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龜厓先生文集
卷之六
作者:曺克承
1898年
卷七

晦溪書院修理契案序

编辑

粤在純廟壬辰春。先祖林溪公祠版。自龜川書院移奉于宗堂。庚子春。構廟宇三間於龜溪墓下舊齋之後。其年冬十月。士林齊會。仍定院號。而此亦權奉也。多少雲仍。思欲占地建院。而十數年後。今上壬子秋始役。至翼年夏五月。講堂十間東西齋各三間。外門夾門庖廚四間。始見突兀而廟宇未及矣。至戊午春。廟役告訖。保守之道。亶在子孫。吾吳中宗族。其果有與我同志者乎。一日會諸宗于本堂。發修契之議。應者十居半。每員各出十文。所收者無多。苟能一心做去則亦可爲將來需用之資。何患乎保守之爲難乎。更願僉宗自玆以往。敦尙文學。益懋德業。時聚院中。歌鹿鳴之呦呦。詠常棣之韡韡。講先德悅親戚。杯酒相酬。式燕以娛。神之聽之。永受遐福。且遵先謨。置小學一袠於齋中。輪講體行。則庶幾不負我先祖裕後之訓矣。勉之勉之。設契科條之詳。石圃公序已備矣。更不疊牀。

宗案序

编辑

惟我昌山氏得姓顚末。歷羅麗逮我朝。其間年代之闊遠。子孫之繁衍。道學文章名公巨卿之巍巍赫赫。昭載譜牒。而我十五代祖考左司議府君。十四代祖考忠順衛府君。兩世墳墓。失傳於壬辰兵燹之後。攷諸譜系。墓在三日堤內。而自先世每歲省尋。則墳塋依然可徵。而表石無憑。迄今抱恨而彷徨矣。何幸甲寅春。始得司議府君從子縣監公墓碣。于時宗人錫雨氏按節嶠南。爛熳相議。仍與族中父老。加封墓土。行壇祀之禮。此實吾宗曠世之禮。雲仍之愴感。當何如哉。噫我曹起自太師公。中間閥閱之盛。莫吾宗若也。而究吾祖宗食報之理。則寔不出孝悌二字。以是相傳。勿替以引。俾爾昌而熾者。其將自此而始矣。可不勉哉。古毛谷思孝齋有宗案。而往在乙酉。判書鳳振氏以完伯。特題弁卷之文。今因司議公壇祀。又修本派宗案。而近來門綱漸弛。敦誼掃如。未聞淳古之風。反朴回淳之道。惟宗案在耳。覽是案者。開卷體念。則抑或有補於敦敍之萬一云爾。

鄕校重修記

编辑

夫自唐虞三代相傳之道。至吾夫子而集大成。此實師存道存而學校之所由設也。於是建講堂於聖廟之前。扁之以明倫。此邦國郡邑之所共也。顧我花縣雖是斗小。其在冠儒服儒之列者。俱是學孔子之徒也。崇奉景慕之心。亦皆不後於人。而惟彼校宮未遑修繕。缺瓦朽簷。已歷歲年。久爲士林之咨嘆矣。憲宗己酉冬。首陽崔明府永錫莅于玆。一境咸煕。百廢俱興。以至公廨無不修葺。而尤致意於學校。春秋丁享。躳行釋菜。而克虔克敬。士氣益勵。一鄕章甫。於是相告曰顧玆校宮之重修。此其時乎。夫士之所以爲士者。以其尊先聖而重學校也。一自敎弛學廢。鄕無善俗。世乏良材。學校之重修。不可一日緩者也。越三年辛亥。儒士殫力。官捐廩俸。或仍其舊貫。或增飾而高大之。殿宇堂廡次第修擧。蓋是役也。實賴賢侯右文之治。公退之餘。必躳自董飭。寒不襲裘。暑不張蓋。匠工役夫毋敢怠慢。吏胥奴令亦皆趨赴。棼橑翼布。光爛景彰煥然一新而改觀。朱夫子所謂得觀學校鼎新。足見賢宰承流宣化。興學誨人之美意者。正謂此也。昔者錦溪黃公莅玆土。增修文廟。以勸諸生。其遺風餘韻。至于今未泯。吾侯今日之擧。克追前人之美。而文明之休。適丁于花山一區矣。旣成而落之。鄕父老擧欣欣然相賀曰禮讓絃誦之地。是爲一初。其將自此而有英才樂育之化也與。今日升玆堂者。可不滌舊圖新。一意向上。而其爲學之序則以小學爲根基。次及於大學論孟。俯讀仰思。反求諸己。在家而篤孝悌之行。處鄕而盡敬信之義。體用兼備。言行相符。則庶幾不負我夫子之敎。而吾侯所以期望於後學。其在斯與。克承極知顓劣。無足以敍述鋪張。而擬與吾黨有志之士共勉焉。遂爲之記。

