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鵠灣文草
卷九
全書完 

卷九 雜著 编辑

先隱園題門說(乙丑歲客武陵作) 编辑

天啟乙丑十月,予訪中丞楊公修齡於武陵,蓋十年之約也。公於家園山水,真能欣欣然樂之不倦,因思從來佳山好水、靈窟奧區,數百年中必生一人與之相得,如楊公其人者。

公忽告我曰:「吾性落落然,頹唐自放,凡詩文、仙佛、琴酒俱不深,而皆有以自得,亦似不必深者。但苦俗下嬲我不置,戶外之屨,聞之而顰蹙;案上之箋,對之而太息。顏氏曰:『腸不可冷,腹不可熱。』吾所苦,腸熱耳。今幸落籍閑居,以君父之餘恩,為朋友而受過,管領江山,廓清昏曉,不杜門而客自謝,不絕交而遊自息,吾事濟矣,子能賀我乎?」予笑曰:「武陵山水清遠,公適生是鄉,妻子可以當梅鶴,子父可以當金蘭,閑則入山中棲神竦聽,倦則好樓居登高望遠,煙暮嵐朝,琴心酒德,書重經史,友商老莊,非獨公樂山水,山水數百年中所歷奇人魁士,無此相得,今日始為公一逐俗客耳。此山水之靈,公何得受賀?」因大笑不已。

二杖說 编辑

郭子聖僕有二竹杖焉:其一純白而種方,吳公匏庵手自刻銘;其一甚圓,質似常竹,然光瑩皆可鑒。自二杖鏗鏗然出於爪甲也,凡所用之歲時,用之者之精神,童僕之敬慧,主人之閑無事,乍若見於仿佛光輝之中。

予客南都過郭子,郭子潔蔬食,出法書、唐硯、佳筆、舊紙墨相愛樂,而自提一杖,欹側散緩於其旁,時以袖指優遊之,惟恐傷。偶入市訪人,曳一杖自隨,遇其日所用之杖,或方或圓,俱若有意者。與人相見,令童子接杖,然後揖。予謂郭子形僻而性獨,當恒接於其前,以救酬對之太泛也;當恒與之坐起,以救人之面目太熟近也。而郭子則非其杖不出,杖亦若有助焉爾。

予歸楚,郭子送之舟,再拜曰:「方竹杖得之金一甫,圓者為丹泉周叟所貽,二老者皆年七八十,不留以自扶衰,肯贈我,我守之至死,以報二老尚不足,願為我明其意,使巧奪者塞望。」夫苟明此意,以塞人之望有餘矣。然郭子之與其杖也,相依如家人,相嗜悅如田宅美女,相發如神理,相得如朋友之無所為而交深者,即杖之出於匏庵,與匏庵之自為銘,皆非其所重,決不盡以二老者故。維予曷敢隱諸,乃歌而別之曰:「子涼涼,非二杖,疇發其光;子踽踽,惟二杖,宜與處。」

女山人說 编辑

山人者,客之挾薄技、問舟車於四方者之號也。予曾入小巷,訪所謂瀾如女子者,門戶簾幕,不可識辨,問之巷口人,皆曰:「子問山人乎?此門中是也。」予始恍然。

瀾如善貌蘭,通書,粗知韻事,與一時素士交處,故一巷中相與山人之。似讚似嘲,此俱無足論。獨念世之為山人者,歲月老於車馬名刺之間,案無帙書,時時落筆,吟嘯自得,而好彈射他人有本之語,口舌眉睫,若天生是屬齧啖人者,雖其中多賢者,然天下人望而穢其名者久矣。而今以其名集瀾如,瀾如樂而受之。戶外之屐,來求一觀山人,各當其意去。退而省其私,或自厭其尾瑣之言,輕其錢穀之好,陳其篋笥之書,亦有以回旋其面目,曰:「吾不如女山人。」由是觀之,山人固以喪風雅之名,而女子反以存山人之實,則何也?山人之名,實未嘗不美,吾又不敢以男女之跡,論惠中之人,韓昌黎稱「秀外而惠中」,今吾友在草莽者非一人,有秀外而惠中者焉,是亦男子之瀾如也。吾仍為存其山人之實而去其名,使無射於世,吾何吝焉!

