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01

 首页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一
卷二 
本作品收录于:《乾隆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卷第一

  地理志

杜氏通典曰言地理者在辨区域征因革知要害察风土

不知地理之废置则读古不可以通今征今不可以道古

西安为周秦汉唐以来都会之地分郊画畿代因代革沈

约所谓千囘百攺画一较难者今志首述地理载历代沿

革先分野者盖地必本于天沿班史之例也至王者继天

出治度地居民则疆域形势尤尚故并著梗槪于篇槪言关中

见艺文者不具录凡一卷

 西安府

分野郑元周礼注鹑首秦也史记天官书东井舆鬼雍州

汉书天文志舆鬼秦也地理志井鬼京兆属焉后汉书天

文志东井三辅宿山河两戒考鹑首之次井鬼二宿分野

属雍州古秦丰毕杜有扈崇亳骊星𨇠分野书西安府在

井九度至十三度史记天官书北斗杓自华以西南晋

书天文志魁第一星曰天枢主秦元史天文志安西路北

极岀地三十四度半强按历象考成作三十四度一十六分

释名通志西安府本元安西路明攺府即安西意沿革长

安志禹贡雍州之域周武王克商都酆镐为王畿秦孝公

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谓之秦川亦曰关中按史记秦本纪德公

初居雍献公徙治栎阳一统志始皇置内史汉书百官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地理

志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故秦内史汉元年项羽分置雍塞二国章邯雍王王咸阳以

西司马欣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及翟王董翳为三秦㝷并于汉二年攺为渭南河

上中地三郡渭南即京兆河上即左冯翊皆塞国地中地即右扶风雍国地五年定都于

此九年罢郡复为内史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按汉书地理志

武帝建元六年分今据史记及汉书百官表武帝太初元年攺右内史为京兆

尹左内史为左冯翊主爵都尉为右扶风按汉书百官表主爵中尉秦官

景帝中六年攺为都尉武帝太𥘉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谓之三辅统于司隶校

尉后汉迁洛阳置雍州于此寻罢州以三辅属司隶如故

关中记三辅旧治长安城中东都之后扶风岀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建安中复属雍州三

国魏攺京兆尹为太守仍属司隶晋初仍置雍州治京兆

时扶风移治池阳后废冯翊移治临晋在今同州界建兴后历为刘聪石勒苻健

姚苌赫连勃勃所据后魏亦曰雍州京兆郡时郡移治霸城永熙

三年迁都于此是为西魏后周明帝二年攺雍州刺史为

牧京兆郡守为尹隋开皇二年建新都三年罢尹复置雍

大业三年又攺州为京兆郡置尹唐仍隋都武德元年

复攺郡曰雍州贞观元年为关内道治天授元年攺京兆

郡其年复旧开元元年攺京兆府二十一年置京畿采访

使唐书地理志唐仍隋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载曰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代宗元年曰上都

