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业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总结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
若干牧业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总结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
1953年9月9日
发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一 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牧业区畜牧业概况

  我国牧业区面积很大,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少数民族人民计有蒙古人、藏人、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等,共约三百五十万人左右。畜牧业生产是牧业区各民族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生产是发展牧业区经济、改善牧业区各民族人民生活、解决牧业区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工业化与发展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部分。

  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牧业区的牲畜数是比较多的,说明这些地区的畜牧业生产是比较发展的,但并不表明这些地区的畜牧业在解放前就是发展的。

  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的残酷压迫、掠夺以及长期封建制度的摧残,给牧业区各民族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曾使得各牧业区畜牧业生产日趋衰落下降。如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的新巴左旗,一九三九年有牲畜五十八万四千七百九十四头,到一九四五年“九三”解放时,只有二十八万七千九百七十八头,减少了百分之五十点八;青海省一九四九年解放时全省牲畜总数此一九三七年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二点四;绥远省伊克昭盟蒙族自治区达拉特旗黄河畔村的十九户牧民, 一九四九年解放时统计,和抗日战争前比较,牛减少了百分之五十,马减少了百分之八十九,羊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九。

  解放后,由于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各少数民族的畜牧经济发展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三十四条上明确规定了“保护和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并在各方面给予了有效的扶持,加上当地人民政府与牧业区各族人民和干部的努力,各牧业区的畜牧业生产才得逐步恢复和发展。如内蒙古牧业区的牲畜自一九四七年的三百五十余万头增至一九五二年的七百余万头,五年中已增加了一倍。内蒙古新巴左旗一九四五年只有牲畜二十八万七千九百七十八头,一九四六年又下降到二十八万头,而一九五二年已有牲畜六十八万头,增加了近一倍半,超过了解放前牲畜的最高数字。绥远省乌审旗在一九四九年解放时有牲畜十九万八千九百二十七头,而一九五一年已有牲畜二十四万六千九百四十头,三年中增加百分之二十四点二。青海省解放后的三年中增加了百分之二十。新疆省解放后的三年中增加了百分之十八。

  内蒙古牧业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结果,使各阶层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均有显著变化。据呼纳盟新巴右旗的调查,在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二年的四年间,没有牲畜的赤贫户,由原占人口的百分之〇·二二减少到百分之〇·〇七;占有二百一十头牲畜以下的贫苦牧户,由原占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九一减少到百分之二十三·八八;占有二千一百头牲畜以下的中等牧户,由原占人口百分之·五十四上升到百分之六十七·〇八;占有二千一百头以上牲畜的富裕牧户和牧主,由原占人口的百分之二·八七上升到百分之八·九七。这就是说牧业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贫苦牧民普遍上升,中等牧民迅速增加,富裕牧民和牧主的经济也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各个牧业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总财富的积累状况也是不平衡的,相当数量的贫苦牧民困难的解决及不平衡状态的逐渐改变,还需要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内蒙古自治区的牧业区是解放较早和实行区域自治与民主改革较早的地区,因为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基本上是正确的,并不断地纠正了若干地区和若干工作中因执行政策时脱离实际情况和不顾具体条件所犯的错误,几年来获得了牲畜纯增一倍的成绩(在过去的时代,即使在牲畜发展的正常情况下,通常需要约十年、十五年甚至还要更多的时间)。生产技术已经有了改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妨碍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纠纷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民族间与民族内部的团结加强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改善和提高了,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了。对于这种变化,各少数民族人民尤其是牧业区人民是不能不注意的。因此,总结内蒙古自治区的经验,对内蒙古民族人民和对其他有关各民族人民都是必要的。

  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区畜牧经济的逐步发展,是和牧业区政权的民主化分不开的,新民主主义政棍的建立,保障了各项正确的方针、政策顺利地执行和畜牧业生产顺利地发展。

  绥远、青海、新疆等地的牧业区是解放较晚的地区。其中有些地区是执行方针、政策较好,各种工作比较顺利,畜牧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已经获得不少经验。其中有些地区则在工作中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偏差,但在纠正了这些偏差之后也获得了若干经验。因此,总结这些地区的经验也是必要的。

  二 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工作方针

  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业区在发展畜牧业经济时,一般执行了如下的工作方针:

