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06

 卷五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六
卷七 
本作品收录于:《乾隆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卷第六

  大川志附水利 咸阳 兴平 临潼 高陵 𨝘 蓝田

 咸阳县

渭水禹贡锥指在县南一里自兴平界流入迳县南合丰

水又东迳𨝘县界入长安界水经注渭水合甘水又东丰

水从南来注之又东北与镐水合又东北迳渭城南按渭城故

城在县东北十七里泬水注之又东分二水又东与泬水枝津合又

东迳长安城北

潦水县志在县西南二十里源自𨝘县来北流迳县境入

渭潦今作涝

泥渠水县志在县南十五里一名扈水岀𨝘县化羊谷流

入县境又东北迳钓鱼台入渭

澧水县志在县东南三里源自𨝘县终南山丰谷流入长

安界又迳县境北流入渭水经注地说云渭水与丰水会

于短阴山长安志丰水在县西十一里自长安界来流至

宋村入渭其水缘南山郊水合流又有祥谷白谷水俱合

于澧禹贡锥指澧水东北流迳故长安城西又北至咸阳

县东南三里注渭经所谓东会于澧也

泾水方舆纪要泾水南历醴泉之谷口东南流过咸阳县

北四十里入泾阳县界书禹贡泾属渭汭诗邶风泾以渭

浊湜湜其沚释文泾浊水也周礼职方氏雍州其川泾汭

山海经高山泾水出焉东流注于渭汉志泾水出泾阳开

头山东南至阳陵入渭行千六十里按汉泾阳属今平凉阳陵属今高陵

志泾水在毕原下流至咸泾之交曰鹿台东注高陵秦中

八水咸阳有四焉

野韭泽县志在县南八里其地坦卤不生五榖惟野韭自

生东西平开一道阔十步长五六里可耕长安志即汉牛

首池也史记秦上林苑傍牛首池有自生韭

陈涛泽通志在咸阳县东一名陈涛斜通鉴注陈涛泽其

路斜岀故曰斜一作陈陶斜一统志唐至德初房琯与安

守忠战败于陈陶斜兴元初李晟讨朱泚自东渭桥移军

与李怀光会于陈陶斜即此旧志一日咸阳斜

 按春明退朝录唐宫人墓谓之宫人斜然则陈涛斜岂

 亦因宫人所葬地而名之耶

𩀱井县志在县北二里其水甘冽又要册泉贾志在县北

八里水凉不竭巳下水利

 按魏地形志石安县有窦氏泉水经注成国故渠迳平

 陵故城南渠南有窦氏泉今考石安故城在县东平陵

 故城今属兴平此泉未知何在

东泉通志在县西十里又五里有西泉又马跑泉在县西

二十五里县志相传唐太宗猎此马跑地泉岀因名通志

与县西北李村泉合又相近有下村泉三泉

 按古渠在咸阳者为漆渠通志在县西南自盩厔流入

 东入长安界又成国渠在县北魏尚书左仆射卫臻征

 蜀所开也水经注成国故渠东迳茂陵县故城南注于

 渭又昇原渠通志在县西北自兴平流入县界合成国

 渠入渭又兴城堰长安志在县西十八里唐食货志天

 宝元年长安令韦坚为水陆转运使治汉隋运渠起关

 门抵长安通山东租赋于咸阳拥渭水作兴成堰绝㶚

 浐水傍渭东注至关西水丰仓下与渭合又咸阳令韩

 辽请䟽兴成堰之自咸阳抵潼关三百里关中赖其利

 李石传李石奏韩辽治兴成渠东抵永丰仓起咸阳抵

 潼关无车挽劳辕下牛尽可耕永利秦中兴成堰即漕 渠上源东流

 入长 安界 又清渠通志在县东自兴平流入县界入渭以上

 诸渠皆废又县志云咸阳居丰渭之汇易于冲决不敢

 开河放水修筑渠堰为功颇难惟沿河掘井稍稍济旱

 然桔橰之用力甚劳而利亦甚细留心民事者又不可

 不知也

 兴平县

渭水通志在县南二十里自武功流入与盩厔分界又东

入咸阳界水经注渭水合浴谷之水又东芒水从南来注

按芒水在 盩厔东南 又东迳槐里县南按李奇谓之小 槐里县西城也 又东与芒

水枝流合又东北迳黄山宫南就水注之又东合田溪水

按水岀南山北流迳 盩厔故城西注渭 又东迳槐里县故城南按城在今兴 平东南十一

又东合甘水元和志渭水南去兴平县二十九里

雍水通志今名川河在县西南渭河之北自武功川口流

入有三支自武功西北来者曰𣾰水俗名游丰河潦岀麟游自

武功东北来者曰沮水亦名浴水俗名沐浴河源出永寿自武

功西南来者曰𣲗水俗名浑水河源岀凤翔县𣾰沮二水合流

于武功县东五里其下流又合𣲗川水经川口东流入本

县界胡浃桥又东至清化坊东南入渭

马牧泽元和志在县东南二十里南北广四里东西二十

一里县志其地明代属于秦藩

浪井贾志在县西三里耿祠乡唐贞元五年涌出有疾者

飮之多愈又龙泉在县西十七里水经注成国故渠东迳