金十公、劉同人俾予為說,堅瀾如所尚,予之說固如此。

五華別號說 编辑

名山與奇人相關久矣,宗生四壁之間,尚子婚嫁之後,或臥焉而深好,或好焉而遠遊。亦有寄情山水,而自名其齋、自署其號者,然皆枕岩漱流,保其枯槁,討松桂,訪薜蘿,空老於角巾鹿裘、青鞋布襪之中,造物者亦若聽其所之而不為之主。惟用世之人,奇情異才,慧業天成,其墮地時,已如巨靈贔屭,高掌遠蹠,森森然有華峰之奇矣。懶瓚撥灰而知其命,石馬缺耳而定其數,心存目往,足歷身經,以至一名一號,造物皆若為之巧相位置,不可思議。同在人天之內,而獨有天人之稱,良不誣也。

吾邑有五華山,而楊公五華先生,初即以是為號,事良奇。公治吾邑,悃愊清靜,更鼓分明,吏散鳥啼之朝,網間魚樂之夕,時與韻士商及雲霞煙嵐,如帶香氣。一日過風後之區,尋墨池之跡,登高望遠,三澨環匝,而後自驚其身之在五華也,願謂門人熊子輩曰:「羊叔子之峴山,蘇長公之赤壁,皆宦楚而與楚山有緣者也,然其奇豈至此乎?」門人退而告不肖春,春躍然喜曰:「吾邑雖有清淑之氣,而苦於無山;幸有是山,蜿蟺磅礴而鬱積,且以神農之國,不能使其必傳,而托於公之號以傳,是即造物所以傳是山之道也。予觀杜光庭所記十大洞天,皆有仙真以治之,如王褒、葛洪、王方平、司馬季主之屬,各領一洞,則皆人間奇情異才人也。今我公秋神玉骨,固不讓王褒輩,則吾邑五華,亦何必不是王屋、委羽諸洞乎?」客復有疑者,問長茲土者多矣,何獨公先署號?予笑而不答,但吟杜老詩云:「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求母氏五十文說 编辑

古文起衰之士,或不作壽文,非止謂古無此體也,誠不欲以無益之語,投於無益之人。作之者媚篚篚,而當之者涴飲食;作之者避忌諱、祈五福,而當之者光婚友、集卷帙;作之者言短勒之使長,事少勒之使多,先自有賣菜之意,而當之者長以為如椽,短以為草草,尤驅人於濫觴之途。古文有此,有志悼歎,而真文章不見於世矣。春何敢以此例名筆?但春無他嗜,惟貴真古文。

母五十,而無一二人文,又泛然務多於眾人之文,則是以所賤事其親也,不孝莫大焉。或曰:五十壽乎?曰:亦有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四十、五十以上,皆不可不知也。吾父四十七逝矣,使得半百之年而壽之,春猶得為子。母今未亡人,何敢不喜懼並?或曰:女人無儀。曰:請陳其無非。春門無俗士,無殘客,自吾父始,今未敢有俗士殘客,母供之極歡,曰:此有益吾子。外王父魏公似樸,多讀書,好逢人舉說,不問其解否,母嘗從旁聽,亦以此知道理權數。家中事大小,春兄弟白母乃行,行輒吉;不白母,亦不問也,然而多失矣。春兄弟六人,百畝之田,三尺之童,母乘其俱出,析之,曰:「非兒曹意也,吾見魏氏數世同居,子孫不知世務,卒以此憒懦,落其家聲,徒存義名無補。且吾所為析者,便諸婦淩雜耳。」其母妹兄弟同食如故,人直供一日,薄暮,取酒相對,談學業世事,母亦喜出聽,自出餅餌蔬醴佐春兄弟啖。兄弟中有求益者,母喜曰:「吾乃見汝曹爭,家中長若此可矣,不須大富貴也。」婦女性多局蹐憂愁,而母豁達,遇事坦然,惟哀至一哭先人。春嘗思《斯干》之章,「無非無儀」,即男子所謂無譽無咎也。有譽而無咎,與譽咎兩忘者,固不知孰難耳。「酒食是議」,議之中蓋自有道理權數焉。「無父母詒罹」,無罹之處蓋自有深淺大小焉。此亦難言之,然而春之母真無負於讀書者之女若妻也。春先為名筆慮,而後敢以請。

