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龟厓先生文集
卷之六
作者:曺克承
1898年
卷七

晦溪书院修理契案序

编辑

粤在纯庙壬辰春。先祖林溪公祠版。自龟川书院移奉于宗堂。庚子春。构庙宇三间于龟溪墓下旧斋之后。其年冬十月。士林齐会。仍定院号。而此亦权奉也。多少云仍。思欲占地建院。而十数年后。今上壬子秋始役。至翼年夏五月。讲堂十间东西斋各三间。外门夹门庖厨四间。始见突兀而庙宇未及矣。至戊午春。庙役告讫。保守之道。亶在子孙。吾吴中宗族。其果有与我同志者乎。一日会诸宗于本堂。发修契之议。应者十居半。每员各出十文。所收者无多。苟能一心做去则亦可为将来需用之资。何患乎保守之为难乎。更愿佥宗自玆以往。敦尚文学。益懋德业。时聚院中。歌鹿鸣之呦呦。咏常棣之韡韡。讲先德悦亲戚。杯酒相酬。式燕以娱。神之听之。永受遐福。且遵先谟。置小学一袠于斋中。轮讲体行。则庶几不负我先祖裕后之训矣。勉之勉之。设契科条之详。石圃公序已备矣。更不叠床。

宗案序

编辑

惟我昌山氏得姓颠末。历罗丽逮我朝。其间年代之阔远。子孙之繁衍。道学文章名公巨卿之巍巍赫赫。昭载谱牒。而我十五代祖考左司议府君。十四代祖考忠顺卫府君。两世坟墓。失传于壬辰兵燹之后。考诸谱系。墓在三日堤内。而自先世每岁省寻。则坟茔依然可征。而表石无凭。迄今抱恨而彷徨矣。何幸甲寅春。始得司议府君从子县监公墓碣。于时宗人锡雨氏按节峤南。烂熳相议。仍与族中父老。加封墓土。行坛祀之礼。此实吾宗旷世之礼。云仍之怆感。当何如哉。噫我曹起自太师公。中间阀阅之盛。莫吾宗若也。而究吾祖宗食报之理。则寔不出孝悌二字。以是相传。勿替以引。俾尔昌而炽者。其将自此而始矣。可不勉哉。古毛谷思孝斋有宗案。而往在乙酉。判书凤振氏以完伯。特题弁卷之文。今因司议公坛祀。又修本派宗案。而近来门纲渐弛。敦谊扫如。未闻淳古之风。反朴回淳之道。惟宗案在耳。览是案者。开卷体念。则抑或有补于敦叙之万一云尔。

乡校重修记

编辑

夫自唐虞三代相传之道。至吾夫子而集大成。此实师存道存而学校之所由设也。于是建讲堂于圣庙之前。扁之以明伦。此邦国郡邑之所共也。顾我花县虽是斗小。其在冠儒服儒之列者。俱是学孔子之徒也。崇奉景慕之心。亦皆不后于人。而惟彼校宫未遑修缮。缺瓦朽檐。已历岁年。久为士林之咨叹矣。宪宗己酉冬。首阳崔明府永锡莅于玆。一境咸煕。百废俱兴。以至公廨无不修葺。而尤致意于学校。春秋丁享。躬行释菜。而克虔克敬。士气益励。一乡章甫。于是相告曰顾玆校宫之重修。此其时乎。夫士之所以为士者。以其尊先圣而重学校也。一自教弛学废。乡无善俗。世乏良材。学校之重修。不可一日缓者也。越三年辛亥。儒士殚力。官捐廪俸。或仍其旧贯。或增饰而高大之。殿宇堂庑次第修举。盖是役也。实赖贤侯右文之治。公退之馀。必躬自董饬。寒不袭裘。暑不张盖。匠工役夫毋敢怠慢。吏胥奴令亦皆趋赴。棼橑翼布。光烂景彰焕然一新而改观。朱夫子所谓得观学校鼎新。足见贤宰承流宣化。兴学诲人之美意者。正谓此也。昔者锦溪黄公莅玆土。增修文庙。以劝诸生。其遗风馀韵。至于今未泯。吾侯今日之举。克追前人之美。而文明之休。适丁于花山一区矣。既成而落之。乡父老举欣欣然相贺曰礼让弦诵之地。是为一初。其将自此而有英才乐育之化也与。今日升玆堂者。可不涤旧图新。一意向上。而其为学之序则以小学为根基。次及于大学论孟。俯读仰思。反求诸己。在家而笃孝悌之行。处乡而尽敬信之义。体用兼备。言行相符。则庶几不负我夫子之教。而吾侯所以期望于后学。其在斯与。克承极知颛劣。无足以叙述铺张。而拟与吾党有志之士共勉焉。遂为之记。