龙泉北长安志又名姜子泉周数十步深不测一名温泉

魏地形志始平县有温泉按始平故城在县南又泾龙泉新泉马志

在县西相去十馀步

清水泉县志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胡浃桥久湮顺治十五

年县令徐开熙典史洪廷宪开濬因名徐洪泉又名永济

灵宝泉长安志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县志旧图经

曰汉边韶得灵宝符于此泉祈祷有应因名又玉女泉在

县东五里高居寨巳下水利

汤台泉通志在县西十里东南流分东西两派又西十里

有板桥泉魏地形志槐里县有板桥泉长安志深百尺相

近有西泉又马嵬泉马志在县西二十五里俗名娘娘泉

长安志周数十步深百尺流入白渠又镇西北有五龙泉

又西十里有史家泉

 按兴平与武功连界之马坊村有堤捍水乾隆二年两

 县会修计长七百二十丈动

帑九百三十两有奇汔今完固至古渠在兴平者为成国

 渠长安志成国渠在县北一里西自武功界流入县界

 凡六十里又东流入咸阳界即古白渠也水经注成国

 故渠迳槐里县北又昇原渠长安志在县南十五里西

 自武功县流入县界凡六十里在六门堰东合成国渠

 东流入咸阳按六门堰在武功兴平二县界又普济渠在县南十里自

 武功县流入县界凡六十里又清渠在县南二里东流

 入咸阳界按县志清渠引县南清水又百顷泊在县西二十五里周

 一十六里宋泊在县西二十里周十四里曲陌在县西

 南十五里诸泊皆渭水所溢并有蒲鱼之利隋开皇十

 三年筑堤防䕶又醴泉长安志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

 十步深不测县志旧图经曰泉在扶风乡唐贞观十二

 年涌出其味如醴飮之疗疾又朱章堤县志在县东十

 五里西吴村县令朱文修嘉靖二十四年县令章评又

 修故名今并堙废又通志云西吴村地近北原每过久

 雨则北原之水皆汇聚于村旁大为民累是以筑堤捍

 御今原上田塍开辟水皆四散而堤亦废

 临潼县

渭水禹贡锥指在县北十五里自咸宁流入又东入渭南

界水经注渭水自霸陵县东北左合泾水东迳鄣县西

潼东北有鄣县故城后魏分万年县置又东得白渠枝口又东与五丈渠合

按渠旧在万年界又东迳新丰故城北按城在临潼东北十四里东与鱼池水

会又东迳鸿门北又东石川水南注焉按石川水在富平南又东戏

水注之又东泠水入焉又东合首水县志渭水与泾水合

至临潼而益大毎水涨弥漫不可渡

水硙河长安志在县西五里县志源出硙子谷至县西北

流入渭

石涧河县志在县西二里源出骊山南涧谓之冷水以别

温泉也

潼水县志在县西半里源出骊山南谷中即飮济泉也流

至县西门外数百步合县东之临河入渭

新丰河通志在县东十五里新丰镇一名鱼池水水经注

鱼池水岀丽山本东流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

池周回四里西北流迳始皇冢北又迳鸿门西又迳新丰

县故城东世谓为阴槃水又北绝漕渠沟注渭长安志鱼

池水在始皇陵东北五里又阴槃水在县东北十四里源

出县北阳村社

 按郦注鱼池即阴槃水而宋志以鱼池阴槃为二今考

 验地状本属二水宋氏说为长

戏水雍胜略在县东二十七里颜师古汉书注戏在新丰

东今有戏水驿其水出蓝田北界横岭至此北流入渭两

京道里记周幽王与褒姒游于此故名水至浊水经注戏

水岀丽山冯公谷东北流又北迳丽戎城东又北右总三

川迳鸿门东又北迳戏亭东又北分二水注渭

市谷水长安志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一名玉桥河县志

玉桥河即市谷水下流

𣾰沮水通志在县东北四十里渭水北自富平流入又南

入渭书禹贡渭水又东过𣾰沮入于河魏地形志万年县

有𣾰沮水按万年即栎阳在县东北水经注沮水自绝白渠东迳万年

县故城北为栎阳渠阚骃曰栎阳北有小河谓此水也其

水又南屈更名石川水又西南迳郭𦵧城西与白渠枝渠

合又南入渭长安志石川河在栎阳县东三十里自华原

富平两县界来入县界合渭水按华原今属耀州县志石川河在

县东北八十里中多圆石故名自富平流迳断原入县境

东迳康桥受葡萄河水又折而南至相桥与清河合流西

南至交口入渭其葡萄河发源富平之温泉至康桥西流

入𣾰沮其水微温冬月不冰中多蟹蛤马志交口河北经

张家村俗名张家河

清谷水通志在县北五十里自高陵界来东流合石川河