宗簿寺大廳記

编辑

寺之設。甚尊且重矣。其職掌宗室以糾愆違。攷璿源以正譜牒。設官之嚴。與柏府薇垣相等列。而余以主簿入于省。考察職事。紀綱漸弛。文具僅存。居是職者。只奉寶閣守空舘而已。廳凡六間。左右爲室。而地又幽麗。在花開三淸之東。北通白岳。祥雲蔥蘢而蟠空。南望木覓。瑞日輝暎而亭午。斜連舊宮之松柏。俯看溪澗之翠柳。客散華筵。吏退公庭。北牕淸風。手執卷袠。憑几默坐。無一點軟塵棼華之氣。而官居之勝境也。有時掌吏持簿書俯伏而前曰。各省璿派之捱過。禮納之愆期。發關董飭。應曰唯。隨告而署其尾。郞之視事如是而已。歲甲辰夏六月。主簿曺克承記。

永慕亭記

编辑

瓊林之陽有別谷。山水秀媚。溪壑窈窕。眞隱者之所盤旋。而故丞相忠定公皇甫芝峯裔孫世居之地也。日皇甫君莘訪余于龜厓之上。斂容而言曰。莘之高祖贈敎官公攀柏之地。今起數間屋子。以爲後孫瞻慕之所。而竊念知吾祖事實。莫如尊公。願得一言以賁之。余乃瞿然曰公之至孝。有血指之誠。冬蕨之抽。山靈之護。三年之內。晨昏之禮。並及於墓所。而未嘗一日或廢。山徑之蹊澗。介然成路。階上拜跪當膝處皆凹。亭有永慕。臺有含淚。至今樵牧之指點咨嗟者。實秉彝也。且公行錄中。有高王考北溪公侑祭之文。而敍行蹟道情素甚詳。自惟晩生。何敢贅一辭於其間哉。越五朔。其從孫讓來告其叔祖之喪而更申之。人世存歿之感。有如是矣。若一向退讓則恐致幽明之恨。而且念先世之誼。有不可得而終辭者。玆記其事實如右。嗚呼。苟非祖宗之賢。何能以孝悌儀節之訓。貽其子孫乎。又非子孫之誠。何能以懿行淑德之實。光其祖先乎。自今以往。有過皇甫氏之門而問永慕亭之名者。於此乎考之。則知其忠孝之傳有自來。而觀感於季世者。亦不尠矣。遂書以歸之。

先祖林溪先生重刊實記跋

编辑

記曰先祖有媺而不傳。不仁也。夫人子之於祖先。追慕愛敬之心。雖琴瑟杖屨之屬。猶不敢輕易褻慢。况吟詠咳唾之餘。精神心術之所存乎。惟我先祖林溪先生。天性仁孝。賦質明睿。七歲時。讀史至舜盡事親之道。歎曰爲人子者當如是。甫成童。服膺庭訓。留心向裏之學。以四子小學爲本。因博究濂洛諸書。以爲第一等事業。盡在於此。人或勸之以擧業。輒曰吾未之暇焉。蓋其日用之間。卓然自守。不爲外物所撓奪。而眞得仁道之體段矣。是以方其廬隧之日。藏小學一袠於齋中。以爲子孫隷業之資。其平生所養之大可知也。若乃林烏之感。山雉之入。偉人之卜地。邑宰之蠲役。俱是誠孝攸格。而前輩狀碣之文已備矣。至於壬辰倭虜之變。尙忍言哉。捐軀於白刃之下。能使蠻酋知敬。親墓得全。權忠毅公所云生能盡孝。死猶抗節。公之生死。節孝兩全者。可謂一言而盡之矣。嗚呼。先生不待師友淵源之資。而乃於俗學之外。知有古人之學。經史子集。無不淹貫。杜門卻掃。俯讀仰思。以聖賢之言爲必可信。聖賢之行爲必可行。世間憂患困阨。無足以動吾心妨吾樂。而林下四十年。無以表見於世。只成就得一箇孝字。而子孫又無以繼述先業。當日立言修辭之旨。與夫平居日用之實。無得以詳焉。嗟夫。粤宣廟朝。贈工曹參議。正廟十年丙午。襟紳合議。躋享于權忠毅公祠。後四十六年壬辰。士林又議各尊。移奉於晦溪山水之間矣。逮至戊辰。以朝令撤。今上庚午春。獻陵之蹕。道內章甫上書建白。上令廟堂稟處。贈吏曹參判。以乙亥冬十月。行燃黃禮於永慕齋。遠近觀者八百餘人。朝廷貤贈之典。儒林尊衛之道。不勝感泣之私。而獨其著述蕩逸於兵燹之餘。秪有詩三章書三牘記一訓義一篇而已。附以狀碣院享之文。編之爲實紀。實爲後孫無竆之恨。而刊行後七十餘年。又不無事蹟文字之可以添入於實紀之林者。重刊之議。蓋亦有年矣。將付剞劂。謹敍次如右。烏可曰有媺之傳於後乎。特書其所感于中者。以寓羹牆之慕云爾。