母明年丁巳五十,無乃蚤計乎!春既不敢務多於眾人之文,又不敢無一二人文,然則此一二人者,恐其不易值也,貴早也。一二人者,今世古文起衰之士,不能強之使有言者也。

近縣五里募修路文 编辑

禹貢》有過三澨之文,三澨蓋吾邑水,為江水所過如昔也。酈道元稱竟陵之水「含巾吐柘」,巾、柘在吾邑東,含之吐之如昔也。陸季疵「千羨萬羨西江水」,今在吾邑城下,可羨如昔也。獨漢水常自上流,決郊郢以下數百里堤防,怒而入,直抵吾邑城下,率夏漲冬涸。虛其地以供舟楫,舟人各操一葉艤而待。舟必滿至無可坐始發。先登者待至饑疲不滿;滿而發,舷與水齊,旁觀股栗。一遇風濤忽生,篙柁失執,不可測已。如是者二十里。數年間,邑人築土為堤以自庇田巛,號為負郭垸,多黍多稌於其中,行人得取道焉。堤窮復登舟,舟人艤於是,而水益束,如箭如袱,一折而入於鼉宮。

昨秋之事,可為寒心:如是者止五里,有一人趁舟不及,悵悵岸上,而舟忽覆,是人以後至獨免。自矜重生,發棄妻子,投西塔寺為空門,叫號予門外者累日夜,以路成為期。予為之心動,然未敢以為能也。一日,胡君元辟告於邑令公,商於里之賢者,位置堤幾何丈,橋幾所,而日以書促予為文。夫二十里之患,縮而為五里,覆舟者群然在劫數之中,而留一人不覆,予以為皆持地菩薩含荼茹蘖數十年之事,而予輩安能不動?

予嘗謂營建之事有二:快人足目者曰光景,切人焦腑者曰利病。少時愛弄光景,思得自寒河至邑,長堤亙匝,雜木夾植,橋梁可以坐行人,庵刹可以蔭暍子,予輩瘦蹇徒步,旦晚去來,是里中至樂,而不敢告人,何也?其說止於足目也。必至河水齧岸,馬歇舟興,人命寄於舴艋,人天變色,而一邑之人,為焦腑利病奔走如騖,然後有議有任,有作有成。農人販夫不脫屣而行乎堤梁之上,車馬駪駪,士女雅雅,予輩所謂光景者,亦自是而攬焉。古今光景之事,未有不始於利病者也。明聖湖比於西子,濃妝淡抹,為遊人馳驟之地,而其初開葑掘井,豈敢以光景言哉!予故疾首蹙額而言之。

洪山四面佛庵建藏經閣募疏 编辑

萬曆丁巳、戊午間,元春讀書西庵,日與文上人遊。往上人方同給諫段公議鑄四面佛像,其時土室如龕,像亦才成一髻,銖銖拾銅,幾如聚沙,予私心難之。而上人者,北人也,甚銳且樸,嘗謂予曰:「有如不就,當以來生足之。」