入渭水经注清水东南入万年县谓之五丈渠又迳藕原

东东南流注于渭长安志即冶谷水下流也自三原高陵

界来入白渠至县界合渭县志清河在县北自三原界随

荆山东下至黑策桥折而南至栎阳镇一名五丈河复折

而东至相桥入石川河

泠水通志在县东四十里接渭南界水经注泠水南出肺

浮山北会三川统归三壑历阴槃新丰两原之闲北流注

渭寰室记泠水别名百丈水长安志冷水一作零水县志

零水源出渭南南山北西北流迳新丰原之右又北迳零

口镇入渭

温泉通志在县东南骊山下详古

煮盐泽通志在县北三十五里唐地理志栎阳县有煮盐

泽元和志泽多盐卤苻秦时于此煮盐

 按今县走马村水多咸苦或即其地

鸣犊泉通志在县西北十五里雍胜略泉在独孤村有东

西二泉俗云有犊没东泉牛母悲鸣其犊自西泉岀故名

县志今西泉涸又县西北十里有响泉崖下有声如笙簧

又八角井在县西十五里窑村又灥澄泉长安志在县西

南五里

平泉县志在县东五十里又石塔泉在县东南十五里又

喝吽泉按喝吽一作蝎蚌疑字误长安志在县东北七里官道侧又阿

姑泉县志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巳下水利

洪沙渠通志在县北六十里自三原高家堡分中白渠水

东流入县境至吴家堡注于清河其正流之中白渠自高

陵常家村入县界又东南流至交口入渭汉沟洫志白渠

尾入栎阳水经注白渠东南迳藕原下迳鄣县故城北东

南入渭今无水曰渠又东枝渠岀焉东南迳高陵故城北

又东迳栎阳城北又中南渠通志自中白渠支分东北流

由高陵白家堡东入县境又东南流至任家堡入渭其自

中南渠支分者一为昌连渠由高陵郭桥村入县境注渭

今渠流微细至高陵墨张村止一为高望渠由高陵樊家

庄入县境至雷家堡注渭一为禑南渠昔亦经县境入渭

今渭河冲徙奉政原高水不能进在高陵船张村入渭不

复经县界矣

 按通志临潼处诸渠下流得水颇艰傍渠田亩灌漑无

 多亦无修渠利益至古渠在临潼者漕渠在县北自咸

 宁流入又东流入渭南界又清渠长安志在县西清冶

 峪水下流自三原高陵界来入白渠至县界入渭又石

 川河长安志图说栎阳除泾水所漑之外其东北境颇

 高泾不能及遂引石川河迳㫁原东过白渠西南以漑

 县志河名寇公渠自富平绕断原而南盖菜公堰𣾰沮

 以漑田者又柝波渠通志自中南渠支分旧在县境入

 渭又飮马泉县志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今并堙废

 高陵县

渭水通志在县南十里长安志渭水来自咸阳又东入栎

阳界按栎阳今属临潼书禹贡渭水又东会于泾水经注渭水东

迳霸陵县北按霸水入渭在今咸宁界东与高陵分水按今县西南二里有高陵故城

又东泾水注之按汉志泾水东南至阳陵入渭今县西南有阳陵故城又东迳鄣县

县志渭水毎遇泛涨弥漫县南十馀里北岸则数年一圯

不过一二丈故曰高陵

泾水县志在县西南二十里水经注泾水迳泾阳县南又

东南迳高陵县西南入渭禹贡锥指泾水至高陵西南三

十里与渭水合经所谓又东会于泾也县志泾水入县境

东行十里至船张村入渭

清水通志在县东北自三原流入又东南入临潼界水经

注清水东南入高陵县迳黄白城西又南绝白渠又屈而

东流谓之曲梁水又东南迳高陵县故城北又东南绝白

渠枝渎而东南入万年县

渭北沟县志在县南奉政原上

御井贾志在县西十里唐高祖时龙跃宫中井也今龙泉

寺八角井是巳下水利

彭城闸通志来自泾阳中限中白渠东流二十里入县界

为彭城闸在县西北三十里今闸址犹存唐地理志高陵

有白渠宝历元年县令刘仁师请更水道渠成名曰刘公

渠新堰成名曰彭城堰长安志白渠自泾阳县三限下中

限为一渠流至县界彭城堰下分四渠并漑民田唐刘禹锡县令

刘仁师去思记县内大夫鲜有遗爱在其去者非有卓然异绩安能久而愈思太和四年高陵人李仕清等六十三

人具前令刘君之德诣县请刻金石县令以状申府府以状考于明法吏吏上言谨按宝应诏书凡以政绩将立碑

者具所纪之文上尚书考功有司考其词宜有纪者乃奏眀年八月庚午诏曰可令尚书其章明有以结人心者扬

揭于道周云泾水东行注白渠酾而为三以沃关中按部式决泄有时畎浍有度居上游者不得壅泉而颛其腴每

岁少尹一人行视以诛不式兵兴以还寝失本根泾阳人壅而颛之私开四窦泽不及下泾田独肥他邑为枯地力

既移地征如初人或赴诉泣迎尹马而占泾之腴类皆权幸家势足以破理诉者复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长庆三