敬書列聖御製糚帖後

编辑

甲辰春。以主簿入直宗簿寺。寺中有列聖御製。而自太祖至景廟凡八卷。伏見雲章寶墨。輝映竆宙。玉軸牙籤。流布後世。上應奎璧文明之運。下啓儒林彬郁之風。此是經國之謨烈。歷代之崇奉。非止爲一時觀光之美而已。直與皇明文淵之藏。將上下而齊美焉。豈不休哉。寒鄕賤品。承奉未易。謹拈出詩文謨訓諭書序記銘贊箴略干篇。謄出一通。且正廟朝親策御題及摛文院御製詩一篇。奉審于奎章閣誌中。又撮其時提學臣徐命膺,兪彥鎬序記中要語。附于軸末。載以南還而藏之巾衍者。于今十餘年矣。大懼其斷爛湮沒而無傳。戊午夏。糚冊滌筆。盥手敬寫之。老眼昏霿。字畫未楷。誠甚恐惶。然虔奉宸藻。昵近淸光。怳然若親承韶濩之音。曷不爲羹牆寓慕之資乎。玆庸敬識。以爲子孫傳世之寶云爾。

書曺退思軒,鼎谷大中,淸江守誠,沙村守弘,九峯五先生遺集後。

编辑

我曹得姓。肇於新羅眞平王某年。而其間名公巨卿。敦尙節義。可謂譜不絶書。式至于今一千五百有餘歲矣。時閱譜牒。每欽慕於退思軒先生家。以其前世所稱文行節義之萃於一室。而湖嶺敻邈。恨未講花樹之誼矣。庚午春。余適旅食京師。日宗人秉萬甫。袖示五先生遺文一冊。請余以言。自顧謏見。何敢以也。因謹受而讀之。退思軒之秉忠立朝。爲國名臣。錄勳而贈諡。腏享而宣額。鼎谷早遊退陶之門。服膺旨訣。問學純深。淸操直節。模範一世。而痛矣己丑。橫罹士禍。逮至淸江,沙村,九峯三公。世篤忠孝。學究天人。祖而傳孫。踵武接跟。則其家訓之篤。承襲之美。尤有大於各立門戶。間世樹立之爲盛也。噫余生也晩。所居又僻于嶺之左。未能尋遺躅拾剩馥。今讀其文。其典重古雅之體。非後世能言之士所敢議也。欽尙景仰之心。尤有所不能已者。略敍其所感於中者如此云。

秋溪家乘跋

编辑

露堂秋文憲公學問勳業。磊落烜燿。不獨傳頌於一世。亦足著顯于百代。而後孫之散在八域者。微而不振。莫知其衣履之藏在何處。是以香火久絶。尸祝亦闕。雲仍之痛恨。士林之咨歎久矣。歲癸丑。因故老之相傳。樵牧之指語。參以家乘。考諸邑誌。始得尋墓於大邱府花園縣仁興坊午坐之原。其乘虛偸埋之塚。不可暫置。於是奔走京鄕。號籲營邑。乃至蹕路鳴金。啓關督掘。嗚呼。五百年湮欝不宣之情。其將自此而永有辭於後世矣。遂乃收錄其尋墓顚末。名爲秋溪家乘。付諸剞劂而壽其傳。俾余一言以識之。余雖非其人。而其爲先之誠。亦可尙也。謹按秋氏古族也。以子孫之不顯于世。不知有秋氏之族。寧不慨然乎。吾東顯族之失先壠者何限。而其苦心殫力。終能追尋於累百載泯沒之後者。有幾家哉。必將有昌熾之理矣。求余文者。前後竣事者。世文也。