  (一)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根据牧业区社会经济的特点,强调从当地牧业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与牧民的切身经验相结合,采取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有步骤地进行工作,防止急躁冒进和强迫命令是完全必要的。由于畜牧业经济一般是个体的私有的小生产经济,畜牧业生产主要依靠牲畜的自然繁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极大(如风、雪、水、旱的灾害),其具体组织和领导比农业区还要困难许多,措施不当,即很容易遭受损失;由于畜牧业生产对于我们许多干部还是生疏的事情,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规律;由于过去长期的民族压迫,造成了牧业区复杂的民族关系,民族隔阂在短时期内难于全部消除;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工作中,应该紧密地结合着团结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统一战线,加强民族间与民族内部的团结,安定社会秩序,开展医疗、贸易,培养民族干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工作来进行。在工作方法上,强调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培养典型,树立旗帜,用牧民易于接受的简便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广。并要随时注意防止与克服工作中的放任自流、盲目冒进等有害于畜牧生产发展的倾向,特别是防止忽视牧业区的生产特点和民族特点,把农业区的办法搬套到牧业区去的错误作法。在工作作风上,强调密切联系群众,防止强迫命令,善于倾听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意见,体会他们的困难、痛苦、要求、呼声和心理感情。必须随时考察政策措施是否能为各阶层人民所接受。有些事情,即使是对群众有好处的,但当大家还不懂得,条件还不成熟时,宁可暂时不办。过去有个别地区未能很好执行这一方针,发生过一些偏差,曾使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受到损失,在纠正之后,畜牧业生产才又纳入正常轨道。由此可见,只有正确地贯彻执行这一工作方针,才能使牧业区畜牧经济得以正常地顺利地发展。今后各有关地方的党和人民政府仍然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

  (二)发展畜牧业生产,是牧业区经常的中心工作任务。 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生产这个中心工作去进行,并为发展生产服务。应该认识只有畜牧业生产发展了,畜牧业经济才能发展,牧业区人民生活才能改善,牧业区的其他工作才有物质基础,才对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好处。人民政府在牧业区的一切工作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发展牧业区的生产,改善牧业区人民的生活。要发展生产就必须加强民族问与民族内部的团结,解决各种妨碍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问题,改变长期存在的牲畜饲养方法、生产技术的落后状态与生产组织的不完备状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各种自然灾害抵抗力薄弱的状态。

  在开展牧业区工作中,有一部分人会产生过“重伤轻收”、“牧业落后论”等错误思想倾向。发生这些错误的原因:第一是机械地认为从历史上看游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是一种进步,因而今天的畜牧业生产不改变为农业是没有前途的。不了解由于现在社会经济分工的更加细密,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农业、国家和人民都需要大批的牲畜与畜产品,畜牧业生产在目前和将来都是有广阔前途的生产,畜牧业生产也有现代化的前途。第二,在牧业区工作的干部中,有一部分干部生长在农业区,长期在农业区工作,不懂得畜牧业生产,因而容易忽视牧业区的特点与畜牧业生彦的重要性。第三,不了解发展畜牧业生产,是发展牧业区经济、改善牧业区人民生活,使各民族摆脱贫困与落后的必经这路。这些错误会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批判这些思想,教育这些同志,就成为经常应该注意的工作。

  (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因为有敌人的挑拨离间,有些地区大民族主义思想与狭隘民族主义思想还存在,某些少数民族内部还有历史仇隙、利益矛盾等纠纷,所以各牧业区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还会存在着民族问与民族内部的不团结现象,这种情况,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各地采用了:揭露敌人阴谋,惩办反革命,加强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资际问题的解决来克服大民族主义(首先是大汉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倾向,调解劝说双方以自我检讨互相让步等办法来达到民族团结。这一方针的实施,清除了民族间的隔阂:歧视甚至互相抢夺、仇杀的现象,巩固了民族团结,加强了民族闪的互助。民族友爱,草原平静,生产就能得到大的发展。

  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因此,在牧业区工作的干部,尤其是汉族干部,必须认识畜牧业生彦的重要意义,树立长期为牧业区各民族人民服务与建设祖国的观点;克服忽视牧业区工作、嫌牧业区工作落后、怕困难而不安心工作的不健康的思想,经常防止忽视民族特点和牧业区实际情况、不注意民族关系、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大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必须培育少数民族干部,防止和克服不积极争取兄弟民族和外来干部的帮助,不注意和他们的团结,及认为不需要工业和农业的帮助也可以孤立地发展畜牧业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和狭隘的职业观点。