至丁卯春夏,一再過其地,則金火相得,端然四軀,各向同縈,有金光晃昱,如千百日俶人眸子。又一年,而張善人者,相其高廣,屹壒為殿。殿成,而上人已示寂,作山中一祖矣。

庚午早春,始得拜於雪柳煙柏之中,為之浩然而一歎。念此上人者,十餘年間,無歲不以碑請,予諾諾至今,愚公之山已成,而圓澤之語未踐,亦世外交道一恨也。

會今方伯杜友白先生置隟地數笏,將募諸同志,建一閣,請藏其中,以鎮此山,而屬元春為之疏。元春以意度之:鈞是佛也,而是佛以面面注視,氣格弘肅,使人生歡喜心,生悲淚心,生希有難遭心。先生欲於是間設一全藏,令翻閱禮拜之形消人妄念,鍾磬懺悔之聲警人靈魄,苦者衣糞埽、食麻麥,解者明心性、遠名利。程子所謂「三代禮樂,盡在乎是」,而我朝崇右佛法之意,庶於是乎明。何以言之?苟有人焉,身口意能淨,貪嗔癡能減,殺盜淫能息,而太平之治、官司之守,可以不勞而化矣。予以為全藏者,佛所以輔帝王治天下之書也,而苟非乘歡喜、悲淚、希有難遭之想,則末法之人,亦頑然而不能入。故藏經於是中,佛似尤有力焉。經謂一切眾生皆依食住,我今願一切飽食眾生皆依經住。且夫庵以東,即修靜寺,李北海所舍宅也。自北海舍宅,而當時遊戲翰墨、生平罪過,無復有存焉者矣。今縱不必舍宅,而度世惜福之人,默念前後,但舍一椽一甍,一函一簽,無掛礙相,與舍宅等,則藏與閣必有言未畢而復成者矣。先生欣然而笑曰:「子之言是矣,但其詳多似碑。」元春謝曰:「有之,竊不敢忘上人之諾也。閣成,請以勒於庵石。」

跋白兆山桃花岩詩為禧公募藏 编辑

李太白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者也。禧公募北藏,自丙辰發心發足,迄於今壬戌,凡七年者,即其地也。予戊午見之於郢中,辛酉見之於鄂城,今年又至予家,其願力猶未就,其足尚不襪,將由此之南之北,坐立門廡,其心彌以堅,其言其貌,依然戊午郢中禧公也。

夫士君子聞山靈之深美,前賢之所遊息,涉人世之浮幻,悟前後生之必有歸,豈真以一慳自取淪墜?富人子取財縱有道,然守千萬,慎受享,必思所以處之。處之之道利用消,消之足以無咎,而獲福莫如空門,又豈真以一慳罷?豈能見汲汲為法奔走不休者,恬然觀其苦,聽其去來,而毫不為動?不過曰:此汲汲苦行不休者,豈誠為法?淺者沒於利,深者屍於名耳。而我又舍其所甚愛,以資其業,是業由我也。故大夫士氓終不肯以業易慳,其說幾無以破之。有禧公之可寒可饑、可辱可七年者,其人之不能為利名而造業也亦明矣。親見其人饑寒困辱七年,而其施猶未之或力,毋乃真有所慳與!

禧公蹙然曰:「僧何敢以一字限人?僧之不誠,僧之罪也。」於是為書太白《桃花岩》詩而往,曰:「即此山靈、前賢亦可以感人,無論僧矣。」

自跋禧公卷 编辑

崇禎庚午仲夏,予適樂靜居,禧公復過我,肩一木似椸狀,四用青油幕,缽瓶巾箑具在,而置疏卷薦書其頂,匿之幔中,次第取觀,居然一茆庵也。肩入予隘巷,下幔匡坐,中宵雷雨作,予請其移榻亭子,搖手不從,曰:「是中甚好,是中甚好。」明旦欲別去,予留之,則大笑曰:「吾為藏經走燕、走州郡,十五年無成,安得在汝家修竹茂林下閑住?」予聞之愧,汗流至踵。如予者,不作人間一正事,只愛在修竹茂林下,偃仰如死屍者也。急令家中人,給以米數升,青蚨五十文,自寫一書與黃宗之,非宗之莫有信予為真愧者。

湘署跋程子小文 编辑

予入湘謁蜀陳師,與其鄉程君飲署中,甚快,因出一卷相示。君風趣落落然,俊爽不可羈絏,而天機敏妙,厭薄時輩,以為不可莊語,有清質濁文之思焉。予觀其《鷺鶿傳》、《綠衣傳》、《臭蟲說》,寄托恢奇,各有風刺,屈左徒鸞鳳雲霓之喻,閻朝隱鸚鵡貓兒之篇,異代同懷,不直則道不見,豈傷厚哉!但予以座師故入湘署,以湘署故逢君,得睹君《巷伯》惡惡之言,實有奇緣。嘗讀柳柳州《跋毛穎傳》,謂身在海外,聞人傳說,但稱其奇絕,而不能舉其詞,然後知奇文不易見也。