天祐初迁都洛置佑国军节度使于此五代梁攺府曰大

安军曰永平后唐复为西京京兆府晋罢京置晋昌军汉

攺永兴军周因之宋复曰京兆府永兴军节度为陕西路

治熙宁后为永兴军路治金皇统二年置总管府为京兆

府路治元初因之中统三年置陕西四川行省治此至元二十

 三年攺陕西行省至元十六年攺京兆府为安西路总管府皇庆

 元年复攺为奉元路明洪武元年攺曰西安府陜甘资政

 录明万历初领州六商同华耀干邠县三十一长安咸宁咸阳兴平临潼泾阳高陵

 鄠蓝田盩厔三原渭南醴泉镇安雒南山阳商南朝邑郃阳澄城白水韩城华阴蒲城同官富平武功永寿淳化三

 水长

本朝因之又增领潼关卫一雍正二年卫废三年攺商同华

 耀干邠六州为直隶州拨县十七分属之十三年复攺耀

 州及所属之同官隶西安府今领县十五曰长安咸宁咸

 阳兴平临潼高陵鄠蓝田泾阳三原盩厔渭南富平醴泉

 同官州一曰耀州

 疆域陜甘资政录治在陕西布政使司西长安咸宁两县

 地东西距三百五里南北四百四十一里东至华州界一

 百六十里西至乾州武功界一百四十五里南至商州镇

 安界一百六十里北至鄜州宜君界三百七十八里东南

 至商州界二百里西南至汉中府洋县界三百六十里东

 北至同州府蒲城界二百十里西北至乾州永寿界二百

 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六百五十里

 形势禹贡泾属渭汭𣾰沮既从酆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

 惇物至于鸟鼠周礼职方雍州其川泾汭其浸渭洛战国

 策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南有巴蜀西有汉中

 北有代马汉书娄敬传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卒然有

 急百万之众可具入关而都此扼天下之肮而拊其背也

高祖纪田肯曰陛下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

隔千里持㦸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以其下兵于诸

侯譬如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张良传关中左殽函右陇蜀

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

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

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东方

朔传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产以西都泾渭之南所谓天

下陆海之地后汉书寇恂传长安道里居中应接近便从

容一处可制四方唐陆宣公奏议凭山河之形势宅田里

之上腴常衮京兆尹制天府惟雍神皋作京当四海之会

同在三辅而尤剧方舆纪要名山耸峙大川环流凭高据

深言形胜者莫若西京也且原隰沃衍则资储易足地势

便利则战守有馀有事于中原者未尝不属意于此焉北

魏孝武初高欢西入洛阳召贺拔岳于关中薛孝通说曰

今以华山为城黄河为堑进可以兼山东退可以封函谷

奈何束手受制于人隋末李密谓杨元感曰关中天府之

国宜直取长安据险守之及密攻东都柴孝和亦曰秦地

秦汉所凭以成王业当西入长安然后东向以清河洛唐

自太原举义先入长安根本既固遂以削平群雄宋初太

祖西巡至洛欲留都之帝曰迁河南未巳终当居长安盖

贵形胜也建炎中张浚以五路之师败于富平而关中遂

不可复岂非永兴一路尤为五路之襟要欤

  长安县

 释名黄图长安本秦乡名史记始皇本纪王弟长安君成

 蟜又卢绾封长安侯汉书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因以

 名县沿革一统志秦咸阳县地汉高帝五年定都于此惠

 帝始筑大城曰长安置县在今县西北为京兆尹治按景帝二

 年分置奉明县后汉废王莽攺曰常安后汉复旧晋为京兆郡治后

 魏以后因之隋迁县于今治唐为京兆府治乾封初分置

 乾封县长安二年复并入焉五代梁攺曰大安后唐复旧

 宋金因之元为奉元路明为西安府治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附郭治府西偏东西距二十七里南北一百

 九十里东至咸宁界二里西至咸阳界二十五里南至商

 州镇安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泾阳界三十里东南至咸宁

 界三里西南至鄠县界四十里东北至高陵治七十里西

 北至咸阳界三十里通志编戸四十九里

 形势梁禹甸县志序长安为雍秦之首邑帝王之故都终

 南峙其前渭流绕其后

  按长安置县在汉惠帝初年咸宁置县在唐元宗末载

  故

 大清会典一统志及诸家方舆志乘皆以长安居首今从

  之至陕省宪纲册籍案牍之文率皆先以咸宁未知昉

  于何日太守田公屡欲详据宪章议请更正尚未果也

  咸宁县

 释名郡县释名唐天宝初攺取万国咸宁之义沿革一统

 志本周杜伯国汉置杜陵霸陵等县属京兆尹后汉因之

 晋攺霸陵曰霸城杜陵曰杜县属京兆郡后魏以霸城为

 京兆郡治攺杜县为杜城属焉后周明帝二年分置万年

 县与长安并治京城建德二年省霸城杜城二县入之隋

 开皇三年攺曰大兴为京兆郡治唐武德初复曰万年干

 封分置明堂县长安三年复并入焉天宝七载攺为咸宁

 县乾元元年复曰万年五代梁攺曰大年后唐复曰万年

 宋仍为京兆府治宣和七年攺曰樊川金又攺曰咸宁泰

 和四年废入长安㝷复置元为奉元路治明为西安府治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附郭治府东偏东西距四十八里南北二百

 八十里东至临潼界四十五里西至长安界三里南至商

 州镇安界二百五十里北至高陵界三十里东南至蓝田

 界五十里西南至长安界五十五里东北至高陵界三十

 五里西北至泾阳治七十里通志编戸六十六里

 形势县志几终南屏渭水带五冈襟三川浐㶚左纒滈潏

 右抱

  咸阳县

 释名元和志山南曰阳水北曰阳县在北山之南渭水之

 北故名沿革一统志本秦国都孝公徙此后因之汉高帝

 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元鼎三年更名渭城属右

 扶风后汉省晋咸和中后赵置石安县苻秦兼置咸阳郡

 后魏移郡于泾水北以县属之隋废入泾阳县唐武德元

 年复置咸阳县属雍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

 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西少北五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五

