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於大連鋼廠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企業潛力的調查報告
冶金工業部調查組 旅大市革命委員會
1971年7月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遵照毛主席關於「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革命就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的偉大教導,大連鋼廠革委會緊密結合三大革命鬥爭的實際,認真讀馬、列的書,認真讀毛主席著作,狠批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散布的反動的「唯生產力論」,堅持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深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在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企業潛力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和經驗。

一九七○年,這個廠提前八十五天全面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鋼、鋼材和工業總產值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可比產品成本比一九六九年降低百分之二十以上;上繳利潤超額完成國家計劃的百分之七十六;勞動生產率比以前的最高水平提高百分之六十四,做到了增產又減人。一九七一年第一季度,這個廠的產量、質量等主要指標,都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其中勞動生產率又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七,進入了全國的先進行列。 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大連鋼廠之所以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企業潛力方面取得比較好的成效,重要的一條在於這個廠的領導成員帶領廣大工人群眾,活學活用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提倡兩點論,反對一點論,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研究、解決日常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正確處理了革命和生產、革命化和科學化、品種質量和產量、一業為主和多種經營的關係。

正確處理革命和生產的關係

編輯

大連鋼廠革委會在實踐中認識到,正確處理革命和生產的關係,是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企業潛力的一個根本保證。在這個問題上,有兩件事對革委會領導成員啟發教育很大。

一件事是:一九七○年初,有一個車間在討論國家計劃時,個別領導成員認為,設備陳舊,人員不足,原材料有「缺口」,一九六九年超額完成國家計劃已經是「老牛拉破車,爬過了陡坡」,生產已經到頂了。結果,「關門算死賬」,提出了比一九六九年水平增長不大的計劃。這個計劃和工人一見面,就受到群眾的批評,大家說:「這是馬戲團的摩托車——原地轉。」

另一件事是:第二車間在支援兄弟單位建設後,人員減少百分之三十,設備減少百分之七十五。由於車間領導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放手發動群眾,大搞群眾運動,挖掘潛力,製造出成套設備,使產量比支援兄弟單位前的最高生產水平提高三倍,受到群眾的讚揚。

事物常常是在對比中間加深認識的。兩件事,一比較,就看出來:由於思想不同,做法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問題在那裡?廠革委會成員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的教導,狠批了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通過學習和批判,認識到,就生產論生產,只見物不見人,看不到蘊藏在廣大革命群眾中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就不可能把生產搞好;只有用革命統帥生產,才能充分調動廣大革命群眾的積極性,促進革命和生產的蓬勃發展。一個社會主義企業,一定要發展生產,但是必須用政治統帥生產。如果只抓生產,不抓革命,就會迷失方向,走錯道路。一個社會主義企業,一定要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但是政治不能代替生產。只抓革命,不促生產,任生產自流,那就是空頭政治,實質上也是否定政治對生產的統帥作用。因此,只有抓革命不忘「帶」,抓生產不忘「帥」,念念不忘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才能調動廣大革命群眾的積極性,才能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通過學習和批判,提高了廠革委會成員的思想覺悟,使他們認識到,必須高舉「鞍鋼憲法」的光輝旗幟,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狠抓革命,猛促生產,用革命統帥生產全過程。這就是:狠抓階級鬥爭不轉向,隨時注意階級鬥爭的新動向;狠抓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開展革命大批判,不斷提高路線鬥爭覺悟;狠抓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狠抓全局觀念教育,樹立胸懷全局、立足本職的革命精神。

一九七○年,一軋車間在增產節約運動高潮中,有個壞傢伙有意製造破壞事故,影響了生產的正常進行。革委會就抓住這件事,對廣大群眾進行階級鬥爭教育,使大家認識到,在挖掘企業潛力的過程中,始終存在着激烈的階級鬥爭。從此以後,他們任務越重,越是狠抓階級鬥爭,推動了「一打三反」運動的深入開展。

廠革委會緊密結合三大革命鬥爭實際,把闖與守、動手與伸手、節約與浪費等問題,提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認識。通過革命大批判,大大地提高了廣大革命群眾的路線鬥爭覺悟。他們抓住過去廢鋼填海、原煤墊道的浪費事例,開展革命大批判,使大家認識到,鋼廠不是沒有潛力可挖,而是「生產到頂,挖潛到頭」的錯誤思想在作怪。挖掘企業潛力必須首先抓思想,抓路線鬥爭。這樣,一個節約原材料的群眾運動就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為了解決電力不足的問題,煉鋼車間工人千方百計改進操作技術,使電力消耗率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動力車間工人利用爐灰泥煤製成煤球,節約了大量煤炭。工人們還把過去填海的廢鋼挖出來,一年多來,共回收廢鋼一萬三千多噸。