列聖御製糚帖銘

编辑

星輝雲爛。聖謨洋洋。尊而閣之。世守珍藏。

硯銘贈同孫世煥小字

编辑

爾質堅確。不磷不淄。爾體方正。靜專而壽。爾德撝謙。虛中和光。有此純美。參爾文房。永永無斁。爰視此銘。

祝文

编辑

林溪先祖墓碣重竪時。告由文。

编辑

墓道竪碣。屢經風雨。恐有傾圮。方謀改造。敢以脯果。用伸虔告。

改碣後。慰安祝文。

编辑

工役旣訖。石面如舊。隧道重新。山水增麗。不傾不危。風雨攸除。乃卜吉日。將事于墓。雲仍奔趨。祀事孔明。牲醴芬芳。其香始升。恭惟先生。天資近道。自幼孝親。一念靡懈。鄕里欽服。飛躍呈瑞。餘力學問。博涉諸子。硏精賾微。聿求端緖。攀柏餘思。扁以永慕。藏書置田。以裕來裔。龍蛇之亂。際値板蕩。舍生取義。地維天綱。禮義東方。孰不景仰。有儼墓石。昭揭欽崇。千秋溪月。萬古林風。陟降洋洋。一氣流通。庶無罪悔。永世以寧。

晦溪書院移建時。開基祝文。

编辑

曰維龜溪。花岳正脈。水潔山明。淑氣凝蓄。繄我先祖。於是特挺。杖屨之地。巾舃之藏。士林敦議。爰謀腏享。於焉吉蠲。于以絃誦。神之弔矣。終焉允臧。監我衷誠。惠我光明。自玆以往。永賴無疆。虔告事由。敢薦醴牲。

三日堤壇所。告由文。

编辑

天理不僭。墓道重新。時有顯晦。事有屈伸。世代寖遠。氣血流通。眇玆雲仍。冞增感愴。敢擧壇禮。苾芬是享。神理人情。百年今辰。於千萬年。式禮無愆。

傍先祖縣監公墓。告由文。

编辑

恭惟府君。靜齋胄子。早年蜚英。暫試牛刀。嗚呼無嗣。祔葬于玆。一片靑山。千古孤魂。眇余遐裔。失傳祖墳。邱原荒蕪。英靈疇依。理不終晦。碣現公墓。一麓五墳。次第宛然。敢加修治。隧道維新。齎誠虔禮。一體祭祀。冥冥感應。神人俱宜。尊靈不昧。庶降歆止。

山神告由文

编辑

天作玆山。厥靈有赫。普賢旁支。花岳正脈。旣明且麗。淑氣凝蓄。曰我先祖。國初名碩。巾舃斯藏。經幾百年。世代寖遠。子孫分遷。古事蒼茫。遽然失傳。不億其麗。絶不禋祀。近得碣文。且符家譜。奔趨指點。乃尋乃省。位數相繼。班班可徵。爰卜吉日。修我祖墳。維岳孔神。保佑多年。恤我憂傷。諭我蒙迷。用享苾芬。莫非靈賜。於萬斯年。永賴神休。牲醴旣潔。恭俟於昭。

白鶴書堂。開基祝文。

编辑

於赫普賢。爲紀南方。山明水麗。淑氣凝藏。昔我黃公。來莅玆土。藏修白鶴。貯以多士。鹿洞衣冠。武城絃歌。黃公之學。來自退陶。往復師門。以圖以書。於戲盛德。百世難忘。畏壘尸祝。陶錦兩翁。於薦苾芬。二百餘禩。戊辰禁令。奄撤祠廟。時事一變。士林咨嗟。山容不改。水流前聲。方謀書塾。寓慕羹牆。自玆以往。文士彬彬。庶幾保佑。無替舊觀。敢具雞牲。祗薦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