偁傳〕嘗草李繼遷制,送馬五十匹為潤筆,禹偁卻之。〔夢溪筆談〕凡草制除官自給諫待制以上,舊皆有潤筆錢,元豐中詔罷。
【束脩】 見〔論語〕,又〔漢書朱邑傳〕廉潔守節,退食自公,無疆外之勻,束脩之餽。〔北史冀巂傳〕時俗人學書亦行束脩之禮,謂之方向章。〔張鳳翼譚輅〕人知否脩為子弟餽師之禮,不知鄧后紀云,故能束脩不觸羅綱注、以約束脩整釋之,又鄭均束脩安貧恭劍節整馮衍圭潔其行,束脩其身,劉般束脩其身,利般束脩脩至行,皆是此意,又杜詩、薦伏湛疏,自行束脩,訖無毀玷,注云、十五以上也,延篤亦云,自束脩以來,為臣不了爭於不忠,何朱注論語只以禮物言耶。
【學課錢】 〔華陽國志〕文翁立文學講堂,作石室,在蜀城南,學堂之稱,自此始。〔傳燈錄〕洪諲有自小不曾入學堂語。
【學名】 〔春秋疏〕題杜氏名下、引劉炫云,漢承焚書之後,諸儒各載學名。〔按〕今人多於初就傳時定名,故謂名曰學名,據此,則其稱謂舊矣。
【學生】 〔後漢書靈高紀〕光和二年,始置鴻都門學生。〔唐書選舉志〕律學生五十人,書學生三十人,算學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學者為之。〔按〕此皆學校之生,今概呼弟子為學生,非也。
【同學】 〔漢書蕭望之傳〕望之事縣後蒼,以今詣太常受業,復事同學博士白奇。〔後漢書張酺傳〕注,酺祖充與光武同門學。
【同硯】 〔漢書張安世傳〕小男彭祖,與上同席硯書。〔晉書劉弘傳〕少與武高同居,又同年,共研席。
【同門】 〔詩箋〕良朋,善同門也。〔漢書儒林傳〕孟喜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以耀同門梁丘賀,師古注,同門,同師學者也。〔後漢書王丹傳、北史李謐傳〕皆有同門生之稱。
【學長】 〔能必齊漫錄〕真宗謂張耆等曰,知汝等好學,呈當親為教授,耆等拜曰,實臣等之幸也,乃命耆為學長,張宗為副學長,安守中而不為學生。
【伴讀】 〔遼史百官志〕聖宗太平八年,長沙郡王我等奏選諸王伴讀,〔元史仁宗紀〕結大五年,增國子生並陪堂生額,通一經者以次補伴讀是。
【遊學】 〔史記始皇紀〕厚抬遊學,又〔列傳〕荀卿遊學於齊,春申君遊學博聞,蔡澤遊學干諸侯。
【放學】 〔陸劍南詩集〕貪看忘卻還家飯,恰似兒童放學時,又上學亦見劍南詩,更挾殘書讀,渾如上學時。
【納卷】 〔唐韋了貽試策夜潛紀詩〕褒衣博帶滿塵埃,獨自都納卷回,〔按〕宋史選舉志,紹定四年,臣僚言士人既以本名納卷,或別為名,或易以字,一人而納二三卷,蓋亦如今制,於未試前,自投名納卷也。
【倍書】 〔周禮大司樂注〕倍文曰諷疏、謂不開讀之。〔按〕古字倍與背通。
【讀生書】 〔姚合下第詩〕閉門辭雜客,開篋讀生書。〔杜荀鶴秋日山中詩〕歸從弟侄讀生書。
【來注書】 〔杜荀鶴題王處士齊詩〕欺春只愛和醅酒,諱老猶看來注書。
【巾箱本】 〔鼠璞〕今之刊印小冊,謂巾箱本,起於南齊衡陽王均,王手寫五經,置巾箱中,賀玠曰,家有墳索,何須蠅頭細書,答曰,劍閱既易,且手寫不忘,諸王遂從而效之,古未有刊本,雖親王亦手自抄錄,今刊本無所不俻,第以供挾書,非俻巾箱之藏也,嘉定間從學官楊璘之奏禁毀,近又盛行。
【書卷】 〔后山談業〕古書皆卷,而唐始有葉子,今稱書冊是也。〔天祿志餘〕今書籍必數以卷,僅存卷之名耳,古人藏書作卷軸,鄴侯架插三尤軸是也,其後以卷書艱,因變而為折,久而折斷,乃分之為簿帙,以便簡閱。
