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雲坪先生文集
卷六
作者:宋能相 純祖初
卷七

答宋茂叔德秀○己巳

编辑

便音久阻。瞻仰不已。意外玉季來訪。袖致盛翰。喜審暮春。侍學佳重。此間。毒感未解。危頓益甚。苦苦。景玉所論天命之性。差誤可恨。善之之未釋然於生之謂性章。尤可慨也。安士定杓。吾黨大儒也。近有書論此。玆以答去者呈覽。幸商示。栗翁人心道心圖說。雖極好文字而後賢無敢及者。然凡義理。前賢旣明其大體。昭爛日星。故後賢不費心力。只因其已明之說而益究精蘊。以是。其於細微曲節。則後出之論。愈覺精到。沙翁辨疑。其釋經義。與栗翁異者。沙翁說每是。尤翁問答。其論經禮。與栗,沙異者。尤翁說每是矣。今何必硬定本子。只主栗翁圖說。而不容後賢之更有說也。圖說以四端爲純善者。有異於朱子惻隱羞惡也有中節不中節之說。故尤翁辨之。載在心經釋義。經義問答之中矣。以善情爲淸氣之發。惡情爲濁氣之發者。亦有些欠曲折處。故寒水,農,淵諸先生亦皆以爲未備。各有論說。然寒水先生則初未嘗言栗翁說之未安如農,淵諸賢。而只謂之後之學者因栗翁此說而推之太過。漸遠於孟子本指矣。此所以狀文緫論曰。情之善惡。專由於氣。而性善之指。猶未盡著者也。其所謂猶未盡著者。實與上猶未盡息一向相對。皆指世儒固執退,栗說而不知合變。推說太過。反爲障礙。豈嘗以栗,尤爲未諳性善耶。愚嘗聞諸師門。賢智者之所以爲賢智。以其稟氣之淸而情之發常善。愚不肖之所以爲愚不肖。以其稟氣之濁而情之發多不善。淸氣之發爲善情。濁氣之發爲惡情。可知其必然。至若稟至濁之氣而爲下愚之人。其情之發。或不能無善者。此乃善情亦發於濁氣之明驗也。然淸氣之發爲善情者什九。濁氣之發爲善情者什一。只擧大體而謂之淸氣爲善情。濁氣爲惡情。容何傷乎。以是。寒水先生則只論世儒不善觀栗翁書之弊而已。不曾如農,淵諸賢之直斷以未安矣。三賢說幷錄呈。

答宋茂叔。兼示金善之。屠維攝提暮春月望。

编辑

在昔仲尼旣免喪。竆廓靡憑。適郯適周。問官訪禮。魯君資之以一乘車兩馬一竪子侍御。盖傷天子失官。學在四夷。而以其欲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爲大業也。四科十哲皆從之。楚昭王聞風。遺之以安車象飾。宰予以爲靡麗而謝之。當時去古匪遠。時俗見聞。能知士道遊學之爲貴。而尙以其徒從猥多。絶糧於陳蔡。見忌於令尹。甚至微服逃難。而人有比之於喪家之狗者。至於亞聖。彭更又譏其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傳食於諸侯。能則特一偏季之鄕人。况敢望聖賢作處耶。從遊之士。一切謝却。只與一鄭氏子。三月聚糧。肆意獨往。葢將西入箕都。北踰咸關。歷觀先王之蹟。盡訪四夷之學。遂上白山。一目萬里鏡。仰窺箕斗昴畢之躔。俯察天下大小之勢。以驗夫晴窓默究之餘。百世可繼之故。在於微分。亦可謂大業。而賢者不但不從行。其所以資送善仲者。只一如狗小鬣。致遠恐泥。何太拙也。善仲太苦心。致死相護。而又恐能以妄塞悲。六經之外。不許一書携齎。有是哉。君子愛人以德也。高明須將善之。益懋精進也。俟其返而相與刮目焉。子東,孟宗諸孝讀禮旣了。見方專攻朱書箚疑十一編。封事以下卷。迤邐還之爲妙。