宗簿寺大厅记

编辑

寺之设。甚尊且重矣。其职掌宗室以纠愆违。考璿源以正谱牒。设官之严。与柏府薇垣相等列。而余以主簿入于省。考察职事。纪纲渐弛。文具仅存。居是职者。只奉宝阁守空馆而已。厅凡六间。左右为室。而地又幽丽。在花开三清之东。北通白岳。祥云葱茏而蟠空。南望木觅。瑞日辉暎而亭午。斜连旧宫之松柏。俯看溪涧之翠柳。客散华筵。吏退公庭。北窗清风。手执卷袠。凭几默坐。无一点软尘棼华之气。而官居之胜境也。有时掌吏持簿书俯伏而前曰。各省璿派之捱过。礼纳之愆期。发关董饬。应曰唯。随告而署其尾。郞之视事如是而已。岁甲辰夏六月。主簿曺克承记。

永慕亭记

编辑

琼林之阳有别谷。山水秀媚。溪壑窈窕。真隐者之所盘旋。而故丞相忠定公皇甫芝峯裔孙世居之地也。日皇甫君莘访余于龟厓之上。敛容而言曰。莘之高祖赠教官公攀柏之地。今起数间屋子。以为后孙瞻慕之所。而窃念知吾祖事实。莫如尊公。愿得一言以贲之。余乃瞿然曰公之至孝。有血指之诚。冬蕨之抽。山灵之护。三年之内。晨昏之礼。并及于墓所。而未尝一日或废。山径之蹊涧。介然成路。阶上拜跪当膝处皆凹。亭有永慕。台有含泪。至今樵牧之指点咨嗟者。实秉彝也。且公行录中。有高王考北溪公侑祭之文。而叙行迹道情素甚详。自惟晩生。何敢赘一辞于其间哉。越五朔。其从孙让来告其叔祖之丧而更申之。人世存殁之感。有如是矣。若一向退让则恐致幽明之恨。而且念先世之谊。有不可得而终辞者。玆记其事实如右。呜呼。苟非祖宗之贤。何能以孝悌仪节之训。贻其子孙乎。又非子孙之诚。何能以懿行淑德之实。光其祖先乎。自今以往。有过皇甫氏之门而问永慕亭之名者。于此乎考之。则知其忠孝之传有自来。而观感于季世者。亦不鲜矣。遂书以归之。

先祖林溪先生重刊实记跋

编辑

记曰先祖有媺而不传。不仁也。夫人子之于祖先。追慕爱敬之心。虽琴瑟杖屦之属。犹不敢轻易亵慢。况吟咏咳唾之馀。精神心术之所存乎。惟我先祖林溪先生。天性仁孝。赋质明睿。七岁时。读史至舜尽事亲之道。叹曰为人子者当如是。甫成童。服膺庭训。留心向里之学。以四子小学为本。因博究濂洛诸书。以为第一等事业。尽在于此。人或劝之以举业。辄曰吾未之暇焉。盖其日用之间。卓然自守。不为外物所挠夺。而真得仁道之体段矣。是以方其庐隧之日。藏小学一袠于斋中。以为子孙隶业之资。其平生所养之大可知也。若乃林乌之感。山雉之入。伟人之卜地。邑宰之蠲役。俱是诚孝攸格。而前辈状碣之文已备矣。至于壬辰倭虏之变。尚忍言哉。捐躯于白刃之下。能使蛮酋知敬。亲墓得全。权忠毅公所云生能尽孝。死犹抗节。公之生死。节孝两全者。可谓一言而尽之矣。呜呼。先生不待师友渊源之资。而乃于俗学之外。知有古人之学。经史子集。无不淹贯。杜门却扫。俯读仰思。以圣贤之言为必可信。圣贤之行为必可行。世间忧患困厄。无足以动吾心妨吾乐。而林下四十年。无以表见于世。只成就得一个孝字。而子孙又无以继述先业。当日立言修辞之旨。与夫平居日用之实。无得以详焉。嗟夫。粤宣庙朝。赠工曹参议。正庙十年丙午。襟绅合议。跻享于权忠毅公祠。后四十六年壬辰。士林又议各尊。移奉于晦溪山水之间矣。逮至戊辰。以朝令撤。今上庚午春。献陵之跸。道内章甫上书建白。上令庙堂禀处。赠吏曹参判。以乙亥冬十月。行燃黄礼于永慕斋。远近观者八百馀人。朝廷貤赠之典。儒林尊卫之道。不胜感泣之私。而独其著述荡逸于兵燹之馀。秪有诗三章书三牍记一训义一篇而已。附以状碣院享之文。编之为实纪。实为后孙无竆之恨。而刊行后七十馀年。又不无事迹文字之可以添入于实纪之林者。重刊之议。盖亦有年矣。将付剞劂。谨叙次如右。乌可曰有媺之传于后乎。特书其所感于中者。以寓羹墙之慕云尔。