題周氏遊宴詩後 编辑

予再過潭中周伯孔帆園,尋十四年前竹樓草亭,已不可得,而伯孔已築一湖嶽堂,居妻子僮婢其中矣。偶春雨益漲,湘水上岸,出室入舫,有若接廬。是時平畎化為荇鄉,長堤飛作柳塢。伯孔慨然高想,買楫命酒,隨鼓吹而上下,循坡陀以周遊,弟侄咸集,士女爭歡,我行其間,愁心焉往?忽而望遠岫,登萬樓,曲折從波,瀠洄到戶;然後一揖筵端,三爵不讓,清歌掠乎茗香,高燭照此吟諷,何曾記有深更,夫誰知為郭外?既各賦詩,伊予作記,非獨使朋友念茲相好,亦欲令山川知吾不衰耳。

題伯吹草 编辑

有伯無仲,人誰與樂?仲存伯亡,人誰與生?同安蔡清憲公,在日經營四方,日慕念其仲仁夫氏,對之者覺常有仲在焉;接其談,出其詩文,仲又在焉。司馬不作,仁夫氏無以為生,輯其寄懷諸詩,朝夕悲吟,馳以示元春,多元春舊所見者。凡所過山水關河,若呼仲與之共遊;所歷煙霜雨月,若呼仲與之共影;所見畸人魁士,所聞至言妙道,若呼仲與之共求也。曰:「是其塤也夫,是其塤也夫!」因題為《伯吹草》。中有代仁夫氏見答四首,倡予和女,引人之塤篪而相與吹,抑又大矣。

題周道一集 编辑

沈滄洲處有《周道一集》,口中雷響,手裏炮發,無論禪理,世間有此斬截痛快男子乎!同一血肉之軀,獨使人塗之以漆,飾之以金,明明是數十年前麻城一周秀才耳,不發信心者非人。

題王以明新刻 编辑

王以明年七十而好學益篤,發疇昔之彩,遊變化之途,故日有新刻。予賞其《蟻賦》、《蘆蜂》詩,有詩人比興之遺焉。昔人謂注蟲魚者,非磊落人事,予頗謂不然。景純好學仙,以明好出世,挾出世之心而遊於翰墨,蜂蟻皆可悟道,磊落孰過此者?並欲為郭子解嘲焉。

題築吟 编辑

予友葛震父在都下,日苦吟,喜都下有此苦吟人也,題曰《築吟》。而誦其詩,則有曰:「悲歌今已矣,歡笑且從容。」其意似不欲為築。

嗚乎,震父之意厚矣!天涯久住,觸物悲思,忠孝不,心有斷續,震父之所為築也。然震父幽緒苦懷,埋照於乞米典衣之中,長安日月有光,鄉人消息不斷,都中士人,但覺其往來市上,馬頭塵厚,即僮僕亦以為吾主人翁有所營於此,而予與震父交最深,能知其不然也。有營者所以度日,久任者所以忘情。偶入山中,懶至州郡,與偶過都門,懶歸湖山,皆詩人之息機任運,似趨實舍,而苦吟終日,以為一快者也。

予故曰意似不欲為築。使其意欲為築也,鈍如予,亦得而和歌之矣。

胡彭舉詩畫卷跋 编辑

彭舉年六十餘,坐起一齋,藤垣苔石,衝然無慮,然未免為人作畫。其畫緣飾於雲林、大癡、叔明間,而疏疏自運,無驚跳、束縛二者之失,居然有逸士老人之度,世知傳貴之。惟彭舉古詩,老枝少葉,自寫其質性之所近,則自吾數人外,誠莫有知之者。

夫為世所知,不如為所不知,然苟無一物以掩之,則雖欲不為人知,其道莫由。故畫能至於神逸,而又能蚤以之名於世,是彭舉所由以自掩其詩也。江南之俗,畫之易售倍詩,彭舉為貧而畫,鬻手用老,亦無可奈何。而以畫存於世,又無一人推本其為人之貞樸以掩之,然則畫與詩,幸不幸何如也?