與金善之憙○乙丑八月

编辑

數昨因橋便付信。果已傳徹。積月濕溽。人無不病。不委侍事卽日如何。此間慈癠薪憂。與霖雨而淹久。呻囈悒悒。以餞迓炎凉。白露戒節而又不能歸省先阡。種種難爲懷耳。燈火可親。所業在何。曾傳望勿遽捨。而必期於見得大義。立得本子如何。古賢初年。皆先有入頭處。以爲終身受用之資。二程之太極圖。橫渠之禮書。東萊之史學。康節之易數是也。我國則靜菴之小學。退陶之心經。栗翁之近思錄。溪上之禮書。吾先子之朱文。莫非所以安身立命焉。賢者則願須以大學作家計。愚雖無勇。竊欲遊從於其中。終吾生以徜徉耳。近欲往棲鸕洲。貴問目先吾以去。當作報入後遞。然須連續示疑。使得反復振起幸幸。擾未及他。統希盛照。

答金善之己巳

编辑

辭本送去。景得謂京中人皆謂文字雖甚簡嚴峻潔。而全無疏章體格。便同書札貌㨾。又不明言憲職與召命事。似有簡慢意思。乃是古作者手段。而非時㨾文字。尹台景孺謂倦勤字妄發。三山叱之曰。台輩之過愼時羕。何干於斯友。儒者文字。不可太拘謹云。未知諸議是非之如何。

與金善之戊辰七月

编辑

積年如噎。雖左右見念之勤。何能如此心。兒姪歸傳凡百。履玆老炎。承侍履無愆。慰喜不徒見手字也。第聞以射覆爭藝賭果瓜。何爲及此閒暇。般樂怠敖耶。令人奉嘅。世間萬事。都是虛幻。雖使堯舜爲君。仲尼爲父祖。何足爲子孫臣庶身心上實業。而乃反憑恃餘烈。敖惰忝辱。至於此甚。文元先生一生謹嚴。以小學律身。何嘗以此等雜戱消日耶。范質一箇失節覊旅之傖夫。而其與諸郞書。編在小學外篇。可考也。春秋。希三歸去。不能盡謄。然賢之讀書不可但已。故玆以呈上。幸從速訖工也。盛示新秋之盟。能不敢信。賢之資質。本欠振作。夜裏一悔。何補於晝間依然紛冗。僕雖朽廢而日爲博川客捱迫。猶能極論儀禮。日一進長新知見耳。箕城志幸甚。國語有註疏者。亦可借示耶。此近絶無有處耳。不宣。

與金善之戊辰八月

编辑

昨有便而忙且病撓。未克寄問。甚可悵恨。日氣不調。適此時靜居侍學如何。前諭愼篤之意。甚善甚善。但以昏陋所自省者言之。心是活物。操持極未易。一或放忽。顧言爲難。一不顧言。便墜落欺詐小人之科。此古人所以惟行之艱。幸隨事隨言而精察之。不止於讀工上如此焉。望望。昨得玉溪丈專伻來示。始得京外凡聞之詳。令人仰屋。狀文事。恐終至於魚爛河决而不可救。此何大事而乖激如是。三分天下。益州罷弊。而敵國外患。置之度外。同室之內。崩析漸如是。是何世運。孟氏冠纓之義。自初苦心而今不可成。良可咄咄。病力未盡所欲言者。惟照之。