敬书列圣御制糚帖后

编辑

甲辰春。以主簿入直宗簿寺。寺中有列圣御制。而自太祖至景庙凡八卷。伏见云章宝墨。辉映竆宙。玉轴牙签。流布后世。上应奎璧文明之运。下启儒林彬郁之风。此是经国之谟烈。历代之崇奉。非止为一时观光之美而已。直与皇明文渊之藏。将上下而齐美焉。岂不休哉。寒乡贱品。承奉未易。谨拈出诗文谟训谕书序记铭赞箴略干篇。誊出一通。且正庙朝亲策御题及摛文院御制诗一篇。奉审于奎章阁志中。又撮其时提学臣徐命膺,兪彦镐序记中要语。附于轴末。载以南还而藏之巾衍者。于今十馀年矣。大惧其断烂湮没而无传。戊午夏。糚册涤笔。盥手敬写之。老眼昏霿。字画未楷。诚甚恐惶。然虔奉宸藻。昵近清光。恍然若亲承韶濩之音。曷不为羹墙寓慕之资乎。玆庸敬识。以为子孙传世之宝云尔。

书曺退思轩,鼎谷大中,清江守诚,沙村守弘,九峯五先生遗集后。

编辑

我曹得姓。肇于新罗真平王某年。而其间名公巨卿。敦尚节义。可谓谱不绝书。式至于今一千五百有馀岁矣。时阅谱牒。每钦慕于退思轩先生家。以其前世所称文行节义之萃于一室。而湖岭敻邈。恨未讲花树之谊矣。庚午春。余适旅食京师。日宗人秉万甫。袖示五先生遗文一册。请余以言。自顾𫍲见。何敢以也。因谨受而读之。退思轩之秉忠立朝。为国名臣。录勋而赠谥。腏享而宣额。鼎谷早游退陶之门。服膺旨诀。问学纯深。清操直节。模范一世。而痛矣己丑。横罹士祸。逮至清江,沙村,九峯三公。世笃忠孝。学究天人。祖而传孙。踵武接跟。则其家训之笃。承袭之美。尤有大于各立门户。间世树立之为盛也。噫余生也晩。所居又僻于岭之左。未能寻遗躅拾剩馥。今读其文。其典重古雅之体。非后世能言之士所敢议也。钦尚景仰之心。尤有所不能已者。略叙其所感于中者如此云。

秋溪家乘跋

编辑

露堂秋文宪公学问勋业。磊落烜燿。不独传颂于一世。亦足著显于百代。而后孙之散在八域者。微而不振。莫知其衣履之藏在何处。是以香火久绝。尸祝亦阙。云仍之痛恨。士林之咨叹久矣。岁癸丑。因故老之相传。樵牧之指语。参以家乘。考诸邑志。始得寻墓于大邱府花园县仁兴坊午坐之原。其乘虚偸埋之冢。不可暂置。于是奔走京乡。号吁营邑。乃至跸路鸣金。启关督掘。呜呼。五百年湮郁不宣之情。其将自此而永有辞于后世矣。遂乃收录其寻墓颠末。名为秋溪家乘。付诸剞劂而寿其传。俾余一言以识之。余虽非其人。而其为先之诚。亦可尚也。谨按秋氏古族也。以子孙之不显于世。不知有秋氏之族。宁不慨然乎。吾东显族之失先垅者何限。而其苦心殚力。终能追寻于累百载泯没之后者。有几家哉。必将有昌炽之理矣。求余文者。前后竣事者。世文也。