  (四)大力培养牧业区民族干部。牧业区人民从事畜牧业生产,已经有很长久的历史,他们不但熟悉畜牧业生产的规律,而且对畜牧业生产有深厚的感情。培养一批既懂得政策又熟悉畜牧业生产知识和技术的本民族的干部,使他们能够担当起畜牧业生产的领导工作,使人民政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政策更易于与群众的热情相结合,使先进的科学方法更易于与群众的固有的经验相结合,对发展牧业区经济有决定的意义。月前在各个牧业区执行这一方针的结果,这样的民族干部已经开始在成长。

  (五)贯彻“人畜两旺”的方针。牧业区的人口一般是不兴旺的,要发展畜牧业生产,同时就必须使人口兴旺。因此,人民健康和人口增加,在牧业区工作中,也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各地曾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增进医疗卫生设备,为贫苦人民免费治疗,开展妇幼卫生工作,奖励生育等来贯彻这一方针,已获得很大成绩。新疆军区一九五二年派出医疗队深入牧业区替各民族牧民治疗疾病,仅在五月至十一月的六个月中即初诊梅毒、风湿病、肠胃病、皮肤病患者达六万三千零一十八人,复诊四万一千二百六十九人。内蒙古自治区已将牧业区人民的性病普遍治疗了一遍,很多地区性病已经根治,牧业区人口已开始有兴旺气象,并给畜牧业生产增加了劳动力。现在“人畜两旺”已经成为鼓舞牧业区人民前进,为牧业区人民所衷心拥护的口号。

  三 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各项政策

  根据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方针和各牧业区的实际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和上述若干牧业区采取不同的步骤,实施了若干政策,主要的有下列十一项:

  (一)在牧业区实行了“不斗不分,不划阶级”与牧工、牧主两利的政策。保存牧主经济、“不斗不分,不割阶级”的政策,是根据牧业区的实际情况与畜牧业经济特点制订的。畜牧业经济是包括牧主经济在内的。牧主经济其经营方式是雇佣劳动,即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牧主经济的发展,就整个新民主主义的国民经济来说,不是有害而是有利的。事实证明,凡是正确执行这一政策的地区,畜牧业生产都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有些地区的领导机关,因为不懂得牧主经济的性质,不懂得牧主经济的发展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有利,搬用农业区的办法,曾或先或后地走了弯路,使畜牧业生产遭受了损失。实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的重要问题是工资问题。内蒙古各地实行改造旧的“苏鲁克”制度(牧主将畜群交牧民放牧,给牧民极少的生活品)为新的“苏鲁克”制度(牧主将畜群交牧民放牧,牧民根据合理的工资合同得到工资)。使得牧民的牲畜得到发展,牧主的牲畜也同样得到发展。如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远苏木哈顿和硕巴嘎,一九四八年共有牲畜一千二百一十七头,平均每人五、六头;到一九五二年,四年中已发展到四千九百三十五头,增加了三倍多,现每人平均有牲畜二二·六头了。又如新巴左旗牧主毛拉玛,在一九四五年解放时,只有各种牲畜近七百头;到一九五二年的七年中,已发展到二千一百头,增加了整两倍。在贯彻工资政策中,一般采用了两种办法:一种是经过牧工、牧主双方协商订立合同,共同遵守;一种是经过牧工、牧主的代表会议协商,规定出在生产条件相同的一个小的地区的统一的工资标准。各地经验证明,这两种办法都是可行的,执行得好就可作到自愿和两利。工资的标准,据各地经验,由于生产发展与其他具体条件不同,不能强求划一;在开始时一般不宜过商,随着生产的发展,再适当提高到更合理的水平;应达到既能改善牧工生活、提高牧工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鼓励牧主经营积极性的目的。在执行工资政策中,有些地区也曾经发生过偏差。 一种是规定过高的工资标准,强迫牧主雇工,不准牧主动用和自由买卖牲畜等,这种侵犯牧主私有权的做法是错误的;一种是不保护牧工利益,听任牧主随便降低牧工工资和拖延不付工资,违反合同随便解雇牧工等,这种做法同样也是错误的。这些错误都应继续防止与纠正。

  (二)合理地解决草场、牧场问题。目前各牧业区的草场、牧场,有为民族或部落所公有的、个人或寺腐所私有的和民族之间部落之间租用的等情况。草场、牧场为民族公有的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了自由放牧、调剂牧场的政策。草场、牧场为寺庙和个人所私有的地区(如青海、新疆)。采取了从现状出发、照顾历史、照顾全局,同时特别照顾较少数的民族、有利于生产与民族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的方针,通过各民族人民代表及与各民族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协商的办法,调剂草场、牧场,调解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的纠纷。仅青海一省,在解放以来的三年中,调解解决的纠纷,即达三千多件。在民族间部落间因租用草场、牧场发生纠纷的地区,则通过协商的办法适当调整租额。这样做,就加强了民族内部与各民族闲的团结,初步扫除了牧业区各民族人民发展生产的障碍。