答金善之辛未二月

编辑

悲疚呻吟中。萬念都灰。而惟有耿耿於吾人者。不能消磨盡矣。卽因市便。回辱兩度問書。喜審。春寒侍引。學履增衛。能早失庭訓。依庇師敎。一朝承訃於濶違之餘。情私痛隕。曷可勝喩。家兄與兄子輩赴擧在外。九耋病親。侍側無人。勢須遲待兄歸。其前不可奔臨。昨已替送吉生。操文奠告。而心懷廓焉。如梁壞而無放。奈何。祭文只書四句語曰。生一何晩。知一何早。一國羣疑。百世深造。其他皆陳說情私耳。然其叙正終處。或不無讒謗之慮。已托護喪勿出耳。盖於昨秋病患時似必無幸。而天幸回陽。轉輾擔移。及其歸稅正寢則氣力日就澌頓。自知其無奈何。而歲朝強起齋沐。欲須人扶。望拜先墓而不能得。憑几還坐。命子弟曰。年滿七十。病不可醫。此是晦翁謝事傳家之年。國事家事。都不須與聞。汝曺姑勿遠離可也。諸子姪及門人沈鑑輩皆廢科常侍。勢如下山之日。二月初二日。又強作曳杖消搖於庭曰。吾病外雖得差。而似必支離不可爲。夕後添苦。日日加重。而終至不諱。門生知舊無不往候。獨不肖緣於親老病深。終不得往與於啓手足之辰。卒聞淵冰之戒。噫其人理掃盡矣。尙何可言。卽勿論其狐鼠輩舞呼。世運屬末。憂虞溢目。而公然喪其經綸老手。可哀者國耳。何但私痛而已。今世知我懷者。惟有高明。然亦恐有傍覷。此紙卽丙。勿泄爲望。來書所歎。豈以湖南凶徒疏擧而云然耶。抑別有事在耶。時憂則何可勝言。何可勝言。此身。兄歸後可卽往奔。高明候産。猝難來問。極可悶菀。非書之可傳者。姑默之。

與金善之甲戌十二月

编辑

頃書迨慰。商便一札。果卽入照而付答否。不審邇間侍學更如何。七篇之書。能以所講三大章語法文體。領略玩繹。無復疑晦於其間耶。鄒傳舂容滂沛。魯論精切簡當。雖有詳略之別。而其所以立文遣辭則同一機軸。眞所謂五殊二實無餘欠也。果以爲如何。魯論開卷第一章。學之一字爲題目。而字因是之辭。因以所學者而習之。於心悅豫也。習字是學字之破題也。遠朋之來。固欲學也。斅學相將。是眞樂事。而事有不然。人不能知我有學。在我之學。無所加損。而不以爲恨。則豈非君子學之成者耶。一言半辭。不復攙及於題外一事。若識得此箇意則二十篇內千言萬語。或長或短。皆是一意而統之。不出於常變九法。變法中最脫略者。乃在於倒粧法。如魯論中巧言令色鮮矣仁。孟子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等章是也。除却上面揔括入題之䂓。逐條鋪叙。然後回頭作尾。推本爲末。比他回題結辭等例法。特爲明白。是實會之有元。統之有宗。此乃一變體也。是常是變。一切領會看破則始可見聖賢語法不出於一陰一陽一闔一闢而已。往復屈伸。起結散合。無非是也。幸必有心看破。勿爲無味浪用力如何。

答金善之丙子十一月

编辑

李台胤子終不能達遺疏云耶。人人皆如是。則義理何時可明。孤哀之病。終不可以憂吉期者。恐又不免爲擬疏謬習。昨答士直書。使告李棘人。廣引金,朴,閔諸遺疏及孤哀昨年未達之疏。以廣聖意。而使聖上覺得一世善類抑菀之情。不使死三台獨當雷霆。盖此間疏事。終豈自隱於他日耶。士直欲與柳直夫,李季良相議。故所答季良書。亦以爲李台尸諫。竟果如何。不可獨使之當雷霆。金相公,朴尙書,閔贊善諸朽骨。誰果有請竄其名者。雖此罪苦將死之喘。尙有一分生氣。願聞其詳云云。盖亦與答士直書同意。未知李棘人果能覺得而善出塲否也。

答金善之戊寅四月

编辑

離家後絶不得鄕信。明叔跋涉遠至。喜承安信。且知曾大無病課讀。而不聞茂叔平否。此可菀也。能去小晦發於忠州。乘流八日而到銅雀。初欲直向白頭山。聞北伯所爲。有洋洋不濟此之歎。仍復舟下江都。祗見忠烈祠。登摩尼絶頂。美哉山河。痛恨冠玉誤國敗事。遂挾明善二生。歷松都入西京。追挹䧺圖。考求王蹟。而講學於書院。仁賢有靈。或冀神佑默啓。洞九疇之名理。通八條之彛典。然後徧參諸岳。冥棲息心。欲休半生憊㞃之神精。妻子何人。家國何事。所恨終不能截斷宿根。寤言明發。忽忽靡騁。只此塞悲一事。亦不可及先賢也。停棹作此。付士求行中。不知何日可入照耳。茂叔不別書。此紙轉覽。善仲家書信傳爲望。