 十八里东至长安界二十五里西至兴平界二十五里南

 至𨝘县界二十里北至泾阳界三十八里东南至长安界

 二十五里西南至盩厔界三十里东北至泾阳界四十里

 西北至醴泉界四十里通志编戸十里

 形势方舆胜览南临渭水北倚九𡽀县志序长安控其东

 槐里绕其西

  兴平县

 释名通志唐至德初置兴平军㝷攺为县即以名之沿革

 一统志本周大邱邑秦曰废邱汉为槐里茂陵平陵三县

 地俱属右扶风后汉以槐里为右扶风治三国魏黄初中

 攺平陵曰始平晋初并茂陵入始平于槐里置始平郡后

 魏真君中郡废二县俱属扶风郡西魏以始平为郡治隋

 省槐里以始平县属京兆郡唐天授工年攺属稷州大足

 元年还属雍州景龙二年攺曰金城至德二载攺曰兴平

 贞元中尝以神策军屯此曰兴平镇宋仍京兆府金因之

 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西一百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六十里

 东至咸阳界二十五里西至乾州武功界四十五里南至

 盩厔界二十五里北至醴泉界三十五里东南至咸阳界

 三十里西南至武功界四十五里东北至咸阳界三十里

 西北至醴泉界四十里通志编戸十五里

 形势县志北倚高原而峙九𡽀南襟丰渭而对终南西由

 岐凤以控巴蜀东迎华岳以联嵩洛

  临潼县

 释名临潼新志以临潼二水分流县左右故名沿革一统

 志周为骊戎国秦为骊邑汉高帝七年置新丰县属京兆

 尹后汉因之晋属京兆郡后魏及隋因之唐初属雍州垂

 拱二年攺曰庆山天授二年属鸿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

 神龙元年复曰新丰天宝三载析置会昌县七载省新丰

 攺会昌曰昭应五代因之宋大中祥符八年攺曰临潼属

 京兆府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东少北六十里东西距六十二里南北

 一百十五里东至渭南界四十七里西至咸宁界十五里

 南至蓝田界三十五里北至富平界七十里东南至蓝田

 界六十里西南至咸宁界二十五里东北至同州府蒲城

 界九十五里西北至高陵界三十里通志编戸四十里

 形势县志西接终南南走蓝田北俯渭水东控鸿门

  高陵县

 释名史记秦昭王弟封高陵君郡县释名县南有奉政原

 高四五丈名所由昉也沿革一统志秦孝公置县汉属左

 冯翊为左辅都尉治后汉为左冯翊治三国魏攺曰高陆

 属京兆郡晋因之寻复旧治后魏熙平中复为高陆冯翊

 郡治焉隋大业二年复曰高陵属京兆郡唐天授二年

 鸿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

 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东北七十里东西距三十五里南北三

 十里东至临潼界十五里西至泾阳界二十里南至咸宁

 界二十里北至三原界十里东南至临潼界二十里西南

 至咸宁界三十五里东北至三原界七里西北至三原界

 十五里通志编戸十三里

 形势吕志泾渭属流于前山原遥峙于后清谷在左洪波

 在右

  𨝘县

 释名元和志本夏之扈国秦攺为鄠邑汉书训纂扈鄠一

 也古今字耳沿革一统志秦𨝘邑汉为县属右扶风后汉

 因之晋属始平郡后魏真君七年攺属京兆郡隋因之唐

 属京兆府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西南七十里东西距四十五里南北五

 十五里东至长安界三十里西至盩厔界十五里南至长

 安界终南山二十里按山南面复属长安界北至咸阳界三十五里

 东南至长安界一百里西南至盩厔界三十里东北至长

 安界三十里西北至兴平界二十里通志编戸十五里

 形势通志面拱终南背倚渭水澧水绕其东涝水环其西

  蓝田县

 释名元和志周礼玉之美者曰蓝县岀美玉故名沿革一

 统志秦置县汉属京兆尹后汉因之晋属京兆郡后魏真

 君七年并入霸城县太和十一年复置仍属京兆郡周闵

 帝于县置蓝田郡武帝省隋仍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五

 代宋金因之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东南九十里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