  (三)实行扶助畜牧业生产,特别是扶助贫苦牧民生产的政策。由于畜牧业生产过去长期处于衰落下降的状态,因此人民政府会从各方面予以扶助,如组织物资交流,发放贷款,贷放生产工具和饲料,实行免费的防疫注射等,使畜牧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对于贫苦牧民,人民政府采取了从发展生产中东解决牧民困难的方法,并注意纠正了忽视扶助贫苦牧民的错误态度,保障了贫苦牧民的政治权利,教育牧民增强劳动观念,奖励积极生产、会过光景;并用生产互助、适当调整工资、发放贷款、开展自由借贷、鼓励牧民间的互助互济等办法,扶助其经济上升。解放以来,中央人民政府发给各牧业区的贷款,内蒙古为二百二十二亿元,绥远为一百四十四亿元。此外对发生灾害的地区,并发放救济款。在发放贷款和救济款中,曾帮助贫苦牧民解决缺乏母畜、种畜、打草樱、井用木材、帐篷、蒙古包、豆饼、水车等困难。内蒙古自治区一九五〇年贷给了呼纳盟陈巴尔虎旗贫苦牧民绵羊七千只,经过一年以后,据调查平均增殖了百分之四十四点九,使畜户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普遍得到了改善。

  (四)组织工、殷、牧业的相互支援,发展牧业区贸易合作事业。畜牧业生产是必须在工业和农业的帮助下,与工业农业发展相配合才能发展的。解放以来,中央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人民政府,积极发展了牧业区贸易合作事业,每年供应了牧业区许多粮食:大大地减少了牲畜的消耗;供应了豆饼等饲料,克服了牲畜过冬缺乏饲料等困难;供应了生产工具和生活必需品,克服了生产中和生活中许多困难。牧业区这几年也将大量的牲畜输送到了农业区,供应了农业所需要的耕畜,帮助了农业的发展,同时还以大量的皮毛等工业原料供应了工业生产。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牧业区一九五二年仅国营贸易公司即输出了牲畜六万八千五百七十七头。青海国营贸易公司在一九五二年收购各种畜皮一百零五万〇二百二十八张,肠衣六十八万三千六百条。新疆国管贸易公司在一九五二年收购各种畜毛一百八十二万五千七百九十斤,各种畜皮一百八十六万六千〇五十张。由于牧业区贸易合作事业的开展,减少了不法商人对牧民的超额剥削,使畜牧业产品的价格空前提高了。因此,就大大提高了牧民的购买力,改善了牧民生活。如内蒙古牧业区解放前,牧民的购买力极低,一九五一年每个牧民平均购买力提高到四十三万三千元,一九五二年更增加到五十万〇六千元。青海贸易公司的流动组深入牧业区工作后,贵德尖扎区藏民维木藏感激地说:“过去走到贵德,几驮羊毛换一驮茶,今天贸易公司走到帐房,一驮羊毛换一驮茶”。但我们的工作还是有缺点的,有些牧业区粮食运不进去,有些牧业区牲畜和畜产品运不出来,还有畜产品与工、农业产品比价的不合理以及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某些偏商的现象,今后应该注意。对于生产街未恢复、人民生活尚有困难的牧业区,贸易部门应予以照顾,在特殊情况下,即使略有赔累,也应保持供应。应适当帮助牧业区建立集市和一揽子的贸易站,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扶助群众组织供销合作社。对于牧业区人民习惯的交易市场(如“那达慕大会”及其他庙会等)应充分利用,并予以扶持。在贸易行政机关与国营贸易企业的领导和组织下,应贯彻公平合理的价格政策,恢复人民之间的商业贸易关系,团结正当私商,反对任何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欺诈行为。为了交流物资,各地应充分利用牧民中现有的交通工具,并在可能条件下,适当修路,添设新的交通工具。