年高陵令刘君励精吏治视人之瘼如熛疽在身乃循故事考式文曁前后谁条又以新意请更水道入于我里杜

私窦使无弃流遵旧令使无越制别白纤悉列上便宜掾史依违不决居三岁宝历元年端士郑覃为京兆秋九月

始具以闻事下丞相御史御史属元谷实司察视持诏书诣白渠上尽得利病还奏上以谷奉使有状乃俾太常𢰅

曰京兆下其符主簿谭孺直实董之冬十月百众云奔愤与喜并口谣手运不屑鼛皮揆功十七八而泾阳人以竒

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上闻命京兆立止君驰诣府控告具发其

以赂致前事又谒丞相请以颡血污车茵丞相彭原公敛容谢曰明府真爱人陛下视元元无所悋苐未周知情伪

耳即入言上前翌日果有诏许讫役仲冬新渠成渉季冬二日新堰成孺直吿巳事君率其僚躬劳徕之烝徒讙呼

夺袯而舞咸曰吞恨六十年明府雪之摘奸犯豪卒就施为请名渠曰刘公堰曰彭城按股引而东千七百步其广

四㝷而深半之两涯夹植杞柳万本下垂根以作固上生材以备用仍岁旱沴而渠下田独有秋渠成之明年泾阳

三原二邑又拥其冲为七堰以析水势使下流不厚君诣京兆索言之府命从事苏持至水滨尽撤不当拥者由是

邑人享其长利生子以刘名之君讳仁师字行舆彭城人既有绩于高陵转昭应令俄检校水曹员外郞充渠堰副

使赐朱衣银章时相爱其能表为检校屯田郞中兼侍御史干池盐于蒲锡紫衣金章岁馀以课就加中执法理人

为循吏理财为能臣一岀于清白故也先是高陵蒙被惠风而惜其舍去发于胸怀播于声诗今采其旨而变其辞

志于石文云噫泾水之逶迤漑我公兮及我私水无心兮人多僻锢上游兮干我泽时逢理兮官得材墨绶移兮刘

君来能爱人兮恤其隐心既公兮言既尽县申府兮府闻天积愤刷兮沉疴痊划新渠兮百亩流行龙蛇兮止膏油

遵水式兮复田制无荒区兮有良岁嗟刘君兮去翺翔遗我福兮牵我肠纪成功兮镌美石永信词兮昭懿绩

中北渠县志在县西北三十里水经注白渠枝渠迳高陵

县故城北长安志中白渠东西长三十五里通志自彭城

闸北限分水东流至西王村入三原官村至高家堡支分

为洪沙渠入临潼其正流复由官村入县境常家村又东

亦入临潼界旧从北岸支分者有宁玉渠今废彭城闸南

岸为小王等斗北岸为雷家等斗各十一彭城闸南曰中

南渠在县西北三十里东西长三十五里自彭城闸限分

水东南流至磨子桥磨子桥至闸口五里刀中南与高望禑南分水处南岸斗六

北岸斗八东入临潼界中南渠至磨子桥又分二渠东南

曰高望渠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东西长三十五里南岸斗

七北岸斗五东入临潼界西南曰禑南渠在县西二十五

里东西长四十里南岸斗三北岸斗二旧入临潼界今在

县境船张村注渭中南渠至张市里又分二渠其北分曰

析波渠今废南分曰昌连渠在县北二十里分中南渠水

东流经县城北门外县令王珪尝引水入城资民食用今

犹有渠迹渠南岸斗一北岸斗二昔时亦入临潼今下流

征细至县东五里墨张村止

 按古渠在高陵者有樊惠渠蔡邕樊惠渠颂序阳陵县

 东其地衍隩土气辛螫嘉谷不植而泾水长流光和五

 年京兆尹樊君勤恤民隐乃立新渠向之卤田化为甘

 壤今地无考又飮马泉县志在县西十五里相传汉文

 帝飮马于此又莲池在县治东偏元至元中县令王珪

 引昌连渠入城注之今并废

 𨝘县