 一百九十里东至渭南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咸宁界五十

 里南至商州镇安界一百四十里北至临潼界五十里东

 南至商州界七十五里西南至镇安界二百里东北至渭

 南界五十里西北至咸宁界四十里通志编戸二十里

 形势通志南面七盘北背绣岭玉山左峙㶚水右环

  泾阳县

 释名史记秦本纪昭王弟悝封泾阳君通志苻秦置县盖

 以泾水在县之南也沿革一统志汉惠帝四年置池阳县

 属左冯翊后汉因之晋初为扶风郡治苻秦又析置泾阳

 县后魏徙咸阳郡治池阳以泾阳属焉后周废池阳县隋

 开皇初郡废以泾阳县属雍州唐天授二年攺属鼎州大

 足元年还属雍州五代金因之宋属京兆府元至元二年

 并入高陵三年复置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西北七十里东西距五十七里南北六

 十五里东至高陵界二十五里西至醴泉界三十二里南

 至咸阳界十五里北至邠州淳化界五十里东南至长安

 界四十里西南至咸阳界十五里东北至三原界十五里

 西北至淳化界六十五里通志编戸四十四里

 形势通志东峙唐原西拱仲山泾流绕其南嵳峩镇其北

 县志带文川襟西城背丰稔面毕原有河渠之饶有岩寨

 之险

  三原县

 释名元和志前秦苻坚于截蘖山北置三原䕶军以其地

 西有孟侯原南有丰原北有白鹿原也沿革一统志汉池

 阳县地后魏太平真君七年置三原县属北地郡永安元

 年于县置建忠郡后周建德初郡废隋属京兆郡唐武德

 四年攺曰池阳六年又攺曰华池仍分置三原县属北泉

 州贞观元年省三原县攺华池曰三原属雍州天授二年

 属鼎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五代唐属耀州宋金元因之

 明嘉靖初攺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北九十里东西距四十五里南北六十

 三里东至高陵界三十里西至泾阳界十五里南至泾阳

 界八里北至富平界五十五里东南至高陵界二十里西

 南至泾阳界十五里东北至富平界六十里西北至邠州

 淳化界五十里通志编戸三十里

 形势县志南据泾渭之流北倚嶻蘖之山仲山拱于西清

 水环于东

  盩厔县

 释名薛综西京赋注盩厔山名因名县元和志山曲曰盩

 水曲曰厔沿革一统志汉县属右扶风后汉省后魏复置

 属扶风郡后周置周南郡并置恒州㝷并废隋属京兆郡

 唐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元年属雍州天授二年又属稷

 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天宝元年攺曰宜寿至德二载

 故乾宁中攺属乾州天复初攺属鳯翔府五代及宋因之

 金贞祐四年陞为恒州元初州废县属奉元路明属西安

 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府西南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五里南北

 二百九十里东至𨝘县界六十五里西至凤翔府郿县界

 四十里南至兴安州石泉界二百四十里北至乾州武功

 界五十里东南至𨝘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汉中府洋县界

 二百里东北至兴平界五十里西北至武功界三十里通

 志编戸四十里

 形势沈亚之盩厔县丞厅壁记道通巴汉三蜀南极山不

 尽三十里北阻渭短长之补与南而近其野半为泽麓

  渭南县

 释名通志县在渭水南魏以名县沿革一统志汉新丰县

 地苻秦置渭南县后魏孝明帝攺置渭南郡及南新丰县

 西魏废帝二年又攺县曰渭南后周 郡废隋属京兆郡

 唐武徳初攺属华州五年属雍州天授二年于县置鸿州

 大足元年州废还属雍州五代周显德三年攺属华州宋

 熙宁六年省入郑县元丰元年复置仍属华州金元因之

 明万历中攺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东少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五十六里