  (五)在半农半牧或农牧交错地区,以发展牧业生产为主,为此采取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的政策。因为在这些地区不仅是农牧交错,并且大部分是民族杂居,长久存在着农牧生产的矛盾和民族纠纷;现在这些地区交通极为不便,粮食很难外运;其中有许多又是土质与气候不适宜农业的,往往开荒之后,变为输种地,随用随弃,沙荒增多。既缩小并破坏了牧场,又易酿成风、沙、水、旱灾害,对畜牧及农业生产都很不利,以致造成农牧民年年勤劳生产,但不能致富的景况;因此现在禁止开荒与划定牧场,就成为极其重要的措施。事实证明:凡是坚决执行这一政策的地区,农牧人民就得到实际利益。据绥远省伊克昭盟一九五二年的材料,一个劳动力一年种一百亩地,约可牧四千斤糜子,约可值一百六十万元,但十只羊就可卖一百万元,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畜牧业此发展农业更有利于当地人民。但这些地区,农牧关系、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处理时需特别慎重,否则就不能达到加强民族团结、相互发展生产、解决农牧矛盾、解决民族纠纷的目的。其办法,一般的是划定农田、牧场界线,组织农、牧民互助,提倡并鼓励农民兼管畜牧业。对牧场中的小块农业区,可在自愿的原则下逐步引导发展畜牧业生产,如有困难,政府可给以帮助和照顾。对农、牧业生产发展都很适宜的地区,应固定农田、牧场面积,分别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在解决农牧矛盾与民族纠纷中,必须明确认识这些矛盾与纠纷,虽是历史上民族压迫所造成的,但在今天一般已成为劳动人民间内部的问题,只能采取说服帮助的办法,决不能采取排挤的办法,要照顾全局,特别要照顾少数。这样作的结果,再加上民族问在政治上团结的加强,不但可克服农、牧业生产中的矛盾,发展生产,而且会使农牧矛盾变为农牧互助,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纠纷也能得到解决,

  (六)采取了轻于农业区与城市的税收政策,使牧民得以休养生息。各地在解放初期,照顾到牧业区人民的困难“一定时间内减免了牧业区牧民应向国家缴纳的赋税;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之后,也是实行税率很轻的合理的税收政策。目前各牧业区有的实行了有免征点与累进最高率的超额累进税,有的实行比例税,其税率都是很轻的。牧业税的征收,一般都征收牲畜、皮毛,采用简便的手续。个别牧业区在手续上还不够简便,折合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改进。合理的税收政策执行的结果,安定了牧民的生产情绪,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七)实行了稳步的发展牧民间的互助合作的政策。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及牧民间在历史上已有原始的互助习惯,再加上各地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牧业区的互助合作运动在有些地区已经有很大的发展。据现有材料,新疆、青海的牧民中已有打狼、打草、防火和副业生产的临时性的互助组,绥远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区有一千多个季节性的牧业生产互助组和农牧互助组。在内蒙古,各类型的互助组有二千六百多个,计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防灾、接羔、打草、打狼、剪毛、走“敖特尔”(到有好水草的地方放牧)和副业生产互助小组,这是在牧业区大量存在的组织,带有一定的季节性;一种是合群放牧互助组,这是牲畜较少的牧民间为节省人力而组织起来的互助组织,在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区这样的互助组织相当普遍;一种是常年的有一定分工和生产计划的较高形式的互助组,此种互助组织在目前还不是大量的。实行劳动互助的结果,解决了牧民劳动力不足、生产工具不足等困难,牧民已得到实际利益。如内蒙古新巴右旗在防灾互助未普遍组织以前的一九四九年的一年中,过冬即死亡牲畜一万二千头,在组织起来防灾互助后的一九五一年的一年中,过冬仅死亡七百头。又如内蒙古呼纳盟陈巴尔虎旗牧民胡和勒泰合作互助组,他们一共四户,有男女劳动力共四个,自己有马三匹,牛三十二头,羊六只,一九五〇年人民政府贷给他们羊四百零一只,马二匹。因为实行了互助合作,组内分为放牧组和副业组,并订立合作生产公约,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到一九五二年该组的牲畜已发展到一千一百六十四头,打井二眼,建筑畜舍二栋,购买搂草机一架。在推行互助合作中,过去有些地区曾经产生过强迫命令的错误,今后必须坚决防止。牧业区推行互助合作运动,必须从牧民生产的需要出发,绝对遵守自愿互利的原则,采用牧民所最易接受的形式,典型试办,逐步推广。目前提倡的,应该是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织,对较高级的互助组织,只能在条件具备的地方由领导机关掌握试办,宁可少一些,但要办好,不可贪多冒进;以免妨碍牧业区互助合作逐动的进行。