與李孟宗宜朝○癸酉四月

编辑

前書未復。後書繼辱。善之又以初四。渠所被盛翰相示。連承侍學對時萬珍。慰浣不可言。這幾日不審更如何。瞻望高隱。落落甚矣。然每便必有講難。可想高明精進不已。而此身方困於飢病。子弟少年盡散無在傍者。徐俟得代手。可悉奉答耳。新建精舍入處。而聞未有顔號。寫呈明誠堂三字。筆法雖甚拙。所以寓戒則甚至。幸以掛之座右。以爲莊修之符如何。安東士人李象辰曾聞名否。近得其四七辨。讀之不覺斂袵前膝。不圖今世乃有如此見識也。雖使退栗二先生有知。不可不謂子雲堯夫。其文字送之茂叔所。蚤晩取見如何。其曰後之賢者猶復論辨。以下論說灑然。可見其眞能知退翁而眞知爲己之學矣。豐山山川奇秀。前旣爲淸陰老先生攸芋。今復生出如許人才。地不滿半千。而吾輩前此。未能知有如此人如此見識。甚矣黨論之弊也。僕以親老多病。不出跬步地。處又非便。不可以往訪論學。高明勇於進取。何不不日命駕。講論十餘日而歸也。其賢於遠訪如僕等輩遠矣。僕非爲謙也。誠知自己事。僕與茂叔輩雖自以爲有見於此學者。其能玲瓏穿穴。橫竪中理。必不及此。卽毋論僕輩。而先進長德前賢大儒。復何以加此哉。沈浸濃郁。意味淵永。决非能言之士依倣揣度者比也。竊念此文字决非一人聦明所可獨見而猝辦矣。其父兄師表必有流來積學實地工夫。而人不及知耳。淵源所自。幷宜詳叩。而如有可觀他文字。必爲借來謄示之如何。鶴駕曲江諸勝淸老遺躅。亦不可不一見。一墨送去。以助行李。續絃之議。所抵善之書悉之。勢似然矣。注山宗人家亦當問之耶。此公行忙而貧無燈油。迫曛亂草。不究所欲言。統希雅照。

答李聖任義爕○丁巳七月

编辑

三年之喪旣顈。其練祥皆行。卒哭之前。不可行前喪練祭。八月內則何可行練事。而九月行練。十月行祥。本無害矣。至於題主則以次子爲主而稱子不稱孝。乃是禮之正也。練祀時告祝。先告新几筵。豈可疑乎。前喪几筵祝。明以後喪之故。代行之由。告達爲可矣。病不宣。

答陳達海亨集○丁丑三月

编辑

邦家不幸。小君棄臣民。率普之慟。非比等閒。至如孤哀者。國慽中連遭兄子與女喪。二人俱是先妣所顧復者。而相繼下從。俯仰痛割。尤庸罔極。尙何可喩。伏蒙仁私遠賜慰存。哀感良深。不審信後制履更如何。國喪中方笠。朝令所禁。杖帶未有著令。古所謂有君喪服於身。不敢私服者。乃指文武百工也。干圻外民庶何事哉。國制不過使之變吉服而白衣冠而已。哀何嘗受衰耶。何必變麻而帶布。自辛巳國恤以來。朝家定式。使不得行私家殷祭於因山之前。然單酌略設。先賢所行。伸情而已。變服則待備禮行祀時。禮律皆然矣。令再從氏頃日書問。哀感何已。急人高義。覺是叔世中仁孝君子。而連遭喪慽。悲病斗劇。視聽精力專是荒瞀。尙未奉書陳謝。耿結如噎。今又官人立促答。不克遂意奉復。幸哀侍爲之代謝。多問忙錯。不宣。