渭水通志在县北三十里自盩厔流入又东入长安界水

经注渭水自合漏水又东合甘水又东丰水南来注之

潦水县志在县西二里流入咸阳界一名涝水山海经牛

首之山涝水岀焉李善上林赋注潦即涝水也水经注涝

水出南山涝谷北迳汉宜春观又东北迳𨝘县故城西际

城北岀合渼陂水又北流入渭长安志涝水至县北之元

村入渭

 按山海经涝水西流注于潏水说文涝水出扶风鄠县

 北入渭知涝于汉时巳合潏水矣渼陂水流至长安界

 入潏水盖承山海经之讹与今自行入渭水道不合

耿谷水通志在县西接盩厔界

甘谷水长安志在县西南二十二里与耿谷水皆北流入

兴平界注渭书孔传马融云甘有扈南郊地也又水名今

在𨝘县西雍大记甘水出县南甘谷书曰启与有扈战于

甘之野即此至甘河镇合于渭

渼陂水元和志在县西五里水经注渼陂水出宜春观北

东北流注涝水说文渼陂周十四里十道志本五味陂鱼

甚美因误名之长安志渼陂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

陂唐宝历二年敕渼陂令尚食使收管不得杂人采捕其

水任百姓漑灌勿废碾硙之用刘士龙渼陂记山谷之水

并胡公白沙诸泉合而北注渼陂受之自陂头南至曲抱

村可数里许高岸环堤一泓荡渼层峦叠嶂影落其间县

志自瓜牛台北至渼陂二里许元季以陂鱼可治痔游兵

决取之陂遂废其地皆为水田明末知县张宗孟重加障

筑陂西有锦绣沟即渼陂之上游唐岑参与鄠县群官泛渼陂诗万顷浸天色千

寻穷地根舟移城入树岸阔水浮村闲鹭惊箫管潜蚪傍酒樽暝来呼小吏列火俨归轩杜甫渼陂西南台诗高台

靣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巳领仿像识鲛人空濛辨鱼艇错磨终南翠颠

倒白阁影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

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渼陂行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

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白风恶浪何嗟

及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凫鹥散乱棹歌发丝管啁啾空翠来沈竿续缦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宛

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靣月出蓝田关此时骅

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咫尺但愁风雨至苍茫不能神灵意少壮几时奈

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韦应物任鄠令渼陂游眺诗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游鱼时可