列圣御制糚帖铭

编辑

星辉云烂。圣谟洋洋。尊而阁之。世守珍藏。

砚铭赠同孙世焕小字

编辑

尔质坚确。不磷不淄。尔体方正。静专而寿。尔德㧑谦。虚中和光。有此纯美。参尔文房。永永无斁。爰视此铭。

祝文

编辑

林溪先祖墓碣重竖时。告由文。

编辑

墓道竖碣。屡经风雨。恐有倾圮。方谋改造。敢以脯果。用伸虔告。

改碣后。慰安祝文。

编辑

工役既讫。石面如旧。隧道重新。山水增丽。不倾不危。风雨攸除。乃卜吉日。将事于墓。云仍奔趋。祀事孔明。牲醴芬芳。其香始升。恭惟先生。天资近道。自幼孝亲。一念靡懈。乡里钦服。飞跃呈瑞。馀力学问。博涉诸子。硏精赜微。聿求端緖。攀柏馀思。扁以永慕。藏书置田。以裕来裔。龙蛇之乱。际值板荡。舍生取义。地维天纲。礼义东方。孰不景仰。有俨墓石。昭揭钦崇。千秋溪月。万古林风。陟降洋洋。一气流通。庶无罪悔。永世以宁。

晦溪书院移建时。开基祝文。

编辑

曰维龟溪。花岳正脉。水洁山明。淑气凝蓄。繄我先祖。于是特挺。杖屦之地。巾舃之藏。士林敦议。爰谋腏享。于焉吉蠲。于以弦诵。神之吊矣。终焉允臧。监我衷诚。惠我光明。自玆以往。永赖无疆。虔告事由。敢荐醴牲。

三日堤坛所。告由文。

编辑

天理不僭。墓道重新。时有显晦。事有屈伸。世代寖远。气血流通。眇玆云仍。冞增感怆。敢举坛礼。苾芬是享。神理人情。百年今辰。于千万年。式礼无愆。

傍先祖县监公墓。告由文。

编辑

恭惟府君。静斋胄子。早年蜚英。暂试牛刀。呜呼无嗣。祔葬于玆。一片青山。千古孤魂。眇余遐裔。失传祖坟。邱原荒芜。英灵畴依。理不终晦。碣现公墓。一麓五坟。次第宛然。敢加修治。隧道维新。赍诚虔礼。一体祭祀。冥冥感应。神人俱宜。尊灵不昧。庶降歆止。

山神告由文

编辑

天作玆山。厥灵有赫。普贤旁支。花岳正脉。既明且丽。淑气凝蓄。曰我先祖。国初名硕。巾舃斯藏。经几百年。世代寖远。子孙分迁。古事苍茫。遽然失传。不亿其丽。绝不禋祀。近得碣文。且符家谱。奔趋指点。乃寻乃省。位数相继。班班可征。爰卜吉日。修我祖坟。维岳孔神。保佑多年。恤我忧伤。谕我蒙迷。用享苾芬。莫非灵赐。于万斯年。永赖神休。牲醴既洁。恭俟于昭。

白鹤书堂。开基祝文。

编辑

于赫普贤。为纪南方。山明水丽。淑气凝藏。昔我黄公。来莅玆土。藏修白鹤。贮以多士。鹿洞衣冠。武城弦歌。黄公之学。来自退陶。往复师门。以图以书。於戏盛德。百世难忘。畏垒尸祝。陶锦两翁。于荐苾芬。二百馀禩。戊辰禁令。奄撤祠庙。时事一变。士林咨嗟。山容不改。水流前声。方谋书塾。寓慕羹墙。自玆以往。文士彬彬。庶几保佑。无替旧观。敢具鸡牲。祗荐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