答金道遠文和○壬申五月

编辑

千里相從寂寞濱。洞天雲月伴怡神。歸時垂槖吾堪愧。別後須敎刮目頻。此先賢至切之言。每臨風一詠以紓相思之苦。意外一札。穿到雲月中。三復無斁。眞箇是刮目語。何等慰仰。僕平生有一恨一幸。幸之者。實是得最貴之性。與萬物絶異。而可兾爲堯舜孔孟也。恨則無他。只是心不若人耳。今來諭大體皆好。不失名理。益想於學庸中兼考或問。不負朱門苦心。奇哉奇哉。病夫伎倆不須問。天中欲入松楸。而恐終鞭不起。奈何。金郞屈其求道之勇。出於下策而爲目前謀。傷念奈何。千萬便促不宣。

答金道遠甲戌上元

编辑

別懷久未已。未審嚴沍。返稅無恙。迎新益福。此中昔疾未愈。苦咳不已。奈何。尼山闕里祠。初成於孔氏之手。而近年無一人往省者。只付于傍近民孔。不成體貌。甚爲可悶。似聞貴鄕多有中廟朝名臣孔都憲後承。此其以兩班子支。不一來往聖祖影堂。豈非可歎。如有數箇文士來見者。欲議呈書修葺之道。幸探其無所干犯之類。從容勉戒如何。餘萬因罇山便作此。不宣。

長子雖病。尙有視息。自當以此爲主喪。而其姪攝行筋力之事可也。不可遽自服重以犯奪宗之罪也。祝文。以孝子鏶有疾不能將事。使支孫宗復敢昭告云云。乃今古定禮也。如何。

所詢練冠武同用練布。不須疑也。大抵禮之變除有漸。練後稱功衰者。謂練治之功粗大精細也。始死易服。小斂。環絰白布巾括髮絰帶。四日而服衰裳。乃是自吉之凶之有漸也。卒哭而受葛服衰。練而服大功衰。去絰首腰。再祭而素縞。禫而纖。皆自凶之吉之有漸也。所謂復生有漸者此也。

答金伯命圭采○辛未三月

编辑

頃因注山宗老海南之行。修付一書。己未入覽。意外伻至。備審冬春來侍學凡節。慰釋良多。能相早歲失學。以先人治命請業於暘門。仰庇敎訓數十年于玆。窮命不天。斯文墜地。若喪之懷。安放之慟。更何可言。家兄兄子赴科未歸。九耋病親侍側無人。離違奔臨。勢不可得。替人寄酹。以泄公私之痛。望位成服。難任掩抑之思耳。鳳谷遷窆事。已過無足言。而今日忌祀。又因大田病撓。不能設行。尤何等愴缺。地非千里而人心不古。彼此書問。輒患浮沉。一念耿耿。戀嫪何已。尤以室家之不成。爲慮萬萬。詳在上尊庭書。此不覼縷。惟是文筆未見有刮目者。士別三年。豈宜若是。世間悠悠。都是外事。好箇少年聦明。何爲不專一於自己上事。屛丈疏草。爲人借去。此中略有與人答問講究實事者。而輒爲諸生持去。未得送以經覽。可歎。貴路數四士友來訪。盖皆強有力而遊學廣質。斐然有成材之望。而問其與左右相見否則皆未也。尙友千古。雖是士之志節。而孟子亦豈不曰。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乎。竊念賢之孤陋寡聞。將沒沒以至老也。幸從今益加勉旃。期有以奮力成就。如何如何。婚娶成後若來則預可慰企千萬。患感甚重。僅僅口占。不宣。

答宋汝揆宅賢○丁巳八月

编辑

雲峯胡氏曰。或疑敖惰不當有云云。盖敖惰之心。人之所不能無。故雖君子亦有之。而至於辟。然後方是爲衆人。傳曰。人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旣有一辟字。故章句曰。人。衆人。若無辟之一字則章句未必以人爲衆人也。

來諭所評胡氏之失。甚得章句或問之意。與沙翁辨疑說同義。大體無病。而然其說出來。却少沉潛縝密之味。盖至於辟。然後方是爲衆人者。旣不能如辨疑所云辟焉者乃衆人。語意渾全。無復可疑也。且經傳古人之言。與今俗下常談無異。其論君子與無狀小人也。必皆明言直說。使人知所勸懲。而若其一種平常之人則泛稱以人。自來如是。何可必待辟之一字而後。乃得爲衆人分上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