见新荷尚未密屡往心独闲恨无理人术司马札渼陂晩望诗远客家水国此来如到乡何人垂白发一叶钓残阳

柳暗鸟乍起渚深兰自芳因知帝城下有路向沧浪

扈阳谷水通志在县东二十里北流入咸阳界水经注扈

水上承扈阳池十道志扈水今名马腹陂县志𨝘南化羊

按化羊终扈阳之讹有水出焉其水流至咸阳为泥渠之上源

丰水通志在县东三十里流迳长安入咸阳界汉地理志

𨝘县酆水岀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奇义沣水岀𨝘县南

山丰谷元和志丰水自县东南终南山发源北流迳县东

二十八里又北流入渭县志自紫阁而下迳秦渡镇北入

太平谷水高冠谷水长安志俱在县东南三十里太平水

阔七步深二尺高冠水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沙石北

流入长安界合丰水寰宇记一名林谷水源岀南山即清

水渠之上流县志太平谷中有凤池即水源高观水源出

高观谷谷有石穴石潭潭最灵旱祷辄应

满池泺长安志在县东北二十八里周三里县志即滈水

源东北流入长安冯席村

八部泽长安志在县东南十八里元和志周𢌞五十里

龙台泽元和志在县东北三十里周𢌞二十五里泽中有

马祖坛寰宇记一名观水在丰水西北

丹阳井贾志在县东三十里相传为马丹阳炼药处巳下水利

太平峪东渠通志在县东南三十里太平峪水出峪口分

二派正河东北流至大良村开渠灌南城寨南波堡诸处田其支分西

北流者为太平峪西渠经流重云寺宋村至黄堆堡下流

入小泥河

涝河东渠通志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涝峪水岀峪口分二

派正河东北流迳流白云寺罗什寺木家庄诸处灌田其

西北流者为涝河西渠经流水磨头龙家寨班竹园诸处

灌内又县西南五里割耳庄有白沙泉又西南十里丈八

村有胡公泉上有陈胡公庙故名相近有美泉合白沙美

泉二水经流曲抱村西诸渠泉俱下流入涝

化羊里潭通志在县东南二十里化羊里地势洼下居民

掘潭引流灌漑相近孙谷村有没猪泉长安志俗传有野

猪没而为泉图经按说文猪亦潴也水所停曰潴禹贡雍

州有猪野今𨝘实终南之隈没汨没也盖泉泽即水所停

耳俗神之非也又县东南十五里𩀱庄有冷泉又县南三

十里有阿福泉俗讹为阿姑泉并建有阿姑庙

徐公渠通志在县东邑东兆丰桥毘连二十馀村地势卑

下旧有渠宣泄积水奈浅隘久雨每至淹没邑令徐云捷

䟱凿深五尺宽一丈直达于渭二十馀村咸赖其利

金公堤县志在西关外涝水经县西门外有石桥以通来

往岁久河水迁徙置桥而西行水涨田苗每被淹没邑令

金廷襄筑堤凡二百丈自是久雨河涨田禾不伤

 按古渠堰在𨝘者有檀谷水十道志长乐渠之上流也

 源出终南山檀谷县志檀谷河灌安善田数十亩又古

 泉在县东南化羊里又紫阁河在县南又明万历中县

 令吕仲信引檀峪皂谷阿福泉诸水经县东关北折而

 西入涝水称吕公河县令白应辉复疏濬又凿栗谷直

 谷诸水为新河引流入吕公河称白公河后渐堙废崇

 祯间知县张宗孟以寇警复濬深广宽二丈深一丈增

 开西南二靣引涝水自白云山起由天和村罗什寺木

 家庄至南关外入新河及城壕

本朝康熙间县令康如琏重修又三里河自南涝店迤南

 引涝水迳涝店镇分渠灌田自龙台坊入渭亦县令张

 宗孟开今并堙废

 蓝田县

灞水通志在县南又西北入咸宁界汉地理志灞水出蓝

田谷北入渭元和志灞水东南自商州上洛界流入又西

北合浐水入渭通志图经源出县东南秦岭倒囘谷西北

流九十里入万年县界骞村岸阔六十尺一名蓝谷水封

禅书注蓝谷水即秦岭水之下流一名滋水水经注滋水

秦穆公更名霸水以显霸功水岀蓝田谷西北有铜谷水

次东有轻谷水二水合而西注之又西流入渥水渥水又

西北流入霸又北历蓝田川迳蓝田县又左合浐水历白

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并阳矣

 按言㶚源者其说不一盖南北水道皆由秦岭而分东

 南入商州境者为丹西北入蓝田者为㶚即牧䕶关水

 也商州志商州牧䕶关水发源秦岭西出蓝田即㶚水

 之源是也又十道志㶚水为荆溪狗枷二水下流咸宁

 志云𤀺川焦戴川及汤谷石门诸谷水皆会不独二水

 盖秦岭西北诸水皆集于此各就所见言之故不免岐

 岀耳

刘峪水通志在县东南水经注岀蓝田山东谷俗谓之刘

谷西北与石门水合长安志一名泥水又铜谷未出县东

铜谷合轻谷水西注泥水雍胜略一名青泥水水经注青