  (八)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提倡定居游牧。各地牧业区,绝大部分是游牧区,也有一部分是定居和定居游牧区。定居与游牧各有好处与缺点。定居对“人旺”好,但因天然牧场、草场产草量有一定限度,对牲畜发展与繁殖不利。游牧能使牲畜经常吃到好草,对牲畜繁殖有好处,但全家老小一年四季随着牲畜搬家,对“人旺”说来极为不利。而定居游牧,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则可以蔽有两者的优点和克服两者的缺点。因此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提倡定居游牧,一部分人(主要是青壮年)出去游牧,一部分人(包括老弱小孩)在定居地方建设家园,设卫生所、种植牧草、种菜、兴办学校等,并在自愿条件下,逐步将牧民组织起来,进行互助合作,这将可以更好地达到改变牧业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和达到人畜两旺的目的。

  (九)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增畜保畜竞赛运动,培养牧业区的劳动模范,奖励工作干部和技术人员。各地牧业区都注意了结合各种工作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工作。经验证明:这是提高牧民爱国情绪、鼓舞劳动热情、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组织牧业区人民到各地参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的方法,能够使他们都认识到祖国的伟大,感觉到祖国的温暖,因而更提高了爱国情绪和劳动热情。牧业区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的提高,可以从以下的事例说明:如一九五一年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内蒙古牧民捐献极为踊跃,仅锡林郭勒盟的五万牧民就为志愿军捐集了肉松三万七千余斤和四亿多现款。

  各地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都结合着开展增畜保畜竞赛运动。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苏尼特旗牧民,从一九五一年起,在佐与佐间展开争夺红旗的爱国生产竞赛运动,牲畜的纯增殖率迅速地由百分之零点三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三;在内蒙古、绥远、新疆等牧业区,都明了劳模会议,一般的采用了各种群众集会、进行奖励各种生产能手和劳模,评比优良牲畜、交流生产经验的办法,提高和鼓舞了群众的生产情绪。

  必须结合各种工作经常注意培养劳模和发现各种生产能手,评选时也要慎重,并须经常抓紧思想教育工作。

  因为牧业区工作比较艰苦,各地对于牧业区的技术人员与干部,会给以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这样的奖励,对鼓励干部积极努力领导好畜牧业生产,起了良好的作用。但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作得不够,今后应更加注意。

  (十)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副业生产,适当举办某些与畜牧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小型工业。牧业区已经有些小型工业和手工业,如畜产品加工制乳、赶毡、熟皮、做车等;有运轮、拉盐、挖碱、打猎、捕鱼等副业。发展工业和手工业,对牧业区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进步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发展副业生产也可以增加牧民的收入,解决贫苦牧民的生活问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一九五二年的副业生产总值为一百五十八亿元。青海牧业区牧民在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二年的三年中仅运输一项,收入即达三百四十三亿元。新疆省承化县第四区阿拉哈克牧民二百一十三户组织起来搞副业生产,在一九五二年中挖盐五十吨,挖碱八万斤,捕鱼四十一吨,拾柴三百五十驮,共折合人民币三亿一千二百余万元,每户平均可得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元。

  (十一)建立国营牧场与种畜场。内蒙古自一九四九年起,先后建立了国营牧场五处,为了改良马种,并建立了五所配种站。绥远牧业区也建立了国营牧场。国营牧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对畜牧业生产发展有极大的重要性。其任务是:吸收牧民好的牧养经验,逐步引用科学方法改良品种,改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牲畜繁殖率与成活率,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上给牧民以示范作用。国营牧场应坚决贯彻“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方针。目前已建立的国营牧场,有些办的不好,其原因主要是领导机关和国营牧场负责人还不认识;国营牧场的重要意义,对牧场的领导和经营,采取了官僚主义的态度。今后必须克服这种错误,改进经营管理方法,加强政治领导。

  四 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各种具体措施

  为了贯彻执行上述政策,各地在畜牧业生产上采取了如下的具体措施:

