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于大连钢厂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力的调查报告
冶金工业部调查组 旅大市革命委员会
1971年7月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遵照毛主席关于“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伟大教导,大连钢厂革委会紧密结合三大革命斗争的实际,认真读马、列的书,认真读毛主席著作,狠批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散布的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力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一九七○年,这个厂提前八十五天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钢、钢材和工业总产值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可比产品成本比一九六九年降低百分之二十以上;上缴利润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百分之七十六;劳动生产率比以前的最高水平提高百分之六十四,做到了增产又减人。一九七一年第一季度,这个厂的产量、质量等主要指标,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其中劳动生产率又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七,进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大连钢厂之所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力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成效,重要的一条在于这个厂的领导成员带领广大工人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提倡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了革命和生产、革命化和科学化、品种质量和产量、一业为主和多种经营的关系。

正确处理革命和生产的关系

编辑

大连钢厂革委会在实践中认识到,正确处理革命和生产的关系,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力的一个根本保证。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件事对革委会领导成员启发教育很大。

一件事是:一九七○年初,有一个车间在讨论国家计划时,个别领导成员认为,设备陈旧,人员不足,原材料有“缺口”,一九六九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已经是“老牛拉破车,爬过了陡坡”,生产已经到顶了。结果,“关门算死账”,提出了比一九六九年水平增长不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和工人一见面,就受到群众的批评,大家说:“这是马戏团的摩托车——原地转。”

另一件事是:第二车间在支援兄弟单位建设后,人员减少百分之三十,设备减少百分之七十五。由于车间领导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挖掘潜力,制造出成套设备,使产量比支援兄弟单位前的最高生产水平提高三倍,受到群众的赞扬。

事物常常是在对比中间加深认识的。两件事,一比较,就看出来:由于思想不同,做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问题在那里?厂革委会成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狠批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通过学习和批判,认识到,就生产论生产,只见物不见人,看不到蕴藏在广大革命群众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就不可能把生产搞好;只有用革命统帅生产,才能充分调动广大革命群众的积极性,促进革命和生产的蓬勃发展。一个社会主义企业,一定要发展生产,但是必须用政治统帅生产。如果只抓生产,不抓革命,就会迷失方向,走错道路。一个社会主义企业,一定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但是政治不能代替生产。只抓革命,不促生产,任生产自流,那就是空头政治,实质上也是否定政治对生产的统帅作用。因此,只有抓革命不忘“带”,抓生产不忘“帅”,念念不忘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才能调动广大革命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学习和批判,提高了厂革委会成员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必须高举“鞍钢宪法”的光辉旗帜,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用革命统帅生产全过程。这就是:狠抓阶级斗争不转向,随时注意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狠抓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狠抓全局观念教育,树立胸怀全局、立足本职的革命精神。

一九七○年,一轧车间在增产节约运动高潮中,有个坏家伙有意制造破坏事故,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革委会就抓住这件事,对广大群众进行阶级斗争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在挖掘企业潜力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激烈的阶级斗争。从此以后,他们任务越重,越是狠抓阶级斗争,推动了“一打三反”运动的深入开展。

厂革委会紧密结合三大革命斗争实际,把闯与守、动手与伸手、节约与浪费等问题,提到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通过革命大批判,大大地提高了广大革命群众的路线斗争觉悟。他们抓住过去废钢填海、原煤垫道的浪费事例,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大家认识到,钢厂不是没有潜力可挖,而是“生产到顶,挖潜到头”的错误思想在作怪。挖掘企业潜力必须首先抓思想,抓路线斗争。这样,一个节约原材料的群众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为了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炼钢车间工人千方百计改进操作技术,使电力消耗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动力车间工人利用炉灰泥煤制成煤球,节约了大量煤炭。工人们还把过去填海的废钢挖出来,一年多来,共回收废钢一万三千多吨。

厂革委会还结合忆苦思甜教育,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以老工人为主体的节约宣传队,深入车间,对广大群众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就这样,把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力,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使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进一步落实到每一个基层。

他们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要提倡顾全大局”的教导,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狠批“三不干”,即难度大不干,批量小不干,利润少不干的错误思想。明确了全局由局部组成,但高于局部,统帅局部,局部必须服从全局的道理,坚决做到“三干”,即:有利于战备和支援内地建设的,排除万难拼命干;有利于配套的,千方百计加油干;有利于支农的,主动协作积极干。一九七○年,这个厂在完成国家计划百分之一百四十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了订货合同。

正确处理革命化和科学化的关系

编辑

大连钢厂革委会在实践中认识到,正确处理革命化和科学化的关系,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力的关键。革命化是科学化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但是,光有革命化,没有科学化,没有严格的科学态度,群众的干劲就不能持久。只有把高度革命精神和严格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掌握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在开展技术革新上下大力量,在改革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上下苦功夫,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中,这个厂曾出现两种倾向:有的认为洋设备精密度高,改不得;有的认为,洋设备老掉牙,用不得。到底能不能改,能不能用?厂革委会在一轧车间召开会议,把这个问题提到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进行分析。一轧车间六五○开坯机,是过去“洋专家”仿效外国所谓“最先进”设备制成的,实际上,生产效率却很低。尽管这样,“洋专家”还是把它捧得神乎其神,工人们就连换一个螺丝钉,也得请示这些“专家”批准。一轧车间工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对这套洋设备进行了改造。经过多次试验,用五块钢板、三根棍,制造成功自动翻钢板的设备,免除了用大钳翻的笨重体力劳动;用几块薄板,制造了匀热炉油嘴,改革了切断用的“龙门剪”。这样一改革,减少人员百分之三十,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