廠革委會還結合憶苦思甜教育,大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組織以老工人為主體的節約宣傳隊,深入車間,對廣大群眾進行勤儉節約教育。就這樣,把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企業潛力,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聯繫起來,使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方針,進一步落實到每一個基層。

他們還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要提倡顧全大局」的教導,狠批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狠批「三不干」,即難度大不干,批量小不干,利潤少不干的錯誤思想。明確了全局由局部組成,但高於局部,統帥局部,局部必須服從全局的道理,堅決做到「三干」,即:有利於戰備和支援內地建設的,排除萬難拚命干;有利於配套的,千方百計加油干;有利於支農的,主動協作積極干。一九七○年,這個廠在完成國家計劃百分之一百四十的情況下,保質保量完成了訂貨合同。

正確處理革命化和科學化的關係

編輯

大連鋼廠革委會在實踐中認識到,正確處理革命化和科學化的關係,是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企業潛力的關鍵。革命化是科學化的思想基礎和強大動力。但是,光有革命化,沒有科學化,沒有嚴格的科學態度,群眾的幹勁就不能持久。只有把高度革命精神和嚴格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掌握客觀規律性結合起來,在開展技術革新上下大力量,在改革不合理的勞動組織上下苦功夫,才能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在開展群眾性的技術革新運動中,這個廠曾出現兩種傾向:有的認為洋設備精密度高,改不得;有的認為,洋設備老掉牙,用不得。到底能不能改,能不能用?廠革委會在一軋車間召開會議,把這個問題提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進行分析。一軋車間六五○開坯機,是過去「洋專家」仿效外國所謂「最先進」設備製成的,實際上,生產效率卻很低。儘管這樣,「洋專家」還是把它捧得神乎其神,工人們就連換一個螺絲釘,也得請示這些「專家」批准。一軋車間工人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的偉大教導,狠批劉少奇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對這套洋設備進行了改造。經過多次試驗,用五塊鋼板、三根棍,製造成功自動翻鋼板的設備,免除了用大鉗翻的笨重體力勞動;用幾塊薄板,製造了勻熱爐油嘴,改革了切斷用的「龍門剪」。這樣一改革,減少人員百分之三十,使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

看看一軋車間工人群眾的革命精神,比比自己的思想差距。通過對比分析,使大家深刻地認識到,任何設備和工藝都是人們在實踐中對客觀認識的結果,人們對於真理的認識,都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永遠不會完結。對洋設備、洋工藝一定要一分為二,絕對不能迷信。既要合理地使用它有利於生產發展的一面,又要大膽地改造它阻礙生產發展的一面;既不排斥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又要敢於闖出自己的新路。對老設備、老工藝決不能簡單地推倒不要,老設備經過改造,也可返老還童,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於是,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什麼工作都要搞群眾運動」的教導,放手發動群眾,組織以老工人為主體的「三結合」技術革新小組,在全廠開展了「一改、二造、三創」的技術革新運動。

「一改」:改進不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洋設備、老設備。

「二造」:自己動手製造急需的新設備。

「三創」:創造出適應我國資源條件和國家急需的新產品、新工藝。

一年來,這個廠實現技術革新五百五十八項,其中重大的八十五項;改造洋設備、舊設備一百餘台;成功地製造了軋機、電爐、大型變壓器、中型制氧機、吊車等設備二百多台,把工人從笨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在開展技術革新群眾運動中,這個廠以革命大批判開路,克服了「增產必增人」的右傾保守思想和「增產減人很簡單」的盲目樂觀思想,改革了不合理的勞動組織,打破了工種界限,開展了群眾性的「一專多能」活動。現在,這個廠基本上做到了「生產工人會檢修設備,檢修工人會製造設備」,實現了「設備小修不出班組,中修不出車間,大修不出廠」。不少工人掌握了兩、三種以上的技術,克服了過去檢修機器時生產工人閒,生產時檢修工人閒的現象,發揮了工人群眾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與此同時,這個廠大力實行精兵簡政,把精簡下來的非生產人員,大部分充實到生產崗位。

在「一改、二造、三創」的技術革新活動中,工人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堅持以小攻大,以土攻洋,修舊利廢,清倉查庫,做到了少花錢,多辦事。一九七○年全廠新增生產能力百分之二十五,而投資不到全部新建所需投資的百分之二十。