  (一)保护培育草原,划分与合理使用牧场、草场。各地牧业区,面积广大、水草丰美的牧场很多,但是由于过去反动统治阶级乱牧、抢牧、滥垦的结果,使许多草场、牧场遭受破坏,对畜牧业生产极为不利。因此,各地对草场、牧场的管理和使用,都会采取过一些有效措施。在青海牧业区实行了划分四季牧场,轮流放牧,打井引水,并在划定的牧场地区建立了草原管理委员会。青海贵德县藏族独秀部落,不但把六十七万五千亩草原划出四季草场,而且从各季草场中心,再划出四块到六块小草场,把牛、马、羊分群,循环轮流放牧(宁夏、甘肃等草场较坏的地区,有的实行割界封滩育草,延迟放牧的方法)。在绥远牧业区,为了解决缺水困难,组织群众打新井和修复旧井共达三千多眼。在内蒙古牧业区普遍地划分了四季牧场和打草场,个别地方实行了小块牧场灌溉,重点组织牧民打井和推行水车,严格实行防火制度。内蒙古牧业区仅一九五一年即打新井二千二百五十眼,修复旧井二千二百七十眼。为了解决过冬过春草场、牧场不足的困难,呼纳盟在一九五一年过冬过春时,组织了有经验的牧民勘察四个旗过冬的牧场,调剂解决了一百一十四万头牲畜的过冬的牧场问题,使牲畜因历年草场不足而瘦弱死亡的情形大大减少。在半农半牧区提倡烃作物和牧草轮种,和在牧业区提倡种植牧草、选取优良草种、培植人工草场是有意义的。采取这些方法的结果,可使草原繁茂,减少牲畜寄生虫的繁殖,改善饲料质量,提高草场、牧场利用率,解决草场、牧场不足的困难。

  (二)搭棚、盖圈、储草,防止风雪灾害。各地都采取了发动牧民搭盖圈棚,改善环境卫生,准备饲料,储备冬草等改善牲畜饲养管理的办法。内蒙古昭乌达盟搭圈棚达四万余个;绥远牧业区搭圈棚达一万五千一百九十一个;新疆牧业区一九五二年搭圈棚四万七千四百多个;青海牧业区十四个县一九五二年搭盖圈棚其五千三百五十七个。内蒙古牧业区一九五二年秋季打草十九亿四千三百五十四万斤:新疆牧业区一九五二年一年打草二十一亿八千四百余万斤,若每月每只羊补助八十斤冬草,可解决九百一十余万只羊三个月的冬草。搭盖圈棚和储草的结果,克服了牧业区因冬、春二季气候严寒,缺乏足够的饲料及保温设备的困难。

  提倡改进放牧方法,在防止风雪灾害方面也收到了显著的成绩。如内蒙古呼纳盟牧业区由于统一调剂牧场和一九五〇年走“敖特尔”秋膘抓得好,一九五一年各种牲畜繁殖率平均达到百分之八十六,其中绵羊下双羔的空前增多,约占母羊的百分之十五左右。牧民过去认为冬春两季死牲畜是不可避免的事,现在已开始相信“人定胜天”了。

  (三)扑灭狼害及其他兽害。牧业区的狠害,仅次于牲畜传染病害,严重地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据内蒙古的不完全统计,牧业区解放以前,每年被狼伤害的牲畜平均都在五万头以上。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几年来极重视打狼工作,积极发动典组织群众进行定期与经常性的打狼运动,据不完全统计,由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二年,共打大小狼四万余只。其他各牧业区也都重视打狼工作,绥远省三年来打狼一万三千余只;新疆牧业区一九五二年打狼二千三百三十只;青海牧业区三个县在一九五二年打狼二百四十多只。因此,各牧业区狼害大大减少了。其他兽害(如鼠害)在有些地区也已在注意防止。

  (四)组织定期交配,大群分群放牧、拨群接羔,小群合群放牧、互助接羔。过去牧民养羊,公母向不分群,交配无定期,因此产羔时间拖得很长,冬春两季随时随地产羔,顾此失彼,损失很大。内蒙古有些牧业区人民政府,已在领导牧民实行公母分群放牧,定期合群交配,把产羔期间控制在春季清明前后约三十天内,到时牧民均可找到能防风雪的春营地,集中力量进行接羔。由于各户幼畜数量与劳动方多寡不同,又提出了在自愿互利原则下进行拨群接羔办法,把牲畜多的牧户的羊拨给有剩余劳动力的牧户代为接羔,并规定合理报酬。牲畜少的牧户则采取合群放牧互助接羔的办法。这些办法为广大牧民所接受,大-大提高了幼畜成活率。一九五二年春季,呼纳盟新巴右旗的牧民实行这一办法,该旗羊羔成活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五)改良品种。各地牧业区采取了选育本地良种与推广外来良种相结合的办法来逐渐改良;品种。有几个牧业区曾发布从各方面奖励优良种公畜的办法(如内蒙古为解决种公畜不足困难,在一九五一一年以前会规定种公畜免税)。青海、新疆牧业区曾辅导牧民选定种公畜进行育种,还采取了劣种“去势”(即“合割”的办法。各牧业区都开始采用人工授精法,推广了若干优良品种,如兰哈羊、焉耆马(新疆)。三河马(内蒙)等。此外,内蒙古的经验使种公畜与母畜保持一定的比例(如马牛一比十五,单一比三十五,驼一比十)。畜群保持一定的数目(如马二百五十至三百,牛一百五十至二百,羊三百至五百,驼三十至五十)。也对增殖牲畜、改良品种有很大好处。