看看一轧车间工人群众的革命精神,比比自己的思想差距。通过对比分析,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任何设备和工艺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认识的结果,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永远不会完结。对洋设备、洋工艺一定要一分为二,绝对不能迷信。既要合理地使用它有利于生产发展的一面,又要大胆地改造它阻碍生产发展的一面;既不排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敢于闯出自己的新路。对老设备、老工艺决不能简单地推倒不要,老设备经过改造,也可返老还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于是,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的教导,放手发动群众,组织以老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在全厂开展了“一改、二造、三创”的技术革新运动。

“一改”:改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洋设备、老设备。

“二造”:自己动手制造急需的新设备。

“三创”:创造出适应我国资源条件和国家急需的新产品、新工艺。

一年来,这个厂实现技术革新五百五十八项,其中重大的八十五项;改造洋设备、旧设备一百余台;成功地制造了轧机、电炉、大型变压器、中型制氧机、吊车等设备二百多台,把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开展技术革新群众运动中,这个厂以革命大批判开路,克服了“增产必增人”的右倾保守思想和“增产减人很简单”的盲目乐观思想,改革了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打破了工种界限,开展了群众性的“一专多能”活动。现在,这个厂基本上做到了“生产工人会检修设备,检修工人会制造设备”,实现了“设备小修不出班组,中修不出车间,大修不出厂”。不少工人掌握了两、三种以上的技术,克服了过去检修机器时生产工人闲,生产时检修工人闲的现象,发挥了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与此同时,这个厂大力实行精兵简政,把精简下来的非生产人员,大部分充实到生产岗位。

在“一改、二造、三创”的技术革新活动中,工人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持以小攻大,以土攻洋,修旧利废,清仓查库,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一九七○年全厂新增生产能力百分之二十五,而投资不到全部新建所需投资的百分之二十。

正确处理品种质量和产量的关系

编辑

大连钢厂革委会在实践中认识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力,还要正确处理品种质量与产量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这个厂一直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在刘少奇的“利润挂帅”、“物质刺激”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有些人单纯地追求数量,不讲质量,甚至投机取巧,粗制滥造,妄想把社会主义企业引上资本主义邪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革命群众狠批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但是,“刘毒”还没有完全肃清。在一部分人员中,仍然存在着忽视质量的思想,说什么:要想质量好,就得数量少,错误地把数量和质量对立起来。厂革委会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关观点,狠批了在质量问题上存在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通过学习和批判,认识到,数量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多快好省是辩证统一的;数量是很重要的,没有数量,质量就无从谈起;但是,如果质量不好,使用寿命短,也就等于减少数量。我们所要求的数量,是高质量、多品种的数量。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这个厂坚持品种质量和产量同时并举,在质量上狠下功夫。

这个厂的革委会第一把手,经常深入车间、班组,狠抓产品质量,并做到头头抓,抓头头,一抓到底,层层落实。厂革委会抓住炼钢、轧钢车间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先后召开了六次现场会,把重视不重视产品质量问题,提到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使人人重视产品质量。

这个厂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征求用户对质量品种的意见,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找“麻烦”,主动找“苦吃”,不断提高质量,增加品种。

今年第一季度,炼钢车间出现了几起质量事故。这时有人认为,质量不好,是原材料过杂造成的。厂革委会抓住这个活思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以炼钢四号炉一班、二班的质量情况做典型,进行质量分析。这两个班同用一个炉子,同产一个钢种,同用一种原料,而从技术熟练程度、劳动力配备情况来看,二班还比一班优越得多。但是,由于一班重视质量,精心操作,二班忽视质量,操作马虎,结果,二班的废品是一班的十倍。两种思想,两种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对大家教育很大。群众深有体会地说:“抓不抓质量,结果不一样,关键在思想,根子在于世界观。”

厂革委会还学习毛主席有关教导,正确对待破和立的关系,分清了“管、卡、压、罚”同合理规章制度的界限,认识到抓质量必须有制度保证。他们废除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了工艺、操作规程,生产管理,“三结合”的(自检、专检、互检)质量检验等规章制度。各项制度的建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群众。

由于厂革委会重视产品质量,采取了有力措施,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今年第一季度,这个厂主要产品钢材合格率已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正确处理一业为主和多种经营的关系

编辑

大连钢厂革委会在实践中认识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能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正确处理一业为主和多种经营的关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企业潜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个问题上,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同样是激烈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专搞“单打一”,不搞综合利用,使很多“废物”从天上飞掉,从水里流掉,从地里跑掉,当垃圾扔掉,浪费相当大。

毛主席教导我们:“象武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可以逐步地办成为综合性的联合企业,除生产多种钢铁产品外,还要办点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建筑工业等。”厂革委会成立后,领导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这一教导,狠批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批判了个别领导成员存在的搞综合利用是“得不偿失”、“不务正业”的错误思想。通过学习和批判,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不能利用的“废物”,只有尚未被认识、利用的东西。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废与不废都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互相转化。一个工厂,有很多“废物”,通过综合利用,都可能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果只搞单一经营,把“废物”扔掉,就会造成相当大的浪费。只有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大搞综合利用,才能为国家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这才是最大的务了正业,最大的合算。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这个厂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起了各种综合利用加工厂。广大工人群众利用废旧设备,奋战三十九天,办起一座余热发电站,利用废汽、余热,每天发电七万度。他们用旧铁桶砌炉灶,在露天办起了小化肥厂,利用废酸水,生产出合乎国家标准的二级化肥。一九七○年,全厂利用废酸、废汽、废油、废渣、废料,共办起了化工、五金、油脂、金刚砂等十六座小工厂,做到了一主多副,物尽其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仅半年时间,就为国家创造了价值六百万元的财富。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大连钢厂广大工人群众和干部,决心更高地举起“鞍钢宪法”的光辉旗帜,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著作,批修整风,为完成党的“九大”和九届一中全会、二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而继续努力奋斗!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1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