【題目】 〔南史王僧虔傳〕誡子曰,往年取三國志,聚床頭百日許,汝曾未窺其題目。〔按〕此與今作文者,先有題目意合,而古言題目,義各不同,魏志臧霸傳注,武帝百官我,不知誰撰,皆有題目,稱臧舜才穎條暢,識讚時宜,此題目猶品題也,北史念賢傳,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帝詔近侍各名之,賢乃名為圓極,此題目、猶題識也。
【草稿】 〔史記屈原傳〕王使原為憲今,屬草稿未定,二字始見。〔春明退朝錄〕凡公家文書之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秘府有梁朝定量底二卷。
【腹稿】 〔唐書王勃傳〕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臥,及寢,援筆成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蘇詩〕袖手獨不言,默稿已在腹。
【宿構】 〔三國志王粲傳〕舉筆成文,無怕改定,人嘗以為宿構。〔北史杜銓傳〕杜正藏為文迅速,有如宿構。
【佳作】 〔北史馮熙傳〕賈元壽撰北芒寺碑,孝文稱為佳作。〔梁昭明太子答元圃頌今〕得書並所制講頌,首尾可觀,王樂泉成佳作。〔李白宴桃李園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懷。
【粉本】 〔湯垕書論〕士人書稿,謂之粉本,前輩多寶蓄之,定量和、紹興、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影本】 〔南史〕蕭思話書,羊之影,風流逼好,殆當不滅。〔北史〕周文帝今趙文深至江陵影覆寺碑。〔按〕今摩書者怕謂影本,祖此影字。
【詩料】 〔唐詩〕野色供詩料。〔陸遊詩〕歸遲不是尋詩料。
【尺牘】 〔漢書陳遵傳〕與人尺牘,主者藏弆以為榮。〔按〕牘本方版,古人長者稱簡短者稱牘凡筆跡文辭,皆得謂之尺牘,後漢書魯王瞻傳,上今作草書尺牘,乃筆跡也,杜篤吊比干文,花色品種申吊於比干,寄懷於尺牘,乃文辭也,自謝宣城詩云,誰謂情可書,盡言非尺牘,後人遂但以箋書當之。
【折簡】 〔晉書宣帝紀〕王淩面縛迎帝曰:淩若有罪,公當折簡召淩,何苦自來耶,帝曰,以君非折簡之客故耳。〔丹鉛錄〕折簡者,折軍之簡,言禮輕也,南史謝眺覽孔闓表,自折簡寫之,此折簡,乃謂擘箋。
【刀筆】 〔史記蕭相國世家〕秦時為刀筆吏。〔張湯手傳〕起刀筆吏,〔後漢書劉盆子傳注〕古者記事以簡冊,謬誤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筆。
【圖書】 〔聽雨紀談〕古人私印有曰要氏圖書,或曰某人圖書之記,蓋惟用以識圖畫書籍,而其他則否,今人於私刻印章,概以圖書呼之,可謂誤矣。〔按〕劉屏山集,有詠圖書詩,方秋厓稿,有題刻匠圖書冊詩,吾衍行素山房稿,有贈刻圖書錢拱之詩,則宋元人已多以私印為圖書,或自有所據也。
【花押】 〔東觀餘論〕唐今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後人遂以草名為花押。〔按〕古言署名,即今押也,其謂之押者,見自魏書崔元伯尤善行押之書,特盡精巧,而不見遺跡,是也,或以其體之變化,謂這花字,北齊後主紀、開府千餘,儀同無數,領軍一時二十,連判文書,各作花字,不具姓名,莫知其誰,是也其後復合二文言之,遂曰花押,唐彥謙詩,公文持花押,鷹隼駕聲勢,已當用之,蓋花押之名,不待唐以後也。