泥水历峣柳城南即此

蓝谷水通志在县东南三十里雍胜略发源秦岭北迳蓝

关蓝桥过王顺山下西北流入㶚水县志蓝水迳悟真寺

一名清河

白马谷水长安志白马谷水岀县东白马谷南流迳县南

又西北流入㶚水县志在县东半里源出石鼓山会里峪

诸涧水西流入县界

 按县志白马谷水混浊不清故一名土胶河今讹为土

 桥河

辋谷水通志在县南八里长安志辋谷水岀南山辋谷北

流入㶚又有蓼子涧水在县南三里出南山西北流入辋

谷水又岐谷水出县西南岐谷南流入㶚水贾志辋川在

县南峣山之口其水沦涟如车辋然故名一名渥水水经

注渥水西绕峣关北历峣柳城又西北流入霸水唐王维答裴廸

辋口遇雨忆终南之作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钱起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诗

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迹幽青萝径思绝孤霞岑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王子在何

处隔云鸡犬音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李端雨后游辋川诗骤雨归山尽颓阳入辋川看虹登晩墅踏石过春泉

紫葛藏仙井黄花出野田自知无路去回步就人烟

锡水县志在县南三十里相传有高僧以锡杖自益桥山

下通之其水遂由山穴经洞前流入辋谷河

渏水县志在县北三里又北二里有注水源出青冈凹又

北十五里有沙河其水并流入㶚

 按通志云长安志有白牛谷水出县西北白牛谷西南

 流入㶚水现行水地无此名疑即渏注等水也

浐水通志在县西南水经浐水出蓝田谷北入于霸注地

理志曰浐水西北流与一水合水岀西南莽谷东北流注

浐水浐水又北历蓝田川北流注于霸水雍录浐源出蓝

田县境西梢北行至白鹿原西即趋大兴城按大兴城今属咸宁

至㶚陵乃始合㶚其力比㶚差小而与之对行故言㶚者

多举浐而与之俱也雍胜略浐水出蓝田南山谷西北流

至咸宁界得荆谷广谷水又得采谷石门库谷水过白鹿

原西又过省城东合㶚水北入渭

 按汉地理志南陵县沂水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

 考验地状当即今浐水南陵今属咸宁

狗枷川水荆谷水通志俱在县西南五十里水经注狗枷

川水有二源西川上承磈山之斫槃谷次东有苦谷二水

合而东北流迳风凉原西右合东川水水岀南山石门谷

次东有孟谷大谷雀谷土门谷五水北岀谷西北历风凉

原又北与西川会原为二水之会又北迳宣帝许后陵东

斯川于是有狗枷之名以水又北迳杜陵东又北注荆溪

荆溪水又北迳霸县有温泉入焉乱流注于霸按杜陵今属咸宁

长安志狗枷东川水出县西南终南山又有石门谷采谷

水俱自秦岭出北流三十里八万年县界又有库谷水亦

目南山岀北流入万年界又有金谷水岀终南山金谷东

北流注浐水又北流入㶚按金谷水即水经注之荆溪马志荆谷水自

蓝田来至咸宁平川合广谷水入浐咸宁县志荆谷水一

名荆溪自蓝田至康村入县界下流合采谷石门水为浐

县志荆峪水发源秦岭荆峪西北合广峪库峪石门峪诸

水经白鹿原东流入浐又库峪水在县西南五十里又𤀺

川在县西南又石门汤泉在县西南四十里通志旧图经

曰唐初有僧止此见雪融不积曰必温泉也掘之泉果涌

岀有泉五曰玉女融雪连珠漱玉濯缨病风湿者浴之多

愈又焦岱河在县西三十里采谷水在县西南三十里其

水俱北流合浐入渭

 按荆溪即长水也考㶚水之西咸宁之东惟荆溪狗枷

 二水源流差远可与㶚匹魏地形志云山北县有苦谷

 浐水源岀此山北县今属咸宁而括地志长安志诸书又合荆

 溪狗枷诸水为浐于是长水之名遂隐故韦述两京记

 谓长水以避姚苌讳攺名荆溪因此失其本名虽以颜

 师古之博而不能正窃意浐水狗枷荆溪皆异源而同

 流自魏志之苦谷后人不知确属何地故浐源无从指

 证而遂以下流当之或云苦谷即今库谷

木峪沟水𩀱溪水县志倶在县西二十里通志木峪沟水

下流入堰儿沟经咸宁界入浐𩀱溪水自獐坡流来入鲸

鱼沟经咸宁之高桥入浐

冰池长安志在县东南六十里唐凿冰之所莲花池县志

在县东五里又淹池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咽瓠泉县志在县北十五里即李筌遇骊山老母处又桂