 南北二百里东至同州府华州界二十三里西至临潼界

 三十三里南至商州界一百四十里北至同州府蒲城界

 六十里东南至商州雒南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蓝田界

 七十里东北至同州界五十五里西北至富平界六十里

 通志编戸五十六里

 形势县志南面秦岭北带渭河少华峙其左湭水绕其右

  富平县

 释名通志晋徙北地郡富平县于今县西南用其旧名沿

 革一统志秦置频阳县汉属左冯翊后汉因之三国魏徙

 置富平县于此属北地郡频阳仍属冯翊郡晋因之后魏

 景明元年攺频阳置土门县与富平俱属北地郡西魏移

 北地郡治富平后周攺曰中华郡㝷罢隋大业初废土门

 入富平属京兆郡义宁二年复置土门县唐初二县俱属

 雍州贞观十七年又废土门县咸亨二年复以故土门置

 美原县天授二年二县俱属宜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天

 祐二年于美原县置鼎州五代梁攺裕州后唐废裕州二

 县俱属耀州宋因之金废富平县入美原元省美原复置

 富平县仍属耀州明万历三十六年攺属西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

 八十里东至同州府蒲城界四十里西至三原界三十里

 南至临潼界二十里北至同官界六十里东南至渭南界

 四十里西南至三原界三十里东北至蒲城界九十里西

 北至耀州界四十里通志编戸四十里

 形势汉薛宣传频阳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通志北倚

 频山南限𣾰沮县志负频面荆带以石温浮山凤凰若左

 右翼

  醴泉县

 释名元和志县有周醴泉宫隋因以名县沿革一统志秦

 谷口邑汉置谷口县属左冯翊后汉废晋为池阳县地后

 魏置宁夷县属咸阳郡西魏兼置宁夷郡后周攺郡曰宁

 秦后废隋开皇十八年攺县曰醴泉属京兆郡唐武德中

 省贞观十年复置天授元年属鼎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

 乾宁中攺属乾州五代后唐同光中还属京兆宋政和八

 年攺属醴州金属乾州元因之明万历三十六年攺属西

 安府

本朝因之

 疆域一统志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六十三里南

 北一百里东至泾阳界五十八里西至乾州界五里南至

 兴平界二十里北至邠州淳化界八十里东南至兴平界

 三十里西南至乾州武功界四十里东北至泾阳界五十

 里西北至乾州永寿界六十里通志编戸十八里

 形势县志终南耸其前九𡽀峙其后襟泔泾带渭水

  同官县

 释名元和志苻秦于祋祤城东北铜官川置铜官䕶军后

 魏置县周除金止作同字沿革一统志汉祋祤县地后魏

 真君七年置铜官县属北地郡隋曰同官属京兆郡唐武

 德初属宜州贞观十七年属雍州天授二年属宜州大足

 元年仍还雍州五代梁攺属同州后唐攺属耀州宋金元

 明不攺

本朝因之陕甘资政录雍正十三年耀州攺隶西安府县并

 属焉

 疆域县志在府东北二百五十里东西距百里南北一百

 二十里一统志东至同州府蒲城界五十里西至耀州界

 四十里南至耀州界五十里北至鄜州宜君界六十里东

 南至富平界三十里西南至耀州界五十里东北至蒲城

 界六十里西北至宜君界五十里通志编戸六里

 形势乔志北控神水峡旁以龙虎诸山为城以𣾰水为池

 内倚济阳永宁足备缓急其扼阻加于他处又云南则关

 中之襟㗋北则延宁之要害

  耀州

 释名郡县释名州东有鉴山年丰则中有光耀故名沿革

 一统志汉置祋祤县属左冯翊后汉初废永元九年复置

 三国魏废祋祤侨置泥阳县兼置北地郡晋因之后魏真

 君七年并泥阳入富平县景明元年复置仍属北地郡永

 熙元年兼置北雍州西魏废帝三年攺州曰宜州又攺郡

 曰通川隋开皇三年郡废六年攺县曰华原大业三年

 废县属京兆郡义宁二年于县置宜君郡唐武德初曰宜

 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属雍州垂拱二年攺县曰永安天授

 二年又置宜州大足元年州废还属雍州神龙元年复曰

 华原天祐三年以县置耀州唐书方镇表天祐三年置义胜军节度使领耀鼎二州

 五代梁贞明五年攺曰崇州后唐同光元年复故五代史职方考

 耀州属岐为义胜军梁攺静胜唐攺顺义周罢军寰宇记唐同光三年罢军宋亦曰耀州华原

 郡属永兴路宋史地理志开宝五年为感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初攺感德军金属京兆府

 路元至元元年以州治华原县省入属奉元路明属西安

 府

国初因之雍正三年陞为直隶州陜甘资政录十三年闰四

 月复攺属西安府

 疆域一统志在府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一

 百三里东至富平界十里西至邠州淳化界五十里南至

 富平界三里北至同官界二十里东南至富平界七里西

 南至三原界二十里东北至同官界十五里西北至邠州

 三水界九十里通志编戸六里

 形势方舆纪要面凭大阜北负高原漆水东经沮流西绕

 控鄜邠之道联同华之原厚长安之肩背为邠岐之指臂

 

 

 

 

 

 

 

 

西安府

疆域图

     金陵张复纯书

西安府疆域图

西安府疆域图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