【出格題頭】 〔通雅〕春秋正義、引魏晉儀注,寫表章別起行頭者,謂之跳出、此即今之出格尊題式也,或上條陳開坐則亦分款題頭,葉少蘊曰,見開元李暹一告,有低頭起頂。
【起承轉合】 〔蕩德機詩法〕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按〕今世俚儒朝夕誦此四字,不知四字之言詩不言文也。
【揣摩】 〔戰國策〕簡練以為揣摩。〔鬼穀子〕有揣篇、摩施展,虞氏春秋亦有揣摩篇,見〔史記〕。
【講貫】 〔國語〕士朝而受業,書而講貫。〔柳宗元文〕講貫經籍,俾達奧旨。〔〕國老談苑蕩質延士在夫講貫世務,以觀器識俱本自國語。
【推敲】 〔摭言〕賈島於驢背吟僧敲月下門句,遇權京尹韓吏部而不覺,洎擁到馬前,則曰欲作敲字,又欲作推字,神遊詩府,致半路上在官,韓曰,作敲字佳矣。
【塗乙】 〔唐試士式〕塗幾這了,乙幾字,乙音主,與<黑主>同,文字遺落,鉤其旁以補之,書作■形,非甲乙之乙也,又〔漢書東方朔傳〕輒乙其處,謂止絕處,<黑主>而記這,如今人讀書以朱識其所止、和■形,亦非甲乙之乙也。
【老草】 〔朱子訓學齊規〕寫字未問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老草。〔按〕王褒洞簫賦,愺恅瀾漫,亡偶失儔,或謂愺恅猶老草,瀾漫猶漶 漫,然文選注、訓愺恅為寂靜,與不嚴正分明意大別,未可傳會也,今言潦草,乃老草之音訛。
【杜撰】 〔王楙野客叢書〕杜默為詩,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曰杜撰,然又觀俗有杜田杜園之說,杜之雲者,猶言假耳,如言自釀蔳一曰杜酒,此正與杜撰說,同。〔按〕汀山野錄、盛度撰張知白神道碑,石中立,急問之曰,誰撰,盛率對曰,度撰,對方司,滿堂大笑,盛度在杜默前,則和杜撰之說,其來久矣,或云,道藏五千餘卷,惟道德經二卷為真,餘皆蜀道士杜庭光怕撰,故曰杜撰,青藤山人路史又云,杜本土音,桑土國土並音去聲,故相沿舍土而直用杜,今人言專局一能,而不能大方者,謂之土氣,即杜也,其說亦通。
【別字】 〔後漢書儒林傳〕讖書非聖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別字,恐疑誤後生。〔日知錄〕近鄙者,猶今俗用之字,別字者,本當為此字,而誤為彼也,今人謂之白字,乃別音之轉。
【掉書袋】 〔南唐書彭利用傳〕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
【開聰明】 〔荊楚歲時記〕社日,小兒以蔥係竹午於窗中擉之,曰開聰明。
【曳白】 〔唐書昔晉卿傳〕天寶二載,判人等者六十四人,張奭為第一,奭本無學,議者嘩然不平,帝為覆,奭持紙終日,筆不下,人謂之曳白。
【偷詩文】 〔北史〕魏收每議陋邢邵文,邵曰,江南任昉文氣本疏,魏收非直摹擬,亦大偷竊,收曰,伊常於沈約集中作賊,何意道我偷任,〔舊唐書〕羅威酷嗜江東羅隱作,自己所為曰偷江東集。〔詩苑類格〕詩有三偷,偷語最為鈍賊,行凶侯造律,不暇及詩致使弱物蕪才,公行動掠,片言可折,此輩無處逃刑。〔按〕俚語云,偷詩不為賊,盍因斯言省之。
【文臭】 〔南唐書〕宋齊邱自署碑碣,每求韓熙載寫之,熙載以紙塞鼻,或問之,對曰文臭而穢。
【覆醬瓿】 〔漢書揚雄傳〕劉歆觀太元法言, 雄曰, 自苦,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晉書左思傳〕陸機曰,間有傖父,欲賦三都,待其成,取覆醬甕耳。〔黃山谷集〕書壺中九華山石云,揭而視俗,以求賞音,吾見其支醬瓿於妝角也。