正確處理品種質量和產量的關係

編輯

大連鋼廠革委會在實踐中認識到,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企業潛力,還要正確處理品種質量與產量的關係。在這個問題上,這個廠一直存在着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在劉少奇的「利潤掛帥」、「物質刺激」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下,有些人單純地追求數量,不講質量,甚至投機取巧,粗製濫造,妄想把社會主義企業引上資本主義邪路。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廣大革命群眾狠批了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但是,「劉毒」還沒有完全肅清。在一部分人員中,仍然存在着忽視質量的思想,說什麼:要想質量好,就得數量少,錯誤地把數量和質量對立起來。廠革委會帶着這個問題,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有關觀點,狠批了在質量問題上存在的唯心論和形而上學。通過學習和批判,認識到,數量與質量是辯證統一的,多快好省是辯證統一的;數量是很重要的,沒有數量,質量就無從談起;但是,如果質量不好,使用壽命短,也就等於減少數量。我們所要求的數量,是高質量、多品種的數量。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這個廠堅持品種質量和產量同時並舉,在質量上狠下功夫。

這個廠的革委會第一把手,經常深入車間、班組,狠抓產品質量,並做到頭頭抓,抓頭頭,一抓到底,層層落實。廠革委會抓住煉鋼、軋鋼車間發生的產品質量問題,先後召開了六次現場會,把重視不重視產品質量問題,提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認識,使人人重視產品質量。

這個廠還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虛心徵求用戶對質量品種的意見,高標準,嚴要求,主動找「麻煩」,主動找「苦吃」,不斷提高質量,增加品種。

今年第一季度,煉鋼車間出現了幾起質量事故。這時有人認為,質量不好,是原材料過雜造成的。廠革委會抓住這個活思想,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揭露矛盾,分析矛盾,以煉鋼四號爐一班、二班的質量情況做典型,進行質量分析。這兩個班同用一個爐子,同產一個鋼種,同用一種原料,而從技術熟練程度、勞動力配備情況來看,二班還比一班優越得多。但是,由於一班重視質量,精心操作,二班忽視質量,操作馬虎,結果,二班的廢品是一班的十倍。兩種思想,兩種結果。通過對比分析,對大家教育很大。群眾深有體會地說:「抓不抓質量,結果不一樣,關鍵在思想,根子在於世界觀。」

廠革委會還學習毛主席有關教導,正確對待破和立的關係,分清了「管、卡、壓、罰」同合理規章制度的界限,認識到抓質量必須有制度保證。他們廢除了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建立和健全了工藝、操作規程,生產管理,「三結合」的(自檢、專檢、互檢)質量檢驗等規章制度。各項制度的建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做到有利生產,方便群眾。

由於廠革委會重視產品質量,採取了有力措施,使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今年第一季度,這個廠主要產品鋼材合格率已超過了歷史最好水平。

正確處理一業為主和多種經營的關係

編輯

大連鋼廠革委會在實踐中認識到,一業為主,多種經營,能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正確處理一業為主和多種經營的關係,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企業潛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這個問題上,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同樣是激烈的。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這個廠在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下,專搞「單打一」,不搞綜合利用,使很多「廢物」從天上飛掉,從水裡流掉,從地里跑掉,當垃圾扔掉,浪費相當大。

毛主席教導我們:「象武鋼這樣的大型企業,可以逐步地辦成為綜合性的聯合企業,除生產多種鋼鐵產品外,還要辦點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建築工業等。」廠革委會成立後,領導大家認真學習毛主席這一教導,狠批了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批判了個別領導成員存在的搞綜合利用是「得不償失」、「不務正業」的錯誤思想。通過學習和批判,認識到,世界上沒有不能利用的「廢物」,只有尚未被認識、利用的東西。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廢與不廢都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以互相轉化。一個工廠,有很多「廢物」,通過綜合利用,都可能轉化為有用的物質。如果只搞單一經營,把「廢物」扔掉,就會造成相當大的浪費。只有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大搞綜合利用,才能為國家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這才是最大的務了正業,最大的合算。

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這個廠因陋就簡,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辦起了各種綜合利用加工廠。廣大工人群眾利用廢舊設備,奮戰三十九天,辦起一座餘熱發電站,利用廢汽、餘熱,每天發電七萬度。他們用舊鐵桶砌爐灶,在露天辦起了小化肥廠,利用廢酸水,生產出合乎國家標準的二級化肥。一九七○年,全廠利用廢酸、廢汽、廢油、廢渣、廢料,共辦起了化工、五金、油脂、金剛砂等十六座小工廠,做到了一主多副,物盡其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僅半年時間,就為國家創造了價值六百萬元的財富。

毛主席教導我們:「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鬥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鬥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大連鋼廠廣大工人群眾和幹部,決心更高地舉起「鞍鋼憲法」的光輝旗幟,開展「工業學大慶」的群眾運動,認真讀馬、列的書,讀毛主席著作,批修整風,為完成黨的「九大」和九屆一中全會、二中全會提出的各項戰鬥任務而繼續努力奮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