胡彭舉詩畫卷跋 编辑

彭舉為人畫冊葉十片,皆生平所遊山水,是其得意之筆,鍾居易見而欲得之,即舉以為贈。吾為彭舉計,彭舉自為其畫計,皆當出此。夫為庸人可求而得,已非高士之情矣,況又使奇人求而不得乎?

居易將復往南都,因為題其冊,使堅彭舉。曰:必不得已而為庸人畫,可以屈其手,令不至於大佳;不幸而至於大佳,每逢奇人輒與之。夫如是,則吾他日亦可邀惠數片耳。

郊寒辨 编辑

詩有作至數十卷而泛泛言無一深者,嘗置之箱笈几案間,只如無物,故其收效常不如少。若使運用心力時,如鴻之滅雲,如峽之犯舟,如雨之吹磷,如簷之滴溜,竊恐不能過十首也。能過十首,吾何少之羨焉?

朱無易先生出孟東野詩,相與論之:予目為貌險而其神坦,志栗而其氣澤,其中《送淡公》《弔盧殷》《石淙》《峽哀》動逾十首,入其題如入一岩壑,測其旨如測一封象,其於奇險高寒,真所謂生於性、長於命而成於故者。郊寒島瘦,元輕白俗,非不足於詩之言也,豈苟然而已哉!

予盟諸先生,將於三家詩,推此類具思焉。

跋樂至知縣蔡先生傳 编辑

蔡敬夫,吾師事之。丁巳,以尊先公生平屬伯敬作傳,不肖書之。伯敬性最緩,於所願作之文,經年乃就,而願作之意常見於行文之中,人多利其緩焉。己未秋前,春在白門,每以蔡先生傳為言,忽下筆成篇,居然一蔡先生立於吾前,又居然從伯仲遊,登堂拜蔡先生,有一陳安人出而肅客矣。其入陳安人最有法,所云陳安人紡績佐食,伯氏年十二歲從紡車燈下誦《史記》,《狀》《志》中俱不載,蓋春與伯敬言之,此一事差有功於傳耳。

樸銘(有引) 编辑

七弟亮出就外傅,其傅,丈人王君二還也。老母慮其違教,削杖為誓,命春數語竹上。春謹銘曰:我蒙父樸,血出如啄;願汝不辱,請竹附肉。

寒河遷葬無祀銘(有引) 编辑

萬曆四十五年,譚子築寒河莊,難邵氏之塚,有婿向姓者移祔焉。譚子銘之曰:

子無磷火,青我階除;婿則遷子,稍東其墟。我慕仁人,澆奠欷歔;後千百年,所遇如予。

寒河鐵磬銘 编辑

以擊以拊,厥惟石苦;乃命冶氏,輔六時鳴於林滸。逸矣哉鍾鼓!

寒河鍾銘(有引) 编辑

萬曆丁巳四月,譚子命工鑄於江夏西庵,由大江載至寒河亭子。亭廢,舍諸寺。銘曰:

嘗訪寺鍾,因作鍾想;虛人斯設,波高竹響。

合瘞雙鶴銘(有引) 编辑

有贈譚子二鶴者,及門而迎之,斃於途者一。憫焉,使童子瘞諸阜。淋淋血其項者一,童子飼之,不達於口;飲諸池,俯視而已。越三日亦斃。譚子合瘞而銘之曰:

渴於途,未暇及吾塘;血於階,未暇及吾廊。請影於柏梅之間,而酹之曰:此君子之鄉!

硯銘 编辑

三山街一硯,不甚古,伯敬以價不高,購之相寄,且曰:「我與子力於文事,其精神宜招致使來,而偏落俗人手不可得。」予用此意銘之:

奇質蒼性,聲光勃勃。曰古人所寶,今人敢忽?遇富則止,市道汩沒。依愚溺瑣,奚取硯骨?有其人者無其物,嗟夫!