  (六)防治牲畜疫病。各牧业区都强调了改进饲养管理、增进牲畜体质以防止疫病,普遍开展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兽疫防治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到一九五二年时,各旗、县、市已建立了四十个防疫站,在疫情此较严重的牧业区,则普遍组成了群聚性的基层防疫组织。以前长期存在于内蒙古各地的几种主要的牲畜疫病,如牛瘟、炭疽、口蹄疫、疥癣等都得到防治。如牛瘟会是内蒙古牧业区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根据一九四二年东部四盟关于牛瘟的统计,患病达一万零六百九十头,死亡达三千三百八十三头,解放后由于采取了封锁疫区,施行血清防治和非疫区进行普遍预防注射的防治办法,牛瘟已显著减少,现在已基本上扑灭。根据新疆省一九五〇年统计,全省各专区都已设有兽医院,另外,还有一个血清厂和三十六个防治站,仅一九五二年,治疗及预防注射各种牲畜二百一十七万余头。青海省牧业区三年来防治各种牲畜六十余万头。新疆、青海已基本控制了牛瘟,基本消灭了口蹄疫,其他如炭疽内外寄生虫等主要疫病也得到普遍防治。在开展防疫工作中,除了积极设法训练一批干部外,并与群聚一起想办法,吸取群众中的技术人材,推广群众中的固有经验,团结和改造当地兽医人员,解决了技术干部不足的困难。

  五 关于今后工作的意见

  目前全国的经济建设正在开展,牧业区的畜牧业生产是全国经济建设的一部分,因此今后牧业区的中心工作任务,就是要适应全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增加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增加牲畜产品,发展畜牧业经济。

  为了完成发展畜牧业经济的任务,上述地区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各牧业区现在已经推行有效的各种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对各个牧业区都是基本上适用的,但现在有些牧业区还没有全部实施。经验证明;凡是正确执行这些方针、政策的地区,畜牧业就得到发展,凡是违反这些方针、政策的地区,工作就不免犯错误,畜牧业经济就会遭受损失。但各牧业区在实施这些方针、政策时,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步骤地就生产的需要与可能逐步地实施。

  一般的说,在解放时间较早,工作基础较巩固,生产已有发展的地区,该区现在执行的各项政策应该继续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应着重贯彻牧工牧主两利政策,有领导有步骤地提倡和组织畜牧业生产中的互助合作,在有条件的地区提倡定居游牧(已定居的地区提倡定居游牧与种植牧草)。逐渐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对国营牧场的指导,以逐步改变牧业区的落后状态。

  在社会秩序已经安定,工作已有一定基础:畜牧业生产已经恢复的地区,应继续贯彻“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的政策,在实际情况可以推行的地区经过典型试验:推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巩固生产情绪,开展医疗、贸易等工作。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并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进行某些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措施,达到人畜两旺、增畜保畜的目的。定居游牧等政策在这类地区则暂时不要提倡;生产互助也只宜于先总结群众中的固有经验,个别地进行试验。

  在工作虽有初步开展,但生产还是处于恢复时期的地区,则主要的应是广泛宣传“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及其他有关政策,安定生产情绪,进行医疗、贸易工作及有关恢复畜牧业生产的一些必要与可能的措施,以逐步奠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其他、工作如条件不具备,暂可不举行。

  牧业区的领导机关和工作干部必须学习有关牧业区的各项政策,学习畜牧业生产的知识,并把现在应该在本区实行的政策和生产知识向各民族人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在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以外的牧业区和青海、新疆等地还有些牧业区应否实行和应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步骤实行这些政策和具体措施,必须根据那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来决定。切不可因为它是好的,而不顾情况和条件勉强去作,也不可因为有一两条是可以作的,而木加区别地件件都作。

  畜牧业生产是有光明前途的,过去工作的成绩是很大的,并将继续获得更大的成绩。但今后工作中的困难也会是很多的,缺点和错误还不免会发生。为了发展牧业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一切牧业区的工作干部和各民族人民,都应该更、加努力工作,努力生产,克服困难,争取更大的成就,完成自己光荣的任务。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