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群众 开门招生
依靠群众 开门招生 同济大学“五·七”公社 1970年8月22日 |
|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光辉指示的指引下,在上海市革委会的亲切关怀下,去年七月份,我们从工农兵中选拔了二十八名学员,开办了一个房屋建筑专业工农班。
招生工作,是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实质上是一场社会革命。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还是由少数人包办代替?这是招生工作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招生工作也是这样。旧同济大学招生时,大肆宣扬“牌子”老、教授多、设备全、学校大,是“工程师的摇篮”,“建筑师的苗圃”,用“读书做官论”诱惑学生。今天,我们在招生工作中必须彻底批判这条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肃清它的余毒;必须大力宣传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大造革命舆论,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中招生的重大意义。
我们在川沙县招生时,一开始就向县的领导介绍这次招生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召开了贫下中农和选拔对象的座谈会,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这样做了之后,这个县各级领导和广大贫下中农对招生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他们把选拔学员上大学作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来抓,作为对全县青年进行阶级教育的好机会。贫下中农在忆苦思权会上揭发,过去挑选学生的权,捏在资产阶级手里,大都是地富的子女能上大学,贫下中农子女上大学的很少;即使贫下中农的子女进了大学,不是被排挤出来,就是由“土”变成“洋”,上了几年学,回来和贫下中农好象隔了一堵墙。
我们在某些工厂招生时,虽然也举办了招生工作人员学习班,也在招生单位作了宣传,因为革命大批判不深入,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仍然有所反映。有个家长对子女去山区搞教育革命不放心,有的同志就说:“放心好了,一年半很快就会过去,回来就是技术员了。”又如有个学员,原来他想象中的“大学”还是高楼深院,闭门读书,根本没有想到“五·七”公社就办在工地上。当他去报到时,看到教室是个草棚,上课就在工地上,越看越不象“大学的样子”。当时他想:“怎么来到一个工程队报到,是不是跑错了门?”
这些情况说明,如果我们在招生工作中,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低估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就会给招生工作带来不良后果。
旧招生制度是“高分录取”、“不分阶级”,“一张考卷定终身,工人农民莫进门”。这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题、打分、说了算的招生考试制度,必须彻底废除。
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川沙县的招生工作,充分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贫下中农非常高兴,选拔非常认真。他们说:“我们最了解啥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好,啥人阶级感情深,路线斗争觉悟高。现在毛主席把选拔学生的权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牢牢掌好这个权。”他们积极热情参加评论,把在抓革命促生产中表现好的推荐出来。在入学时,贫下中农还再三嘱咐他们:“毕业后,不要鸭眼望天不认人,要回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他们牢记一个无产阶级的“权”字,保持一个“土”字。学员入学后,贫下中农仍关心他们的成长,用通信等方式,继续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些学员,牢记贫下中农的嘱咐,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投入革命大批判,在教育革命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由于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没有肃清,有的同志又很容易走上旧招生制度的老路,不深入基层,不依靠群众,而坐等看材料,在档案、登记表上圈定名单,由少数人包办。因为没有经过群众评论,学员在入学前既未受到教育,群众也很有意见。
实践说明,招生工作必须彻底走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招生工作才能做好,学员的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同时,通过群众评论,学员在入学前就会受到一次为革命而学的教育,为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旧大学,创建新大学,打下较好的思想基础。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