蔡硯銘 编辑

同安蔡公以自用硯寄予,銘曰:

從公幾年,來從我處;多識前言往行者惟汝。

宋硯銘 编辑

林茂之有宋硯,購得之,嘉定李長蘅在西湖一登舟,自攝案上,曰:「此佳硯也。」歸寒河,日親昵,思長蘅之言,為作銘曰:

載筆墨以驅馳。非夫人之言,吾寧昧昧而不知?如得一士焉,淵以典矣,而喜人之相賞以為奇。蓋好古而樂群也,其天資。

端石硯銘 编辑

袁田祖寄端石,蒼濕未圓,天然不匠,且告予曰:「子可無銘乎!」予因銘之:

無旁無足,無口無目,墨易生如蓄,水自出如瀑;大人書之金如玉,野人書之石如木。

連環硯銘 编辑

吳聖初得一連環硯,閩友人圖其形於卷,予為銘之曰:

石田蒼蒼,一區二唐。

繡觀音頌 编辑

朱無易先生為春作《老母五十文》及《寒河集序》,念無以慰其文,思藏有友人之女程辟支所繡大士一軸,髻盤蛛絲,鉤絡如畫,以手捫之,線蹊泯然,乃延般若庵老僧妙香執別,獻於公而作頌曰:

騰騰白光,一針所始。何以發之?既結旋委。稽首審聽,瓶搖新水。春閨無怨,絲絲神理。幅帛莫增,捫如其指。送大士行,月出煙止。

宋繡觀世音贊 编辑

我聞繡佛,慎哉劈絲。離朱晨曦,目午則疲。蓮花瓣瓣,紫竹枝枝。視手中線,觀音在茲。

繡關帝君像讚(有引) 编辑

壯繆畫塑廟食滿天下,華亭顧婦買絲作繡,號為工巧。信官沈惟耀得之,歡喜供奉,令其友竟陵譚元春為讚。竊意壯繆精光擊射,依直怵宄,千萬世人,如魂氣薰身,不可思議,一切文士擬語,俱墮牆壁。敬稽首浣硯,下一贊曰:

一生勇烈,如霹靂墜;欲叩精忠,針泯線碎。

(《譚友夏合集》卷十四止此)

廬山西林寺修佛殿文 编辑

廬山有雙林,惟東林遠公甚著。或曰道力較弘,或曰賢交有功焉,二者未足測神僧之淺深。然永公香穀西林,乍隱乍顯,即其顯也,只如士龍西頭屋耳,終不敵東頭大陸。而右永者則曰:「清散過遠。」當時何無忌已有此論。或永自逃於喧盛之外,願生生劫劫,將此香穀,遠車馬以幽梵磬,謝金碧以淡戒衲,未可知也。

以予論之:二公雖為法門塤篪,或如俗家王無功、馬少遊之於兄弟,不妨各行其意耳。故有領結社一派,為東林兒孫;有領清散一派,為西林眷屬,無所不可。南宗傳能,北宗傳秀,正洗卻世間雷同面目為佳。故千七百年間,東得常興,西廑廑得不廢,想二公精神,俱有以自致也。

至天啟、崇禎之間,香穀則幾廢矣,即所謂磚浮圖者、甃者凷如,級者犁如也,惡木穴其中,怪鳥乳其巔,朋比相家,凶鳴遠怖,深可慨畏。崇禎辛未,給事王子鳴玉左官赴幕,感於讖驗,思復舊觀,倩律僧照真因戒聚眾,因眾聚檀,不四年塔成。其明年,元春拜塔下,塔真矗矗然翔雲表矣,獨殿且圮,勢將及佛。佛,唐像也,風雨支之,何忍焉?元春拈香再拜永公曰:「僧力竭矣,某動念於斯,欲往而告同志落落清散者領此一宗,如成都先生其首也,永助我哉!」成都先生聞而笑之曰:「遠公止結十八賢,甚隘;世謂遠清散不如永,亦隘;子欲率同志領此一宗,亦復隘。蓮花根中,豈真有紅白林?豈真有東西念?豈真有雜不雜哉?待土木工罷,僧休心,粥飯滿盂,足以給客,吾邀君輩坐溪聲,望爐峰,畢十年而究之。」予因促律師真公曰:「事急矣,曷往募乎?」

 卷八 ↑返回頂部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