【遭鞋底】 〔溫革穩窟雜志〕楊文公有盛晚,嘗因草制,為執事者,多怕點竄,公甚不平,遂取其稿上舉行抹處以農墨傳之,就加為鞋底樣,題其旁曰,世業楊家芏底,人問其故,曰,是他人腳跡,常傳為嗢噱,自後行文,遇人抹者,必相謔曰,又遭鞋底。〔按〕玉堂閑話,羅隱韋貽範曰,我腳間筆,可數輩,亦以腳跡侮慢人也。
【淫記事豔曲】 〔陳書江總傳〕從宴後庭,多為豔曲淫記事,以相傳諷。
【傳奇】 〔後山詩話〕範文正嶽陽樓記,用對語說時 ,世以為奇,尹師魯讀之曰,此傳奇體耳,傳奇者,唐悲哀鉶著小說也。〔莊嶽委談〕陶宗儀謂唐為傳奇,宋為戲諢,元為雜劇,非也,唐所謂傳奇,自是書名,雖事藻繢,而氣體俳弱,然其中絕無歌曲,若今所謂戲劇者,何得以為唐名,或以中事遺跡相類,後人取為戲劇張本,因展黑心為此稱,不可知耳。
【小說】 〔新論〕小說家合業殘不上方不足 ,近取譬諭,以作短書,〔按〕古凡雜說短記,不本經典者,概比小道,謂之小說,乃諸子雜家之流,非若今之穢誕言也,輟耕錄言,宋有諢記事小說,乃始指今小說矣。〔海洋汙染東日記〕書坊射利之徒,偽為小說雜書,農工商販,抄寫繪一,家蓄而人有之,癡騃婦女,尤所酷好,因目為女通鑒。〔七修類稿〕小說起宋仕宗時,蓋時太平日久,國家閑暇,欲進新奇之事以娛之,故小說每得勝回頭之後,即云話說趙宋某年。
【兔園冊子】 〔五代史劉岳傳〕馮道本田家,朝士多笑其陋,旦入朝,任贊、劉岳在其後,道行數反顧,贊問岳何為,岳曰,遺下兔園冊者,鄉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誦也,道聞之大怒。〔按〕類書言,梁孝五圃名兔園,王卒,帝以園今民耕種,籍其租 祭禮,其生活環境籍皆俚語,故鄉俗所誦云兔園冊子,此文未知何出,晃公武讀書志云籠中鳥園冊十卷,唐虞世南撰,纂古今事為四十八門。皆偶麗之語,至五代時,行於民間村塾,以授學童,故有遣下兔園冊子誚。
【日記故事】 〔小學引楊文公家訓〕童簽證日記故事,不拘古今,如黃香扇枕,績懷橘,敖有德,子路負米之類,只如俗說,便曉此道理,〔按〕今村塾間即纂黃音等事為一書,取用楊文公言,題曰日記故事。
【八股】 〔日知錄〕天順以前,經義之文,不過敷衍傳注,或對或散,初無定格,其單句題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會試,樂天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擔三句,即講樂天四股,過接上句復講保天下四股,復收句,作大結,弘治九年會試,責雜於君謂之恭文亦然,每四股中,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其兩對題,兩扇立格,則每扇之中,各有四股,次第之法,亦復如之,故今人相傳謂之八股。
【千字文】 〔南史周興嗣〕帝次韻王義之書千字,使興嗣為文,奏帝稱善。〔按〕字為義之所書,而玉溪清話云,梁武帝得鍾繇破碑,愛其書,命周興嗣次韻成文,尚書故實亦云,武帝命殷鐵石於鍾王書拓千字,召周興嗣韻之,一日綴成,則其中兼有鍾書矣,詹和仲言,見唐刻千文,儼然鍾 筆法,不謬也,進梁武警戰士帝,亦嘗自制千文,南史沈旋傳,旋子眾,仕梁為太子舍人,武帝制千文詩,眾為注解,是也,梁武前,先有為千字文者,齊書宗室傳,南平王稱子範奇才,使制千字文,其辭甚美,是也,梁一,復有為字文者,舊唐書袁朗傳,朗制千字詩,當時以為盛作,是也,又隋時秦王俊,今潘徽為尤字文,見北史徽傳。