泉长安志在县东北四十里泉畔旧有桂一株因名

玉浆井县志蓝田山下深丈馀本无水有疾者䖍祷之悬

瓶井中即得水白味甘飮之辄愈又冰井通志在县西近

咸宁界城南记雾岩玉案二峯间有冰井长安夏则取冰

于此格致铙原井深数丈水落井中辄作冰经夏不消长

安不藏冰于此井取之巳下水利

田家渠通志在县西南五十里引库谷水于东西岸开渠

灌田北流为杨家渠又北为弓家渠又北为黄甫川老安

石门堰通志在县西四十里引石门峪水灌田册府元龟

高祖武德六年宁民令颜旭开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

门谷有温泉涌岀相近有袁家堰通志汤峪岀峪口于西

岸筑堰灌田者首为袁家堰经流石佛寺北为尧家渠于

东岸筑堰灌田者首为白家堰经流白家村北为苟家渠

刘家渠又北为石牌坊焦老堰又县西二十里有芦子沟

堰引本沟水分小渠三相近有𩀱溪渠引獐坡泉水沐峪

沟渠引沐峪沟水又西十里为焦岱老安堰引焦岱河水

北为鬼神岔陕家渠

侯家渠通志在县西南四十里引采峪水经流侯家村又

北为史家渠

张家堰通志在县南十里引沙河水在河口作堰经流本

村又支分小渠三道相近有南民堰引辋谷水在西岸筑

堰灌田北为西原坡李家堰其在岸东者首为薛家堰北

为焦马堰又五里为悟真谷渠引悟真谷水即清河水在西岸

悟真寺前开渠经流陈家滩北为军刘堰从陈家滩开渠

经流本村又北为莲花池堰在清河下流开渠又北为张

军堰今名窟陀堰从韩家寨开渠经流窟陀村张军寨其在岸

东者为红水堰从峪口开渠北为陈家堰亦在峪口开渠

曹家堰通志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引散峪水于峪口筑堰

开渠经流胭粉台北又二十五里为穆家堰引倒回峪水

渠首起丰盈寺经流本村下分小渠三道相近有孙家渠

引桐峪水从峪口开渠经流本村

安沟小堰通志在县东二十五里引刘家沟水经流安沟

村又东十五里为玉山马家堰引玉山水灌田

三里渠通志在县北三里引渏水河经流三里铺至青原

庄又北二里为沈家堰引五里河经流白杨寨又北七里

为席家堰引磨李沟水经流十里铺又北二十三里为红

河堰引红河水渠起支家沟经流𩀱水磨等村灌漑田亩

潘家小渠通志㶚水入县境居民分两岸疏引灌田在南

岸者为潘家小渠距县东三十里㶚水又西流会散峪水

为郭把堰从石头滩开渠经流马家湾下分小渠三道㶚

水又西为蔡家渠从胭粉台开渠经流橙槽村又西北会

辋峪水为红坡崖渠其在㶚北者首为桐峪里李家渠在

县东五十里从曲子镇开渠又西北为谢家堰渠引㶚河

水经流禇家庄西北为翟家堰从翟家村开渠又西为元

君庙雷家渠从成家村开渠又西为老人仓李家渠从马

家楼开渠又西为秋树庙小堰在安沟渠入㶚处经流梁

斜村又西为石狮村小渠从石头滩起经流村北又西为

青泥坊杜榜堰在胭粉台开渠经流约六七里又西为罗

李堰在青泥坊开渠经流罗李村下支分小渠三道又西

会上胶河水至县南门外西寨村为叶家堰堰在土胶河

入㶚处经流县南关外又西为马家堰堰在县南关外稍

西有加河堰马家渠又西为樊家堰堰接加河堰其对岸

乃辋峪水入㶚处经流本村㶚水又折而西北流为席家

小堰在县青原庄开渠以近席家堰故名经流白杨寨又

西北为高家堰在县北十里铺开渠经流席家河至泄湖

镇又西北为张家渠在县红河入㶚处经流斜里村自潘

家小渠至此皆分㶚水成渠以为灌漑者也

 按古渠在蓝田者通志有马家湾夫车村厚子镇三渠

 俱引泉水灌田又县东一里有土胶河渠明嘉靖二年

 邑令王科凿引河水入城东入西岀民享其利

本朝顺治间县令顾介石攺令入东南隅岀西北隅功未

 竟后令郭显贤复加修濬渠成较前利更倍今渠仍流

 入城内但无灌漑之利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