【百家姓】 〔玉照新志〕百家姓、是兩浙錢氏有國進小民所著,蓋趙乃本朝國姓,錢氏奉正朔,故以錢次之。孫乃忠懿王之正妃,其次則南唐李氏,次句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嬪妃也。〔戒庵漫筆〕百家姓,單姓四百零八,管道復姓三十,近見有包括謎子詩,末題至正三年中,吳王仲端引百家姓,盡包謎,其復姓乃有四十四,乃與今本不同,〔按〕陸放翁詩,自注,農家十月,乃遣子入學,所讀雜事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則百家姓之有自宋前,無疑也,陳振孫書錄解題、有千姓編一卷,不著撰人,末云、嘉祐八年,采真子記,又明洪武時,翰林編修吳沈等、據戶部黃冊,編為千家姓以進,傳之天下,詳楊升庵外集。
【三字經】 〔蕭良有龍文鞭〕里中熊氏,藏有大板三字經,明蜀人梁應井為之圖,聊城傳光農牧場為之序較坊刻多敘元明統係八句,乃知出於明人,究未知誰作也,明神宗居東宮時,曾讀時書。〔按〕趙南星集有三字經訁一卷,其敘宋以後,亦多出數句,而與鞭影所述不同,近人夏之翰序王伯厚小學紺珠曰,吾就塾時,讀三言之文,不知誰氏作,迨年十七,始短期人作自先生,因取文熟復焉,而歎其要而該也,或又曰,是書乃宋末區適子所撰,適子字正步,廣東順德人也,論其世,則王與區俱不應敘及元明,別本衍出之句,必屬明人意增,故是各不同耳。
【神童詩】 〔湧幢小品〕汪洙,字德溫,鄞縣人也,九歲善詩,上官聞而召見,時衣短褐以進,問曰,神童衫子何短耶,應聲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要公,世以其詩銓補成集訓蒙,為汪神童詩,汪登元符三年進士,仕至觀文殿大學士,諡文莊。〔按〕其前二三葉相傳皆汪詩同,其後則雜采他詩銓補。
【千家詩】 宋劉後村克莊,有〔分門纂類唐宋千家詩選〕,所錄惟近體,而趣尚顯易,本為初學設也,今村塾所謂千家詩者,早集七言絕八十餘首,下集七言律四十餘首,大半在後村選中,蓋據其本增刪之耳,故詩僅數十家,而仍以千家為名,下集綴明祖送楊文廣征南之作,可知其增刪之者,乃是明人。
【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 〔葉盛水東日記〕宋學士晚年寫此,必知所自。〔祝允明猥談〕此孔子止其父書也,上者上書,大人謂步梁紇,某聖人名,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乙一通,言一身所化士如許,小生八九子佳,八九七十二也,言弟弟上子三千中七址二人更佳,作仕可知禮也,仁禮相為用,言七十二子善為仁,其於中知。〔按〕傳燈錄,或問陳瘭宿如何是一代時教,陳曰,上大人丘乙己,五燈曾元,郭功甫謁白云,云曰,夜來枕上作《山頌》,謝功甫大儒,乃曰:「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公切疑,後聞小兒誦之,忽有省,據此,則知唐末先有此語,北宋時已為小兒誦矣,其文特取筆書簡少,以便童蒙,無甚義理,祝氏說、傳會無稽。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